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特点研究分析

合集下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特点研究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特点研究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特点研究分析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内层叙事中展示了一场瑰丽奇幻的海上漂流旅程,又在影片的外层叙事中,借寻找创作灵感的作家之口,告诉电影观众这或将是一个让人信仰上帝的故事。

不同于一般的奇幻历险类型片,本片以复式叙事打破了线性的时空流程并重新组织了影片的意义单元,生成更为抽象的意蕴,使潜在的电影观众得以透过外在叙事抵达意义层面的上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寻找故事的作家和成年派作为外层叙事的显在叙事者。

二者的言谈内容将派的少年生活经历、青年时期的海上漂流之旅勾勒出来。

内层叙事被置于外层的叙述话语之中。

这种复式叙事模式通过闪回、插叙等方法具有了极大的时空自主性,将少年派、青年派、成年派的多重时空及复杂人物关系合成一个有机故事整体,以新的时间关系构筑起隐蔽的意义结构。

一、上帝的抽象:内层叙事的复调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内层叙事的表意系统由一系列对立冲突的符号和声音构成,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

对名字指称的意义阐释上,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从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到音似的小便,再到圆周率,其语义从纯净的灵魂到生理上的排泄,再到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构成了从灵魂到肉身,再到理性认知的意蕴流转,意义对立冲突而又并列共存。

此外,影片中的一些意项在影片中相对独立而又互不融合,在叙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某种抽象的象征意义,成为表意的符号。

如莲花于母亲是精神信仰的表征物;派的初恋女友阿南蒂,则是通过独特莲花状手势,将精神能量传达给神。

派在其失却宗教信仰和价值来源,不断寻找意义之域的时候,正是阿南蒂对神的这种倾望的表达吸引了派,并唤醒了心灵深处尘封的信仰。

到了派的海上漂流及漂浮岛部分,莲花化为水中的精神幻觉图景,充满神迹的光华。

这些表意符号都具有各自的声部,相互叠层,具有复调特征。

影片中的人物具有观念自主性。

不同的意识主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处于不断的冲突和对话中,具有复调叙事的多声部特征。

如一家人在餐桌谈话的争执中,父亲强调理性认知的重要性,告诉派信仰之路的探寻应该从理性开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精品文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精品文档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精品文档《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一.叙述者分析《少年派》中有两个显在的叙述者:一个是派,向作家讲述自己的故事;另一个是创作失忆来印度寻找灵感的作家,向读者讲述派的故事,两个叙述者的交织增添了叙事的魅力。

根据叙述者与所叙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派和作家都是同叙述者。

派是“奇幻漂流”的经历者和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处于故事的第二层,叙述的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从而形成了叙述者与叙事对象同一的叙述关系,使故事的真实性得到强化。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同叙述者――作家,他处于故事的第一层,是以次要人物身份出现的同叙述者形象。

作家为了寻找灵感投入了大量行动参与到故事的进程中。

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与看法,如在最后一章评价派“表现了在极端困难和悲惨境遇面前的勇气和忍耐力”[1],作家在叙述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首先,他是故事的引导者,推动情节发展,他以获取灵感为目的探访派、收集资料,贯穿全文,使故事的面目得以呈现。

其次,他是一个见证者,与主人公之间存在距离和空白。

作家的身份使他能进入故事,但也必须是个忠实于叙述者的叙述者。

如果没有他,读者将直面派的讲述,丧失对故事的深层思考;因为他的存在,故事讲述者的叙述客观上已被他筛选,间接对故事的真实性起到旁证作用,增加了作品的客观性和层次感。

根据文本叙述的不同层次,《少年派》可分为两层:外部叙事中的外叙事者――作家为写书寻找灵感的故事为一个叙事层;内部叙事中的内叙述者――派的漂流历程构成另一个叙事层。

因为前者在全书中占绝大篇幅,为了避免读者忽略外部叙事的层面,作者在首尾章节采和第2、6、12、15、21、30、33、36、95章都采用外部叙事,通过描写他的外貌、行为,家庭等提醒读者这一层的存在,内外叙述者相互参照,给读者营造出“入乎其内,超乎其外”的阅读体验。

根据叙述者的叙述行为,派和作家是具有“自我意识”的叙述者,作者既让读者进入故事,又不时地用间离手法将读者赶出来。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艺术特色分析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艺术特色分析

理想国坐在影院中,观众感觉自己的周围蔓延开一丛丛的枝蔓,自身宛然已处在一片自然之中,天空湛蓝,人鱼在云中穿行,斑斓的鸟儿已经入驻,心情畅然,观众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忘却了心中对自然的恐惧,原来,大自然如此友好,如此美丽,如此令人神往。

银幕中的少年就站在观众面前,向着人们娓娓诉说着这段奇幻的旅程,他心目中的——理想国。

谈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留给观众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它的画面了。

动物园,是每一个人童年时代最神往的地方,是每个家长心中最有意义的奖励,自然的神奇,瑰丽,全尽包含其中,而影片的开篇所展现给观众的正是派家中的动物园,唯美的画面配以空灵的音乐,扑面而来的印度风,安静,闲适,恬美,这就是影片中的自然,这便是观众心中神往的理想国。

影片在画面上的处理恰到好处,这其中自然与构图的精巧密不可分,画面的处理充分运用了一切自然环境,天的湛蓝,水的倒影,诸如种种都极大地表现了艺术效果,也放大了观众对于自然美的感受。

从泳池底部以90°的垂直角度仰拍,水的清澈和天空融在一起,犹如人在天空,云中穿行,镜头快速纵摇画面从黑夜繁星点点过渡到白天白云朵朵,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给人一种超现实,梦幻的美感。

