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tter分散加载文件详解
ARM中的RO、RW和ZI DATA说明
;
}
Prog2:
#include <stdio.h>
const char a = 5;
void main(void)
Prog3: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void)
{
;
}
Prog4:
#include <stdio.h>
3; ZI
再看两个程序,他们之间的差别是一个未初始化的变量“a”,从之前的了解中,应该可以推测,这两个程序之间应该只有ZI大小有差别。
Prog3: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void)
实际上,RO中的指令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功能:
1. 将RW从ROM中搬到RAM中,因为RW是变量,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2.
将ZI所在的RAM区域全部清零,因为ZI区域并不在Image中,所以需要程序根据编译器给出的ZI地址及大小来将相应得RAM区域清零。ZI中也是变量,同理: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Total RO Size(Code + RO Data) 1008 ( 0.98kB)
Total RW Size(RW Data + ZI Data) 97 ( 0.09kB)
Total ROM Size(Code + RO Data + RW Data) 1009 ( 0.99kB)
Code RO Data RW Data ZI Data Debug
948 60 1 96 0 Grand Totals
================================================================================
分散加载文件的作用
分散加载文件的作用作用分散加载文件的作用前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速度和用户体验成为了网站开发者和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升网站加载速度和用户体验,分散加载文件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分散加载文件的作用及其在网站开发和设计中的应用。
一、定义分散加载文件是指将一个由多个组件构成的文件拆分为多个部分分别加载,达到优化网站性能和加快加载速度的目的。
该方法有效缩短了用户等待页面加载的时间,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二、作用1. 优化页面加载速度当一个网页文件过大时,浏览器需要较长时间来加载和渲染整个页面。
而将文件分散加载可以减小每个文件的体积,从而缩短了整个网页的加载时间。
这对于用户来说,能够更快地打开网页,减少等待时间,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留存率。
2. 提高网站性能分散加载文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由于文件被分开加载,服务器可以并行处理这些文件的请求,从而提高网站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更有效的利用了服务器的带宽,使网站对大量用户的访问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加载速度和稳定性。
3. 便于维护和更新当一个文件被拆分为多个部分时,每个部分可以独立进行维护和更新。
这为开发者和设计师们带来了便利。
比如,当需要更新一个网页的某个组件时,只需替换相应的部分文件,而无需重新加载整个文件。
这样不仅加快了更新速度,也减少了可能带来的错误和破坏性影响。
4. 提高网站的可扩展性采用分散加载文件的方法,在网站需要扩展时更为便捷。
开发人员可以只添加新的文件,而不需要对现有的文件进行修改。
这样可以将扩展过程与现有代码相互独立,减少了开发的风险和复杂度。
5. 优化搜索引擎排名网站加载速度是影响搜索引擎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采用分散加载文件的方法,网站可以提供更快的加载速度,从而提升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这对于网站的流量和曝光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下面以一个常见的案例来说明分散加载文件的具体应用。
假设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该网站的主页由多个组件构成,包括导航栏、轮播图、商品列表等。
python scatter参数详解
python scatter参数详解Scatter 折线图是一种常见的多变量数据可视化图表,熟练掌握其参数调整有助于我们更加精准有效地分析和展示数据。
本文将介绍Python 中Scatter 参数的用法及特性,助力大家形成正确的可视化思维。
Python scatter是一种常用的散点图绘制方法,可用于可视化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它拥有各种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控制散点图的外观和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 scatter参数,包括每个参数的含义,用法和取值范围,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控制Python scatter的效果。
一、散点图的coordinates参数coordinates参数用于告诉Python散图该绘制的样本数据。
它必须是一个二元元组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位置。
该参数的取值范围是(x,y)对,其中x表示横坐标值,y表示纵坐标值,都可以为数值或字符串。
二、散点图的s参数s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点的大小。
