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2.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聆听他们的智慧与见解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聆听他们的智慧与见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
他们以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聆听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化名人的智慧与见解。
第一位文化名人是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理念,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孔子的智慧和见解在《论语》中得到了广泛的记录,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石。
第二位文化名人是诸葛亮。
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才华出众。
他提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主张以智谋取胜,而非依靠武力。
诸葛亮的《孔明传》和《出使东吴书》等著作,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见解,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启示。
第三位文化名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李世民在政治上实施了许多重要改革,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他注重贤能重用,提倡和平治国,推崇道德和人才管理。
他的《唐史》和《贞观政要》等著作,详细记载了他的智慧和见解,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第四位文化名人是文天祥。
作为南宋末年的抗元名臣,文天祥坚持抵抗元军,因其坚贞不屈的精神而备受赞扬。
他的《与韩忠献书》和《正气歌》等著作,传播了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文天祥的智慧和见解,鼓舞了无数后来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旗帜。
最后一位文化名人是鲁迅。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以及大量的散文和评论,展示了他对中国现实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鲁迅的智慧和见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文学和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聆听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的智慧和见解,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他们的智慧和见解不仅激励着我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也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影响。
英雄传承中华文化的英雄故事

英雄传承中华文化的英雄故事英雄,是文化的注脚,是时代的见证,更是榜样的化身。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英雄故事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位在英雄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品格,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伟大魅力。
岳飞:忠诚与传统的典范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大将,以其忠诚、纯粹、坚毅的品格而著称。
他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忠诚的象征,是中国国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岳飞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他成为将军之前,他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对传统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的深深热爱。
在他的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如忠诚、正直、纪律等。
岳飞与他的父亲从小就注重教育,通过书写国史、传世经典等方式,将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岳飞。
岳飞从小就受到了家族赋予的责任感,他深知义务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正是源自传统文化,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使得他能够在历经战争和考验时依然坚守自己的忠诚和果敢。
岳飞的英勇事迹使得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他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勇气和信念,激励着后来的一代又一代。
屈原:中华文化的思想家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文化传承者。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屈原文化的代表。
屈原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式被后人称为中华文化的思想家。
屈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巨大。
他独创了楚辞的艺术风格,并以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也积极宣扬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忠诚、正直、爱国等。
屈原还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坚定地为自己的国家奋斗并捍卫着传统文化。
他的辞章中透露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迫切心愿,他的作品成为后人理解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诸葛亮: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传承者。
他以其卓越的智慧,被尊称为“千古之伟人”。
”出师表”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何重要意义?

”出师表”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何重要意义?一、历史价值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名将诸葛亮致刘备的一封辞表,记载了他才识卓越、忠诚奉献的一生。
这封表短小精悍,却凝聚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它不仅是历史文献中的珍品,更成为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出师表》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体悟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二、价值观传承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以身作则,展现出忠诚和奉献的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忠诚和奉献的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传承《出师表》,我们能够引导人们崇尚忠诚和奉献,传承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思想启示
《出师表》中的诸葛亮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他的智慧不仅为他自己所用,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示。