女生和派在桥下的约会一幕在构图上也别具匠心,人物挤身与画面的左下角,而其余的部分则充斥着波涛起伏的海面,其利用桥底作为框架所营造出来的纵深空间,不仅加强了画面的美感,同时也表现二人感情的深厚纯净,同时也暗喻着两人终将分离的结局。

影片中3D动画的大量运用为其营造了紧张压迫的氛围,危险的信息充满了每根神经,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性感化观众心灵,所表现出来船在风暴中前行,气势恢宏震撼,不仅暗示了接下来的灾难而且也为后续情节提供了故事合理性,同时观众也屏住了呼吸内心紧张到了极点,每个人都希望下一秒就能风清云定。

影片的大量转场均运用了交叉淡化或划效果,使影片趋于舒缓更贴近讲故事的节奏,让人感到舒服,也使观众能以一个闲适的心态随情节畅游“奇幻之旅”。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一篇: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在近期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中,更是囊括了几项大奖,可谓实至名归。

这部作品能够引起大家如此大反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信息的可解读性。

本文从影视美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我与自我父法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其唯美的画面,缓缓的音乐以及富有哲理的话语赢得了广大观影者的喜爱。

片中的海洋,美极了、神秘极了,李安完全把我所能想象出的海洋的美丽以扩大十倍的手法勾勒出来:水母之夜鲸鱼出水,晚幕下晶莹剔透的绿色孤岛,电闪雷鸣的暴风雨等等,大海上的每一一个画面都是一副视觉佳作。

3D效果更是出色,感觉一切奇幻的美景就在你周围,看到夜晚静逸的海洋会让你也变的安静,看到猛虎出现,你也会忍不住闪躲,大叫。

有很多人说,这是继《阿凡达》之后又一部视觉盛宴。

一、剧情简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的是一名在找寻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皮辛·墨利多·派特尔(派)经历过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特意前来拜访他。

于是派开始讲他的故事。

他成长于1970年代的印度朋迪榭里。

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动物园,派整天与老虎、斑马、河马和其他异国动物为伍。

他从小就接触宗教信仰,并且信仰了不同的派别。

在宗教的影响下,他对动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然而当他试图与孟加拉国虎理查德·帕克交好的举动,却引来父亲勃然大怒。

派的父亲当场以血淋淋的教训让他知道:动物与人的思考模式不同,一旦忘记这一点就会送命。

这次的教训冲击了派对世界无止尽的好奇心,令他永远无法轻视。

在派17岁那一年,印度发生了全面性的改变,他的父母决定举家移民以追求更好的生活。

派不得不离开他的初恋情人。

在选择移民加拿大之后,派的父母关闭动物园、收拾所有家当以及动物、搭上一艘日籍货船。

在船上,他们与一位残忍成性的法国厨师发生了争执,经一位佛教徒的劝阻下,才得以平息。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摘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充满多样性与独特性。

在角色的内心独白中,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角的情感与思想。

动物作为象征出现在故事中,为情节增添意义与张力。

不同版本的故事展示多元视角,使得观众在思考真相与谎言之间产生疑惑。

夸张和超现实的画面呈现吸引观众进入奇幻的世界,感受不同于现实的体验。

非线性的时间线叙事带来戏剧性与紧张感,让观众沉浸在故事的深度之中。

通过这些叙事策略,电影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奇幻世界,让观众享受到了非凡的视听盛宴。

【关键词】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策略、角色的内心独白、动物作为象征、多元视角、夸张和超现实的画面、时间线的非线性叙事、奇幻的世界。

1. 引言1.1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奇幻故事。

影片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通过角色的内心独白、动物作为象征、不同版本的故事展示多元视角、夸张和超现实的画面呈现以及时间线的非线性叙事等手法,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些策略在影片中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电影所带来的奇妙体验。

通过这些叙事策略,观众可以看到主人公少年派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他的挣扎、勇气和希望。

动物作为象征则为故事增添了一层象征性的意义,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不同版本的故事展示多元视角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故事,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情节。

夸张和超现实的画面呈现则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魔幻世界。

时间线的非线性叙事让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错综复杂和变幻莫测,为故事增添了一种悬疑和神秘感。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是多样且独特的,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些策略不仅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还让他们在影片结束后回味无穷,不断思考和探讨其中的奥秘和深意。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叙事技巧解析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叙事技巧解析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叙事技巧解析作者:孙岩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9期孙岩内容摘要:《少年Pi的奇幻漂流》流畅易读又富有深意,主要在于其叙事技巧的巧妙。

运用里蒙·凯南的叙事学理论,可从读者阅读、文本聚焦、叙述方式这三方面对其叙事技巧进行分析。

结尾处故事重新编排,在对比和反差中给读者带来震惊的阅读体验。

含混的“终结假说”展示出小说的张力和意义。

结尾前的叙事综合运用内外部聚焦,使读者近距离感受事件,亦为结尾的巨大反差作情感铺垫。

双层的叙述层次使读者远距离静观,为反思故事的深层内涵提供可能。

关键词:《少年P1的奇幻漂流》阅读聚焦叙述2012年底,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小说Life of Pi的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观影及评论热潮。

该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不仅在于影片华丽炫目的3D制作,以及导演李安的国际影响力和良好口碑,更重要的因素或许在于其故事本身。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个精彩绝伦、流畅好读又富有深意的故事,使其改编成影片后仍能保留其特质,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由序言和三部分正文组成,叙事方式各不相同。

序言以第一人称讲述一个作家在寻找创作灵感的途中偶然结识现居加拿大的印度人派,并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正文第一部《多伦多与本地治里》由作家“我”及主人公派的讲述穿插而成。

