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外来物种入侵越发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外来物种指的是非本地物种,也就是非原生动植物。
这些物种被引入到新的生境中,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和威胁。
本文将对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行分析。
第一,外来物种对当地物种的竞争和捕食。
外来物种在新环境中没有天敌和竞争对手,因此其数量和生长速度可能远超过当地物种。
外来物种对于当地物种的威胁因此就显而易见了。
一些外来物种会不断地扩大领地,占领原本属于当地物种的生境。
另外,有些外来物种也可能会带来新的病害和寄生虫,对当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其次,外来物种入侵通常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当地生态系统的构成因进化和自然筛选而形成,每个物种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着坚定的生态角色。
当外来物种介入时,往往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毁坏。
例如,美国的沼泽植物牵牛被非法引入中国,由于牵牛的快速繁殖和对水分的强烈依赖,已经在我国多地形成重要生态问题。
它的深根强茎威胁了其他湿地植物,最后,整个湿地环境被压缩,当地动物的生存空间也受到影响。
第三,外来物种的入侵对于土地和水源的利用也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外来物种的种植和生长可能会占领大量当地资源,导致水源和土地的枯竭和破坏。
例如,以前主要在美国西部的植物羊草,被引入中国后成为了轰轰烈烈的“退化草” 。
这种草对水质、土壤和动植物造成损害,并导致土地沙漠化和贫困发生。
最后,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损失和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给农业、林业和渔业造成极大的损失,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此外,由于外来物种带来的威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变得更加困难和昂贵。
因此,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之,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影响。
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防制和管控机制,以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那些原本不在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由人类活动引入到了该地区,并开始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生物的出现往往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和经济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1.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常常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它们可能会占据当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抢夺当地生物的资源,甚至对其它当地生物造成捕食或破坏。
这些行为可能导致现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入侵的外来植物可能通过扩散和侵占,取代当地的植物种群,导致当地植被类型和结构的改变,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2. 对农作物和园林的危害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造成破坏。
它们可能以害虫或者病原体的形式侵入,对作物或者植物造成损害,导致产量减少或者植物的生长异常。
一些入侵物种还可能对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造成破坏。
3.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外来入侵生物的出现往往会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如外来植物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会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外来入侵物种对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的破坏会增加城市管理的成本;外来害虫对森林造成的破坏会减少森林资源的产出,等等。
外来入侵生物还可能会影响旅游业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
还应该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和阻止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入侵生物的来源、特性、传播途径、生态适应性等,为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找到有效的防控手段和方法。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公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外来入侵生物问题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外来入侵生物传播,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继续扩散。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非本地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居并进行繁殖的生物种群,它们通常会给当地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这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如船舶 ballast water、陆地和空气运输、宠物贸易等。
当这些外来入侵生物成功定居并进行繁殖时,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以下将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浅析。
一、危害1. 生态系统风险: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丰富度造成威胁。
它们可能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通过捕食、竞争和疾病传播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 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生物可能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它们可能会破坏农作物、森林和渔业资源,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 疾病传播:一些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疾病传播给当地的动植物或人类,导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二、防控措施1. 监测与早期预警: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入侵和定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测网站、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发现外来入侵生物的活动和定居,制定早期预警措施,防止其扩散和繁殖。
2.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外来动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检疫和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生物通过贸易、旅游和其他途径传播和定居。
对进出口的商品和货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
3. 生态修复与恢复:对已经受到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
通过生物除草、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生物的繁殖和扩散,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外来入侵生物的挑战。
开展多边合作项目,加强信息分享和技术交流,共同研究和制定防控措施,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可忽视,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控工作是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重要措施。
