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翻译+虚词)

合集下载

202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

202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翻译
翻译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卢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 御史。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 言其终可大用。
①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 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 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②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 闻。文宣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选自《北齐书·卢潜传》)
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方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删、调、补、变。
文言翻译“六字诀”
留 ①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 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阅读句子,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衬字等删去。
阅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文言翻译“六字诀”
调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阅读句子,标出句式类型。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洎牧以谗诛 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刘备,天下枭雄。
(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 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李陵说“我是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答汉朝”,只 不过是见到苏武义举感到惭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 本来就不是司马迁所能文饰的。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如同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国家富裕,军队强盛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单,嘲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了(三支箭)就把它们藏在了宗庙里。

⑤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3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享有高贵的官位却没有功绩,俸禄那么丰厚他却是不劳而获!④小学而大遗。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七 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七 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专题七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跳过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今行而无信.信:信物C.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立:站立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眼泪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欺侮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货币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谢罪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弊端B.暴秦之欲无厌.厌:厌恶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违背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置办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爱惜B.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出现云D.秦人不暇.自哀暇:来得及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已经)②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中断)③石错出其间.,如林立(之间、中间)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⑤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接近)⑥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疾病 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荐、荐举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余骑 从:使动用法,使……随从 B .幸勿为过.过:犯错 C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请:请允许我 D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则置.车骑 置:丢下、放弃 B .庶.刘侥幸 庶:或许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D .戚.不敢言 戚:忧愁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盘盘焉,囷囷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陋之.有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夫晋,何厌之.有 D .惟江上之.清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B.⎩⎪⎨⎪⎧ 示赵弱且.怯也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蟹六跪而.二螯剑阁峥嵘而.崔嵬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声断衡阳之.浦哀吾生之.须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文言虚词(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18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关注文言虚词【命题趋势】文言虚词是文言文的重中之重,一般不单独考核,放到翻译中考核,尤其在翻译中逐点赋分,再则往往虚词表达某种句间关系,理解虚词的作用和用法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

【真题再现】【2019年六省市新高考模拟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答案】(1)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

(2)如今萧何未曾有汗马功劳,只管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倒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解析】第一句中,“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第一个“辄”:总是,第二个“辄”:就;“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知道。

句意:萧何诸事总要奏请汉王,经汉王同意,准许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回来了再当面报告。

第二句中,“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文墨”,指文书辞章,也指从事文书辞章写作;“不战”,从不上战场;“顾”,表转折,却,反而;“何也”,为什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 (3)表感叹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祈使。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毋从俱死也。
•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剑舞。《鸿门宴》
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 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 赋》)
六、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2.动词,像、如同;比得上 3、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或者
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复音虚词(不译)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 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 ,译 “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七、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 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 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所,表被动 3、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4、名词,地方。

《登泰山记》文言复习

《登泰山记》文言复习

2024年宁夏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文言文复习之《登泰山记》一、实、虚词翻译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阳:泰山南面;西、东:向西,向东,名词作状语;阴:泰山北面。

(注: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在,介词。

分:分界。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泰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南北山谷分界处的,是古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以:在;乘:趁,冒着;历:经过;限:界限;至于:到达。

古今异义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是:这;麓:山脚。

蹬:台阶,石阶;有:通“又”。

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循:沿着,顺着;少:少于,形容词做动词;复:再;遂:相当于“而”,表顺承;巅:顶峰。

译文: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峰。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

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18个必考文言虚词

3.考查形式 (1)选择题。一般设四个选项,要求 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 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 必修教材课文) (2)主观题。结合句子翻译考查。
考查的重点:
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与、于、则、者、之。
文言虚词简介
⑵表限止,译为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才、这才、然后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才”、“仅”等。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背常理,译为“却、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居然”。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⑷在判断句中,表判断或确认。译为:是,就是, 只是、本来是、原来是。
索引
一、而
★★★★★
1.作连词 ⑴表转折关系。 然而、可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却。 ③惑而不从师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
⑵表修饰关系,连 接状语和谓语,译 为“着、地”或不 译。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索引
练习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4)亦各言其志也 5)妻跪问其故。 6)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8)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9)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 10)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12)其若是,孰能御之?
文言虚词简介
三、连词 常见的连词:则、以、而、若、且。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 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按其所表示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9种: 并列、递进、选择、承接、转折、因果、目的、 假设、修饰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高考复习18个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返回
牛刀小试
1、封府库,而待将军 2、顺风而呼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二败而三胜 5、余闻而愈悲 6、扣舷而歌之 7、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8、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 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
1、连词,表目的 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递进 4、连词,表并列 5、连词,表承接 6、连词,表修饰 7、连词,表假设 8、连词,表转折
(1)疑问代词 (2)疑问副词 (3)复合虚词
(1)用作疑问代词 作谓语、作宾语、作定语
▪ ①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
▪ 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也?(《六国论》)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②作宾语,动词的宾语或介词的宾语,
▪ 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取河南河北》)
▪ ③作定语,可译为“什么样的”、“哪样的”。
▪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 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用作疑问副词 表示反问、表示程度
▪ (谓语,是什么原因)
▪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 ( 动词前表提问,为什么 )
▪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宾语,什么 )
▪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 形容词前表程度,多么 )