它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定义所有散点的大小,也可以是一组数字,定义每个散点的大小。
它的取值范围是整数或浮点数,数值越大,表示散点越大。
三、散点图的c参数c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元素的颜色。
它可以是单色('blue')、渐变色或者一个颜色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颜色。
当使用渐变色时,用户可以选择color map,将不同的颜色分配给不同的数值,其中参数vmin 和vmax帮助用户定义colorbar,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散点图的marker参数marker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中所有、点的形状。
它可以是单个形状或一个形状的列表,以定义每个散点的形状。
Python scatter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绘制不同的点形状,比如:像素点'.'、园点'o'、三角点'^'和倒三角点'v'等。
五、散点图的edgecolors参数edgecolors参数用于控制散点图元素的边缘颜色。
编译程序中RO-RW-ZI的含义
RO段、RW段和ZI段--Image$$??$$Limit 含义(zz)IMPORT |Image$$RO$$Limit|IMPORT |Image$$RW$$Base|IMPORT |Image$$ZI$$Base|IMPORT |Image$$ZI$$Limit|IMPORT |Image$$RW$$Limit|从ADS1.2的帮助文档可以看出以下几个symbol的定义应该是:|Image$$RO$$Base|表示RO输出段运行时起始地址,也可以说是程序代码存放的起始地址,由-ro-base这个参数指定;|Image$$RO$$Limit|表示RO输出段运行时存储区域界限,其值可通过|Image$$RO$$Base|+Code sizes+RO Data sizes+4计算得出;|Image$$RW$$Base|表示RW输出段运行时起始地址,记得是运行时的地址,而不一定是加载时的存放地址,因为RW输出段在加载时可能是在ROM中并紧跟着RO输出段存放的,当程序运行时才移动(在有些书中说是移动,个人觉得应该只是复制,希望大家能帮我解释一下,谢谢!)到RAM起始地址为|Image$$RW$$Base|的区域,由-rw-base这个参数指定;未指定的话,默认紧跟RO输出段,那么|Image$$RW$$Base|=|Image$$RO$$Limit|;|Image$$RW$$Limit|表示RW输出段运行时存储区域界限,其值可通过|Image$$RW$$Base|+RW Data sizes+4计算得出;|Image$$ZI$$Base|表示ZI输出段运行时起始地址,它是运行时在RAM中生成的,紧跟着RW输出段存放,其值和|Image$$RW$$Limit|一样;|Image$$ZI$$Limit|表示ZI输出段运行时存储区域界限,其值可通过|Image$$ZI$$Base|+ZI Data sizes+4计算得出。
scatter file--ARM中的RO、RW和ZI DATA说明
一直以来对于ARM体系中所描述的RO,RW和ZI数据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这段时间对其仔细了解了一番,发现了一些规律,理解了一些以前书本上有的但是不理解的东西,我想应该有不少人也有和我同样的困惑,因此将我的一些关于RO,RW和ZI的理解写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了解RO,RW和ZI需要首先了解以下知识:ARM程序的组成此处所说的“ARM程序”是指在ARM系统中正在执行的程序,而非保存在ROM中的bin映像(image)文件,这一点清注意区别。
一个ARM程序包含3部分:RO,RW和ZIRO是程序中的指令和常量RW是程序中的已初始化变量ZI是程序中的未初始化的变量由以上3点说明可以理解为:RO就是readonly,RW就是read/write,ZI就是zeroARM映像文件的组成所谓ARM映像文件就是指烧录到ROM中的bin文件,也成为image文件。
以下用Image文件来称呼它。
Image文件包含了RO和RW数据。
之所以Image文件不包含ZI数据,是因为ZI数据都是0,没必要包含,只要程序运行之前将ZI数据所在的区域一律清零即可。
包含进去反而浪费存储空间。
Q:为什么Image中必须包含RO和RW?A:因为RO中的指令和常量以及RW中初始化过的变量是不能像ZI那样“无中生有”的。
ARM程序的执行过程从以上两点可以知道,烧录到ROM中的image文件与实际运行时的ARM 程序之间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因此就有必要了解ARM程序是如何从ROM 中的image到达实际运行状态的。
实际上,RO中的指令至少应该有这样的功能:1. 将RW从ROM中搬到RAM中,因为RW是变量,变量不能存在ROM中。
2. 将ZI所在的RAM区域全部清零,因为ZI区域并不在Image中,所以需要程序根据编译器给出的ZI地址及大小来将相应得RAM区域清零。
ZI中也是变量,同理:变量不能存在ROM中在程序运行的最初阶段,RO中的指令完成了这两项工作后C程序才能正常访问变量。
STM32 分散加载文件
STM32 分散加载文件 IAP —MDK(2011-07-25 14:42:30); *************************************************************; *** Scatter-Loading Description File generated by uVision ***; *************************************************************LR_IROM1 0x08000000 0x00004000 ; load region size_region 第一个加载域,起始地址0x08000000,{ 大小0x00004000ER_IROM1 0x08000000 0x00004000 ; load address = execution address 第一个运行时域, { 起始0x08000000,大小0x00004000*.o (RESET, +First) IAP第一阶段还是在FLASH中运行*(InRoot$$Sections)startup_stm32f10x_md.o}ER_IROM2 0x20008000 0x00004000 ; load address = execution address第二个运行时域, { 起始0x20008000,大小0x00004000.ANY (+RO) IAP第二阶段加载到SDRAM中运行}RW_IRAM1 0x20000000 0x00008000 ; RW data 把可读写的数据和初始化为0的数据放在内存SDRAM的开头{.ANY (+RW +ZI)}}做个比喻:就像一列火车在起始地址0x08000000装上大小0x00004000的货物,然后把特定的货物送到指定的地方拿下来运行或者存放。
