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项目信息

合集下载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

药学学科各研究方向介绍药物化学学科基地: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化学、医学、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

建有国家化合物卫星分库、全军特种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抗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小分子药物研发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的参与单位。

学科队伍: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老中青结合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工15名,其中教授/研究员6名,副教授/副研究员8名,讲师1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浙江省药学会药化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入选者。

研究方向与成果:本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活性物质及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结构优化、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类药组合化合物库的构建及筛选、分子探针设计与应用。

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韩A3前瞻计划等20多项项目,获得省部级奖项5项,自主开发获得临床批件2项,已在Science、Nat Chem Biol、J Med 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it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

研究生培养: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

学科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8人,硕士研究生49人。

学科胡永洲教授团队入选浙江大学研究生“五好”导学团队提名奖。

本学科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多种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先后选派20多名学生赴欧洲、美国、日本等进行国际合作交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生在J Med 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it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 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豪森学术创新奖、好医生学术创新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称号。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紫外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研究黄芩苷的转化规律
郑辛甜 , 瞿海斌
(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 杭州 3 0 5 ) 10 8 摘要 采用紫外光谱法采集不 同工艺条件下黄芩苷转化过程的光谱数据 , 合多元 曲线 分辨一 结 交替最小二乘
法( R A S 处 理获得 的数据 , MC — L ) 得到黄芩苷转化反应过程 中各组分 的光谱 图和浓 度随 时间变化 曲线.结 果 表明 , 黄芩苷转化过程符合两步连续一级反应模型 ; 根据不 同时 间点采集 的多级 质谱和飞行 时间质谱信息 , 推断 了黄芩苷转化产物和可能的转化途径 , 转化产 物主要包 括黄芩苷 的 同分 异构体 、黄芩 素和黄芩 素二聚 体.对黄芩苷转化规律 的研究有助于黄芩制剂 的质量控制.
用 A i n P C Fn ia C g et L —ingnL Q离 子 阱质 谱 仪 ( 国 l H 美
A in 公 司 ) gl t 效 液 相 色 谱 仪 ( P C) get l ,A in 高 e H L 包
括在 线脱 气机 、 元泵 、自动进 样 器 和二 极 管 阵列 二
2 0℃ ,检钡 波长 2 0n 0 8 m.洗 脱梯 度 : —2 i , 5 A 0 0 r n 7 % — 5 a %A; 0 2 i , 5 _ 1 %A; 5 3 2 _ 5m n 5 %A ÷ 5 2— 0
mn 1 %A %A.样 品经 u i, 5 一5 V检 测 器通 过金 属 毛细 管 接人质 谱 将样 品分 流进 入质 谱仪 ,质谱 分析 采
黄芩提 取物 ( 黄芩 苷质量 分数 > 0 , 海凯 宝 9% 上
药业 有 限公 司 ) ;黄芩 苷 、黄 芩 素 和 汉 黄 芩 苷 标 准
收 稿 日期 : 0 1 63 . 2 1 - —0 0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李文龙【摘要】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光谱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对该技术在大类物质含量测定、作为色谱检测器、及其与化学计量学的结合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可为该技术更为深入、全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8(027)02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中药质量控制;比色法;检测器;化学计量学【作者】李文龙【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 天津 300193;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是指波长范围在200~760 nm之间的波段,该波段属于电子光谱,是由于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所产生的UV-Vis光谱及吸收程度可以对物质的组成、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和推断。

UV-Vis光谱用于具有紫外、可见光吸收物质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征性好,在中药质量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UV-Vis光谱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比色法测定多种大类物质的含量比色法(colorimetry)是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确定待测组分浓度或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检测波段是UV-Vis波段,虽然该方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分析方法,但目前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仍被广泛应用。

苏玉顺等[1]对UV-Vis光谱法测定植物多糖含量过程中的显色剂选取、测定条件的优化以及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古炳明等[2]采用UV-Vis 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波长为593 nm,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在0.010 3~0.103 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01%,该方法简单、方便、专属性强,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

丹红注射液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围绕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新药研发、制造、临床应用全过程,创新提出了“依据中医理论创制现代中药、依靠高端先进制药技术生产药品、依托医药前沿科技保障临床疗效”的现代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和关键技术,使丹红注射液成为现代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成功范例,销售额位居全国医药产品最前列。

该项目已在山东丹红制药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逾100亿元,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成就,引领了我国创新中药的发展方向和科技进步。