词性
用法
释义
① 表示疑问语气
吗,呢
② 表示反问语气

③ 表示推测语气
(3)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精创版)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知识点汇总(精创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一)而1.连词(1)表转折,译为“然而”、“可是”、“却”,例如: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2)表修饰,用在偏正关系中,译为“着”、“地”等,或不译,例如: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3)表假设,连接主语和谓语,译为“如果”、“假使”,例如: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4)表并列,译为“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如: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5)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6)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以后”“然后”,或不译。

①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7)表因果关系译为“因此”、“因而”、“以致”,或不译,例如: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③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2.代词,通“如”,作“好像”、“如同”讲,例如: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3.代词,通“尔”,作“你(的)”讲,例如:①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4.构成复音词,【而已】仅止于此、罢了,例如: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②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而后】以后才、方才,还有“而上(下、今、后、外、来、往、降)”,例如: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

①熟舟悉遥的遥虚以词轻的颺用,法风,飘推飘断而对吹应思衣位。。置此(的句陶的疑潜“难利《虚”归词“去的便来用”兮法也是对
辞。》)
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都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
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
“于南亩之农夫”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介宾短语,“于”
是介词“比”的意
③何以战(《左传是以·宾”曹语即刿前“论置以战句何》,”“,)何
是思定。语后置句, “”“石”是中心语,
“以”是介词“凭借” “铿然有声者”是定
④竖子不足与谋(的司意马思迁。《鸿门宴》) 语,“之”是助词,
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由白乎“《”哉蜀和”道“是难哉表》”感处叹)于的对语应气位助置词,,
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夫”用在段首引 发议论,是发语词,
三、看句子标志 可不译。这种用法
文言文 中 一些虚词 在的段虚与词段还、有句“与若句衔“接至过于渡”、用起在承句转首合承中接上文, ,常充当标志性词语。一夫些”虚“词故相夫互”搭“配且出表现示,另成外为再相说互一判层断意的思,用 标志。根据标志性词语,夫可”推“断盖其”用等法。。 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
短语,作“久矣”的主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语,水“》之)”用在主语和
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
助词,可不译。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第三人称 之、其、彼、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人称复数 辈、侪、属、族、众、类、徒 若属皆且为所虏
指示代词
分类
示例
例句
近指代词 是、此、斯、兹、之、然
弘兹九德
远指代词 彼、夫、其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旁指代词 他,译为“别的,其他的”
备他盗出入之非常也
虚指代词 或、某
某所,而母立于兹
无指定代 莫,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没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
表仅限
唯、特、徒、独、直、第、但、仅, 译为“只,仅仅”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 灾可以死
表共同
共、同、并、相、相与,译为“共同、 互相”
相与枕藉乎舟中
时间副词
(1)过去、一向: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者曾经发生。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示“已经、曾经” 既、已、曾、尝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表过示去“”以前、当初、向、初、始、曩、昔 表向示来“”常常、经常、素、雅、恒
表示“突然、急忙、遽、卒(同“猝”)、
立刻”
立、即、猝然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时间副词
(2)正在、变化: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发生变化。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示“将要、接近”
将、且、行将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示“终于、终归”
终、卒、竟
有志者,事竟成
语气副词
分类
示例
例句
表肯定、确认
必、诚、信、果、固,译为“一定,实 在,果真”
兼词 诸
用法
例句
相当于“之于”。“之”, 代词;“于”,介词。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18个+课件29张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译为“被”。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例: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例: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
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且:(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例: 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例: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2024一轮复习丨文言文精品语段翻译,含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024一轮复习丨文言文精品语段翻译,含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0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参考答案](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2)(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要点:说者:推荐的人。

骤:急忙。

子:您。

诣:到。

(3)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要点:寝:停止。

衔:怀恨。

构:陷害。

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

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文言文虚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虚词及例句翻译

一、助词1. 也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矣例句: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翻译: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育人民,这是善。

”3. 之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的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二、连词1. 而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 且例句: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孟子说:“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 且例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4. 以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三、副词1. 乃例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2. 且例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顺应自然,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矩。

”3. 犹例句: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4. 乃例句: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综上所述,文言文虚词虽无实义,但在表达句意、篇章结构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简表

上海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简表

序号例词词义例句出处1 之①代词。

可译为“他(她)”“他(她)们”“我”“我们”“它”“它们”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有一牧童见之处士笑而然之友人惭,下车引之学而时习之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康肃笑而遣之呼尔而与之伯牙鼓琴(六上)书戴嵩画牛(六上)书戴嵩画牛(六上)陈太丘与友期行(七上)《论语》十二章(七上)《论语》十二章(七上)《论语》十二章(七上)狼(七上)卖油翁(七下)鱼我所欲也(九下)(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有闻而传之者渔人甚异之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属予作文以记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论语》十二章(七上)穿井得一人(七上)桃花源记(八下)小石潭记(八下)岳阳楼记(九上)鱼我所欲也(九下)②助词。

