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知识学习资料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

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也会有所不同。

完整统计指标:时间、地点、名称、数值、计量单位。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概念。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

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是标志值,也称变量值。

可以变换的数量标志成为变量,用来描述个体。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的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互换关系。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离散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整数表示;连续变量的数值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

年龄就是连续变量。

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提。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统计整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2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2、对次级资料(又称文案资料)的搜集以原始资料为主。

原始资料是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次级资料(文案资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统计调查的3个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全面性。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范围分成: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分为: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非概率抽样)、典型调查和概率抽样。

按调查登记时间分为:连续调查(时期)和不连续调查(时点)。

连续调查(4种时期):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产品产量、产品销售量。

不连续调查(5种时点):人口数、设备数、库存数、土地面积、城乡居民储蓄金额。

时期的特点:1、各期数值可以相加。

2、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数值越大。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4(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4(讲义)

第四章统计指标本部分知识结构: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内容:1. 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1)统计指标的定义(2)统计指标体系(3)统计指标的特点(4)统计指标的分类2.总量指标(1)总量指标的定义(2)总量指标的种类(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4)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3.相对指标(1)相对指标的定义(2)相对指标的作用(3)相对指标的分类(4)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4.平均指标(1)平均指标的定义(2)平均指标的作用(3)平均指标的计算(4)平均指标的统计要求5.变异指标(1)变异指标的定义(2)变异指标的作用(3)变异指标的计算考核要求:1. 统计指标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指标的定义;②统计指标的作用;③统计指标体系的定义;④统计指标的特点;⑤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指标的分类。

2. 总量指标识记:①总量指标的定义;②总量指标的作用;③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定义;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定义;⑤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⑥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领会:①总量指标的分类;②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关系;③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3. 相对指标识记:①相对指标的定义;②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③相对指标的作用;④相对指标的分类;⑤相对指标的统计要求。

简单应用:①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②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③结构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④比例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⑤比较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⑥强度相对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 平均指标识记:①平均指标的定义;②平均指标的特点;③平均指标的分类;④平均指标的作用;⑤调和平均数的定义;⑥众数的定义;⑦中位数的定义。

综合应用:①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分类及计算方法。

5. 变异指标识记:①变异指标的定义;②全距的定义;③平均差的定义。

领会:①变异指标的作用。

简单应用:①标准差系数的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综合应用:①方差和标准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014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请各学员根据各自掌握程度加以整理)

2014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请各学员根据各自掌握程度加以整理)

2014-8-19
12
三、指标与标志
(一)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 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例如: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活动,全国人口 总数是一个指标。或者,全国人口总数为 13.7054亿人也是一指标 注意:指标都是能用数值来表示的
2014-8-19 13
(二)标志
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2、标志表现 ——每个个体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 的属性或数值--标志值。
2014-8-19 19
简言之
个体 同质性,具有同一性异标志而言,品质变异,如性别、学历、职称 数量变异,即变量。如工资、年龄
2014-8-19
20
总体的基本特征

同质性:总体单位均具有共同的标志属性 (包括品质标志属性和数量标志属性)。


大量性:单位数目足够多。
2014-8-19
14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可分为:
1)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 征,一般只能用文字来表示,不能用数值表 示的。例如:性别、职称、学历、政治面貌 等; 2)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 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例如:工资、年龄等。
2014-8-19
15
(三)指标与标志的区别
2014-8-19
4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 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 集、整理、分析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反映社会 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 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 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精华版)《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一、总论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一般理解为三个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三者的关系:联系: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一)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P41、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总体单位。

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括的单位数如果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

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调查其中一小部分,据以推算总体;对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只调查其中的一部分单位。

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但是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由所不同。

2、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量。

都能用数值表示。

如:GDP、人口数等。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示,如年龄、工资等。

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可以分为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联系:1、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推荐-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 精品

推荐-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讲义全文 精品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辅导人:王力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统计指标第五章时间序列第六章统计指数第七章抽样调查基础知识第八章统计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本章知识点:1、统计的涵义2、统计中三组基本概念3、统计的任务及统计过程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现实中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的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活动的目的就是取得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取得必须依靠统计工作来进行。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学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另一方面又指导统计工作的实践。

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先实践,再形成理论。

二、统计中常用的三组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将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也叫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的总称。

