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三网合一设计原则-09.03.10

合集下载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

什么是三网融合简单的说“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比如广电可以开展宽带业务,电信可以开展电视业务等,不像现在这样各自只能开展自己的业务。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基本概念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在概念上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分析,可以涉及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及网络融合。

目前更主要的是应用层次上互相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IP优化光网络就是新一代电信网的基础,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的结合点。

三网融合的结合点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所有业务在网络中都将成为统一的“0”或“1”的比特流。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高质量,成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

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最重要的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将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

人类首次具有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一、概述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经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手机能够看电视、上网,电视能够打电话、上网,电脑也能够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

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

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经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三网合一系统设计方案

三网合一系统设计方案

三网合一系统项目设计方案目录前言 (1)一、本系统设计说明 (4)1、概述 (4)2、工程简介 (4)3、设计项目 (5)4、设计依据 (5)5、设计思想 (5)6、设计原则 (7)7、设计目标 (8)二、三网合一系统 (8)1、概述 (8)2、系统构成 (9)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9)2.1.1 概述 (9)2.1.2 结构化综合布系统构成 (9)2.1.3 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11)2.1.4 网络系统建设设计思路 (13)2.1.5 网络系统设计 (15)2.1.6 三网合一网络系统主要设备选型与功能介绍 (17)2.2.7 网络系统拓朴图 (27)2.2.1 概述 (28)2.2.2 IP广播系统构成 (29)2.2.3 IP广播系统需求分析 (29)2.2.4 IP广播系统功能与和特点 (30)2.2.5 IP广播系统线路敷设及材料使用规范 (32)2.2.6 IP广播系统主要设备选型与功能介绍 (33)2.2.7 IP广播系统拓扑图 (45)2.3 IP监控系统 (47)2.3.1 概述 (47)2.3.2 IP监控系统构成 (47)2.3.3 系统说明 (48)2.3.4 IP监控系统所涉及的主要产品选型 (49)2.3.5 IP监控系统拓朴图 (76)2、供配电系统设计 (77)3、机房设计 (77)3.1 概述 (77)3.2 机房建设设计思想 (77)3.3 机房建设设计思路 (78)3.4 机房建设方案设计依据 (78)3.5 机房工程建设设计说明 (79)3.5 机房工程建设设计要求 (80)3.7.1天花、墙、柱面、地板 (83)3.7.2 线路的布线方式 (84)3.7.3 UPS供电设计 (84)3.7.4机房建设防雷设计 (91)3.7.5机房空调设计 (99)3.7.6 机房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产品选型及介绍 (100)4、传输线缆铺设配套部分: (101)5、系统承载部分 (101)6、控制部分 (102)7、显示与记录部分 (102)三、施工方案 (102)四、系统施工作业指导书 (103)五、培训计划 (105)六、本公司工程保障体系简章 (106)1、本公司工程管理流程 (106)2、本公司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07)3、本公司工程服务承诺 (108)4、技术支持及培训计划 (108)七、系统图 (110)1、三网合一系统拓扑图 (110)八、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清单 (111)九、公司简介 (117)1、简介 (117)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系统工程已经逐渐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高效率,已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室分设计指导原则2

室分设计指导原则2

一、总体原则总体思路: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三网协同效应,努力做好 FDD-LTE、CDMA和WLAN的统一规划,室分系统按三网共用的原则分场景有序建设,实现网络效益最大化,打造具有覆盖广、覆盖深、高质量、高速率的无线宽带网络。

相关要求如下:1、网发部、各市县分公司和网优中心需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及网络整体覆盖情况,不同区域建筑物的结构及性质特点,根据具体的覆盖场景和覆盖目标情况,实现按场景分别制定适合的室分建设方案,满足不同网络对室分系统的不同要求。

2、充分考虑多业务的发展需求以及三网协同发展,提升网络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FDD-LTE、CDMA和WLAN系统的接入需求,减少后期改造的工作量,避免重复建设、多次进场。

3、强力推动FDD-LTE室分深度覆盖的建设,充分发挥已有投资,坚持升级与新建并举的建设原则,重点区域采用双通道方式建设室分系统,非重点区域采用单通道方式建设室分系统。

4、对于小容量、纯覆盖的场景的补盲及紧急覆盖等解决C网深度覆盖情况,合理使用直放站,严格控制新购C网直放站,全网停止C网直放站规模改造,个别需求可通过现网设备调剂解决等低2013年海南电信FDD-LTE室分项目规划指导意见成本建站方式解决。

