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与管理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与管理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和管理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以下规定,以确保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和实验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没有任何危害。
2.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2.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操作培训,并熟悉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规程。
2.2 在进行任何实验操作前,必须检查实验室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2.4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指定的操作区域内进行,禁止在非指定区域内进行生物实验。
2.5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并确保实验室垃圾的正确处理。
2.6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操作流程和规定,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生物材料的存储和管理3.1 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标识和储存。
3.2 生物材料的存储温度必须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监测和记录。
3.3 所有生物材料的储存容器必须具有适当的密封性和防护性能。
3.4 实验室必须建立生物材料的进出库管理制度,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追溯性和安全性。
4. 废弃物的处理4.1 废弃生物材料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4.2 废弃物的容器必须具有适当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以防止泄漏和污染。
4.3 废弃物必须定期清理,避免积累和滋生细菌等有害生物。
4.4 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并且记录相关信息,确保合规性和追溯性。
5. 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5.1 实验室必须建立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机制,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
5.2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程序,并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
5.3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确保其有效性和可及性。
6. 监督和检查6.1 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操作和管理的自查和评估。
6.2 相关部门和机构有权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操作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的所有实验人员,包括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
第四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依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管理计划和预案。
第五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合理、协同配合的原则。
第六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七条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装备,进行生物安全防护。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第八条实验室应设立生物安全防护区域,根据实验需要和生物危害性,分为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区域。
第九条不同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区域,应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安全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实验室通风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
第十一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厂家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
第三章实验室工作规范第十二条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工作规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实验。
第十三条实验人员应接受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要求。
第十四条实验人员应在实验前评估实验的生物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第十六条实验人员应妥善处理实验遗留物和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四章生物事故应急处理第十七条实验室应建立生物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
第十八条生物事故发生后,实验室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生物事故发生后,实验室应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进行事故调查。
第二十条生物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事故记录和信息收集,及时总结和反馈教训。
第五章生物安全监督与评估第二十一条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生物安全监测和评估设备,定期对实验室进行监测和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引言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病原微生物对人员、环境和社会造成危害。
为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从事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实验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原则(一)预防为主在实验室活动中,应优先考虑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或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
(二)分级管理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度和实验室的防护要求,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理,确保不同等级的实验室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责任明确明确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在生物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持续改进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
四、实验室人员管理(一)人员培训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知识等。
2、培训应定期进行,新入职人员必须在入职前完成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二)健康监测1、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2、对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和预防用药。
(三)人员准入1、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2、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经过审批,并由专人陪同,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
五、实验室环境与设施管理(一)实验室布局1、实验室应合理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明显的分隔和标识。
2、实验室内应设置合理的人流和物流通道,避免交叉污染。
(二)设施设备1、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通风系统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2、设施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护效果。
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科室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2.实验室除辅助工作人员外,从事实验室活动的相对固定的工作技术资格。
3.位考核合格。
4.防接种。
5.“生物危害”警告标志,注明病原微生物,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应进入2.实验室必须是独立的实验区域,实验室内严禁设立生活区和办公区。
3.实验室出口处应设立专用的感应式或手柄式开关的洗手池、干手器。
4.实验室内应设有适当的空气消毒装置,可进行良好的通风换气;配备合格并满足实验室需要的生物安全柜;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验证合格。
5.实验室需配有专用的工作服,常备乳胶手套,消毒剂。
6.实验室需配备专用于保存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保存明确含有病原微生物标本和菌(毒)种的冰箱需配备双锁。
1.实验室按照相当的实验活动。
2.员;1.实验室应围绕生物安全管理中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接收、登记、保存、实验操作、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与维护,菌(毒)种运输、保存等环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范、应急预案。
2.指定专人对涉及含有致病性微生物标本、菌(毒)种的一切实验活动进行如实的、可溯源的记录。
记录内容应使用客观计量指标,记录者签字确认。
3.严格执行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规程,自觉参加有关知识培训,及时更新知识。
4.微生物室标本接种、培养、鉴定等有传染性风险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非本室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5.离衣,戴口罩,6.7.8.10.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锐器盒内。
锐器盒应在内容物达到3/4前置换。
11.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时立即按生物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执行。
所有溅出事件、意外事故和明显或潜在的暴露于感染性材料,都必须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此类事故的书面材料应存档。
12.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干净、每天的工作结束后,应消毒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台面。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手册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手册1. 引言本手册旨在为医院实验室提供生物安全方面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重点介绍实验室内生物危害物质的管理、个人防护、废物处理、实验室装备和设施的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 生物危害物质的管理2.1 实验室内应明确标识和分类生物危害物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2.2 对生物危害物质的采购、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理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2.3 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如何正确处理生物危害物质,并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3. 个人防护3.1 实验室员工应按照规定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实验服等;3.2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并及时处理事故和泄露事件;3.3 高风险操作时应采取额外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防护面罩、使用隔离手套等。
