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
文言文词典常见实词虚词解释以下是文言文词典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常见的实词:
1. 安:怎么(安能)
2. 薄:迫近,接近(薄暮)
3. 策:记录(策之不以其道)
4. 从:跟随(从先人还家)
5. 殆:大概(吾殆已忘矣!)
6. 伐:夸耀(毋夸耀)
7. 方:才,刚刚(方欲行)
8. 负:背(负者歌于途)
9. 更:再(更若役)
10. 苟:如果(苟无饥渴)
常见的虚词:
1. 焉:语气词,无义(不复出焉)
2. 之:他,她,它(吾妻之美我者)
3. 然:样子(欣然起行)
4. 于:在,对于,被,给,向(舜发于畎亩之中)
5. 以:因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则:却(于予与何诛)
7. 乃:才,竟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 其:他,她,它(其真无马邪)
9. 且:将,将要(吾今且赴府)
10. 虽:虽然(虽我之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解释。
由于文言文词汇众多,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虚词需要掌握。
通过多读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语文古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一、实词1. 山(shān):名词,指自然界的山脉。
例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翻译:我将登上那高耸的山峰,俯瞰群山,发现它们都显得很小。
2. 水(shuǐ):名词,指自然界的水流。
例句:水自源头来,山自云外来。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水是从源头来的,山是从云中来。
3. 月(yuè):名词,指自然界的月亮。
例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明亮的月亮何时会出现?我举起酒杯向天空询问。
4. 花(huā):名词,指自然界中的花卉。
例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翻译: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昨晚风雨交加,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吹落。
5. 雨(yǔ):名词,指自然界的降雨。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翻译:这场好雨知道下雨的时节,正逢春天便滋润万物。
二、虚词1. 而(ér):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介词,表示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范围内。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孟子《离娄上》)翻译: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3. 以(yǐ):连词,表示原因、目的或方式。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左丘明《左传》)翻译:因为他对待晋国不礼貌,并且背叛了楚国。
4. 之(zhī):代词,表示所指的事物或人。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5. 于(yú):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或范围。
例句:孔子于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翻译: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通过以上对古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领略古文的风采。
在学习和阅读古文时,我们要注重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积累
一、实词翻译积累1. 名词(1)山:山岭,如“泰山”译为Mount Tai。
(2)水:水流,如“河水”译为the river water。
(3)月:月亮,如“明月”译为the bright moon。
2. 动词(1)行:走,如“行人”译为the passerby。
(2)食:吃,如“食不果腹”译为be unable to satisfy one's hunger。
(3)读:阅读,如“读书”译为read books。
3. 形容词(1)大:巨大,如“大海”译为the great sea。
(2)美:美丽,如“美景”译为the beautiful scenery。
(3)善:善良,如“善人”译为the kind-hearted person。
二、虚词翻译积累1. 助词(1)之:表示所属关系,如“之子于归”译为the son is returning home。
(2)者:表示停顿,如“此者,天下之至理也”译为th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the world。
(3)也:表示肯定,如“此之谓也”译为that is to say。
2. 连词(1)而:表示并列关系,如“山川而美”译为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beautiful。
(2)则:表示转折关系,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为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t be tolerated?(3)故:表示因果关系,如“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为therefore,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it.3. 介词(1)于:表示时间、地点等,如“子于何时归?”译为when will the son return?(2)以:表示手段、方法等,如“以德服人”译为win people's hearts through virtue。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文言词语和句式(汇总)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 相、相互”,读“Xiāng”
❖ 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 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 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 管窥蠡(lí)测——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
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练习:请指出下列成语的文言现象
未雨绸缪 持之以恒 兵不血刃 龙腾虎跃 鳞次栉比 厉兵秣马 街谈巷议 善刀而藏 密云不雨 幕天席地 不远万里 吞舟是漏 师心自用 土崩瓦解 管窥蠡测 声名鹊起 不胫而走 曲突徙薪 汗牛充栋 时不我待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 名词作状语: 鳞次栉比——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 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 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 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六国论(文言虚词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一词多义)
六国论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至:到;于:引出结果。
以至于。
