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汇编

合集下载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的冬夏季节盛行风向相反的现象。受下垫面热力性质 影响,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地区与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在冬夏季分别形成高、低气 压区。下图为亚非澳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4~5小题。
5.关于西非季风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份东北季风与东北信风重合 B.1月份卡拉哈里沙漠形成冷高压 C.7月份西南季风与盛行西风重合 D.7月份撒哈拉沙漠形成冷高压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 ① 大大气气是是在在均均匀匀的的地地球球表表面面上上运运动动的的; ②①地太球阳静直止射不赤动道; 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 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 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 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 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低温干燥 高温高湿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
本等
国西南部等
课后练习
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青藏高原季风在不同 季节都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势力产生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面上的大气受 热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3.1.3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季 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由地于球黄位赤于交公角转的轨太南带阳北在存道直移一在不射动年,同点,内随导也地位季致做球置节气周公,变压期化带性转太而风的运阳动直中射地点轴所在在宇地宙球空表间面的的指位向置保不持同不,变即,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季归节线移动之间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课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课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教学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东南亚、南亚 东北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 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图表点拨 教材第64页图3-9“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分布。②夏 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③冬至日,太 阳直射南回归线,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连线生活 《神泉赋》中“六合萧条,严霜凛冽”是对我国冬季风的描述,指出造成我 国冬、夏季风向不同的根本因素。
②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判断: 气压带、风带未偏移时,在纬度0°、30°、60°、90°气流分别上升、下沉、 上升、下沉,可依据垂直气流对应位置的变化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 向,进而判断出季节。如下图所示,垂直气流对应位置向对应纬度北侧偏移, 对应季节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主要原因,亚洲东临世界最大的大 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其东部的季风是世界最 显著的海陆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压带不能呈明显的带状 分布。( √ ) (5)南亚西南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 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 )
应用体验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B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气压中心出现在 图中的( A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欧亚大陆上出现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因此 图中所示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 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附近为欧亚大陆上的亚洲低压,A正确;②附近 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B错误;③附近没有低气压中心,C错误;④附近是 高气压中心且在大西洋上,D错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分布
分布
的气 大气活 影压 动中心 响带 、 风 带 对 气 候 季风 环流
北半球夏季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 低压(印度低压)切断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 成因1 夏季——东南季风 成因1 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 成因1 夏季——西南季风 成因2
知识铺垫1
世界海陆分布图
北半球 南半球
知识铺垫2
项目
7月 (夏季代表)
1月 (冬季代表) 低(降温快) 高 高(降温慢) 低
陆地 (热容量小)
气温
气压 气温
高(升温快) 低 低(升温慢) 高
海洋 (热容量大)
气压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利亚高压的偏北 风,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东亚季风环流(7月)
夏季风
低气压 高气压
亚洲季风(夏季)
夏季风的形成
夏季,东亚盛行 来自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西北部的 偏南风,高温、 湿润和多雨。 注意:南亚的西南风 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形成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冬季:西北风
南亚冬季: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冬季
冰岛 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
•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
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 教学PPT课件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 教学PPT课件

蒙高
赤低
冬季风
阿低

印低
夏季风
夏高 0°
1. 记忆不同季节形成的 高低气压中心及切断的 气压带。
夏季: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冬季: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赤道低压(印度洋)
2.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比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冬季 吹西北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冬季 吹东北风
秋分日-冬9至0日°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90°
冬至日-春分日
极地高压带
冬至日-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移 气压动带和风带副的热带季高气节压移带 动规律:
必备知识
根据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 判断气压带的名称
赤低
副高
副高
副极地
副极地
针对性训练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 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 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3~4题。
3.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C.低压控制
B.西风带影响 D.高压控制
(2020·运城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 3~5 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

考点12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 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a 为信风带b 为西风带c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南北对称分布;③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④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注意: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低温少雨)C东南风(高温多雨)南亚季风B东北风(凉爽干燥)D西南风(高温多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

气候类型成因气压带、风带性质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炎热湿润终年高温多雨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2.3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2.3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一月
冰岛 低压
副 极 亚洲高压 地 低 气 压 带 亚欧大陆
阿留申 低压
60N
大 西 洋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夏平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副 热 亚洲低压 带 高 气 压 带
冬 夏威夷 高压
30°N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 性位置移动

3、季风环流的类型:
主要原因
想一想:为什么亚洲的东部 季风环流是最典型的?
因为亚欧大陆是最大的大陆,东临临太平 洋是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惟一 的原因。 成因:(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亚 南亚
赤道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
一月
七月
南亚的西南季风尤为典型,形成原因是:北半球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3. 信风带------“贸易风”
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风的方向很少变, 一向很守“信用”,常年都是吹着一个方 向。因此,海员们称之为“信风”。在这 一带海岛上的树,被定向风吹得像扫帚一 样,形成一种绝妙的风向标。 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在多年的航海生涯 中,逐渐掌握了这个规律。他们在信风的 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各大 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又有“贸 易风”之称。
气压带和 近地面的 风带在分 风总是从 布上有什 高压吹向 么特点? 低压
极地高气压带 90°S
一 撇 一 捺 向 低 压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一、知识点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1.形成因子①太阳辐射对不同地表纬度加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2.分布: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如下图所示:风带:北三撇,南三捺。

