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西湾子村乡亲富裕的领路人

合集下载

村干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村干带头致富先进事迹

村干带头致富先进事迹在中国农村,村干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肩负着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使命。

其中有一些村干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领整个村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成为村民们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村干带头致富的先进事迹。

农村村庄中的经济发展,往往离不开农业生产。

作为一名村干,带领农民在农业领域获得成功,不仅能够提高村级经济,还能够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村干带头致富的先进事迹中,农业成功案例居多。

首先是沈建国这个村干的事迹。

他所在的村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民生活困难。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策划了一项养猪产业发展计划。

通过引进高品质的种猪,并且采用科学养殖方法,他成功地将养猪产业发展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村民们纷纷效仿,相继投资养殖,村庄的经济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其次是王海宝这个村干的事迹。

他所在的村庄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蔬菜种植。

王海宝带领村民们利用这一优势,发展起了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产业。

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采取科学管理,确保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他也帮助村民与外界建立起销售渠道,使得农产品能够迅速上市并获得良好的销路。

在他的带领下,村庄的蔬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丰收和致富的机会。

再次是杨光辉这个村干的事迹。

他所在的村庄以种植水果而闻名,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良好的销售渠道,村民们长期以来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收益。

杨光辉着手改变这一现状,他组织村民学习先进的水果种植技术,并且积极与商家合作,开拓市场。

通过他的努力,村庄的水果产业焕发了新的活力,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除了农业领域,村干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中国农村,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丰富,具有很大的旅游潜力。

一些村干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成功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产业。

他们修复和保护自然景观,建设起适合游客居住的民宿,举办文化活动和农民市集。

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吸引了大批游客,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致富路上领头雁

致富路上领头雁

致富路上领头雁作者:孙良成王勋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0年第08期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镇回民社区高素质农民李世保,2008年至今,先后流转承包土地2600亩,2014年成立注册“绿野家庭农场”,几年时间里,他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勤劳致富领头雁。

他脱贫不忘党恩、致富情系乡邻,先后投资6万多元,资助困难家庭,捐款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他的举动受到了当地干群的交口称赞,先后被推选为官亭镇第十四届党代表、肥西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肥西好人、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代表。

李世保家里经济状况一直比较困难,结婚那年父母给他的两间土坯房就是他和爱人的全部家当。

为了摆脱贫困,他和许多打工族一样,每年过完春节,就和爱人匆匆踏上打工的征程。

在打工生涯的15年里,他们走遍了浙江、江苏等地10多个城市。

2008年2月,得知家乡的土地可以流转承包,李世保不假思索就和爱人辞掉工作返回家乡。

起初,他承包了300亩土地,专门从事水稻种植。

他边参加培训,边向种粮大户取经,向镇农技站技术人员请教。

为了增效,他购置了机械育秧流水线设备,购买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水稻的播种、施肥、植保等每个环节,他都邀请农技人员现场指导。

2011年2月,承包土地增加至1170亩。

3年的艰苦创业,李世保熟练掌握了各种优质水稻品种的种植要领和管理措施,连年丰收。

2014年,实现播种、插秧、收割、仓储全程机械化,并自筹资金120万,建立了1500平方烘干机2台,服务周边群众的2000多亩土地。

全县多次在他的农场召开农业机械化作业观摩会议,各乡镇的种粮大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许多同行们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2013年2月,李世保流转承包的土地面积达到了2600亩,由起初的单一种植水稻,逐步增加了油菜和小麦种植,150亩田地种植优质瓜果,80亩的塘口发展立体养殖,养鱼和养殖皖西大白鹅,连年增收。

2015年,他被评为合肥市致富带头人。

李世保积极参加农民培训,系统学习农业种植技术、电商培训、物联网应用等技术,提高文化素质。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三篇(篇一)**,男,196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镇**社区人,一名看似普通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

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农业,并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

一、棉花无土育苗种植,起示范带头作用。

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带头在自家承包地的地上进行了棉花无土育苗种植,为了很好的掌握这一新型种植技术,他多次到市农业局棉麻站请教,还多次参加农广校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棉花无土育苗种植方面的书籍进行自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棉花无土育苗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亩产增值达20%以上。

