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信用,银行,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资本论的论文

关于资本论的论文

一、劳动价值论(1)价值: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量决定的。

作者从商品入手,阐述了价值,他认为商品一方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做为交换商品的筹码,等价交换其他所需要的东西。

他还分析了价值的形式和货币,认为从他的交换形式是从个别的偶然现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而它的最高形式就是货币,货币可以使商品流通更加便捷,更加直接,它表明社会生产的不同阶段。

(2)剩余价值随着技术、劳动力和工具的发展人们制造商品已经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的商品可以换成货币,货币积蓄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形成了资本。

资本是从劳动力、合作分工、工具的革新等等来的,他说增加剩余价值可以有两种方法,就是延长工作时间和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延长工作时间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现在国家的劳动时间已经规范化,但是我们资本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效率,来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还可以用工具革新,新的生产方式、管理组织形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等来提高工人们的劳动效率。

(3)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它不是满足资本家自己的嗜欲,他是为了投入资本来赚更多的钱,投入新的生产,剩余价值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不是像《国富论》把剩余价值都可以转化为可变的资本。

资本的积累造成阶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一方造成生产过剩,另一方则造成生存的压力,他说:“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

”可见他对资本家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为这本书是为资本家写的,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

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学说他主要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进行分析,将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和消费品的生产,他认为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同价格总量相符的,然后价值(社会的)可以变为价格(个别的),这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货币银行学论文——浅谈银行信用体系建设

货币银行学论文——浅谈银行信用体系建设

货币银行学论文——浅谈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年11月8日摘要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纵观一切实际经济活动,都以信用为纽带。

信用是金融的核心和基石。

信用是经济金融运行的平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现代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制度,信用缺损将严重制约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融资体制建设。

从涉及的信用主体不同,社会信用体系通常可划分为: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其中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析信用的基本概念类型,银行信用缺失的现状以及原因着手,对如何建立银行信用体系提出粗浅的建议。

信用概述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特别和货币支付手段紧密相关。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存在一方的商品货币的闲置节余,也存在着另一方的商品货币的临时性、季节性短缺,双方的调剂余缺就形成了信用关系。

二、信用的定义及形式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经济学中是信贷行为的总称。

信用的本质特征是偿还性,即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通过一定的形式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由于借贷当事人不同,借贷的目的和用途不同,信用的具体形式也不同。

以信用主体为标准,信用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个人信用等。

四、银行信用的地位和重要性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是连接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

可以说,银行信用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健全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构筑健康金融体系的基石。

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疏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资金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与我国进出口企业商业信用建

《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资本论》商业信用理论与我国进出口企业商业信用建

要到约定的时间由购人者支付 ;
上 的 竞争 力 较 弱 ,这 种 情 况 下 ,我 国进 参 与 国际 贸 易 ,必 须 构 建 完 善 的 商业 信
( )这 种信 用 是 职 能 资 本 家之 间相 出 口企业 的偿 债 能 力必 然 较 弱 ,商业 信 用 体 系 ,以 此来 增 强 抵 御 市 场 风 险 的能 2 互 提 供 的信 用 ,其 债 权人 和债 务 人 都是 用 的基 础 十分 脆弱 。 只能 资 本 家 ; 力 ,扩 大 投 融 资 渠道 ,保 持 持续 的发 展
3 我 国进 出 口企业 部 分从 业 人 员素 能力 。结 合 《 . 资本 论 》商 业 信用 理 论 启
( 3)商 业信 用 的扩 展 与 收 缩 和 生产 质低 下 。我 国 进 出 口企 业 多 数 是 规模 不 示 ,中国进出 口企业商业信用体系的构 的扩 大 与 收 缩 一 般 意 义上 是 同 步 的 ,其 大 的 中小 型企 业 , 业 人员 的 素质 偏低 。 从 主要 表 现是 , 在经 济 周期 的 繁 荣 阶段 , 生 建对 策 包 含 进 出 口企 业 内 部 和 企业 外 部

1 强 化企 业 内部 商业 信 用 管理 。 .要 方面 , 设立 专 门 的商业 信 用 管理 部 门 ,
二 、 国进 出 口企业 商 业信 用的 现状 企业 的 内部 信 用 管理 ,提 高 内部 信用 管 专 门负 责 企 业 的 商业 信 用 管 理 ;另一 方 我
我 国进 出 口企业 商 业 信 用 现状 主要 理水 平 , 是从 表 面上 去 改变 结 算方 式 , 面 ,逐步建立起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避 而
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企业在 国际市场中的活跃,信用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 ,商业信用对企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内容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阐明了信用的内涵和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用理论。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对我们当前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本质、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信用行为、防范过度投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信用理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当代价值“信用”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crdeo”,原意为信托、信誉、相信,后来被引入英文“credit”,被赋予了信用在近现代经济学中所具有的含义。

