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系及其分类》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我是来自12化本一班的黄俏。今天我要说课的
内容是《分散系及其分类》。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
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
内容。内容包括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的概念,胶体区
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本节内容前面是化学实验的方法、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分类内容,后面是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的内容,而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分散质粒子知识,是以后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内容上,本知识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 知道分散系的含义,能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b. 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C. 理解丁达尔效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丁达尔效应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学生
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课堂小结,一改由教师复述,变成由
学生的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丁达尔效应图片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胶体的性质与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理解和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胶体这一新知识的概念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但其形成原理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
三、教学方法
介于以上学情分析,结合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集体讨论、讲解讲演这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
四、学法指导
学生则主要通过思考、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主要从六个环节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给学生观看视频——侯宝林《醉酒》(约4分钟),指出在视频中提到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一道光柱。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手电筒在夜晚会产生光柱的奥秘吗?接着讲解: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混合物——胶体所产生的现象,进而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由学生已学习的物质分类知识出发,对物质进行分类,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环节二:展示样品,引出分散系。
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样液,请学生思考从组分上它们属于哪一1、展示FeCl
3
类物质?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有关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分析这三种混合物的共性和特性。根据这三者的共性都是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混合体系,由此提出物质“分散系”的概念。
2、通过讲诉FeCl
3
溶液、淀粉溶液、泥水样液,其分散质是固体、分散剂是液体,进而提问学生如果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来分类可以分为多少种?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再用PPT展示这种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观察,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提出问题:那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溶液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又可以怎样分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从课本上吸取知识。环节三:区分溶液和浊液,引出胶体。
请学生观察FeCl
3溶液和泥水的外观形态,说出两者的区别,然后我将FeCl
3
溶液
和泥水混合,请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交流讨论思考将泥沙从FeCl
3
溶液中除去的办法。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想到过滤的方法将其分离,我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可以用滤纸过滤除去泥沙?启发学生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的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和浊液的区别,并提出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则小于1nm,紧接着又提出问题:那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物又是什么呢?由此过渡到胶体的学习。并通过多媒体用数轴标出三种分散系的粒子直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学生实验的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既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学习者进入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也在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强化,形成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新内容。体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重点讲述的内容,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本节课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环节四:胶体的性质。
在胶体的这部分学习中,我主要以2个情境的预设、2个探究性实验和多次提问来展开教学。
情境一:让学生回忆前面将泥沙从FeCl
3溶液中除去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FeCl
3
溶液能够通过滤纸,泥水不能,那淀粉溶液能不能通过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