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地理国情
初二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初二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河流课型新授时间备课组成员于再红主备吕坤林课时3教学目标和要求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我国外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
2、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级方面概括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牲。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
重点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难点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旁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河流。
〖讲解新课〗1、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以外流河为主。
学生阅读P42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塔里木河、弱水河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小结: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
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
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在我国内陆,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多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多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 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理考点归纳 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新疆),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
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13.7亿。
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少;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三级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
中国地理的详细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东方大国。
地理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山川河流交错,气候多样变化,地理条件极为复杂,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地理环境最为丰富、多样的国家之一。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地处北半球的东经73°34'至135°11',北纬18°03'至53°33'之间。
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西邻阿尔泰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北接蒙古国、俄罗斯。
地域界定上,中国包括内地和海洋两个范畴。
内地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大地区;海洋面积广阔,辐射范围广泛,东、南、北三面临海,海岸线绵延3.58万公里,拥有11个海港。
二、地势地形中国地大物博,地势变幻,地形多样。
在地势上,中国大致呈现出四大地形形态:青藏高原、广大的内陆盆地、雄伟壮观的大山区、丰富的丘陵和平原区。
青藏高原为世界最大高原,覆盖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绵延2500多公里。
高原地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
内地盆地广泛分布,有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盆地等,盆地总面积约33.7万平方公里。
大山区包括东北山地、大别山区、秦岭巴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山脉众多,呈南北走向,蜿蜒数千里。
丘陵和平原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形成了中国的主要农业区。
三、气候特点中国气候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中国气候分带特征明显: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高原次大陆型气候、西北干旱气候。
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地域广泛,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与珠江流域,气候温和湿润。
青藏高原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西北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气温变化较大。
四、水系地貌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海洋。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地理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国土面积、地理区划、地形地貌、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城市布局与城市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宏观、整体和综合体现。
地理态势监测是对地理态势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及时发布地理态势监测报告。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
同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表变化频繁。
充分利用先进测绘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真实、可靠、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是测绘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未来测绘工作的重要使命。
一、地理国情是重要和基本的国情1、科学认识地理国情的丰富内涵国情涵盖了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形成的相关信息,是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可以直观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属于可以直接观测的对象信息,也是基础测绘最重要的表达内容。
地理信息是指以地理信息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土地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以及各种地理实体的统计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变信息是在动态制图的基础上,获取时间序列的地理信息,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和演变规律,分析预测监测对象未来的发展和演变方向,如城市化、草地退化、荒漠化等重要地理要素形成的趋势信息。
2、地理国情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国情地理信息覆盖面广,综合性强。
它不仅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表特征和地理现象,而且能反映地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已成为制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依据。
国情地理信息反映了国家自然资源与其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撑。
中国地理(全)
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貌特点§1.1 中国的国情与国际地位一、中国的国情1.历史悠久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5000多年,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国之一,是东方文明的起源地,为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人口众多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4左右,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载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为12.95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21%。
(05年11月1日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130756万人) 3.面积辽阔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104km2,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
中国有领海面积473 ×104km2,被称为蓝色国土。
4.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陆地有陆地疆界22230km,海疆32000km,海陆兼备,为对外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 刚刚超过1000美元。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1.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GDP总量:1978年3624.1亿元,2002年102398亿元,2005年182321亿元,1978—2002年均递增率14.94%GDP世界排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年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五预计:2005年超过法国居世界第四;2020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 205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人均GDP:1978年379元,2002年7972元,24年增长21倍。
05年人均GDP1352美元,居世界第12位2.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中、俄、巴、澳、美,世界上5个能独立供给资源的国家)3.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持续增加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6208亿元,占世界的4%。
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95年第11位;97年第10位;99年第9位;00年第8位;02年第6位。
中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长,2001年达674亿美元。
我国的基本国情 (4)
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多样的国家,地处东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了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地理环境我国地理上北接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东临东海、黄海、南中国海以及台湾海峡,南接越南、老挝等国家。
我国横跨亚洲东部,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对国情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山、高原、平原以及河流构成。
西部地区以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为主,东部地区则以黄河和长江为主要河流。