《大英百科全书》对“Credit”的解释是:“指一方(债权人或贷款人)供应货币、商品、服务或有价证券,另一方(债务人或借款人)在承诺的将来时间里偿还的交易行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把信用理解为:“提供信贷(Credit)意味着把对某物(如一笔钱)的财产权给予让渡,以交换在将来的某一特定时刻对另外的物品(如另外一部分钱)的所有权”。

《资本论》中的信用理论(一)信用的内涵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马克思详细阐述了“信用”的内涵。

首先,马克思认为信用就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只是有条件让渡的独特形式的运动。

”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信用首先是一种“贷和借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货币或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

另外,信用的存在是以偿还为前提的,对此,马克思还引用了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图克的话来进行阐述:“信用,在它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

如果资本是用货币贷放的,……那么,就会在还款额上加上百分之几,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

其次,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他认为经济范畴的“信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论文——我的资本论看法

马克思论文——我的资本论看法

我的资本论看法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是全人类争取彻底解放和实现普遍富裕以及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宝库。

它揭示了现代经济运动的规律,更为人们研究经济运动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尽管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但是其理论的科学性与发展性注定了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之前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自由资本主义走进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论》更是再次成为读者的宠儿。

而我也随波逐流地阅读过其精读本,对其阐述的原理方法及经济规律,领略一二便已是回味无穷。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运用抽象法为特殊研究方法,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构想是相当巨大的,共分为四卷,其中前三卷为理论部分,最后一卷是经济学说史部分。

在前三卷中,马克思分别依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与分配过程,内容包括了著名的商品经济论,剩余价值生产论,资本积累论,个别资本再生产论,社会资本再生产论,产业资本利润论,商业资本利润论,信用资本利息论等……概括说来,就是马克思通过多层次分析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一系列规律和科学原理,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这一主题。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毕生心血所作,其蕴含哲理深奥难懂,而入门的理论基础则是“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为“可以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具有二重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而价值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为所有商品所共有。

另外,对于商品的理解,马克思还特别强调了其与财富的区别:“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2)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2)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2)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篇二通向《资本论》之路作者简介:魏小萍(1955-),女,江苏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

迄今,无论是在政治、哲学、经济学,或者其他任何社会科学领域,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那样同时承受着冰火两重天的待遇,这种现象激励着我们从更加理性、科学、客观的视角去研究这一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的出版为满足我们的这一要求提供了机遇。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分化的必然趋势从社会机理的意义上进行了论证,这一论证程序在《资本论》中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但是这一逻辑性的论证程序与马克思研究思路的发展进程并不是一回事。

借助于MEGA2提供的全方位的资料信息,我们不仅能够通过对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手稿的研读了解其研究思路的客观进程,而且了解其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特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起始于对古典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后者对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分析、解释和合理性论证,马克思的研究宗旨则从一开始就是尝试着去认识形成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与政治经济学或者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有所不同,马克思的研究出发点是批判现实存在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并且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的批判论证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原则与结果之间的悖论关系。

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有两个维度,其一是现实进程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二是古典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

前者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后者是政治经济学理论,对前者的批判必然导向对前者进行合理性论证、进行辩护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

在政治经济学这里就有一个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而马克思以现实社会为依托的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就更有一个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关系无论在国民经济学那里,还是在马克思这里都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问题。

