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内镜管理规范
内镜科管理制度
内镜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医院内镜科工作的规范、安全和高效,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镜科的全部职工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内镜科职责内镜科是医院的紧要部门,负责内窥镜检查、治疗和技术支持。
其职责包含但不限于:—供应内镜检查和治疗服务;—确保内镜设备的正常运行;—开展内镜技术培训和学术沟通。
第二章内镜设备管理第四条设备保养内镜科应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包含定期检查、维护和修理和保养内镜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保养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条设备清洁和消毒内镜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感染掌控的紧要环节。
内镜科应依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订立内镜设备清洁和消毒的程序,并进行培训和监督。
第六条设备维护和修理和报废当内镜设备显现故障或无法修复时,应及时维护和修理或更换。
设备报废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三章内镜操作管理第七条内镜操作规范内镜科职工在进行内镜操作时,应严格依照相关操作规范和规程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第八条内镜操作培训内镜科应定期组织内镜操作培训和考核,确保职工掌握正确的内镜操作技术和知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九条操作记录和报告内镜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认真的操作记录,并及时填写相关报告,以便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参考和处理。
第十条内镜操作安全内镜科应重视操作安全,在手术前、中、后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手术环境无菌、器械完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章内镜检查和治疗服务管理第十一条内镜检查预约内镜科应建立健全的内镜检查预约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及时预约到合适的检查时间,并做好相应的床位布置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内镜检查前准备内镜科在患者进行内镜检查之前,应提前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禁食、洗肠等,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内镜检查结果通知与解读内镜科在完成内镜检查后,应及时通知患者检查结果,并依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治疗建议。
鼻内镜管理制度范文
鼻内镜管理制度范文鼻内镜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和管理鼻内镜的使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相关临床科室,以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鼻内镜使用。
第三条定义1. 鼻内镜:也称为鼻内视镜、鼻科内窥镜,是一种用于观察鼻腔和鼻窦内部病变的医疗器械。
2. 鼻内镜检查:指使用鼻内镜对患者进行鼻腔和鼻窦内部的检查。
3. 鼻内镜手术:指使用鼻内镜进行各种鼻腔和鼻窦手术。
第二章鼻内镜使用规定第四条鼻内镜的选用1. 根据病情需要,医务人员应选择适当的鼻内镜进行检查或手术。
2. 鼻内镜的选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鼻内镜的验收和保管1. 鼻内镜应在规定的仓库中进行验收录入,并标明鼻内镜的规格、型号、使用寿命等相关信息。
2. 鼻内镜应保存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仓库,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
第六条鼻内镜的使用1. 医务人员在使用鼻内镜前,应对鼻内镜进行外观检查。
2. 医务人员使用鼻内镜时,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不得私自改动或丢弃鼻内镜。
3. 使用完毕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次使用时卫生无虞。
第七条鼻内镜的维修与报废1. 鼻内镜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交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2. 维修后的鼻内镜应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试验,确保质量和安全方可继续使用。
3. 鼻内镜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后,应报废,并进行相应的登记和记录。
第三章鼻内镜管理第八条鼻内镜的登记和归档1. 医务人员应对鼻内镜进行登记和记录,包括鼻内镜的来源、型号、用途等信息。
2. 已报废的鼻内镜应进行归档,并保存一定的时限,以备查阅和校对。
第九条鼻内镜管理和分配1. 医疗机构应建立鼻内镜的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人负责鼻内镜的管理和分配。
2. 鼻内镜的分配应根据科室的实际需求和需要,确保合理使用和安全可靠。
第十条鼻内镜的外借和出售1. 鼻内镜不得私自外借或出售,必须经过正规程序和程序,确保合法合规。
内镜室规章制度
内镜室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内镜室的正常运作,维护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安全,制定如下规章制度:
一、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不得擅自离岗,必须全程参与内镜检查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二、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内镜设备,保证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保持内镜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维护,确保内镜检查的无菌环境。
四、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患者信息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五、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将废弃的内镜设备和医疗废物妥善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六、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内镜检查中
发生的意外事件及时报告,并协助医院进行调查和处理。
七、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尊重患者权利,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以上规章制度,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如有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理。
同时,内镜室主管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医院鼻内镜技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诊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开展鼻内镜技术的科室及人员。
三、职责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鼻内镜技术管理制度,对开展鼻内镜技术的科室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价。
2. 鼻内镜技术科室:负责落实本制度,确保诊疗安全,提高诊疗质量。
3.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确保诊疗质量。
四、制度内容1. 人员管理(1)从事鼻内镜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相关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操作人员应穿戴工作帽、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防水围裙、护目镜或面罩等防护用品。
2. 环境管理(1)鼻内镜技术科室布局合理,应设立患者候诊室、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存室等。
(2)诊疗室应配备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