5、加快PICO、有源光纤分布系统等室分新技术的引入,灵活快速建网,实现家庭、小型企业、小型公共场所等场景的FDD-LTE 室内深度覆盖,降低室分建设成本。

6、推动与移动、联通公司的室分项目共建共享工作,降低建设成本。

二、FDD-LTE室分系统建设必要性原则(一)新建室分系统必要性原则在以下场景下应考虑新建室分:1、对新建的有潜在较大业务发展需求的重点商业楼宇及时规划,新建室分系统,以占据市场先机,确保公司网络覆盖优势。

2、对重要站点进行及时规划建设,对于室外覆盖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语音接入及数据下载速率影响用户感知)的超高流量小区应优先覆盖,建设室分系统,以解决覆盖、话务吸收、优化网络结构。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8) 光分路盒(框):专门为安装光分路器设计制作的盒体或机框,内部包含光纤熔接 盘和光纤活动连接器等配件,具有一定的防尘功能。盒式可分成落地安装式或挂墙安装式, 机框式可安装在标准 19 英寸机架上。
9) A86 接线盒/A86 面板:一种长和宽均为 86mm 的通用墙式出线装置,由接线盒 和面板组成。
10) 综合信息盒:安装在最终用户处,具有电话、数据、有线电视等网络综合接线功 能的有源信息分配盒。
11) 用户光缆终端盒:提供光缆到达用户做终结的光纤保护盒,通常装有光接插件。 12) 入户光缆:引入到用户建筑物内的光缆。 13) 皮线光缆:是一种采用小弯曲半径光纤,具有低烟无卤阻燃特性外护套的非金属 光缆,适用于室内暗管、线槽、钉固等敷设方式。 14) 自承式皮线光缆:由皮线光缆和一根平行金属加强吊线组成的 8 字形自承光缆, 适用于架空、挂墙方式引入至室内的光缆。 15) L 型机械快接式光纤插座:具有快速光纤机械接续功能,适应安装在 A86 接线盒 内的光纤插座。
10) IEEE 802.1p(1999)局域网二层QoS/CoS 协议 11) IETF RFC 3435(2003)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 12)DXJS1021-2007中国电信集团企业标准《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 (暂行)》 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2 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15)《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2-2000 16)《市内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暂行技术规定》YDJ13-88 1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10-95 1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1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20)《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2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T

室分三网合一设计原则-09.03.10

室分三网合一设计原则-09.03.10

室分三网合一(GSM、TD-SCDMA、WLAN)设计原则一、引言室内分布覆盖主要是指在室外宏基站无法穿透的楼宇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实现的室内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分布系统构成统一的无线覆盖网络。

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室内分布覆盖产品包括信源和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分配的有源和无源器件以及天馈设备。

二、三网合一的必要性现在中国移动室内覆盖主要有三个系统:GSM、TD-SCDMA、WLAN。

移动通信决胜的战场在于室内。

据2G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用于解决室内覆盖的基站数量只占总基站数的25%左右,但在室内却产生了所有覆盖区域的业务量的70%。

据专家分析,室内用户分布密度一般大于室外用户两倍以上,高价值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室内静止用户更有可能使用移动通信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而根据预测,90%以上的3G数据业务会发生在室内。

可以说,保证网络良好的室内覆盖,是提高服务等级、发展客户的关键,是决定3G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TD-SCDMA及WLAN网络的建设中,室内深度覆盖对网络性能和用户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已经比较完善,所以TD-SCDMA及WLAN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需要架构在GSM分布系统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式。

由于三个网络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共用分布系统需要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因此进行三网合一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各种相关文件标准(1) 《中国移动WLAN设备规范》(2)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3)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YD5104-2005);(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900/1800MHz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话路网技术体制》(QB-TZ-004-2003)(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 5120-2005);(6) 原邮电部《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1999)。

三网合一后的家庭无线路由器设计

三网合一后的家庭无线路由器设计

三网合一后的家庭无线路由器设计摘要“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在三网融合以后家庭布线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而无线传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现有的无线路由器不能够满足以后的需求,应通过用户的需求重新设计路由器,从功能、安全、易用性等方面考虑设计出更好产品。

本文对“三网融合”后家庭无线路由器的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三网合一;家庭无线路由器;路由器设计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合一(或者叫多网合一,移动等网络),是一个将网络单元化的过程,各式各样的网络形态将被统一在IP的大旗之下。

对于已经建成的网络,比如入户的有线电视,意味着能够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功能,对于未建成的情况,意味着未来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电话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