派以第一人称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其中穿插的一些简短段落以作家“我”的视角,讲述“我”在多伦多看到的派现在的生活情况。

这部分内容似乎略显冗长杂乱,却在细节之处充满暗示与铺垫。

第二部《太平洋》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全部是派的自述。

在举家迁徙加拿大的途中,他们乘坐的船只失事,只有派幸存,并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共同度过了227天的漂流生活,其间困难重重,惊险不断,幸运的是派最终获救。

第三部《墨西哥托马坦镇贝尼托华雷斯医院》虽然篇幅不长,却是造成整部小说特殊意义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内容由一份录音档案的文字记录,以及沉船事件的调查报告组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性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性分析
节 ,夹 层 中 的是 派 的画外 音 。影 片的 魅 漂 流 》中故 事有 两个 结 尾 ,而作家 说他 本 身 的人性 而失 去 了其 内心 的兽性 。 当 力 在 于 当人们 还 在质 疑那 只奇 怪 老虎 形 更 喜欢 第一 个 结尾 。老 虎与 派在船 上共 讲 第一 个故 事 时成 年派没 有 流泪 ,是其
不 管 那 只有 一个 人名 的老虎 是不 是真 的 会处 于饥饿与孤独 中难 以独存 ,一个来 自 突 中 ,揭 示 的是 人都 有其 兽 性 的一 面 , 直达人 内心最原始 的欲望。 1 《 少年派 的奇 幻漂流 》的套层结构
蜕变 。
存 在 ,在 虚幻 与 现实 ,镜 像 与 自我 的冲 多神 国家 的少年在 与老 虎的相处 中成长和 么 老 虎在 豺狼 杀死 猩猩 的时候 没 有 出现 少年 派 第一 次见 到 老虎 是派 去 给老 人 性 与兽性 在 这一 刻结 合在 了一起 。同 虎 喂食 ,他 坚信 老虎 是有 灵魂 可 以交 流 样 的这 也就 可 以解释 为什 么在 影 片的最
象 的时候 ,派讲 述了第二个故事 ,水手 、 厨 师 、妈妈 和 自己。在小说家 的推 断中 , 他 们 分别 对应 了第一 个 故事 中的斑 马、
同生活 了 2 2 7天 ,从 相 互对 抗 到他 们 相 人 性 的体现 ,而 当成年 派 讲述第 二 个故
互 依存 ,可是 在 最后 到达 彼岸 马上 就要 事 却流 了 泪 ,是其 兽 性 的体 现 ,每 个人 获得 新 生 的时候 老虎 却 头也不 回地 走人 的 心 中都有 一 只孟 加 拉虎 ,兽 性始 终存
的 自己 ,试 图冲破 内心道德 的囚笼 。
兽性
了其 人性 的一面 把一 个杀 戮 和复仇 故 被社 会伦 理与 秩序 利益 所 囚禁 ,但 同时 少年 和老 虎 的友 谊故 事 。探 讨 的是人 如 派 的奇幻 漂流 》在 奇幻 冒险 与灾 难 复仇 这也 是影 片的高明之处 。 把 人 物关 系缩 小到 一个 人 的两 面 中来。

《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分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范文

《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分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范文

《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分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篇一一、引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加拿大导演李安执导的奇幻冒险电影,改编自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

该片以一位名叫派的少年为主角,讲述了他在一场灾难后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流至南太平洋,展开了一段冒险而富有人生哲理的旅程。

本篇论文将从后经典叙事学角度,对该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二、后经典叙事学理论背景后经典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方向,它不仅关注故事的结构、情节、人物等传统元素,还注重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解读。

在分析电影时,后经典叙事学更加关注影片的视听语言、观众体验、文化背景等要素,以此来更全面地解读作品的深层含义。

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结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采用了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即两个故事版本的交错叙述。

一是少年派自己叙述的版本,二是经过科学家推理和佐证的历史真相版本。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深度,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反思。

四、视听语言的运用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运用了大量的技巧,如画面构图、光影处理、音效等,以营造出奇幻而引人入胜的氛围。

特别是与孟加拉虎的互动和共生关系,通过画面和音效的处理,使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奇妙。

此外,电影中的配乐也值得一提,它既体现了故事的情感基调,又与画面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五、文化与心理层面的解读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暗示。

例如,少年派与孟加拉虎的漂流经历,不仅是一次生存挑战,也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和觉醒。

通过这一经历,少年派对生命、信仰、人性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印度教文化的探讨,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观众体验与互动电影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视听语言,为观众提供了多种解读空间。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电影还通过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传递,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从小说到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的比较研究

从小说到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的比较研究

532017年第19期叙事研究是当代文学评论中重要的研究手段,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叙事研究的领域逐渐从文学作品扩展到了影视作品,叙事视角是叙事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创作者通过对不同叙事视角的选择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原为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出版于2001年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现实题材小说,在出版之后,这部小说便大受欢迎并取得文学界多个高规格大奖。

2012年,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奇幻冒险3D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全球上映,上映之后该片不仅票房大卖,还在2013年斩获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等四项大奖,在电影的带动下,原著小说在中国亦成为了畅销小说。

[1]小说讲述了一个信奉三种宗教的印度男孩,在一次海难中失去了所有家人,一个人在海上漂流了200多天后获救的故事,被救后小男孩派对于自己的这段经历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描述。

第一种,是和派一起爬上救生艇的还有斑马、鬣狗、猩猩和一只孟加拉虎,在一番为了生存的战斗后,救生筏上只剩下了一人一虎相伴漂流了200天直到被救;第二种描述,是救生艇上的是厨子,断了腿的海员,派、还有他的母亲,然而这些人的行为并没有比动物更温情,为了活命他们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同伴,最终只有派一个人活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他一个人熬过了漫长的漂流,最终被解救。

