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合集下载

温故而知新——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人教版高品质版

温故而知新——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人教版高品质版

温故而知新——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兴华学校九年级课本文言文复习2(于丹萍)课前准备:1、提早两三天(视文言文课文多少、篇幅长短而定)部署文言文复习任务,背诵原文、疏导文意。

2、将整册文言文内容依据中考说明整合勾联,印制讲义。

课上复习:第一课时一、知音知彼,考点剖析教师剖析中考文言文考点及命题重点并举例剖析:(一)文言文阅读考点散布题号考点分值(12分)142015:名词作状语、实词。

32016:实词。

152015:虚词(者、乃、而、2其)2016:虚词(其、而、之、也)162015:文言翻译:4分。

2016:文言翻译:5分。

172015:断句。

(3分)2016:理解文意。

(2分)(二)文言文命题重点1.重点考察文言知识,含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虚词和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和倒装句等)。

2.所选资料均为课外,以人物列传为主。

3.虚词的辨析一为课外,一为课内(注明出处)。

4.贯彻“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

注:做文言文阅读题时不需要句句都翻译的透辟,通读文段以后再依据题目进行二次有针对性的详尽剖析。

(三)以2016年潍坊中考文言文题目为例1.解说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3分)(1)喻其为盗之言喻:(2)遂逾垣凿室逾:(3)以生吾禾,殖吾稼殖: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自宋之齐,请其术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C.山泽之产育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D.若之盗,私心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分)译文: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译文: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正也”?请依据文意回答。

(2分)答: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题目里的考点在我们课内文言文中哪些地方有学习到?生思虑并回答。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孙权劝学》(一)正确译文,并掌握标色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辞。

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你)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寻阳的时候,跟吕蒙商讨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几天不见,就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二)课文重点内容梳理。

1.文章主旨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当下开始努力学习。

2.结构简析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3.重点问题探究(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答案:①详写“劝学”“论议”,而略写“就学”“结友”。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9-25题。

(共15分)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以钱币乞之20.“之”的用法主要有6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

(只需写出序号,2分)忽啼求之()卒之为众人()不能称前时之闻()送孟浩然之广陵()21. 翻译(2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

(3分)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而这又是由“,,”造成的。

(2分)三、文言文阅读(1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三、文言文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9.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30.解释下列字词意义。

中间( )虽( ) 名( )绝(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2.划出语段中的侧面描写,说明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3.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9.俄而 不久,一会儿 30.中间夹杂 即使 说出 消失、停止 31.(宾客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3.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34.三、文言文阅读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23.解释文中加点词:昔( ) 触( )折( )维( ) 西北( )潦( ) 24.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A.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C. D. 温故.而知新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5. 翻译下列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之《观刈麦》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之《观刈麦》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之《观刈麦》、《短文两篇》、《爱莲说》复习目标:1、能背默《观刈麦》、《爱莲说》,熟读《短文两篇》。

2、积累重点实虚词的意思,能够翻译重点句子。

3、能给特殊句子划分停顿。

复习重难点:积累重点实虚词的意思,能够翻译重点句子。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一课时)1、明确复习内容2、根据复习要求自主复习二、课堂复习(一课时)1、指名背诵《观刈麦》、《爱莲说》,朗读《短文两篇》。

2、生生互相提问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句子的意思。

3、教师作补充归纳实词:窥看:坐窥井邑;偷看:蔽林间窥之植种植:上植果子松数棵;树立:亭亭净植颓然舒坦的样子:颓然碧窈;醉醺醺的样子:颓然乎其间者诸各、众:瓜州诸园亭;相当于“于之”:投诸渤海之尾谓认为:予谓菊;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对…说:谓…曰4、句子停顿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遂以名楼③富人于五所园也④上植果子松数棵⑤晋陶渊明独爱菊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翻译句子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莲,花之君子者也6、师生就三篇课文的主旨及写法进行复习三、练习讲评(一课时)《观刈麦》、《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堂练习一、划分句子停顿(每句划一处)(12分)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遂以名楼③富人于五所园④上植果子松数棵⑤晋陶渊明独爱菊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二、解释加点字词。

(37分)1、州城西南隅.()2、尝驾黄鹤返憩.于此()3、遂以名...楼()()()4、高标巃嵸()5、上倚.河汉()6、下临.江流()7、四闼.霞敞()()8、坐窥.井邑()9、亦荆吴形胜之最也()10、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11、富人于五所园.也()12、非显者刺.()13、葆生叔同知瓜洲()14、上植.果子松数棵()15、缘.坡植牡丹、芍药()16、以.实奇()17、池中奇峰绝壑.()18、四围灌木蒙丛()19、颓然碧窈()20、瓜洲诸.园亭()21、俱以.假山显.()()22、可爱者甚蕃.()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4、濯.清涟而不妖()25、亭亭净植.()()2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7、予谓.菊()28、菊之.爱()29、陶后鲜.有闻()30、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三、填空或翻译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12课卖油翁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12课卖油翁新人教版

