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
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
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
臣欲奉诏奔驰,那么X病日笃;〔同上〕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
勒兵,下令军中〔同上〕
8、病:
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忧,忧虑。
例句:
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触龙?
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
第二册:徐而察之,那么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
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
第四册:〔无〕
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
10、朝:
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承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以愚辞歌愚溪,那么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词 3、形容词的活用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实词 二、古今异义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虚词 5、以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 于转折关系。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 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
实 一二三四 、、、、
词 通古一词 假今词类 字异多活 义义用
实词 一、通假字
•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虚词 2、乃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30个实词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词语
古义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妻子儿女
今义
旁系亲属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妻子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华人民共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 和国 中国抗衡 很、大 (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中国
非常 所以
中原地区
意外事故 (名词)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关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系的关联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词语
古义
因为心思 妃嫔 鱼和肉 侍卫人员 作祭礼的 牲畜
崤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今义
例句
用心
美人
读书用功或肯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美貌女子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肉
左右 牺牲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 侯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欢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别得⑤通“薆”,隐蔽,隐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然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咨询代词,如何,哪里 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全然,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藐视,瞧别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谴责,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看,认真看②看清晰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晰⑤考察后加以推举(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凌晨11.曾,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刻的过去,曾经,差不多,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个儿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难道,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具接一具(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确信,真的,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假如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误:改变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误:游览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
误:角落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误:欺骗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2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误:牢狱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误:遇到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误:给予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误:察看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误:赞美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正:主持
3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误:给予正:招引,引来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误:文字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
误:家族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