项目简介本项目围绕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关键科技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开拓出在制药工程科技创新中创制现代中药大品种的快速发展之路,主要创新点为:1)以中医气血理论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针对丹红注射液创制与产业化过程中技术瓶颈及难点问题,建立5大技术平台,实现16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辨识药效物质及致敏物质,优化设计生产流程工艺,制定生产管理规范并构建药品质量保障体系;以发挥临床优势为主导,实施由科技制高点迈向市场制高点战略,发展形成了“依据中医理论创制现代中药、依靠先进制药技术制造中药产品、依托医药前沿科技促进临床应用”的中药新药创制及产业化模式,历经10年奋斗使丹红注射液成为我国近年上市新药中销售额最大的原创药物。

2)首创基于设计空间法的中药制药技术,通过科学设计制药工艺参数操作区间,显著提高制药工艺稳健性;为有效降低异常工况发生率,提出中药制药过程轨迹方法,破解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状况无法监控难题,使过程仪器分析技术从“检测指标成分”提升为“监控制药过程状况”;将药品质量控制与生产质量管理融合贯穿于丹红注射液制造全过程,创立了以国际前沿的QbD质控理念为导向、以制药过程稳健运行为目标、以数字化制药系统为主体、以数字化GMP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的中药制药技术体系,实现中药制药技术的高端突破,引领了国际植物药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微波干燥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展龚行楚;瞿海斌【摘要】In this paper, microwave drying equipm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 dry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were introduced. Advantages of microwave dry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s and products were also summarized. Advantages of microwave drying include fast drying,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uniform drying effect, effective sterilization, and easy automatic control. Meanwhile,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which include the study of drying processes mechanism, development of online testing technology and evaluation improvement of microwave drying methods.%本文介绍微波干燥设备及微波干燥技术在中药提取物、浸膏及多种剂型产品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微波干燥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干燥效果均匀、灭菌能力强、自动控制容易等优点,也针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微波干燥过程机理研究、提高在线检测技术水平、完善干燥效果评价方法等建议.【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1(013)002【总页数】5页(P374-378)【关键词】微波干燥;中药提取物【作者】龚行楚;瞿海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m,也即频率在300~300000MHz之间的电磁波。

