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 (2)
江苏2015—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
(江苏卷)2015~2019年古诗词鉴赏真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寄和州刘使君①张籍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2012~2004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研究
2004-2012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一、(2004江苏卷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分)(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分)二、(2005江苏卷8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3分)(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2分)三、(2006江苏卷8分)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分)(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四、(2007江苏卷8分)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五、(2008江苏卷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阐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旳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讲解】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每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坟场,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详细阐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旳气氛?体现了作者什么样旳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旳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珠(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但愿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气氛: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讲解】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期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仿佛真旳是故人来了。
微风擦过竹丛,枝叶上旳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旳石阶下蔓生旳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旳尘埃呢?【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子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旳前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旳思想感情?第二句中旳“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体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江苏历年诗歌鉴赏赏析(2)
江苏历年诗歌鉴赏赏析(2)江苏历年诗歌鉴赏赏析全篇紧紧围绕“闻风”二字进行艺术构思。
前面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来。
“时滴”二句是流水对,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
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浪漫主义的遐想。
绿琴上积满尘埃,是由于寂寞无心绪之故,期望风来,拂去尘埃,重理丝弦,以寄思友之意。
诗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绘声传神,引人入胜。
而于风著力写其“微”,于己极显其“惊”、“疑”,于故人则深寄之“悠思”。
因微而惊,因惊而思,因思而疑,因疑而似,因似而望,因望而怨,这一系列细微的内心感情活动,随风而起,随风递进,交相衬托,生动有致。
全诗构思巧妙,比喻维肖,描写细致。
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实际上并不在以情动人,而在以巧取胜,以才华令人赏叹。
全诗共用了九个动词,或直接写风的动,或因风而动,如:惊、思、开、动、疑、滴、沾、入、拂。
但又都是以“寄(思)”为暗线的,如影之随形,紧紧相连。
这正是诗人的匠心所在,也是此诗有极大的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词的前两句通过对比,讲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情。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这两句看似平列,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
“心事”指什么?当是想家,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
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译文】: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向往,不能团聚,了一心的乡思 ,两鬓的秋霜,山与水相连接 ,水倒影着晚霞,看到归巢的乌鸦, 想起他什么时候可以农耕回来儿女团圆一起品茶赏析:作此词时,魏青崖先生正在宦游的路上。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应试能力,为帮助考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带答案,供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石头城宋刘翰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7.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18.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分) 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17.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2分)18.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江苏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将进酒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一)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拖转牙樯。
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
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①危弦:哀弦。
②捩拖(lièduò):扭转船舵。
③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8、上片首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5分)9、词的下片后两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①表达了词人的惜别之情。
(1分)②“一曲危弦断客肠”,写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
(2分)③这一句给全词罩上凄婉愁怨的气氛,给通篇定下了惜别的感情基调。
(2分)9 ①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别情。
(2分)②把离别愁情比作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
(2分)③既突出了别情的悠长,又将心中之情与眼前之景浑然融合,形象生动。
(2分)。
答“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亦可。
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二)乱后辛愿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
②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你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诗,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的解说。
(6分)江苏高考古诗鉴赏精选题答案8.(5分)【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答反衬、映衬亦可)的手法(1分)。
平原荒草遍地,寂寥无声,而村落升起炊烟,又见生机。
“荒”与“新”对比鲜明,反差强烈(2分)。
作用:突出战乱后村落初见人烟的生机,在巨大的反差中表现诗人对战乱后生机复苏的欣慰和对战乱的憎恶之情(2分)。
(共5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9.(6分)【参考答案】①喜:开头两句写乱兵已去,回到久别的家园,大雪初晴,花儿绽放,村落又见炊烟,此景令人“喜”;②悲:第三联从侧面描写乱后食尽粮绝的惨状:空荡的四壁老鼠饿得乱叫,荒芜的田野鸟雀拼命乱啄,鸟兽如此,人何以堪?此景令人“悲”;③愤:结尾两句写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催征苛税的官吏已接踵而至,此景令人“愤”。
(完整版)江苏高考近十年诗歌鉴赏题(学生)
1.(04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3.(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4.(07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5.(08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高考语文江苏卷2004~2012诗歌高考题整理稿(加批注)
2004-2012年江苏卷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一、(2004 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戌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苦寒,怨景色单调。
