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问题的全科处理汇总.
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策略
---------------------------------------------------------------范文最新推荐------------------------------------------------------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策略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1.1医护人员职业压力大对于儿科而言,患儿病情发展迅速且变化反复,需要医护人员时刻集中注意力并保持警觉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儿科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烦躁、沮丧、不安、焦虑、自信心减弱等负面情绪,在工作中出现为消极被动、不知所措等现象。
此外,随着社会上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家长对患儿病情的关注度提高,部分家长甚至存在过度溺爱、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面对患儿家属高水准高强度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尤其是部分年轻且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
在相对较大的心理压力下,护理人员的工作往往无法正常顺利展开,从而对患儿医疗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1.2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所谓护理安全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患者发生了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身体、心理、机能等方面的损伤、障碍、缺陷甚至死亡。
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护理安全隐患较多成为此项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儿童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等特点,因此容易发生坠床、碰撞、烫伤、触电、误服药物和小型器具等现象;其次,儿童的免疫功能以及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新生儿属于医院感染易感人群”[3]。
在医院病患复杂的情况下,患儿容易出现皮肤、口腔、器官等感染,对其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再次,一些医院存在护理人力缺乏、管理薄弱、安全制度不健全、督促检查不完善、业务考核不到位的现象,1 / 5部分护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患儿及家属不配合由于儿童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自述病情,而且对就诊、医治容易产生恐惧感,因此在对其进行护理时经常出现患儿不配合、情绪激动、不断哭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延误了患者的宝贵就诊时间。
儿科常见的问题及回答
儿科常见的问题及回答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抵抗力较弱,因此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儿科常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问题一:儿童经常感冒怎么办?回答:儿童感冒是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
为了预防感冒,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场所;保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均衡的饮食;注意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问题二:儿童食欲不振怎么办?回答:儿童食欲不振可能是由于生长发育缓慢、消化系统不适应新食物、厌食或者情绪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
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儿童的食欲: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增加食物的颜色和口感;制定规律的饮食时间和环境;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赞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加食欲。
问题三:儿童夜间尿床怎么办?回答:夜间尿床是许多儿童都会经历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解决夜间尿床问题:限制孩子晚上饮水量,避免过晚饮水;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鼓励孩子在上床前排尿;睡前鼓励孩子使用卫生间;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责备和惩罚,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问题四:儿童常常拉肚子怎么办?回答:儿童常常拉肚子可能是由于感染、食物过敏、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在孩子拉肚子期间,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调整孩子的饮食,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观察孩子的粪便情况,如果有血便或持续拉肚子超过3天,应及时就医。
问题五:儿童多动症怎么办?回答: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等症状。
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管理儿童多动症: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学习环境;给予孩子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通过规划活动和提醒孩子注意力集中;如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生活和学习,需要及时就医。
儿科实习总结儿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儿科实习总结儿童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实习是医学生在专业领域中获取实践经验的重要机会。
在我的儿科实习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儿科医生在儿童疾病中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实习期间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对今后的儿科实习和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问题一:儿童疾病诊断困难在儿科实习中,我发现儿童疾病的诊断常常较为困难。