通过研究和传承《出师表》,我们能够学习诸葛亮的智慧,加深对智慧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文化自信
《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通过研究和传承《出师表》,我们不仅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够增强对中国文化
的自信心。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传承
《出师表》这样的经典文献,我们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
力和价值。
总结起来,《出师表》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
和传承《出师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传承价值观、获得思想
启示,同时也能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因此,我
们应该珍视这样的经典文献,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型人物——诸葛亮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智慧型人物——诸葛亮摘要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有力的治国理念,在我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总以智慧的形象出场,并且谈笑间智谋横出。
他的出现使得刘备如鱼得水,并亲自为他打下了半壁江山。
他是传统文化精华的象征,他一生的努力作为,忠诚廉洁的高风峻节和呕心沥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后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基础,围绕其“智”和“忠”来进一步对这一传奇人物加以分析。
在“智”这一方面,主要叙述诸葛亮开疆拓土、驻军排阵以及治郭安邦之智。
在“忠”这一方面,将其分为诸葛亮六次北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流芳百世这三个方面加以描写。
最后总结归纳出整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力求突出诸葛孔明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
关键词诸葛亮“智”“忠”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核心人物,经过千百年的盛传,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在罗贯中的笔下,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一直到现在,在中华人民的眼中,他不光是一位忠臣,更是一名智者。
一、诸葛亮之“智”在作品中,作者从第三十六回开始一直到一百零五回,可以说每个章节当中都有诸葛孔明,每个回目当中也都有些许计策。
但是,认真总结,因为他运用智慧的宗旨不一样,以致最后的结局也有了差别。
具体来说:(一)开疆辟国之智作品第三十八回“隆中对”,第七十二回孔明用离间计赚到马超,并且以救援的名义一路出击,最终取得汉中。
第七十三回刘备占领了汉中然后自立为王,第八十五回“孔明运筹帷幄平五路”以及后来的“七擒孟获服蛮夷”,“六出祁山进中原”。
从这些章节中可以看出,孔明想方设法,大展计策,为的是他为刘备在“隆中对策”中筹谋的“三足鼎立”的霸业,他作为蜀国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刘备对他的雨露之恩,后来又受到刘备“白帝城托孤”的重任,他为了蜀汉竭智尽忠,可以称得上是大智。
从第三十八回《隆中对》说起,那个时候他才岁,先帝问其一统全国的计策,他准确地总结了那个时候的情形,建议刘备起初要先夺取荆、益两州当作他们的军事据点,对内要改进政事,对外要连合吴国,西边跟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扶持,让他们发展生产。
从《三国演义》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论文

从《三国演义》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群雄逐鹿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诚《三国演义》中的忠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忠诚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忠诚于刘备,赵云忠诚于刘备,关羽忠诚于刘备,他们都是忠诚的典范。
这种忠诚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智慧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智慧,关羽的智慧,他们都是智慧的典范。
这种智慧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勇敢《三国演义》中的勇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勇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勇敢,赵云的勇敢,关羽的勇敢,他们都是勇敢的典范。
这种勇敢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敢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道义《三国演义》中的道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道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道义,赵云的道义,关羽的道义,他们都是道义的典范。
这种道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二、《三国演义》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这些精神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精神、智慧精神、勇敢精神、道义精神等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故事,这些故事旨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诚信故事:1.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寻找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个人品质的基础,只有具备诚信,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2. 管仲与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大臣。
他们年轻时就成为了好朋友,互相信任。
后来,管仲因为被诬陷而被捕,鲍叔牙设法营救了他。
最后,管仲成为了齐国的宰相,他感慨地说:“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友谊的基石,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3.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臣,他与美女西施相爱。
为了国家的利益,范蠡将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
后来,越国打败了吴国,范蠡带着西施离开了越国。
他们在太湖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表现,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4. 商鞅变法: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然而,商鞅的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最后,商鞅被车裂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表现,只有坚定地推行改革,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5. 诸葛亮与刘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与刘备结为兄弟,共同创建了蜀汉王朝。
诸葛亮一生忠诚于刘备,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表现,只有忠诚于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荣誉。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素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孔子:古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注重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互助精神。