外来物种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生物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外来物种教育。
通过参与外来物种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外来物种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1. 生态系统的破坏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入侵物种往往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会抢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水葫芦入侵我国水体,迅速繁殖,严重影响了当地水生生物的生存。
2. 农业生产的损失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入侵物种可能会传播病虫害,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入侵物种还会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等资源,导致农作物减产。
如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豚草,严重影响了茶叶、烟草等作物的生长。
3. 生物安全的威胁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携带病原体和害虫,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红火蚁入侵我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威胁了生物安全。
二、外来物种教育的意义1. 提高公众意识外来物种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增强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了解到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和防范入侵物种。
2. 强化法律法规外来物种教育有助于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
通过教育,使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入侵物种的传播。
3. 推动科技创新外来物种教育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研究入侵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等,为防治入侵物种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三、外来物种教育的实践体会1. 创新教育形式在开展外来物种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例如,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公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入侵物种的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背景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由于人为活动而将原本不属于某个地区的物种引入到该地区,这些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危害1. 生态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原有物种减少或灭绝,影响生态平衡。
例如,外来植物会抢占当地植被资源,造成当地植被减少;外来动物会捕食当地动植物,甚至破坏栖息地。
2. 经济危害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造成严重损失。
例如,外来有害昆虫可能会攻击农作物,导致农业收成减少;外来水生动植物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
3. 社会危害外来物种入侵还可能引发公共安全问题。
例如,某些有害昆虫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某些外来动物可能会攻击人类。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对可能存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2.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科学研究,掌握其生态特征和适应能力等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防治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外来物种入侵,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例如,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4. 严格检疫管理加强对进出口货物、旅客和邮件等的检疫管理,避免将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或者人员引入到本地区。
5.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四、结语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以防治。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防治策略、严格检疫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遏制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原本自然分布于其他地区的生物种群通过人为活动进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带来危害的种群。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美洲红松松毛虫入侵中国东北地区后,对当地松树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
2. 疾病传播:某些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给当地物种,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南美洲热带蚊子入侵北美地区后,传播了多种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3. 环境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能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生态平衡。
水蓼入侵湿地地区后迅速繁殖,形成厚密的蓼草地,抑制其他湿地植物的生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1. 加强防控意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和理解。
提倡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掌握入侵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应对措施。
3. 强化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控制责任。
加强对入侵物种的进口、贸易和种植的监管,限制其传播和扩散。
4. 采取生物防控措施:根据入侵物种的特点和生态习性,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控措施,如引入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5. 进行物种清除和生态恢复:对已经入侵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采取物种清除措施,如人工捕捉、化学杀灭等。
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状态。
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立法和监管,采取生物防控和物种清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和控制外来入侵生物所带来的危害。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3篇
浅谈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_张可第一篇:生物入侵的危害随着环境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生物入侵逐渐成为了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难点之一。
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进入一个生态系统,繁殖并扰乱本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威胁本土生物的存活和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环境危害: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扩散、繁衍并占领本土物种的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减少生态系统抗击自然灾害和改善环境的能力,破坏生态平衡和地质景观,甚至影响人类健康。