3. 设备管理(1)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性能良好的鼻内镜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清洗消毒设备:配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等。
4. 消毒隔离(1)保持检查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3)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及穿破黏膜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5. 诊疗流程(1)患者入院后,由主治医师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鼻内镜技术诊疗。
(2)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做好术前准备。
(3)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安全。
(4)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
五、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定期对鼻内镜技术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务人员应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解释。
耳鼻喉内窥镜管理制度
耳鼻喉内窥镜管理制度一、概述耳鼻喉内窥镜是一种用于检查耳鼻喉部的医疗设备,是耳鼻喉科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
内窥镜的质量管理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制定并实施耳鼻喉内窥镜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提高内窥镜使用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二、内窥镜管理制度的内容1. 制度的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内窥镜的管理,保证内窥镜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诊断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所有使用内窥镜的科室及相关人员。
2. 内窥镜设备的管理(1)设备保养检修内窥镜设备每日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报告并进行维修。
(2)设备存放管理内窥镜设备的存放应符合相关设备管理规定,避免受潮、受损或污染。
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设备的清洁消毒内窥镜设备的清洁消毒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确保设备的无菌。
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3. 内窥镜使用管理(1)内窥镜的使用培训医疗机构应对内窥镜的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内窥镜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内窥镜的使用流程内窥镜使用前应进行确认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患者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使用等。
内窥镜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
(3)内窥镜的记录管理内窥镜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内窥镜的使用情况、检查结果等。
4. 内窥镜质量监控(1)内窥镜的质量检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内窥镜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2)内窥镜的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内窥镜的质量评估制度,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内窥镜安全管理(1)内窥镜使用的安全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内窥镜使用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并尽量降低内窥镜使用中的风险。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doc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年版)为加强鼻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鼻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为在鼻内镜下进行的有创操作,包括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鼻内镜下颅底相关手术及鼻眼相关疾病手术等。
不包括鼻内镜下的无创性检查操作。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耳鼻咽喉科。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鼻科内镜诊疗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4.设有影像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满足鼻科相关疾病的诊疗需要。
(三)有经过鼻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三级医院,有鼻科病房开放床位,近5年累计完成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500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有联合开展鼻颅底相关诊疗技术的能力,具备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为在鼻内镜下进行的有创操作,包括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鼻内镜下颅底相关手术及鼻眼相关疾病手术等。
不包括鼻内镜下的无创性检查操作。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手术室等相关场所和设备。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耳鼻咽喉科,设有耳鼻咽喉科门诊及住院病房。
2.手术室。
(1)符合手术室设置的相关规范。
(2)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其他辅助科室、设备。
(1)设有麻醉科等相关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鼻科内镜诊疗相关的麻醉技术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2)设有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满足鼻科相关疾病的诊疗需要。
4.有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三)有至少2名经过系统培训具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
有经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四)拟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见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1.有鼻科病房开放床位,近5年累计完成鼻科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0例,其中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500例。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麻醉和重症监护专业。
有联合开展鼻颅底相关诊疗技术的能力,具备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内镜室管理规章制度
内镜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镜室的管理,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内镜室是医院内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专用设施,设置在医院的特定区域,只有得到相关人员的授权和指导,方可进入内镜室。
第三条内镜室的主要管理责任单位为医院的内镜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内镜室的设备维护、操作规范、人员资质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内镜检查能够安全有效进行。
