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合集下载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1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2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文本--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2018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文本--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岁。

101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6月2年2018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按照武侠里的说法,便是饶宗颐,南边只有一位,季羡林,钟书、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季羡林与饶宗颐) - 1 -一片“大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季羡林、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饶宗颐  保持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他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

他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

他就是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

有人说:“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作者:聂薇做学问,是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他通晓英、法、日、德等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诗、书、画、乐的造诣也极为高深,学贯中西。

阿里山神木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国外把他誉为“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国内更称呼他为“第一国学大师”。

对于各种光环,九旬饶老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吃茶去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

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尽管辛苦,他依然坚持做学问,一做就是八十多年。

饶宗颐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神力相助”。

从小,饶宗颐便有“神童”之称,家中虽是当地首富,但父亲一直执着于学问的追求,这也影响了饶宗颐后来走上学问之道。

隶书汉人吉语二品“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二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大师排队一年只为看一匹马姜常红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我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

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暨艺术系伟伦荣誉艺术讲座教授、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荣休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州的大富之家,父亲饶锷开着发行钱票的钱庄,饶家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家学渊源深厚。

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起名“天啸楼”,藏书十余万卷。

受父亲影响,饶宗颐自幼便浸泡于此,埋首在藏书的世界里。

在父亲的有意栽培下,饶宗颐迷恋读书深入骨髓,坐拥书城的他,从小就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不喜欢玩耍,只喜欢读书。

进入学堂后,饶宗颐总感觉先生教授的知识“太肤浅”,于是选择退学回到父亲身边。

深受家学的熏陶,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锷因编撰《潮州艺文志》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留下一份硕大的家业和一部未完成的遗作。

那一年饶宗颐15岁,他在家业与学业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父亲去世后,饶宗颐用了一年时间将父亲的遗作单独续完,并连载于岭南大学的《岭南学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1935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了广东通志馆,破格将18岁的饶宗颐聘入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饶宗颐学富五车,有诸多研究成果,但他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发表,而是将文稿一压再压,一方面为了修正老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了吸纳新知识。

一代通儒饶宗颐

一代通儒饶宗颐

南国的午时让人昏昏欲睡,饶宗颐却兴致勃勃。谈到这段往事,饶先生仿佛回到风华正茂的少年时光,继之又流露出对先贤的深沉怀念。他说,近代香港文化的发展,与叶公绰是分不开的,他召集了一大批文化人来港,奠定了香港文化发展的基础。当时香港的华人富商有古代“养士”的传统,像“南北行”高、陈等老板都邀集了不少前清翰林、进士等“太史公”,在香港大学等文化殿堂任教或著书立说,以自己的财力资助他们的文化艺术活动,使中华文化在香港百年殖民历史下仍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开了香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传统。港大图书馆大门上叶公绰书写的对联“高楼风雨,南海衣冠”,正概括了这样的史实。
1992年9月马王堆发掘20周年之际,内地学术界出版了《马王堆汉墓文物》,全文发表了《刑德》乙篇,饶宗颐以最快的速度于10月份写出《马王堆〈刑德〉乙本九宫图诸神释——兼论出土文献中的颛顼与摄提》一文,不但对帛书《刑德》九宫图进行了复原研究,而且对该图中所列诸神名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考证。如考证位于四仲的四方神名:“东方木,其神大皋,西方金,其神大皋,西方的‘大’字,必是‘少’字之写误,即大昊与少昊。”简明扼要几句话,就将令人晕头转向的迷惑点明了;接着是破解帛书本北方之神“湍王”即“颛顼”,令人豁然开朗,并指出:“颛顼之名,未见于出土文物,是图作‘湍王’,乃是首次,故极可贵。”这些富于首创性的解读,成为经典性的诠释。
看过屈原《离骚》的读者,一定记得开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但“摄提”是什么?众说纷纭,读者不甚了了。饶宗颐考证帛书《刑德》四隅神名的西南“聂氏”,指出“氏”与“是”古文通用、“是”与“提”经常借用;而“聂”、“摄”通假。结论是:“聂氏”即“摄提”。他从《周易·坎》九五爻辞、《说文》、《公羊传》、《初学记》、《左传》等古籍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然后指出:“摄提星名,本随斗杓所指,《史记》索引引纬书《元命苞》云:‘摄提之为言提携也,言能提摄角。’《御览》星下引《天官六星占》:‘岁星一曰摄提’(“摄提贞于孟陬”,即岁星恰值孟陬正月时节),石氏(石申)有《摄提六星占》。聂氏之为摄提,既是星名,亦为神名。《淮南子·地形训》云:诸稽、摄提、条风之所生也。为八风神之一,摄提出现于考古材料,此为初次,原亦作‘聂氏’,以往有人认为摄提格为外来语,此可证其不确。”文章发表至今,凡是研究帛书《刑德》的学者,无不认同饶宗颐的见解。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