看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乡亲们有点眼热了。

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几户村民也以同样的方法种植了棉花。

虽然方法相同,但是其他村民由于种植的经验不足,栽植之后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不足。

**一方面不断摸索,一方面多方查阅、购买棉花种植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并对其他几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管理,他们的棉花无土育苗种植得到了丰收。

通过几年的管理实践,他掌握了棉花无土育苗种植技术,成为了一名棉花种植能手。

与他同时栽植的几户农民收入也一直相当可观,曾强了他们的信心。

由此便调动了周围群众进行棉花无土育苗种植积极性,开始全村进行了50亩的种植示范点,之后全村棉花无土育苗种植面积一下子达到1000亩以上。

二、创新思路,购置农用机械走上致富之路。

棉花无土育苗种植取得了成功,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时,**也意识到,光靠种棉花是很难真正发家致富的,要做好致富的“领头雁”,就必须另谋出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大多数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经商,留在家乡种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及妇女,每到“双抢” 季节,许多人都很难请到帮工,传统的种田相当费时费工,于是一条商机在他的脑海中闪现,他决定购买农用机械,于是到农机市调查了一番,要买一套农用机械要投入几十万,虽然自己小有积蓄,要全部家当投入里面还要举债,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家人被他的这种大胆的想法吓了一大跳,但还是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很多人创业成功都是返乡后成功的,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蔡甸“米王”创新湖北豆丝加工工艺赚大钱这个夏天,夏长兴格外忙碌:一方面,新米即将上市,他的米业公司进入生产旺季;另一方面,他设在玉贤的加工厂正大批量生产湖北特色美食——豆丝,以及油炸兰花豆和花生米等休闲食品。

“湖北人爱吃豆丝,但过去受时令限制,一般只在秋冬两季做。

经过创新加工工艺,今年7月起,我们就能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加工豆丝,而且还开发出杂粮、莲藕、绿豆等多种口味。

”夏长兴自豪地说。

从1994年辞职下海,夏长兴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基本上只做了一件事:卖大米。

“创业就是把一件事做精做透,自然也就成功了。

”如今,他创办的天安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蔡甸米业加工的龙头企业,年产值上亿元。

“武汉好爸爸”为儿治病辞职卖大米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或许,夏长兴不会迈出创业第一步。

辞职下海前,夏长兴在蔡甸区粮食局下属的柏林粮管所工作,当过营业员,下乡收过粮油,后来做到了业务经理。

当时,虽然收入不高,但粮食系统是铁饭碗,依然有不少人羡慕。

1993年,儿子的出生,彻底改变了夏长兴的生活。

儿子刚生下来就连续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如不能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而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500元,为给儿子治病,他背上了十几万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救儿子,为了还债,夏长兴毅然辞职,用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买了一辆三轮车,开始了卖大米的生涯。

创业之初异常艰辛,夏长兴每天清早起床,骑着三轮车到粮油店批发大米,再走街串巷叫卖,经常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好在,一年下来,他攒下2万多元,也有了一些固定客户。

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到,要扩大经营就得有固定的场所。

王焕荣: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王焕荣: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王焕荣:致富路上的领路人作者:单洁黄军营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18年第4期“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北省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保定市优秀人民公仆”……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当选为保定市莲池区杨庄乡西高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王焕荣,30年间,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建设成了固定资产10亿元、年人均收入2.4万元的经济强村、文化新村。

一20世纪70年代,西高庄村的大部分土地即被征用,村民们面临着“耕者无其田”的尴尬局面,再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经济已根本不可能。

年仅32岁的王焕荣上任后,经与“两委”班子反复论证达成共识: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生产设备、人力资源集中利用起来,摒弃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走产业富民之路。

自此,西高庄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困难也是机遇,再难也要坚持。

”这是王焕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她带头从自家拿出5000元,筹集资金20万元,办起村里第一家企业——联盟线材厂,当年盈利10万元。

办厂的成功让西高庄人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村“两委”班子创办集体企业的信心。

随后,净水剂厂、体育设施公司、服装厂等十几家村办企业相继发展壮大起来。

企业的建立,为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西高庄人开始了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过渡与转变。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西高庄村所处的地域优势逐渐凸显,王焕荣审时度势,又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上,以超达酒店为代表的商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保定城东区域。