4. 废物处理4.1 废物应按照生物安全标准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造成环境和健康的污染;4.2 废物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有害物质的泄露和风险传播;4.3 废物处置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定期监测和清理实验室废物储存区。
5. 实验室装备和设施的安全5.1 实验室应按照生物安全等级划分,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和安全措施;5.2 实验室装备和设施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5.3 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紧急应急设备和供应品,以应对事故和突发事件。
6. 总结本生物安全规范手册的目标是确保医院实验室工作环境的生物安全性,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
通过有效的生物危害物质管理、个人防护、废物处理以及装备和设施的安全措施,我们可以降低实验室工作中的风险,并为医院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是《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手册》的主要内容,期待它能在医院实验室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请参考相关法规和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一、总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下简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实验室对生物实验及相关活动的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内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内进行的一切生物实验和相关活动。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根据实验室进行的生物实验的危险程度,本实验室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主要进行无害微生物实验,实验操作遵循基本的卫生和安全要求;2.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主要进行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实验,实验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技能和防护要求;3.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高度致病性的微生物实验,实验操作需要在高度控制的环境下进行;4.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主要进行对人体具有极高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微生物实验,实验操作需要在极高的生物安全水平下开展。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任:- 负责制定和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确保实验室内各类个人防护用品及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开展定期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演习。
2. 实验室工作人员:- 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装备;- 参与生物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及时汇报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要求1. 实验室准入控制:- 对实验室区域进行限制性准入,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并得到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检查传染病情况;- 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准入和出库管理。
2. 实验室通风和排放:- 确保实验室内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 实验室应具备排放等级相匹配的排风系统。
3. 实验材料管理:- 对实验所用的生物材料进行分类储存和标识,确保易感染、高毒性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存放;- 严格控制实验材料的使用量和浓度,避免超标操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1.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
2. 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各类生物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1. 实验室应当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 实验室应当设立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实验室应当明确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四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职责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开展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生物安全档案,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应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
第五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1.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规程。
2. 实验室应当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识别生物安全风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六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措施1. 实验室应当定期对生物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实验室应当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生物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加强实验室科研管理,是实验室科学研究贴合生物安全规范,对实验室师生身体健康负责,根据卫生部“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参照国际公认的生物安全原则,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中所述“生物安全”包括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相关废弃物等可能导致安全损害的资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各课题组负责针对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
第四条:实验室负责人对所有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
第三章:管理制度第五条: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课题组负责人人应按照“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贴合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及时阻止不安全的活动。
第六条:实验室员工安全管理所有人员上岗前均应系统地理解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培训。
要求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理解免疫以预防感染。
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及免疫应包括运输和清洁员工的特殊工作人员。
第七条:实验环境的安全标记及要求实验室内应系统而清晰地标示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关的危险;在某些状况下,宜同时使用标记和物质屏蔽标识出危险区;应清晰地标识在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通向工作区的所有进出口都应标明存在其中的危险。
应使涉及的非实验员工(如维修人员、合同方、分包方)明白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
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和入口应可辨别,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如:生物危险标志、火线标志和放射性标志)以及其他有关的规定和标记。
应设紧急出口并有标记以和普通出口区别。
应急撤离路线应有在黑暗中也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实验室入口应有可锁闭的门。
门锁应不妨碍紧急疏散。
第八条:实验室运作的管理程序实验室须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资料、设施特点、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1)员工的健康监护;2)实施危害评估,采取措施的安排;3)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包括适当的标识要求)、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4)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5)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的程序;6)确认培训需要和教材的方法;7)获得、维护和分发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之安全数据单的程序;8)实验室设备安全去污染和维护的程序;9)紧急程序,包括漏来源理程序;10)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11)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一」1、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周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输出。
7、将自查结果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8、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篇二」一、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在身体状况良好穿戴好防护服(白大褂)的情况下方能进入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工作。
但当身体出现较大的开放性损伤和处于较重的疾病感染状态或中毒疲劳状态不得进入。
四、制度要求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确保实验室内的生物实验工作安全,并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本文档同时提供了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用于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行和组织协调。
2. 生物安全行为规范2.1 实验室个人防护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来确保个人的健康与安全:•每位实验室人员都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眼镜等;•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并正确使用实验室中的安全设备,如洗眼器、安全淋浴器、防护罩等;•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如实验服的完整性、手套的穿戴情况等,并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装备;•实验室人员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吃喝、化妆或涂抹护肤品等行为。
2.2 生物材料操作规范为了确保生物材料的正确操作和处理,实验室人员应遵循以下规范:•所有生物材料必须以标准操作规程中所指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处置;•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包括消毒、灭菌等步骤;•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指定的实验区域进行,且实验室人员需要在试验台和操作区域放置干净的工作垫;•实验室人员应注意避免任何实验液体或试剂的溅出和飞溅;•实验后,实验室人员应及时清理、消毒和处置所有使用过的生物材料和废弃物。