《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中信用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物质交换的外壳下掩盖着人与人之 间的信 用关 系 。马克思信
中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 强化违法责任 的追究 。 同时要 加
大执 法力 度 , 落实法律责 任 , 使 法律真正成为维 护信用关 系 、 保 护债权人合法利益 、 追究债务人违约责任 的有力武器 。 通 过立 法 用理论 所讨论的重点是信用的作用 。马克思在《 资本论 》 中充分 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的社会环境 ,为我 国的信用建设 肯定了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的积极 推进作用 ,同时 也指出了信用在资本 中生产方式发展 中过程 中的消极作用 。马 营造 良好的法治氛 围 ,使各种失信行为真正 的能够做到有法 可
2 0 1 5 — 0 4
文艺 生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文 学 新 论
《 资本 论》 中信 用理论 的现实意义
陈 煜
( 临沂大学 文学院 ,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摘 要: 信 用理论是马克 思《 资本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 , 它是 建立在对 西方 资本 主义 商品经济科 学分析 的基础上得 来 的, 但 它里面所 涉及 的一 些 内容 对于我 国 当前进行信 用建设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进行 信用建设能够有效的推进我 国经 济、 文化和社会发展 , 是非常重要 , 也是 十分必要 的。
1 . 完 善市场机 制 , 发挥 市场在信 用建设 过程 中 的基 础性作
用 。信用与市场是相互推进 的 , 信用的缺失会影 响市场的发育 , 市场的不完善也会阻碍信用 的建设与发展 。信用是在商 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 的信用理 产 品创新 , 使企业在公 开 、 公平 、 公正 的竞争环境 中取胜 。 论 对一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都适用 。 因此 , 马克思 的信用

《资本论》中的信用和银行理论

《资本论》中的信用和银行理论
, ,
同时 也必 然是信用 制度 的基 础之一
,


① 上述 由于周转 运 动

而 游 离 出 来 的 货币 资本

按 照 马 克思 的 说 法 是 一 种
是 一 种 闲 置 的 货 币 资本
, ,

潜 在 的 资本


休 眠 状 态 的 资本



可 能 的 资本 ”

总之
而 不 是 机能 中 的 资本
必 然产物
,



,
马 克 思 就 已 经 运 用 异 化 的 概念 对信 贷 和 利 息 的 本质
到 了6 0 年代
,
马 克 思 在 《 1 8 6 1 一 1 8 6 3 年经 济学 手 稿 》正 文的 结束 部 分 里

一次 详 细 考 察 了 借贷 资 本 和 利 息 问 题
它 和 产业 资本 的 分 离
《 》
,
而 且还 从生产 的 积 聚 出发

通 过对借 贷
— 系
信 用 以 及 借 助信 用 而 形成 的 银 行等 资本 集 中的 新 形 式
作 了 极为 深入详
,
统 地 阐 述 了 他 的 关 于 信 用 和 银 行 问 题 的 理论
《 》
,
资本 论 第 三 卷 第五 篇 在整 个 资 本 论 中

未 到 期

一 部 分 流 动 资 本 就 会 以 货 币形 式 暂 时 闲置 起来
, ( 3 ) 在 资 本积 累 的过 程 中 ,
剩余 价 值
往 往 要 积 累到 一 定 数 量 时
才能 用 于 扩 大 再 生 产

试析《资本论》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试析《资本论》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试析 《 资本论》信用理论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傅秋 பைடு நூலகம்
( 福建 师范 大 学经 济 学院 ,福 建 福州 30 0 ) 50 7
【 摘 要 】信用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 资本论》第 三卷第五篇集 中论述 了 这一理论。马克思信用理论主要基 于经济角度 ,动态分析 了信用 的内涵及特 点、信用 的演进与表现形 式,并对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的双重作用进行剖析。通过分析马克思信用理论 ,对照我国信用体 系现存问题 ,我们可以得到 有益启示 ,并用其指导我国信用制度的完善。 【 关键 词】马克思;信用制度;信用体系;信用理论