上面这辆火车就停了3个地方。
编译时出现一下警告:warning: L6314W: No section matches pattern address(RO).在Target中的Linker中有一栏Misc controls,键入--diag_suppress=L6314即可,如下--diag_suppress taglist禁用所有具有指定标签的诊断消息。
周立功单片机:分散加载文件浅释
分散加载文件浅释ARM嵌入式开发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基础知识 (2)2.1 基本概念 (2)3. 分散加载文件概述 (3)4. 分散加载文件语法 (4)4.14.24.35.15.25.35.45.55.6 加载时域的描述 (4)运行时域的描述 ....................................................................................................... 5 输入段描述 ............................................................................................................... 6 一个普通的分散加载配置 ....................................................................................... 8 多块RAM的分散加载文件配置 ............................................................................ 8 多块Flash的分散加载文件配置 .......................................................................... 10 Flash特殊要求应用 ............................................................................................... 13 段在分散加载文件中的应用 ................................................................................. 13 程序拷贝到RAM中执行应用 .............................................................................. 14 5. 分散加载应用实例 ................................................................................................... 8 工程技术笔记©2008 Guangzhou ZHIYUAN Electronics CO., LTD.11. 适用范围有时候用户希望将不同代码放在不同存储空间,也就是通过编译器生成的映像文件需要包含多个域,每个域在加载和运行时可以有不同的地址。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三)--MDK配置选项Linker、Target、Debug的理解分析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三)--MDK配置选项Linker、Target、Debug的理解分析在写这一节时,我还是想再重复一下自己写这文章的目的,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将MDK 编写的裸机程序可不可以脱机运行,也就是不用调试的方法,因为调试的话程序默认是在SRAM中运行的,掉电丢失。
而要脱机运行,就得将程序编译后的文件下载到flash中,最好能是nand flash。
如果要下载到nand flash,那么就要编译生成一个bin文件,而不是用axf文件。
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生成一个完整、正确的bin文件?所以我现在就需要看能否通过编写一个分散加载文件,解决bin文件的地址问题。
生成了bin文件,那么我就可以利用韦东山的方法,利用supervivi的v选项,配合DNW将程序下载到nand flash中并运行!现在咱们就分析一下MDK配置选项,首先解释一下MDK中三种linker之间的区别:1、采用Target对话框中的RAM和ROM地址。
采用此方式,需在Linker选项卡中勾选Use Memory Layout from Target Dialog选项(选中这一项实际上是默认在Target中对Flash和RAM的地址配置,编译链接时会产生一个默认的脚本文件),并且在Target中设置好RAM、ROM地址,图2所示。
MDK会根据Target选项中设定的RAM和ROM地址自动加载生成一个加载文件。
最后链接器会根据此文件中的信息对目标文件进行链接,生成axf镜像文件。
至于ROM和RAM是片内还是片外、容量(Size)多大,就需要根据芯片和开发板来决定了。
2、直接通过Linker选项卡中的R/O Base和R/W Base来设定链接信息。
链接器最后可根据此处指定的地址信息进行链接,链接的文件应该是顺序存放了,最多RO和RW分开。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将Use Memory Layout from Target Diaglog前的勾去掉,且保证Scatter File一栏中未包含分散加载文件,并且要在Misc controls中设定镜像文件的入口点,如:--first 2440init.o(Init) 对于这个括号内的填写依据,我暂时还不懂。