哪一个故事更可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而有不同的答案,而不同的答案又对应着每个人心中对于宗教等哲学问题的理解和善良的选择。

整部小说都具有奇幻色彩和戏剧张力,很适合影像化,但其中贯穿始终的“孩子”“动物”和“水”等元素又是电影拍摄中非常难以控制的类别。

李安导演历时4年才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可见其难度之大。

[2]对于小说和电影的讨论,在近年来已经十分丰富,本文将着重讨论小说和电影在叙事视角方面的差异对比。

一、 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虽然文学与电影隶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然而两者在叙事方法上还是存在很多相同点的。

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_叙事特征探究

_少年派的奇幻漂流_叙事特征探究

热片劲评M O VIE LITERATU RE2014年第03期·电影文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特征探究■于欣欣(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辽宁沈阳110102)[摘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导演李安拍摄的首部3D 电影,这部影片不仅获得电影界的高度评价,还赢得了高额的票房收入。

影片不只是简单地讲述了一个少年和老虎的故事,而且其中叠加了复杂的叙事。

这部影片将“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小说”搬上了银幕,并将两个密切相关却又完全不同的故事呈现给观众,使得整部影片能够被观众自己进行重构,这些恰恰是影片的精彩之处。

在此,本文探究这部影片的叙事特征及其美学意义。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特征;电影“一望无际的大海,一个救生艇,一位印度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这些奇妙的事物构成了一部精彩的电影。

这部影片是由李安导演改编自著名作家扬·马克尔的同名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的故事情节涉及了数十载的光阴,横跨了三大洲、两大洋,其一直被认为是“最不可能影像化的小说”,但李安导演大胆进行创作,用3D 的视觉效果为观者呈现出来。

这部电影主要采用了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技巧,运用了舒缓的叙事节奏和奇幻的3D 影像突出故事的主题,并将其传递到观者的心中。

一、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剧情赏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要讲述了影片主角少年派和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虎在海上漂泊了227天历程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主角派原本生活于印度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动物园,使得派与动物、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

他每天在狮子的吼叫声中起床,在各种鸟类的吵闹声中用餐,而上学路上不仅有母亲相送的目光还有水獭的注视,所有这一切使得派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信仰。

派17岁那一年,父亲决定全家移民到加拿大过更好的生活,然而在途中货船突然沉没,派的家人全部遇难。

船上掉落的斑马将派和救生艇砸入海里,使得他侥幸获救。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浅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马特尔于2001 年发表的小说Life of Pie 改编的一部3D 电影,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拉菲·斯波等主演。

该片于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013年,该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摄影、配乐和视觉效果四项大奖。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印度。

派的父亲在印度一个海边小城开了一个动物园。

派有一位信印度教的母亲,所以从小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在他12岁的时候,他又在基督教堂认识了耶稣并决定受洗,同时他又对伊斯兰教的虔诚有极大的热情。

在派17岁的时候,父亲由于生计所迫,带着许多动物举家迁往加拿大。

他们和动物们搭乘一艘日本货船去往加拿大,在大海上遇到暴风雨,船失事。

在227天之后,派成了这次海难事故的唯一幸存者。

于是他讲述了在这227 天的海上漂流经历。

他与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在救生小船上相互克制、相互依存,并最终共同战胜困境生存了下来。

海上漂流的故事被3D 高科技电影演绎得奇幻动人、炫彩夺目。

这部电影被翻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翻译容易引导观众去关注电影里面派在海上漂流的奇幻经历。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视听与技巧的展示,不仅仅是奇幻与好看。

正如导演李安所说:“影片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不只具有娱乐性,希望观众看到它的深度,也希望这是一部看完后家人朋友间可以聊一聊的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好看,不仅是娱乐,它还有深度和用意。

那么它的深度和用意是什么?李安说,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电影里的动物主角是一只老虎,它的名字叫“Richard Parker”(理查德·帕克)。

当我知道历史上理查德·帕克的故事的时候,我发现这是整部电影背后潜藏的导火索。

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884年。

一艘叫“木犀草”号的船在海上沉没,4 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其中有一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17 岁男孩。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三重叙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三重叙事

[艺术评论]18NO.3 of 2013李安的《少年派》包含了三重叙事策略,这对应了他个人的三重身份,即在西方的亚裔、前卫艺术家和自我叙事者。

首先,从《饮食男女》、《喜宴》、《卧虎藏龙》到《理智与感性》、《牧马人》、《绿巨人》,李安从带有中国符号的第三世界叙事,转向了世界主义的故事讲述者。

这明显是一种作为在西方的亚裔作者的叙事策略。

李安的世界主义不同于西方导演的世界主义,像贝尔托鲁齐的《末代皇帝》和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西方作者尽管讲述与己无关的中国故事,但在表述方式上植入了希区柯克式的精神分析结构方式和表现主义化的自我视角,比如《末代皇帝》有关自我成长的马斯洛式的视角,或者让一个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关于家族遭难的伤害记忆,青年时期卷入一个巨大的拯救事件,在与邪恶难决高下时,因童年的无意识记忆的唤醒而获得能量,最终以弱胜强。