2011年至2015年间,亨佰丽小商品批发城项目投入运营,亨佰丽二期工程“莲池区双创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在西高庄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创办集体企业、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王焕荣鼓励那些有能力的村民自主创业,搞个体经营,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扶持、法律援助、经营场地,一大批有致富热情的村民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1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

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

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

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

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

凭着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在交了连续亏损四年的学费之后,他们的甘蔗田从当初的8亩扩大到23亩,2003年再次扩大到45亩,一直到现在的50多亩,他们还充分利用甘蔗田周边的小块土地来种植新会柑,多样化的种植取得了一定成效,年产值超过几十万元。

另外,刘小燕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做起了甘蔗北运的工作,为附近的种蔗农户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和市场,没有车就自己去联系车队,没有熟人帮忙就自己北上联系想代理甘蔗批发的客户,经过几年的市场勘察和开发,他们一年收购的甘蔗超过了400万斤,每年为他们带来了40多万的收入。

2009年他们用种甘蔗挣到的30几万建了90几平方的二层小洋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刘小燕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甘蔗种植大户。

现在,她的甘蔗田有53亩,亩产甘蔗1.5万斤,年产值达50多万元,而她的南蔗北运收购队辐射了古井镇十几户蔗农,为他们甘蔗的销路问题找到了很好的解决途径。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

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种植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1如果站在你的面前,你看不出他与别的农民有任何不同,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甚至有点木讷。

但在县乡以及附近地区,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能人。

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脱贫致富点子多、帮助别人心肠热的人。

在乡,有很多人曾经得到过他的帮助,也有很多人经他带动脱了贫。

“我要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文化程度不高。

由于家庭贫困,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但辍学没有挡住他继续学习的脚步,贫穷没有压倒他不断进取的志向。

他利用进城、串门、走亲戚等一切机会,搜集借阅书报资料,刻苦学习农业科技,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党的农村政策。

他没有资金,要发展,只能靠一身力气,在自己的承包地里想办法。

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推广地膜洋芋覆盖技术,组织了大量干部进村入户进行推广。

当时,大多数群众对这项农业增产技术还持怀疑态度,抵触情绪很大,但他却主动试种了3亩,因为通过平时的学习他知道,地膜覆盖是一项成熟的农业增产技术,特别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

果然,到了收获的季节,他覆盖地膜的洋芋产量大大高于其他群众土法种植的,给周围的群众上了生动的一课,当年他将自己吃不完的部分卖掉,增加了经济收入。

第二年,大部分群众看到了好处,都开始接受地膜覆盖技术。

随着地膜覆盖面积增大,洋芋产量出现了大幅度提高,引起了洋芋价格下滑。

由于增加了投入,价格却下降了,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看到这种情况,又在改进种植技术上打起了主意。

他想,如果利用地膜的保温作用,把种植时间提前一些,那么新洋芋的上市时间也可以提前,利用干部群众喜欢尝新物的习俗,应该能卖个好价钱。

农业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共4篇)

农业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共4篇)

农业带头人个人先进事迹〔共4篇〕第1篇:农业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XX ,男,1953年6月出生,系XX 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

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开展肉猪养殖产业,带着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一、敢为人先,成就非凡2003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 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

一个占地5亩,根底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

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

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 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开展快轨道。

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根底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

二、创新思路,跨越开展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

XX 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

一是改良技术引进设备。

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

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

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名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

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

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平安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XX 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

个人先进事迹-致富领路人

个人先进事迹-致富领路人

个人先进事迹:致富领路人深冬时节,漫步江西XX县区乌石镇新月畲族村,一排排楼房,白墙黛瓦,家家门前鲜花迎宾,一幅幅构思精美的畲族文化图腾、民俗风情画,述说着畲族人走向文明富裕的历史。

回眸巨变,品味幸福,畲民们都说,是蓝主任带领我们走向致富路啊。

1995年2月18日,新月畲族村正式挂牌成立,蓝念瑛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当时,新月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致富无门路。

蓝念瑛从自己熟悉的苗木产业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资溪森林覆盖率高达87%,有“天然植物基因库”的优势,可以推行山上采种、山下育苗模式,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苗木兴村”新路子。