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根据研究事物和对象的不同,有时总体单位也可以构成总体。

举例: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要研究全国人口年龄、性别等情况,那么全国所有的人口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总体了,那么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就是总体单位。

如果我们研究的范围缩小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话,那么此时又变成了总体,而不是总体单位了。

再如我们想知道岳阳20XX年8月止,全市产值过2000万元的1331家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那么全市1331家产值过2000万的企业就是我们需要统计的总体,每一个企业就是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

当要研究某一个企业内部问题,如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等情况,那么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成了统计总体,每个职工则为总体单位。

结论: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的对象改变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二)指标与标志•指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7(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7(讲义)

第七章统计报告本部分知识结构: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内容:1.统计报告的基本概念(1)统计报告的定义(2)统计报告的作用(3)统计报告的特点(4)统计报告的分类2.统计报告的写作(1)统计报告的写作要求(2)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考核要求:1. 统计报告的基本概念领会:①统计报告的定义;②统计报告的作用;③统计报告的特点;④统计报告的分类。

2. 统计报告的写作识记:①统计报告的写作要求;②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第一节统计报告的概念本节主要内容:一、统计报告的定义统计报告是指采用统计特有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以大量加工整理后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文字资料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通过逻辑思维,从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中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全部或某一方面加以描述说明或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投资兴业、消费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一种书面报告形式。

统计报告的形成过程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过程。

二、统计报告的作用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其作用有:1.综合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展现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开展不同地区、部门的对比和评估,增强社会及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实施统计监督,及时发现并分析研究社会、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投资兴业、消费理财提供咨询服务。

3.跟踪了解和监督贯彻落实预定规划的情况,全面掌握各部门、各环节的发展状况、结构比例等,促进各职能部门、各流程环节更好地发挥作用、协调发展;4.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帮助和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引子:初识统计
“没有统计,其它科学可以存 在,但是很渺小”
一个著名医生说:“医学若无 统计就不是科学”
2019/6/22
3
台湾辅仁大学的一位教授说: “统计即生活,统计即人生”。
2019/6/22
4
一位资深的海外统计学家说: “统计就和柴、米、油、盐、 酱、醋、茶一样,存在的时候 并不是很突出,一旦不见了, 人生就是黑白的了”。
2019/6/22
28
(二)标志(Attribute)
1、定义: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2、标志表现 ——每个总体单位在标志下的具体表
现或取值。
2019/6/22
29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可分为:
1)品质标志——表示总体单位品质属性 特征,一般只能用文字来表示,不能用数值 表示的。例如,性别、职称、学历、政治面 貌等;
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
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 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4、研究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B、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第一个职工
C、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
D、杭州市娃哈哈集团公司的每一个生产部门的产值
A、杭州市全部企业
B、杭州市全部工业企业
C、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杭州市工业企业的全部情况
2、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职工的工资状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杭州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
C、杭州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D、杭州市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工资
3、研究杭州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D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及复习要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及复习要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Ⅰ考核能力要求《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获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课程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达到《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所规定的“具备从事统计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识记:了解有关概念、方法、公式的含义,并能正确表述和做出判断。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有关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掌握有关概念和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对有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基本分析。

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的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

2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考试内容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3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领会占40%,应用占30%。

4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为3∶3∶3∶1。

5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综合应用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Ⅲ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第一部分总论一、考核内容1统计的相关概念(1)统计的涵义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个体(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与标志(4)变异和变量3统计的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2)统计的认识过程二、考核要求1统计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工作的定义;②统计资料的定义;③统计学的定义。

领会:①统计不同涵义之间的关系。

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识记:①总体的定义;②个体的定义;③样本的定义;④样本单位的定义;⑤指标的定义;⑥标志的定义;⑦标志的分类;⑧标志值的定义;⑨变异的定义;⑩变量的定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复习重点P13、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任务P16、(二)普查一.统计整理的意义二.统计整理的内容P24—28、第三节一.分配数列的概念与种类、二.变更数列的编制(一)组距与组数(二)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三)组限与组中值(四)频数与频率P37、一.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P38、(二)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在于:1、2。