但李安不一样,他在《理智与感性》等三部西方题材的片子中几乎没有什么东方“叙事”的植入,他力图拍摄一个以西方看西方的故事。

这恰恰是一种亚裔式的世界主义,即把自己当作他者去看待他者。

通过这一像西方人那样看西方的“非中国化”策略,李安试图消解自己的中国身份和中国特色的艺术。

《少年派》是这种“非中国化”策略的进一步推进,即以西方叙事方式讲述一个世界主义化的亚裔故事。

他讲述了一个孟加拉家庭的男孩,但这个家族又因向西方迁徙的海难故事而具有世界主义时空。

片中尽管有关于生存绝境和孟加拉佛教的内涵,但这一次李安植入了前卫主义的西方叙事和对佛教的精神分析式的阐释。

这就进入到李安的第二重叙事策略。

电影的高潮是在派得救之后向日本保险公司代表的陈述。

显然,虽然派作了有关海难历险全程的“现实感”的重述(观众因为视觉上逼真的现实感几乎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保险调查员不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倾向于认定这是一个海难者的幻觉或白日梦。

接着派就进行第二次讲述,他进行了故事置换,将救生船上的动物置换成了人,保险调查员因此相信这才是一个现实故事,但又因过于残酷听不下去。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层次及意义分析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层次及意义分析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层次及意义分析【摘要】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并不单纯像它的名字那样,讲述的是一个少年的奇幻漂流,而是一个叠加了复杂叙事空间的故事,导演李安在一部电影中为我们讲述了两个有着密切关联却毫不相同的故事。

影片中第二个故事的呈现令观众恍然大悟开始怀疑第一个故事的真实性,这时整个影片在观众的头脑中进行了整合重构,这也被认为是这部影片的出彩之处。

本文就这部影片的叙事层次,叙事逻辑空间及影片的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叙事层次;叙事逻辑空间;超现实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层次1、第一个故事:少年派的历险故事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影片先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所以派从小就了解动物的习性,这也为后来的剧情及正式进入到“奇幻漂流”埋下了伏笔,在随后的情节中派的父亲带着全家及所经营的动物园里的动物迁往加拿大,但不幸的是,动物园园长一家经历了一次类似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事件,除了派,家人全部遇难。

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

接下来这个少年在海上求生的故事,就是如何对付理查德-帕克的故事。

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派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

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

当然,这场漂流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

在派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陷入绝望的他们已准备从容赴死,但奇迹的是,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天堂般的岛屿。

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他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

惊恐的派与老虎再次开始了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2、第二个故事:少年派的另一个海上求生故事版本如果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节发展到第一个故事情节为止,确实乏善可陈,没什么深度,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是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

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点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述视角一、《少》中的叙述视角具体呈视(一)暗隐叙述者“其实,任何叙事终归暗隐叙述者操作,不过有时暗隐叙述者尽可能不在叙事本文中显示其在场(所谓‘好像自我讲述’的透明性效果),而让作为人物出场的叙述者发言。

”③影片5分7秒至5分27秒童年派学游泳的段落由4个镜头组成:1.游泳池里的童年派拼命往水面上挣扎;2.仰拍胸膛宽厚的叔叔蹲下来伸出一只手;3.叔叔抱着童年派边走边教他游泳的诀窍,然后把他抛进水里;4.从水底仰拍童年派跌落水中的背影。

而从视角来看,这组镜头中只有第2个镜头是“我”从泳池里看见池边景象的主观性镜头,其余三个均是暗隐叙述者所看到的景象。

除了影像,人是不可能从别人的视点看见自己的,所以其余的有“派”出场的镜头属于“暗隐叙述者”在操控。

(二)叙述自我视角:中年派影片中,“中年派”以过来人的“叙述自我”的身份出现回忆岁月、讲述往事,此类镜头在影片中大多为三分钟以内时长,切换频率快。

其中有两种表达方式:1.声画同步:画面为中年派与作家对坐谈论“PI”这一名字的由来、谈论派复杂的宗教信仰等等,这些镜头偏向于表达解释、说明、评论、思考等内在理性思维内容;2.声画分离:画面为童年派或少年派,叙述声音为中年派,即画面与话音不同时态。

此类镜头与经验自我视角叙事圆滑拼接、揉合,推进叙事节奏。

(三)经验自我视角:童年派、少年派影片中,“童年派”与“少年派”身处漂流故事之内,以“经验自我”身份经历令人惊奇的事件。

经验自我视角呈现的段落相对较长,如少年派遇见各种神与喝圣水(时长4分30秒左右)、少年派饲虎、父亲给动物喂安眠药(时长12分左右)等,这些关键情节交待少年派的求生技能、精神信仰、爱情经历等种种人生体验,以经验自我视角直接展现给观众,外在感性场面视觉冲击力强,真实可信。