资本家 之间因资本周转 时间不同没有现款 交易的 问题及商业 资 本家 因经营规模与市场等 原因购买产业 资本家 的商品时货 币不 足 的困难 。商业信用 的工具 是商业票据 。商业 票据 被当做支付 手段进行流 通,能够平衡债 务。但商业信用是 只能 以商品资本 形式提供 出来的职能资本家之 间的信用 ,而其 凭证—— 商业票 据 也只 能在 一定范围 内才能作 为支付手段流通 。因此,商业信 用 具有 局 限性 。 为 了适应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的需要 ,在商业信用 的基础 上 发 展 起 银 行 信 用 , 它 突 破 了商 业 信 用 在 数 量 与 方 向上 的局 限 性 ,更大程度地满足 了资本主义扩大 再生产的需要 ,并且使得 资本 家更易于在营业 上进行投机 。银行信 用 由货 币资本 的借贷 发展而 来 。银行 除了办理存款与贷款外 ,还提供开 出汇票 、支 票 、开立信用账户和 发行 银行券等各种形 式的信用 。即有钞票 发行权 的银行通过发行银 行券提供信用 ,而没有钞票发行权 的 银行则通 过用 自己的票据 如汇票 、支票等提供 信用 。根据马克 思 的分析 ,银行信用制度 的背后是 国家或政府 的信用 。正是有 国家做后盾 ,人们才会信任 并持有信用货 币。因此 ,当一个 国 家的信 用发生危机 ,动摇 的是整个银行信用的基础 。 随着银 行信 用的进一步 发展,出现 了虚拟 资本 。虚拟资本 仅仅是一张单纯 的所有权证书 ,本身没有价值 ,不 是现 实存在 的资本 。根据 马克思 的分析 ,从物 质组成来看银行 资本 构成 , 切可 以用于 买卖的有价证券 都是 虚拟资本 ,如 国债券 、国库 券 、股 票等 。虚拟 资本的主要形式 是国债和股票 。国债券纯 粹 是幻想 的资本 ,它 的利息不是剩余价值 所转化 的利润形态 ,而 是 国家 税收 的一部分 。股票代表着 该企业的现实的资本 ,它 反 映 了该企业现实 资本 的增加和企业 生产 和再生产规模 的扩大 , 但 “ 种 证 券 的 资 本 价 值 也 纯 粹 是 幻 想 的 这 没有价值 。马克思进 一步 指出 ,随着 资本 主 资 能 义 信 用 在 发 展 ,虚 拟 资本 在 增 加 , 以虚 拟 ㈨义 生息资本 的积累在增加 ,但 这种增加并不 本 表 的 各 示 长 ,相反,这只是表 明资产 阶级腐朽性和寄生性社 因 发 种 日益增加 。 ( )信用制度的作用 三 为 , 财 其 展 式 会 形 在 《 资本论》 中马克 思分 析了信用 的双 重作用,既论述 了 信用制度在 资本 主义生产 中的积 极作用 ,也 阐明了其 可能带来 本 资 存 富 的消极影响。 身 本 在 的 信用 制度 的积极 作用 体现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第 一 ,信 用 并 主 的 增 制度 促进 了股份 公司的建立和发展 。马克思指 出, “ 信用 为单 个 资 本 家 或 被 当作 资 本 家 的人 ,提 供 在 一 定 界 限 内绝 对 支 配 别 人的资本 ,别人 的财产 ,从 而别人 的劳 动的权利 ”。[ “ 7 信用 ] 制度 是资本主义 的私 人企业逐渐转化 为资本主义 的股份 公司的 主要 基础 ,”1正是信用制度 ,使得资本聚 集,也使得股 份有 日 限公 司的形式得到 了充分发挥 ,完成 了单个 资本难 以完成 的工 作 。第 二,信用制度减 少货 币流通数量 ,加 速资本周转 。马克 思认 为,通过信用 ,货 币以三种方式得 到节 约: “ 当大 的一 相 部分 交 易完 全用 不着货 币” : “ 流通 手 段的 流通加 速 了 ”; “ 币为纸 币所 代替 ” 。 『第三 ,信用 制 度促 进利 润率 平均 金 g 化。 “ 信用 制度的形成 ,以便 对利润�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一个宽泛广义的概念,包括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性别结构等。

为某种特定的研究目的,这些结构都是有意义的。

然而要科学认识一个社会性质,只有阶级结构才具有这样的根本意义。

1、从阶级结构看社会结构二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

首先说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不占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本主义剥削的雇佣劳动者阶级。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无论从处延还是内涵来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比重明显增长,成为本国人口中的大多数。

且由于工人受教育时间增多、劳动技能和平均熟练程度也在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明显提高。

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劳动力大量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业工人大量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工人生存环境得以改善,收入增多、福利保障水平提升。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工人阶级的物质贫因依然存在。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仍然是受资本剥削、支配和统治的阶级。

只要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只要革命的客观因素存在,工人阶级革命意识就不会消失。

再来看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资本家阶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也相应出现了新现象。

传统资本家由直接控制企业逐渐过渡到间接控制,于是兴起了一个高级管理人员集团即经理阶层。

脱离经营管理而依靠剪息票为生的食利的资本家愈来愈多。

金融寡头即垄断资产阶级的人数扩大,无限权力增长。

中等资本家的数量稳中有长,是资产阶级中人数最多的部分。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高级国家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执掌者,成为当代资产阶级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知识分子中上层的一部分,如高级律师、高级教授、高级专家、高级顾问在资产阶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基于马克思的《资本论》摘要:2007 年底,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还在愈演愈烈,已经发展为以欧债摘要: 危机为主要代表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为了进一步弄清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为主要代表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要代表的为了进一步弄清危机发生的原因,原因为危机的解决提供某些有用的建为危机的解决提供某些有用的建议,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的经文章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当今世界的经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理论依据,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发现虽然经济危机以纷繁复杂的表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资本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危机的原因和实质,原因和因此得出解决危机的根本的办法是: 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深层次的变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