2.3 个人卫生与健康为了维护实验室内的健康环境,实验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实验室内工作前,实验室人员应在指定的洗手池处清洗双手,并正确使用洗手液与消毒剂;•实验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经常洗澡、更换干净的实验服、保持指甲的整洁等;•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检,并及时报告任何已知或疑似感染病情。
2.4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验室人员需要掌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实验室内的安全出口和应急通道,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撤离;•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实验室内常见的事故类型和突发事件,如火灾、泄漏等,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实验室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向上级主管或安全责任人汇报。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与防护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与防护措施实验室是进行生物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防止生物污染的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防护措施应当得到严格遵守和实施。
一、生物安全操作规范1.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质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对于操作风险较高的实验项目,应有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操作。
同时,严格控制实验室人员的进出,不允许未经培训或没有相关资质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管理实验室内的生物材料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储存和管理。
包括正确使用符合规范的冷冻设备和冷藏设备,确保生物材料的保存温度符合要求。
此外,实验室应建立生物材料的清单和登记系统,及时记录和更新生物材料的相关信息。
3.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应对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清洁。
同时,实验人员需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确保实验操作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4.实验室安全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按照标准的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禁止在实验室内进行非实验相关的活动,如饮食、吸烟等。
对于具有高风险的操作,应遵循双人操作原则,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5.实验后的处理工作实验结束后,及时对实验台面、实验设备和实验器皿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实验残留物等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1.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控制实验室应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并满足相关空气质量要求。
对于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颗粒物的实验项目,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装排风装置等。
2.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是进行生物实验的关键设备,能够提供高效的防护和防护措施。
实验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生物安全柜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按要求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验的风险等级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生、博士生等。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准则,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第四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保障实验物质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第六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标识、储存和处理,防止交叉污染和泄漏。
第七条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物质都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置,禁止私自处理或倾倒。
第八条实验室内所有生物实验物质的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第三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九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的采购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禁止私自购买和使用不明来源的物质。
第十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有专门指定的人员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第十一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物质的使用都必须经过审核和批准,禁止私自用于其他实验。
第十二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记录,包括操作过程、结果和注意事项等,确保实验数据可追溯和可验证。
第四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评估第十三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实验物质、操作人员等。
第十四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定期进行生物安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实验风险、防护措施、处理方法等。
第十五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操作都必须及时报告事故和异常情况,确保实验室安全和人员健康。
第五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紧急处理第十六条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实验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发生生物安全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实验人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在生物科学研究、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问题关系到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室周边环境的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室人员的行为,特制定本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二、生物安全行为规范1. 实验室准入制度(1)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知识,并通过实验室安全培训。
(2)进入实验室前,应更换实验室专用服装,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3)未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2. 实验室操作规范(1)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2)在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生物安全柜、手套、口罩等。
(3)避免产生气溶胶和溅出,如不可避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4)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饮用非实验室专用水。
(5)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3.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按照实验室废弃物分类要求,将废弃物分类存放。
(2)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灭活处理,如高压灭活、焚烧等。
(3)废弃物容器应防漏、标记清晰,避免交叉污染。
4. 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管理(1)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其来源、使用、存储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2)对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进行登记,定期检查库存,确保数量准确。
(3)实验室生物危害物质应存放在指定位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被盗、误用。
5. 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1)实验室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急救技能。
(3)发生实验室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
三、内务管理制度1. 实验室布局与设施(1)实验室布局应合理,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2)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冰箱、离心机等。
(3)实验室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规范1. 引言为了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生物事故的发生,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2. 生物安全等级分类根据实验室生物危险性,将实验室生物安全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生物安全等级1(BSL-1):低风险,不会引起严重疾病或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微生物。
2. 生物安全等级2(BSL-2):中风险,可引起有限的人体疾病,有潜在的传播风险的微生物。
3. 生物安全等级3(BSL-3):高风险,可引起严重疾病,有较高传播风险的微生物。
4. 生物安全等级4(BSL-4):非常高风险,可引起致命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的微生物。
3. 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根据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包括但不限于:1. 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BSL-2及以上等级微生物的防护设备。
2. 实验室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3. 废物处理设备:用于微生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4. 标识与警示:明确标识生物安全等级、危险品等信息,提醒实验室人员注意安全。
4.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制定完善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室准入: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 个人防护:根据生物安全等级,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3. 微生物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实验,防止微生物泄漏与传播。
4. 实验废弃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和无害化处理。
5. 实验室环境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实验室环境卫生。
5. 生物安全培训与管理实验室应加强生物安全培训与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包括以下内容:1.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