特别是整个海上漂流历程由66分钟的镜头组成,持续使用“经验自我”视角一气呵成,快速推动剧情发展,保证了少年派奇幻漂流的完整性,使其海上历险历历在目,惊险绚丽。

李安电影的叙事视角分析--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李安电影的叙事视角分析--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例
关键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宏观视角;微观视角;多元叙事视角
1 宏观视角 1.1 魔幻与现实 2000 年,李安拍了一部与武侠电
影 有 较 大 区 别 的 电 影《 卧 虎 藏 龙》, 这或许是源于李安较强的艺术敏感性, 其之后拍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简 称“《 少 年 派》”) 的 成 功, 则 是 李 安在叙事思想上迎合了当下的时代要 求。《 少 年 派》 中 的“ 海 上 漂 流” 故 事是采用双重视角来展现的 [1],片中用 了两个故事来叙述同一个主题,第一 人称与第三人称的形式交替叙述故事, 哪一个版本是真实的?哪个版本是幻 想的?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清楚地看 到,李安是以第一人称,通过他的声音, 通过他的眼睛,来说明他的叙事立场 的。
电 影 开 始 于“ 我 ” 的 成 长 经 历, 童年到少年时期“我”都与家里动物 园 的 动 物 生 活 在 一 起,“ 我” 父 亲 对 “ 我 们” 展 示 了 残 忍 的 一 面,“ 我” 由此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变化,爱和恐 惧在内心的加强以及精神世界和现实 世 界 的 交 替, 为“ 我” 与 孟 加 拉 虎 在 同一条船上相依为命,海上漂流求生 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2]。而之后讲述“太 平洋漂流”的故事也是以第一人称叙 事的方式推进整个故事的发展,“我” 面 对 动 物 的 担 心, 面 对 风 暴 的 恐 惧,
作者简介:邓畅(1995—),女, 重 庆 市 开 州 人,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广 播电视(电视制作)。
84
3.2 多元的意识形态 在 影 片《 少 年 派 》 中, 印 度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这 些 是 派 曾 经 信 仰的三种宗教。对于不同的宗教信仰, 人们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虽然在印 度这个国家多信仰在人的行为规范中 存在冲突,但最终也为人们打开了多 元化的世界之窗,这些特点与李安叙 事的全球化观念相吻合,都隐含的一 种 价 值 体 系。 这 一 成 功 突 破, 超 越 了 李安以往的作品 [5]。如果说在《色·戒》 和《卧虎藏龙》中仍用羞怯掩盖了中 国古代礼制仪式的枷锁。那么《少年派》 的出现,会在这个动荡的背景下给人 们更多的思考空间。 3.3 多元的民族文化底蕴 今 天, 在 全 球 化 的 背 景 下, 中 国 电影要想发展,就必须创造出与中国 本土文化一致的民族特色,植根于本 民族文化和本土的影片,才能引起国 人共鸣,增强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 的影响力,向世界展示大精深的优秀 中华传统文化。 影 片《 卧 虎 藏 龙 》 开 场 的 青 山 碧 水和乌瓦白墙,体现了中国的民居建 筑之美,皇城的环境魅力也展现了中 华 文 化 的 宏 伟 壮 丽;“ 家 庭 三 部 曲” 中塑造的三位父亲的形象,不仅体现 了父亲的宽容,还体现了中国父亲对 孩子的爱护以及温和而宽厚的民族性 格。李安把中国故事以及中华传统文 化, 通 过 影 像 载 体 表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在美国主流 社会文化以及世界全球化大背景中顽 强的生命力,彰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 人 文 价 值 的 活 力。 在《 少 年 派》 中 揉 入不少让西方容易接受的关于人的成 长的情节,在主题上兼具东方哲学和 人文情怀,提升了电影中人性的善与 恶,在构思上在运用西方较为成熟的 叙事模式,以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起点, 构建了一个全球化的视听盛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学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学分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学分析摘要:李安作为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近年来在世界电影界也有不俗的表现。

其作品风格独特、题材多样,并充分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和东方美学的精华。

2009年至2012年,“四年磨一剑”,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本文将结合李安的风格,着重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展开分析。

同时从该影片的成功分析对国内电影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学启示“一片无垠的大海,一艘救生艇,一个印度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于2012年11月一起出现在了电影院的银幕上,它就是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英文名《Life of Pi》,以下简称《少年派》)。

镜头下同时呈现了“诗意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探讨了人性与信仰。

观众同时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探索。

这种意境的营造主要依靠李安叙事手法的运用。

一、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的电影《少年派》是根据扬·马特尔风靡全球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

主人公派17 岁的时候,其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举家移民加拿大。

然而,出海的当天深夜,他们所乘载的货轮遇到了暴风雨,派的家人全部遇难。

派和救生艇被船上掉落的斑马砸进了海里。

此后,派开始了在海上漂泊227 天的历程,与他同时处在救生艇中的,除了斑马,还有一只鬣狗、一只猩猩以及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

在救生艇上的最初三天,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帕克又杀死了鬣狗。

接着,17 岁的派和老虎在海上生存的故事便开始了。

他由最初的与帕克相互提防,想要杀死对方的心理逐渐变为相互依赖,帕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派生存下去的一种动力。

在他们历尽各种挑战和磨难后,终于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了,而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影片的最后是派在医院面对日本调查员讲述了两个在海上经历的不同版本的故事。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

xx年xx月xx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
引言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结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主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视觉效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音效设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道德观和社会观结论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1
电影概况
2
3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由李安执导,苏拉·沙玛、伊尔凡·可汗等主演的剧情片。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印度少年在海上漂流的奇幻旅程。
电影于2012年上映,并获得了多项奖项和提名,其中包括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配乐等。
电影背景
李安在阅读小说后被故事所吸引,决定将其改编成电影。
电影在印度和中国拍摄,历时近两年时间完成。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该小说于2001年出版并获得了布克奖。
本研究旨在分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叙事策略,探讨其如何呈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和传递思想内涵。
通过深入挖掘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视觉效果,本研究旨在揭示电影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并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奇幻世界。
研究问题和目的
0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结构
故事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
少年派的故事从他在印度出发开始,随着派与家人被迫分离,他开始了在太平洋上的漂流之旅。这种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跟随少年派一路走来的成长路程,感受他的内心变化。
电影通过非线性叙事手法,将时间顺序打乱,让观众在不断闪回和跳跃的场景中拼凑出故事的全貌,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悬念和神秘感,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研究发现
01
对电影产业的启示
02
03
04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策略对观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

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解读作者:周俊嘉来源:《数码世界》2020年第06期摘要: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小说同名电影,影片上映后观众的感受是如诗般美好以及现实版残忍,让更多人体会到信仰与人性的差距,观众的观影实质上更是精神洗礼。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以及导演李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叙事解读,让更多喜爱这部影片的观众,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

关键词:奥斯卡获奖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解读引言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至今不仅收获了一系列奖项,同时更得到观众的高度赞誉,是经典且值得深入解读的影片。