这种多样的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
三、人口分布我国人口众多,居于全球第一位。
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人口的多样性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
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
四、民族文化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在汉字、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展示了我国丰富的宗教信仰、传统习俗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
此外,我国的文化还以中国功夫、京剧、国画、茶道等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世界。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我国的艺术水平,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济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我国经济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转变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业领域的发展使得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生产的商品远销世界各地。
服务业的发展则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八年级地理背诵资料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越、老、缅、)。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7、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8、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最南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 附近);(南北纬度相差近50°,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135°E多),最西是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差);9、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邮政编码210001,21表示省,00表示县,01表投递地段的代码。
11、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12、我国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1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为界,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14、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中国地理国情
A. 我国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
B. 我国目前共有 4 个直辖市,5 个民族自治区
C.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耕地的分布是南少北多
5.(单选)从资源占有情况看,我国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B.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C. 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
22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D. 东北平原黄土广布
9.(单选)“大学生联谊会”上,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来自西藏自治区
的是( )。
A. 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
B.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C. 我的家乡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三、社会经济结构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 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 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即为服务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 况,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章 中国地理国情
第一节 我国人文概况
一、疆域
(一)地理位置 1. 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邻国 陆地接壤邻国 14 个: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 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和朝鲜。 隔海相望邻国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3. 边界四至点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 4. 领土及领海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 千米。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 1.8 万多千米。
国情社情
第二章国情社情第一节自然地理一、我国的疆域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第4位为美国东南西北领土四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曾母暗沙帕米尔高原附近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陆疆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止,长达2.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泊和不丹,缅甸老挝接越南,陆上邻国依次连海疆我国有1.8万千米长的海岸线,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二、我国的地形和地势1.地形多种多样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
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0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中国地理状况➢领土四至➢邻国位置◆中国地形与山脉1.地形:总括: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大,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二。
2.主要山脉分布:秦岭-淮河一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限◆中国高原与盆地1.四大高原:2.四大盆地:◆中国河流与湖泊1.河流的基本特点2.内流河与外流河3.重要河流4.湖泊:我国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5.海洋资源中国农业自然灾害1、火山: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3、地震:构造地震的产生:由于地球内部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产生的。
地壳中的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地震要素与震级烈度:地震分布: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形成地震活动活跃的地震带避震措施:➢中国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全球按照海陆分布格局,按照大陆和周围岛屿合称一个大洲的标准,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等七个大洲。
一、七大洲概况1.亚洲(Asia)全称为亚细亚洲,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为古老。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处”。
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
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作为两洲的界限,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 41.64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2.欧洲(Europe)全称是欧罗巴洲,意译则为“西方日落之洲”。
初三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政府组织结构
初三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政府组织结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样化的国情。
作为初三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政府组织结构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宗教、制度、政府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界阿尔泰山脉,南界喜马拉雅山脉和南海,北濒黄河、长江和辽宁湾。
中国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4亿。
中国的人口以汉族为主,但也包括少数民族,如壮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人口的众多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多元化、多文化的国家。
三、语言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广泛使用于全国各地。
同时,中国还有56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有丰富的语言文化。
四、宗教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然而,中国的国家政策是宗教自由,鼓励宗教信仰,但同时要求宗教活动符合国家法律。
五、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注重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政府组织结构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中国的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领导国家军队和外交事务。
国务院是国家的执行机关,负责具体的政府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各地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
除此之外,中国还设立了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共同承担国家事务和司法职能。
总之,初三学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政府组织结构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语言、宗教、制度和政府组织结构,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国家面貌,并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地理概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介绍PPT
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的主要特点
01
• 为河流发源地,提供丰富的水资 源 • 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珍稀 动植物
山地:海 拔较高, 地势险峻, 气候多样
03