第五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内镜检查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严格按照医院的制度和程序执行工作。
第六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利益,严禁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外界。
第八条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内镜室设备管理第九条内镜室的设备包括内镜、光源、显微镜、监视器等,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条内镜室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意外事故。
第十一条内镜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定期进行,遵守设备的维护规程,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内镜室设备的报修和更换要及时处理,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影响患者的诊疗。
第三章内镜室操作规范第十三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内镜检查的安全。
第十四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熟悉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要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
第十六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病史记录和术前准备工作,确保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内镜室风险管理第十七条内镜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内镜检查的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内镜室规章制度
内镜室规章制度
一、内镜室的使用。
1.1 内镜室的使用必须经过预约,并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
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1.2 内镜室的使用必须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患者
的安全和隐私。
1.3 内镜室的使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具备
操作内镜设备的技能和知识。
二、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
2.1 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必须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内镜设备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2.2 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必须由专业的清洁人员进行,确
保彻底和有效。
和复核。
三、内镜室的设备维护。
3.1 内镜室的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2 内镜室的设备维护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确保维修质量和效果。
3.3 内镜室的设备维护记录必须完整和准确,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
四、内镜室的安全管理。
4.1 内镜室的安全管理必须符合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2 内镜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由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演练。
复核。
以上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违反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措施。
希望所有内镜室工作人员共同遵守并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确保内镜室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2鼻中隔偏曲。
3肥厚性鼻炎或泡状中鼻甲等导致鼻阻塞者。
4脑脊液鼻漏修补。
5鼻腔、鼻窦异物及前颅底异物。
6恶性突眼、眶内脓肿或急性眶内出血。
7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8鼻腔、鼻窦及鼻咽囊肿和良性肿瘤。
9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囊炎及泪囊异物或泪囊黏液囊肿。
10蝶鞍区占位性病变。
11局限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或可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探查等。
【禁忌证】1伴急性传染病、血液病或严重心血管病等全身疾病,且未良好控制。
2侵犯广泛的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1熟悉解剖,在内镜下必须熟悉鼻腔内立体视野下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易发生错误或不必要的损伤,术者最好能先做尸解训练后,再进行临床实践。
2内镜和手术器械同时通过鼻阈后,钳头并不在视野中,寻视中易损伤出血而影响手术。
要求内镜先进入鼻腔,然后手术器械沿镜杆进入视野。
3内镜下手术配合,要多次反复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30°内镜应为首选用镜,其视野宽,死角小,手术适应性强,一般无须频频更换其他角度内镜。
4微创概念与功能保存是内镜手术的灵魂。
在清除病变,建立引流通道时,必须保存正常的组织结构,保护鼻黏膜功能。
术中的操作方法及程序,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和目的来认真选择。
一、钩突切除术钩突切除术(又称筛漏斗切开术)是鼻内镜下行中鼻道手术的基本步骤。
【适应证】1钩突畸形、生理性肥大或息肉样改变,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者。
2半月裂及筛漏斗中有息肉或瘢痕粘连或其他局限性病灶。
3为开放筛漏斗,进一步为鼻额裂、筛窦或上颌窦手术提供进路。
【禁忌证】1急性鼻炎和鼻窦炎者。
2中鼻道有占位病变,钩突窥视不清者。
【操作方式及程序】1仰卧位头抬高30°。
2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鼻腔黏膜以1%鼻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收缩血管2次。
4用0°或30°镜确认钩突后,用钩突切开刀,在钩突前下方紧贴鼻腔外侧壁骨刺入,贯穿整个钩突进入半月裂或筛漏斗中,前上到鼻额裂,后用咬骨钳咬断前端,取出钩突。
内镜室规章制度
内镜室规章制度
一、凡进内镜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更换拖鞋或穿鞋套。
二、内镜室必须保持卫生,无灰尘,一律采用湿性打扫,不准会客,不准高声喧哗,禁止吸烟。
三、凡是做内窥镜检查的病人,应由医生逐项填写申请单,各项操作前必须查对姓名、年龄,注意有无禁忌症,并谈话、签字。
各项操作必须配备主治医生以上人员。
四、内窥镜检查预约时,要向病人详细交待检查日期和注意事项,并指导病人携带已有的病案材料,以便参考。
五、非本室人员未经科主任允许不得使用本室仪器,使用时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操作,为弄清楚前不得随意使用,均应建立使用方法,履历卡机故障排除纪录。
六、爱护仪器设备,每次用完后必须擦洗干净,妥善保管仪器,按规定进行维护,急救药品、器械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以便及时取用;所有器械、用物必须随时检查,及时修
理补充。
七、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操作力求做到快、准、轻,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八、镜检后要及时做好记录,填写膀胱镜检查记录单和病理申请单,送往病理科;认真做好登记将全部资料归档,妥善保存。
九、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
十、爱护室内一切设备,避免损坏或丢失,室内物品不得外借。
十一、每日工作完毕打扫卫生,物品放置整齐,注意节约,不开长流水、长明灯,做到随手关灯、关水,离室时必须检查关锁全部门窗。
十二、从事内窥镜工作人员须持岗位培训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鼻内镜管理制度