P41、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原则P44、(二)。

P46、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及分类P59、2.时点数列的特点。

P67、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P72、二.指数的种类P74、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特点P80、第四节:一.平均指标指数的概念及作用、二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P82、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及作用二.(一)个体指数体系P87、一.抽样调查的特点P114、第二段:基本单位的概念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P120、一.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P121、收入法增加值的公式P137、(九)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P138、(一)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以下原则P145、15.无形资产二.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一)收入(二)成本和费用(三)利润及分配P149、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P153、一.单位从业人员统计中不包括的人员类型P163、二.投资完成额统计P177、第一节:我国现阶段人口统计的主要任务2学习指导复习重点统计基础知识部分P1、二.1.总体与总体单位、P13、一.1统计整理的概念P14、三.5.动态数列、14.频数、P24、二.6.动态相对指标P33、一.1、2、9P38、一.2.指数的种类三.平均数指数P43、一.1.抽样调查统计实务部分统计法基础知识1统计法基础知识复习重点P6、一.(一)在统计体制方面,国家应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P18—19、(二)政府统计的功能P22、(一)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二)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P23、(三)统计监督P30、第五行:国务院直属机构P34、一.统计人员的概念P35、(一)1、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袼守职业道德P36、(二)统计人员应当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三.(一)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P37、四.统计人员的职责P46、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应遵循的原则P59、三.部门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由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统一管理P66、属于国家秘密的资料,其保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制度P67、二.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保密P68、三.保守商业秘密P71、(一)1.民间统计调查是非政府统计调查P76、(二)公布民间统计调查结构审批制度P84、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特点P85、二.(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P88、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含义P92、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点P100、一.统计执法检查的基本特征P105、(三)统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P107、四.1.办案期限P110、二.(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2学习指导复习重点P83、一.3、5、6、8P84、二.2、4、5P85、五.2.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权的基本含义P88、一.2、3P89、第二部分练习题二.2、3P93、六.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人员的职权主要有哪些P97、一.1、5、6、8二.1、2、5P99、五.1.简述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讲义《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讲义《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

15
第四节
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初级资料搜集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互联网访问 法 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方法 判别所需资料 寻找资料 清理补充 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企业内部报表
16
第五节
• • • • • •
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
D.汇总环节
14、普查的缺陷是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需要较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21
第三章 统计整理
•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任务
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索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 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实现了从个别单位的标志值向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过渡,是
人们对社会经济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为统计分析提 供基础。
22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 • • •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方法 分组 汇总 编制统计图表
23
第二节 统计分组
• •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指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 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对总体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组成部分。 对个体而言是“合”,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

• •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
按某一标志分组,形成总体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 按顺序排列后形成的数列称为分布(分配)数列。

二、分配数列的种类
按标志是否为品质还是变量----品质数列、变量数列 按变量是否离散或连续----离散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 例1:某企业职工分配数列(品质数列) 例2: 工作完成量分组(变量数列)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统计涵义:①统计工作②统计资料③统计学*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关系:①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③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具体见P5-9)(1)总体与个体(总体单位):总体基本特征:①同质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2)样本与样本单位(3)指标(统计指标)与标志:区别联系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按其个体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变异标志。

(4)变异与变量(数量变异标志):变量: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分为: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4、统计工作过程:①统计设计(定性认识)②统计调查(定量认识)③统计整理(定量认识)④统计分析(定性与定量认识相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1、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两种:(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原始资料指向调查单位搜集的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

(2)对次级资料的搜集次级资料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现象。

他们的区别:原始资料只反映某个个体,次级资料反应总体。

他们的联系:次级资料是经过原始资料加工整理的一手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度过来的。

2、统计检查基本要求:①准确性(基础)②及时性(关键)③全面性(保障)3、统计检查分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①连续调查(也称经常性调查,是时期指标)②非连续调查(也称一次性调查,是时点指标)(3)按调查的组织形式:①统计报表②专门调查4、完整的调查方案包括:①调查目的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③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④调查项目(标志)和调查表⑤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空间⑥调查的组织计划注: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可以不一致。

为应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可将多种调查方式和方法结合起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10(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10(讲义)

第十章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本部分知识结构: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内容:1.基本单位统计(1)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2)基本单位的统计内容2.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1)从业人员统计(2)工资总额统计3.财务统计(1)财务统计的定义(2)资产负债(3)损益及分配(4)人工成本及增值税(5)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4. 生产活动统计(1)生产活动统计的定义(2)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体统计(3)国民经济生产活动分行业统计考核要求:1.基本单位统计识记:①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②基本单位的统计内容。