也就是说以后进入用户家庭的只有一根线路就可以解决现在3根线的问题,减少了线路,但是,入户以后,即使是一根线也要不断的绕行才能连接进电话、电视、电脑。

家中的线路又乱又麻烦,而且你还不能随时更改家庭中这些物品的位置,因为预留的插孔不可能随便移动。

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无线路由器是带有无线覆盖功能的路由器,它主要应用于用户上网和无线覆盖。

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基本都支持Wlan,也就是无线网络功能,不必扯着网线到处跑,只要在无线覆盖的范围中就可以高速上网。

如果家庭中的电视、电话等等都具备无线模块,那么不必改造现有的线路就可以实现电脑、电视、电话共用一根线上网了。

现有的电视只要加装一个机顶盒既可以解决上网问题,而电话必须换新,换成支持无线网络的IP电话。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一、概述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

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页脚内容1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

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千户小区现代通信三网合一设计方案

千户小区现代通信三网合一设计方案

千户小区现代通信三网合一设计方案1 概述1.1 三网融合的概念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都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

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网络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第一: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

第二: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

第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

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1.2 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会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两个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并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加快产业发展。

强化网络管理。

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加强政策扶持。

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

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1.3 三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一、概述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基础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而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从事除时政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转播时政类新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 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二、术语和定义1) 无源光网络:由光纤、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的点对多点的网络,简称PON。

2) 无源光网络系统:由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PON(或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

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

3) 光分配网:是无源光网络的另一种称呼,由馈线光缆、光分路器、支线光缆组成的点对多点的光分配网络,简称ODN。

4) 馈线:光分配网中从光线路终端OLT 侧紧靠S/R 接口外侧到第一个分光器主光口入口连接器前的光纤链路。

5) 支线:光分配网中从第一级光分路器的支路口到光网络单元ONU 线路侧R/S接口间的光纤链路。

采用多级分光时,也包含除一级光分路器以外的其它光分路器。

6) 冷接子:一种通过机械方式快速实现裸光纤对接的光纤接续器件。

室内覆盖三网合一(吴晓松)

室内覆盖三网合一(吴晓松)

课程提纲
• • • • 背景 可行性研究 建设方案及成本研究 建议及决策的问题
项目背景——序言
• 在全业务竞争中,我们必须将无线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要将
• WIFI作为原有无线网络的重要补充。 • 要发展好WIFI,覆盖和成本是关键。在室内覆盖上,WIFI和GSM/3G 可以 • 共享室内分布系统,可以达到与3G几乎一样的覆盖范围。 • WIFI与3G共用分布系统,整体建设成本没有增加,效果却非常明显。 • WIFI这个题目大有文章可做,大家要像关注2G和3G无线网络一样去 关 • 注它。
三网融合可行性研究——容量
• • • • 系统容量受限因素: GSM:信源载波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信源载波配置 WLAN: AP容量&上层交换机出口带宽
三网融合可行性研究——容量
• 为验证融合组网对WLAN网络容量的影响 我们选择数据业务具有突发 性的大型会议作为容量研究模型,下面以某某大酒店一楼大会议室为 例。
课程提纲
• • • • 背景 可行性研究 建设方案及成本研究 建议及决策的问题
三网融合可行性研究
随着WLAN网络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如何避免目前的三网建设存 在的问题,实现三网融合低成本的建设方案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 题。如何将合路技术有效指导实际工程建设,需综合考虑三网合路 技术对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业务场景及用 户群体进行深入分析,验证融合组网技术能否达到提供业务标准。
建设方案及成本研究——合路方式
3、跨天馈分支合路
为建少A P 数量,降低设备投资,净化 信道环境,减少信道干扰, 并扩大单 个A P 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采用跨支 路进行多重合路的技术。采用该合路方 式,避免了主干合路技术造成的不利因 素影响, 可作为主干合路的替代方式 之一。适用场景:覆盖范围很大,业务 需求很小,如会展中心、体育馆等。

