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合集下载

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基本流派之一,目前学习的人也有很多,关于如何学好孙式太极拳,我们需要掌握好对动静关系的运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动和静是相对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动与静,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两者是分不开的。

练习孙式太极拳,一动一静,乃至每一动作的形态、神意,都要有内外两方面的依据。

虽然这个依据,随练拳的深入,其内容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没有依据的动作则是盲练,练习效果要大打折扣。

有人到处教拳,想藏拙,但是这是藏不住的,想装出有内容的神态,更是东施效颦。

诚如孙禄堂先生所言:“观其外而知其内。

”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细微的变化去掌握重要的线索。

练习孙式太极拳,从第一个动作——向左转身45度开始,就要有依据,内在的依据是什么,外在的依据是什么,心里要清晰的很,即要说得明白,又要做的清楚,这才是练明白拳。

稀里糊涂地一转了事,这个动作的锻炼效果就白瞎了。

练习孙式太极拳,就要这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体味,去研修,弄明白每个动作的内外依据,如此练习才能提升练习的效率。

研修孙式太极拳,断断续续地已有二十余年,但至今也不敢说把每个动作的内外依据都搞明白了,正因为如此,练拳才是个研修、体悟的漫长过程。

更何况孙式太极拳内涵极为丰富、精炼而深灝,岂是智识浅近者能学明白的,非得好学敏求且性合其意者,才能略窥其一二。

所以说,孙式太极拳需要注重量的积累,一年半载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真正的实战技击家,真正的大武术家,对孙式太极拳往往情有独钟,他们能或多或少地体悟到形式简约的孙式太极拳所蕴含的一些精妙的内涵。

不会因为其外形动作的简约,而忽视其极为精妙、深灝的寓意。

练习孙式太极拳既然要内外有据,那么就需要有理论指导和规矩参照,这个理论指导是什么?这个规矩参照又是什么?其最高的原则就是中和,其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极还虚之道。

其基本理论就是“太极拳名称”一文。

拳学大师孙存周

拳学大师孙存周

拳学大师孙存周孙存周作为技击领域的一代天骄,其实战范例作为孙氏道艺武学的交手艺术而被人传诵。

孙存周在切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打法多样,效果奇丽。

如孙存周在与有“臂圣”之称的通背拳某宗师切磋时,因初次交流,对彼打法不熟悉,则运用孙氏拳艺独到的闪战技能,采取长伏之法,诱彼意起之即,赚身闪进,其变无兆,以掖掌将彼击卧于地;又如,孙存周在与闻名全国的某八卦拳大师切磋时,因相互熟悉,对方又系长辈,则运用孙氏拳艺独到的走控技能,十字环中,以梢制根,使对方完全被制,进不得进,退不得退,发不得发,化不得化,不暴而屈之。

此走控之艺,是将太极之空、八卦之变与形意之实结合至善的一种艺术,融合沾控之灵、走变之妙、压顶之势为一体;再如,孙存周在某著名岳氏连拳及鹰爪拳大师袭击下,则以孙氏拳独到的短接吞吐之艺在化掉对方毒手的同时,将对手凌空扔起置于餐桌之上。

此种吞吐技艺是孙氏拳独有的球劲妙用,是将纵横两个十字套圈与周身之裹翻合成一劲,产生化打同步的立体旋劲;再如,孙存周在与闻名全国的某查拳大师正面比武时,因某有“千斤力”之称,又身材高大,擅长掼跤,则运用孙氏拳独有的冷鞭闪战之艺,倏忽间伏身闪侧,一脚将某踢出门外。

此闪战之要,是以突起之势惊踏死门,迫其调身,在其将动之际,突施远击,击其变势之瞬。

需要启动隐蔽迅疾、变化神速自如、躯体伸缩如鞭;还如,孙存周在与某披挂拳名家交流时,彼谓“形意攀少横劲”。

孙存周曰:“形意纵横兼备,如崩举,看似直劲,实乃直横十字、八方劲共生。

”遂请彼任意进击,在彼进击之瞬,孙存周以崩举纵接横崩,使彼斜扑干地。

彼请再试,孙存周取攻势,在彼接手之瞬,上惊下取,以腿直趟斜顶,将彼横击倒地。

于是彼知孙门形意每一手纵横十字八方劲共生;还有,一次某著名武术家拜访孙存周,其间提出交流推手。

某擅太极拳推手全国知名,曾与全国摔跤冠军马文奎切磋,使马无从施技下手,对形意、八卦也造诣很深。

孙存周与彼搭手之瞬,吞吐于一,使彼摸空,彼两脚竞腾然离地。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

孙存周论孙氏内家拳基础训练之进阶二形意拳劈拳三体式与劈拳三体式起势此式系形意拳之基础,为各拳之起点。

其主要在两足不可双重。

单重又非一足着地,一足悬起之谓。

主要者注重后足,前足可虚、可实,力起于足跟即呼吸以踵之意。

身体要三折,其它塌腰、顶头、蹬足、开胸、实腹俱不可用拙力,尤不可强制呼吸而运气,内家拳之拳乃用后天之形(即姿势之正确)养先天之气(养字要注意),所谓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是也(要义详《形意拳学》)。