我的家学经历文/饶宗颐作者简介:饶宗颐,男,生于广东潮安县城,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

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

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藏有十万部书的天啸楼有这样才使学问做得圆融、有通识,才能开拓学术之区,补前修之未逮。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有一位印度人,印度汉学家白春晖的父亲白老教授。

在印度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90岁了,他治学的精神和方法,令我震撼。

他著了一本印度文化史,里面每个概念都穷追到底,追到源头,给人非常透彻的感觉。

后来我做学问也这样“溯源”不已,然后再“缘流”而下。

我11岁时写了《后封神榜》,很可惜这本书不知散落何处,至今也没有找到。

我七八岁时读《封神榜》,最引我入胜的是一个“神”的问题,这样我就写了一部小说叫《后封神榜》。

学问起步于编著乡邦文献年前后,我考证广济桥史料,成《广济桥志》,刊于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专刊上,所撰《韩山志》,惜稿已轶。

16岁编撰父亲未完成的《潮州艺文志》,使其成为潮州历代文献的里程碑著作。

18岁完成该志的续写,因《潮州艺文志》见重士林,19岁时受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任纂修,治古代地理即植基于此时。

我父亲饶宝璇,又名饶锷,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院,曾任《南粤报》主笔,也是南社4成员之一。

他平生致力考据之学,一生殚精竭力,集乡先哲遗籍,上溯唐宋,下迄清季,凡所搜括,不下千种,迨至纂辑《清人别集》,竟以劳而致疾。

弥留时,深以属稿未成为憾。

他对平生著作俱不饶宗颐的画。

高考作文必看素材 饶宗颐 浩荡光风静相侯

高考作文必看素材    饶宗颐  浩荡光风静相侯



这些年,越来越多高山仰止的学者飘零 而去,哲人已萎,大厦将倾乎?似乎也没 有。看着铺天盖地的文章把他们人生的枝 蔓细细梳理,虽然关注不同,取舍有异, 但相同的是,我们多么庆幸曾经有他们存 在于我们的世界,他们是纯净的学者,更 是真正的智者,无畏的仁者。所谓见贤思 齐以德为邻,他们的书将一直留在我们的 书架上,他们汪洋无涯的学问足够我们慢 慢汲取,他们这种把学问做到极致、把人 生越活越简单的本事,也可以让我们懂得 怎样从生命中获得快乐。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归 纳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 三种境界一样,饶宗颐在为人修学中 也归纳了自己的“三境界”:“漫芳 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 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 “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 二重境界,饶宗颐认为这是一般人不 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
• 饶宗颐:浩荡光风静相候

不知从何时起,学术界就用饶公来称 呼饶宗颐先生。对于很多人来讲,他是神 一样的存在。儒家进取,道家养身,佛学 养心,中西汇通,方为大成;3000万言著 述,横扫文史哲诸多绝学显学门类;诗词 画印,自成一家,称著于时。正如昨天刚 刚送别的教龄逾七十年的宿白先生,被称 为中国文物考古界所有人的“老师”,一 生桃李不言清旷超迈。吾等晚辈其实是无 缘亲受他们教诲,甚至能够听他们的学生、 他们的学生的学生讲一讲先生们的传奇人 生,就已经心满意足振奋异常……

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经 不起孤独寂寞,又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 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 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红蔫尚伫, 有浩荡光风相候”则为第三重境界。