我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展望

我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及展望

【 关键词]医院 药学信息化 ;信息系统 ;药学服务;药事管理 【 中图分类号】 9 4 [ R 5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8 9 2 1 )4 0 0 - 3 2 2 0 (0 2 1 - 0 6 0 6
CI 缸 l妇 , ms l c n
锄 dn 嘲
0 班瞰 ma f
m 嘲 i a
i l IOt l r
ZHAN G Yi W ANG Li -u L Yi g , n rn , I n
T e i t f l tdHoptlC l g f dcn , hj n iesy Ha g h u3 0 0 , hn h r i i e si , ol e Me iie Z ei gUnv ri , n z o 10 3 C ia F sAf a a e o a t
运 作方 式 Ⅲ 。但 是 在 医院 的 整 体建 设 中 ,药 剂 科 作 员在 药学 活动 中 的能力 ,推进 药学 工作 的进 步 。
为连接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重要纽带 ,信息化进程相
医院的药学信息数量巨大且 内容复杂,依靠传
对落 后 。进 入2 世纪 ,以 药品 调 配为 主要任 务 的 传 统技 术 手 段进 行处 理 ,已无 法适 应 医院 药学 的学 科 1
ta i o a h r a y sr iem o e n o h l h r a it ar o tp am a e tc ls r ie nd sr n te r dt n lp a m c e vc d la d t ep p a i m css c ry u h r c uia e v c sa te gh n p am a y a m iitai n Th o t u u e eo me to o ptlp am a e tc li f l ain tc n l g so h r c d n srto . ec n i o sd v lp n fh s i h r c u ia n om to e h o o y i f n a g e t ept h r a e tc l ev c s wh c rhi lme t gg a u l o e ila y tm . r a l p a h o m c uia r ie , ihwot s mp e n i r d al t fr arg c l se n y o m n s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收稿 日期 : 0 7 2—6 2 0 481 . 基金项 目:国家“ 九七 三” 计划 ( 准号 : 0 5 B 24 2 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 批 20 C 5 3 0 )、 批准号 : 0 5 10 6 以及新世: C T0 - 1 ) N E - 0 5 资助. 6 5 联系人简介 : 王 毅 , , 士, 男 博 讲师 ,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药物信 息学 相关研究 . - a : y y j.d .a Em i m s @z e u c l k u
中图分 类号
代 谢组 学 ( t oo c) Me bnmi 方法从 系统生 物 学 角度 研 究 生 物 体 液 中各 种 小 分 子代 谢 物 ( a s 氨基 酸 、有 机酸 、 类 及 脂 肪 酸 等 ) 药 物 、毒 物 或 环 境 影 响 下 的 变 化 情 况 … .代 谢 组 学 以 核 磁 共 振 谱 糖 在
黄 欣 ,龚益 飞 , 王 毅 , 海斌 , 瞿 程翼 宇
( 浙江 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 杭州 30 5 ) 0 8 1
摘要 运用代谢 组学方法研究 四氯化碳 ( C 致小 鼠肝损及水飞蓟宾肝保护作用 的机理.通过气相 色谱 一 C 1) 质
谱 ( CMS 技术分析 C 1及水 飞蓟宾作用下的小 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浆代谢物谱.使 用正交偏最 小二乘判别 G— ) C 分析法研究正常组与 C 1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 差异 , 通过变量重 要性投影 ( I) 取肝组织 与血浆 中 C4 并 VP 选 各1 2种标志性代谢物.使用 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飞蓟宾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对 C 1肝损 的干预效果 .通过 C 比较选取的标志性代谢 物的含量 的差异 , 探讨了水 飞蓟 宾对 C 1 C 致小 鼠肝 损 的保 护机理.结果 表明 ,C 1 C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及质量在线监控研究_黄红霞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及质量在线监控研究_黄红霞
图 4 基于 5 批 NOC 试验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统计监控 模型 Fig. 4 Statistical monitoring model for extraction process of Danhong injection based on five NOC batches
3. 3 在线监控提取过程轨迹 一旦统计控制模型 建立,就可以对新的批次进行监控。测试批次 6( 模 拟原料配比问题) 和批次 7( 模拟加热温度异常) 用 于考察所建立统计模型的监控能力,其提取过程轨 迹见图 5。图 5( a) 和( b) 为第 1 和第 2 主成分得分 控制图,上述 2 个测试批次均有或者部分采样点落 在控制限外面,表明这些批次均存在过程异常。从 图 5( b) 观察到,批次 6 因为原料配比问题,提取过 程轨迹一开始就偏离正常轨迹,该批次的大部分提 取过程轨迹远离正常控制限; 加热温度异常的批次 7 在 采 样 点 9 短 暂 偏 离 正 常 轨 迹,在 采 样 时 间 段 30 ~ 45 min,提取过程处于偏离正常状态。
中红花产地为新疆,丹参药材产地为山东。 1. 2 提取过程 按照一定比例称取丹参和红花药 材,混合均匀,置于 2 L 多口圆底烧瓶中( 装置见图 1) ,加入适量蒸馏水,装上回流装置、透反射探头和 温度计,待水浴锅加热系统将温度升至一定温度后 保温一段时间。
图 1 提取装置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of extraction experiment set-up
图 3 丹红注射液提取过程轨迹 Fig. 3 Extraction process trajectory of Danhong injection based on PC scores
第 38 卷第 11 期 2013 年 6 月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熊胆粉鉴别方法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熊胆粉鉴别方法
p g bl wd ra o ntret i iep o e nd c u e fis
06 .
04 .
02 .
1 0 0 80 0 70 0 60 0 50 0 40 0 00 0 9 0 0 0 0 0 0 0

W a en mb r m一 v u e / c
的 掺入 比例 进 行 了定 量 分 析 。采集 了 四处 不 同产 地 的 3 o份 熊 胆 粉 样 品 , 份 猪 胆 粉 份 样 品 ,以及 6 份 按 不 六 5
同比例混合 的熊胆粉 与猪胆粉 的混合样品的近红外 光谱 ,对所采 集的样 品光谱进行 主成分分 析 ,观察到熊 胆及其伪品和掺伪品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 , 同产地 的熊胆粉 之间也存在 着一定 的差别 。同时利 用偏 最小 不
收稿 日期 :2 1—42 。 订 日期 :2 1—71 000 —4 修 0 00 —0
1 实验部分
1 1 样 品 制 备 . 熊胆 粉样 品 3 O份 ,其 中 五 份 来 自四 川 绿 野 生 物 制 药 有
限公 司 ,八 份来 自黑 龙 江黑 宝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l 份 来 自 l