注意:三体式为形意拳之根本,务要详视学者身体有无斜倚,说明其三折、开裆、合膝、足跟外扭、肩肘松垂之法。

手执张开,食指直立,手掌微向里合,目注视食指梢。

劈拳:第一动作左手下落时,胳膊不可曲回,亦不可故意伸直。

落至小腹处,两手同时握拳,左手如托下颏,与左足同时向前,起躜手高不过眉,低不过口,左足落地,足尖向外侧前进,远近以右足前进不费力为度。

注意:左手向上起躜时,右肩不可向前,左足前进时,右足不可提起,身微斜而面正,由前面视之,左拳对鼻。

第二动作右手与右足同时向前,手随行,随翻足,头微向上抬,落时足跟先着地,仍成三体式。

注意:右手出时肩不可向前,手不可先翻,不可伸至极度而后翻,身体不可先高后低。

向后转收式与前进同,惟若在手与回身,出右手时,由前或后视之同在一线上为要,收式左足极力前进,右足随即跟步。

有欲习崩拳先练步之意,不可忽之。

形意拳劈拳实战注意要点劈拳的重要在于后手,很多朋友练形意拳都知道有句拳经叫:“如同撕绵”,其劲路就是指此。

真正的拳家交手,都讲距离,这在孙禄堂先生武学著作中有详解,在此不在多论。

拳师是不可猛然前冲,否则会被人以逸待劳。

好拳手是讲究“后发先至”,而且打拳更本就不是打人,而是打空间距离,更本不需要看人,讲究是“一”没有“二”;但如果先下手就有了“二”,“一”是引手。

形意拳的引手和其他门派的引手目的是一样的,只是外形不同而已,其实拳本无拳,凡事只是一理,如果道理明白,自然融会贯通。

孙式八卦掌的劲——万勇南

孙式八卦掌的劲——万勇南

孙式八卦掌的劲——万勇南孙式八卦掌的劲——万勇南孙门八卦掌也强调基本功。

崔师道,没有每天几百上千的单换掌,不可能打好八卦。

每天没有数时辰的走桩,功夫出不来。

单换掌,实际就是一个裹滚,一个起钻,一个落翻。

可这里面含了多少东西,人常不知。

孙存周晚年曾来上海。

某天,崔师陪他到当时的上海百货大楼附近吃早餐,然后到楼的平台上谈拳。

当时上海百货公司的老板,乃是孙存周的记名弟子。

最后,他们往往到复兴公园转转。

公园里有位习练鹰爪功的师傅,开始对孙先生非常客气,递给他一条好雪茄。

孙存周先生晚年喜欢抽烟,见到了很高兴,忙接过含到口中。

那鹰爪师傅假意要点火,手伸到孙先生面门附近时,望脸上就打。

事发突然,周围人,包括崔先生,都惊得呆了。

孙存周先生却只半招的单换掌,一个起钻落翻,出手如电,抢先按在那人脸上。

说,看在您的雪茄份上,我这一掌就不往下打了。

此事发生在公园,当时看到的人极多,见者哗然。

那鹰爪师傅这才真心佩服孙先生的武功。

起是钻,不仅有向上的起,所谓钻,指手臂要有旋劲。

这个简单动作几乎可以接所有上三路的拳,比如一个直拳打来,起钻无需用力,就能很有效的把对方的拳往上引而化掉,同时使其重心上浮,自己的双手却自然到进攻位置,防守中含着严厉的反击。

而若起钻作为进攻的手法使用,可以由下而上,快速击打对方的脸、喉等要害。

向上的钻旋,可打掉敌人的根劲,类似太极里说的“拔根”或者“起根”。

根一断,人就难发出很大劲力。

重心不稳,便好接着下手。

自然的接下落翻。

落是翻,有向前向下的碾劲,手臂内旋,沉肩坠肘。

劲出腿起,肩催肘,肘催手,中宫一带都是你的,爱打哪打哪。

起钻落翻之间,单换掌里还有进步拧腰的动作。

常道:八卦的腿,太极的腰。

其实八卦掌不仅对腿,对腰胯的要求也非常高。

练八卦练对的,在肩到腰胯间会逐渐长出几块肌肉,到落翻时候肩一沉,腰一塌,这些肌肉会明显鼓动。

此长久修炼的结晶,即使从此不练,该肌肉也很难褪去。

若功夫下得深,这些肌肉会和手臂、肩膀、腰胯、腿部的肌肉连成一片,一沉,会有“沉到腰里去”的效果。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

如何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不管学习什么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太极拳也是同样的道理。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是如何练习的,在练习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每个阶段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孙氏内家拳的基本功技击基本功孙存周先生极为重视基本功的练习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

”他把孙门的基本功总结为六项:一、无极桩,二、三体式,三、劈拳,四、崩拳,五、单换掌,六、懒扎衣。

后期应该加入双换掌和虎扑二式,此八式构成孙门武学的大要。

从无极到三体之间还有虚无含一气、太极、两仪的练法。

无极重心在两脚跟,虚无含一气是外形不动,内中重心移到两脚心;太极是半面向左,左脚跟对右脚踝,两脚一虚一实;两仪是双手合于胸前,右手中指压在左手食指,身子微微下蹲;此式可单练,手合身蹲一吸,手分身起一呼,反复习之,这也就是山西蹲猴式。