Scatter Loading讲义
Scatter Loading讲义修改纪录Revision Date Reviser Comments1.0 2006-06-15杨国民Initial version1.12006-12-13傅航宇Integrated other doc2.0 2006-12-14傅航宇Revise and complement目录1.概述 (4)2. 目的 (4)3. 参考资料 (4)4. ARM Image (4)5. Scatter loading的介绍 (6)6. Scatter loading应用举例 (9)7. 应用机制 (11)7. 工程应用 (14)附录 (18)1.概述该文档说明Scatter Loading的意义以及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2. 目的通过例子代码,让开发者了解Scatter Loading在ARM Linker中存在的意义,结合具体的应用和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参考资料1、ARM公司的技术文档DAI0048A_scatterload.pdf,它是QualComm SR833973回复中的推荐读物。
它放在/pdfs/DAI0048A_scatterload.pdf。
2、《Scatter File介绍》杨彬3、80-V5842-1.pdf4、80-V6306-1_Rev_C_MSM6250_BSP.pdf4. ARM ImageARM中的源文件经过编译器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Object file)和相应的C/C++运行时库(Runtime Library)经过连接器的处理后,生成ELF格式的映像文件(image)——它可以被写入目标设备的ROM中直接运行或加载后运行。
它的组成如图所示:一个映像文件由一个或多个域(region)组成;一个域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出段(output section);一个输出段包含一个或多个输入段(input section);一个输入段包含了目标文件中的代码或数据;输入段通常有以下三类:R O:代码和常量数据;R W:带初始值的数据;Z I: 无初始值的数据;ARM映像文件各组成部分在存储系统中的地址有两种:z装载区域程序在装载之后,运行之前所占有的存储区域能够被分成多个装载区域,每个装载区域就是一个连续的字节块。
mtk scatter编写规则
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编写规则MTK Scatter是一种用于编写手机ROM开发工具的规则文件,它是由MTK(联发科技)提供的一种用于分区和分散加载的配置文件。
本文将介绍MTK Scatter编写规则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工具。
一、什么是MTK ScatterMTK Scatter是一种文本文件,用于描述Android手机的分区和分散加载信息。
在MTK平台上,手机的存储空间被分为不同的分区,每个分区都有自己的起始地址和大小。
MTK Scatter文件提供了这些分区的详细信息,包括分区名称、起始地址、大小等,以及用于加载ROM的相关信息。
二、MTK Scatter文件的基本结构MTK Scatter文件以XML格式编写,包含了一系列的标签和属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MTK_Scatter><Header></Header><Body><BootConfig></BootConfig><Partition></Partition><Download></Download></Body></MTK_Scatter>```MTK Scatter文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Header、Body和Partition。
Header部分用于描述文件的版本和作者等信息,Body 部分包含了BootConfig、Partition和Download等子标签,用于描述分区和加载信息。
三、分区信息的描述在MTK Scatter文件中,每个分区都用Partition标签来描述。
Partition标签包含了一系列的属性,如名称、文件名、起始地址、大小等。
mdk 使用分散加载文件定位函数
在Keil MDK(Microcontroller Development Kit)中,分散加载文件(Scatter-Loading File)是一种用于配置和定位在嵌入式系统中加载到存储器的程序和数据的文件。
分散加载文件通常使用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进行配置,以指定程序和数据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您可以使用分散加载文件和链接脚本来定位函数、变量以及其他程序元素。
以下是在Keil MDK中使用分散加载文件和链接脚本来定位函数的一般步骤:1. **创建分散加载文件**:- 在Keil MDK中,您可以通过选择“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 > “Linker”来配置链接器设置。
- 在链接器选项中,您可以指定分散加载文件的名称和路径。
2. **编辑链接脚本**:- 创建或编辑链接脚本,以便定义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布局。
- 在链接脚本中,您可以使用关键字(如`CODE`, `DATA`, `RODATA` 等)来指定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区域,并在这些区域中定位函数和变量。
- 通过将函数所属的源文件分配给特定存储器区域,您可以将函数定位到相应的存储器位置。
3. **分配函数到存储器区域**:- 在链接脚本中,通过使用`__attribute__` 或`#pragma` 指令(具体语法取决于您的目标芯片和编译器),将函数分配到所需的存储器区域。
- 例如,您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将函数`myFunction` 分配到FLASH 存储器区域:```cvoid myFunction(void) __attribute__((section(".text")));```或```c#pragma location=".text"void myFunction(void);```4. **编译和链接**:- 编译和链接您的项目,确保分散加载文件和链接脚本配置正确。