与成人相比,儿童由于其发育特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更加隐匿或复杂,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解决方案一:充分了解儿童疾病特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儿童疾病的特点,包括常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以及疾病表现等。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观察以及与导师和专家的讨论,提高对于儿童疾病的诊断能力。
问题二:儿童疾病治疗困难诊断完成后,治疗是儿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儿科实习中,我发现由于儿童特殊性以及治疗手段的有限性,儿童疾病的治疗常常面临着一些困难。
解决方案二:应用综合治疗手段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同时,我们还应了解儿童在药物代谢、毒副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有效地进行药物选择和用量调整。
此外,病情监测和康复护理等也是儿童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三: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难题儿科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以获得必要的信息并解答他们的疑虑。
然而,由于儿童年纪小、语言能力有限、家长对于疾病了解的程度不一样等多种因素限制了与他们的沟通。
解决方案三: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学会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与儿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手段,以便更好地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问题四:儿童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在儿科实习中,除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预防与保健也是儿科医生应该重视的方面。
新生儿科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科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新生儿科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1. 吐奶:由于新生儿的胃部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吐奶的现象。
建议在喂奶后将宝宝竖抱,轻轻拍打背部,以减少吐奶的情况。
2. 黄疸:新生儿可能出现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2周左右自行消退,家长可以通过适量喂奶、喂水来促进代谢、改善黄疸症状。
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医生的治疗,如光照疗法等。
3. 肠胀气:喂养不当或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肠胀气。
建议母乳喂养的母亲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
在喂养时,注意将奶嘴或乳头全部放入新生儿口中,喂养结束后竖抱宝宝并轻轻拍打背部,以排出胃内气体。
4. 肠绞痛: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奶过多可能引起肠绞痛。
建议家长控制喂奶量,采取适当的喂养姿势,如半卧位等,以减少肠绞痛的发生。
5. 打喷嚏或鼻塞:新生儿鼻腔狭小、血运丰富,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导致打喷嚏或鼻塞。
这不一定是感冒症状,家长不必过度担心。
6. 肚子咕咕响:这是宝宝的肠鸣声,不是肚子饿了。
7. 黑色胎便: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泄黑色的胎便,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8. 头发细黄、掉落:宝宝的头发又细又黄,容易掉落。
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
如果您的宝宝出现上述问题,建议及时带宝宝到医院的儿科就诊,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
儿科常见应急预案及处理在儿科医学中,常见应急情况包括窒息、溺水、失血、骨折、烧伤、中暑等。
下面将针对每种应急情况进行具体的应对措施。
1. 窒息:- 确认婴儿或儿童是否无法呼吸、无法发声或无法咳嗽。
- 对于婴儿,用手辅助给其背部敲击,如果仍然无效,可进行正面心窝部压迫。
- 对于儿童,施行胸部挤压(心肺复苏)。
- 积极呼叫急救服务或将婴儿或儿童送往医疗机构。
2. 溺水:- 尽快将婴儿或儿童从水中抱出并将其置于安全的地方。
- 如婴儿或儿童无法自行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 如果需要,呼叫急救服务或将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失血:- 尽快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 如伤口严重,使用压迫带或止血带进行止血。
- 拨打急救电话或将儿童送往医院急诊室以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4. 骨折:- 在移动骨折部位之前,固定伤处以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 如骨折引起大量出血或出现其他严重问题,应优先进行止血或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 将骨折部位固定,避免移动,并尽快送儿童到医院寻求专业治疗。
5. 烧伤:- 立即将受伤的儿童从火源处移开,并迅速将烧伤部位放置于凉水中冲洗。
- 切勿使用冰块或冷水包裹进行冷却,以免加重烧伤。
- 轻度烧伤可自行处理,但严重烧伤需立即就医。
6. 中暑:- 将中暑的儿童移到阴凉处,并让其休息。
- 给予足够的水分,并用湿毛巾或冷毛巾轻拍其身体以降温。
- 如儿童症状持续恶化,应迅速送往医院就诊。
以上应急预案仅为一般指导,具体情况下,儿科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应该根据儿童的病情和具体的急救需求进行处理。
在任何情况下,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家长或监护人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儿童应急情况。
儿科实习医生总结儿童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儿科实习医生总结儿童护理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儿科实习过程中,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历了很多与儿童护理相关的常见问题。
通过与儿科护士和资深医生的合作以及自己的经验总结,我逐渐积累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这些常见问题以及我总结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儿童焦虑情绪的处理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尤其是在接受注射、输液等痛苦或不熟悉的医疗过程中。
这会给医生和家长带来一定困扰。
为了减轻儿童的焦虑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耐心聆听和细心倾听,让儿童敞开心扉,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
2. 使用儿童友好的语言:用简单明了、容易理解的语言解释医疗过程,并避免使用令他们害怕或困惑的术语。
3. 分散注意力:通过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给予小礼物或让他们参与游戏等方式,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焦虑。