2. 操作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生物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操作技能培训。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维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健康安全,保障医疗质量和环境卫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条实验室应遵守《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法规,制定并实施本规程。
第四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是实验室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验科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五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原则,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第六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生物安全技术标准和生物安全监测等。
第八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九条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生物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处理和传递有关生物安全的信息,做好信息共享和交流。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审核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实验室内部管理第十四条实验室应设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区域和非生物安全区域,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建立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室内部的秩序和安全。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和实验工作。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1.实验室内的生物实验应遵循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实验安全,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实验室内设置明显的标志,确保实验室区域清晰明了,标志要包括实验室名称、安全警示、实验人员要求等。
3.实验室内应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口罩等。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4.实验室内应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5.实验室内应设有生物废弃物的专用容器,废弃物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
同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液应正确处理,确保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6.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安全规范,如禁止接触实验材料的口眼鼻、禁止在实验室内食用和饮水等。
7.实验室内应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8.实验室内操作人员应受过相关培训和教育,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规范,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并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9.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需要建立设备使用规范,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
10.实验室内应有充足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实验室内应建立安全储存制度,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储存,并避免实验材料被不当使用。
12.对实验室内的生物样本和试剂进行标识,确保样本和试剂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13.在实验室内进行复杂和危险的实验时,应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流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4.对实验室内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要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记录,保留相关记录和数据备份,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标志、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制度、生物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和检修、通风系统、安全储存、标识、实验方案和流程、记录和数据管理等方面。
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范(模板)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22)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加强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公众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 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指从事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下称《名录》)中所规定的合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本规范所指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名录》中规定的合用于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
第四条本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行“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
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五条实验室设立单位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者责任人;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风险评估等重要文件;加强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医`学教育网整理,对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等。
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人代表应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
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单位应设立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咨询、指导、评估和监督等相关事宜。
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措施;(二) 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者样本的保存、使用以及销毁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排放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估实施效果;(三)负责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测的开展;(四)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并评估效果;(五)负责制订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第一章总则一、为了保障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实验室生物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特制订本手册。
二、本手册适用于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实验操作、生物废弃物处理、实验室物品材料的管理以及应急处理等内容。
第二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1.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严格执行实验操作流程,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
3.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4.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5.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6.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生命安全。
二、生物实验操作1. 实验室应根据生物实验类型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3. 实验室应设立实验操作区和非操作区,避免实验材料交叉感染。
4. 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5. 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应随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操作失误。
6. 实验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和处理实验区域,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
三、生物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应按照相关标准分类、包装和标识,确保安全处理。
2. 实验室应配备专门的生物废弃物收集容器和处理设备,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清运,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实验室物品材料管理1. 实验室应建立物品材料管理台账,明确物品材料的来源、用途和存放位置。
2.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物品材料情况,确保实验室物品无遗失、损坏和过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和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院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行“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从事《名录》中所规定的适用于(A)BSL-1和(A)BSL-2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第五条本规范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一节组织管理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负责,其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二)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二)负责组织对涉及的生物因子、使用动物、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的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三)负责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四)负责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护情况;(五)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
第八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其主要职责为:(一)全面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二)决定并授权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三)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四)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五)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六)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设立单位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报告;(七)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