3. 唐太宗:唐朝皇帝,以开创贞观之治和推行唐律而闻名,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贤明的君主。
4.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智勇双全,以谋略和智谋著称,被尊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谋士之一。
5. 武则天:唐朝时期的女性政治家,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掌朝政多年,推行多项改革和开展外交活动。
6. 范蠡: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和政治家,以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著称,与西施之间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7. 关羽: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以忠诚和勇敢而著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武侠精神的代表。
8. 杨贵妃:唐朝宫廷里的美女,以其容貌和才艺受宠,并且为唐玄宗引发深情的爱慕,被封为“贵妃”。
9. 鲁迅:现代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和抨击封建道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0. 梁启超:清末民初的学者、政治家和现代化思想家,他主张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反对封建礼教,被视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
这些人物素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影响力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

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与政治阴谋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与艺术发展极为活跃的时期。
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表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对后世的文化与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化1. 诸葛亮与儒家文化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在文化上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
他酷爱儒家文化,尤其是程朱理学。
他曾经说过:“孔子立志以敬天下神鬼,达天下之辞,正天下道义,修天下民风,惟有至诚可服,唯以仁义为宗。
”这完全表现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 司马懿与道家文化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被称为“群雄之首”的政治家,与儒家文化不同,他则倾向于道家文化,注重自然之理。
他曾经写道:“天地之正,日月之明,变化之始终,养生之基。
故古人察于天文不以卜,而占于自然不以符。
故曰:览时者明,履世者哲。
”3. 诗词三国时期的文化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那就是诗词。
三国时期的诗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曹操、曹丕、关羽等人。
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人文内涵。
二、艺术1. 瓷器三国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平极高,数量也十分丰富。
魏晋时期的陶瓷工艺创新了人物、山水和花卉等装饰纹样,并且打破了传统的装饰形式,采用了更加自然的手法。
同时,三国时期的瓷器技术还研发出了汝窑、哥窑、钧窑等不同品种的瓷器。
2. 绘画三国时期的绘画艺术同样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曹植是一位优秀的绘画家兼文学家,他的书法和绘画都非常出色。
《洛神赋图》是他最为有名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洛神的奇丽姿态和华丽服饰,凸显出了曹植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
3. 建筑三国时期的建筑艺术也处于上升期。
当时的建筑师在遗留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形式的建筑风格,并且富有创新精神。
比如钉头墙、层峦叠翠、曲廊回廊等建筑技法,成为后世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的文化与艺术非常丰富且多样化。
诸葛亮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作者简介]高维武,沂南县网络文化办公室助理馆员。
诸葛亮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高维武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黑格尔曾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文化传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世界各个民族中唯一的历史发展没有中断的民族,积淀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如何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
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涵育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诸葛亮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沂南古称阳都,是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军事家、一代贤相“智圣”诸葛亮的出生地和成长地。
千百年来,历代帝王把他树为“忠贞”的典范,官员把他视为“修身”的楷模,群众把他尊为“智慧”的化身。
他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廉洁勤政、严于律己的道德操守,广学博览、机敏巧思的高度智慧,尤其他以德教子、以志励子、以严规子、报效国家的家风,激励、启迪了历代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青年时代的诸葛亮就自比管仲、乐毅两位春秋战国名将,立志报效国家,立功沙场。
他在隆中晴耕雨读,广结文人学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成为“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这种树高志、勤学习的态度为现代人树立了榜样。
在治政领军方面,他说,“治国者应当‘先理身,后理人’”,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修身治家方面,他在《自勉》中说,“骄者招毁,妄者稔祸”,他居功至伟,但谦虚谨慎,从不自高自大,刚愎自用。
他教导后辈“夫志当存高远,慕生贤,绝情欲”(诸葛亮《诫外甥书》),勉励青年一代要有理想和远大志向,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个人修养。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诸葛亮与三国演义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众多英雄豪杰在这个时期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在这个时期,诸葛亮便是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传诵至今。
而在这些故事中,三国演义更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的历史价值与其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传承方面,也在政治、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的历史价值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卒于三国时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千古奇才”,“神机妙算”。
