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缺乏道者,亦已众矣;?五人?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
而江浙之梅皆病。〔同上〕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同上〕
第三册: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
臣欲奉诏奔驰,那么X病日笃;〔同上〕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祭十二?
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同上〕
勒兵,下令军中〔同上〕
8、病:
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忧,忧虑。
例句:
第一册: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勾践?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触龙?
第二册: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
第二册:徐而察之,那么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
第三册: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
第四册:〔无〕
第五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
第六册: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
10、朝:
义项:①音同"招",早晨;②音同"招",一日,一天;③朝见;④承受群臣的朝见;⑤朝廷;⑥拜见;⑦官府的大堂;⑧朝代;⑨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
以愚辞歌愚溪,那么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
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柳毅?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报任安?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过秦论》) •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实词 3、形容词的活用
(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实词 二、古今异义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虚词 5、以
(2)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 于转折关系。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 记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实词及虚词
实 一二三四 、、、、
词 通古一词 假今词类 字异多活 义义用
实词 一、通假字
•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虚词 2、乃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常考的文言40个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它们有助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以下是高考常考的40个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实词:
安:安定、安宁;
奉:侍奉、供奉;
间:间隔、缝隙;
就:完成、实现;
视:看、注视;
出:出现、露出;
生:生命、生存;
坐:坐着、受罚;
鄙:轻视、鄙视;
操:节操、操守;
信:诚信、信任;
之:的、助词;
以:用、因为;
薄:轻视、不厚道;
恶:厌恶、不好;
病:疾病、痛苦;
顾:顾虑、考虑;
策:计策、策略;
独:独自、特立独行;
伐:进攻、讨伐;
盖:遮盖、覆盖;
故:所以、因此;
好:喜好、喜欢;
劳:劳力、勤劳;
就:完成、实现。

虚词:
以、于、则、而、若、所、之、焉、也、乃。

这些实词和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和记忆。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一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情况,这些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30个常用实词+18个虚词含义及用法!30个实词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本“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变本加厉;英雄本色;无本之木鄙“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兵“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兵不厌诈;兵强马壮;兵出无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临城下;兵戎相见;哀兵必胜;按兵不动;厉兵秣马病“病”原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病入膏肓;蚌病成珠;贫病交攻;无病呻吟;同病相怜;愁潘病沈察“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词语
古义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妻子儿女
今义
旁系亲属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妻子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华人民共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 和国 中国抗衡 很、大 (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中国
非常 所以
中原地区
意外事故 (名词)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表示因果关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系的关联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词语
古义
因为心思 妃嫔 鱼和肉 侍卫人员 作祭礼的 牲畜
崤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今义
例句
用心
美人
读书用功或肯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美貌女子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鱼肉
左右 牺牲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诸 侯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与虚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欢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别得⑤通“薆”,隐蔽,隐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然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咨询代词,如何,哪里 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全然,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藐视,瞧别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谴责,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看,认真看②看清晰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晰⑤考察后加以推举(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凌晨11.曾,读音一:céng副词,表时刻的过去,曾经,差不多,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个儿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难道,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具接一具(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确信,真的,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假如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①熟舟悉遥的遥虚以词轻的颺用,法风,飘推飘断而对吹应思衣位。。置此(的句陶的疑潜“难利《虚”归词“去的便来用”兮法也是对
辞。》)
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都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介宾短语,“于”
是介词“比”的意
③何以战(《左传是以·宾”曹语即刿前“论置以战句何》,”“,)何
是思定。语后置句, “”“石”是中心语,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④竖子不足与谋(的司意马思迁。《鸿门宴》) 语,“之”是助词,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由白乎“《”哉蜀和”道“是难哉表》”感处叹)于的对语应气位助置词,,
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夫”用在段首引 发议论,是发语词,
三、看句子标志 可不译。这种用法
文言文 中 一些虚词 在的段虚与词段还、有句“与若句衔“接至过于渡”、用起在承句转首合承中接上文, ,常充当标志性词语。一夫些”虚“词故相夫互”搭“配且出表现示,另成外为再相说互一判层断意的思,用 标志。根据标志性词语,夫可”推“断盖其”用等法。。 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
短语,作“久矣”的主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语,水“》之)”用在主语和
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
助词,可不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的例句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的例句分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与18虚词的例
句分析
实词例句分析
1. 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在下面的例句中,我们分析了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实词用法:
- 名词实词例句:
- 天地:天地交合,万物悉备。

- 人:人情练达,年少不才。

- 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动词实词例句:
- 行:行乐须及时。

- 能:能无妄乎?
- 得:得授圣刑,事必躬亲。

- 形容词实词例句:
- 美:美其不才。

- 高:高山仰止。

- 副词实词例句:
- 甚:甚是怀念。

- 略:方略合度。

- 皆:客皆似乎述而有词。

虚词例句分析
2. 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主要用于句法或语法的需求。

在下面的例句中,我们分析了一些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
- 介词虚词例句:
- 之:宜之则得,求之则失。