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相比,“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 显然更为欢乐;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相比,“看夕阳西斜,林 隙照人“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 相候”更为达观,饶宗颐先生自己说, “越是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没有人涉足的 地方,我越是想探秘。” • 此一去,想来是“有浩荡光风相候”。

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

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大师中的大师饶宗颐阅读答案他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

他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又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他是撰写宋、元琴师的首位学者。

当今之世,能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扬名四海内外, 堪称“大师中的大师”者,唯有饶宗颐。

饶宗颐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

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都取得显著成就,既能博而又能深。

别人做学问大多是从点做起,饶宗颐做学问的方法不同,他是从上下左右来找连带关系。

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别人看着没有关系的地方探究出其中的关系,使得各个领域能够相互联系、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饶宗颐治学勇于否定自己,不断修正,自我改进。

他曾经参加顾颉刚主持的禹贡学会,在古史地方面进行自己的研究,弓I起了顾颉刚的重视。

顾颉刚请他编《古史辨》第八册,饶宗颐为此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后来日本入侵,编撰工作耽搁下来,有些材料也在抗战期间遗失,有趣的是抗战胜利以后,饶宗颐的个人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认为《古史辨》的某些地方比较草率,尤其是辨伪方法不成熟,有些提法不准确,所以《古史辨》第八册也就没继续编下去,他因此成了顾颉刚先生的“叛徒”。

饶宗颐认为怀疑精神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术上就要敢于怀疑。

季羡林先生评论饶宗颐说:他最能发现问题,最能提出问题。

饶宗颐严格要求自己,他写出来的东西不愿意马上发表,一般要先压一压,他的许多文章是几年前写的,有的甚至有十几年、二十几年都不发表。

比如《郭子奇年谱》是饶宗颐20岁写的文章,50年以后才拿出来发表。

饶宗颐知古而不泥古,深植中华文化的沃土而能超越民族文化的局限,从世界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本民族文化及其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语文阶段性测试试卷(二)

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语文阶段性测试试卷(二)

广东省河源市高三毕业班语文阶段性测试试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饶宗颐先生学术艺术道路非常广阔,可谓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的理想高度。

(甲)季羡林说“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钱钟书说他是“旷世奇才”,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观赏饶宗颐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让人感到,饶先生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写自己的人格精神,写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写自己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某种领悟。

当代中国书法界的现状是多种潮流的多元并存,但又各自为政。

(乙)一些书家反经典书法,乐于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书法和新发掘出的瓦当、墓志中去寻找——把碑学、简牍学、敦煌写经、民间墓志等很多东西融入个人的书法创作。

而西化的现代后现代书法家,将绘画墨象和书法整合起来,使书法更像抽象绘画。

但遗憾的是,真正有学术建树的知识型推进尚不多见。

书法前景是令人堪忧的。

(丙)丧失了“汉字”和“线条”这两个基本点,丧失了文化继承和创新这个底线的话,未来的“用毛笔蘸墨的纸上运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命名之?(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源远流长B . 名不见经传C . 尚D . 堪忧(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2017·乌鲁木齐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