2.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领会:①从业人员期末人数;②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综合应用:①从业人员平均人数;②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3.财务统计识记:①财务统计的定义;②人工成本及增值税;③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领会:①营业收入;②营业成本。

简单应用:①资产总计;②负债合计;③所有者权益合计。

4. 生产活动统计识记:①生产活动统计的定义;②建筑业总产值;③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④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值。

简单应用:①农业总产值;②工业总产值。

综合应用: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体统计。

第一节基本单位统计本节主要内容:一、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基本单位统计是一项基本的统计工作,它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

基本单位的统计方法在经济普查年份和非经济普查年份是有所区别的。

在经济普查年份,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各级普查机构按照普查方案的规定,在普查的准备阶段要进行单位清查。

通过清查要掌握单位名称、代码、地址及区划代码、联系方式、行业类别、登记注册情况、营业状态、执行会计标准类别、机构类型、产业活动单位数、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主要经济指标等基本信息,初步形成基本单位名录库。

在普查之前,还要继续收集整理新增和变更单位的信息,确保名录库范围和内容的完整。

基本单位名录库对于我国顺利实施统计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经济普查年份,国家统计局对基本单位统计的统计方法未做统一规定,一般采用重点调查的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3(讲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0-3(讲义)

第三章统计整理本部分知识结构:本章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考核内容:1.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1)统计整理的定义(2)统计整理的意义(3)统计整理的步骤2.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的定义(2)统计分组的作用(3)统计分组的原则(4)统计分组的方法(5)统计分组体系3.统计分布(1)统计分布的概念(2)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3)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基本概念(4)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4.统计表(1)统计表的概念(2)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3)统计表的分类(4)统计表的编制规则考核要求:1. 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识记:①统计整理的定义;②统计整理的意义;③统计整理的步骤。

2. 统计分组识记:①统计分组的定义;②统计分组的作用;③统计分组的原则;④统计分组的关键;⑤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⑥划分各组界限;⑦统计分组体系。

3. 统计分布识记:①统计分布的定义;②统计分布的分类;③变量数列的分类;④组距与组数的定义;⑤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的定义;⑥组限与组中值的定义;⑦频数与频率的定义;⑧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⑨列表法;⑩折线图;11曲线图;12饼图。

领会:①组距与组数的关系;②直方图。

简单应用:①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②组中值的计算;③频数与频率的计算。

4. 统计表识记:①统计表的定义;②统计表的作用;③统计表的构成;④统计表的内容;⑤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领会:①统计表的分类。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相关概念本节主要内容:一.统计整理的定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根据统计对象的特点,对统计调查所收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或对已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最后形成能够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人们对社会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也是人们对个别现象的认识上升到对总体现象的认识的重要阶段,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共40页文档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共40页文档
某公司下辖甲乙两个分公司,甲公司有60人,乙公司有40 人,甲公司所占比例?两公司人数之比?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5、动态指标(反映现象发展速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如下,以2000年为基期,历年投资发展速度?
指标名称
2000
2019
2019
2019
投资额(亿元) 32917.7
37213.5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个体特征的名称
总体 指标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统计某集团职工人数年龄、爱好情况
不变标志
变异标志
离散变量,取整数
连续变量
3.变异与变量
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各体之间的差别称为变异 变量: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连续变量
变量
离散变量
各概念之间的联系
组成
个体
总体

二、统计指标 重点:指标计算
调和平均数
某水果市场3个摊位销售苹果的情况如下表,平均价格为多少?
摊位
苹果价格(元/斤)
销售额(元)
A
3
70
B
3.2
65
C
4.5
50
合计
总金额
平均 价 770 格 0 6 65 5 55003.3 元 /8斤 3 3.24.5
总重量
总金额除 以总重量
•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 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 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 15%。
• 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超额3.16%完成计划 实 计际 划单 单 1 1 位 位 0 0 0 0 成 成 9 90 02 5 本 本 % % 9 92 5计 0 0 划完成 实 计 程际 划 度单 单位 位 9成 成 6.8本 本 4%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第一章)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