他的智慧和才华广泛应用于战争、治理和文化活动等方面。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往往被描述成一位正直、睿智、仁慈的人物,他不仅有深谋远虑的智慧,更有良知高洁的品格。
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民众生活得到了改善。
因此,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实,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止限于三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他的思想和成就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实际上,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已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
诸葛亮的影响自诸葛亮开始,三国时期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在这种传统文化中,诸葛亮也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国演义中所呈现出的诸葛亮形象,无疑是精神力量的象征。
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智慧、谋略等品质。
这种文化品质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共识,直到现在仍然在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道德观念。
它强调了人的品德与责任感,将“忠诚”、“仁爱”、“勇气”等品质融入到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中。
这种道德观念不仅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社会也有着指导意义。
三国演义在文学上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以小说为主导的文学新时代。
而在世界文学史上,三国演义也有着一席之地。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吸引⼈的地⽅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已”,是中国传统⽂化中忠⾂与智者的代表⼈物。
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吸引⼈的地⽅,希望能帮到⼤家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冷静,祁⼭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
⼀、不贪权势他位极⼈⾂,却不追求个⼈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威望,拿掉昏聩⽆能缺德⽆才的阿⽃,⾃⼰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之礼,决不摆相⽗架⼦。
在⼀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的。
⼆、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书》中,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死之⽇,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
黄承彦说:“闻君择妇,⾝有丑⼥,黄头⿊⾊,⽽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表,对这位丑⼥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明不知⼈,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职是当。
请⾃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次发布⿎励将⼠直⾔极谏的⽂告,要求⼤家批评⾃⼰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省⾃律。
来敏、李严等⼈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责,检讨⾃⼰的失损。
四、知⼈善任他从蜀汉⼤业出发,以宽⼴的胸怀,纯正的⼼灵,选拔重⽤了⼀⼤批⼈才。
他取⼠⽤⼈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有真正才学的⼈,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
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下的⼀个书佐⼩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1.孔子授业: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接受教育。
他的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对后世影响深远。
2.孟子劝谏: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政。
他劝谏君主要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以民为本,重视民生福祉。
3.孔明借东风:这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需要东风助火攻,于是他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成功借来东风,展现了智者的聪明才智。
4.鲁班造锯: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工匠,他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尺、钻等。
其中,锯的发明就是他在劳动中受到草叶的启发,创造了锯这种工具。
5.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的著名学者,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
他倡导勤奋学习,不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孙子兵法:孙武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的经典之作。
书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原则,对后世军事理论影响深远。
7.墨子救宋: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
在《墨子救宋》这个故事中,他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不远千里,步行十日十夜,成功说服楚王放弃战争。
8.庄子逍遥游: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他通过讲述鲲鹏变化、大椿长寿等寓言故事,表达了对自由、长寿的向往。
9.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权威。
在《说难》这篇文章中,他讲述了自己为君主献策,却因言辞直接而遭到君主疏远的故事,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无奈。
10.屈原投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
因不满楚国的腐败政治,他投江自尽,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如《离骚》、《天问》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

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 战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 死,时年16岁。
感悟文情:
学生活动二
从《诫子书》中我读出:
他,不仅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 一位 的父亲?
淡泊宁静不是弱者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逃避,更不是愤世嫉俗 者的孤芳自赏, 而是一种成熟的、和谐的、积极的心态。浮 华尘世中充斥着太多的欲望和诱惑,欲望的追求是没有止境