但“常”与“纲”却有不同。

“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

性质大不一样。

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我刊顾问饶宗颐先生辞世
涉及 考 古 学 、古 文字 学 、史 学 、词学 、音 乐 史、目录 学 、方 志学等 。饶宗颐先生 自2O世纪5O年代开始研究敦煌 经卷 与 艺术 ,在敦 煌学上著作甚丰,成就斐然,被尊为中国敦煌学 的开创者之一。饶 宗颐先生精通多国文字,包括英、法、日、 德、印、伊拉克语 等,并通晓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等。存 汉 学 研 究 中 ,西 方 学 者 从 梵 文 与其 他 西域 古 文字 入手 ,能 够
十二月份为主题进行创作 。参展作 者多为当代知名青年书 美术史 发展 历程 的坐标 。只有 将它们从 库 房的沉睡 中唤
画家,他们中有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有在专业机构 醒 ,走向展 厅,与人 民大众 对语 ,才能 凸显 其价 值 ,才 能
从事 书画研 究和 创作的相关工作人员。他 们的作品放在一 活化 。中国美术 馆 以表 现社 会发 展 、反映 时代 变革和 艺
发现更 多角度。饶宗颐对不同古 文字的掌握 ,亦令他得以存 敦 煌学 、甲骨 文 等 范 畴 提 出创 见 。学 问以 外 ,饶 宗颐 在 书 画 艺术上亦甚有成 就。“饶公的书画艺术,几乎每个年代 的风 格均异于前,正是求变、自我突破 的表现。”香港作 家潘耀 明这样评价 饶宗颐的艺术创作:“这是成大名的人不愿做、 也做不了的精益求精 的态度。”2003年 ,饶 宗颐将数十年研 究 的万册藏书,以及 自己的书画作品赠予香港大学,成立饶 宗颐学术馆 。“(饶 教授 )学术领域特 别辽阔,古今 中外 都 极 为罕见 。”学术馆馆 长、香港 学者李焯芬 曾写道 “只 是 专心 致志地做 自己的学术研 究,八十多年如一 日,勤奋地钻 研 ,才 有 如此 杰 出的 成 就 ”
宁囝萄酉 ·爱 简讯
r 、 S I__ S: 一L 0 、 1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

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结缘国学饶宗颐自少禀承家学,饱览群书。

家中的天啸楼是当时粤东最大的藏书楼,藏书数以万计。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

饶宗颐自小被父亲训练写诗、填词,写骈文及散文,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宗颐续编父亲《潮州艺文志》,于《岭南学报》刊登。

1938年,中山大学因为日军南侵而迁往云南。

饶宗颐在途中病倒,停留在香港时认识了王云五和叶恭绰。

从此他正式开始了国学研究。

荣冠中西1962年,饶宗颐获得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93年12月,他获得由2018年2月6日,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先生,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出生于广东潮安,被誉为“通儒”、“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

饶宗颐: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法国文化部颁授的文化艺术勋章。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13年,饶宗颐荣任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荣衔的汉学家。

2011年12月,经选举,饶宗颐成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

2013年3月,在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2013年10月,他被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学术著作有人如此评价饶宗颐先生:“他有三颗心,第一颗叫好奇心,第二颗叫孩童心,第三颗叫自在心,一颗比一颗高”。

持着这三心,饶宗颐在智慧的求索中执著,而不为执著所累。

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出版著作60余部,囊括上古史、敦煌学、甲骨学、简帛学、词学、史学、经学、礼乐学、宗教、书画等。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南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南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南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学大师饶宗颐①余秋雨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还断言:只要香港有饶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这位饶公,就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

在香港,饶公是名人,也可算奇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人称“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然而,谁会相信,这位顶着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客座教授头衔的大学问家,竟是从广东潮州走出来的一名初中生!少年早慧的饶宗颐,20岁出头因整理发表了父亲的遗著《潮州艺文志》而文名大噪,旋即被聘为中山大学的研究员。

当时,日军已经南侵,中大迁往云南。

在赴聘途中,饶宗颐大病一场,滞留在香港。

没想到,这场大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香港,他有机会结识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学者王云五和叶恭绰,从而正式步入国学研究的大门。

而这场大病,是饶公此生唯一害过的一场大病。

因此,对佛、道都深有研究的他认为,这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治学,涉猎领域很广。

季羡林先生曾将饶氏的学问分归八个门类,后来郑炜明先生更是添加补充,细分为十五类。

儒学、道学、佛学,诗、词、文、史,目录、考古、敦煌学,音律、书法、绘画、甲骨文,饶公样样都有研究;时间跨度更是惊人,从上古到明清,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涉猎。

哪来的这么广泛的兴趣、这么旺盛的精力?饶宗颐的回答是:得益于从小文化空气的“熏蒸”,正如林语堂所言,学问是像熏火腿一样“熏”出来的。

我家里有那么多书,我整天在看,把读书当成了玩耍,用的时间比在学校上课的还多。

在那个小图书馆里,我可以一边享受,一面玩,动不动就在那里面逛。

治学的博与专,是一对矛盾,很难兼得,但饶公做到了。

在一些领域,他占据了开路人的地位。

例如,他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震惊了国际学界;他的《梵学集》,也开辟了该领域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天地。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陆川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陆川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陆川县第五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饶宗颐传:香江鸿儒》引言严海建对于饶宗颐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