经济危害:生物入侵对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力,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损失。
社会危害:生物入侵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不安,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加剧社会矛盾和国际纠纷。
为了应对生物入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本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生物入侵的防治措施生物入侵防治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政策法律、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生物入侵监测和预警。
通过对生态系统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外来物种的入侵趋势和影响,提高生物入侵预警和决策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2.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
通过排查、管制、监管和消灭措施,限制外来物种的入境和传播,防止外来物种危害本土生态系统,增强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3.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功能的优化配置。
通过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农业、林业、渔业等生产方式,保护和恢复本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降低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4.加强公众教育和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宣传活动、网上资源共享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意识,激励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生物入侵防治工作。
第三篇: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升级,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和测试。
外来生物入侵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外来生物入侵。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我国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在此,我将以“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与应对措施”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外来生物入侵的概念。
外来生物入侵是指非本地物种侵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类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过程。
这些入侵物种可能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入的。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生物多样性:入侵物种会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例如,水葫芦入侵我国水体,导致本土水生植物减少,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影响农业生产:入侵物种会侵害农作物、果树和林木,造成经济损失。
如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甘蔗等作物的危害,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3. 威胁人类健康:一些入侵物种携带病原体,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如红火蚁在我国南方地区的蔓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针对外来生物入侵,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引进、运输、销售入侵物种的处罚力度。
2. 加强监测与防控: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重点物种进行监测,及时防控入侵风险。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入侵物种的危害。
5. 严格检疫制度:加强对进出口货物的检疫,防止入侵物种随贸易、旅游等活动传入。
在此,我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防控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入侵物种的认识。
2. 发现入侵物种,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3. 不购买、不传播、不携带入侵物种。
4. 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活动,共同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非本地物种)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并定居在自然环境中,给原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带来危害的过程。
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详细描述生物入侵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生物入侵的危害1.生态系统破坏:外来种资源竞争力强,出现优势种,而本来生态系统中的领域分布和生态平衡等会受到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2.物种多样性减少:许多外来物种往往取代了本地物种,造成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地逐渐贫瘠化,草原、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也会被削弱。
3.经济损失:外来种带来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恶化,农田、林区、草原等耕地、草地受到严重侵害,为农田、林区、草原等提供的经济服务质量下降,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损失。
4.卫生威胁:外来物种可能会攻击本地物种,对人类和动物构成威胁。
许多外来物种会带来疾病和病毒,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威胁。
二、防治措施1.减少人类中介:外来种的扩散与人类交通活动有密切关系,研究工作应以减少人类中介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船舶、车辆、机场及集散地的监管等手段,防止外来种的误入。
2.提高边境卫生检疫能力:海关应对进口物品进行检疫,并对携带动植物制品的旅客进行检查,关键就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对观察收集到的潜在入侵生物指标早日做好防控工作。
3.加强生物监测和评估:对生物入侵的情况要及时的了解,了解入境物种是否具有入侵威胁或成为一种携带病害的传播媒介,因此,生物监测与评估是预防生物入侵的必要手段。
4.加强立法和执法:相关立法应重点加强外来生物管制;执法机构应加强协调,掌握进口商品、废弃品等携带生物物种的信息,及时开展排查工作,对被发现的入侵生物采取保护、清除等合理措施。
5.促进公众意识:要加强对生物入侵的宣传力度,加大公众对生物入侵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大众自觉防范能力,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生物入侵的危害非常大,防治措施也应该不断更新。
外来物种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外来物种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外来物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历史上没有自然发生分布而被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
生物入侵是指外源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被引入本土,种群迅速蔓延失控”造成本地物种种类濒临灭绝”并引发其他危害的发生人,那么外来物种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
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
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
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提醒您:大家看完最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生物灾害知识与自然灾害知识可关注本站了解。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生物入侵是指一种外来物种迁移到其非原生地区,并在该地方形成繁殖种群的现象。