4. 预先准备儿童:提前告知医疗过程的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准备。
问题二:儿童的饮食控制在医院中,有些儿童由于疾病或治疗需要,需要进行饮食控制。
然而,儿童通常对于食物有自己的偏好,这会导致饮食控制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和家长一起制定饮食计划:了解儿童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并与家长合作制定适合儿童的饮食计划,确保在医治的同时满足他们对食物的需求。
2. 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满足饮食控制的前提下,为儿童提供口感和营养均衡的食物,以增加他们的食欲。
3. 尊重儿童的选择权:在满足医疗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儿童的个人口味需求,避免强行让其食用他们不喜欢的食物。
问题三:儿童的睡眠问题在医院中,儿童的睡眠问题常常会干扰到他们的康复过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儿童所在的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并提供舒适的床铺和床上用品,以营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2. 制定固定的睡眠时间表:为儿童制定规律的睡眠时间表,确保他们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尽量避免在晚上进行医疗操作和检查。
儿科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儿科科室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儿科科室存在的问题儿科科室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承担着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使命。
然而,儿科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流动性大:儿科医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医护人员在接受基础医学教育后转入其他专科,导致儿科医护人员相对不足。
这样一来,儿科科室在繁忙的就诊期间可能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间接影响了儿童的就医体验。
2. 医患沟通不畅:在儿童患者中,因为他们的特殊性,往往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和需求,这对医护人员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同时,家长和医护人员之间也存在沟通障碍,导致医患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不足。
3. 诊疗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儿科诊疗需要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不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医生可能会对儿童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误导或延误。
此外,儿科科室中也存在着医疗技术水平不一的现象,一些地区的儿科医院设备条件较差,限制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4.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儿科科室是医院中独立的一个部门,经费和资源的分配可能不够公平。
一些儿科医院可能在设备、药品和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短缺,导致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整改措施为解决儿科科室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儿童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整改措施的建议:1. 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医院应该加强对儿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处理儿童患者问题的技能。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和合理分配资源,吸引更多有儿科专业医疗背景的医生加入儿科科室,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2. 优化医患沟通渠道:通过加强家长教育,提高他们对儿童常见病、急症和预防保健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医患沟通渠道,让家长能够随时随地与医生交流,解决他们的疑问和问题。
3. 提升诊疗质量:医院应建立儿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定期组织医生进行病例讨论,分享经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范文最新推荐------------------------------------------------------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一、儿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1.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大(1)心理压力。
主要来源于精神压力,护士工作紧张。
由于儿科护理专科性强工作要求高,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忙于各种考试,心理压力大,再加上患儿病情复杂多变,床位周转快,用药复杂,用药量及输液速度要求严格,护士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轮班制没有规律也导致护士身心疾患率逐年增长。
(2)工作环境压力。
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士人数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医院床位数的增加。
再加上护士职责不明确,要从事许多非护理工作等因素。
特别是患儿易哭闹、嘈杂,长期处于噪音的不良刺激环境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
还有护理人员短缺造成护理工作量相对增加,也增加了护理超时工作的频次,使护士的身心状态受损。
(3)职业风险的压力。
由于儿科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易反复的特点,导致儿科病床使用率高,周转率快,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儿科护理中服务的对象是小儿,他们沟通能力不强、容易哭闹、好动调皮而更容易发生坠床、走失,溶液渗漏等问题,护士常因此面临患儿家长的责难和投诉,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2.责任心不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对儿科护理中缺乏对小儿疾病的其他相关要素的认识,如患儿和家长的的心理因素。
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说话语气生硬1/ 5等,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士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儿科常见问题的全科处理