特别是在那些炫目的头衔之下,似乎有种尽人皆知的意味,而盛名之下,饶宗颐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又总是语焉不详。

个中缘由,可能在于饶宗颐的不可复制性。

我们很难将他归类,很难用简短的一段话来概括他的志业与成就。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不看这个已经被定性的符号化的饶宗颐,而是追根溯源,勾画出一代鸿儒饶宗颐是如何炼成的,从中或可体认到饶宗颐不可复制性的渊源,而正是这种不可复制的奇绝造就了饶宗颐的成就,其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也由此得来。

饶宗颐常常用因缘来解释自己的成就。

他说,他今天成为一个学人,这是有因缘的。

因缘很重要,就是条件好,应该有的条件都成熟了。

有些人大半辈子的经历都花费在创造条件上了,很可惜,很浪费光阴。

而他没有这些曲折,似乎是生下来就机缘已熟,于是命定要做学问。

当然因缘并不是无来由的,正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话: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饶宗颐曾说:“很多的因缘围绕着我,我确实比较幸运,但也说明我有做这些事情的条件,不是任何人都有这个因缘的。

”学人成功,当然以内缘因素为首要,不过也多有外缘背景。

饶宗颐一生,颇得天时地利人和,内缘与外缘相得益彰。

饶宗颐幼时的家学渊源即为一般人所不及,其自小就养成好学多思,耽于想象的习惯,且读书全凭兴趣,这是不可多得的基础。

当一般儿童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知识的接受者的时候,饶宗颐却异常的早熟,学习全是就性之所近,很早就开始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是其后来走上治学一途的重要基础。

从其后来的治学风格中均可见早年学习经历的影响,即始终以学术为本位,视之若安生立命之所在,所作研究全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出于功利性的外在目的,且总是能居于主体地位,不迷信权威,具有怀疑精神,见常人所未见。

2022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怎么写2022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2022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怎么写2022江西高考语文试卷

2022江西语文高考作文范文怎么写2022江西高考语文试卷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

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

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

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

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2.题记为冠,哲理为先: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3.博览群书,信手拈来: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4.以物喻人,含义深长: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

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

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

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

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

-2022江西语文高考作文1:生命的辉煌“Lucy,为了我,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朋友们,当看到这部《泰坦尼克号》时,你是否在黯然神伤的同时,被那份真挚的情感打动当看到Jack慢慢沉入那冰冷的海底,手却握着Lucy,想给她最后一丝温暖时,你的心是否感到了一种震撼是什么东西让他的生命具有如此撼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东西让他的生命在瞬间抵达了一个辉煌的高度——是爱!天地萌生了万物,赋予人以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以力量,这种力量又因爱而扩展开去,蔓延开去,温润着整个世界。

观察我们的周围,必然会发现这一点。

罗斯夫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很爱她。

然而,厄运总是不请自来,丈夫在一次归途中出了车祸,车毁人亡。

警察告诉她,那是个急转弯,今年已经是第三起了。

足足有三个月的时间,罗斯夫人一直沉浸在丧夫的痛苦之中。

但三个月后,她做出一项决定:她要在那个急弯处开一片土地,全部种上玫瑰。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

【高中记叙文阅读】《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阅读答案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底,望百之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永远不要磨磨蹭蹭,在中流中你会感到轻松自在。

,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这是他自己的描述。

他的山水画更具创新性,形成了自己的画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面广,人往往有无边?世界上的学者中没有第二个人。

",并直言“最近,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大师,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仲夏时节,饶宗义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家庭。

他的父亲饶娥是岭南著名的学者,他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

”南社”饶氏天骄楼的10万册藏书更是名扬天下。

这种家庭氛围深深印在饶先生的童年记忆中。

16岁的饶宗义岁那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年,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地方志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时,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的要求,开始编纂《古史辨析》第八卷,这意味着他刚刚赢得了“弱者之冠”五四”对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