今义:连词,表示到达某种程度(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8.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古义:结交今义:和9.始速祸焉:古义:招致今义:速度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按理来说(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以地事秦事:侍奉(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保全)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始速祸焉速:招致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使……退却,译为打退4.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2)暴暴霜露(动词,曝露)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的) (3)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5)终终继五国迁灭(副词,终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动词,坚持到最终) (6)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副词,才)(7)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8)得较秦之所得(动词,获得)此言得之(动词,适合,得当)势①有如此之势 (优势)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土地)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承接。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 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
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
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 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 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 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 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动词
6
数词
8
形容词
9
名词
10
状语
意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臵人所罾鱼腹中
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归纳
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7、假.舆马者:借助8、非利.足也:使……快9、而绝.江河:横渡;渡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13、故不积跬步..:半步14、锲.而不舍:雕刻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16、用.心一也:因为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18、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21、是故..无贵无.贱:因此无论22、吾师.道也:学习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26、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27、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30、少焉.:形容词词尾31、纵一苇之所如.:往32、倚.歌而和之:按着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40、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41、故为之文以志.:记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补充:1、輮.以为轮:使……弯曲2、虽有槁暴...: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检验反省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12、吾子不齿..:不屑一提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4、郯子之徒.:一类人15、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21、倚歌而和.之:唱和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2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破攻下:斟酒横执长矛2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2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29、寄蜉蝣..于天地:像蜉蝣一样30、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轻易得到3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最终3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3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通”食”享用3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怨:哀怨。
文言文实词-代词-虚词-句式大全
目录1、爱 (4)2、安 (5)4、倍 (7)5、本 (8)6、鄙 (10)7、兵 (11)8、病 (12)9、伯 (13)10、曾 (14)11、察 (14)12、长cháng (15)13、朝 (17)14、乘 (18)15、城 (20)16、诚 (20)17、池 (21)18、除 (21)19、传 (22)20、辞 (23)21、从 (24)22、达 (26)23、怠 (27)24、殆 (27)25、当 (28)26、道 (30)27、得 (32)28、度 (32)29、短 (33)30、多 (33)31、发 (33)32、方 (34)33、非 (34)34、复 (35)35、负 (35)36、盖 (36)37、鼓 (36)38、故 (37)39、顾 (37)40、固 (38)41、归 (38)42、国 (39)43、过 (39)45、恨 (40)46、后 (40)47、胡 (41)48、患 (41)49、或 (42)50、疾 (42)51、及 (43)52、即 (43)53、既 (44)54、假 (44)55、间 (44)56、见 (45)57、解 (46)58、进 (46)59、尽 (47)60、就 (47)61、举 (48)62、绝 (48)63、堪 (49)64、克 (49)65、类 (49)66、怜 (50)67、临 (50)68、弥弥 (51)69、名 (51)70、末 (51)71、莫 (52)72、乃 (52)73、内 (52)74、判 (53)75、期 (53)76、奇 (54)77、迁 (54)78、请 (55)79、穷 (55)80、求 (56)81、去 (56)82、劝 (56)83、却 (57)84、如 (57)85、若 (57)86、善 (58)87、稍 (58)89、涉 (59)90、胜 (59)91、识 (60)92、使 (60)93、是 (61)94、适 (61)95、书 (61)96、孰 (62)97、属 (62)98、数 (63)99、遂 (63)100、率 (64)101、说 (64)102、私 (65)103、素 (65)104、汤 (65)105、涕 (66)106、通 (66)107、徒 (67)108、图 (67)109、退 (67)110、亡 (68)111、王 (68)112、望 (69)113、恶 (69)114、微 (69)115、闻 (70)116、相 (70)117、谢 (70)118、悉 (71)119、信 (71)120、兴 (72)121、行 (72)122、幸 (73)123、修 (73)124、徐 (73)125、许 (74)126、阳 (74)127、要 (74)128、宜 (75)129、遗 (75)130、贻 (76)131、易 (76)133、引 (77)134、右 (77)135、逾 (77)136、狱 (78)137、再 (78)138、造 (78)139、知 (79)140、置 (79)141、致 (80)142、质 (80)143、治 (81)144、诸 (81)145、贼 (81)146、族 (82)147、卒 (82)148、走 (83)149、左 (83)150、坐 (83)文言虚词 (84)文言文代词 (90)文言文句式 (95)1、爱(1)名词。