KEIL下分散加载文件的使用
KEIL下分散加载文件的使用在KEIL下进行分散加载文件的使用可以通过在工程设置中进行配置来实现。
KEIL是一种嵌入式开发工具,可用于开发各种微控制器架构的应用程序。
分散加载(Scatter Loading)是一种在嵌入式系统中进行内存映射的技术,它通过将不同的代码段和数据段分散加载到不同的物理地址上,实现有效的内存管理和资源分配。
要在KEIL下使用分散加载文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配置:1. 打开KEIL软件,选择要进行配置的项目工程,在菜单栏中选择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
2.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Output"选项卡,然后点击"Manage"按钮。
3. 在下方的列表中,点击"Add"按钮,然后选择要进行分散加载的文件。
4.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添加的文件,并设置加载地址和加载大小,然后点击"OK"。
5.重复步骤3和4,将所有要进行分散加载的文件都添加到列表中。
6.设置每个分散加载文件的加载地址和加载大小,以确保它们不会重叠或冲突。
7.在列表中选择每个分散加载文件,并使用上下箭头按钮来调整它们的加载顺序。
8.最后,点击"OK"保存配置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实现对不同代码段和数据段的分散加载,从而实现对内存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分配。
在KEIL中,配置完成后,编译和生成可执行文件时将按照配置的分散加载文件进行内存映射和分配。
使用分散加载文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内存资源,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分散加载文件配置时,需要确保分散加载文件之间不会出现重叠或冲突。
同时,还需要根据硬件平台和应用程序的需求,合理设定加载地址和加载大小。
KEIL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嵌入式开发工具,支持分散加载文件的配置,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内存管理和资源分配,使嵌入式应用程序更加高效和可靠。
MTK Scatter文件学习
MTK Scatter文件学习概述:分散加载(scatter loading)是ARM 连接接器提供的一个机制,该机制可以把一个可执行映像文件(即Bin文件)分割放置到内存中不同的独立段。
映像(Image)文件有两个视图:加载视图(Load view) 和执行视图(execution view)。
在下载的时候Image regions被放置在memory map当中,而在执行Image前,或许你需要将一些regions放置在它们执行时的地址上,并建立起ZI regions。
例如,你初始化的RW数据需要从它在下载时的在ROM中的地址处移动到执行时RAM的地址处。
在scatter 文件中可以为每一个代码或数据段在装载和执行时指定不同的存储区域地址,Scatlertoading的存储区块可以分成二种类型:装载区:当系统启动或加载时应用程序的存放区。
执行区:系统启动后,应用程序进行执行和数据访问的存储器区域,系统在实时运行时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执行区。
映像中所有的代码和数据都有一个装载地址和运行地址(二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系统启动时,C函数库中的__main初始化代码会执行必要的复制及清零操作,使应用程序的相应代码和数据段从装载状态转入执行状态。
为什么需要Scatter文件:制定存储器映射(memory map)的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是在link时使用命令行选项,并在程序执行前利用linker pre-define symbol使用汇编语言制定section的段初始化,二是使用scatter file,即采用“分散加载机制”。
以上二种方法依应用程序的复杂度而定,一针对简单的情况,二针对复杂的情况。
手机属于复杂的情况,必须使用scatter file。
Scatter文件语法:scatter文件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包含一些简单的语法(分号后面的内容是注释):My_Region 0x0000 0x1000 ;区域名称区起始地址区长度{the context of region ;区内容}每个区由一个头标题开始定义,头中至少包含区的名字和起始地址,另外还有最大长度和其他一些属性选项。
scatter文件的写法
码和数据段的放置位置。这可以通过在 scatter 文件中对单个目标文件进行定义实现,而不是只简单地依
靠通配符。
为了覆盖标准的连接器布局规则,我们可以使用+FIRST 和+LAST 分散加载指令。典型的例子
是在执行块的开始处放置中断向量表格:
LOAD_ROM 0x0000 0x4000
{
EXEC_ROM 0x0000 0x4000
base_designator 用来表示本输出段的起始地址,它可以有两种格式:起始地址值或偏移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tribute
表示本输出段的属性,其可能的取值如下所示:
o PI
位置无关属性
o RELOC
重定位
o ABSOLUTE
绝对地址
o FIXED
固定地址
o UNINIT
未初始化的数据
Scatter文件编写
Scatter文件编写一个映像文件中可以包含多个域(region),在加载和运行映像文件时,每个域可以有不同的地址。
每个域可以包括多达3个输出段,每个输出段是由若干个具有相同属性的输入段组成。
这样在生成映像文件时,ARM链接器就需要知道下述两个信息。
∙分组信息决定各域中的输出段是由哪些输入段组织而成;∙定位信息决定各域在存储空间中的起始地址。