为了让村民们转变观念,接受苗木种植,蓝念瑛颇费苦心。

2000年的冬天,她挨家挨户与50户村民签下了100亩苗木合同,承诺种子、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村民不投入一分钱,所有的风险由她一人承担。

一贯支持她的丈夫看了合同,不禁吓了一跳。

“市场不是你说了算,万一失败,我们就得倾家荡产。

”“我是员,是新月村的‘领头人’,为了让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别无选择。

”蓝念瑛的大脑就像一台全天候开机的“雷达”,随时捕捉苗木市场的信息:城市绿化、退耕还林、移民建镇……无数的酸甜苦辣,千万里风雨奔波,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的正月廿六,当她携着86万元现金出现在村口时,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村民们把猪头、女儿红酒送到了她的家里。

那是畲族人的最高奖赏。

春天,“新月村苗木公司”在村民的企盼中成立了,蓝念瑛被股东们推选为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由于经营有方,“新月”苗木走俏大江南北,苗木基地发展到600多亩。

接着,公司又在浙江的萧山、金华和北京、上海等地租地合办苗木基地,为新月苗木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新月村的崛起,吸引了邻近的草坪、贻坊、长源村以及外镇的群众纷纷要求加入“公司+农户”的行列。

此时,村里有人反对“肥水流进外人田”。

蓝念瑛在村民大会上动情地说:“没有的关怀,没有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新月村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多篇范文)

农村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在其上任以来,时时以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群众的饥苦装在心中,从不强调个人荣辱、得失,务实于本职工作,使本村的经济明显好转。

村积累稳中有升,现村集体存款8万元,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尤其在开展党员“领航工程”活动中,他能积极投身于其中,时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指明了方向,使庆先村38户贫困户基本脱贫,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截止xx年庆先村共有250户看上了有线电视,有220户用上了程控电话,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抓思想建设,提高支部一班人综合素质李春山接任支部书记后,深知要想发展本村经济,必须取得村民对本届党支部的理解和信任。

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上。

(一)是利用“三会一课”集中辅导统一学习。

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十五次,在培训班上镇党委书记孙昌顺同志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和《以“三个代表”为动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为题进行辅导;八一农大教授讲解烤烟的栽培技术。

在学习中,全体党员深深的感受到只有经常性的学习、受教育、学习新科技,才能增强为村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村“两委”的主要领导带头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李春山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做到雷打不动。

由于村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带动全村党员主动、自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帮富致富的能力,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同时李书记还率先走入村民中,与之谈心,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外及村民对党支部还有哪些意见和要求,并诚心请村民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带领下党支部成员都能走近村民,确实了解村民的饥苦,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使村民增强了对党支部及党员的信任度,为其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肩挑四担“当家人

一肩挑四担“当家人

一肩挑四担“当家人71岁的老父亲干不动了,她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为拔掉穷根,四处奔走,竭尽所能;村民缺医少药,她背起药箱当起了赤脚医生,走街串巷,治病救人;村里孩子没人教,她拿起教材当起了代课教师,燃烧自己,照亮未来;村两委换届,她挑起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从此心中装满百姓,舍小家为大家。

39年间她的身份经历了四次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她那颗为了群众默默奉献的心。

她就是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一肩挑四担的“当家人”刘桂珍。

今年54岁的刘桂珍,身高1米53,体重80多斤,看上去很是瘦弱。

两鬓斑白,皮肤黝黑。

刘桂珍不善言辞,说话之前总是先露出腼腆的微笑,朴实无华这个词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刘桂珍常说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过,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她不但做了,还做了很多。

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担起了这四副沉甸甸的担子,把每个村民都装在自己的心里,撑起了这个小山村的一片天。

“桂珍心好,跟着她干我们心里踏实”位于代县南山深处、峪河上游的段家湾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6个自然村零星分散在方圆10多公里的沟沟岔岔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69户11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92人,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穷怕了的年轻人都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刘桂珍也不例外。

1996年刘桂珍的父亲刘白小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组织上推荐了刘桂珍,她第一时间就拒绝了,因为她走出大山的愿望太强烈了。

之后乡党委领导多次找她谈话,党员们一致推举,她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组织和村民们的信任,刘桂珍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梦想,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一干就是19年。