文言文语法讲义(实词虚词句式)
文言文语法讲义第一部分文言实词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①一词多义;②古今异义;③通假;④偏义复词。
(一)一词多义古代汉字较今天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这给我们现在阅读文言文带来很大困难,是学习的重点。
学习时,抓住课本来理解实词的意义,也可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帮助自己总结每个词的常见义项,再培养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字义的能力。
做课外阅读题时也要以理解课文中学过的多义词为重点。
附录:初中常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1.备bâi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2.薄bï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3.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4.次cì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5.策câ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6.当dāng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③将要。
“今当远离”(同上)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⑥抵挡。
“锐不可当”7.道dào①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②道义。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①熟舟悉遥的遥虚以词轻的颺用,法风,飘推飘断而对吹应思衣位。。置此(的句陶的疑潜“难利《虚”归词“去的便来用”兮法也是对
辞。》)
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都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介宾短语,“于”
是介词“比”的意
③何以战(《左传是以·宾”曹语即刿前“论置以战句何》,”“,)何
是思定。语后置句, “”“石”是中心语,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④竖子不足与谋(的司意马思迁。《鸿门宴》) 语,“之”是助词,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由白乎“《”哉蜀和”道“是难哉表》”感处叹)于的对语应气位助置词,,
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夫”用在段首引 发议论,是发语词,
三、看句子标志 可不译。这种用法
文言文 中 一些虚词 在的段虚与词段还、有句“与若句衔“接至过于渡”、用起在承句转首合承中接上文, ,常充当标志性词语。一夫些”虚“词故相夫互”搭“配且出表现示,另成外为再相说互一判层断意的思,用 标志。根据标志性词语,夫可”推“断盖其”用等法。。 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
短语,作“久矣”的主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语,水“》之)”用在主语和
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
助词,可不译。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初一 刚刚开始
向前行进, 思想进步
相如前进缶,…
用不着, 不需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理解事物的能 力
可谓智力孤危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何苦 哪怕;怕什 么;怎怕。
不值得做,犯不 着。
何苦而不平
长者 有德行的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以为 把…当做 认为
以为神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跟随; 连词 而,而且。
祖父
祖辈和父 辈。
爷爷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具体
具,具备; 体,形体。
明细确致,不抽象,亦雁荡具体面微者
前进 走上前; 进献。
不必 不一定
智力
智谋; 力量。
或者
有的人, 有些人。
系的关联词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绝境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无论
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往往 处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用心
思想意识的 活动
读书用功或 肯动脑筋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鱼肉 鱼和肉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虚实词例句翻译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词义深远,虚虚实实,变化莫测。
虚实词者,文言文中之关键也。
虚词者,无实义,而用以联络文句;实词者,有实义,而用以表达思想。
今试举数例,以明虚实词之运用及翻译。
一、虚词例句及翻译1.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2. 例句:孟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孟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如酒。
”3. 例句: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庄子说:“我的生命有限,但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
”二、实词例句及翻译1. 例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翻译:泰山不拒绝土壤,因此能成就它的伟大;河海不拒绝细流,因此能成就它的深邃。
2. 例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3. 例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青青的衣领,悠长的我心。
三、虚实词结合例句及翻译1. 例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翻译:古人已经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2. 例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问您能有几多忧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得绿意盎然,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归来?总之,文言文虚实词的运用及翻译,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文意,掌握词义,才能准确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善于结合语境,灵活运用虚实词,以达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和120个实词详解和例句
高考文言文18 个常见虚词一、而(一)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祭十二郎文》)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二、何(一)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喝斥他是谁。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三、乎(一)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l^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佣”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幸