根据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的复杂程度,有两种方法来告诉ARM链接器这些相关的信息。
对于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关系比较简单的情况,可以使用命令行选项;对于映像文件中地址映射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使用一个scatter配置文件。
Scatter文件又称为分散加载文件,将重点讲解如何编写scatter文件。
1、Scatter文件结构Scatter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使用BNF语法来描述ARM链接器生成映像文件时所需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在scatter文件中可以指定下列信息:∙各个加载时域的加载时起始地址、最大尺寸和属性;∙每个加载时域包含的输出段;∙各个输出段的运行时起始地址、最大尺寸、存储访问特性和属性;∙各个输出段中包含的输入段。
一个Scatter文件包含若干个加载域,一个加载域包含若干个输出段,一个输出段由若干个具有相同属性的输入段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Scatter文件结构示意图①加载时域的描述加载时域包括名称、起始地址、属性、最大尺寸和一个运行时域的列表。
使用BNF语法描述,加载时域的格式如下所示:Load_name base_designator attribute max_size{……}∙Load_name 运行时域名称,它除了唯一地标识一个运行时域外,还用来构成链接器生成的链接符号;∙base_designator 用来表示本加载时域的起始地址,它可以有两种格式表示:起始地址或偏移量;∙attribute 本加载时域的属性,其可能的取值为下面之一,默认的取值为ABSOLUTE:∙PI 位置无关属性;∙RELOC 重定位;∙ABSOLUTE 绝对地址;<?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图2 程序运行时地址映射关系的地址进行分配。
ARM--分散加载描述文件.scf的设置
ARM--分散加载描述文件.scf的设置ARM--分散加载描述文件.scf的设置[转]2010-04-20 20:13:12| 分类: uc/os-ii |字号订阅简单应用时可以不写.scf文件。
而在"Output"页中选择"Simple".然后填写"RO Base"和"RW Base"的起始地址。
在"Lay Out"页中,填写Object/Symble: Startup.o, Section: Start.编写启动文件:Startup.s.在"Option"页里的"Image Entry Point"填入起始地址。
--------------------------------------------------------------------------------Scatter-Load Description File的结构:".scf"文件中的"+RW"对应".s"源文件中的"READWRITE".".scf"文件中的"+ZI"对应".s"源文件中的"NOINIT".".scf"文件中的"+RO"对应".s"源文件中的"READONLY".在".s"源文件中有:AREA area_name CODE/DATA,READONLY/NOINIT/READWRITEEND".scf"的例子下面是在scf文件中引用过的源文件示意:在Scatter文件中最好每一个Region都加一个Maximum参数,这样当编译时如果实际使用的空间大于Maximum Size,会有Error:16220E: Excution region xxx size (xxx bytes) exceeds limit (xx bytes)。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二)--分散加载文件scatter
试图搞懂MDK程序下载到flash(二)--分散加载文件scatter分散加载文件概念对于分散加载文件的概念,在《ARM体系结构与编程》书第11章有明确介绍。
分散加载文件(即scatter file,后缀为 .scf)是一个文本文件,通过编写一个分散加载文件来指定ARM连接器在生成映像文件时如何分配RO、RW、ZI等数据的存放地址。
如果不用SCATTER文件指定,那么ARM连接器会按照默认的方式来生成映像文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使用分散加载文件的。
但在某些场合,我们希望把某些数据放在知道那个的地址处,那么这时候SCATTER文件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SCATTER文件用起来非常简单好用。
我越看这个分散加载文件越感觉它的作用和uboot的连接脚本lds 一样。
分散加载文件的格式分散加载描述文件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向链接器描述目标系统的存储器映射。
如果通过命令行使用链接器,则描述文件的扩展名并不重要。
分散加载文件指定:①每个加载区的加载地址和最大尺寸;②每个加载区的属性;③从每个加载区派生的执行区;④每个执行区的执行地址和最大尺寸;⑤每个执行区的输入节。
从描述文件的格式就可以看出加载区、执行区和输入节的层次关系。
分散加载文件基本点①编译后输出的映像文件中各段是首尾相连的,中间没有空闲的区域,他们的先后关系是根据链接时参数的先后次序决定的armlinker -file1.o file2.o ...② scatter用于将编译后的映像文件中的特定段加载到多个分散的指定内存区域③有两类域(region):执行域(execution region,一般是ram区域)和加载域(load region,一般是rom区域)④加载域:就是编译之后得到的二进制文件烧写到rom中的这一段区域,所有的代码R0、预定义变量RW、堆栈之类和清不清空无关紧要的大片内存区域ZI,都包括在其中。
⑤执行域:就是把加载域进行“解压缩”后的样子。
【转】ARM编程:Scatter文件的编写、分析
【转】ARM编程:Scatter文件的编写、分析今天拿了被同事扔一边的ARM培训资料翻阅,读至scatter一节,发现写得甚是精辟。
之前看的很多国人写得文章,未免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