劈拳是立圆,打翻浪劲;崩拳如同中平枪,直出直入最难防。

孙门练法上有定步练法,不仅是一步一拳不跟步,还有双足不动,仅靠周身调整两膀发劲的练法。

劈崩是单手,走直线,所练步法为上步、寸步;虎扑为双手法,走曲折,所练步法为践步;孙氏形意从劈拳练起。

三月后自己感觉劲力顺达,周身轻灵。

僵劲已经化去。

即使是进步劈拳也不是用足跟往下跺,而是通过由足跟到脚掌的滚动完成落地,只有找到临界才能真正体会到松透,形意拳同样是松着打。

懒扎衣,练法分定步、动步两种。

定步分四拍,以右式为例:一、右手上绷,左手随之,右足进步,左足跟至右足跟,脚尖点地;二、右手向右后平捋,左手随之,左足后退半步,右足尖翘起离地;>>>练习陈式太极拳必知的知识三、右手前按,右足进步,左足跟步;四、双手握拳下采,虎口向前,手心相对,至两胯前,左足后退踏实,右足退至左足前足尖点地。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doc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doc

武学大师孙存周手稿较完整版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

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

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

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

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

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

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

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

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

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

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苟有道心再参道门。

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孙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所创。

那么孙式太极拳应该怎样练习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练习方法1.孙式太极拳的规矩:孙式太极拳讲究中正平稳、舒展柔和,绝不要跳跃等勉强动作,从起势到收势,各种动作,各种姿势都是相互连贯,一气呵成,使得全身内外平均发展,故有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

正因为中正,既不前俯后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躯体手足上下呼应,内外一体,所以必须有严格的规矩。

头为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为督任两脉交会之点,统领一身之气。

此处不合,则一身之气俱失,所以必须不偏不斜,不俯不仰,直立顶劲,要顶头竖项。

足能载一身之重,静如山岳,有磐石之稳;动如舟楫车轮,无倾覆之患。

左虚右实,不实则不稳,全实则移动不利,容易倾倒,不虚则不灵,全虚则轻浮不稳,故必须虚实相间,方得灵活自然。

腰为轴心,居一身之中,维持人体重心的是腰,带动四肢活动的也是腰,所以要刻刻留心在腰际。

2.孙式太极拳的调息:练习太极拳要心静调息,才能获得好处,经常保持思想集中,不开小差,经常保持正常呼吸,每次呼吸都要细而深长,直贯丹田(腹式呼吸)。

古人常讲“凝神于此,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

由此可见练拳时气息的重要。

呼吸是人们从娘胎中带来的本能,而练太极拳的呼吸正是需要这种本能的自然呼吸。

练习太极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调息(一呼一吸叫息)。

调息的方法是:呼吸时不着意不用力,绵绵若存,似有似无,一任自然。

舌要顶上腭,用鼻孔呼吸,嘴要虚合,不要张开。

要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全身,畅达四肢。

先父禄堂公常讲:“吸气时由涌泉过会阴上达顶门,呼气时只有息息归脐,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脉都要协调合作,不呈散乱,所以能开合伸缩,力达掌心,运劲如抽丝,两手似扯绵。

孙氏三体式(入门级)

孙氏三体式(入门级)

孙氏三体式(入门级)众所周知,形意拳中的三体式是形意拳重中之重,“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现将孙禄堂所传三体式练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孙氏三体式练法: 一、预备式:身体直立,面向斜前方,头向正前方,两眼平视,舌顶上腭,口唇虚合,喉头与下颌微收,两肩垂平,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手心靠在腿上,两腿直立,膝盖后挺,左足尖朝正前方,右足足跟外撇45度,朝斜前方,足跟靠拢,左脚跟靠住右脚内踝, 二、太极式。

两臂慢慢抬起,,两肩松垂,两手心朝下,抬至与胸平,左手食指向前,平直在下,右手中指向前平直在上,盖于左手食指之上。

手向上抬时,两腿徐徐直立下蹲。

大腿与小腿的夹角以135度为宜,此式要点:头往上顶,腰往下塌,抽胯,身体正直不可歪斜,心中要虚空,排除杂念,切不可有丝毫怒气。

此式谓之:一气含四象: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鸡腿:有金鸡独立之型。

龙身:身体三折,有龙之盘叠曲折势。

(大腿根折,膝盖折,脚腕折) 熊膀:两肩下垂与顶头竖項 虎抱头:两手相抱,有虎欲离穴之态势。

三、三体式。

左足向前迈一步,右足不动,此时人体重心在后足跟内侧,此谓单重。

步子的大小,根据人的高,矮和式子的高低而定。

臀部要与后脚跟上下垂直,左腿膝盖要与左脚跟上下垂直。

前腿暗含有向前搓,后腿有暗含向上,向前蹬劲,两膝向内扣,脚跟向外拧劲。

当左足前迈时,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向前推,右手向回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向前伸不可太直,肘至手腕成水平状。

左手高不过口,五指张开,虎口撑圆,大指横平,食指直立,掌心内缩,肘尖下垂,两肘有向内裹抱之意,坐腕,大鱼际向外撑。

右手拉至小腹处,大指跟紧靠肚脐,食指向上挑,眼平视左手食指尖。

将神气定住。

练形意拳要知“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叫做外三合,内外三合共称六合。

这里的合,就是指协调一致,劲力相合。

所以,在站三体式时,身子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俯后仰。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

孙氏拳基本功练法拾遗孙剑云老师讲过她的一些师兄们幼年时练习基本功的一些片段:第一个是站砖,放一块砖在地面上,两脚前脚掌踩在砖上,脚后跟落在地面上,然后一起一落,每天练千百次这个动作,逐渐把砖加高到三块,仍能脚指扒在砖面上脚跟落地,进行起落练习,一般就算合格了。