这些外来物种称为入侵物种,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竞争压力:入侵物种往往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能够迅速占据生活空间并与原生物种竞争资源,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2. 生物多样性下降:入侵物种侵占了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导致原生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这会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降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生态位的改变: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会占据一定的生态位,改变了原生物种的生态位利用方式和互动关系。
这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利用发生扭曲,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 肆意繁殖:入侵物种往往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中繁殖迅速,其种群数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样的大量繁殖会耗竭生态系统的资源,加剧环境破坏。
二、控制生物入侵的措施1. 监测入侵物种:及时了解入侵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繁殖情况,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定期调查并评估入侵物种的威胁程度,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2. 生物安全检疫:加强对进出口货物和旅行者的生物安全检疫,阻止入侵物种的传播。
这包括检查和清除植物种子、土壤、木材和其他潜在的传播途径,确保不会携带入侵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
3. 物理防御措施:采取物理控制措施来减少入侵物种的扩散。
例如,建立防护网、栅栏或隔离设施,阻止入侵物种的迁移。
4. 生物控制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物或疾病来控制入侵物种的数量。
这些方法需要深入研究,确保对入侵物种有针对性的控制,而不会对原生物种产生负面影响。
5.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入侵物种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参与控制措施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共识和行动。
结论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竞争压力、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位的改变以及肆意繁殖等。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指由人类通过活跃的商业和农业贸易、船只运输、旅游活动等途径引入到新的地理区域的非本地物种。
这些外来生物在新的环境中往往能够迅速繁殖并占领当地生物的生存空间,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危害。
本文将从叙述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外来入侵生物会对原生物种造成直接的竞争和捕食压力。
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外来生物通常没有天敌和竞争者,它们能够大量繁殖并占领当地物种的资源,导致当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在澳大利亚,兔子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它们迅速大量繁殖,吞食大量的植物,导致澳大利亚草原面积急剧减少,对当地物种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外来入侵生物还会引起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原生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或数量减少。
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使生态系统更加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外来亚洲鲤鱼的入侵导致河流的水体质量下降,其他许多鱼类物种减少或灭绝。
外来入侵生物还会对农业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害。
外来入侵生物对农作物和果树等农业作物的攻击,会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在中国,外来植物病原菌“炭疽病”对柑橘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得农民的收益大打折扣。
为了有效防控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应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和评估新增入侵物种的潜在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防范和处理外来入侵生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其他国际组织共同制定了《全球早期警告和管理外来入侵物种指南》,促使各国共同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的挑战。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风险。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农业和经济造成重大危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指的是那些从其他地区进入本地生态系统、繁殖并扩散的生物物种。
这些物种可能是植物、昆虫、鱼类等,它们往往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探讨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一、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通常都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很容易繁殖和扩散。
这些物种往往会在新环境中大量繁殖,占领当地生态资源,导致原有物种失去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俗称“瘤脚蝎”的外来物种夜行蟹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它的大量繁殖不仅会威胁到当地的原生蟹类和鱼类,更会破坏海底底质,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变异疾病的传播外来入侵物种有可能传播病原体、病菌等疾病,会给当地动植物带来致命的病害、病毒等,甚至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例如,1999年,我国南方的一个蜜蜂养殖站,引进了蜜蜂种群。
后来,这些蜜蜂携带着的外来病原微生物进入当地,导致了大面积的蜜蜂死亡,这些病菌进一步传播至野生的蜜蜂,对当地的蜜蜂产业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3. 生态平衡的破坏外来入侵物种还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土壤和环境,导致生态系统的垮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例如,美国墨西哥湾的一个小岛曾经是海鸟栖息繁殖的天堂。
但是在上世纪,这个岛屿被引入了一种名为“大蓝蟹”的外来物种,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下子爆发式增长,压迫了当地鱼类和海鸟,导致当地鸡鸣不再、燕舞不归,景象极为凄惨。
二、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对策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工作是需要长期投入和耐心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立法、宣传、教育、技术支持等方面积极推进。
1. 监测和防范对外来入侵物种实行重点监控和日常巡查等手段。
特别是那些高风险物种需要加强关注,督促各方进行风险防控和防范工作。
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生态系统是由许多生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和互动关系所构成的一个巨大的系统。
这个系统中,每个组成部分都各司其职,都有许多适应性和相互作用。
然而,当一个新的物种引入到这个系统中时,它可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入侵物种。