第12课卖油翁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

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

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但,只是。

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

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乃,就,于是。

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以,用。

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徐,慢慢地。

杓,现在写作“勺”。

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钱覆其口(介词,用)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罢了)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四、思考与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_文言文期末复习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_文言文期末复习ppt课件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额头的花黄。这两句的意思 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孙权劝学》
1.出处:选自 资治通鉴这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
至 编年共体1通36史2年的史实。
战国
,共294卷,记述了 五代
2.作者: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3.字词句: 北宋

火伴皆惊忙 皆:

安能辨我是雄雌 安能:
怎能
一词多义:
市: 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
名词,市场
古今异义: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只,副词。今义:
表转折,连词。
惟闻女叹息
古义: 听到。
今义;
用鼻子嗅。
军书十二卷
古义: 虚数,表示数目多。 今义:
指序数十二。
木兰不用尚书郎
古意: 不愿做
今义:
不使用
A.通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
今:
古:
②治:孤只岂欲卿治经为博转士折邪连!词 ,但是
,字 。 司马光
通“耶”
今:过去的事 历史
君实
古:
今:
③博士:孤岂欲研卿究治经为博士邪!
古:
今:
治理
官职
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以: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为”译为“认为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 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本文的中心: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二、《木兰诗》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

专题1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一)(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谓:_______(2)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3)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4)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阅读选文,摘选或总结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文中孙权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劝说的艺术。

他先一语道出吕蒙“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指出“学”的必要性,面对对方“军中多务”的借口,他继而表明自己并不期待吕蒙(1)“_______”,只要吕蒙用(2)“_______”的读书方法了解历史即可,最后他还(3)_______指出读书的收获,终于使吕蒙“乃始就学”。

4.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2021春·安徽马鞍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12课《卖油翁》(知识点+复习题)第12课卖油翁一、《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1、重点字词:自矜:自夸。

矜,夸耀。

释担:放下担子。

释,放下。

睨:斜着眼睛看。

发矢:放箭。

矢,箭。

但微颔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但,只是。

颔,点头。

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

尔,罢了。

忿然:恼怒的样子。

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

轻,轻视。

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乃,就,于是。

置,放。

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以,用。

覆,盖。

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

徐,慢慢地。

杓,现在写作“勺”。

沥,注入。

因:接着。

康肃笑而遣之: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

3、一词多义: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葫芦)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以钱覆其口(介词,用)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4、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只,不过;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文章结构:第一段开端:善射、以此自矜但微颔之卖油翁发展:吾射不亦精乎?但手熟尔熟能第二段高潮:忿然酌油知之生巧结局:笑而遣之惟手熟尔四、思考与练习:(1)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由“忿然”到“笑而遣之”。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2) 光持石击瓮破.之()(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含答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孙权劝学》(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 务:_______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4.但当涉猎但:______ 涉猎: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过:________6.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 非复: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今义:独自,孤独博士:古义:________今义:学位的一种2.见往事耳古义: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见见往事耳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当但当涉猎________当涂掌事________(五)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卖油翁》(一)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三处)公亦以此自矜(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善射善:________2.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 自矜:________3.释担而立____________ 释:________4.但微颔之____________ 颔:________5.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 轻:________6.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 遣:________(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手熟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 课内文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七年级下期末文言文知识 课内文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课内文言文《伤仲永》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世隶.耕属于2、未尝.识书具曾经3、父异.焉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谒:拜访9、不使.学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11、泯然..众人矣完全12、贤于.材人远矣比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被14、伤.仲永哀伤、伤感15、养.父母赡养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17、从.先人还家跟从18、卒.之为众人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有)才能20、固.众人本来21、即书.诗四句写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 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司马光《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重点文言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复习题)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汇总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③当涂:当道,当权;④辞:推托;⑤务:事务;⑥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⑦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⑧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⑨但:只,只是;⑩涉猎:粗略地阅读;⑪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⑫及:到,等到;⑬过:经过;⑭才略:才干和谋略;⑮非复:不再是;⑯更:重新;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⑱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⑲见事:知晓事情。

)【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议论(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课后重要思考题】二、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因为吕蒙是孙权的主要将领,在军事上很有才能,但是吕蒙学识不高,孙权想让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所以劝他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这本书是由(朝代)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10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意思是: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复习篇(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

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

但当.涉猎(应当)见:1。

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之:1。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1。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

倒装句: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五)问答题1.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14.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第8课木兰诗一、全文讲解篇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文下注释)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木兰诗》选自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重点难点句子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解析: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

“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解析: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

“女亦”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解析: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

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

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解析: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重点段落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解析: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和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

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疑难解惑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解析: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

她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理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解析: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