革。

关键词: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关键词: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消费不足 1.全球性经济危机概述全球性经济危机概述 2007 年底,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已经历时四年了,其形式已转化成越来越严重的欧债危机和美国财政危机。

据估计,到了 2011 年底,全球政府的债务将破 45 万亿美元(比欧元区的 GDP 加美国的 GDP 的总和还要高十万亿)《经济学人》杂志也曾发文警告说:尽管金融风暴已逐渐远离,但。

另一个风暴——政府负债正隐然成形。

2011 年 8 月 5 日,国际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顶级三 A 级下调至 AA,级,并表示今后 12 个月至 18 个月内,如果美国财政形势未见好转,主权信用评级可能进一步降级。

在此之前,国际评级机构已相继调低了希腊、葡萄牙、塞浦路斯、爱尔兰,比利时等大部分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

其中,3 月 7 日,穆迪宣布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到 B1 级,连降 3 个级别。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期末论文 (1)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期末论文 (1)

从“原油宝”事件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前言银行管理的核心,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加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产品管理和市场风险监测1.产品的标的和交易规则的理解国内“原油宝”类金融产品一般是挂钩某类金融资产合约,产品收益与标的资产价格高度相关。

因此,在产品设计时,银行产品部门首先要对标的资产的交易场所、交易规则、市场特征、风险特征等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够进一步确定产品的核心要素和合同条款。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网站关于WTI原油期货的介绍如下:WTI原油期货合约有较高的波动性,影响合约价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直接因素(输油管道变化)或宏观因素(例如,经济健康程度、天气),这使得价格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因此,在原油宝的产品设计中要考虑诸多价格影响因素和必要的风险防控措施,如在经济衰退、需求暴跌、流动性危机或重大突发事件等负面冲击达到一定程度时,采取提前平仓、反向对冲等方式及时止损。

2.产品运作过程中的风险监测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波动性都较高,更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做好对潜在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加剧,各种“黑天鹅”事件频发:美股十天熔断四次,全球原油价格暴跌,大宗商品大幅震荡,全球经济堪忧,市场风险加剧。

受原油需求萎缩、运输和仓储成本高、处置难度大等因素影响,产品管理人应该对原油期货合约交割价格跌破成本价甚至出现负值有所估计。

银行作为专业机构更应该强化市场风险监测和预警,对合约价格的极端不利变动开展压力测试,充分估计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另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4月上旬对软件升级,以便处理能源相关金融工具的负价格,确保交易和清算系统将继续正常运行。

这也是明显的预警信号,却未能得到足够重视。

二、“原油宝”事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影响(1)中行的操作失当原油宝这一期货,不只是中行的独家产品,而是工行,建行等其他银行都有推出的,但是其他家的银行都操作的很好,唯有中行是像是在配合谁演戏一般,把这一切事情引向了早已设定的剧本——让投资者狠亏了300多亿。

最新资本论论文

最新资本论论文

经济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资本论》导读课程(2011.9——2012.1)期末考试论文课程名称:《资本论》导读任课教师:王娟学生姓名:陈冰乐班级:基地班0902学号:1103090627论文题目: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比较内容摘要: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揭示了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组织形式的发展规律。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企业及其性质。

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属性、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边界四个方面,比较研究两种企业理论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科斯、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比较摘要: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揭示了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组织形式的发展规律。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企业及其性质。

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属性、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边界四个方面,比较研究两种企业理论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字:马克思、科斯、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其中的企业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使对于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试图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对比,来分析其中的异同,进而获得一些结论。

一、企业的起源马克思认为,分工协作是资本主义企业起点,而生产力的提高是其产生、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①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微观载体,同样起源于协作。

这种早期的简单协作与个人作坊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柴瑞帅 《资本论》结课论文(内页)

柴瑞帅 《资本论》结课论文(内页)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结课论文课程号:课程名:《资本论》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学习与思考1.按原题做。

2.只概述《资本论》原理,其他问题一概不要涉及。

姓名:柴瑞帅学号:授课老师:张衔成绩:2013年9月20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学习与思考摘要: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认识到剩余价值概念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概念,不是建立在某个单纯的理论基础上的,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 最终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特征,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及其作用。