种 基 于 近 红 外 光 谱 技 术 的 熊 胆 粉 鉴 别 方 法
李 文 龙 ,邢 丽红 ,薛 东 升 ,瞿 海 斌
1 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浙江 杭 州 .浙 2 .上海 凯宝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 2 11 048 305 10 8


建 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的方法 ,对熊胆 粉的真伪进 行 了鉴 别 , 并对 掺伪 品中熊胆粉
和 定 量 分 析 方 法 三 大类 。传 统 经 验 鉴 别 主要 包 括 目测 法 、手 搓 法 、口尝 法 、 检法 、火 烧 法 等 l ,用 于 鉴 别 熊 胆 的 真 伪 , 水 2 ] 这 类 方 法 需 要有 专 门 经验 的人 员进 行 鉴 定 , 以 成 为 法 定 标 难 准 。 性 分 析 方 法 包 括 薄 层 层 析 法 _ 、荧 光 分 析 法 l 、理 化 定 3 ] _ 4 ]

浙大学者发现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药物调控关键靶点

浙大学者发现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药物调控关键靶点

前沿 点 击
儿童为何比成人更易受卡通片吸引 ?
研究提示, 其神经基础在于儿童大脑内侧前额叶被自动激活
本 报 北 京 讯 记 者 白 毅 报 道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儿 童 观看 动画卡通片时比成人更容易受 到吸引。这种行为 上 的 差 异 是 否 有 特 定 的 神 经 基 础 呢?比 如 , 儿童在观看 卡 通 时 大 脑 的 神 经 活 动 模 式 是 否 与 成 年 人 有 所 不 同? 由北 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 进行的研究解答了 这 个 问 题 。其 研 究 论 文《儿 童 观 看卡 通 片 激 活 内 侧 前 额 皮 层》发 表 在 日 前 出 版 的《科 学 通报》上 。 最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 究发现,成人 在观看由 真人 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 动画片段时,大脑 活动 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 内侧前额叶自动参 与 加 工 现 实 生 活 中 人 物 的 心 理 活 动 (如 理 解 他 人 的 意 图),而 对 卡 通 动 画 表 现 的 虚 拟 场 景 中 的 人 物 角 色 或 非 人物 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 当儿童观看动画片 表 现 的 虚 拟 场 景 中 的 非 人 物 角 色(如 变 形 金 刚)时 ,他 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 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 一 样 被激 活 呢? 韩世辉教授与国外 学者合作,通过功 能磁共振成 像 测 量 10 岁 儿 童 观 看 电 影 和 卡 通 片 段 时 候 的 大 脑 激 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分 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 景 。 结果 发 现 , 与成人不同, 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 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 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 候 都 会被 激 活 。这 表 明 10 岁 左 右 的 儿 童 观 看 虚 拟 现 实 中的非人物角色时,其大脑 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 活, 这 与 成 人 的 神 经 活 动方 式 不 同 。 科学界以往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探讨儿 童何时开始 具 有 理 解 他 人 心 理 活 动(如 他 人 的 意 图 、 希 望 等)的 能 力,但却忽视了儿童 的这种心理归因能力何时能自 动 区分真实和虚拟的角 色。该研究却提出了关于认知 能 力 (特 别 是 理 解 他 人 心 理 活 动 的 能 力 )发 展 的 一 些 有 趣 的问题。 结果提示, 尽 管 儿 童 在 4~ 6 岁 间 就 具 有 心 理 归 因 的 能 力 , 但 是 儿 童 直 到 10 岁 时 , 其 大 脑 内 侧 前 额 叶 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 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 中 非人物角色。 专家认为, 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在 于使用了脑 成 像技术来探索儿童心 理归因的能力,其研究结果对 于 理解心理归因能力随 年龄发展变化的神经基础,特 别 是帮助我们理解儿童 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 虚 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 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国 内 开 展 儿 童 脑 功 能 研究 也 将 起 到 积 极 的 推 动 作 用 。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黄欣;龚益飞;王毅;瞿海斌;程翼宇【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08(29)4【摘要】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及水飞蓟宾肝保护作用的机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CCl4及水飞蓟宾作用下的小鼠肝组织匀浆及血浆代谢物谱.使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正常组与CCl4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选取肝组织与血浆中各12种标志性代谢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飞蓟宾预防性及治疗性给药对CCl4肝损的干预效果.通过比较选取的标志性代谢物的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水飞蓟宾对CCl4致小鼠肝损的保护机理.结果表明,CCl4作用后,小鼠机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类代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飞蓟宾能有效地缓解CCl4所造成的体内线粒体功能及氨基酸代谢紊乱.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物质毒性和药效评价研究.【总页数】6页(P714-719)【作者】黄欣;龚益飞;王毅;瞿海斌;程翼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R965.1【相关文献】1.水飞蓟宾·熊去氧胆酸蒸发共沉淀物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欢;林芳;杨振华;徐文微;王东;刘东春;唐星2.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对异硫氰酸-α-萘酯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正跃;邱培勇;毛会丽;李彦3.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陈正跃;吴子钊;张光军;许建文;程钢4.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与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J], 王煜;张爱芸;张旭;吕凌5.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与水飞蓟宾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对比 [J], 陈正跃;吴子钊;许建文;张光军;程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痰热清注射液总混中间体的快速判别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痰热清注射液总混中间体的快速判别
[4] 中国药典[S]. 一部. 2005. [5] 刘玉萍,付桂芳,曹 晖. 黄精及其制剂在抗糖尿病方面的药
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7 ) :438439. [6] Chen Hongbin,Feng Ruizhi,Guo Yi,et al. Toxicity studies of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J]. J Et hnopharmacol,2001,74 (3) : 221-224. [7] 苗明三. 食疗中药药物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张惟杰. 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7:6. [9] 赵国华. 四种根茎类食物活性多糖的研究[D]. 重庆:西南农 业大学,2001. [10] Pierre C,Roland R,Tremblay D,et al. P-Nitrophenol-α-glucopyramoside,as substrate for measurement of maltase activity in human semen [J]. J Clin Chem,1978,24: 208-211. [11] Matsui T,Ueda T,Oki T.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on of natural acylated anthocyanins 1. survey of natural pigments with potent inhibitory activity [J]. J Agric Food Chem,2001,49 (4) : 1948-1951. [12] 张维杰. 复合多糖生 化研究技 术[M]. 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1987: 121-128.