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目前比较受关注的问题,以下将就此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一、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入侵物种会带来以下危害:1.破坏生物多样性:入侵物种常常会占领其他物种原本生存的领地,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破坏食物链:入侵物种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当地的食物链产生影响,也就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3.威胁当地生物的繁殖:入侵物种往往会威胁到当地的生物繁殖,从而使当地生物的整体数量减少。
4.破坏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入侵物种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从而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影响到了其产生经济效益的能力。
5.生态系统不再稳定:入侵物种也可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断地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举例分析1.突尼斯东北部的入侵植物-灰扁豆这种入侵植物对土壤的抑制作用和对于其他作物的侵害有很强的影响。
当地农民都很清楚这种豆蔓延的缘由,这也对农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其的危害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被侵害,因此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控制和缓解这种植物的侵害。
2.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森林中的外来风车草这种入侵植物对于森林的保护及当地动物的繁衍有很大的危害。
在外来风车草占领土地之后,当地原有的草地和树木就失去了生长的空间,因此生态系统也会被破坏。
3.北京市清华园的美国白蛾虫在北京市的清华园中,美国白蛾虫被引进,但却不幸地引起了当地植物斑点病和蓟马等物种的大规模爆发。
这种入侵物种对于清华园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入侵物种防治的措施1.筛选物种:在引进动植物物种时,应该将其潜在的风险查清楚。
生物入侵的危害
生物入侵的危害近年来,全球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物种自然分布以外的区域,由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而传入和扩散,对当地生态系统、经济、健康和人类文化等造成负面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威胁生物入侵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维护造成严重威胁。
入侵物种不仅会占领原本属于其他生物的栖息地、食物来源和繁殖场所,还会破坏和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入侵物种的影响下,当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生境完整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引起生态系统的崩溃。
例如,草原上的入侵植物会影响草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河流中的外来鱼类会占领当地鱼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破坏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
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对于当地生物和生态系统来说,就难以恢复了。
2. 生物多样性损失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入侵物种的强势竞争导致其他物种失去生存空间,最终许多物种会被赶出原先的栖息地从而消失。
在入侵过程中,许多植物无法在新环境下存活,而部分生物却能够适应新环境并进行大幅度的繁殖,替代原有物种。
这种现象一旦发生,会产生“生物物种灭绝链反应”,丧失生物多样性的速度和范围都会更加扩大。
3. 农业损失生物入侵对农业和林业等经济部门也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许多具有强烈繁殖力和与环境适应能力的入侵物种会扰乱农作物生长和林木生长,造成损坏。
如美洲贝母,是一种可以生长在许多不同土壤类型的入侵植物,其根茎严重干扰田间作物的拔节生长,降低了作物产量;银鱼草在北美已成为最为令人头痛的入侵物种之一,它会侵占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以及小麦、玉米、燕麦、大麦等农作物的生长区域,严重破坏当地农业生产。
4. 垃圾减量生物入侵物种被大量引入后,难以彻底杜绝。
这些物种很容易传播到其它地方,而输送手段有很多,例如,人员交通、货物交通和水资源等。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及防控措施随着全球交流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入侵生物指的是非本地种类的生物,它们由于不适应异地环境或没有天敌,往往能够快速增殖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1. 竞争优势外来入侵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往往能获得当地物种缺乏的资源,导致原生物种的种群数量锐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
2. 生态链破坏外来入侵生物可以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生态链条,导致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例如,外来入侵的猪鬃草可以对当地物种的种群数量带来直接的影响,这些植物对当地花卉和植物种群的增长存在威胁。
3. 经济影响入侵物种的严重影响是在经济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它们可以侵入人工林、果园、牧场和农田,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给农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
防控措施种植当地物种为了避免外来入侵物种物种对原生物种的影响,建议种植本地植物,利用当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在植物的选择和种植技术上也需要做好相关研究和策划。
强化检疫措施对于违规携带带害生物的人员和物品,采取强化监管和处罚措施:通过严格的检疫程序,禁止非法运输、销售和使用带害生物,从而防止外来入侵生物进入国家境内。
宣传教育面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影响,宣传教育对于公众的意识和态度的调动尤为重要:公众必须认识到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及如何防治,从而形成广泛意识和行动的共识。
综上所述,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加强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保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们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并不断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大家共同参与到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中去。
外来物种入侵对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的研究
外来物种入侵对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这些外来物种常常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本文将从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来探讨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一、外来物种入侵对环境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压力增大外来物种的进入会增加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会给当地物种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些物种往往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对于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了显著的威胁。
由于其天敌并不在当地,很难通过天敌的自然监管进行限制,从而大量繁殖,继续在当地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比如,中国南方地区的现有蚜虫种类相对较少,但因为外来亚洲瓢虫的入侵,现在南方已经成为全球亚洲瓢虫的重要栖息地。
2、病害传播增多外来物种的入侵还可能通过病害传播,对当地的植物和动物造成生病或死亡的危害。
这样会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长时间的病害传播还会在某一地区留下持续的病害问题。