刘桂珍刚上任时的段家湾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集体无收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三无”村,村民们世代种植玉米、谷子、红薯等作物,辛辛苦苦种了几年,村子还是那个村子,百姓的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穷,刘桂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刘桂珍深知,要彻底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带动村民种植的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带动村民种植的致富能手事迹材料

带动村民种植的致富能手事迹材料樱桃树下的共富情节—记带动村民种植樱桃的致富能手胡庭忠事迹材料胡庭忠,家住百宜乡拐九村。

他一直都是一个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的人,由于他经常给村民传授生态理念、指导村民生产,组织村里的樱桃外销......。

他就成了著名的百宜乡拐九村创业带富能手。

胡庭忠认为,拐九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加之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等原因,村经济发展缓慢,许多年轻人纷纷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大片大片的良田成了荒土,家里只剩留守老人和儿童,长此以往,拐九村的经济将永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他想:“我要给乡亲们做出样子,带领他们一起致富!”经过思考,胡庭忠没有更风种玉米,黄金梨,水稻等本乡其他村的种植品种。

而是独开思路,种植特色樱桃树。

但种植樱桃要什么选品种,他不知道,通过多方打听和调查研究,从收益和地理环境方面考虑,胡庭忠觉得樱桃“黑珍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于是,从2008年开始,胡庭忠陆续种植了800科樱桃,现今已年收入8万余元。

在胡庭忠的樱桃种植工程中,他利用空余时间,向村民宣传生态理念,科学种植理念,保护环境的思路出发,希望帮助大家增加收入和获得知识的进步。

他认为,只有科技含量高、质量好,才能买到好价钱。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想法,他种植的樱桃,销量好,价格高,大大促进了自己种植樱桃树的积极性,也吸引大量的村民对种植樱桃的兴趣。

然而,由于樱桃树苗问题,良种的培育经验缺乏,使得村民想要种植樱桃树苗的愿望受阻。

但胡庭芳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他自己,一定要培育出樱桃树“黑珍珠”的优良品种。

于是他自己通过各方面学习,不断实践,终于学会了“黑珍珠”樱桃的幼苗科学培植方法,使得樱桃幼苗得到科学培育,如今,每年已有10万株樱桃秧苗。

为了让大家一起富裕,过上好日子。

他把育苗廉价出售,并指导科学合理的栽种技术。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拐九村已经拥有总共五百亩以上的樱桃种植,从几年前的每户年均不足2000元的收入,如今种植樱桃户以超过年均5000元以上的收入,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青年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一)永乐,男,汉族,1986年8月出生,康县两河镇中营村花园社人,中营村养鸡大户。

中营村花园社位于两河镇西面,距镇政府1.5公里,交通相对便利,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于是他外出务工了几年,由于接受新事物快,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于2012年3月份开始了土鸡养殖。

精明强干的他将目光投向了养殖业后,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新修圈舍220余平方米,特意到外地土鸡养殖场考查并购买先进设备。

自己通过翻看大量的家禽养殖技术书籍,很快的就掌握了基本的养殖知识。

他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劳的双手,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通过自学判断生鸡病情,自配饲料,有时候,碰到仔鸡孵化到产房里, 24小时照顾,直到天亮。

自2013年以来,土鸡价格较为稳定,使他们尝到了养鸡的甜头。

现如今巩永乐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年产土鸡1000多只,幼鸡500余只,年产值在5万元左右,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巩永乐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

自己也通过养殖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致富不忘乡亲,他作为一名中营村花园社村民,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

'多帮帮乡里乡亲,他们挣个钱不容易'.由于他的'传、帮、带',中营村的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全村及周边邻里的养殖户都得到了他的帮扶,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全村养殖大户达4户以上,形成中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外面相比,我们不算富,但看到周围乡亲比以前富了',我感到自豪;巩永乐话里充满了自豪感,也透出自信,通过敢闯敢干,取得了自己的成功,在自己致富和帮助别人致富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巩永乐在大山深处,以他坚韧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和帮助他人的热心,成为大山的掘金人。

我们相信:他的养鸡事业会更好,在致富的路上会走得更顺、更远。

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二)本人马治虎,男,汉族,出生于1970年。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