小儿生长发育
• 身长:指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1岁时为 75cm,3岁时为85cm。
• 身高计算公式: 2岁至青春期前身高=年龄×7+70(cm)
小儿生长发育
• 坐高(顶臀长):从头顶至从坐骨结节的长度,代表 脊柱的增长。出生时坐高占生长的67.3%,14岁时 占50%。某些疾病时这个比例就不正常。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学习重点: 1、病因; 2、评价方法和分类 3、症状和体征、治疗及预防。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一、病因:
喂养不当、疾病、先天不足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蛋白质能量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良
• 二、评价方法分类:
• (一) 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 身高别体重。
• (二)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2、发育迟缓;3、 消瘦;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Vit D缺乏性佝偻病
• 一、病因 (一)Vit D 缺乏
• 1、摄入不足 • 2、日照不足:
紫外线照射
• 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
• (一)体重的三个数据: • 1、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2.5-4kg).生理性体重下降 • 2、1岁时的体重为9Kg • 3、2岁时的体重为12kg • (二)体重计算公式:
• 1、出生6个月内体重=出生体重(g)+月龄×800(g)
• 2、7-12月体重(g)=6个月时的体重(g)+(月龄-6) ×250(g) 3、1-10岁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病防意外损伤。 • 5、学龄前期:卫生品行教育,体育锻炼,防病防意外事故,促进全面发展。 • 6、学龄期:营养、体格锻炼,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防病防意外事故,促全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沟通不到位导致家长的不满意 护士言语不当会导致家长误会;护 士没有沟通会让家长认为她冷漠护士没 有详细解释会让家长承受不住外情况。
2、护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患儿、出入院人数众多,护士疲 于完成各种操作不能很好的执行查对 制度,护理常规落实不到位,由此引 发不良事件。
3、换位思考做的不到位
独生子女居的情况下家长对孩
子关注度对护士的要求很高,而年轻
护士不能设身处地的为患儿着想。
4、出现不良护理事件时处理不恰当 遇到突发不良事件不够冷静,没 有处理经验等。
下面是相应的对策
1、注意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 了解患儿家长的生活背景,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的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少责备 多鼓励,多关怀。
2、提高素养 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理念不同工作导 向也就不同。只有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 深刻理解护理内涵,以积极的心态,强 烈的责任感及慈母般的心来对待工作才 能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让患儿健康, 让家长满意。
3、加强培训,细致耐心 一方面加强护士的技能培训和应急情况 的演练,增加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养成好的习惯,遇 事不慌张,自己不能处理时及时寻求援助。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提高护理质量给予人性关怀
护士被人们誉为白衣天使,那么作为护士的我们就要尽自 己最大努力来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让他们尽快的脱离病 痛。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日常工作中总是会出现这样 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这些问题然后做 出改进。我们不完美但是我们必须要追求完美。下面是我 总结的一下问题和对策。
热情、积极、负责 耐心 、细心 努力 儿一加油,我们是最棒的!!
T H A N K S
儿科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计策
儿科患者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计策1常见的安全的问题1.1窒息:喂养时不当,人工喂养的橡胶孔较大易呛奶.溢奶。
食物及呕吐物误入气管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1.2意外伤害: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但无主动防范意识,易坠床,烫伤,触电,误服药物或将一些小型食物,如花生.瓜子.葡萄干等,塞入鼻或误入气管等造成意外伤害。
1.3医院感染:由于小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全,尤其是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常见的感染有:1.3.1皮肤感染;1.3.2脐部感染;1.3.3口腔感染;1.3.4肺部感染等感染后常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1.4医务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够,人力资源缺乏,技术水平低,工作不够熟练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到位,服务不到位等。
1.5护理管理因素:管理的意识淡薄、疏忽大意,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新护士及科室业务技能培训考核抓的不紧。
2护理对策2.1创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严格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院内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
做到日提醒,调,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让每位护士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坚决做到一次性物品不反复使用,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雾化吸入,吸引器等装置,均做严格消毒处理。
病房定期用紫外线消毒,出院病人终末消毒。
对住院患儿每日专人进行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确保患儿无褥疮发生。
2.2强化病房设备管理,新生儿病房的暖箱,蓝光,电源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幼儿及儿童病床加床档,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保持地面干燥清洁。
危险地段有警示提醒。
2.3因儿科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随时会有急诊的患儿及新生儿需要抢救,因此抢救物品及药品除了做到定人保管.定量储存.定位放置.定时清点,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外还要做到严格班班交接,人人掌握四定三及时的要求。