鼻内镜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鼻内镜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鼻内镜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档案,包括鼻内镜的购进、维修、保养、使用和管理等相关信息。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鼻内镜的使用和维护。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制度,确保鼻内镜的正常运转。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鼻内镜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技术水平。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信件登记和修理追踪制度,确保鼻内镜的使用状况能够及时掌握。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维修保养记录,并及时处理鼻内镜的故障。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质量监管制度,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确保鼻内镜的质量。
第二部分:鼻内镜的购进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和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购进合格的鼻内镜设备。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对所购进的鼻内镜设备应当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的品牌、型号、购进日期、购进价格等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在购进鼻内镜设备时,应当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等因素,选择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鼻内镜的合格证明,确保所购进的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和医疗器械管理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鼻内镜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和更换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三部分:鼻内镜的维修保养管理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制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维修服务机构对鼻内镜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鼻内镜的维修保养记录,并对维修保养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鼻内镜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视程度。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做好鼻内镜设备的日常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鼻内镜技术规章制度
鼻内镜技术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鼻内镜技术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从事鼻内镜技术工作的医务人员。
第三条鼻内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鼻腔进行内窥检查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方法。
第四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操作规范。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鼻内镜技术时,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人员要求第六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人员应具备医学相关专业学历和执业资格,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第七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八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严格遵守医德医风。
第九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人员应每年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第三章设备要求第十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
第十一条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协作流程。
第四章手术操作第十三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术,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四条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确保手术条件的完备。
第十五条手术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避免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
第十六条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术后护理和复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鼻内镜技术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过程安全无事故。
第十八条鼻内镜手术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十九条鼻内镜手术中如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时,应及时处理和报告,保障患者安全。
第六章质量控制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鼻内镜技术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和评价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二十一条从事鼻内镜技术的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鼻内窥镜手术质量控制措施
鼻内窥镜手术质量控制措施一、设施要求1、有独立病区,专用病床10张以上,病房和病床设置符合要求,配备吸氧、负压吸引等设备;2、有符合要求的治疗手术室和手术器械消毒间;手术室和消毒间有1名以上专职护士进行管理。
手术室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3、配备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成套鼻窦内窥镜腔镜手术设备1套,多功能麻醉机1台,多功能手术床1台、多功能监护仪以及供氧设备和急救药品箱。
二、设备要求1、诊断监测设备要求:(1) 必备设备: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扫描(CT),病理切片设备,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2) 其他: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视力视野检测设备2、手术设备要求:(1)必备设备:鼻窦内窥镜手术专用器械、冷光源、成套鼻窦内窥镜腔镜手术设备1套,包括摄像头、高清晰监视器、全套鼻窦内窥镜(2)其他设备:微型电动吸切器、颅底手术一些特殊器械等三、手术人员要求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是取得执业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在编或正式聘用人员。
(1)手术医生:具有耳鼻喉科专业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以上耳鼻喉科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通过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实施一定病例数方能承担本职工作。
(2)手术护士:2名以上技术熟练、经耳鼻咽喉科专业知识培训的手术护士;(3)麻醉人员:2名以上熟悉耳鼻咽喉医生组成的手术麻醉组,其中主治医师职称1名以上。
四、管理制度1、一般管理制度:医院管理要求建立的有关管理制度完善,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控制、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
2、专项管理制度:(1)鼻内窥镜专科相关人员分工与职责;(2)各项鼻内窥镜手术技术规范、操作规程;(3)鼻内窥镜手术室管理制度。
(4)鼻内窥镜消毒、清洗管理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鼻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鼻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为在鼻内镜下进行的有创操作,包括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鼻内镜下颅底相关手术及鼻眼相关疾病手术等。