而ARM的RVCT手册又偏冗长,不易让人立刻看到重点。
今归纳如下:scatter基本点:1. 编译后输出的映像文件中各段是首尾相连的,中间没有空闲的区域,它们的先后关系是根据链接时参数的先后次序决定的 armlinker -file1.o file2.o ……2. scatter用于将编译后的映像文件中的特定段加载到多个分散的指定内存区域3. 有2类域region:执行域(execution region,一般是ram区域)和加载域(load region,一般是rom区域)4. 加载域:就是编译之后得到的二进制文件烧写到rom中的这一段区域,所有的代码RO、预定义变量RW、堆栈之类清不清空无关紧要的大片内存区域ZI,都包括在其中5. 执行域:就是把加载域进行‘解压缩’后的样子。
比如:RO没有变动还是在ROM中,RW被移到了SRAM中,而ZI被放置在SDRAM中6. scatter本身并不能对映像实现‘解压缩’,编译器读入scatter 文件之后会根据其中的各种地址生成启动代码,实现对映像的加载,而这一段代码就是* (InRoot$$Sections)它是__main()的一部分。
这就是在汇编启动代码的最后跳转到__main() 而不是跳向main()的原因之一。
7. 起始地址与加载域重合的执行域成为root region,* (InRoot$$Sections)必须放在这个执行域中,否则链接的时候会报错。
*(+RO)包含了* (InRootSections),所以如果在rootregion中用到了?(+RO)可以不再指定?(InRootSections),scatter语法:ROM_LOAD 0x00000000{ROM 0x00000000 0x003FFFFF{vectors.o (+RO,+FIRST)* (InRoot$$Sections) ; All library sections that must be in a root region*(+RO)}SRAM 0x00400000 0x003FFFFF{* (+RW,+ZI)}SDRAM1 0x41000000 UNINIT{stack.o (+ZI) ; stack.s中定义了top_of_stack为长度为1的space,指定栈顶地址}SDRAM2 +0 UNINIT{heap.o (+ZI)}}注解:1. ROM_LOAD是加载域。
scatter_reduce函数
scatter_reduce函数
"scatter_reduce" 函数的确切含义可能会取决于上下文。
在某些编程框架、库或领域中,"scatter_reduce" 可能是一个特定函数的名称,其功能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scatter_reduce" 可能包含两个关键词的含义:
1. Scatter(分散):在并行计算中,"scatter" 意味着将数据分发到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多个处理器或节点)上,以便并行处理。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将数据拆分为多个部分,并将每个部分发送到不同的处理单元。
2. Reduce(归约): "Reduce" 意味着在并行计算中将多个部分的结果汇总为一个最终结果。
这通常包括对分散在各个处理单元上的结果进行汇总、累积或聚合的操作。
结合这两个概念,"scatter_reduce" 可能表示将数据分散到多个处理单元上进行计算,然后将结果进行汇总以获得最终结果的一种并行计算模式。
如果你有特定的上下文或编程语言/库的相关信息,我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帮助。
否则,建议查阅相关文档或源代码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gram1.o(+RO)
}
DRAM 0x18000 0x8000
{
program1.o (+RW, +ZI)
}
}
LOAD_ROM_2 0x4000
{
EXEC_ROM_2 0x4000
{
三、scatter file 实例
1 简单的内存映射
LOAD_ROM 0x0000 0x8000
{
EXEC_ROM 0x0000 0x8000
{
*(+RO)
}
RAM 0x10000 0x6000
{
*(+RW, +ZI)
base_address: 本区域内部目标被连接到的地址(按字对齐)。
+offset: 相对前一个下载区域的偏移量(4的整数倍,如果为第一个区域)。
2.2.2 执行区描述
每个执行区有:
名称: 供连接器确定不同下载区域
基地址: 相对或绝对地址
属性: 确定执行区域的属性
program2.o(+RO)
}
SRAM 0x8000 0x8000
{
program2.o (+RW, +ZI)
}
}
详解:
LOAD_ROM_1 0x0000(下载区域一起始地址)
{
EXEC_ROM_1 0x0000(第一执行区域开始地址)
内容:
块定义的内容包括在紧接的一对花括号内,依赖于具体的系统情况。
一个加载块(加载时域)必须至少含有一个执行块(运行时域);实践中通常有多个执行块。
一个执行块必须至少含有一个代码或数据段;这些通常来自源文件或库函数等的目标文件;通配符号*可以匹配指定属性项中所有没有在文件中定义的余下部分。
映像文件:
我暂时把映像文件理解成烧到存储器中的文件,由N个域组成。这些域其实可以看做是独立的模块,只是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这个顺序还是:RO+RW+ZI)被捆绑在一起,这样才方便烧写到非易失存储器中去。
好了,了解了映像文件的组成,那么来看看映像文件是怎么跑起来的。
映像文件就是有N节车厢的火车,车厢(域)里装着要送到不同站(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的货物。到相应的站了,那么就把相应的车厢拿下来。指挥拿这 个的就是scatter文件。拿下货物车厢后,我们就解开它,把里面的品牌为RO的货物提取出来,按照scatter的指示发给某个地址,然后再先后把品牌为RW和ZI的货物发到scatter指定的地址。
Scatter file (分散加载描述文件)用于armlink的输入参数,他指定映像文件内部各区域的download与运行时位置。Armlink将会根据scatter file生成一些区域相关的符号,他们是全局的供用户建立运行时环境时使用。
注意:当使用了scatter file 时将不会生成以下符号:
attribute_list: PI,OVERLAY,ABSOLUTE,FIXED,UNINIT。
