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分类题库:知识点10-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 . 交配类
杂交:不同基因型的交配方式,后代有杂合子的出现 过程:去雄——授粉——套袋
自交(互交):相同基因型的交配方式,是获得纯合 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交配,是检验基因型的 有效方法
↓
F1 YyRr
×
配子
♀♂
YR
Yr
yR
yr
YR
Yr
yR
yr
问题:请写出四种表 现型的基因型 极其比例
F2基因型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9黄色圆粒 : 3黄色皱粒 : 3绿色圆粒 : 1绿色皱粒
(Y__R__)
(Y__rr)
特点(1) F1 只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 (2)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性 : 隐性 = 3 : 1
2 . 对实验的解释
P 高茎 DD Ⅹ dd矮茎 ↓ 配子 D d ↘ ↙ F1 Dd ↓⊗ 配子
解法一、分枝相乘法
①按分离定律分别求出每一对等位基因交配后代的基因型 (或表现型)的种类数或某种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
②将不同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相关 的种类数(或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相乘
6 4
解法二、配子概率相乘法:
将组成某基因型的全部配子的概率相乘
02
4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 . 验证实验——测交
育种
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需连续自交,直到不 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选出后直接利用
医学实践:推断某些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是建立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因此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核遗传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且一个基因会表现出优势或隐性的特征。
他总结了两个基因互相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对、分离和重组,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指出了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分离和随机组合规律。
突变和遗传变异规律: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非逐渐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或中性的,但是它们都对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规律: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或有性生殖中的复制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是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规律。
以上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生命进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界中一种通过基因传递信息以决定个体性状的现象。
自孟德尔以来,科学家们对遗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发现了一些基本规律。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19世纪,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长期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他总结出了两个重要的定律:显性与隐性遗传、随机分离与自由组合。
根据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如果两个基因不同,则表达显性遗传特征的基因将支配隐性遗传特征的基因。
只有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遗传特征才会表现出来。
而根据孟德尔的第二定律,基因会在生殖过程中随机分离和自由组合。
这意味着在基因的组合过程中,每个基因的组合都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是决定个体特征的基本单位,而基因型则是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
基因型会决定个体的表现型,即个体所呈现出的观测特征。
基因型通常由两个字母表示,分别代表从父母继承的两个基因。
如果两个基因相同,则个体被称为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不同,则个体被称为杂合子。
纯合子通常会呈现出与其基因相对应的特征,而杂合子则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除了基因决定的遗传因素外,环境也对个体的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首先,基因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
不同个体对同样环境刺激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它们携带了不同的基因。
例如,一些基因可能会使个体对某种药物更敏感,而另一些基因可能使个体对环境中的压力更为脆弱。
其次,环境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环境刺激可能会调节基因的活性,从而改变个体的表现型。
例如,环境中的营养状况和温度变化都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结论遗传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组合和分离的规律。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领域,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进化的概念和证据等内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简称孟德尔定律)和多基因遗传规律。
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遗传定律,包括:(1)单因素性状的遗传:对于单一性状,在杂交中,表现优势的称为显性性状,被掩盖的称为隐性性状;后代的表现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2)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不同基因在杂交中的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规律,互相之间相互独立。
(3)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通过自交或杂交,性状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
2. 多基因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是指多基因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现象。
在多基因遗传中,表型呈连续变化的性状称为连续性状,如身高、体重等;表型呈几个离散类别的性状称为离散性状,如血型、眼睛颜色等。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指DNA和基因的相关知识。
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其功能主要包括:储存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转录生成mRNA和调控基因表达等。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编码区段,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RNA。
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区)和内含子(不编码区)组成。
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遗传特征、调控生物体发育和代谢活动等。
三、进化的概念和证据进化是生物种群和物种遗传特征逐渐改变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 进化的概念和驱动因素进化的概念包括: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进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生态位和类似结构等方面的证据。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
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三大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表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遗传因子。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这两个性状,分别由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它们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分离,使得不同的配子携带不同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独立分离的,除非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一个生物体的多个性状可以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可以自由组合,产生多种不同的后代。
连锁与交换定律则描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理解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和色盲,常常发现在同一家族中,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连锁在一起。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重排。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基础。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导致的。
