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蒙牛乳业市场的宏观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牛乳业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乳制品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据高安德说:我国目前是仅次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乳品市场,我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未来,高附加值的牛奶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预测未来五年牛奶饮品、奶酪和甜点、酸奶这三类产品将以每年22%、38%和31%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两到三倍。”目前为止,蒙牛乳业已成功成为中国的三大乳业巨头之一。对于蒙牛乳业的宏观市场环境分析如下:

一、Strength:

首先,借强势媒体,提升事件行销营销力:

在广告宣传方面而言,蒙牛认为广告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花费,媒体不仅是时间,更是一种资源。在蒙牛的传播策略中,广告通路中聚焦于中央电视台;蒙牛当年起步时,启动资金拿出三分之一做广告,第一年就选择投到中央电视台,使得蒙牛成为中国人的蒙牛,而不是一个地域性品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强势传播平台,蒙牛成功的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正是这种果敢的广告意识,为蒙牛品牌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最初的原动力。

第二,强势出击,转化后发优势

在内蒙古乳制品市场中,大家都知道乳业老大哥是伊利,蒙牛果敢站出来说是第二品牌,利用这种广告抢占消费者心智资源;最重要的,蒙牛凭借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迅速整合资源,进军奶片,将鲜牛奶通过一系列特殊工艺制成一种新产品——蒙牛鲜奶干吃片,并由此成为奶片市场的第一强势品牌。

第三,创新变革,注重产品开发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不同饮用时机设计的不同产品系列,构成了蒙牛庞大的牛奶矩阵,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激凌、奶粉、酸奶、奶酪等五大类300多个品项。蒙牛研发生产的多个首创性产品开辟乳业市场的蓝海,为提升国人饮奶量开辟了全新的渠道。持续的科技创新投入,成为蒙牛快速、持续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

第四,心怀感恩,构建和谐的产业链条

蒙牛把企业比作一个生态圈,在员工、奶农、股东、经销商共同构建的生态圈中,方方面面的利益都必须得到兼顾。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管理,蒙牛启动了“牛奶安全工程”,向消费者和中外媒体敞开了牧场和农场,公布从收奶、生产、包装到成品入库的全过程,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乳业的信心。

最后,成长冠军,承担社会责任的冠军

对蒙牛而言,投身公益、回报社会,是一项必须坚持的善举,更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中国牛奶爱心基金”等社会公益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蒙牛乳业的企业形

象,使得消费者更加信赖和支持其发展。

二、Weakness:

中国乳制品行业经过迅猛的发展以后,行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并已形成基地型、城市型和综合型乳企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但是乳制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低,在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还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乳制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毋庸置疑,蒙牛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1、优质奶源不足

真正制约乳品安全的是原料奶的质量,乳制品行业竞争的加剧也使许多企业意识到,要获取竞争优势,必须拥有奶源,尤其是优质奶源,因此,企业间的奶源之争将更加残酷。据了解,我国目前实际日处理鲜奶量只有加工能力量的1/3左右。奶源不足是奶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此外,奶源建设也很不均衡,某些奶源基地过度集中,导致局部地区或某些企业奶源过剩。

2、双重压力

这两年来由于奶源的需求量大,导致国内奶牛价格的飞涨,已沉重加大了牧场或奶农的经济负担。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牛奶市场在恶性竞争中利润在直线下滑,部分奶农出现“不堪重负”的情况,这对我国乳品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据全国畜牧总站监测点的监测和各企业的报表来看,全国奶牛存栏数、奶类产量在保持着增长,但是从几个奶业大省黑龙江省、内蒙古、陕西、青海的奶类产量和牛奶产

量增幅均在回落了,部分地区出现了下降。

3.检测标准滞后

我国乳制品的各项检测标准明显滞后,在抗生素残留、细菌数、体细胞、亚硝酸盐、黄曲霉素等安全指标的要求上都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我国乳品安全标准和国际接轨究竟难在何处?就现阶段而言,高昂的检测设备和耗材成本、收购成本以及管理培训等间接成本,是制约企业接轨国际乳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因素。而在连绵的价格战和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涨的多重夹击下,近年来乳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出现行业性下滑,再加上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对于提高乳品安全标准,很多企业是既无“心”,也无“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