3.移动规律: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活动中心2.季风环流二、跟踪训练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的数值为1 004 ②A处的数值为1 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 020 ④B 处的数值大于1 02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解析第1题,A处等压线处于1 020百帕和1 004百帕等压线之间,等压距为8百帕,故A处的数值为1 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一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1 020和1 028之间。

第2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

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季风;C地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

选C。

答案 1.D 2.C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A.①B.②C.④D.⑤4.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B.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C.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D.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答案 3.A 4.A下图为非洲局部地区某季节等压线分布图。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

授课:陆中举 5课时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半球的夏季(7月)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1月)向南移。

二、季风环流1.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和气旋、反气旋系统。

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是晴朗的,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

锋面存在于低压槽内,主要是因为低压槽附近有冷暖气流交汇,高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

在中高纬度地区的近地面,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沿槽线向两侧延伸,一侧为冷锋,另一侧为暖锋。

不管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西侧都是冷锋、东侧都是暖锋。

四、气候(气温、降水、气压、风)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带。

在调节全球热量、水汽的的不平衡时又使气候复杂化。

下垫面①.海陆差异的影响: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b.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且年内分配不均;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年内分配均匀。

c.洋流的影响②.地形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阴阳坡的影响:阴坡蒸发少,湿润;阳坡蒸发多,干旱。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人类活动: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

另外: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世界气候的分布几点说明:①.上表中的P表示年年降水量,T表示年均温。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沿海、美国佛罗里达半岛、澳大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风环流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季风环流解读
三圈环流.swf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热力因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 风 带:南左北右(偏) 南北对称分布
小结:
气压带
季风环流
海平面气压图.swf
1、东亚季风是 海陆热力差异 造成的; 请思考总结: 2、南亚冬季风 1、东亚季风的成 是源于蒙古高 因是什么? 压,夏季的西 2、南亚季风的成 南风是来源于 因与东亚相比 印度洋上北移 有何异同? 的东南信风; 3、请总结季风环 3、季风的主要 流的成因有哪 成因是海陆热 力差异,气压 些。 带风带移动也 是重要原因。
风带 高压——下沉气流——干燥——降水少
低压——上升气流——湿润——降水多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冷干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暖湿
风从大陆吹来——降水少 风从海洋吹来——降水多
五、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直接影响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影响
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
10°—25°大 陆东岸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干湿季明显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热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35°大 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35°—50°大 陆东岸
日本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 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 制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 弹顺着高空飘(日本领土大部分在30—45°N,40— 60°N),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使得美国森 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美国政府莫明 其妙,为捉拿纵火“怪客”,曾派大批妇女去 森林里昼夜监护。

风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风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大气环境:主干知识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与分布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西

极地东北

南信风来自盛行西

极 地 东 风
热力因素形成
动力因素形成
降水较多区域
热力
热力
动力
动力
多对流雨 (盛行上升气流)
*
◆ 季 风 环 流
■成因: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风)
A
(夏季风)
*
中国冬夏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
夏季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特点
影响地区
亚洲内陆蒙古西北利亚一带
副热带 太平洋
赤道 印度洋
西北风 (偏北风)
a
b
c
a
b
c


1:2 000 000
1:20 000
*
大气——主干知识
1.大气的垂直分布
2.大气的热力作用
3.热力环流
4.风力、风向判断
5.大气环流(三圈、季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夏气压中心、锋面雨带 推移规律
*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当副高脊位于25°N——35°N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普敦正是多雨季节 B.悉尼昼长夜短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气压带风带移动和季风环流共25页文档

气压带风带移动和季风环流共25页文档
气压带风带移动和季风环流
6、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 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 答案:1.A 2.B
• 南亚季风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º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º
60
º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低气压
高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º 0º
赤道低气压带
30
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60 º
7月
1月
气候类型
风 夏季 向 冬季
亚洲东部季风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东南 西北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低温少雨)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14.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 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 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 个风季
15.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要…………………………………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 答案:13.C 14.C 15.B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读右图,回答:
(1)该地气候类型是温__带__季_风__气_候,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__冬_季__寒_冷__干_燥__,__夏_季__炎_热__多_雨__.
(2)此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的气候特点( A )
A、黄淮海平原
B、南方丘陵山区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西欧平原
(3)该区主要农作物 小__麦_、__棉_花_或__玉_米___(至少写两 种)
•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自温州开 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 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顺风 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 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 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 跣足。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º

赤道低气压带
思考:东亚背靠亚欧大陆,濒临 太平洋;所以说东亚是世界上季 风气候最显著最典型的地区,这 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7月甲Leabharlann 乙1、读下图(图中各点标号代表月份)。
判断该地属于:__亚_热_带__季_风___ 气候类型,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最冷月均温>0℃,降水为夏雨型 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南部季风 (南亚、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西南 东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有明显 的旱雨季交替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
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 图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 是………………………………………( )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 流
季风环流
• 东亚季风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30
副热带高气压带
º

赤道低气压带
项目
7月
1月
(夏季代表) (冬季代表)
陆地 气温 高(升温快)低(降温快)
(热容量小) 气压


海洋
气温 低(升温慢)高(降温慢)
(热容量大) 气压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30
低气压
副热高带气高压气压带
高气压
º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风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读图思考:南这半些球气气压压中分心布对有风什向么有特何点影,响为?什么?
7月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60
副极地低气压带
º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30
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1月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