相当于“的”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伯牙鼓琴(六上)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实是欲界之仙都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穿井得一人(七上)穿井得一人(七上)愚公移山(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答谢中书书(八上)曹刿论战(九下)(起某些特殊的语法功能,无实际意义,可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微颔之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其此之谓乎狼(七上)狼(七上)狼(七上)孙权劝学(七下)卖油翁(七下)陋室铭(七下)爱莲说(七下)虽有嘉肴(八下)附:动词。

到,往已而知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八上)(非考试篇目)2其①代词。

可译为“他(她)的”“他(她)们的”“它的”等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及其家穿井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论语》十二章(七上)穿井得一人(七上)狼(七上)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 (可译为“他(她)”“他(她)们”“它”等)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两小儿辩日(六下) 卖油翁(七下) (可译为“这”“那”“这些”“那些”等)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论语》十二章(七上) 答谢中书书(八上) 桃花源记(八下)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其一人专心致志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一犬坐于前学弈(六下)《论语》十二章(七上) 愚公移山(八上) ②副词。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含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含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逢何必曾相识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解析】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识别,觉察。C项,动词,认识。D项,动词,记住。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2)保留词语:断、不过、涣、而
替换词语:一岁、狱、数十、猛、于、不及、之
变通词语:威风、文理
第四步:依语法习惯,连缀成句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纾:解除,避免。非:反对。
译文: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
(2)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
论:议论、上奏。
译文: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
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解析】文中的“诚”为形容词,有“真诚、忠诚”之意,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诚心。B项,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D项,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 “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索引
十五、与
★★★
1.作介词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⑴引进共同活动的人。译为:和,跟,同。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⑵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给,替,为。
⑺“以”与方位名词“上、下、前、后、东、西” 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或数量等,用法及意义 与现代汉语相同。
2.作连词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②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 ⑴表示并列。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或短语)。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 或者不译。 ①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报任安书》 ②作《师说》以贻之 ⑵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 行为的目的。可译“而”“来”“用来”等。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 有实 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 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 自己的功劳?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 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
①(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
陵君窃符救赵》)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⑶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与“与”相同。 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⑶引进比较的对象。和,跟,和„„比较。
2.作连词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⑴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跟,同。 ①与人刃我,宁自刃。 ②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童区寄传》) ③与其饿死道路…毋宁毙于虞人(猎人)。 ⑵与其它虚词连用,构成“与其„„孰若(宁、 毋宁、岂若)”句式,表选择。可译为:“与 其„„宁可(哪如、宁肯)„„”。 3.作语气助词,通“欤”。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 ②无乃尔是过与?(《季氏》) 索引
3.作副词(相当于“已”,译为“已经、已”)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4.固定结构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看作)。
①是以肠一日而九廻。《报任安书》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
第二人称 代词
„„
你、你的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1.疑问代词 ①大王来何操? 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③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 ⑴作宾语,什么,哪里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谓】所说的。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所在】1.到处。2.所在之处,处所。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 先人(《报任安书》)
《寡人之于国也》
二、何 ★★★★(未考)
⑵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常有“哉、也”等 疑问语气词,译为“为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程度深,多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 怎么,哪里。
⑸表示因果关系,放在复句中表原因的分句 前,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能数里。 (《吕氏春秋》) ⑹表示假设关系,用在复句前一分句开头。可 译为“如果”“假如” 。 ①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曾子制言》) ②戎众以无义。(《公羊传》) ⑺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可是”等。 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②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⑻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译为“以致、从而”。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 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 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 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 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 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文言文虚词专题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 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 也归入虚词一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投诸渤海之北 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而已矣
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 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2004-2010年高考广东卷 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
年份 考查词语 题干设问 语句
均选 自阅 读文 段
十二、以 ★★★★★ 1.作介词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⑴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方式。 译为: “拿”、“用”、“把”。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⑵表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凭着、凭借。
3.固定结构(复音虚词) 【何如】怎么样,怎样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 【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索引
八、所
★★☆
1.作助词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文段 与课 内组 合
共考查了12个虚词。未考:何、若、焉、乎、者、也
虚词高效学习方法——表解法示例
虚词 用法 意义 例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表转折 然而、可是、 关系 却 连 表递进 而且、并且、 关系 更

词 表修饰 着、地,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
表并列 而且、并且、 又、和,不译 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古代文言文翻译 方法
适用于古汉语文言文以 及古典诗歌
翻译的基本要求
①要一一对应。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②要重视句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③要揣摩语气。(对原文的语气进行重点理解) ④要贯通文意。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 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 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的 要换成古义……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 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 来。 贯,指文吉句中带修辞的说 法,用典用事的地方, 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 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学不可以已 A、少数沿用下来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2010 之、为、所、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9 其、之、以、乃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 2008 因、与、以、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7 而、以、所、于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6 以、因、乃、为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5 与、且、以、而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2004 于、之、则、其 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 “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 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 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 “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 “商量”。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 (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 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⑴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表示 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 事、地方、情况)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所顺着掉下去的地方)
⑵与介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 处所、方法或工具、条件、原因等。译为:„„地 方、„的原因、(用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