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通过事迹材料,人们可以了解到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的价值观,事迹材料可以激励人们向美、善、真的方向迈进,塑造崇高的追求和价值观,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致富典型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贫困户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自强不息勤劳致富--党巴村贫困户格绒志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她是一位单亲母亲,5年前,她辛勤耕种自家的4亩土地,虽然凭着辛勤劳作和精打细算,但是家里除了政策性补贴却少有现金收入,始终只能在温饱线上勉强度日;如今,她的消费对象仍是那4亩土地,可她却成为了邻里眼中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她就是巴塘县党巴乡党巴村的已摘帽贫困户格绒志玛。

一、勇于尝试脱贫致富党巴乡党巴村村民格绒志玛,今年46岁,在家务农,育有三子,其家庭是党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于2023年实现脱贫。

格绒志玛的丈夫在___年前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本来家里的“顶梁柱”塌了,留下她们母子四人,困难度日。

自2023年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被评定为贫困户的格绒志玛面对生活的艰辛,她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积极面对,响应国家的脱贫号召,努力生活,努力致富。

过去因为整个村庄的村民们思想观念封闭老旧,因循守旧,坚守传统种植业,对新型农业产业没有丝毫概念,使得大家的日子过得比拟困难。

精准脱贫工作开场以后,起初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干部曾屡次发动该村群众开展藏香猪养殖、藏鸡养殖、规模化水果种植等,但都被村民们以“本钱太高”“劳动量太大”“市场出路没有保障”等理由回绝了。

即使由团省委派驻驻村工作组,帮助老百姓开展产业,提议开展“高原雪菊”工程,也因村民们不相信种植雪菊能脱贫致富,使得党巴村产业开展滞后不前,就在整个村级产业开展陷入瓶颈期时,格绒志玛率先站出来,在创业创收方面,参与对口帮扶单位团省委的扶贫方案,在2023年她一口气种了1.1亩雪菊,试点种植高原雪菊,并在当年成功采收了350多斤雪菊花,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格绒志玛家产出的雪菊花通过参加扶贫公益销售的形式销往了巴塘县城和内地市场,并成功在2023年增收56619余元顺利脱贫。

“1.1亩地一年种一季玉米和一季小麦最多收一千多斤粮食,收入仅1500元,还不一定卖得出去。

种雪菊半年的时间就挣了5万多块钱,把我自己都吓到了!种雪菊真的可以挣钱,感谢政府的帮助,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是格绒志玛当时对驻村第一书记说的话,即使额头有汗水渗出,双手沾有泥土,穿着被杂草染色,但是她脸上洋溢的笑容充满感染力,让“勤能致富”四个字表达的淋漓尽致,直至2023年格绒志玛的家庭收入稳定,脱贫成效明显。

致富路上领航人

致富路上领航人

致富路上领航人作者:胡锦峰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11期一个贫穷落后村仅用4年多的时间一跃成為全市产业发展的示范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起来了,多个规模产业搞起来了,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领头人——麻城市铁门岗乡大庙岗社区派聘书记罗振生。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庙岗人,有自己的一份工作,来这里不是和谁争着当书记,也不是来享福的,是按照组织的任命,带领我们大家谋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上任伊始,下派干部罗振生对着合村后的“两委”班子这样说。

“铁门岗乡原是麻城的粮仓,我们社区土地广阔,种粮户较多。

但是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出现了大面积的撂荒现象,在家的群众也没有收入,看在心里真的很心疼。

”罗振生说起这些不由感叹!结合社区实际,罗振生和社区“两委”齐心协力,通过召开群众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做好土地流转文章,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初,社区引进国鑫莲米种植合作社在大庙岗打造农旅结合的莲米基地,流转土地1000余亩。