三网合一系统设计方案

三网合一系统设计方案

三网合一系统项目设计方案目录前言 (1)一、本系统设计说明 (4)1、概述 (4)2、工程简介 (4)3、设计项目 (5)4、设计依据 (5)5、设计思想 (5)6、设计原则 (7)7、设计目标 (8)二、三网合一系统 (8)1、概述 (8)2、系统构成 (9)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9)2.1.1 概述 (9)2.1.2 结构化综合布系统构成 (9)2.1.3 网络建设需求分析 (11)2.1.4 网络系统建设设计思路 (13)2.1.5 网络系统设计 (15)2.1.6 三网合一网络系统主要设备选型与功能介绍 (17)2.2.7 网络系统拓朴图 (27)2.2.1 概述 (28)2.2.2 IP广播系统构成 (29)2.2.3 IP广播系统需求分析 (29)2.2.4 IP广播系统功能与和特点 (30)2.2.5 IP广播系统线路敷设及材料使用规范 (32)2.2.6 IP广播系统主要设备选型与功能介绍 (33)2.2.7 IP广播系统拓扑图 (45)2.3 IP监控系统 (47)2.3.1 概述 (47)2.3.2 IP监控系统构成 (47)2.3.3 系统说明 (48)2.3.4 IP监控系统所涉及的主要产品选型 (49)2.3.5 IP监控系统拓朴图 (76)2、供配电系统设计 (77)3、机房设计 (77)3.1 概述 (77)3.2 机房建设设计思想 (77)3.3 机房建设设计思路 (78)3.4 机房建设方案设计依据 (78)3.5 机房工程建设设计说明 (79)3.5 机房工程建设设计要求 (80)3.7.1天花、墙、柱面、地板 (83)3.7.2 线路的布线方式 (84)3.7.3 UPS供电设计 (84)3.7.4机房建设防雷设计 (91)3.7.5机房空调设计 (99)3.7.6 机房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产品选型及介绍 (100)4、传输线缆铺设配套部分: (101)5、系统承载部分 (101)6、控制部分 (102)7、显示与记录部分 (102)三、施工方案 (102)四、系统施工作业指导书 (103)五、培训计划 (105)六、本公司工程保障体系简章 (106)1、本公司工程管理流程 (106)2、本公司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07)3、本公司工程服务承诺 (108)4、技术支持及培训计划 (108)七、系统图 (110)1、三网合一系统拓扑图 (110)八、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清单 (111)九、公司简介 (117)1、简介 (117)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系统工程已经逐渐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方向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提高效率,已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室分建设原则

室分建设原则

室分建设原则(一)室分天线布放:1、对于重要室分站点,VIP室分站点,级别较高的室分站点,天线布放可密集一些,要保证覆盖区域达到足够的电平强度,保证覆盖到房间、洗手间、会议室等等;两天线间距可考虑在8米左右。

2、对于分割型、穿透损耗较大室分站点楼层,两天线间距考虑在8-12米。

3、对于一般的室分站点楼层、穿透损耗一般,两天线间距考虑在10-15米。

4、对于开阔型室分楼层,如地下停车场等,两天线间距考虑在20-30米。

5、特殊住宅区,如“工”字型楼层等,根据实际情况布放天线,其原则就是要达到覆盖目标。

举例:“工”字型楼层,两门口距离大于6米的,可考虑每个“工”字型角上布放1面天线,电梯厅1面天线;两门口距离小于6米的可考虑在电梯厅两侧的工字型交叉点各布放一面天线。

如下图:6、天线布放位置:尽量将天线布放于门口处,尽量减少墙体穿透。

(二)3G室分建设原则:1、级联RRU不超过2个,第3个RRU必需并联到BBU上。

2、级联的RRU划分成1个小区。

划分小区时,每个光口支路上的RRU划分成一个小区。

也就是说:并联的支路划分成不同小区;级联的RRU划分成同一小区,尽量每个支路作为1个小区。

3、如最初规划为RRU拉远站点,而RRU数量大于等于3个RRU的,需上报申请,核实后可酌情更改为BBU+RRU信源方式;4、如最初规划为RRU拉远或BBU+RRU站点,但规模太小,且站点重要性不高,覆盖天线数量小于15面,需上报申请,核实讨论后可酌情改无线直放站;但原则上尽量少用或不用无线直放站。

5、对于大的小区楼盘,如楼栋超过15栋以上,考虑用室外宏基站加室分一起覆盖;室外宏基站覆盖小区和楼层,对于小区的会所、餐饮、娱乐等公共场所,可另外单独用室分来解决覆盖;6、对于原覆盖区域只覆盖裙楼、地下、电梯等部分区域的,改造方案要对整个楼宇进行勘察,包括标准楼层,做整栋楼宇的全覆盖。

