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2维新变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政精 简机构,提 高效率 有利于资本主 义发展有利于 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西学的 传播有利于培 养维新人才 有利于加强军 队战斗力,抵 抗外来侵略
政治
经济 教育 军事
1.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 2.提倡私人兴办工厂 3.奖励创造发明 1.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 改革科举制度, 立大学堂 废除八股取士。 2.准许设立报馆、学会 3.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3、对变法法令内容的评价 ①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 传播, ③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④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⑤未涉及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内容,改革是不彻底.
4、变法结局
①维新变法中的矛盾与阻力
②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戊戌六君子) 资料 :变革太多,打破许多人的饭碗,断了 许多人的生路。三个月进行两百多件任务,消 化不良。康广仁说: “规模太广、志气太锐、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及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③新文化运动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较迅速发展
1901——1905
清末新政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912——1919
三、思想——向西方学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2、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
3、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民主科学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他 把进化过程划分为三大阶段:据乱世、升平世、 太平世。“春秋之义,有据乱世,升平世,太
(1985年中译本)
资料2:“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 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高校教科书,1994年) 资料3:“由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 动……就其追求民主、科学、自由的目标言,并无本质 的差异。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却规定了中国社会 未来的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1998年)
“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 国致弱之根源。”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 君相者而务压民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 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 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
4、谭嗣同的激进思想——《仁学》
他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 柱,从而猛烈抨击三纲五常“钳制天下”,杀人“灵 魂”,惨祸烈毒达于极点,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 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 指斥二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为“大盗“之政,专 制君主是“独夫民贼”,一切罪恶的渊薮。宣传“君 末民本”的民权说,认为“君”不过是“民”根据需 要 所共举,“君”如不能为“民”办事,亦可 共废,否定了“君权神授”。 带有比较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1896年8月,黄遵宪在 上海办起以变法图存为宗旨 的《时务报》,梁启超任主 笔,发表《变法通议》等文 章,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材料一: “数千年之历史,进化之历史,数万里之 世界,进化之世界也”,而且“天下进化之理,无 有穷也,进一级更有一级” 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 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 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之变者, 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呜呼,则非吾所以敢言矣! ”——梁启超
3、成立团体、政党: ⑴强学会在北京成立(1895.8) (研习西学,交流变法)
⑵保国会在北京立1898、4
(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 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 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 失。 ——《保国会章程》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措太大‧ ‧ ‧而上又
无权” 。
谭嗣同 康广仁 刘光第、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5、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软弱性)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 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 也缺乏可操作性。
1、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主要内容:
思 考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 支持维新派的主张?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民族危机严重) 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允许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2.裁减冗员 3.澄清吏治 4.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特权。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 甲午战败割台尝二百兆以后始也。我 皇上赫然发愤,排众议,冒疑难,以 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 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例1、戊戌变法前,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其表现在 ①清政府向列强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西方列强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③西方列强争夺在中国开采矿山的权利 ④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③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6、评价:
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⑵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唤起了人们的近代
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⑶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促进
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⑷促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是近代中国
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 ⑸ 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
资料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 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 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 的思想意识时代。” ——《剑桥中国晚清史》
第二单元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895——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895——1919)阶段特征 一、政治: 1、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瓜分狂潮、八国联 军侵华),主权丧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探索和抗争: ⑴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⑵地主阶级:新政、预备立宪
⑶民族资产阶级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戊戌变法时 期学会、学 堂、报馆分 布示意图
⒋呈递上书: ⑴1897年底,德国强占胶洲湾,掀起瓜分狂潮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⑵1898年,1月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具体变法措施 ——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5、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 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5、严复的维新思想
⑴译著《天演论》 ⑵思想: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①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 第一人。 他把西方近代的政 治文化精辟地概括为“自由 为体,民主为用”。 ②主张国家属于人民,人民 应享有自由和权利。 ③翻译《天演论》,认为只 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 种”符合“天演”和进化, 否则就会走向灭亡。
论战问题 要不要 顽固派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 祖宗之法不可变 兴民权, 反对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 兴西学, 改革教育 制度
科举取士,反对西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学
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 交锋 影响: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四)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6、11——9、21)
⑷作用: ①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对当时知识分子思想的关注点从工商科技转 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③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著作: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 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 亡灵,否定君主专制 统治的思想基础,宣 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6、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评价(特点、作用或评价)
⑴核心主张: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
⑵主要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
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
⑶作用评价: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 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具有爱国意义;……进步 意义;……思想启蒙的作用。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财政赤字加大;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阶级基础 4.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思想基础
(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早期维新思想 ⑴条件: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西 学的进一步传入 ⑵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⑶主张:在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立商求富” ②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③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 (未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君民共主”思想的提出)
严复(1854-1921) 严复(1854-1921)
“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 斯密亚当《原强》,穆勒约翰《名学》、《群已权界 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等 数种,皆名著也,虽半属旧籍,去时势颇远;然西洋 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关系者,复其首也”。—— 梁启超
⑶影响: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过 程中,是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它是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严复对维新思想理论的宣传贡献巨大,他引领 了19世纪90年代的启蒙思潮。
康有为(1858、3~ 1927年3),又名祖诒,
• 《新学伪经考》——伪经——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 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 《孔子改制考》——先师——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 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依据。
古代儒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 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用进化 论的观点将其解析为 :“《春秋》始于据乱,立 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 为民主。”
概括维新派同早期维新派相比的突出特点
第一:有组织的结成团体
第二:有理论、有纲领
第三:自觉充当改革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维新运动的蓬勃展开 1、公车上书:1895年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影响: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揭开维新变法的 的序幕。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北京:《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其变法理论是对中国传统变法学 说的再创造;虽闪现出类似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某些 思想,但基本上是“以儒攻儒”、或打着孔子改革的旗号 以证明变法改革是天经地义的。他的思想主张中具有鲜明 的近代气息。
3、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⑴著作: 《变法通议》 ⑵思想:兴民权与新民思想 ①用进化论阐述维新变法的重 要性 ②张扬民权,批判封建专制 ③把“伸民权”和”广民智” 联系起来,提出“议院以学校 为本”。
郑观应所著《盛世危 言》是早期维新派中具有 典型性的。郑观应在这本 书的自序中说:“治乱之 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 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 心,教养得法。”他强调 要重商,学习西方的“恃 商为国本”。在政治上, 他看到中国之弱是由于 “一人秉权于上而百姓不 得参议于下也”,向往英 国式的“君民共主”制度。
4、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
一、维新变法运动
(一)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⑴经济:资本输出为主 争做债主、筑路权、采矿权、设厂权、开设银行 ⑵政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势力范围 山东 东北地区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