浙江大学实实验室一览

浙江大学实实验室一览
110
医学院
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
111
口腔实验教学中心
112
解剖学与细胞生物学系实验室
113
生理学系实验室
114
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系实验室
115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实验室
116
免疫学系(研究所)实验室
117
神经生物学系(研究所)实验室
118
病原生物系实验室
119
医学院药理学系实验室
120
医学院电镜中心
121
地科实验教学中心
12
心理实验教学中心
13
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14
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15
化学实验室
16
凝聚态物理实验室
17
量子光学实验室
18
电子与无线电物理实验室
19
生科学院
仪器与技术服务平台实验室
20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21
植物科学实验室
22
微生物学实验室
23
生物化学实验室
24
生态与保护生物学实验室
浙江大学实体实验室一览
序 号
~
实验室名称
1
经济学院
经济实验教学中心
2
光华法学院
犯罪侦查与司法鉴定实验室
3
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4
体育实验教学中心
5
公体实验中心
6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7
外语学院
现代外语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8
理学院
数学学科实验室
9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10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扬子铁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扬子铁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Stud ies on Chem ica l Con stituen ts of C lem a tis pu be ru la Hook1 f1 & Thom s1 var1 ganp in ia na ( L vl1 & Van1) W 1 T1 W ang
SUN Feng1 , HE Q ing1 , X IAO Pei2gen2 , CH EN G Yi2yu13 ( 11Pharm aceu tical Inform atics Institute, Z hejiang U n iversity, Han2
[M - H ] - ; 结合 ESI2MS, 1 H2NMR 和 13 C2NMR 数据 推断其 分 子 式 为 C48 H78 O18 。1 H 2NMR ( C5 D5 N ) δ: 6135 (1H, d, J = 810 Hz, Glc21) , 5196 ( 1H, brs, Rha21) , 5153 ( 1H, t2like, H212 ) , 5109 ( 1H, d, J = 814 Hz, Glc21′) , 3129 (1H, dd, J = 1310, 314
扬子铁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孙凤 1 , 贺庆 1 , 肖培根 2 , 程翼宇 1 3 (11 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信息学研究所 , 杭州 310058; 21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
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 北京 100094)
摘要 : 目的 研究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扬子铁线莲 [ C lem a tis puberu la Hook1 f1 & Thom s1 var1 ganpiniana (Lévl1 & Van1) W 1 T1 W ang ] 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 、硅胶 、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 、 Sehadex LH - 20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 离纯化 , 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鉴定了 7个三萜皂苷和 1个木脂素 , 分别为 HN saponin H ( Ⅰ) , huzhangoside B ( Ⅱ) , hederacholichiside F ( Ⅲ) , clematichinenoside B ( Ⅳ) , huzhangoside D ( Ⅴ) , clematichinenoside C ( Ⅵ) , p rosapogenin CP11 ( Ⅶ ) , clemastanin B ( Ⅷ ) 。结 论 所 有 化 合 物 均 为 首 次 从 该 植 物 中 分 离 得 到 , 其 中 hederacholichiside F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p rosapogenin CP11首次作为原型皂苷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 扬子铁线莲 ; 化学成分 ; 三萜皂苷 ; hederacholichiside F; p rosapogenin CP11 ; clemastanin B 中图分类号 : R28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2494 (2008) 18 - 1377 - 06