在改造方案制定中不要只看现网覆盖范围,要对站点的整栋楼宇或整个小区等综合考虑覆盖。

室内分布网络覆盖设计指导原则

室内分布网络覆盖设计指导原则

室内分布网络覆盖设计指导原则目录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组成.. (7)1.施主信源 (7)2.有源器件 (7)3.无源器件 (7)4.天线 (8)5.线缆 (8)设计流程 (10)1.设计流程 (10)2.事前准备 (11)3.方案规划 (12)(1)业务需求 (12)(2)信源选择设计 (12)a)GSM室内分布系统 (12)b)TD室内分布系统 (13)(3)信源基站小区设计 (13)a)GSM直放站级联原则 (14)b)RRU级联原则 (14)c)多频段RRU引入原则 (14)(4)容量设计 (14)a)GSM容量设计原则 (14)b)TD容量设计原则 (15)(5)功率设计 (15)a)边缘场强要求 (15)b)天线口功率 (15)(6)切换区设计 (16)a)室内进出口的切换设计 (16)b)窗户边切换设计 (16)c)电梯的切换设计原则 (16)d)外泄控制 (16)方案编制要求 (18)1.设计图纸要求 (18)2.图例要求 (18)3.系统组网图要求 (18)4.原理图设计要求 (19)5.安装图设计要求 (19)6.模测图设计要求 (19)方案审核要求 (20)1.方案说明的审核 (20)(1)审核工程概况 (20)(2)审核容量分析 (20)(3)审核切换分析 (20)(5)审核外泄分析 (20)(6)审核安装说明 (20)(7)审核工程材料 (21)(8)审核设计预算 (21)2.系统组网图审核 (21)(1)审核组网方式是否合理 (21)(2)审核系统是否上下行平衡 (21)(3)审核必要的标注是否齐全 (21)3.原理图审核 (22)(1)审核功率分配是否合理 (22)(2)审核合路点、天线分裂点是否合理 (22)(3)审核必要的标注是否齐全 (22)4.安装图审核 (22)(1)审核必备的图纸是否齐全 (22)(2)审核天线布放是否合理 (23)(3)审核走线设计是否合理 (23)(4)审核必要的标注是否齐全 (23)5.模拟测试图审核 (23)(1)审核模测点的合理性 (23)(2)审核模测数据 (24)(3)审核必要的标注是否齐全 (24)附录:室分标准场景模型 (25)1.定义 (25)2.特点: (25)3.划分 (26)(1)机场 (27)a)建筑结构 (27)b)业务需求 (27)c)覆盖要求 (27)d)话务特性 (28)e)其他 (29)f)小结 (29)(2)大型体育场馆及展览中心 (29)a)建筑结构 (29)b)业务需求 (29)c)覆盖要求 (30)d)话务特性 (30)e)其他: (30)f)小结 (31)(3)酒店 (31)a)建筑结构 (31)b)业务需求 (31)c)覆盖要求 (31)e)其他 (32)f)小结 (32)(4)写字楼 (32)a)建筑结构 (32)b)业务需求 (33)c)覆盖要求 (33)d)话务特性 (33)e)其他: (34)f)小结 (34)(5)大型商场超市 (34)a)建筑结构 (34)b)业务需求: (34)c)覆盖要求 (35)d)话务特性 (35)e)其他 (35)f)小结 (36)(6)娱乐场所 (36)a)建筑结构 (36)b)业务需求 (36)c)覆盖要求 (36)d)话务特性 (37)e)其他 (37)f)小结 (37)(7)公众场所 (37)a)建筑结构 (37)b)业务需求 (37)c)覆盖要求 (38)d)话务特性 (38)e)其他 (38)f)小结 (38)(8)高层商住楼 (38)a)主要特点 (39)(9)大型住宅小区 (39)a)建筑结构 (39)b)业务需求 (39)c)覆盖要求 (39)d)话务特性 (40)e)其他 (40)f)小结 (40)(10)别墅群 (40)a)建筑结构 (40)b)业务需求 (40)c)覆盖要求 (40)e)其他 (41)f)小结 (41)(11)城市地铁 (41)a)建筑结构 (41)b)业务需求 (41)c)覆盖要求 (41)d)话务特点 (41)e)其他 (42)f)小结 (42)(12)电梯 (42)a)建筑结构 (42)b)业务需求 (42)c)覆盖要求 (42)d)话务特点 (43)e)其他 (43)f)小结 (43)(13)地下停车场 (43)a)建筑结构 (43)b)业务需求 (43)c)覆盖要求 (44)d)话务特点 (44)e)其他 (44)f)小结 (44)(14)各场景简单对比 (44)(15)建筑物结构划分说明 (45)a)标准层: (45)b)裙楼 (46)4.室内外协同覆盖 (48)(1)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 (48)(2)切换设计 (48)a)窗口切换设计 (49)b)大堂出入口切换设计 (49)c)车库出入口切换设计 (50)d)电梯切换设计: (50)e)参数设置原则 (51)(3)干扰控制 (51)a)室外对室内的干扰控制 (52)b)频率规划 (52)c)室内对室外的干扰控制 (54)5.室内典型场景分析及解决方案 (56)(1)办公大楼 (56)(2)营业厅类 (57)(3)写字楼/办公楼覆盖解决方案 (57)(4)酒店/宾馆覆盖解决方案 (58)(5)商场/购物中心覆盖解决方案 (60)(6)会展中心、体育场馆覆盖解决方案 (60)(7)机场/车站覆盖解决方案 (61)(8)高档住宅小区覆盖解决方案 (62)(9)城中村覆盖解决方案 (63)(10)地铁/隧道解决方案 (64)(11)校园解决方案 (65)一.系统组成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小区三网合一方案