这种突变虽然导致了疾病,但在某些环境中,如疟疾高发区,它却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疟疾的感染率。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这个过程在杂交育种中尤为重要,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因重组则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例如,通过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插入酵母的基因组中,可以制造出乙肝疫苗;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
十年(2010—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一、基因的分离规律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代F2—杂种第二代。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3∶1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遗传是生命延续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而遗传的基本规律则是解释遗传现象的关键。
以下是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详细整理。
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
1、实验过程孟德尔选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全部是高茎。
然后让 F1 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 3:1。
2、对实验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生物体的遗传因子(基因)成对存在。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应用(1)用于解释生物的性状分离现象,如杂种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
(2)在农业生产中,用于选育优良品种,通过连续自交筛选纯合子。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过程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全为黄色圆粒。
F1 自交得到 F2,表现型出现了四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约为 9:3:3:1。
2、对实验的解释孟德尔认为,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基因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表现型。
(2)在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组合优良性状的基因,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1、连锁遗传现象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近,它们在遗传过程中常常连锁在一起传递,这称为连锁遗传。
2、交换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从而导致连锁基因之间发生重新组合。
3、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应用在动植物的育种工作中,需要考虑基因的连锁和交换情况,以更准确地预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一个神秘而又奇妙的现象。
从我们的外貌、性格,到身体的机能和对疾病的易感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
而遗传的基本规律,就像是一本生命的密码手册,指引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
在探讨遗传的基本规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指令集,决定了生物的各种特征。
孟德尔是遗传学领域的先驱,他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在生物体的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比如说,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 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 d。
那么纯合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就是 DD,纯合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就是 dd。
当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时,它们产生的子一代(F1)基因组成都是 Dd,表现为高茎。
当 F1 自交时,D 和 d 这对基因会分离,产生的配子中,一半含有 D,一半含有 d。
这些配子随机结合,就会产生 DD、Dd、dD、dd 这四种基因组合,比例为 1:2:1。
由于 DD、Dd 和 dD 都表现为高茎,dd 表现为矮茎,所以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3:1。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说,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还是以豌豆为例,假设豌豆的黄色子叶(Y)对绿色子叶(y)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R)对皱粒(r)是另一对相对性状。
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产生的 F1基因组成是 YyRr。
F1 自交时,Y 和 y 分离,R 和 r 分离,然后 Y 可以和 R 或 r 组合,y 也可以和 R 或 r 组合,最终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YR、Yr、yR、yr 四种,比例为 1:1:1:1。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表型和基因的传递。
通过遗传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显性与隐性基因、等位基因和杂合等概念。
1.孟德尔的遗传定律19世纪的奥地利僧侣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大量的实验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定律。
这些定律包括:1.1 第一定律:孟德尔的第一定律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和独立遗传的。
他观察到在有性生殖中,父母的基因会分别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配子形成过程中,基因会分离,并且每个配子只能携带一个基因。
1.2 第二定律:孟德尔的第二定律是关于基因的随机组合和分离的。
他观察到不同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是随机的,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是独立进行的。
1.3 第三定律: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是关于基因的优势和显性的。
他发现一些基因在表型上表现出来,而另一些基因则被掩藏起来,这种现象被称为显性与隐性。
2.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型是指生物体内部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型谱,表型则是指基因组成的生物体外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2.1 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指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表现完全相同,例如AA或aa;杂合子则是两个基因不同的个体,例如Aa。
纯合子之间的杂交后代属于杂合子。
2.2 显性与隐性:显性基因指在表型上表达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则被掩藏起来。
当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显性基因会在表型上显示出来。
3.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个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可能存在多个形式。
这些不同的形式可以决定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多样性。
3.1 常染色体等位基因:在非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可以决定个体的遗传特征,如眼睛的颜色、血型等。
这些基因可以是多态的,即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形式。
3.2 性染色体等位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上也存在不同的基因形式,例如决定人类性别的X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物种内部或物种间传递基因信息和遗传特征的现象和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传递和表现的规律,它对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三个重要的遗传规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二、两性状遗传规律;三、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规律表明,个体的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而基因又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如果父母亲都是显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也会是显性的;而如果父母亲中有隐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则可能是显性或者隐性的。
孟德尔的两性状遗传规律则是对多对基因对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他发现不同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不会互相影响。
自由组合规律则说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即基因在子代中自由组合,没有一定的组合方式。
二、多因素遗传规律除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外,还存在着多因素遗传规律,在自然界中遗传变异更为复杂。
多因素遗传规律认为,个体性状的表现受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称为多基因性状。