孙存周先生自幼练这个功夫,最终能把自己的脚面翘起贴在小腿上。

这个功夫主要是练腿上那根大筋。

属于童子功,需要从小练。

第二个是倒爬城墙,那时候县城有城墙,城墙有陡坡,一般人面对着城墙都爬不上去,孙存周先生头顶一碗水,背对着城墙,倒着走上城墙的墙头,整个过程滴水不洒。

这个练法对平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第三个练法似乎更难一些,将两个一尺来高两尺来长的矮凳放在相距1丈的位置,人在两个矮凳下面穿梭,来回游动,旁边的人喊1、2完成一个来回,后来有了秒表,要求1秒内完成一个来回算是合格。

第四个练法是练“一根筋”,见下图,示范者是郑启明,他的这个示范还不算规范,身体还没有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全身自手指到脚还没有完全拉成一条直线。

但是,在当代人中能做到郑启明示范的这个程度已属难得。

这个功法是笔者无法示范的,一秒钟都坚持不了。

所以孙剑云老师说笔者是个玻璃人,根本没有资格练技击。

按照孙剑云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这个功法要求身体完全侧躺在支撑臂上,身体躯干及腿、足与支撑手臂与支撑的两个手指要拉成一条直线,支撑手臂与身体躯干之间不能出现夹角,或说夹角是180度,以两个手指支撑墙面。

当年孙剑云老师示范时,身体这条线与墙面的夹角大概有45度。

孙剑云老师说,孙存周先生能够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但不接触地面,在这种与地面近乎成零度角的状态下用两个手指支撑住墙面。

第五个练法是孙氏临界三体式,这个三体式是否站出名堂,有个检验方法,叫依墙提腿,即身体一侧的肩和同侧的脚外侧紧贴墙面,身体躯干两肩两胯所成平面与墙面始终垂直,在这种状态下,提起身体另外一侧即外侧的腿,使外侧的脚离开地面,这时身体里侧的肩与身体里侧的脚外侧仍贴在墙面上。

孙存周先生传(三)

孙存周先生传(三)
传 人 柳 八 武 印 虎 , 摩 剑 传 人 陈 一 虎 , 枪 达 大 肖汉 卿 , 手 带 ( ) 人 徐 铸 双 刀 传 仁 ,武 当六 路 拳 传 人 陈 敬 承 , 以 及 名 手 唐 殿 卿 的 嫡 传 金 一 明 等
人 。江苏 国术 馆 当 时除 了馆 内的 教 学外 , 担 负 江 苏水 陆 警 官学 还
是 又加 开 民众 班 , 民众 班 也 是 半
年为 一期 。诸 如后 来成 名 的沙 国
政 、 兆 龙 、 良等 都 是 当时 民 狄 万 众 班 的学 员 。据 国术馆 老学 员 们 回忆 , 存 周 教 拳 非 常 强 调 基 本 孙 功 。孙 存 周 强 调 , 基 本 功 要 练 练 得 准确 、 实 、 白。孙存 周 把基 坚 明
教务 长 职 责 。江 苏 国术馆 这 时人 才 济 济 ,诸 如 孙 氏 拳 嫡 传 齐 公
则 国术 运 动是 难 以持 久 的 。
13 9 0年 ,蒋 冯 阎 中原 开 战 。 乱 世 之 秋 , 盗 横 行 , 在 客 观 匪 这 上 也 增 加 了 社 会 对 武 术 人 才 的
下 向上挑 其手 臂朝 体侧 拨 开 , 使
其攻 击之 手脱 离进 攻轨 道 , 以 得 化 险为夷 ( 1 1 。 图 ) 3
传 三
北京 童旭 东
( 接上 期)
规 律 ,不 能依 附 于政 治 需 要 , 否
孙 存 周 在 江 苏 国 术 馆 经 常 代 父 教 拳 , 父 亲 外 出 时 , 行 在 代
武 魂 毓 秀
阳鱼上 呈 马步桩 的 同时 , 左手 从 上 向下 置 于胸前 ,使 掌心 向前 。
右 掌 翻掌从 下朝体 侧 挑拨 托起 , 使 掌 心 向上 , 过 头 顶 , 于 体 高 置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孙氏形意拳(连环拳)

连环拳连环拳也称五行合一,是练完五行拳后的一个综合套路。

一、起式:按规矩步骤站好三体式。

1、先做好标准站立;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编者注);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上立起,两手均做到位。

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

二、拗步右崩拳:和练崩拳时完全一样,先两手攥上拳准备打崩拳;上左脚打右崩拳,右脚马上跟进。

一切要求都和崩拳时完全一样。

三、崩拳收式(青龙出水):由上式的拗步右崩拳开始,撤右脚再撤左脚成标准的剪子步时打出左拳。

动作要求请参见崩拳学崩拳收式一节。

按理讲,你现在应当能完全标准的掌握这个动作,没有再参照前边的理由。

此动作在老拳书中称为青龙出水。

四、顺步右崩拳(黑虎出洞):在上式青龙出水的基础上,左脚努力蹬地使身体前进,右脚也往前迈步。

右脚落地时,打出的右崩拳也正好到位,然后左脚跟进——这是右脚在前边的顺步崩拳。

左脚跟进和以前讲的规矩是一样的,一定注意脚下的两条线:右脚踩在右线上,左脚外展45°,脚后跟的圆切在右线上,两脚相距一拳远。

这个动作的感觉应当是,左脚一蹬,身子一拧,顺步右崩拳就完成了。

所有的规矩都依然如故,如含胸拔背…等等。

这个动作在老拳书上称为黑虎出洞。

五、白鹤亮翅:这个动作是一个组合动作,全身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都很强。

为了能讲清楚,我把这个动作分解开,分别讲述。

然后再把它重新组合起来以保证动作的规范、协调与连续。

5.1.腹前对拳:这是白鹤亮翅的准备动作。

由上式顺步右崩拳将右拳收回与左拳相对,身体其它部位全都不动。

两拳相对方法是两拳都转成手心朝下,两拳的大指在脐下贴着身子。

两拳食指关节在腹前相接触。

应注意的是右拳往脐下回的同时左拳也在转成手心朝下。

右拳也是一边往回来一边转成拳心朝下。

当右拳到位、右拳食指与左拳食指相碰时,两拳也都正好是手心向下。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