①而君幸舎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一天
词语
古义
哪怕;怕什 么;怎怕。 有德行的人
今义
不值得做,犯不 着。 年长的人 因结婚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例句
何苦而不平 以公子为长者
何苦 长者
婚姻
姻亲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 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
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文言文实词虚词等翻译
夫文言者,古之语言也。
其辞简而意赅,其词深而意远。
然文言之中,实词与虚词交错,颇难理解。
今试举数例,以明实词虚词之翻译。
一、实词翻译1. 实词:君翻译:你、您例句:君臣之间,应以礼相待。
(翻译:你与臣子之间,应当以礼相待。
)2. 实词:道翻译:道路、方法、道理例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翻译:道路崎岖且长,只要前行,终将到达。
)3. 实词:之翻译:的、之、到例句:此之谓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4. 实词:所翻译:所、处、所例句:有所思,不可解。
(翻译:有所思考,难以解开。
)二、虚词翻译1. 虚词:于翻译:在、比、对于例句:吾友于君,实为知己。
(翻译:我的朋友对你,确实可以称得上知己。
)2. 虚词:以翻译:用、因为、以及例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翻译:用别人的方法,来对付那个人。
)3. 虚词:而翻译:并且、但是、然而例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4. 虚词:之翻译:的、之、到例句:此之谓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三、实词虚词结合翻译1. 实词虚词结合:君之所以为君,在乎仁义而已。
翻译:你之所以成为君主,仅仅是因为仁义而已。
例句:君之所以为君,在乎仁义而已。
(翻译:你之所以成为君主,仅仅是因为仁义而已。
)2. 实词虚词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
例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
)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翻译,需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实词和虚词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准确表达古文意思的目的。
在阅读古文时,多加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臣等不肖,请辞去(告辞)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为公子先引(引路)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指示 指出, 给人看。
为指导工作而发出 璧有瑕,请指示王
的品头或书面意见
行为 行,品行; 为,是
举动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以为 把…当做 认为
以为神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 跟随; 而 而且。
连词
祖父
祖辈和父 辈
爷爷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前进
走上前; 进献。
向前行进, 思想进步
相如前进缶,… …
不必 不一定
智力
智谋; 力量。
用不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不需要
师
理解事物的 能力
可谓智力孤危
长者
有德行的 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因结婚而产 生的夫妻关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系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 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 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 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置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 …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就: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存:
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信)
⑷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翻译
文言实词
“常见实词” 的学习,我们可以以 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 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 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 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
通假字
⑴可与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通“捧”,用手托 。 ⑶拜送书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 处理政务的地方。
山东省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山东豪杰遂先例、 旧事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南面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可怜 1、可爱 2、可惜
南边 值得怜悯
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可怜体无比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是 在此
承接连词 吾祖死于是
1、正本清源 2、祸国殃民 3、沉鱼落雁 4、敬而远之 5、不毛之地
1
4
形容词
9
使动词
3
动词
6
数词
8
意动词
6、一日千里 7、救死扶伤 8、拈轻怕重 9、是古非今 10、幕天席地
2
5
7
名词
10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置人所罾鱼腹中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词语 古义
亲戚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今义
旁系亲属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中国 非常 所以
中原地区
意外事故 (名词)
1、缘故, 名词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中华人民共 和国
很、大 (副词)
表示因果关 系的关联词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 中国抗衡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用心
因为心思
读书用功或肯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动脑筋 泉,用心一也
美人 妃嫔 美貌女子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 及左右
鱼肉 鱼和肉
左右 侍卫人员
牺牲
作祭礼的 牲畜
山东 崤山以东、 函谷关以西
鱼的肉 1、方位词 2、控制 为正义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