不幸的是,他的相关手稿在出版之前就被战争摧毁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阻碍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他最终于29日去世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双重证据法”。

江西省宜春市武林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武林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武林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饶宗颐:独步中华,独树一帜①2012年底,望百之年的饶宗颐先生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先生本人常说一句话“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就是做学问要求真、求正,才能立足于大潮之中不失独立之精神。

②张大千先生曾评价饶先生说:“他的白描,当世可称独步。

其山水画,更是推陈出新,自成一派。

”季羡林先生认为饶先生“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汪洋无涯涘之感,这在并世学人中并无第二人”,并直言“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他。

”③1917年仲夏,饶宗颐先生出生在广东潮安的一个儒商之家,父亲饶锷是名贯岭南的知名学者,并曾大力支持当时的进步文艺团体“南社”,饶家天啸楼的十万卷藏书更是名极一时,这样的家庭氛围深深地烙印在饶先生的儿时记忆里。

对饶宗颐来说,16岁那一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潮州旧志考》,发表在《禹贡》杂志上,这为他日后气象非凡的学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到了18岁,他便子继父业,完成了父母的遗作《潮州艺文志》,这部著作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各地方志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23岁,饶先生应顾颉刚先生之约,开始编纂《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这意味着刚刚弱冠之年的他就已经得到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充分认可和肯定,遗憾的是,他的相关书稿尚未出版便毁于战火,然而战火并没有阻扰饶宗颐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他最终在29岁斩获了《楚辞地理考》,沿着顾颉刚等先生们的足迹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为战火硝烟中的华夏文明保留了一份希望。

⑤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沉淀,1982年,65岁的饶宗颐先生提出了田野考古、文献记载和甲骨文考据相结合的研究夏文化的“三重证据法”,强调出土古文字材料的重要性,继承并补充了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

2020高考语文 世间已无“朱先生”作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 世间已无“朱先生”作文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世间已无“朱先生”在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有两个重要角色:朱先生和田小娥,而在电影里,田小娥成了主线,朱先生却不见了。

这仿佛一个隐喻,传统知识分子和儒家道统,已渐消失不见了。

这部小说的众多人物,唯一有相对完整的生活原型的,就是朱先生——其原型是作者陈忠实的老乡牛兆濂。

“朱”字拆开来,便是“牛人”。

1867年,牛兆濂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新街镇,其小时候是乡里出名的“神童”,21岁时考中举人,却因要赡养父母,没有去北京参加会试。

26岁时他北上三原县,拜理学家贺瑞麟为师。

他说,这是奉母亲之命,母亲只要我学做好人,其他的不指望。

贺先生指点他遵循程朱理学之路,他自此专注儒家为己之学,身体力行。

1900年,关中大饥荒,牛兆濂在县赈恤局工作,深入村野探察灾情,访问百姓疾苦。

因为他的孝行和学问,两任陕西巡抚端方和升允几次向朝廷举荐,光绪御批“孝行可风,着赏加内阁中书衔”,他却敬谢不敏。

牛兆濂一生中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事情是讲学。

1901年,他创办了芸阁学舍。

此后10年,他到处讲学,其间他还曾担任蓝田县劝学总董和高等小学堂堂长,并被选为省咨议局议员,力主查禁鸦片。

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新成立的军政府曾邀请牛兆濂加入,他却带着家眷避开了。

但在革命军与清军激斗的紧要关头,为免生灵涂炭,他和同门好友张晓山却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清军陕西巡抚升允的大营,说服他与革命军议和。

要知道在此之前,革命军的谈判代表雷恒炎刚被升允斩杀,弃尸井中。

最令陈忠实震撼的是,牛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作为。

当年,东三省失陷,日军步步紧逼,国军不断退让,他联合同门,募集义勇军五百余人,通电全国,宣言出师抗日。

几年之后,“七七事变”,北平、天津沦陷,牛兆濂感时伤怀,病痛加剧,不久便在芸阁学舍去世。

在小说《白鹿原》中,陈忠实写道:“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事逸闻,全都是与人为善的事,竟而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饶宗颐先生去世,真正的大儒时代结束了【素材回放】2018年2月6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享年101岁。