在学习领会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尝试探索运用剩余价值理论为当今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劳动生产率;经济发展;作用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主线,既逻辑严密、又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基础,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时指出:“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①;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也蕴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即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剩余价值,不仅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本身的创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学术论文的摘要范文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学术论文的摘要范文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学术论文的摘要范文《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关于资本论的学术论文范文篇一《资本论》中的资本主义起源论新探[关键词]《资本论》;资本主义起源;资本的生成[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揭示出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存在三重起源:其一是15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二是16到17世纪商业资本主义的起源;其三是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起源。

资本主义的起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本质归根结底在于资本的生成。

资本主义的起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此方面的成果观点迭出、视角多样。

然而长期以来在这方面一直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对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界定不够清楚,在起源的原点认定上争论颇多,却没有探究资本主义起源的多重层次,导致把资本主义的兴起与资本主义的起源相混淆;二是过于看重起源过程中某一因素的作用,把资本主义起源的动力当做资本主义起源的实质。

本文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依据,揭示出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存在三重起源,其一是15世纪资本主义的萌芽;其二是16到17世纪商业资本主义的起源;其三是18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起源。

通过对这三重起源的研究,可以把握资本的最初形成、资本主义的最初起源,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扩张过程,准确地定位资本主义出现的最初节点,揭示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本质。

一、近代资本主义的三重起源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的最初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随着世界历史、世界交往的转折而发生,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而发生。

在近代资本主义的三重起源中,有的仅仅是短暂的萌芽,具备了个别资本主义要素,但并不具备充分的客观条件,并不导向必然的资本主义趋势,有的则成为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典型代表。

总之,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每一重起源都有其独特原因。

论信用

论信用

论信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信用”这个词已经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信用在道德伦理、法律以及经济学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而在这里我们简单论坛下信用在经济学中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暂时条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的借贷行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结合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论述了信用的产生与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功能和本质,强调信用的社会意识形态意义,认为信用不仅反映着公民对一国信用货币的信任,而且体现着一国公民对社会的某种信念,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信用理论。

一、信用的产生及其内涵马克思认为,信用从奴隶社会开始就以古老的生息资本的形式———高利贷资本存在,但信用真正大范围地发展和发挥作用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制度条件下,高利贷资本让位于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发展为虚拟资本,进而在商业信用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资本主义信用制度。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不仅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高利贷资本扬弃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借贷资本本身运动而产生的结果。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决定了每个人不能随意占有他人的生存资料,同时自然分工又决定了每个劳动者只能拥有某一种劳动产品。

这就自然产生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劳动生产的单一性与生活需求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必然是———交换。

但若在你有钱我无货,或我有(货)你无钱的情况下,交换就不能实现,互通有无的唯一办法就只有靠借贷了。

正是这种互相借贷的增加和发展,构成信用的发展。

于是,直接借贷作为最早的信用形式应运而生。

马克思研究了19世纪英国信用制度的历史,对信用做了较为全面而完备的概括。

他认为,信用是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和预付两个方面,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特定形式,信用制度是作为高利贷资本的反作用而发展起来”。

高利贷资本能够在生产资料分散的地方,把货币财富集中起来,同时通过货币职能的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必要的财富和劳动力,从而为资本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资本论 结业论文

资本论 结业论文

论中国股份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姓名:李亚娟学号:20110042 专业:产业经济学股份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就出现了股份制的雏形。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也开始发展起来。

马克思从资本的生产过程开始,对资本的流通过程进行考察,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在信用制度的讨论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资本主义股份制的认识[1]。

一、股份制的产生大量“过剩”资本的存在,是股份制产生的前提。

马克思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会相对减少,原因在于资本家不断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劳动剥削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一个不断下降的一般利润率”[2]。

而当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利润率的进一步下降,新增加的资本如果继续投资,则会遭受损失。

随之,社会上就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

资本家为了更好的利用过剩资本,他们各自掌握了一定的资本份额,成为企业的股份,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利益,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

信用制度的发展是股份制产生的基础。

工厂制度如果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的,就不可能出现合作工厂。

同样,信用制度如果不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也就不可能发展合作工厂。

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

同样,它也是按不同的国家规模逐渐扩大合作企业的手段。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信用制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股份制产生的根本条件。

马克思说“股份公司是随着海外贸易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而产生的,并席卷了它力所能及的一切工商业部门”[3]。