翻译美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美句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品析文意:
学生活动一
小组讨论:在诸葛亮看来成为 君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 的代表人物:品格高洁,才学渊 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号卧龙 先生。
作品简介
《诫子书》家训,家书。高度 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准则,堪 称教子的千古范文。
让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居住过的地方
的,不妨偶尔为自己疲惫焦躁的心灵斟一杯清香的淡茶。天
晴的时候到小园香径中去走走,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的闲适自然;或者在难得闲瑕时到山林中去看看,感 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清朗;或者干脆静寞 于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心灵宁静了,一切都和谐美好,海阔天空!
证明论点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积累单音节字词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智慧,深受后世人们的景仰和尊敬。
诸葛亮出生于208年,早年隐居山林,以“卧龙”自居。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成为了蜀汉的丞相。
他治国有方,善于用兵,开创了蜀汉政权的繁荣时期。
他提出“先远后近,先安后危”的军事思想,多次战胜曹魏的大军,被誉为军事奇才。
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师表》。
这篇文章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刘备的忠诚,被誉为“千古文章”。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成就,但他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高尚的品德。
他一生清廉正直,深得民心,被后人称为“仁者之师”。
诸葛亮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他的智慧、勇气和高尚品德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的形象被历代文人墨客传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而言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他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诸葛亮与孔明灯智慧的象征两位智者的对称存在

诸葛亮与孔明灯智慧的象征两位智者的对称存在诸葛亮与孔明灯:智慧的象征、两位智者的对称存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诸葛亮和孔明灯都是备受推崇的智者。
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智和智慧,而且被视为文化象征。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和孔明灯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作为智慧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活动于三国时期,为刘备主政时的重要谋士,被誉为“睿智之星”。
孔明灯,则是一种由纸制成的灯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灯光效果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两者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并与智慧和聪明才智紧密联系在一起。
首先,诸葛亮和孔明灯都代表了智慧和聪明才智。
诸葛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他凭借卓越的智慧和才智,多次助刘备取得战争胜利和政治上的发展。
孔明灯则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智慧之光闻名。
它由多层次的纸制构造组成,通过点燃灯火后,会在空中飞升并释放出迷人而幻想的灯光。
这种设计代表了人类对智慧的追求和探索。
其次,诸葛亮和孔明灯的存在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对称美学。
诸葛亮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深思熟虑的策略而闻名,他在政治和军事行动中始终保持着内外的平衡。
同样,孔明灯的设计也体现了对称之美。
它通常采用球形或圆锥形的外观,多层次的纸张构成和点燃后的灯光形成了一种对称平衡的美感。
这种对称性和平衡感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美学的重要元素。
诸葛亮和孔明灯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和形式中展示了智慧和聪明才智。
然而,它们共同体现了在中国文化中对智慧的追求和尊重。
它们都被视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被广泛用于庆祝和纪念活动中。
总结起来,诸葛亮和孔明灯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备受尊崇的智者。
他们的存在和形象代表了智慧和聪明才智,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诸葛亮的智谋与计策,还是孔明灯的设计和象征意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称美学的推崇。
诸葛亮和孔明灯的智慧之光将继续照亮中国文化的道路,成为智慧与聪明才智的永恒象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物故事。
这些历史人物既是时代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也是后人学习和崇尚的榜样。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尊崇的人物之一。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提出了“仁政”、“中庸”等重要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以及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他的教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另一位备受推崇的历史人物是屈原。
他是中国古代爱国诗人,也是《楚辞》的创作人。
屈原痛心于楚国内外的混乱和战乱,他通过诗歌抒发忠诚与爱国之情,传达出了“天可补,历不可及”的坚定信念。
屈原的创作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成为了国民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人物也留下了令人钦佩的事迹。
例如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誉为“千古良相”。
诸葛亮智勇双全,他的智谋在临危时刻给蜀国带来了转机,充分展现了智者的风采。
而杨贵妃则是唐朝时期一位宫廷美女,她的美貌和才华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热议话题。
杨贵妃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也成为了文学作品和艺术形象的创作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
这些人物的榜样精神和成就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目标,激励着人们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和社会。
他们的故事也通过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传承下来,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总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是保留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精神通过世世代代的传承,树立起了崇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文化,汲取历史人物的智慧和勇气,用于塑造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关于诸葛亮的三国文化