提到饶宗颐,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北钱南饶”、“北季南饶”。

这也是个有意思的对比,很显然,北边有两位,分别是钱钟书、季羡林,南边只有一位,便是饶宗颐,按照武侠里的说法,饶宗颐先生这是“以一敌二”。

他的离世,无疑标志着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

钱钟书说饶宗颐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我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能得到钱、季两位先生如此高的评价,说一句“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并不为过”。

关于饶宗颐,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不过这是个悬案,先说这句评价——“只要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有报道说这句话出自金庸之口,也有记录说这是余秋雨说的。

不管是谁说的,这个评价没人质疑过,观点经得起推敲。

饶宗颐去世,人们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再次说起“国学大师”这四个字。

当年有人纷纷争抢“国学大师”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的时候,饶宗颐既犀利又幽默地表了态,“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季羡林与饶宗颐)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羡林、任继愈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的帽子纷纷送上,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饶宗颐进一步解释道,“‘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素材解读】饶宗颐先生真是全才啊,罗列他涉猎的文化领域:敦煌学、甲骨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诗词、书画,会发现多数都是冷门,都是少人继承的事业。

饶宗颐曾开玩笑说,在文化界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如今游子进入天堂,他留下的背影,显得愈加孤寂。

最近这两年,甚嚣尘上的“大师饥渴症”有所缓解,伪国学大师人人喊打。

但总是有人忍不住“造大师”的冲动,比如网友曾有这样的提问,某既能搞音乐、拍电影、又能录制脱口秀、担当综艺节目导师的人,算不算“大儒”?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把一名杂家称为“大儒”,表明这个时代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已经浅薄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

真正的大儒时代早就结束了。

如果饶宗颐先生还活着,勉强还能说大儒潜于世,现在这最后一位大儒也走了,我们也就只能在故纸堆里怀念大儒、想象大儒了。

【适用话题】淳厚博雅泽被后世回忆和怅惘向一代大师致敬大师已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在后世长久流传终其一生,从求学问道到处世为人,都没有背弃文人应有的风骨与修养在探讨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时,正透露出我们自身的一种文化焦虑“大师”对于真正的大师而言,是否将这样的标签给予他们,或许并不重要。

在他们看来,只要踏踏实实治学,勤勤恳恳探究,就足够了但凡大师,都是能耐得住寂寞的用心治学之人,积几十年之功,终有所成。

他们所具备的是独有的理念和品格,这也是当今时代的人们所稀缺之物【素材锐评1】饶宗颐:命里注定做学问,不敢当“大师”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将他视为“心目中的大师”,而他也曾与这两位大师先后并称为“北钱南饶”和“南饶北季”。

能被称为大师的学者相继远去,已过期颐之年的饶宗颐也没有度过这个寒冬,于2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101岁。

饶宗颐出版过60余部著作,3000万言。

在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位系统研究殷商贞卜的学者,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第一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他曾把自己的著述归纳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在中国音乐史方面他也建树颇多,是一位资深的古琴家。

其研究成果《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是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

就像武侠小说里,高手总会有“双峰并峙”,大师与大师之间也常常惺惺相惜。

饶宗颐与钱钟书于1980年在北京相识。

钱钟书已届古稀,饶宗颐小他7岁。

初次见面,饶宗颐送给钱钟书一本诗词《晞周集》,是他上世纪70年代初客座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时所作;钱钟书回赠了一本亲笔批注的《管锥编》。

1998年,钱钟书逝世,北境大师空缺,不久即由季羡林“递补”。

2009年,季羡林也走了,留下的空缺至今无人能实至名归,饶宗颐大概是有些寂寞的。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说过:“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20世纪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说:50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1917年,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安。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要创造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出生于这样的年代,注定饶宗颐的学术之路必有波澜,而是否能壮阔就要看他的奋斗了。