股份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在美国的企业中,股份制企业仅占l6% ,而资产却占总资产的85%,销售额占89%以上。

日本2000多家股份制企业垄断了国民经济,西欧发达国家也采用多种形式搞股份制。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论文引言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和问题,并探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改造思路。

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人占有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被买卖,生产和分配都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私人占有和支配、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支配生产过程,劳动者只能以出卖劳动力的方式换取生存所需。

而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出剩余价值,从中获取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批判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详细的分析剖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他指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出剩余价值,并将其占为己有。

这种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造成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对生产方式和劳动过程进行的分析。

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提高生产力和降低劳动力价值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家通过引入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压低劳动力价值。

这种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资本主义的改造思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批判,还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思路。

他认为,要求劳动者摆脱剥削和压迫,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并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境界。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阶级对立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劳动分工和产品分配都由计划进行,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资本论》中信用和银行的理解《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生产的总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科学地分析了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预示了未来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

作为一名经济学的学生,《资本论》是必读的经典。

银行作为经济学学生主要的就业选择,使得我们理应对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运作及本质进行了解和学习。

《资本论》作为经济学的伟大著作,其中的理论仍对其有很大的解释性。

相关理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和第三卷第五章。

一、关于信用的理解银行的本质是信用中介。

那么什么是信用呢?对于信用的内涵,马克思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或做正面的阐述,但他引用并肯定了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图克·托马斯关于一般信用的一段话:“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一定要偿还”。

信用产生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在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中,统一价值量总是双重地存在着,在一极上是商品,在一极上是货币。

……但是,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商品的让渡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的关系也发展起来。

”如预付和赊销等买卖方式也发展起来了,这样,“一个商品所有者出售他先有的商品,而另一个商品所有者却只是作为货币的代表或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这种商品。

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

……货币形式——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具有货币关系的形式——所反映的不过是更深刻的经济生活条件的对抗。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突破了交易的时间限制,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也使得买卖行为转化为借贷行为。

商品所有者出售他现有的商品,而货币所有者暂不作支付,只是作为未来货币的代表来购买这种商品。

这种钱物交易在时间上的分离,使原来的买者演变成了实物的接入者,卖者则演变成实物的借出者。

在直接交换中,买卖双方的钱货同时完成交易,但在赊销中,交换关系转变为债权债务关系。

这样,买卖双方就形成了信用关系。

这种信用关系实际上是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条件下,以商品赊销或货币接待的形式所表现的一种经济关系,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

“买者在把商品变为货币之前,已经把货币再转化为商品,或者说,他先完成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后完成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

卖者的商品在流通,但它只是靠私法的索债权实现它的价格。

它在转化为货币之前,已经转化为使用价值。

”信用的基本特点突出的表现为借贷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二权分离,即借出者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借入者拥有物品的使用权并因此要付出代价即利息。

可见利息是借出者即债权人让渡商品的使用权的价格,而不是所有权的价格。

二、关于生息资本的理解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生息资本是职能资本的一种派生形式,是为了获取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生息资本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资本形式,它的现代形式则是以资本商品为内容的借贷资本。

马克思在第三卷中提到,“货币——在这里它被看作一个价值额的独立表现,而不管这个价值额实际上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商品形式存在——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能转化为资本,并通过这种转化,由一个一定的机制变为一个自行增殖、自行增加的价值。

……这样,货币除了作为货币具有的使用价值以外,又取得了一种追加的使用价值,即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

”生息资本是要把货币让渡给第三者,把它投入流通,使它成为一种作为资本的商品,这种商品的价值在于,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创造利润的使用价值。

同时,这部分货币在执行职能后,又连同利息重新流回到货币所有者的手中。

资本在其循环与周转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主要是因为:1、固定资本在周转过程中,它的价值是按实物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并随商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以货币形态流回到资本家手里;而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却是在设备完全磨损以后。

因此,在固定资本更新之前,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就会暂时闲置起来。

2、流动资本在周转过程中,当原材料和燃料购置以及工资的支付尚未到期时,一部分流动资本就会以货币行驶时暂时闲置起来。

3、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剩余价值往往要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在这之前,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也会在一定时期闲置起来。

在上述由于周转运动而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是一种闲置的货币资本,并不能参与到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中,资本家当然不愿让他的这部分资本处于静止,为此,他必定会设法把这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运用起来,贷方给别的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之发挥资本的职能作用,以便获得一定的收入。