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个基因的效应可能是加性、非加性,还有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在多因素遗传规律中,还存在着显性基因抑制、基因互补和基因交互作用等现象,进一步丰富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是指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个体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插入等形式,它能够使个体出现新的遗传特征,或者导致原有的遗传特征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各种诱变因素造成的,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遗传规律和生物的遗传变异。
四、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遗传方式除了单因素和多因素遗传规律外,还有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
顺式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顺序传递给子代,个体在表型上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父母和
后代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是指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性型和
显性型;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
首先,遗传的基本规律是指基因是世代相传的。
认为个体的遗传性状是由基因传给它
们父母和后代的。
为了表明这一点,当一个好的基因和一个坏的基因结合在一起时,它们
都可以传给下一代,并且它们在下一个世代将各占半份,而不会影响另一个生物物种的基
因结构。
第二,等位基因的分布定律,指的是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可能变成两个不同的型:隐
性型和显性型。
隐性型指的是一种不能体现在有形标志上的基因变体。
而显性型指的是一
种基因变体,可以以形式体现出来,可以被人类观察到或测定。
它们之间的平衡可以用二
位型杂合子的术语来描述。
第三,异源染色体的单一特性,是指单个染色体可能带有前先融合异源染色体的特征,即后代细胞只有其中一个父母染色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特性可以在细胞分裂中观察到,也
可以在后代群体表现为显性状态。
这是建立在基因的单一特性和性别传递机制之上的,这
解释了个体及其后代承担某一种状态的原因。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关于遗传学的知识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单性律、自由组合律和分离规律,这三个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描述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与表现。
2. 显性与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一致,隐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不一致。
3. 基因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型发生的突然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二、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1. 基因型:指个体基因组中不同基因的组合情况。
2. 表现型: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行为等特征。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的潜力,而外部环境的作用则会影响表现型的具体表现。
三、杂交与基因分离定律1. 杂交:指两个不同纯合系(纯合系是指同一基因型的个体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杂合子一代。
2.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一代的个体中,一对基因会在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分离,随机地组合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基因位点:指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基因。
2. 染色体:是宿主体细胞内自我复制、自我传递的较大螺旋状DNA分子。
3.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携带和传递基因信息。
五、性连锁遗传1. 性染色体: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
2. 性连锁遗传: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男性无法得到同源染色体的补充,所以女性携带的基因更容易表现。
六、遗传病与基因突变1. 遗传病: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常染色体遗传或性染色体遗传。
2. 常见的遗传病:包括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囊性纤维化等。
3.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遗传病的发生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基因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生物活动。
七、群体遗传学1.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基因组内基因频率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高考真题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高考真题2019年3卷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
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 250、500、0 B. 250、500、250 C. 500、250、0 D. 750、250、02019年2卷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2019年1卷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2018年3卷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A. 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 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 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018年2卷 2018年1卷 2017年3卷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2017年2卷 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得出了三个基本遗传规律:
1.第一定律: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分别来
自父母。
2.第二定律:隐性和显性基因会决定性状的表现。
3.第三定律:基因在排列时独立分离。
2. DNA的发现与结构
遗传信息的存储是通过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来实现的。
DNA的结构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形成了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它们按特定规则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遗传代码。
3.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导致个体遗传信息的改变。
常见的遗传变异包括:
•突变:基因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重组: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交换时重新组合。
•易位:染色体片段之间的互相交换。
4. 遗传规律的应用
遗传学的基本规律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中:
•育种:通过选择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改良农作物和家畜。
•基因工程: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修改个体的遗传信息,以实现特定目的。
•疾病诊断:通过分析基因变异来检测遗传性疾病。
•进化研究:通过研究基因变异和遗传演化规律揭示物种的起源和发展。
5. 伦理与遗传学
随着遗传学的发展,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如何平衡个体权益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如何应对基因编辑在人类基因组上的应用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与讨论。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一.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传粉,而且是授粉植物。
植物的花分类:两性花
单性花
二.概念:
1.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F1 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的现象。
4.等位基因:位于,控制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一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5.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6.纯合子与杂合子:遗传因子的个体叫纯合子;遗传因子的个体叫杂合子
7.基因型与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的叫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叫基因型。
8.自交、杂交与测交:广义地讲,自交是指基因型的个体交配;杂交是基因型的个体交配;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要求一方必为性状。
(杂交、自交、测交的用途可参看大一轮107页)
7.将自交、杂交与测交填入下列空格:
①判定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显隐性()
②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检测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理想的是()
③绵羊白毛对黑毛为显性,现要检测一白毛绵羊的基因型,最理想的是()
④摩尔根为检测对果蝇眼色遗传解释的正确性,采用的方法是()
三.杂交实验的操作:
豌豆杂交的操作步骤是:母本→母本套袋→→母本再套袋
下列对母本不需要去雄的是:A、玉米B、桃树C、豌豆D、杨、柳
四.假说-演绎法的程序是: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的得出过程:。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生物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遗传涉及到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概念。