• 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种植多 种作物 • 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平原:地 势平坦,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高原:海 拔较高, 气候寒冷, 植被稀少
盆地:地 势较低, 气候温暖 湿润,水 资源丰富
02
• 为河流发源地,提供丰富的水资 源 •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盐湖、 稀土等
04
• 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种植多 种作物 •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 天然气等
中国著名山脉、河流、湖泊概述
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 大兴安岭等
河流:如长江、黄河、 珠江等
中国水资源及利用现状
水资源:丰富,总量2800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
• 地下水:占水资源总量的82% • 河流:占水资源总量的18% • 湖泊:占水资源总量的%
水资源利用现状:
• 灌溉: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总用水量的60% • 工业:占总用水量的25% • 生活:占总用水量的15% • 生态:占总用水量的5%
中国行政区划及主要城市
全国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 别行政区
拥有1300多个城市,其中4个一线城市、 15个二线城市
• 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 • 如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 • 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自治区
•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 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武汉等
中国主要气候灾害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 加强气象预报,提前预警 • 建立防洪、抗旱工程,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 加强台风、寒潮防御,减少灾害损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2、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学过程】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1000米-2000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第二节气候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
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过程:南北气温的差异读图认识我国冬、夏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
(零度等温线的走向:秦岭—淮河—线;观察我国最南、最北端气温极端数值。
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
)(观察7月份等温线分布状况:青藏高原气候最低、我国南、北端气温极端数值。
结论: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小。
)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南向北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外加高原气候区。
)活动一:东西干湿的差异读图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活动二:季风气候显著读图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中国国情是指中国特定的国家发展状况和国家特点。
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情况、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中国东部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西部则是高原和山脉。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人口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数超过14亿。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中国还面临着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人口问题。
三、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居全球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
四、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人民民主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是中国的最高领导人。
五、社会文化: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传统医学等多个方面。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
六、教育和科技:中国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创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中国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航天技术、高铁技术等。
七、环境保护:中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如推动绿色发展、限制污染排放、加强生态建设等。
八、社会问题:中国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就业压力、医疗和养老问题等。
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等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中国全貌的第二个“全貌”——中国的自然环境。
课标内容由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自然环境的内容综合而成,旨在加强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如地势与大河流向的关系、地形与气候的关系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
课标新增了与湖泊有关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能区分淡水湖和咸水湖即可,因为与湖泊相比,河流是重点。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也是中国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部分,以地形、气候和河流三部分内容为基础,对国家发展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既不相同又有联系。
自然地理知识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只有了解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才能认识我国人文地理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
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介绍了我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和地势、气候、河流和自然灾害四节内容。
地形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所以成为中国自然环境的开篇。
气候特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两大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因此教材先介绍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然后介绍了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也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的水文特征深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本章第三节先介绍了中国河流概况,然后重点讲述了长江、黄河,做到“点面结合”。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教材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二是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三是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
孝南区三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新版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根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地势是指地表上下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二、讲授新课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提问:观察这幅图上下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答复: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概况的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和多样地形地貌的国家。
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人口分布等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这些方面来总结中国的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南中国海,西隔帕米尔高原与中亚、南亚接壤,北界蒙古国、俄罗斯,东北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与台湾岛隔台湾海峡相对。
中国地跨东经73°33′到135°05′,北纬18°03′到53°33′。
东西横亘近5000千米,南北纵深近5500千米,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辽阔广大,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约五分之一。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等。
中国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第三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的地形地貌也对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种类繁多,有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西部沿边境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高海拔地区属于高原气候,氧含量低。
中国气候特点显著,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差异明显。
自然资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包括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土等矿产资源;还有丰富的水资源、林木资源、农田资源和渔业资源等。
在这些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中国也拥有丰富的农业、工业和能源资源,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14亿多人口。
人口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较为集中,而西部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
中国的人口分布也对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影响。