然而在同一时期内,不同资本家对货币资本具有不同的需要,当某些资本家握有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时,另一些资本家则会由于相反个的原因,恰恰需要补充自己的货币资本。

由于这个缘故,资本家之间就有必要和可能通过有借有还的信用形式,互相调剂货币资本,以适应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

于是,在资本家之间形成了借贷关系,从职能资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变成了借贷资本。

货币作为资本贷放——以在一定时期以后流回为条件的放出货币——要有一个前提:货币实际上会当做资本使用,实际上会流回到它的起点。

那么货币资本家作为贷出者,从货币资本的转让中获得增殖,即利息,利息不外是一部分利润的特别名称。

货币资本家在把借贷资本的支配权移交给产业资本家的时间内,就把货币作为资本的这种使用价值——生产平均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产业资本家,而由此产生的利润则会在货币资本者和产业资本者之间进行分割。

三、关于银行的理解利息的确定需要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充分协商,信息的不对称性无疑会浪费许多精力和资源。

因此,生息资本或货币资本的管理需求,成为货币经营者的一项特殊职能。

货币的借入和贷出成了他们的特殊业务。

他们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的身份出现,因此,银行的功能之一就是信用中介。

银行家把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与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的不是单个贷出者,而是作为所有贷出者的代表的银行家。

银行家成了货币资本的总管理人。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为整个商业界而借款,他们也把借入者集中起来,与所有贷出者相对立。

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

银行的利润一般地说在于:他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

历史的发展使银行在生产要素的分配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个人资本通过银行制度联合起来形成社会资本,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马克思认为,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的私人性质,产生了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马克思指出:“银行制度就其形式的组织和集中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精巧和最发达的产物。

因此,像英格兰银行这样的机构,对商业和工业拥有极大的权力”,“银行制度从私人资本家和高利贷者手中剥夺了资本分配这样一种特殊营业,这样一种社会职能”,“社会范围内的公共薄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的分配形式,但只形式而己”。

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的分配离不开银行制度,银行拥有分配属于别人所有资本的独特职能。

银行是作为信用的中介而存在并发展起来的,银行分配职能的发挥,背后必须有信用作为支撑,信用制度的发展程度决定并制约着银行分配职能的发挥,同时银行也会促进信用的发展。

信用制度是银行分配职能发挥的基础,信用制度越完善,银行分配社会资本这一资源的职能便越能有效发挥;社会信用体系效率越高,银行分配职能的发挥便越充分。

这里的信用制度的完善,是指信用体系的健全、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信用中介的繁荣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银行分配职能的有效发挥则是指银行在信贷资源分配上结构的合理,不但能够支持大型企业、重点工程的发展,同时能够支持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成长,还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的繁荣。

银行分配的生产要素是其吸收的社会资本。

马克思将银行分配的资本划分为几类,一类是银行家的自有资本;一类是职能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尚未使用的资本,即有闲资本;还有一类是“一切收入和积蓄中永远或暂时用于积累的部分”。

马克思将银行采取各种形式贷放出去的借贷资本,分为如下几种形式:期票贴现、抵押贷款和存款透支等。

可见银行将自有资本、有闲资本和消费、积累基金汇集起来,转化为借贷资本贷放出去,它打破了职能资本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满足各部门各阶段生产、流通过程中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银行的这种分配职能也有消极的一面。

他认为,银行制度“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而且作为一种动力,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固有的界限来进行,从而成为引起危机和欺诈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即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银行将社会资本分配给非所有者使用,部分使用者并无风险意识,这样便把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强化到了极限,银行制度便成为了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关于这一点,从2008年美国蔓延全球的次贷危机中便能准确体现。

四、总结马克思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出发,引出了信用的来源。

信用既是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也是银行产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货币成了支付手段,等价的商品和货币就可以不再同时出现在卖的过程的两极上。

借贷资本的贷出和偿还反映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关系。

小的金额不能单独作为货币资本发挥作用,通过银行,它们结合成为巨额,就形成一个货币力量。

由此我们更清晰地知道了资本家获得资本增殖的真正原因:职能资本家把介入的资本在生产中加以运用,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后归还贷款,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分给借贷资本家,一部分留归自己。

《资本论》在一百多年后,仍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提供了完美的解答,相信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习与研究《资本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1、陈征等,《<资本论>选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邱兆祥,《<资本论>中的信用和银行理论》[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3、王儒化,王百荣,《<资本论>中的银行信用理论与社会主义积累》[J],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4、曹璞,《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银行分配职能及其启示》[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