一种检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介质释放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检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介质释放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检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介质释放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艳,李连达,周长新,张永勇
申请号:CN200910155789.7
申请日:20091218
公开号:CN101718754A
公开日:
201006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介质释放的方法,是一种对中药注射剂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过敏介质-组胺微量分泌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采用氯甲酸乙酯衍生化方法,用GC-MS检测法对组胺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测定时几个重要参数的分析进行确定,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色谱图基线平稳、峰形良好,方法简便、快捷、灵敏、重现性好,是一种有效检测由中药注射剂引起内源性释放组胺的方法。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阻断人Tim-3功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发明专利]

阻断人Tim-3功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阻断人Tim-3功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智,朱海红,任艳丽,楼国华,郑敏
申请号:CN201711214745.8
申请日:20171128
公开号:CN108101990A
公开日:
201806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阻断人Tim‑3功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该抗体能够与人Tim‑3胞外区结合,可以特异性阻断Tim‑3与其配体的结合,抑制信号转导,因此可将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作为Tim‑3信号通路的阻断剂,从而成为肿瘤免疫治疗、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型抗体药物。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

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

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近年来,医学界对于癌症的治疗研究一直在不断进行,希望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浙江大学CTA一T临床实验应运而生。

CTA一T临床实验是由浙江大学医学院主持,旨在探索和研发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

该实验融合了CTA技术与T细胞治疗的优势,旨在提高抗癌效果,并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CTA(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将选定的受体基因导入到患者的T细胞中,使之能够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而T细胞治疗则是一种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蔓延。

在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中,首先需要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TA基因导入到这些T细胞中。

然后,经过特定培养条件的处理和扩增,产生大量具备CTA能力的T细胞。

最后,将经过处理的T细胞重新注入到患者体内,使其能够主动攻击和清除癌细胞。

相较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度个体化:CTA一T临床实验要求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CTA基因,因此每个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更符合个体化治疗的要求。

2. 高度选择性:CTA一T临床实验中的T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只攻击识别到的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损伤,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3. 治疗效果可持续:由于CTA一T细胞具有记忆能力,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攻击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然而,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该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和个体差异的治疗效果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

其次,由于该技术需要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和伦理道德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综上所述,浙大CTA一T临床实验作为一项新兴的癌症治疗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简介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简介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2(41)1
【摘要】2003年在潘云鹤校长亲自运筹下,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诞生。

2010年该研究所被学校评为浙江大学工业药学与多靶点新药发现理论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传承和弘扬求是创新文化的团队,其目标是建一流学科、育一流人才、创一流成果;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药物信息学;浙江大学;研究所;科技创新;新药发现;创新文化;多靶点【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1
【相关文献】
1.浙江大学研究所巡礼浙江大学行为会计研究所 [J],
2.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
3.浙江大学化学生物和药物研究所基因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研究室简介 [J],
4.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生化药学研究室简介 [J],
5.浙江大学药物分析与药物代谢实验室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新方法