李安导演在改编的基础上,通过3D技术呈现了新的震撼视觉感受,让观众感悟唯美的同时引发深思。

一、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及作者简介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小说改编,即扬·马特尔的十分风靡的同名小说,由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执导拍摄成为电影。

影片的主要内容讲述的则是少年派与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海上漂泊的故事,他们全程经历了共227天的奇幻漂流历险。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2012年于纽约电影节进行全球首映,并在同年11月在我国上映。

更详细的故事是一个名为派的印度小男孩,他的父亲是动物园的经营者,所以他自幼时期便对动物的习性有充分的了解。

之后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他们一家决定搬迁到加拿大,同船的不仅有派的家人,还包括诸多动物园中的动物,与一名十分残忍的法国厨师。

派的父亲原本打算将动物园的动物带走高价卖出,但不幸的是,搬迁途中货船沉没,除了派所有的家人均在这次沉船事故中遇难。

派原本在救生艇中得以幸存,然而货船中斑马掉落下来,他再一次侥幸的生存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

之后,他便在海上一直漂泊,与他一起生存和展开这次漂泊之旅的,不仅仅是断腿的斑马,还有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猩猩和鬣狗。

在开始漂泊的时候,鬣狗则将残疾的斑马鱼猩猩残忍的咬死,这只鬣狗也并没有生存下来,被孟加拉虎咬死吃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特点研究分析
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内层叙事中展示了一场瑰丽奇幻的海上漂流旅程,又在影片的外层叙事中,借寻找创作灵感的作家之口,告诉电影观众这或将是一个让人信仰上帝的故事。

不同于一般的奇幻历险类型片,本片以复式叙事打破了线性的时空流程并重新组织了影片的意义单元,生成更为抽象的意蕴,使潜在的电影观众得以透过外在叙事抵达意义层面的上帝。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将寻找故事的作家和成年派作为外层叙事的显在叙事者。

二者的言谈内容将派的少年生活经历、青年时期的海上漂流之旅勾勒出来。

内层叙事被置于外层的叙述话语之中。

这种复式叙事模式通过闪回、插叙等方法具有了极大的时空自主性,将少年派、青年派、成年派的多重时空及复杂人物关系合成一个有机故事整体,以新的时间关系构筑起隐蔽的意义结构。

一、上帝的抽象:内层叙事的复调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内层叙事的表意系统由一系列对立冲突的符号和声音构成,具有指示性和象征性。

对名字指称的意义阐释上,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从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到音似的小便,再到圆周率,其语义从纯净的灵魂到生理上的排泄,再到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无理数,构成了从灵魂到肉身,再到理性认知的意蕴流转,意义对立冲突而又并列共存。

此外,影片中的一些意项在影片中相对独立而又互不融合,在叙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了某种抽象的象征意义,成为表意的符号。

如莲花于母亲是精神信仰的表征物;派的初恋女友阿南蒂,则是通过独特莲花状手势,将精神能量传达给神。

派在其失却宗教信仰和价值来源,不断寻找意义之域的时候,正是阿南蒂对神的这种倾望的表达吸引了派,并唤醒了心灵深处尘封的信仰。

到了派的海上漂流及漂浮岛部分,莲花化为水中的精神幻觉图景,充满神迹的光华。

这些表意符号都具有各自的声部,相互叠层,具有复调特征。

影片中的人物具有观念自主性。

不同的意识主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处于不断的冲突和对话中,具有复调叙事的多声部特征。

如一家人在餐桌谈话的争执中,父亲强调理性认知的重要性,告诉派信仰之路的探寻应该从理性开始。

哥哥对派三种宗教信仰的并存嗤之以鼻。

母亲坚持在理性认知领域之外,应给心灵留一席之地。

派的宗教观则是最为独特的。

派是天然的印度教信徒。

由一个无聊的赌注闯入教堂,对上帝牺牲其子为人类受难有所触动,久久难以释怀而成为基督教信徒,并将此归结印度教毗湿奴的指引。

一次偶然的伊斯兰教礼拜,阿拉伯语
的词语和音调及和头碰及地面的触感给派带来了一种晴空万里和兄弟一样的感
觉而皈依真主阿拉。

这是一种超越此在时空所带来的自在感和愉悦感。

如是来看,派宗教观是在遵从感性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

然而,不同的声音、多元的观点交错混杂,并不存在一种主导的统一意识,共同构成充满冲突和张力的对话结构。

将这个复调式的对话结构视为一个泛文本系统,则与自中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来宗教与科学冲突的这个文化语境的大文本形成互文关系。

如若说父亲、哥哥和母亲、阿南蒂关于科学理性和宗教信仰歧见的产生是对以上帝为核心的彼岸世界的消失和以理性为中心构筑世俗化社会的反应,那么派宗教观则是在作为传统价值支撑的上帝不断祛魅化而产生的价值之域空无的结果。

派将宗教从神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彼岸世界拉到此岸的存在,而成为切实可感的意义域。

从少年派的三次皈依宗教的叙事行动序列来看,上帝和真主阿拉是类似意项的符号,在纵轴上具有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轴可以不断延伸,生成更多的变异体,即派还有将更多上帝置于意义域,皈依更多的宗教可能。

这一点在派后来支持犹太教及其以房子和房间的个数和复数关系的比喻中得到了说明。

上述部分占了影片三分之一的时长,其在整部影片表意结构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影片在深层的叙事结构上同样存在着多声部的特点。

少年派经过了皈依三种不同宗教、以目睹老虎吃掉活羊为转折、追问阿南蒂的莲花手势意义为复苏的信奉毁灭苏醒的信仰探索历程。

青年派的海上漂流部分则依靠祈祷、对话等信仰方式维系生存、以暴风雨为上帝的抛弃和漠不关心、漂浮岛重生为上帝的复归,延续着相似的信奉抛弃复归的历程,从而形成结构性的多声部平行对位关系。