- 所:所以旷日久不遇也。

- 为:为公入私藏。

- 连词虚词例句:
- 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 而:而今而后。

- 助词虚词例句:
- 了:终身不了。

- 得:言多必失,事少必得。

- 之:相去甚远也。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的例句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例句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根据文言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高考常考实词和虚词实词:书:①书信:使人遗赵王书(廉)②书写、书法:凭几学书(项)③字④书籍请:①请求②邀请:乃请宾客(信)③拜访:公子闻之,往请(信)④表敬副词对:①回答:奏对称旨(谭)②对着:对酒当歌(成语)幸:①幸运: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论)②帝王到某处: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③宠爱、宠幸:如姬最幸(信)④侥幸:幸复得此妇(孔)⑤表敬副词:大王亦幸赦臣(廉)许:①答应:宁许以负秦曲(廉)②表示不确定的零数:高可二黍许(核)负:①倚仗:秦贪,负其强(廉)②承担:予此行所负之责任(黄)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廉)④辜负:吾上恐负朝廷(左)⑤背⑥败立:①站立②直立:大石侧立千尺(石)③即刻、马上:赵立奉璧来(廉)交:①交往:臣以为布衣之交(廉)②交互:叶叶相交通(孔)③接触:交头接耳(成语)设:安设、设置:设九宾于廷(廉)引:①导引:左右引相如至(廉)②牵、拉: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察)③引退:引次江北(赤)恐:①担心:秦王恐其破璧(廉)②害怕:舟人大恐(石)毕:①完、尽:录毕,走送之(送)②都,全:靡不毕现(屈)卒:①步兵②死③终于:卒相与欢(廉)④通“猝”:卒然边境有急(论)士:①做官的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②读书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训)③有才能的人:胜不敢复相士(毛)④士兵将:①将领②带领:使将将其军归魏(信)抚:①安抚:则宜抚安(赤)②巡抚:以大中丞抚吴者(五)走:①快跑:持剑盾步走(鸿)②趋向: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事:①事情②侍奉:以地事秦(六)礼:①礼仪:毕礼而归之(廉)②礼貌:秦则无礼计:计策、谋划:莫知计所出(指)难:(nán)困难(nàn)①灾难:奉命于危难之时(出)②反驳:所谓交相问难(问)方:①方圆②并排:今操方连船舰(赤)③正直:方正之不容也(屈)④方位、方向语:(yǔ)谈论:越人语天姥(梦游)(yù)告诉:不可不语。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120实词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120实词

高考文言文18个常见虚词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例析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例析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1)爱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附虚词用法:(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附虚词用法:用作副词。

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

如: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06-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06-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第一部分:120实词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①而君幸舎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一天
词语
古义
哪怕;怕什 么;怎怕。 有德行的人
今义
不值得做,犯不 着。 年长的人 因结婚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例句
何苦而不平 以公子为长者
何苦 长者
婚姻
姻亲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 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
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8虚词全总结

高中文言文300实词+18虚词全总结

高考文言文300实词整理1.哀①悲哀,哀悼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①慨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①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①悲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①(声音)凄清尖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2.爱①给人好处、恩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①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①爱惜,顾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①舍不得,吝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①关心,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3.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①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①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案①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①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①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6.拔①提升,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①越出,突出,高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攻克,攻取,占领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拔出,抽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7.白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白色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①纯洁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8.败①毁坏,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①打败仗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①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①打败,战胜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①断,破烂的,破旧的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9.拜①授给官职拜臣郎中(《陈情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上,奉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①就任1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①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拜谢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①拜访,拜见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0.报①报告,告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①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①通“赴”,急忙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报答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11.暴①暴躁,急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①猛然,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①通“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①凶恶,残暴伐无道,诛暴秦。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小故事助记(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小故事助记(教师版)(学生版)

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18个虚词小故事助记(教师版)(学生版)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助记文言实词小故事+一词多义解释+挖空训练助记【既可以有效记忆词语,又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积累】第一组1-40个文言实词挖空助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
81.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误:改变正:轻视
译文:我一时间失去了富贵,众人看了惊骇不已,但贞甫却不因此而轻视我。

82.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

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

83.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误:游览正:交往
译文:田叔为人苛刻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德高望重的人交往。

8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
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

85.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

误:角落正:边疆
译文:(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事业布满边疆。

86.国家无虞,利及后世。

误:欺骗正:忧患
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

2
87.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误:牢狱正:案件
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

88.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

误:遇到正:对待
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

89.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误:给予正:结交
译文:轮扁,是斫车轮的人啊,可是读书人结交他。

9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

误:察看正:经历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9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误:赞美正:辅佐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92.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误:准则正:效法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93.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误:盗窃正:毁害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却轻慢毁害别人的稻谷!
94.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正:主持
3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95.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96.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

误:给予正:招引,引来译文:鲁侯听到这事,大为惊奇,派上卿带上厚礼去招引他。

9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误:嘱托正:写作
译文: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

98.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误:文字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99.往年春,汉族淮阴。

误:家族正:灭族
译文:去年春天,汉王将淮阴侯灭了族。

100.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