关于诸葛亮的三国文化:诸葛亮应该算是历代封建帝王非常推崇的一个人物。
一是因为诸葛亮这人比较愚忠,基本不可能造反,很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胃口;二是诸葛亮确实有过人之才。
比如说,他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不错的军事家、发明家、天文学家。
当然,还包括其“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口才。
最早领教诸葛亮口才的人,应该是皇叔刘备,当年在南阳乡间一个简陋的小茅屋里,农村青年诸葛亮摆张“中国地图”,寥寥数语间就让久经沙场的刘备惊呼“如鱼得水”。
后刘备败于曹操,诸葛亮作为“说客”出使东吴,堂上舌战群儒,PK以张昭为首的曹操“粉丝团”,绝对堪称古代辩论赛经典。
而诸葛亮北伐时,阵前骂死老王朗更是彰显其语言才华巅峰之作。
以诸葛亮的“嘴上功夫”,倘若拍起马屁可谓易如反掌。
当然,有幸被诸葛亮拍马屁的人实在不多,关羽也许算得上一位。
当年刘备入主成都,收服“世之猛将”马超。
关羽得知,有了一较高下的心思,于是派遣义子关平拜见刘备,说要和马超切磋武艺。
刘备一听,当下就急的眼泪又要掉下来,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
”这时候,在一旁的诸葛亮,拍拍刘备的肩膀安慰道:“无妨。
亮自作书回之。
”回信上是这样写的:“亮闻欲与孟起分别高下。
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
罪莫大焉。
惟冀明照。
”诸葛亮的这个马屁拍的确实到位,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
”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如果说,诸葛亮拍关羽马屁是为了化解蜀国内部矛盾的话,那么诸葛亮接下来的这个马屁看起来就有点“无厘头”了。
因为诸葛亮此次拍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后来“名贯青史” 的阿斗刘禅。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是如何评价阿斗的,“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与杜微书》。
这个刘禅是不是天资仁敏呢?我们可以从他老爹临终的话里找到些许答案,“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
人们不仅把他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给予高度评价,而且注重他的思想、品德、意志、作风和智慧,把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具象化的典范,寄托了无限的崇敬。
诸葛亮能够成为一位千古传颂,有口皆碑,中外知名的人物。
这是一种少有的文化现象。
研究这种现象形成和发展,是一项极为有益的工作。
一诸葛亮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发展诸葛亮出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
随着东汉帝国的瓦解,名教、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兵家、法家、道家、纵横家、农家、墨家的思想又活跃起来,出现了思想解放的新局面。
这种局面,为诸葛亮青少年时代博学诸子典籍,广泛吸取文化遗产,提供了条件。
东汉末年,全国到处一片荒废残破,而荆州一地却是例外。
“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三国志·刘表传》注引《搜神记》)。
诸葛亮就是在这个时候(兴平元年,194年)跟随叔父玄来到荆州首府襄阳,投靠刘表。
这时的襄阳,人才济济,教育事业尤其是私学兴盛,学术空气浓厚,思想开放,经世致用成为思想学术界的大趋势。
这样的学习环境,不仅使诸葛亮能够广泛地师从有造诣的名士,而且使他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观察时事,形成独到的,深邃的见解,成为“识时务”的俊杰,以至在他出山的时候,就能够拿出《隆中对》这样的千古奇策。
总览诸葛亮的言论著述和政治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思想中儒家思想占主要成分。
他毕生为统一中国而奋斗不已的行动,正是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实践。
他以儒家的忠信仁义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后出师表》说得很明白:“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讨贼,才弱敌强也;然不讨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他明知必败,仍要坚持。
在这里,道德是第一位的。
成败利钝则是次要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大一统思想和忠信仁义的道德标准,使他坚定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致“志决身歼”,完成了他悲剧般壮美的一生。
当李严劝诸葛亮宜受九锡时,他回答说:“今讨贼未效,知已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对于义利的取舍,他是舍利取义的。
诸葛亮思想中儒家思想占主要成分,但这并不是说,他排斥其他各家思想。
作为一个政治素养端粹,有主见,有报负的政治家,他的心目中不存在学派的界限,而是吸取各家之长,摒弃其短。
他不单纯地讲求儒家的“礼治”、“德治”,而是与法家的法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法治思想。
入川之初,法正曾用汉高祖刘邦入关后刑法宽简而使“秦人知德”的事例,劝诸葛亮“缓刑弛禁”。
诸葛亮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给他讲了一番只有恩威并举才能治理国家的道理:“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宠之以位,位极则贱。
顺之以恩,恩竭则慢……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郭冲五事)将历史经验与现实结合,把辩证法生动地运用到立法上,体现了诸葛亮的法治思想。
这种法治思想,不同于汉代的“外儒内法”,不同于不教而诛的酷法,也不同于先秦法家不限制帝王作为而只责之于臣民的“独制天下而无所制”的法;其特色是:用法无私,执法必严,“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三国志·诸葛亮传》);量刑要看认罪态度,“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同上);反对不教而诛,“科”与“教”相辅而行;执法人要以身作则,取信于人。
正因为如此,蜀国才出现了“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同上)的局面。
诸葛亮在隆中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陈寿也称他是“管、萧之亚匹”。
我们从诸葛亮的言行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受管仲和《管子》影响的印记。
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一段名言实际上是直接从《管子·心术》篇吸取来的。
他的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本末并重”,工商并举,发展盐铁、蜀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交通,兴修水利等经济思想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也都从管子的著作和政治实践中找到了渊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诸葛亮广泛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有新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风范。
诸葛亮一生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一部完整的论著,来反映他的思想理论体系,但我们仍可以说,诸葛亮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二诸葛亮在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性孔子说:“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
儒家认为德、才、功三者中,立德是首要的。