幸好,饶宗颐家学渊源,父亲饶锷是闻名岭南的学者,建立的“天啸楼”是潮州最大的藏书楼。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饶宗颐“躲进书楼成一统”,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他说自己的5个基础都来自家学:一是写诗填词,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曾说:“我家以前开有4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1935年,18岁的饶宗颐被破格招聘进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

这份工作让他几乎看遍了馆中收藏的地方志,构成了他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

此后,饶宗颐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院校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并先后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等任职教授。

他周游世界,只为讲学,被学术界誉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2011年,社长位置空缺了6年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饶宗颐当选为第七任社长,他的前辈有吴昌硕、赵朴初、启功……长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1962年就获得了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

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记者注)。

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

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季羡林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的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活得久,有时候会让人忘了他传奇般的学术成就,而把时光当成关键词。

曾经有记者采访饶宗颐,跟他握手时觉得手温暖有力,就问他是如何养生的。

不过,真正的大师就是大师,饶宗颐的回答也和养生节目的那些“大师”不一样。

饶宗颐笑着说:“我是坐在葫芦里。

”这源于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

2017年11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百岁高龄的饶宗颐仍精神矍铄,亲到现场参加开幕式。

饶宗颐说,父亲为其取名“宗颐”,就是让他宗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周敦颐的《爱莲说》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个名字,饶宗颐不负。

早在2011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今日巨星陨落,但先生的为学为人,依然如星辰璀璨。

【素材锐评2】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20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影。

饶选堂宗颐先生昨日凌晨(2月6日)仙逝,哲人其萎,学林艺林同声哀悼。

在近三十多年间,内地知识界和文化界对其评价有过一些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学术逐渐复兴,随着眼光转向外界,人们发现竟有这样一位久居香港的学者和艺术家博通至此,举凡人文学科的各个门类,其人几乎无不涉及。

在上世纪90年代的“传统文化热”中,饶宗颐与钱钟书、季羡林等学者成为偶像级人物,“南饶北钱”“南饶北季”的称誉由此出现。

然而,“博通”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与想象,但却不是现代学术的常态。

随着后来学术精细化、科学化之风盛炽,“通人”钱钟书的偶像地位被“专人”陈寅恪取代,饶宗颐也不再成为学术界顶礼膜拜的对象,晚年更以文人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饶宗颐先生一生治学所及,博泛无匹,可视为20世纪人文学术之显学与新学的全息缩影。

他对学术史的发展有非常明确的认知,对自己在潮流和大势中所处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也相当自觉。

2003年,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大陆版则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共14卷20册,分别为史溯、甲骨、简帛学、经术礼乐、宗教学、史学、中外关系史、敦煌学、潮学、目录学、文学、诗词学、艺术及文录和诗词等。

这套学术文集的分类和编排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大体呈现了饶宗颐学术世界的面貌,据之足以了解先生治学的路径与转捩。

在这套丛书中,饶宗颐看到了近百年学术史旧学发潜、新知递生的趋向,令他感到幸运和欣慰的是,他出生的1917年,正是王国维考证先公先王之年,而甲骨面世迄于世纪之交,恰当期颐,他不无自豪地说:“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之者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至为深远,余皆有幸参与其事。

他若楚辞与楚学之恢弘、滋大,而垂绝复兴之赋学与文选学,余皆曾致力,不无推动之绩。

至余所开拓之新业,如潮学,比较史前文字学与悉昙之学,则亦薄著微劳”。

李泽厚从《登幽州台歌》中看出陈子昂内心那种“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饶宗颐预20世纪学术之流,身处其间,自然而然有“得风气之先”的感受。

而时移势易,前辈同辈渐次凋零,那种“开先”的孤独感则未免转为“独守”的孤独感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饶宗颐多次受邀访问内地,参与学术研讨、考古发掘和文化考察,此一时段则陆续出版《云梦秦简日书研究》《楚帛书》《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及《甲骨文通检》等,增进了两地学术与文化交流。

千禧之初,先生即已感慨,晚近以来地不爱宝,新写本不断出土,学术界当另有新境界、新事业展开,“古典重温,新义滋起,或可能导致未来之文艺复兴,谨拭目以俟之”。

先生今归道山,语犹谆谆,希冀在焉,来者可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