2.4儿科护士长应针对护士对专科操作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来对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如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法、留置针静脉的穿刺法、新生儿ABC复苏术、更换尿布法、喂药法、脐部护理。
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儿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室,负责照顾和治疗从新生儿到青少年的患者。
然而,在儿科科室内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不足、设施陈旧等,这些问题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产生了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儿科内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一、人员不足在许多医院中,儿科科室通常拥有限制较多且需要关注患者特殊需求的医护人员。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招聘困难等原因,某些地区或机构可能会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对学生和专业工作者入行儿童保健与发展方面培养计划以满足助推出更多优秀医务工作者。
其次就是通过组织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以吸引更多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志愿者,他们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陪伴。
二、设施陈旧儿科科室所使用的设备和设施也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由于更新换代的成本高昂或缺乏足够资金投入,许多儿科部门可能面临着仪器设备老旧以及功能不全等问题。
这限制了医生们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医院管理层加大对儿科科室发展目标的重视,并增加相应经费用于购置新型仪器与设备。
另外,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或引进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诊疗效率并更好地迎合患者需求。
三、家长参与度不高在许多情况下,在儿童住院期间家长起到重要角色。
然而,在某些机构和地区中存在家长参与度较低的现象。
这可能会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治疗计划执行困难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加强对家长教育和指导服务。
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和治疗的认知。
其次,在医院内设立家长服务处,为患儿家属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陪护等支持。
四、医患沟通不畅顺畅的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过程中有效信息交流和共识达成的前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语言障碍等原因,可能存在医患之间信息传递困难或误解。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应该加强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并给予他们更多与孩子及父母交流的机会。
儿科常见的问题及回答
儿科常见的问题及回答1. 发热问题:儿童发热是什么原因?儿童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36.5-37.5摄氏度)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免疫反应、药物反应等。
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儿童的发热?•首先,要给儿童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
•其次,让儿童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如果儿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给予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儿童出现其他症状,如呕吐、腹痛、皮疹等,应及时就医。
2. 咳嗽问题:儿童咳嗽是什么原因?儿童咳嗽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感冒、哮喘、支气管炎、过敏等。
有时也可能是因为异物梗阻或心脏问题引起的。
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儿童的咳嗽?•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尘埃和烟雾刺激。
•其次,给儿童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
•如果儿童有痰,可以用温开水加盐漱口或用盐水清洗鼻腔。
•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腹痛问题:儿童腹痛是什么原因?儿童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消化不良、肠道感染、便秘、腹部肌肉拉伤等。
有时也可能是因为阑尾炎、胃溃疡等严重问题引起的。
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儿童的腹痛?•首先,要观察儿童的腹痛情况,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先尝试给予儿童喝温水、按摩腹部等缓解方法。
•其次,如果腹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腹痛剧烈且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就医。
4. 皮疹问题:儿童皮疹是什么原因?儿童皮疹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过敏反应、病毒感染、药物反应、接触过敏等。
有时也可能是因为皮肤疾病引起的。
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儿童的皮疹?•首先,要观察儿童的皮疹情况,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先尝试用温水清洗皮肤、涂抹舒缓剂等缓解方法。
•其次,如果皮疹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儿童皮疹剧烈且伴有严重过敏反应、呼吸急促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就医。
5. 呕吐与腹泻问题:儿童呕吐与腹泻是什么原因?儿童呕吐与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肠道感染、食物中毒、过敏反应、肠道疾病等。
儿科常见问题全科处理
病案讨论
• 患儿男、5岁, 因“发热3天” 就诊,神纳可。 PE:无皮疹、 左颈部淋巴结有 蚕豆大小,活动, 无触痛,眼睑稍 浮肿,咽部充血, 扁桃腺II度,表 面可见黄白色渗 出物,双肺音清, 心音有力,腹软, 肝脾不大。
1、初步诊断?应作何检查?
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应作血常规检查。
2、如果血常规结果为:WBC13G/L N35% L62% RBC450T/L HGB125g/L , 是否还应考虑其他疾病,应作何检查?
