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教案张艳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组织学生围绕成功人士的事例,说明“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从某一成功人士的经历,引导学生分析“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组织辩论活动,就“顺境更有利于成功”还是“逆境更有利于成功”两个观点展开辩论。突破“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的教学重点。辩论时,学生可能会更多支持“顺境更有利于成功”,此时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认识到逆境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积累丰富人生经验、催人奋进。逆境,对于成功同样能产生积极作用(见“教学参考资料”)。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1999年手机重量就到了60克以下。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越来越多。以前的手机是用来通话的,现在的手机是用来享受的。今天,手机可以是相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信用卡、电影院……手机带来的不仅仅是通信方式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本节课采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同学达到预期的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体验导行:
任选自己崇敬的一名成功人士的事迹,总结他们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并写出心得体会。
3.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事例一:断翅亦高飞—最美的断肢舞者廖智
事例二:洪战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
对待顺境:创造条件、把握机遇、忧患意识
对待逆境:适应环境、树立自信、总结经验、坚强意志
歌曲
欣赏
展示
搜集资料
辩论
活动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学生分组展示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班级
学习小组
日期
组长
记录员
发言人
组员
案例
分析


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有哪些顺境?在顺境面前,(他)她是如何做的?
成功人士经历了哪些挫折或逆境?他(她)是如何面对逆境的?
引申探讨
中职生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中职生应如何面对职场中的逆境?
引思明理:
结合上述事例,说明人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引思明理
案例一;展示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图
案例二:从手机的发展史看信息交流和沟通技术演进的步伐
170多年前,美国人摩尔斯在一次旅欧学习途中,萌发了将电磁学理论用于电报传输的想法,Leabharlann Baidu1844年5月24日发明了“摩尔斯电码”。摩尔斯的电报机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
漫画
分析
事例
讨论
从事例出发理解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通过图文资料展示,设疑思考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通过漫画、数字对比分析,巧妙设疑学生小组讨论,充分理解发展的观点
学生收集身边事例,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授课教师
课时
2
授课班级
课 题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
目标
认知:了解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理解发展的实质和状态,明确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识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和状态,增强积极进取、谋求人生发展的自觉性。
运用: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只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注意把这些业余时间运用好,足以使我们干出一番事业来。
3.积极进取 谋求人生发展
体验导行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发展的实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能把任何运动、变化都看成是发展。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关键是看这个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在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发展观念。
积极进取谋求人生发展。人生是不断变化的,人生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就须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求新、求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职生,必须要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充满希望,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乐观地接受自己,又要勇敢地挑战自我,超越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发展。
(教师总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求我们要把世界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善于发现和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对于自己的人生,也要有发展的观念,用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力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分析事例,理解发展的状态)
事例一:数字惊人的业余时间
人的一生中除去1/3的时间用于工作;1/3的时间用于休息睡眠,还有1/3的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看起来很零散,但细算起来,是很惊人的。如果你今年20岁,到60岁退休,40年中就有116800(40×365×8)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假如,每天平均只拿出两小时来有计划地从事某一项研究或某一种事业,40年中也有29200个小时。相当于3650个工作日,整整10年。
事例二: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着名大公司的总裁。
教学中要进一步挖掘某成功人士的例子。提出思考的问题:他(她)是怎样成功的呢?经历了三个过程:直面了人生的境遇——顺境、逆境;正确把握了人生境遇和对自己的有利条件,成功实现了由逆境转化为顺境;成就了人生的梦想。引领学生把握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
展示“逆境时,你如何反应?”的事例(见“教学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拥有的成长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这些顺境和逆境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结合
事例
感悟
学生畅所欲言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更深体会到顺逆境的作用
课堂小结
(约2分钟)
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积极地面对挫折和逆境,采取合理的方法战胜挫折。
回顾知识
巩固知识点
作业布置
P68体验与探究1.2
教学反思
资源开发
1、对原教学光盘素材进行再加工,按授课内容事先做好教学预期成果,使学生在学习前先看到学完本次课后能完成的成果。
2、自行开发了与本课相对应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及内容安排
学生
活动
设计说明
(一)
创境激趣
?创境激趣
播放视频《刮目相看》
学生
观看
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内容
安排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逆境
教学
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
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
策略
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组织教学,以目标导向控制整个任务实施的正确性,配合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二)
新授课过程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历程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历程
1.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配合教材中“杨东平的事迹”,分析理解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道理。
杨东平——四川省泸州市小蜜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10月,杨东平辞去建筑工地的工作,回到泸州创办了泸州市江阳区小蜜蜂家政服务中心。杨东平看到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倡导建设和谐社会,而自己的工作正好迎合了这个大环境,于是主动与泸州市各县区劳动局联系,合作培养大批农民和下岗工人成为保洁员。这个行为让杨东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更多支持,他本人也先后得到多次表彰,现在还是沪州市的政协委员。6年的时间,小蜜蜂做成了泸州家政第一名。后来,他的业务还做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2009年,获“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请合作搜集细节决定成败的事例,展示成果,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
案例
学生
思考
欣赏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顺境与逆境
1.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歌曲《阳关总在风雨后》
在这条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跌倒和彷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阳光,就一定会有乌云;有晴天,就一定会有风雨,但是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会绽放出美丽的彩虹。人的一生就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过程,顺境和逆境是人生的两种必然境遇。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坚定信念,勇敢等待,那么我们的世界终将充满阳光!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只好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道:“沃,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正是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沃特耳里,这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拿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当时他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