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变异以及遗传工程等方面来介绍高考生物的遗传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是同质性及分离定律,即杂交的父代在纯合子后代中的基因分离,分别传给下一代;第二定律是独立性及自由组合定律,即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不会相互影响;第三定律是组合性定律,即不同性状的基因可以独立转移到后代。
2. 表现型和基因型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表现型指的是生物在外部表现出的性状,而基因型则是指生物内部携带的基因组合情况。
二、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因基因组合不同而导致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突然发生的改变,可能是由于DNA的突变、染色体的突变或基因的重组等原因导致。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转座子突变等。
2.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发生交换时,基因顺序的重新组合。
这种基因的交换通常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通过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使得个体之间有更大的遗传差异。
3. 基因重组的结果基因重组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结构。
它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然而,基因重组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性的突变,甚至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三、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指将人工合成的DNA片段或整个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中,以改变生物的遗传特征。
遗传工程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指将某个生物体的基因提取出来,并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其他生物体中,从而让目标生物体也具有这一特定基因。
基因克隆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某些遗传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0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8·海南高考·T22)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7对等位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个体出现的概率不同【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个体自交”“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关键知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隐含知识: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
A项中,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C=7/128,故A项现的概率=2/4×(1/4+1/4)×(1/4+1/4)×(1/4+1/4)×(1/4+1/4)×(1/4+1/4)×(1/4+1/4)×17错。
B项中,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1/4+1/4)×(1/4+1/4)C=35/128,故B项正确。
C项中,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1/4+1/4)×(1/4+1/4)×37C=21/128,故C项错。
D项中,7对等位基因纯的概率为=2/4×2/4×2/4×2/4×2/4×(1/4+1/4)×(1/4+1/4)×57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7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相同,D项错误。
2.(2018·海南高考·T2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
(2)关键知识:基因分离定律,一对相对性状的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相关概率的计算。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采用棋盘法。
理论上,3.(2018·海南高考·T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关键知识: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显隐性和纯合体(子)、杂合体(子)的判断。
(3)隐含知识: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判断性状显隐性关系的相关知识。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故B项正确。
4.(2018·安徽高考·T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
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杂交1 ♂甲×乙♀↓雌雄均为褐色眼杂交2 ♀甲×乙♂↓雄性为褐色眼、雌性为红色眼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C.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D.甲为AAZ b W,乙为aaZ B Z B【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明确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充分利用同型隐性个体与异型显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与性别相关。
(2)隐含信息:鸟类雄性个体为ZZ,雌性个体为ZW;B、b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与性别决定的相关知识。
根据其表现型特点可知,当存在一个显性基因时为红色眼,当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为褐色眼,由杂交2中后代的表现型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Z B W,乙的基因型为AAZ b Z b,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AaZ B Z b和AaZ b W,杂交1中后代的基因型必为AaZ B Z b和AaZ B W。
因此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 B Z B和AAZ b W,因此B项正确。
5.(2018·福建高考·T28)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 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
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
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
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的碱基对多;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的氨基酸少。
(2)关键知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
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DNA的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F2中的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 YYrr和2/3 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所占比例为yy(2/3×1/4)×rr(1)=1/6。
r基因的碱基对数比R基因多,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61个氨基酸,由此可以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一定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
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4种表现型,可以肯定F1中的雌果蝇产生了4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
(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SⅢ,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这样否定了前面的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
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SⅢ(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碱基互补配对6.(2018·安徽高考·T31)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① ;②。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偶尔”“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2)图示信息:性状分离比: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及杂交育种、基因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有关知识。
(1)由题意可知,A基因存在无香味物质积累,可能A基因控制合成的酶促进了香味物质分解,而a基因不能控制合成分解香味物质的酶。
(2)根据杂交结果:抗病∶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为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4×1/4×1/4+1/8×1×1/4=3/64。
(3)正常情况下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偶尔出现的有香味植株有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是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还可能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