在影片内层叙事的文本结构来看,这两部分共同表达了宗教探索的精神主题,具有叙事结构的复调特征。

海上漂流部分中化作大鱼的毗湿奴、象征着人类理性的求生手册、生吃鱼肉而引发的灵肉冲突、内蕴着上帝神迹的暴风雨、漂浮岛上获得上帝的神启而发现的包裹着人类牙齿的树叶莲花等,其和前一部分的意象形成映射关系,延续了理性和信仰的对立融合,共同构成内在的意义结构。

在这种结构性对话之下,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抽象为同一上帝:一种价值意义和精神体验。

二、上帝的悬置:外层叙事的解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外层叙事按照作家和成年派两个显在叙事者交谈的线性时序流程进行。

内层叙事则在两个叙事者话语的牵引下形成合理的故事发展逻辑。

然而,在影片的结尾,外层叙事却解构了内层叙事所确定的意义。

在影片的结尾,派向作家讲述了在两个日本船舶公司调查员质疑下的另一个没有神、动物和漂浮岛的可信的海上漂流之旅:厨师吃了海员,而信奉佛教的海员则乐于以自己的死亡奉养生者。

厨师杀死了母亲,抛尸大海。

派杀死并吃
掉了因为理亏而没有反抗的厨师。

这个可信在纳入整个象征叙事的序列之内时,可信的故事就转化成为科学理性和经验实证的指称。

颇具意味的是,作家在这个可信的故事中,分别从动物与人的一一对应中得出派是老虎的结论。

这就暗示了第三个更为隐蔽的海上漂流之旅:从两个严谨对等的叙事序列来看,从老虎吃了猩猩推测出派吃了母亲。

这是作为外层叙事者作家所给的一种海上漂流的隐含表述。

这三个版本的海上漂流故事依次呈现出宗教神性的递减和理性认知的递加,精神性的递减和肉身性的递加的变化。

如此,影片的外层叙事便打破了内层叙事稳定的逻辑秩序,解构了其所确定的意义。

内层叙事所精心编织出来的,由科学理性指导海上生存,由信仰支撑意义的精神漂流,此时化为一个倍受质疑的、经过润饰的白日梦。

派在第一重叙事中作为显在叙事者,同时是内层叙事的主要叙述对象。

派身份构成了双重叙事的同一关系。

由此,派处于内外层叙事的关键位置,有至高无上的叙事权威性。

然而,派以发生就发生了,为什么必须意味着什么拒绝进行意义阐释。

此外,对事实真实性不置可否,蓄意保留了的话语权力,并以一句那么这个故事是你的了,将叙事话语权转交给了同为叙事者的作家。

同时,由于外层叙事所进行的解构,派从一个可靠的叙事者变异成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不仅真相缺席,意义也产生了含混性。

那个充满神性荣光、饱经考验的精神漂流之旅成为说谎者编织的美丽寓言,一如父亲所告诫派的:不要被这些故事和美丽的谎言所愚弄。

此外,派和作家从相识、吃饭、到出门散步、回家,这一线事序得以展示,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一直审视着派与作家的隐含叙事者,也一直保持客观的内聚焦叙事视角。

隐含叙事者没有违规地读出作家的内心独白,也没有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派的内心世界。

其以内聚焦叙事视角的严格的局限视角、置身事外的不干预叙事态度最终悬置了真相。

由于外层叙事对内层叙事进行的解构,外层权威叙事者的缺席和隐含叙事者的内聚焦叙事视角都使内层叙事建构起来的意义结构的确定性和真实性被
解构。

由此,内层叙事生成的上帝的象征意义也随之被悬置。

三、上帝的生成:多元阐释的并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叙事者在文本系统中有意留出了结构上不定点和意义阐释上的空白,形成了文本的召唤结构。

由于外层叙事者所给出的意义不足而召唤不同的电影接受者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主动参与到叙事建构中来,形成多元的阐释,最终完成意义的生成,自行选择对上帝的理解。

影片外层叙事是自然朴素的写实风格,内层叙事却凸显了浓郁的诗化格调和写意性。

内外层叙事风格的对立更使内层叙事的真实性成为不确定性的存在。

作家和日本公司的调查员作为故事叙述的直接接受者,作家表示了不可思议,并意味深长地将派对应为老虎。

日本调查员则明确提出了质疑。

然而作家在日本船舶公司的调查报告上读出的关于勇气和耐力的话,说明两个接受者共同作出了肯定性的选择。

这就导致了否定性的叙述接受者的悄然隐退,为影片观众留下了巨大的阐释空间。

与此同时,内层叙事所营构的意义体系也被消解,其所留出的空白,待电影观众以个人化的理解进行填补,形成多元阐释。

那个充满神性的海上漂流之旅成为一种虚指式的存在,一个内置的隐喻结构。

电影观众可以赋予其诸多不同意义,如老虎是派的化身,派掩盖了其拭母、食母的真相;老虎成为派浮士德式的另一自我,海上漂流之旅成为我与自我的心灵对话;老虎成为兽性的指称,海上漂流之旅是人性和兽性的博弈过程等等。

在此意义上,影片以复式叙事结构成为一种面向影片观众的阐释无限开放的未完成的叙事。

唯一可确证的是,感性与理性的元命题及其无数变体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叙事系统,成为影片隐蔽的意义结构,创造出感觉和意义的诱导模式。

在有上帝存在的情境中人性最圆满的感性存在与充斥着理性、利害、残杀等的现实之间,一如影片最后微笑的派与始终无法纳入人类情感世界的孟加拉虎决然离去的镜头组接,产生了巨大的审美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