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文与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十则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全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
古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赏析文言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语出孔子·《论语·为政》: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智慧,不要不懂装懂。
知:通"智"原句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看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秘》中,曾仕强教授的意思是:我知道一件事是为了知道这件事的人而知道,我不知道一件事是为了不知道这件事的人而不知道。
我的理解是,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曾仕强教授举了一个孔子的学生和蚂蚱打赌的例子,蚂蚱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学生说有四季,后来他们一块问孔子,孔子看了看蚂蚱,对他们说,一年有三季。
蚂蚱走了之后,孔子的学生问原因,孔子说,蚂蚱活不过秋天,所以对他来说一年就是有三季,你跟他争死还是有三季。
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意思应该是“知道某个知识”是为了“知道这个知识”的人/物。
(知之为知之),后半句同理。
告诉人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
【解读】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
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五则原⽂及翻译论语第五则原⽂及翻译 《论语》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下⾯就是⼩编整理的论语第五则原⽂及翻译,⼀起来看⼀下吧。
原⽂ 第⼀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则为对话体。
这⾥所编的⼗则分别选⾃《学⽽》、《为政》、《⾥仁》、《述⽽》、《泰伯》、《⼦罕》和《卫灵公》。
1.⼦⽈:“学⽽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2.曾⼦⽈:“吾⽇三省(xǐng)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3.⼦⽈:“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学⽽不思则罔(wǎng),思⽽不学则殆(dài)。
”(《为政》) 5.⼦⽈:“由,诲⼥(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xǐng)也。
”(《⾥仁》) 7.⼦⽈:“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述⽽》) 8.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仁以为⼰任,不亦重乎?死⽽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罕(hǎn)》) 10.⼦贡问⽈:“有⼀⾔⽽可以终⾝⾏之者乎?” ⼦⽈:“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
”(《卫灵公》) 第⼀则:学习⽅法⼦⽈:“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yùn),不亦君⼦乎?” (《学⽽》) 孔⼦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也很⾼兴吗?别⼈不了解我但我不⽣⽓,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先⽣,指孔⼦。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原文及翻译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语第五则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论语前十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
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摘要:一、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概述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正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前十章最为脍炙人口,不仅包含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教育原则,还反映了其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十章进行原文及翻译的解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按时复习巩固知识的意义。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与志同道合的人共事的喜悦。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原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解读:这句话阐述了君子应有的品质,即使在面对误解时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知识,就可以成为一名老师了。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启迪新思维,为他人传授知识。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但不思考是无益的,思考但不学习则会导致误入歧途。
解读: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才能避免陷入盲目和误解。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自己知道的是知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无知。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诚实面对自己的无知,是获取知识的前提。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导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论语》十章原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论语》十章原文翻译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论语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章原⽂及翻译论语第⼆章原⽂及翻译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的弟⼦及再传弟⼦记录孔⼦及其弟⼦⾔⾏⽽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论语第⼆章原⽂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论语·为政篇第⼆》 1、⼦⽈:“为政以德,譬如北⾠居其所⽽众星共之。
” 译⽂:孔⼦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环绕着它⽽摆布。
” 2、⼦⽈:“《诗》三百,⼀⾔蔽之,⽈:‘思⽆邪’。
” 译⽂:孔⼦说:“《诗经》三百篇,⽤⼀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邪,似解不通)。
”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 译⽂:孔⼦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上正途。
” 4、⼦⽈:“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愈矩。
” 译⽂:孔⼦说:“我⼗五岁时⽴志求学,三⼗岁时可以⽴⾝处事,四⼗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岁时可以随⼼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 5、孟懿⼦问孝。
⼦⽈:“⽆违。
”樊迟御,⼦告之⽈:“孟孙问孝于我,我对⽈:‘⽆违’。
”樊迟⽈:“何谓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译⽂:孟懿⼦向孔⼦请教什么是孝。
孔⼦说:”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为孔⼦驾车时,孔⼦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
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说:“⽗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 6、孟武伯问孝。
⼦⽈:“⽗母唯其疾之忧。
” 译⽂:孟武伯向孔⼦请教什么是孝。
孔⼦说:“让⽗母只为⼦⼥的疾病忧愁,因为各⽅⾯都表现很好。
《论语》为政篇带拼音注释译文
《论语》为政篇1.子z ǐ 曰yu ē :“为w éi 政zh èng 以y ǐ 德d é (1),譬p ì 如r ú 北b ěi 辰ch én(2),居j ū 其q í 所su ǒ (3)而ér 众zh òng 星x īng 共g òng (4)之zh ī。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z ǐ 曰yu ē :“诗sh ī 三s ān 百b ǎi(1),一y ī 言y án 以y ǐ 蔽b ì (2)之zh ī,曰yu ē:“思s ī 无w ú 邪xi é (3)。
”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3. 子z ǐ 曰yu ē :“道d ào (1)之zh ī 以y ǐ 政zh èng ,齐q í (2)之zh ī 以y ǐ 刑x íng,民m ín 免mi ǎn (3)而ér 无w ú 耻ch ǐ (4),道d ào 之zh ī 以y ǐ德d é ,齐q í 之zh ī 以y ǐ 礼l ǐ ,有y ǒu 耻ch ǐ 且qi ě 格g é(5)。
”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翻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和翻译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10、【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
先秦诸子语录(一)论语(8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八则译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使人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很危险.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依据杨伯峻《论语译注》)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人!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之.”这三则语录看似都是在讲学习,其实讲的都是人的道德修养,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功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来到河边上感叹道:流逝的岁月就象这流水啊!昼夜不停的在流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孔子说:富与贵(发财和做官)是人人所希求的,但是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君子是决不接受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手段来摆脱,那么就宁可不摆脱.君子失掉仁,怎么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就是在吃完一顿饭这样短的时间也不能离开仁,匆忙急促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这样.(这段话开头一句的意思后世概括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而妨害仁德,只有牺牲生命以成全仁.(这个意思在后世被概括成一个成语:杀身成仁.)下面这个是初中版的,附送了!这里是预备年级第二学期地三十八课《论语》八则(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文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文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
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
讲的是对待学业的的态度要
诚实,“知之为知之”,懂的就说懂,“不知为不知”不懂的不装懂。
这也是做人的态度。
做人要诚实守信、稳重踏实。
这句话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向孔子请教时孔子对他的教诲。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
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
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
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随
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
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文及译文
1、【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
2、【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译文】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
3、【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译文】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
4、【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
5、【原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
6、【原文】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译文】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
7、【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
8、【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9、【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10、【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译文】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
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
11、【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译文】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
12、【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