第九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二)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三)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四)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五)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六)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编写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二)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三)实验室人员和项目准入制度(四)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五)人员健康监护制度(六)生物安全检查制度(七)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八)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九)实验室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十)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十一)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十二)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十三)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十四)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十五)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十六)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第二节备案第十一条本市开展《名录》中所规定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关于在本市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向所在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备案。
二级实验室还应向所在区(县)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节人员管理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工作人员上岗考核制度,所有与实验活动相关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
第十三条培训对象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样本运输人员、废弃物处置人员、仪器设备维修人员等。
第十四条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消防和应急处置预案、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应急救护等课程。
第十五条实验室相关人员应每年接受生物安全培训。
培训组织机构应采取有效方法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
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人员培训档案。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定期对实验人员开展与其从事实验活动相关的健康体检,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第十七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区工作,若出现疾病、过劳状态或其他意外状况,则不应进入实验区或立即退出实验区。
第四节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第十八条生物样本采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样本采集人员应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危害等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和防止扩散污染的措施。
样本采集人员应对样本的来源、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做好记录。
第十九条高致病性(或疑似)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按《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生物样本运输管理规定》执行。
非高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运送应由专人负责,专车运送,运送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质,不得通过公共交通工具运送,运送过程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状况,运送单位、运送人、接受机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条单位内部运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应密封,防水、防破损、防外泄。
外送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容器或包装材料应满足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Doc9284包装说明PI650)规定的B类包装要求。
最外层的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按规定做好生物安全警示标识。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保藏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或样本保藏部位为内部治安保卫的重点,有关实验室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务院第421号令《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执行。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
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的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第二十三条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保存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
第五节实验室环境、设备与器材的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置#第二十四条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实验工作的类型、操作生物因子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应编写包括针对各种设施、设备、工作环境、污染状态的消毒程序的操作规程。
应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规定采用有效手段监测消毒效果,并要作好书面记录。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空调系统应定期维护、清洗消毒,并有书面记录,空调系统清洗消毒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承担。
第二十六条实验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实验器材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工作程序。
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处置应由专人负责。
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实验用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弃置的菌(毒)种、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学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实验用非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和实验器材,应放置在有生物安全标记的防漏袋中送至指定地点消毒灭菌后方可清洗。
运送过程中应防止有害生物因子的扩散。
经生物无害化处理后的废弃物包装必须符合要求,并有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产生部门、日期、类别等。
实验废弃物最终处置必须交由经市环保部门资质认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
第二十七条其他可能接触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相关场所的消毒和废弃物处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参照本规范的要求执行。
第六节应急处置第二十八条实验室应建立意外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制订针对意外暴露和事故等状况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一)对暴露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生物危害评估。
(二)明确高危险区域和地点。
(三)明确可以暴露于危险或受感染的人员及其这些人员的转移通道。
(四)列出能够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隔离的单位和运送方案。
(五)列出事故处理需要的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其他物资的来源。
(六)列出应急状态下所需的装备和制剂的名录及存放地点。
(七)明确事故处理的责任人员及其所承担的职责。
(八)其他必须明确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应每年培训或演练,所有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操作程序等有关事项。
第三章技术要求@第一节生物危害评估第三十条在建设实验室或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实验室设立单位的生物安全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参照卫生部《名录》组织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拟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实验活动的危险性、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预防治疗的获得性、防护屏障的安全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等因素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
第三十一条实验室生物危害评估结果应由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认可,并归档保存。
第二节设施设备第三十二条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要求。
第三十三条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设备要求(一)可设在共用建筑内,但应相对独立,设可自动关闭的带锁的门。
(二)实验时门应呈关闭状态,在实验结束后实验室应呈锁闭状态。
实验室的门或墙上应有可视窗。
(三)在室内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型号应根据实验的项目和对象确定。
生物安全柜应放在气流流动少,人员走动少,离出口处较远的位置,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间。
(四)当对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感染性材料样本的操作无法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应加装负压罩。
(五)在所在的区域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作好记录,确保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安全、计量鉴(检)定和管理应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人员应作好使用记录。
(六)在室内应设有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
(七)应保障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如采用机械通风,应保证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
(八)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
保证紧急情况下基本设备的用电需要。
(九)在门口应有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标识。
(十)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按其要求执行。
第三节个人防护第三十四条实验室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应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防护级别的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