例如,美洲大陆的一种快速繁殖的田鼠入侵了纽西兰,其携带的病菌导致了当地一些鸟类的大规模死亡,甚至导致了鸟类物种灭绝。
3、生态系统结构改变外来物种入侵还会改变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
这种改变可能非常显著,从而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或者瓦解,许多没有经过适应的原始物种逐渐消失。
例如,入侵的外来水生植物会影响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过度生长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整个水生物环境的平衡。
二、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破坏1、生态系统的崩溃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导致环境基础设施的崩溃。
一些入侵的物种不但取代了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也会对土地、土壤和水资源等有着破坏性的影响。
此外,外来物种还可能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威胁,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或失衡。
例如,澳大利亚、南非、美国等国家多次发生外来生物种入侵,已经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缺失。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物种的跨境迁徙呈现出日益频繁的趋势。
其中,一些外来物种也跨越了海洋、山川等自然屏障,进入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中。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对经济、社会等方面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和对策,确保我国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外来物种入侵指的是通过人类引进的非本地的物种进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
这些物种可能是故意引进的,也可能是意外引进的,它们在新环境中生长、繁殖,有些物种甚至能够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原生态系统中逐渐占领优势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然而,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态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外来物种数量在持续增加,其中有些物种已成为严重的入侵物种。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知外来物种约1.7万种,其中入侵物种占比达到了33%。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威胁,打乱原本的生态平衡。
例如,数种外来物种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中的入侵物种,它们对当地的植物和水生动物造成了威胁。
2.土地退化: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可能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或退化。
例如,大量进口的外来树种中,一些具有强大适应性的树种会优先生长,而其根系会破坏当地土壤的结构,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和土壤退化等问题。
3.损害经济利益:入侵物种还可能威胁农业生产、渔业业务和林业经济,对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
4.传播疾病:有些外来物种还有可能向人类传播疾病。
例如,警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病毒的首次传播就可能是一种外来野生动物向人类的跨物种传播。
三、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对策对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防止它们造成进一步危害。
外来入侵种的危害
外来入侵种的危害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是多样的,会对生物安全、生态安全,以及多个领域的安全造成破坏,形成危害。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比如,2022年以来,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原产于北美的鳄雀鳝。
该物种由于在我国自然界没有天敌,且生性凶猛、繁殖能力强,会给自然水域生态系统、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再例如原产于南美洲的水葫芦,这种植物在野外大量繁殖,排斥其他植物,致使大量水生生物因缺氧和阳光不足而死亡,严重破坏水中生态平衡的同时,还会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
严重危害农林牧渔业。
很多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形成破坏的同时,还会对农林牧渔产生破坏,甚至危害到粮食安全。
例如,原产于美洲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迁飞性重大农业害虫,已在全球100个国家引发虫灾,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地区。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草地贪夜蛾已扩散至我国27个省份,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严重威胁。
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比如原产于北美的豚草,不仅会侵占其它本地植物和作物的生存空间,它的花粉还可能造成人类花粉过敏,且难以治愈。
再比如红火蚁,被全球公认为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该蚂种不仅取食农林作物种子、果实及根系,筑巢还会引起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叮蜇人畜会造成灼伤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
此外,外来物种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还包括很多方面。
例如,由于一些外来物种会借助特定农产品进行传播,因此可能影响到农产品进出口;在对外来物种进行防治时,往往要用到化学农药等防治措施,也会对周边生物、生态环境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入侵途径有哪些?特定地域物种对其他地域入侵,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自然传播。
一些入侵杂草和病原菌会通过水流、风等传播,昆虫通过迁飞传播,如草地贪夜蛾就是依靠强大的迁飞力进入了我国。
第二种是人为引进传播。
一些物种因存在利用价值被引进,但在引进后由于缺乏控制,导致泛滥成灾,变成入侵物种,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早是作为观赏花卉引进的,但最后造成了入侵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些危害【摘要】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产生的危害多种多样,我们不但要了解,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控制,清除。
【关键词】入侵物种人为活动损害影响一、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1.1对生态的影响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带来的生态学影响如下: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某些外来生物如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
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 %,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
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
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
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厦门鼓浪屿的猫爪藤攀爬绿化树木,在树冠上形成大片单优群落,影响树木光合作用导致死亡。
5.过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巨尾桉引自澳大利亚,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很多林场都有种植,在一些地方,由于它大量吸收水分,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造成土壤干燥。
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就会使得土壤肥力愈来愈低,甚至形成荒芜之地。