小区三网合一方案

三网合一建设方案前言 住宅小区室外弱电线缆的布线设计是住宅小区弱电工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做好住宅小区室外弱电线缆的布线设计既关系到当前住宅小区弱电系统功能的有 效发挥也关系到住宅小区今后在弱电技术方面是否便于维护管理、能否可持续发展.从多年来 从事住宅小区弱电工程设计的实践中体会到,住宅小区的弱电布线设计是有其很鲜明的特点 的,它既不同于工矿企业内的弱电布线设计,又不同于市政道路电信管道工程设计,研究住宅 小区弱电工程的特点,针对其特点进行设计将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 INTENRET 数据通信、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等多媒体业务的迅速扩大, 对网络的宽带化、高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光纤到户(FTTH)的传输网络逐步取代现有 的光电混合网络而成为最理想的传输网络,从而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语音、图像的传 输,为用户提供宽带高速的信息服务.因此,光纤到户是否适用于住宅小区的弱电设计正是我 们要探讨的课题。

1、什么是 FTTHFTTH(光纤到户)的英文全称是 Fiber To The Home,指光纤直通用户家或办公桌 面。

FTTH 全光纤网络采用一纤三波长的特殊通道处理方式,将一根光纤分成三个不同的波长 信道,分别传输语音、数据和有线电视信号,做到不同的业务采用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业 务占用不同的通道,不同的业务享有不同的优先级,用各业务自有的帧格式传送,没有质量损 耗,保证了传输的质量.2、FTTH 技术的先进性及成熟性FTTH 是国际公认的终极接入网解决方案,具有对称高带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抗干 扰、环保无污染的优势,代表了当今和未来接入网建设的发展方向,被专家们誉为是一种一劳 永逸的网络接入方式。

光纤接入技术也是能够同时传送语音、数据和视频三种信号的最佳接 入方案。

事实上全光纤网络传输技术早已在电信和广电的长途网和城域网上采用,因此全光 纤网络接入技术在技术上的成熟性是勿庸置疑的。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方案设计规范及原则一、移动规范及原则(一)频率配置原则中国移动TD-SCDMA可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原A频段)、2010~2025MHz(A频段,原B频段)和2320~2370MHz (E频段,原C频段),总计85MHz。

室内分布频率配置原则为:1.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在频率紧张的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2.2320~2370 MHz(E频段50MHz)目前只允许用于室内覆盖,建议将该频段主要用于热点区域TD-SCDMA系统室内覆盖的扩展频段。

(二)信源选取原则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BBU+RRU)基站,基带拉远型设备(BBU+RRU)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TD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基带拉远型(BBU+RRU)设备。

(三)功率配置原则TD-SCDMA室内分布选用BBU+RRU作为信源,应使用PCCPCH 信道功率进行分布系统功率预算,为保证公共信道和上下行各业务平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dBm 取定,对部分覆盖面积较小的场景可降低功率设计。

(四)RRU配置原则1.RRU使用原则:单通道RRU具有功率大、安装灵活,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建议优选单通道的RRU。

2.多频段RRU的配置原则:为推动产业界对E频段的支持进度,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应在部分业务需求高的站点采用支持A/E混合组网的RRU,混合组网的RRU根据厂家支持情况可采用二合一RRU或独立RRU串接;对于业务需求高的室内分布系统,如现有A频段载波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鉴于目前E频段终端不能有效吸收业务量,可通过新增F频段RRU进行扩容3.RRU分区规划原则: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建议隔离度应大于12dB),以利于提高空分复用性能及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分三网合一(GSM、TD-SCDMA、WLAN)设计原则一、引言室内分布覆盖主要是指在室外宏基站无法穿透的楼宇内通过分布式天线系统实现的室内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与室外分布系统构成统一的无线覆盖网络。