二、(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清冷、幽静清冷、幽静孤单、寂寞(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为拂绿琴埃”三、(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1]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2],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1]估客:贩货的行商。
[2]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8.严羽认为:“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试分析这首行旅诗中的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好在哪里?(5分)9.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8.(1)颔联对仗工整,内涵深刻,含蓄蕴藉。
(2)上句是动中写静,白日舟行水上,同船的商贾酣然入睡,足见江上风平浪静;下句是静中写动,晚上夜深人静,忽闻舟人低语,可知江潮涨起。
(3)这一联明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暗写他昼夜难眠的纷乱思绪。
(3个要点中,答对1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9.这首诗主要抒写思归、伤老、厌战之情。
⑴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一个“孤”字,流露出旅途的寂寞情绪。
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之情。
颈联进一步写内心纷乱的原因。
“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⑵“三湘”“万里”,写的是战争的境遇和身世的飘零,“衰鬓”想到了人生易老,“秋色” 的肃杀增添了内心的孤苦。
⑶尾联把忧心愁思更加深化了,“旧业”已随着战乱而化为乌有,而江上仍然传来战鼓声声,诗人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结为战争,思归的同时显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伤时之情。
(答对1 点给2分,3点共6分)子夜歌·三更月① [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②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①本调又名《忆秦娥》。
相传创始于李白。
李白之《忆秦娥》,主要抒发一个长安少妇对久别爱人的忆念之情。
贺铸此词,与李词所写颇为接近。
②何许,为何这样。
8.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请结合全词,赏析“陇头流水,替人呜咽”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最新江苏高考语文近十年古诗词鉴赏真题
古诗鉴赏高考真题特训(2008—2017)三、古诗鉴赏(8分)2008年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09年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10年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11年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4-2018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4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解说】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2005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氛围: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解说】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突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盼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故人来了。
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的石阶下蔓生的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2006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近十二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4年-2015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1、(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面第9题相同。
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红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
再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实质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D级。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及小结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2004 江苏卷)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005江苏卷)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8分) (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8 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2009 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案及详解一、江苏2004(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
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江苏2005(8分)(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尾旺: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江苏2006【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解析】太太生日,相望天涯的先生送上的是什么礼物?一首词,一首情真意切的家常小词。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
这是一首情真意切、明白晓畅的小令。
总体而言,命题点角度不大,具体实在。
【考点】这道题考查考生“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易错点】不能结合原诗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备考指导】该题可先读题干,带着问题读材料,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可以考虑这首诗的类型,借助同类型作品尤其是教材中出现的作品加以分析。
特别注意: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
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四、江苏2007(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
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说: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
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之“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
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
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
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五、江苏2008【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六、江苏2009【答案和解析】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江苏卷诗歌鉴赏题探微江苏自主命题已经历了6个年头,从2004年-2009年的诗歌鉴赏题分别是:2004年考的是唐代柳中庸诗《征人怨》,题目分别是:(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05年考的是唐代李益诗《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题目分别是: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2006年考的是元代魏初词《鹧鸪天?室人降日》,题目分别是: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7年考的是宋代辛弃疾词《鹧鸪天?送人》,题目分别是:(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008年考的是唐代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题目分别是:(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09年考的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设置的三个问题是:(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由此,可看出下列不争的事实:古代诗歌鉴赏是江苏高考必考内容,选材相对稳定,一般以唐宋诗词为主,偶尔也选择其他时代、题材的作品,诗体主要有三类:绝句、律诗、词中的小令、中调。
从作品定位看,一般是二流作家的一流作品或一流作家的二流作品。
从考点上看,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鉴赏,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具体指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二是评价,即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