基地牵头人秦斌华,原来从事建筑行业。

罗振生多次登门介绍大庙岗村的投资优势,正是被罗振生的真诚所感染,秦斌华毅然转向进军生态农业,来到大庙岗村做起千亩农庄庄主。

每到莲米生长季节,罗振生每周都要围绕莲米岸线巡视多遍,察看作物长势情况,并与业主一起分析应对办法,改进生产措施。

罗振生不仅很关心莲子的生长过程,还提前安排硬化晒场,这些举动赢得了秦斌华等人的称赞。

在罗振生的心里,和谐的民商生态是搞好村级产业发展的根本,社区为合作社做好服务是本职,如果合作社倒闭或影响大庙岗的莲子品牌,受损失的还是大庙岗村的群众。

罗振生带领社区干部全身心为合作社搞好服务,扶持合作社一步步壮大。

每年七、八月份,高温干旱,稻田灌溉成了大难题。

村民唐维主说,2017年遇上干旱,罗书记带领大家一起去协调放水。

有一天,大伙吃完晚饭,罗书记一一安排注意事项,基本上就是从头天晚上6点钟干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钟,一整夜没休息,解决了1000多亩田地的缺水问题。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人民选我当干部我带人民奔富路-----金塔县西坝乡致富带头人李长峰先进事迹我叫李长峰,现年48岁,中专学历,中共党员,西坝乡西红村人,现任西红村党支部书记。

2005年5月,我担任西红村党支部书记时,我把目标定位到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从06年开始至今,先后筹资16万元,加强了村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筹资3.9万元完成村里的低压网改造;筹资22万元对村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并积极争取县主管部门支持,贯通了全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村容村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

基础建设搞好了,怎么促进农民增收又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今年初,按照市县推进“一特四化”的要求,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论证,确定了建设香梨大乡和肉羊强乡的发展目标,使我心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西红村有耕地4306亩,人均3〃5亩,发展香梨和肉羊产业的条件都比较优越,推行“上果下草”的发展模式,不就是我们苦苦寻求的致富路吗?我心里这样想。

路子选准了,可是群众工作却很难做,不要说前期资金投入,果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3年后的事谁敢说。

尽管村里召开多次会议,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可是群众的积极性还是不高,甚至个别人有抵触情绪。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

”老百姓的心思,我心里明白。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时,立刻遭到强烈反对。

原来1997年前,我家中有一片10亩地的果园,果园内种植有苹果树、桃树、杏树等树种,但由于无处销售,多数果子都烂在地里,于是我们就开始伐树归田,到1997年,10亩地的果园全部流失,成了妻子心中的一块硬伤。

要走出心底的阴影,谈何容易!我便开始软磨硬泡,努力做妻子的工作,从全村产业培育到家中增收,不知说了多少好话,终于使妻子松了口。

于是,我先带头栽植了10亩地的香梨苗木,在我的积极引导下,群众慢慢开始接受。

在此基础上,村上规划确定了香梨产业发展区,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发展,很快我村的香梨栽植达到了一个高潮,全村共栽植香梨285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富带头人典型事迹材料:西湾子村乡亲富裕的领路人
已有1586 次阅读2009-04-07 20:30 标签: 领路人带头人女致富乡亲事迹典型材料
――记密云县石城镇西湾子村女共产党员李淑凤
“我是共产党员,我带头致富我应该;我为乡亲服务,我快乐我幸福。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是石城镇西湾子村李淑凤常挂在嘴边说的一句话。

提起西湾子村北头儿郑家的媳妇李淑凤,村民们个个都会翘起大拇指夸奖个不停,说正是“深山出俊鸟”,这么多年来,李淑凤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半边天,在巴掌大的小山沟儿里靠养鸡养出了名堂,搞起了养殖、销售、孵化一条龙,不仅自家致了富,村里人也沾了光。

“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说起李淑凤家里以前的日子怎么样?一个字--难!年迈的公婆、智力缺陷的大伯公,加上一个还在上学读书的儿子,六口之家全靠自己和丈夫守着仅有的几十棵栗树和几亩薄地生活,日子过的紧巴巴。

总是过这样的日子怎么行?天生倔强的李淑凤从心里觉得不甘心。

都说“巧媳妇难做无米的粥”,可眼下各级政府为支持农民致富在农村有那么多的扶植政策,怎么能空守着政策死抱着穷呢?李淑凤下定决心狠干一把,把贫穷的帽子彻底甩下去。

经过再三考虑,李淑凤决心从蛋鸡养殖开始。

1999年,她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购进了2000只蛋鸡雏,暂时放在村里废弃多年的小学教室里。

两个月过去了,几千只蛋鸡就该上笼了,可鸡舍却还没有着落,为了节省开支,李淑凤便自己动手搭建。

当时正值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的严冬腊月,她颠簸于四面透风的拖拉机中从70华里外的县城运送砖瓦木材。