室内分布系统是将信号源信号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内部的每个地方,以实现室内覆盖。

这种方式可以彻底解决室内覆盖的问题,室内分布覆盖产品包括信源和用于信号放大和信号分配的有源和无源器件以及天馈设备。

二、三网合一的必要性现在中国移动室内覆盖主要有三个系统:GSM、TD-SCDMA、WLAN。

移动通信决胜的战场在于室内。

据2G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室内的覆盖面积只占移动通信覆盖的区域总面积的20%左右,用于解决室内覆盖的基站数量只占总基站数的25%左右,但在室内却产生了所有覆盖区域的业务量的70%。

据专家分析,室内用户分布密度一般大于室外用户两倍以上,高价值商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室内,室内静止用户更有可能使用移动通信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而根据预测,90%以上的3G数据业务会发生在室内。

可以说,保证网络良好的室内覆盖,是提高服务等级、发展客户的关键,是决定3G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TD-SCDMA及WLAN网络的建设中,室内深度覆盖对网络性能和用户感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国移动GSM网络的室内深度覆盖已经比较完善,所以TD-SCDMA及WLAN室内分布系统建设,需要架构在GSM分布系统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共室内分布系统的模式。

由于三个网络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共用分布系统需要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改造.因此进行三网合一的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三、各种相关文件标准(1) 《中国移动WLAN设备规范》(2) 《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工程总体建设方案》(3)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工程设计规范》(YD5104-2005);(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900/1800MHz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话路网技术体制》(QB-TZ-004-2003)(5)《无线通信系统室内覆盖工程设计规范》(YD 5120-2005);(6) 原邮电部《900/1800MHz TDMA数字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YD/T883-1999)。

(7) 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现场勘察资料及测试数据。

(8) 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

(9) 中国移动福州分公司提供相关工程资料。

(10)厂家提供入围设备和器件的参数手册。

四、设计指标要求4.1 TD-SCDMA4.1.1设计技术指标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1)无线信道呼损:无线信道呼损不高于2%。

(2)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的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3)块差错率目标值(BLER Target):话音1%,CS64k0.1~1%,PS数据5~10%。

4.1.2边缘场强要求(1)室内分布无线覆盖边缘场强PCCPCH RSCP>=-85dBm。

(2)PCCPCH C/I>=-3dB。

(3)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在室外10米处PCCPCH RSCP≤-95dBm。

4.1.3功率配置方案(1)TD-SCDMA室内分布信源采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PCCPCH信道按照32dBm(12W、6载波)进行功率预算。

(TD-SCDMA室内分布采用RRU 作为信源,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功率预算,对12W6载波设备总输出功率按照40.8dBm取定,考虑上下行各业务平衡PCCPCH信道功率建议按照32dBm 取定进行链路预算。

)。

PCCPCH信道功率可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楼层天线口输出功率要求:PCCPCH信道功率为5~10dBm。

对于体育场馆、空旷展览中心、会场等特殊场景,TD信源功率和天线口功率可酌情提高。

电梯天线口输出功率要求:PCCPCH信道功率为10~15dBm。

(3)在可视环境,单天线情况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米。

(4)在多隔断,单天线的情况下,如宾馆、居民楼、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4.2 GSM网络4.2.1 设计技术指标(1)移动用户的忙时话务量取为0.02Erl;(2)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小于2%;(3)干扰保护比:i.同频干扰保护比:C/I ≥ 12dB(工程值)ii.邻频干扰保护比:2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6dB(工程值)(4)400KHz邻频干扰保护比:C/I ≥ -38dB(工程值);(5)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6)根据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计算得到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应小于15dBm;(7)室内覆盖区误码率(RxQual)等级为3以下的地方占95%以上,室外90%以上;(8)天馈线系统驻波比≤1.5;4.2.2 电磁防辐射分析国家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电磁辐射的限值为:(1)公众照射,在一天24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值应满足功率密度<0. 4 W/m2 (频率为30~3000MHz)。

(2)职业照射,在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内,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平均值(连续6分钟) 应<2W/m2 (频率为30~3000MHz)。

本工程天线口最强信号电平为15dBm(0.02W),设人员活动范围为距天线3米以外,则最强功率密度为:0.007W/m2,电磁辐射满足公众照射防护要求。

4.2.3覆盖场强预测建筑物室内传播模式是受限的自由空间传播模式表达式如下:PL (d)=PL(d) +20log(dd)+β d + FAF (dB)(1)P L (d)=32.4+20 log (d0×0.001)+20 logf (dB)式(1)中d为参考的近距离,单位m;f为工作频率,单位MHz);PL(d)——表示路径为d(m)总传输损耗值;P L (d)——表示近地参考距离(通常d=1m)自由空间衰减值;β——表示路径损耗因子(0~1.6dB/m);FAF——表示隔墙损耗(5dB~20dB)。