中国地理概况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也是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总结,读者能够对中国地理概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四、宗教状况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 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 宗教的公民。”
我国目前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第二节 我国国情国力
一、自然状况
(一)地形地势
三、社会经济结构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劳动对象的加工程度)可以对产业结构进行 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 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 可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分。
3. 四大高原
名称
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绵延,冰川广布;水能、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
内蒙古高原 我国第二大高原;戈壁、沙漠、草原广布;地势平坦,畜牧业发达
黄土高原 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喀斯特地貌,有石林、溶洞景观等
18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4. 四大盆地
名称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A. 江苏有我国海拔最低的湖泊
B. 纳木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湖
C. 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D.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3
特征 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雅丹地貌 我国第二大盆地;内有额尔齐斯河 富含盐、石油、金属矿藏,有“聚宝盆”之称 又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5. 三大平原
名称
特征
东北平原
由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部分组成;我国最大的平原
华北平原
我国第二大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网纵横、湖泊众多,盛产稻米、油菜等
9.(单选)“大学生联谊会”上,四位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来自西藏自治区
的是( )。
A. 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
B.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C. 我的家乡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D. 我们这里石林广布,吸引了众多游客
10.(单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解决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二章 中国地理国情
第一节 我国人文概况
一、疆域
(一)地理位置 1. 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邻国 陆地接壤邻国 14 个: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 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和朝鲜。 隔海相望邻国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3. 边界点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4. 领土领海面积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 2.2 万多 千米。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大陆海岸线 长 1.8 万多千米。
6.(单选)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B. 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C. 山区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D. 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
7.(单选)我国地势最低的是艾丁湖,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位于( )。
A. 中缅边境
B. 中尼边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我国地势总
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 三大阶梯分界线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 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 (3)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4)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5)弧形:喜马拉雅山脉。
C. 中巴边境
D. 中印边境
8.(单选)我国山脉众多,给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对此,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 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B. 祁连山脉融雪是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的主要水源
C.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高大的山脉
22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D. 阴山山脉是传统上重要的农业与林业的分界
12.(单选)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
的竞争说到底是( )。
A. 人才的竞争
B. 文化的竞争
C. 商业的竞争
D. 国防的竞争
13.(多选)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
A. 日本
B. 蒙古
C. 马来西亚
D. 加拿大
14.(多选)下列有关我国的湖泊,说法正确的有( )。
5 (二)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如果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则此线东南 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三、民族
(一)构成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共同生活着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 族人口最多。 (二)分布特点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三)少数民族特色节日 壮族——三月三歌节;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 蒙古族——那达慕节;藏族——雪顿节; 彝族——火把节;高山族——丰收节。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 城镇化
B. 现代化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 城乡发展一体化
11.(单选)近年来空气污染愈发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PM2.5 指数成为人
们熟悉的预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 中的“2.5”指的是( )。
A. 污染指数
B. 不舒适程度
C. 细颗粒物直径
D. 可见程度
(二)重要河流
长江 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是我国第一长河 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11 个省 级行政区,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是嘉陵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是我国第二长河 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9 个省级行 政区,注入渤海 中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形成“地上河”
强化练习
1.(单选)我国的海洋面积是( )。
A. 200 万平方千米
B. 500 万平方千米
C. 300 万平方千米
D. 100 万平方千米
2.(单选)关于我国行政区域,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
B.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C. 三沙市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三)湖泊 1. 淡水湖 我国主要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 巢湖。 2. 咸水湖 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
19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四)岛屿、半岛
三大岛屿 四大群岛 三大半岛
台湾岛 舟山群岛 山东半岛
海南岛 庙岛群岛 辽东半岛
崇明岛 澎湖列岛 雷州半岛
南海诸岛
二、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2)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3)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4)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二)水资源 (1)人均水资源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 。
4 (2)水资源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3)供应紧张,利用率低。
五、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它包括经济、政 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 人口等基础实力。
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 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B.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C. 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5.(单选)从资源占有情况看,我国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
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
A. 二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十分之一
16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二)行政区划 我国基本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 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有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共计 34 个 省级行政区域。
二、人口
(一)数量 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 13.40 亿(不包括香港、澳 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四、生态环境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0
第一篇 非法律部分
(2)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压力大。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