孙存周传56字诀孙氏太极拳五十六字诀,孙存周先生传。

共分总诀8字,行拳、交手、心法各16字,合计56字诀。

总诀8字:蓄神养气,体用中和。

行拳16字诀:开合垂缩,裹翻起落,顶塌滚拔,圜研相合。

交手16字诀:神圆意藏,身柔气刚,借人摧根,横顺八方。

心法16字诀:有无并立,有无不立,虚中应物,抱圆守一。

另有孙存周传下练功进阶各层功象:绳捆索绑,偏柔偏刚。

二五阴阳,圆球弹簧。

同尘和光,剑气内藏。

一、总诀八字释意:何谓蓄神养气?无极生太极之理,于拳中动中缩劲,致中和。

拳中各式之体用以此贯穿始终。

何谓体用中和?中为虚无之本体,和为虚无本体之作用。

故拳术者,体中用和,以虚无之本体,充融百家之技以为和,和之中,智勇生焉。

注:此总决讲的是练拳要注意蓄神养气功夫,在练体(拳)和拳法使用上琢磨,但又不要局限于此,在于既琢磨又不琢磨之间。

体用:先体后用再体用,再到不体不用。

这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提高、综合与应用的过程。

二、行拳16字诀释意:开合垂缩。

开合者,拳中规模,阴阳互根,相互循环之理。

大意有三,一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

二曰吸为开,呼为合。

三曰起为开,落为合。

一曰形,二曰气,三曰意。

曰形:形者,拳中规模也。

开者,开肩、开胯。

缩者,缩肩、缩胯。

开缩二者同时而生。

开者,外肩、外胯,即臂根、腿根处。

缩者,内肩、内胯,即躯干与四肢相接之处。

所以外肩、外胯永远要开,内肩、内胯永远要缩。

无时不然,不离须臾。

无论四肢如何伸缩,外肩、外胯无时不开,内肩、内胯无时不缩,此为肩胯要开。

亦为松肩松胯、沉肩塌胯之意义也。

合者,手足要合、肘膝要合、肩胯要合。

合者为何?进退顾盼定时周身、四肢、手足相互呼应于一。

手足相合有三个意思,第一,两手要合。

第二,两足要合。

第三手足要合。

三尖相照仅为手足相合之特例,非其全部。

何谓两手相合?行拳时,两手如作用于同一物,或如球、或如杆、或如轮,或如带,或转、或揉,或捋、或推、或搬、或捧、或接、或放、或拧、或撕,两手之意皆要合在该物之重心处,贯穿始终。

孙式太极拳要义——开合、进退、活步述要

孙式太极拳要义——开合、进退、活步述要

孙式太极拳要义——开合、进退、活步述要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所创,孙存周先生整编,故被称为孙氏太极拳。

从其学术特点的角度,又被称为“开合太极拳”。

其全称是“进退开合活步太极拳”。

这六个字,可谓是字字珠玑,无一字空言,所以本系列就从释名开篇。

开合孙氏太极,在圈中又被称为“开合太极”,以“开合手”为其标志性动作。

所以很多人认为此拳得名就在于这“开合手”,或是认为孙氏太极的核心奥秘就在于“开合手”这个动作。

这是一种比较浅显的理解。

其实孙氏太极的“开合”二字,指的是统领整套孙氏太极拳的“开合”心法,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外形上的开合动作。

说“开合”是心法,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开合”是个内家拳功的重要概念,练习者在行拳之前,便要在心里对这个概念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是“开合”是一种内家拳功的身体运动模式,练习者行拳之时要在身上将其切实体现出来。

“开合”这个名词,习武、好武的朋友们可能都不陌生。

无论哪个拳种,都应该接触过。

正因为开合概念比较普及,所以也比较容易被忽略,或者被简单粗暴地理解。

其实“开合”二字的含义很深,说它是传统武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不为过,所以禄堂祖师以'开合'概念统摄孙氏武学之太极一脉。

孙太的“开合”,不仅仅是外形动作上的一合一开,也不仅仅是肩背内型的一合一开。

开合包含着关节的争卯,重心之升降,内气之起落,内劲之鼓荡;开合体现了“一身五弓”的一束一展,“浑圆架构”的一涨一缩;开合之中,蕴藏着呼吸吐纳,气血运行,神意敛放的法门……“开合”这一概念,对中国传统内家拳法探索出的人类身心的高级运行模式进行了具象表达。

这是一种人的精神意识、器官肢体的各项功能高度协调统一的状态。

可以说,内家拳功所追求的人体整体运动模式,完全可以通过“开合”来展现。

所以,开合即是内功,是“太极劲”的根源。

进退孙太的“进退”不是字面上的进退,不是一步向前、一步后退就能叫“进退”了——虽然套路中有些动作中是这么编排的。

孙氏内家拳桩功(全)

孙氏内家拳桩功(全)