PI: 位置独立。
OVERLAY: 覆盖。
ABSOLUTE: 绝对地址。
}
}
LOAD_ROM_2 0x4000(下载区域二起始地址)
{
EXEC_ROM_2 0x4000
{
program2.o(+RO) (program2.o内的Code与RO data 放在第一执行区域)
}
SRAM 0x8000 0x8000
最大字节数:可选
输入段: 确定放在该执行区域的模块
exec_region_name (base_address | "+" offset) [attribute_list] [max_size]
"{"
input_sec_desc+
"}"
exec_region_name:执行区域名称,最大有效字符数31。
A+ :用来标示A可以重复任意次,如A+可标示A,AA,AAA, …
A* :同A+。
A | B :用来标示选择其一,不能全选。如A|B用来标示A或者B。
(A B) :标示一个整体,当和|符号或复杂符号的多次重复一起使用时尤其强大,如(AB)+(C|D)标示ABC,ABD,ABABC,ABABD, …
3 函数的地址固定定位:可以利用Scatter file实现把某个函数放在固定地址,而不管其应用程序是否已经改变或重新编译。
4 利用符号确定堆与堆栈:
5 内存映射的IO:采用scatter file可以实现把某个数据段放在精确的地指处。
因此对于嵌入式系统来说scatter file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嵌入式系统采用了ROM,RAM,和内存映射的IO。
装载区:当系统启动或加载时应用程序的存放区。
执行区:系统启动后,应用程序进行执行和数据访问的存储器区域,系统在实时运行时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执行块。
映像中所有的代码和数据都有一个装载地址和运行地址(二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scatter文件语法:
2.2 分散加载文件各部分描述
(2.1)
如图2.1所示为一个完整的分散加载脚本描述结构图。下面我们对图示中各个部分进行讲述。
2.2.1 加载区描述
每个加载区有:
名称: 供连接器确定不同下载区域
基地址: 相对或绝对地址
属性: 可选
最大字节数:可选
执行区域列:确定执行时各执行区域的类型与位置
{
program2.o (+RW, +ZI) (program2.o内的RW data与 ZI data 放在第二执行区域)
}
}
2.1 BNF 符号与语法
" :由引号赖标示的符号保持其字面原意,如A”+”B标示A+B。
A ::= B :定义A为B。
[A] :标示可选部分,如A[B]C用来标示ABC或AC。
域:
为什么还要加一层域,我的理解是由于代码的功能不同,那么我们有必要把不同功能的代码分类放。我们可以把需要高速执行的代码放在一起、把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放在一起、把执行频率高的放在一起,把执行频率低的放在一起...那么按照这种方式放的代码就可以根据其具体需要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中了。这样可以提高程序执行速度。一个域中包含1~3个输出段。
FIXED: 固定地址,下载地址与执行地址具有该地址指示确定。
UNINIT: 未初始化数据。
RELOC: 无法明确指定执行区域具有该属性,而只能通过继承前一个执行区或父区域获得。
load_region_name (base_address | ("+" offset)) [attribute_list] [ max_size ]
{
execution_region_description+
}
load_region_name:下载区域名称,最大有效字符数31。(并不像执行区域段名用于Load$$region_name,而是仅仅用于标示下载区域)。
scatter文件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包含一些简单的语法。
My Region 0x0000 0x1000
{
;the context of region
}
标题:
每个块由一个头标题开始定义,头中至少包含块的名字(自己定义)和起始地址,如0x0000,另外还有最大长度等其他一些属性选项(注:这些属性是可选的,如0x1000)
{
program1.o(+RO) (program1.o内的Code与RO data 放在第一执行区域)
}
DRAM 0x18000(第二执行区域开始地址) 0x8000(第二执行区域最大字节数)
{
program1.o (+RW, +ZI) (program1.o内的RW data与 ZI data 放在第二执行区域)
二、什么时候使用scatter file
当然首要的条件是你在利用ADS进行项目开发,下面我们看看更具体的一些情况。
1 存在复杂的地址映射:例如代码和数据需要分开放在在多个区域。
2 存在多种存储器类型:例如包含 Flash,ROM,SDRAM,快速SRAM。我们根据代码与数据的特性把他们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中,比如中断处理部分放在快速SRAM内部来提高响应速度,而把不常用到的代码放到速度比较慢的LOAD_ROM(下载区域名称) 0x0000(下载区域起始地址) 0x8000(下载区域最大字节数)
{
EXEC_ROM(第一执行区域名称) 0x0000(第一执行区域起始地址) 0x8000(第一执行区域最大字节数)
{
*(+RO(代码与只读数据))
base_address: 本执行区域目标要被联接到的位置,按字对齐。
+offset: 相对于前一个执行区域结束地址的偏移量,4的整数倍;如果没有前继之能够行区域(本执行区域为该下载区域的第一个执行区域),
则该偏移量是相对于该下载区域的基址偏移量。
请看看平时写的东东:
AREA RESET, CODE, READONLY
AREA DSEG1, DATA, READWRITE
AREA HEAP, NOINIT, READWRITE
看出其属性没?
输出段:
为了简化编译过程和更容易取得各种段的地址,那么把多个同属性的输入段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当然这个输出段的属性就和它包含的输入段的属性一样咯。输入段的排放规律就是:最先排放RO属性的输入段,然后是RW属性段,最后是ZI或NOINIT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