下面计算WCDMA/CDMA2000系统中,在居民小区的传播损耗情况:取近地参考距离d=1m时,P L (d)=32.4+20 log (1×10-3)+20 log2000=38.4dB设β=0.1dB/m,FAF=10,代入式(1)15m时电磁波的传输损耗为:PL(15)=38.4+20 log15+15×0.1+10=73.4dB 20m时电磁波的传输损耗为:PL(20)=38.4+20 log20+20×0.1+10=76.4dB 各相关区域场强预测表如下:4.3 WLAN网络4.3.1 WLAN网络结构中国移动WLAN业务网络逻辑系统结构主要由下列主要部分组成。

1)WLAN终端设备WLAN终端设备需要安装WLAN网络卡,WLAN网络卡可以是任何支持IEEE802.11系列标准的设备,同时要求和WLAN接入系统设备兼容。

目前WLAN 网络卡主要支持IEEE802.11b协议。

同时WLAN终端设备需要安装相应的认证客户端软件,支持SIM认证方式及用户名+密码认证方式。

2)接入点设备(Access Point,简称AP)AP是WLAN业务网络的小型无线基站设备,完成802.11b标准的无线接入。

AP也是一种网络桥接器,是连接有线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的桥梁,任何WLAN终端设备均可通过相应的AP接入外部的网络资源。

在数据通讯方面,AP负责完成它与WLAN终端设备之间数据包的加密和解密。

当用户在AP无缝覆盖区域移动时,WLAN终端设备可以在不同的AP之间切换(Switchover),保证数据通讯不中断。

在安全控制方面,AP可以通过网络标志来控制用户接入;同时当采用基于802.1x的用户认证机制时,AP可以作为WLAN用户接入的控制点,和后台的认证服务器(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或者SIM卡认证服务器)相连,完成对WLAN用户的认证。

3)接入控制点(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当采用基于WEB方式的用户认证时,AC作为安全控制点和后台的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相连,完成对WLAN用户的认证。

当采用基于802.1x的用户认证机制时,AC可以作为WLAN用户接入的安全控制点,和后台的认证服务器(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或者SIM卡认证服务器)相连,完成对WLAN用户的认证。

在计费中,AC作为集中式的计费数据采集前端,采集用户数据通讯的时长,流量等计费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到相应的认证服务器产生话单。

同时,在业务控制中,AC提供强制PORTAL功能,向WLAN用户终端推送WEB 用户认证请求页面和中国移动门户网站。

当用户认证通过后,用户业务数据通过AC接入到CMNET。

4)PORTAL 服务器PORTAL 服务器主要提供如下功能:a)强制PORTAL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发起Internet访问请求后,AC可以将该请求强制到PORTAL 服务器,PORTAL 服务器接收强制PORTAL请求,并向用户发送指定的WEB 页面。

b)认证页面推送PORTAL 服务器接收到用户页面请求时,向用户推送中国移动统一定制的认证页面。

c)用户认证PORTAL 服务器接收用户认证请求信息后,向AC发起用户认证过程;用户认证结束后,PORTAL 服务器将认证结果通知给用户。

d)中国移动门户网站页面的推送WLAN用户认证成功后,由PORTAL 服务器向用户推送门户网站页面,用户通过门户网站页面可以查看广告以及中国移动提供的其它服务。

将来还支持中国移动用户个性化页面的推送。

e)下线通知用户上网结束后,可以使用PORTAL功能通知AC用户下线;当AC侦测到用户下线或者主动切断用户连接时,也能告知PORTAL服务器。

5)RADIUS认证服务器在用户名/口令认证中,RADIUS认证服务器接受来自AP/AC的用户认证服务请求,对WLAN用户进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通知AC。

对于RADIUS用户,RADIUS认证服务器还接收计费信息采集点发送的计费数据信息,经过预处理后产生话单(计费数据记录,即CDR),并将话单通过计费数据接口发送给BOSS计费子系统。

6)用户认证信息数据库使用手机号+密码认证机制时,该认证信息数据库存储WLAN用户信息,包括认证信息、业务属性信息、计费信息等。

当RADIUS认证服务器对WLAN用户认证时,通过数据库存取协议存取数据库中的用户授权信息,检查该用户是否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