顾不得被冻肿的双腿,与丈夫一起搬砖搬瓦、活泥垒墙,终于盖完了六间鸡舍。

2000年5月,她进了第一批雏鸡,经过47天的精心饲养,2000只鸡纯挣了5000元。

尝到了甜头的李淑凤决心扩大肉鸡养殖规模。

一边养殖一边施工,她先从2000只养起,然后发展到一次饲养4000只。

天道酬勤,就这样一批一批,一年下来养了五批肉鸡。

到2003年年底,共出栏肉鸡6万只,获收入12万元。

肉鸡养殖业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全镇大部分的农民也认准了这条致富门路,有一百多户农民走上了肉鸡养殖的道路。

随着养殖户的增加,原来用来运送鸡料的车已不能满足养殖户的用料。

于是,李淑凤买了一辆汽车为本镇和附近几个镇的养殖户运送饲料,解决了养殖户后顾之忧。

就这样,靠养殖蛋鸡、肉鸡及饲料运送,四年多的时间李淑凤收入达二十多万元,真正走上了养鸡致富的道路。

如今,回想起最初创业的艰辛,李淑凤感慨地说:“俗话说:‘难’字开头,寸步难行;‘干’字当先,一日千里。

这话一点不假。

人不能输给自己,只要认准了目标蹩足劲儿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
贫困的帽子甩掉了,李淑凤一家的日子像阳春三月的桃花--越来越红火。

然而,淑凤没有沉醉于眼前的幸福之中止步不前,她忘不了仍生活在困难之中的父老乡亲,总想着怎样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2003年石城镇柴蛋鸡存栏达到两万多只,但鸡蛋储存和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很多养殖户因为鸡蛋保鲜和销售问题犯了难。

李淑凤看在眼里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建一座保鲜库,既能帮助养鸡户储存鸡蛋又能销售鸡蛋,岂不是一举两得。

亲近的人知道她的这个想法后都
劝她:“建保鲜库投入大,万一收不回本钱你可就赔了,何苦往自己身上揽事儿呢!”可淑凤却笑呵呵地说:“赔我也认了,为了乡亲们我愿意赌一把!”于是,在镇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李淑凤克服了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2003年底,一座存储量达100吨的保鲜库建成了。

淑凤也更忙了,她每天穿梭在十里八村的养鸡户家中签定销售合同,每月定期上门收购鸡蛋,指导传授养殖技术...李淑凤的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养鸡户们的信任,全镇有60多户蛋鸡养殖户与她签定了销售合同,乡亲们再也不用为鸡蛋销售而发愁了。

西湾子村养鸡户郭淑凤提起李淑凤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是‘打了锅子自己赔,炒上豆子大家吃’,自己致富还不忘帮助咱,现在大伙儿再也不用为找不到鸡蛋销路而发愁了!”
“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
保鲜库投入了正常运营,李淑凤头脑里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有了保鲜库,能不能将回收鸡蛋、雏鸡孵化共同搞起来,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

于是,她购买了一台能孵化一万多枚种蛋的全自动孵化器,2004年四月份,试着孵化了8400枚种蛋,出雏6900只,雏鸡全部供给了本镇的养鸡户和外镇的一部分养殖户;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孵化的雏鸡也都被十里八乡的养殖户预定一空。

从此,李淑凤开始了养殖、销售、孵化一条龙的致富路。

老辈人常说:“人心坚,不怕天,蚂蚁能搬太行山”。

李淑凤这个40岁的普通农村妇女正是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奋斗,在大山深处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民寻找富路
俗话说“越富胆越大”。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摆脱贫困、都富起来。

成了李淑凤的一块心病。

2005年,她在镇党委的扶持和鼓励下,吸纳11名党员,率先在全镇建起了第一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为镇域十里八村的乡亲提供养殖、农副产品销售服务。

党员科技示范基地总投资60万元,占地3亩,有柴蛋鸡舍200平方米,雏鸡孵化室60平方米。

基地自建立以来,已带动农户230户,销售柴鸡蛋60吨,板栗75吨,实现养殖、销售收入65万元,户均增收2800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李淑凤成功了。

几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自己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下,李淑凤先后被县委组织部、县妇联授予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巾帼致富带头人、“双学双比”先进女状元女能手荣誉称号。

成为全镇党员、妇女致富中的楷模和领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