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新方法

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新方法李文龙;张文明;薛东升;陈俊;瞿海斌【摘要】目的:为解决金银花药材分析中部分对照品价格高、不易获得的问题,建立了一测多评的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测定绿原酸(CA)、咖啡酸(CfA)的含量,以及与其它有机酸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出其它几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CA与新绿原酸(NCA)、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DCA)、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DCA)、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4,5-DCA)的RCF分别为5.462、5.689、2.313、2.382,CfA与NCA、3,4-DCA、3,5-DCA、4,5-DCA的RCF分别为3.941、4.103、1.669、1.718.该方法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不同色谱柱上进行验证,重现性满意;与外标法相比,所得结果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准确度较高.结论:该方法可采用较易获得的对照品测定金银花药材中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有助于对金银花药材进行更为全面的质量控制.%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chlorogenic acid(CA) and caffeic acid(CfA)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s'( RCF) of other organic acids were calculated,which were used for the indirect determination. Results; The RCFs for the neochlorogenic acid(NCA) ,3 ,4-O-dicaffeoylquinic acid(3 ,4-DCA) ,3 ,5-O-dicaffeoylquinic acid(3,5-DCA),and4,5-O-dicaffeoylquinic acid (4, 5-DCA) were 5. 462,5. 689, 2. 313 , 2.382 (to CA) and 3. 941,4. 103 ,1. 669 , 1. 718 (to CfA) , respectively.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validated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with differen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HPLC ) instruments and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reproducibility was satisfactory. There was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stablished QAMS method and external referencemethod( P >0. 05).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QAM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6 organic acids as quality control of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with easy available standard substances.【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41)001【总页数】6页(P13-18)【关键词】金银花/分析;有机酸类;绿原酸/化学;色谱法,高压液相【作者】李文龙;张文明;薛东升;陈俊;瞿海斌【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418;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20141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采用多成分含量测定、多指标质量评价的模式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这种分析方法需要有多种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但是部分中药标准品存在分离难度大、单体不稳定、难以供应或供应价格高等问题,使得该模式仅限于少数科研项目,而难以推广到工业生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翼宇
中医药虚拟研究院构建技术的基础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2000-J-P-52)
程翼宇
健康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合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00-J-Z-02)
瞿海斌
先进中药数控连续干燥生产设备
浙江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重大项目
瞿海斌
药物代谢组学的共性技术及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
毛勇
基于整合调节的中药配伍多目标优化方法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830121)
程翼宇
基因芯片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的数据重现性问题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556)
范骁辉
应用蛋白质组学与信息学技术研究黄芪丹参方的配伍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61)
王毅
逆境胁迫法从金粟兰属植物组织中靶向发现倍半萜类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
参麦注射液现代化示范研究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9-929-02-05)
程翼宇
分布式中药数据库构造计算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2-4-1)
程翼宇
药用植物有效成份的辨识与结构表征
国家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99-0108-A15)
程翼宇
药物代谢组学中数据分析技术规范的构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5CB523402)
瞿海斌
方剂复杂组效关系辩识方法学与计算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0209005)
程翼宇
复方丹参方活性成分的体内代谢及药动学研究(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9044)
李川
基于计算智能的血瘀症量化诊断方法学研究(合作)(第二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430)
吴斌
省部级课题
中药质量评价及生产过程质量监测
浙江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021103549)
吴永江、瞿海斌
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
浙江省科技厅(010007029)
程翼宇
中医多维信息集成式诊断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重点项目(2000-J-Z-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615)
瞿海斌
脑梗塞血瘀证的血清肽组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1068)
王书芳
植物中具有芳香化酶抑制活性的异黄烷类化合物的快速发现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1048)
马忠俊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癌症诊断分子生物标记鲁棒化选择算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05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45002)
程翼宇
指纹图谱应用示范研究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1A01)
程翼宇
中药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标准化研究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1A44)
瞿海斌
苦黄注射液指纹图谱研究及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研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程翼宇
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5C13026)
刘昌孝、程翼宇
药物分析信息学若干技术及应用研究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C33024)
瞿海斌
丹参注射液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2008C13004-1)
瞿海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0209011)
刘平
中药材质量整体识技术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870940)
程翼宇
基于多维分析信息辨识的中药活性成份测定新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890)
程翼宇
基于柔性计算智能的中医辨证方法学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00218)
刘平
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分析理论研究
浙江大学药物信息学研究所项目信息
国家级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及编号
课题负责人
气血并治方的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G1999054405)
程翼宇
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生物信息学和数理统计研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G1999054408-3)
瞿海斌
中药组分配伍优化设计方法基础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