孙氏内家拳桩功(全)2018-02-01 11:50孙氏桩功两种功法。

一曰“无极式”,一曰“三体式”。

站无极桩可以站得很舒服,既是养生,又是能量的慢性积蓄,可以逐渐达于四梢,而且两手两足稍加变化即可用于迎敌。

三体式的站法较为激烈,站之则体内可热力蒸腾,较快出打斗的能力,出打斗的欲望,但较为辛苦。

功效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

无极式面向正方,身子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足开立呈九十度。

其要领也完全一致;手足没有动作;心内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其气混混饨饨,清浊不分。

所谓“一气浑然,形迹未露”是也。

在无极式虚无之中生出“一气”后,便自然而然开始“太极式”,身法由静而动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9O度之形式。

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

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征兆。

身体内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檐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此式的锻炼,在于恢复习者天然之性,启发习者先天一气之源。

技击不过是极尽个性伸张与发挥之形式。

故“无极式”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要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

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似的中间空,两边虎领筋抽紧,这个叫虎抱头,左右两手外翻,往下沉,两胯朝里缩,力点坐满于脚跟,不可朝前,往后,左右偏,一定要中正,脚趾不许扣,两脚成90度夹角,两眼平视,舌顶上颚,口水咽下。

关键是坐满脚跟,这时候脑子里所有的杂念都没有了,空空洞洞,无阴无阳,无我无他,与大地混为一体,象腾云驾雾一样。

坐满于脚跟一定要缩胯塌腰,这样才能够坐满脚跟,才能自然提肛。

无极式主要是动中求静,一站架子,把所有杂念去处,同时产生深呼吸,叫真人呼吸,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孙公可将口鼻塞住练拳。

全部用毛孔呼吸,叫还虚,也叫胎息功夫。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

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

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

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

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

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

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

三是体力不足。

四是意不知毒。

五是志不能坚。

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

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

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

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

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

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

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

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

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

孙存周先生传(一) 孙存周先生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诞生于河北完县东任家疃。

乃父孙禄堂是武学大宗师,时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乃父鼓舞但不强迫其子女习武,孙存周为天性使然,自幼好武,6岁时开头揣摩父亲练拳,于是乃父将武术基本功融入嬉戏中,故孙存周自幼即得童子功。

诸如用拇食中三根手指捏住房檐的檩子挂住整个身体,并从一端移到另一端,悠来荡去,伸展如猿。

又能脚尖翘起,把脚背贴在小腿胫骨上。

还能用食指和中指抵在墙上,身体几乎平行于地面又不挨着地面平躺下来,可支撑数分钟之久。

此外,他还擅长玩弄弹弓。

由于乃父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

1909年开头正式随父习武。

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名声鹊起。

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远行,下江南,出塞北,身背黄包袱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武较技,未遇其匹。

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超群,争相聘为武师。

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

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

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施承恩等结为盟兄弟。

其中,郑佐平后来在北伐时,担当北伐军第六军十九师师长。

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并常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

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奇人异士诸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

孙存周在外数年,常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日:“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所遇者若答:“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外号),则相安无事。

如若不是,孙存周必以比试相见,竞每操左卷。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近六年来游历见闻。

孙禄堂先生训日:“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

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

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凹凸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行测。

孙式太极拳拳决精要

孙式太极拳拳决精要

孙式太极拳拳决精要孙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清末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1860-1933)所创。

是在武式太极拳基础上,吸收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和两门拳术手法,创编成的。

此拳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

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孙式太极拳拳决精要。

欢迎阅读!孙式太极拳拳决精要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

虚灵顶劲神贯注,下颏内收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

练时沉肩又附肘,肩耸肘悬不是拳。

塌腰能使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

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

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

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

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

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

上边歌诀是对练拳的要求,在练习推手时除遵守一般规矩还应注意几点:(1)速度太快容易滑过,太慢容易死滞不活,圈子由大逐渐收小,作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2)进攻或引化都要作到手臂松柔,用意不用力。

得寸进尺乘虚而入,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

(3)肩关节松柔圆活下沉,肘关节始终下垂,脊柱竖直松沉,裆劲下沉,手臂由松柔到沉重,形成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的内劲。

(4)引化进击,技高者用内劲,不被人发觉,意在人先,粘着点作轴心,触点成圈进行旋转,作到先引后进,半引半进,即引即进。

所谓先引后进是指通过引化使来力落空而后进击。

半引半进是指肘以上臂部稍后退,小腹(丹田)稍前进,肘以下不能超过腕掌承受着小腹前进。

即引即进指用螺旋式弧形动作边化边打,即所谓小圈转关干脆直射一触即发。

此也称截劲。

(5)步法要求迈步如猫行如临渊捋冰,动步要轻、稳、灵。

两腿分清虚实,但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将欲迈左步,腰隙(肾)先向右抽换落实,小腹右侧充实,坐实右脚反之亦然。

步法与手法下下相承受互相呼应,手足有相吸相系之意,注意外三合。

支燮堂传孙氏形意基本功

支燮堂传孙氏形意基本功

支燮堂传孙氏形意基本功支师教人,秉承孙师祖的遗法,教拳循序渐进,步步有规矩。

三体式开始,每一步都要求严格,外形不容有毫厘之差。

无论孙门的形意、八卦或者太极,入门时候的基本功一定要吃足。

至少要做到无论何时一出手,外形合乎规矩,动作必须准确到位。

形意里面有“万法出三体的说法”。

孙门更注重三体式,要求由六合九要,达四正八柱,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摆放准确,不仅是个吃力的桩功,里面更有非常精细的地方,不是光光咬牙硬挺,就能出来的。

