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线束基本介绍【共30页】1.65M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线束基本介绍

前言

本书主要为刚进入发动机线束行业的人而编写的。市场上的书琳琅满目,但真正能让人觉得都是写实际经验的书真可谓少!我编写这本书的初衷有两个:

其一,在这行业刚入门时如果无人带路,又缺少工作经验的话,那就会累的你上气不接下气,为那工艺文件太多,一个都不能错,100%的配对正确才能出产品;

其二,我在一公司做了很长一段时间,老总对我有恩,我如果有天走了,我得给别人留下点什么,别让其技术出现空缺。

我在此也发表一下个人拙见:现在中国的技术行业缺少的东西太多了,自主的知识产权太少了。就拿汽车行业来讲,中国的汽车使用的技术确实不太乐观,不管是汽车的安全系统还是平稳舒适性,都还无法与国外相竞争。中国的汽车系统几乎都还是引进国外的,这一点让我们的发展很是被动。在一辆高档的轿车上面,30%的价值是电子技术,所以我们不能不说汽车电子控制还是有待改进和完善的一个

行业。前不久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股份,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喜也看到了忧,喜的是,吉利的这一举措说明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大幅的提高,忧从哪里来呢,从联想收购IBM来,这是种蛇吞象的现象,如果这一举措拿捏的不准,会让吉利因吃不消而噎死,为之付出致命的代价。最终结果会怎么样,关键要看我们的技术水平能不能与之相配合了,所以发展技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机制。这还需要广大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

中国有一个名称叫亚洲最大的世界加工厂,这是对我们的侮辱。一些外资企业挤进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为之创造剩余价值,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种悲哀,但这能说明什么呢?当然客观的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及人家,落后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就业,落后的经济无法满足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消费。中国的发展落后或许跟历史有点原因,但大部分原因还是其自主开发技术不够,很多都是用“拿来”主义,照搬别人的。试问这样长此发展下去,何时才有创新的可能呢?

这本书文字很浅薄,没什么宏篇大论,也没什么深奥的公式理论,仅仅是以个人实际实践出来的经验所编写的。很多东西甚至可以照葫芦画瓢的用在产品的开发上。由

于时间仓促,很多内容不能详尽解析,加之本人学识有限,在此可能有点班门弄斧之意,望各位同行谅解!在此也感谢杨丽娜对本书的审阅!

第一章发动机线束的由来

汽车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三个部分。传感器采集各种信号,然后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信号后,经过一些处理,如放大,滤波,分析等后,会及时发出指令给执行器,最后完成某项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人的眼睛就像汽车上的传感器,大脑相当于控制器,而手相当于执行器。当你看到一个东西飞过来,你的眼睛将这种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发出指令给双手,双手就会挡住飞来的物体。在人的身上,我们传递信号所用的是神经,而在汽车发动机上所用的是线束。

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

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

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

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 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所以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成为当代汽车故障的多发环节,也因此在汽车设计和生产制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二章线束制造的工艺流程

当你走进线束制造厂后你的第一印象肯定是觉得很杂很乱。因为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杂乱无章的,尤其是绞在一起后,更是让人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不过,当你了解后你就不再会那么认为了。其实这些线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线束制造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下料

下料就是将原线(通常有盘线,也有桶线)按照工艺要求,截断并剥皮。原线执行的标准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国标(QVR,QVR-105,QFR,QVVR,QB等),日本标准(AVS,AVSS,AEX,AVX等),德国标准(FLRY等),美标

(GXL,TXL等),每一种标准对线的定义是绝对不一致的。它们的区别表现在绝缘层厚度和耐高温程度以及阻燃效果

不一致或者线芯数目和粗细不同。这一点在下料的时候一定不可以混淆,一旦出现差错,会导致后面的分装出现困难,甚至在装机后烧线。

下料处在下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一般都是将其偏差调为+10左右,不能出现负偏差。下料机在下料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试或者维修。一般的下料机都有风扇进行排热,如果发现风扇排出的空气温度异常高时,应关闭机器后进行检查。下料机的刀具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应及时更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