因此引进巨尾桉同样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控制性引进。
6.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
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
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如厦门的猫爪藤,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
7.影响遗传多样性。
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化,造成一些植被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
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很快开始并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大多会利用其逃脱了原有的天敌控制的优势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和扩散,对其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
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竞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
因而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外来入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降低物种多样性从而对当地社会、文化甚至人们的健康也产生了严重危害。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别是傣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但由于飞机草、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基。
外来种对人类健康可构成直接威胁。
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对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些外来动物如福寿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疯牛病、口蹄疫、艾滋病更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
1.3对经济的影响外来入侵种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危害。
保守估计,外来种每年给中国的经济带来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1.3.1外来入侵动植物成为直接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有害生物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
水花生对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莴苣5种作物全生育期引致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5%、36%、19%、63%和47%。
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1999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和500万元,全国总的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至少超过1亿元,而水葫芦带来的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损失更大。
美洲斑潜蝇最早于1993年在海南发现,到1998年已在全国21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它寄生22个科的110种植物,尤其是蔬菜瓜果类受害严重,包括黄瓜、甜瓜、西瓜、西葫芦、丝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菜豆、豌豆和扁豆等,目前在中国,每年防治斑潜蝇的成本高达4亿元。
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在短短十年间,疫区已扩至江浙六省,发生面积约6.6万公顷,对黄山、张家界等风景名胜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来种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成为贸易制裁的重要借口或手段。
近年来中国出口美国的木制包装品因光肩星天牛问题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经济损失。
1.3.2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影响生态系统而给旅游业带来损失如在云南昆明市,20世纪70~80年代建成了大观河的理想的水上旅游线路,游人可以从昆明市内开始乘船游滇池和西山。
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中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大观河以及部分滇池水面,致使这条旅游线路被迫取消,原来在大观河两侧的配套的旅游设施只好报废或改作他用。
1.3.3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与直接经济损失相比,计算间接损失往往十分困难。
但并不意味着间接损失不大。
比如,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使用,由此对周围气候和自然景观产生不利变化,并加剧了旱灾、水灾的危害程度;而且水葫芦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地,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又加剧了污染程度,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但却不容忽视。
二、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2.1盲目引种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
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
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
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
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
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
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
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三、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3.1人工防治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
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动植物后如不妥善处理动植物残体,它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了外来生物的扩散。
3.2机械去除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
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
利用机械打捞船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
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3.3替代控制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
它的优点在于:⑴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连年防治;⑵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环境质量;⑶替代植物有直接经济价值,能在短期内收回栽植成本,长期获益;⑷替代植物可使荒芜土地变成经济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替代控制的不足在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很多生境并不适宜人工种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时人工种植本地植物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生态学因素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来有害植物,应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入侵植物的竞争力、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栽培这些植物的技术要点,并探讨本地植物的经济特性,市场潜力等,以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