比如练形意拳练得好的,眼睛里面很有神采。

什么叫有神采?双眼黑白分明,瞳仁里面有光。

眼睛是身体内神气的体现。

现在很多人工作和玩乐起来没有节制,亏损过度,第二天起来,身倦神疲,双眼肯定布满血丝和污物,瞳仁更是散乱。

三体式就能站出眼的神采。

白天找个院子把架子一摆,前探手是立掌,手指就是准星,顺着准星把视线放出去,可以看一个花瓣,也可以看一片绿叶。

开始站时,视线散乱,勉勉强强能集中一会;日子长了,慢慢能看定那片叶了,觉得眼里其他东西消失了,只有这片小小的绿叶子;时间长了功力上来,绿叶会越来越清楚,最后连脉络都清晰可见。

这是养神,也是炼神。

此时这双眼睛扫人,如果带了敌意,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下意识的,眼睛一对,他本能就知道自己里面没有东西,所以自然就怕。

支师晚年,那对眸子仍然清亮,有时候视线看过来非常吓人。

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眼睛就慢慢开始浑浊,甚至看不清东西,很容易就患青光眼。

形意拳的眼练好,功夫不丢下,就不用担心这个。

学拳,尤其是内家拳,基础的东西非常关键。

现在有人教拳,上来就是套路。

基础不打好,学得再多等于零。

孙师祖说,一势精灵,得练千遍,若不熟练,还得千遍。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这话非常有道理。

其实,一招精了,基础牢固了,十招就容易精,有十招精熟的基础,接下来的百招就更易精。

孙门最强调的就是基本功,孙存周先生就说过,基本功练熟,练精,就能够浑身都是拳。

每个拳种,数百年甚至千年流传,能成为独立的拳种,有其独特而其他拳种不可替代的东西,比如身法、姿势、发劲、呼吸内功等等。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

孙存周的练功方法孙存周,那可是武术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啊!他的练功方法可是相当独特且厉害的。

孙存周特别注重基础功夫的修炼,就像盖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

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最基本的动作和姿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这就好比学写字,你得先把横竖撇捺写好了,才能写出漂亮的字来呀,对吧?他还强调内外兼修。

内呢,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心境和意志力。

你想想,要是心里慌慌张张的,那练功还能有啥效果?外呢,自然就是身体的锻炼啦。

他会进行各种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无比强壮和灵活。

孙存周很注重实战练习哦。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在那里摆花架子的人,而是会真刀真枪地去和别人切磋。

这就好像学游泳,你光在岸上比划动作可不行,得跳进水里去扑腾扑腾,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呀!在实战中,他能迅速找到对手的弱点,然后给予致命一击。

而且啊,孙存周对练功的环境也挺讲究的。

他喜欢在安静、自然的地方练功,这样能让他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就像我们学习的时候喜欢找个安静的图书馆一样,能让我们更专心地读书。

他的练功方法可不是死练,还得有悟性。

这就好比解数学题,你得找到那个关键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瞎算。

孙存周会从每一次的练习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

你说,这孙存周的练功方法是不是很有意思?要是咱也能像他那样去练功,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个武林高手呢!嘿嘿,开个玩笑啦。

不过他的这种精神和方法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想想看,做任何事情不都得这样吗?先打好基础,然后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才能越来越好呀!咱可不能光羡慕人家厉害,得学学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呀!孙存周的练功方法就像是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能认真去研究、去实践,说不定也能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呢!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古老的智慧呀,它们可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宝贝呢!。

孙存周的练打秘籍

孙存周的练打秘籍

孙存周的练打秘籍以实效为特征的训练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而:第一是学以致用,第二是以简驭繁,第三是练打合一。

学以致用有两个含义,一是训练的技能与内容要符合实战要求,在实战中具有实效性:二是这种实效性是通过在实战中运用和发挥所学技能来体现,而不是以硬拼蛮打的胜负结果来体现。

用存周先生的弟子张烈先生的话说:“老师要我们在练拳中注意体会拳中的力量和效力,所谓拳中的力量是一种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在练习中,老师通过指导我们走架、喂手,使我们逐渐体会和掌握这种自然之力,并要我们通过实战来检验运用这种自然之力的能力。

”存周先生一方面强调学以致用,通过打来检验练的结果;另一方而反对用胜负结果来代替一切。

他认为对于一场较技的结果,要从技击技能、身心素质、战术经验、临场机遇四个方而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实战才具有检验练习方法的效用,才能从中发现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自觉地调整改进练习方法,明确练习的重点。

以简驭繁也有两个含义:一是构筑基本技能,二是强化关键技能。

所谓基本技能,是以各种实战过程为背景来确定的。

任何一个实战过程都由打法和相应的时机构成。

存周先生认为实战中的打法虽说千变万化,但基本打法不过三种,即截打、顺打、闪打。

任何战机则皆可归为动静交变之机。

据此便可确定什么是拳术修为的基本技能。

截打指的是击实不击虚,打坚不打瑕,用于彼劲将发未发之时。

闪打指的是避实击虚,见隙而入,用于彼劲正在发出之瞬。

顺打指的是粘化拿发,引进落空,用于接引彼劲之时。

此外尚有撞、震二法。

撞者,踏中进步截,用于彼劲走空之时。

震者,顺、截合用,用于接击彼劲之时。

截顺闪三法为运用劲之基础,其间据情势相互组合,变化无穷。

形意拳之劲长于截,八卦拳之劲长于闪,太极拳之劲长于顺。

故要使劲法完备。

需使形意、八卦、太极浑融为一。

这就必须以中和为本,对形意、八卦、太极的技术体系进行改进和升华。

这也就是由孙禄堂先生创立的孙氏形意、孙氏八卦、孙氏太极三拳。

并由此构成孙氏拳体系的技术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

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

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

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老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