不包括鼻内镜下的无创性检查操作。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有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耳鼻咽喉科。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鼻科内镜诊疗相关的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4.设有影像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满足鼻科相关疾病的诊疗需要。
(三)有经过鼻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有鼻科病房开放床位,近5年累计完成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附件2)不少于500例, 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有联合开展鼻颅底相关诊疗技术的能力,具备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操
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3.具备满足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有5年以上耳鼻喉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目前从事鼻科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3)经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1)开展鼻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有资质的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例。
累计完成鼻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独立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本规范实施前,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条件和标准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下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工作。
4.本规范实施前,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但须经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工作。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三级医院从事鼻科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年累计完成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0例,其中包含独立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20例。
(3)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耳鼻喉科疾病诊疗规范、鼻科内镜诊疗
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开展由具有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鼻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鼻科内镜诊疗术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准予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四、培训
拟从事鼻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本辖区三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并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三级甲等医院。
2.开展鼻科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鼻科开放床位不少于20张。
3.近5年累及收治鼻科患者不少于2500例,其中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4.有不少于4名具备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至少2名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有与开展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6.近3年举办过全国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过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1.在指导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鼻科内镜诊疗不少于15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接受培训的医师应参与对患者
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鼻科内镜手术操作、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术后随访等。
在境外接受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6个月以上,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培训基地考核合格后,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附件:1.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2.三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附件1
四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目录
一、鼻颅底相关诊疗技术
(一)鼻颅底肿瘤手术。
1.鼻内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2.鼻内镜下经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
3.鼻内镜下鼻窦骨化纤维瘤切除术
4.鼻内镜下骨纤维异常增殖切除术
5.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6.鼻内镜下翼腭窝病变手术
7.鼻内镜下斜坡肿瘤切除手术
8.鼻内镜下鞍旁肿物切除术
9.鼻内镜下岩尖病变手术
10.鼻内镜下鼻窦骨瘤手术
11.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侧颅底手术
(二)鼻颅底重建手术。
1.鼻内镜下脑膜脑膨出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2.鼻内镜下经翼突入路蝶窦外侧隐窝脑膜脑膨出切除
及颅底修补术
3.鼻内镜下额隐窝及额窦脑膜脑膨出切除及颅底修补
术
4.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二、鼻眼相关诊疗技术
(一)鼻内镜下眶内异物取出术
(二)鼻内镜下眶内肿瘤手术
(三)鼻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
(四)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管减压术
(五)鼻内镜下眶壁骨折整复术
(六)鼻内镜下鼻颅眶沟通肿瘤切除术
(七)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三、鼻腔鼻窦诊疗技术
(一)鼻内镜下全组鼻窦开放FESS手术
(二)鼻内镜下DrafⅡB、DrafⅢ型额窦开放术
(三)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四)鼻内镜下鼻中隔及鼻畸形整复术
(五)鼻内镜下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Krous分级3级以上)
(六)鼻内镜下翼突入路侧颅底手术
(七)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病变切除术(八)鼻内镜下鼻窦恶性肿瘤手术
附件2
三级鼻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鼻内镜下颌内动脉栓塞(用于鼻衄)
二、鼻内镜下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三、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四、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五、鼻内镜下鼻腔病变射频消融术
六、鼻内镜下额窦囊肿切除术
七、鼻内镜下鼻窦探查术
八、鼻内镜下筛窦开放术
九、鼻内镜下蝶窦探查术
十、鼻内镜下蝶窦病损切除术
十一、鼻内镜下上颌窦病损切除术
十二、鼻内镜下筛窦切除术
十三、鼻内镜下筛窦囊肿切除术
十四、鼻内镜下筛窦切开异物取出术
十五、鼻内镜下蝶窦囊肿切除术
十六、鼻内镜下鼻窦瘘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