中国传统道德的本位是孝亲,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亲又推及为忠君:“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诸葛亮之成为传统道德的楷模,正在于他以彻底奉献的精神忠于“兴复汉室”。
刘备死了以后,“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而君臣无猜,人无疑议。
诸葛亮把这个“忠”发挥到极致。
诸葛亮以天下为己任,胸怀治国安民的大志,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坚强地负起责任,一身担当军国重任,始终兢兢业业,竭忠尽智,不怕失败,矢志不渝。
他的一生表现了中华民族敢于直面现实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沉着勇敢、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现和精华所在。
诸葛亮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国家社会之形势,针对国计民生症结之所在,提出兴利除弊的方案。
在如何治蜀的问题上,诸葛亮准确地看出了“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的弊病,驳斥了“缓刑驰禁”的观点,采用了严刑重典,恩威并济的方针,一扫刘璋时期“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使蜀汉风化肃然,政治清明。
诸葛亮深知后主刘禅生性暗弱,易受小人包围的弱点,在《出师表》中提出规谏,力求不使其毛病发展到危害社稷的程度。
诸葛亮知人善任,注重选拔贤才,培养人才,“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是史家所称的“治世之良才”,是人民心目中实行清明政治的国家领导人。
应当指出,诸葛亮治理蜀汉虽然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但蜀汉毕竟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诸葛亮一生奋斗的“兴复汉室”的统一大业,也以悲剧告终。
他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但是他所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却远远超过了许多对推动历史前进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
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必须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华文化系统里,德性文化强调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东汉蔡邕更提出“人无贵贱,道在则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蔡邕〈劝学篇〉》)。
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正是由于他道德品质的高尚和人格的伟大。
诸葛亮一生谦虑谨慎,十分重视“斟酌损益,进尽忠言”,以“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他事事处处表现出来的“引咎责躬”的精神和虚心纳谏的作风,在蜀汉大臣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贤愚竟心,佥忘其身”,为国家效力。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诸葛武侯》诗中,对他的这种作风所产生的巨大力量作了十分精当的评价:“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虑心岂得贤。
”明代方孝孺说诸葛亮的虚心作风“秦汉以下为相者皆不及也”(《逊志斋集》卷五)。
诸葛亮清心寡欲,为官清廉,死后家内家外都没有多余的财产。
他遗命把自己葬于定军山下,殡仪从简,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就行。
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搞随葬器物。
诸葛亮一生历尽坎坷。
荆州之失,夷陵之败,刘备之死,南中之乱,北伐失败,等等,这些打击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反而使他更加矢志不渝,勇往直前,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和性格。
诸葛亮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是中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是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久不衰,兴旺发达的内在动力;这些精神遗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相对永恒的价值内涵,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
三历史人物诸葛与艺术形象诸葛亮的统一诸葛亮死后,引起了人民的深切怀念。
他们自发地开展各种悼念活动,“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人民的纪念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增无减。
西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到襄阳隆中,瞻仰诸葛亮故宅,命太傅掾李兴写《诸葛丞相故宅碣表》,对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崇高人格进行了全面的赞扬,并说他德高于管仲、乐毅、许由、周公。
东晋、南北朝是一个历史上大动乱、大分裂、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广大人民和封建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对现实极为忧伤和不满,迫切希望出现一个象诸葛亮那样的人,实行贤明政治。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罢官回襄阳后,“触目悲感,略无欢情”,每每“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呤”(《晋书·习凿齿传》)。
他又在《诸葛武侯宅铭》中,极力推崇诸葛亮是“堂堂传匠”,说他的信义是老百姓的典范,他的道德是士大夫的表率。
唐代是一个以诗言志为突出特点的时代。
由于社会矛盾的日益深化与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越来越多的文人以诗的形式抚今思昔,抒发感慨,对诸葛亮作了无以复加的评价。
宋元时期是汉民族充满危机和灾难深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和他进行北伐而殉身于前线的坚持斗争精神,正是符合宋元人民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抗金名将宗泽临终时含恨长咏杜甫咏诸葛亮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呼“过河”而卒。
《宋史·岳飞传》说岳飞北伐时,“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
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兵俘获而北上燕京途中,作诗道:“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怀孔明》诗)。
我们可以说,诸葛亮、宗泽、岳飞、文天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华铸造的“民族的脊梁”(鲁迅语),而宗、岳、文等英雄又都从诸葛亮的精神中,汲取了积极的营养和鼓舞的力量。
陈毅给成都武侯祠题词说,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千秋公论,不随时俯仰”。
与诸葛亮的史实世代传承相辅相成,诸葛亮的故事也在民间世代传诵,成为亿万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人民群众不可能严格按照历史记载,不走样地讲述诸葛亮的事迹;而是按照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现实,把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改变现实的要求和办法,通过述说诸葛亮的故事,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向往,而吐露和宣泄出来。
诸葛亮身上充分体现和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时,已经发现了许多“每多舛互”的民间传说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