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

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

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

三是体力不足。

四是意不知毒。

五是志不能坚。

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

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

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

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

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

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

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

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

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

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

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

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

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

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

“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

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

孙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

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

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

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

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

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

太极拳开始是背酸,至后来是后背与手臂和腿都酸,说明是练对路子了。

如果初练习三体式,大腿不酸。

初练习单换掌,两膀不酸。

初练习孙氏太极拳,后背不酸。

则说明你一定没有练对。

所以初练孙氏拳,该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则说明一定练错了。

形相异、意则一,与形似意不同研习孙氏太极拳即要体会其拳式间的形相异而意则一,又要体会拳式间的形相似而意不同。

如懒扎衣与云手,形式不同,但其两式之劲意有相通、相同之处。

又如手挥琵琶与高探马,其形式相似,但劲意不同,用法有别。

孙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无穷的劲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劲意。

故一式一学,皆是学问,需要反复体会。

惟孙氏三拳式极简,而意极深。

孙氏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对拳艺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称拳学中的经典之最。

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内涵极为丰富,结构极为精妙,劲意变化极多,需要反复体悟研练。

基本要求是能直接体现出虚实严灵、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采捩钻翻等劲意,并暗含着肘靠之意。

尤要能体悟到俞大猷《剑经》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

”这段话的意境。

如果这些劲意在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中还未能走出来,说明对该式尚未做到基本领悟,需要多加研习,反复体悟之。

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若能入门,应付无规则的街头恶战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发力来自哪里呢?发力来自虚空,虚空所以能发力,是来自身上的规矩,身上的规矩则来自拳架子。

要说力源,这就是力源。

真正通透的发力,无不是起自虚空中,任何假借或预示,都将破坏或至少降低发力的质量。

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没有从拳架子中使规矩上身,即使内心虚无也产生不了通透的发力。

这就是有与无的辨证关系。

所谓有无不立,孤有不立,孤无亦不立,非有无不立而不可。

所以练拳,一要知规矩,二要多练,让规矩上身。

而用时,要忘掉规矩,自虚空而出,因敌成体。

发力如此,打法亦如此。

所以神要蓄,劲要缩,形要正,法要纯熟,明乎顺逆。

一、孙氏无极式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

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

惟圣人有道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

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大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

)。

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棚捋挤按(原注:坎、离、震、兑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

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

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

以棚拥挤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

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

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

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

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

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活不滞。

先达云:终朝每日常缠手,功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也。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

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

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律,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动静不能自知也。

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

若言其静,则心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

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

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

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

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各谓之无极形式。

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二、孙氏三体式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

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

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

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

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

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

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

两眼看左手食指梢。

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

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

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

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

此之谓外三合。

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

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心气稳定,则心与意合。

意要专凝,则意与气合。

气要随身体之形式自然流行,不可有心御气,则气与力合。

如此,则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谓六合。

实则内外相合。

亦即阴阳相合,三体之内劲因此而生。

此式之效在于使人内外相合,培育内劲,实为拳术之总机关也。

惟需注意的是,初练时,后腿极为吃力,此时尤需坚持,越感吃力,心气越要平静,身体上下其它各处越要放松,后腿越要蹬住劲,不可将重心前移,使前腿分担。

吃力时维持心静、形松、面目安祥,是练通此桩之关键,也是习者最难以做到的。

头,臀,脚跟,为一线;重心放在后脚上。

前脚的脚后跟与后脚脚后跟在一条线上,并明白双脚,双腿的撑劲。

体会到重心的同时,明白档圆。

孙氏拳三体式区别于其它行意拳之一式:小手臂保持扭劲,有涨感;两掌虽然在不同的部位但同为立掌,上掌中指尖于眼同高;大臂有内扣之意。

体会撑劲。

三体式站好姿势后,要求不加一丝血气在其中,即心中平和。

站三体式,开始是增加腿部力量,但目的是调息。

道家有炼丹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即趺盘坐定之后,静下心来,将心意神气入于丹田之中,万念具泯,一念独存。

久之,静极,真阳萌动(即有时真阳勃起)而精生,真气萌发,然后不离不即,绵绵若存,以文火养之,这就是最初还虚筑基之功,然后才能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工夫。

由无极式(无思无意,无形无象)——虚无含一气(无形之横拳,动之初始之征兆)——太极式(浑圆一气形成)——两仪式(动而分为阴阳)开始,是由静到动,是心中生一气,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三体式姿势站好,将神气注于气海(丹田)之中,其心意如同人平地立竿将要立住之时,心气自然平稳沉静,是心与意合,是由动到静。

血气不加于丹田之内,心中静极,真意则萌发,元气萌动,形成形意拳内劲之萌芽,这是由静而后动,是人的先天元气真意萌动,这便是形意拳最初还虚筑基之功,形意拳的基础,五行十二形演练之起点,叫做先天之真意;而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叫做后天之形。

以后天之形按照规矩形容内中先天之意(即外有后天之形内有先天之意),自最初还虚开始,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以至达到神化之功,这便是形意拳练习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