• (一)体重的三个数据: • 1、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2.5-4kg).生理性体重下
降 • 2、1岁时的体重为9Kg • 3、2岁时的体重为12kg • (二)体重计算公式: • 1、出生6个月内体重=出生体重(g)+月龄×800(g) • 2、7-12月体重(g)=6个月时的体重(g)+(月龄-6)
汗。体征为颅骨软化和枕秃。
• (二)活动期(激期) 常见于3月至2岁小儿,症状更明显,出现骨 骼改变。
• 1、头部:3-6月左右出现乒乓颅、方颅,囟门大闭合延迟,出牙延 迟。
• 2、胸部:1岁左右出现,肋串珠、肋膈沟、肋缘外翻、鸡胸及漏斗 胸。
• 3、四肢:6月以上可出现手、足镯征,1岁以后出现“X”或“O”形 腿
咳嗽,呼吸次数≥60次/ 分,嗜睡或不易唤醒,平 静时有喉喘鸣或喘鸣,发 热≥38○C或体温不升 ≤35.5 ○C
咳嗽,呼吸次数<60次/分, 没有严重的三凹征或危险 症状
分类 极重度
重度肺炎
立即送医院,
处理 立即送医院 抗生素治疗
保暖
无肺炎:咳嗽或感冒
指导母亲家庭护理:保 暖、增加喂母乳次数、 清理鼻道,观察病情变 化;病情加重、呼吸困 难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精编]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精编]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儿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关注和照顾。
在儿科护理中,常见问题包括儿童的发热、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皮肤问题等。
为了提供最佳的儿科护理,护士需要了解这些常见问题的防范对策。
首先,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应该定期测量儿童的体温,并将其记录下来。
如果儿童发热超过38.5℃,建议家长给儿童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同时,护士需要观察儿童的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喉咙痛等,以便及时给予治疗。
其次,呼吸困难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音。
如果儿童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或呼吸困难,应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护士需要保持儿童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清洁儿童的鼻腔和口腔,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第三,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排便情况,如排便频率、排便量和排便质地。
如果儿童出现腹泻,应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护士需要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此外,护士还需要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腹泻症状。
第四,呕吐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呕吐情况,如呕吐频率、呕吐量和呕吐物的性质。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应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护士需要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此外,护士还需要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避免食用过量或过快,以减轻呕吐症状。
最后,皮肤问题是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
护士在儿科护理中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皮肤状况,如皮肤颜色、湿疹、疱疹等。
如果儿童出现皮肤问题,应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护士需要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尿布,并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或洗涤剂。
总之,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发热、呼吸困难、腹泻、呕吐和皮肤问题。
为了提供最佳的儿科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测量儿童的体温,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状况和排便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儿科常见病与急救处理
儿科常见病与急救处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疾病和意外事故是难以避免的。
了解儿科常见病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儿科常见病及其急救处理方法,帮助家长和照顾儿童的人员掌握正确的应对方式。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引起咳嗽、流涕、喉咙痛等症状。
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
多喝温水、多休息、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同时,家长还需注意避免让孩子接触其他病患,以免传染加重病情。
发热发热是很多儿童疾病的共同症状,家长在处理孩子发热时应当及时测量体温,并根据发热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体温在37.5℃以下可以通过多饮水、拍打散热等方法进行降温;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出现中暑等不良反应。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孩子出现腹泻时家长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
多让孩子喝水、注意膳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油腻食物。
同时,家长还需及时更换孩子的尿布,保持干净,避免细菌感染。
伤患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会受伤,家长需要知道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
轻微擦伤可以用清水冲洗后涂抹消毒药膏;较为严重的伤口应及时清洁后进行包扎,必要时送医治疗。
当孩子受伤出现大量出血、丧失知觉等情况时,家长应立即报警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帮助孩子尽快获得救治。
哮喘哮喘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孩子在发作时会出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
家长应在孩子发作时让孩子保持安静、坐着并松开衣领,帮助孩子缓解呼吸困难。
如有抢救药物,可以按照医嘱给予孩子服用。
若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结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儿科常见病和急救处理方法对于家长和照顾儿童的人员来说是必备的知识。
通过了解常见病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家长可以在孩子出现疾病时及时有效地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保护孩子的健康。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科常见病与急救处理
儿科常见病与急救处理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然而,由于其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和生理功能不完善,儿童更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病。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儿科常见病的种类和相应的急救处理方法,以帮助家长和保健人员更好地应对儿童的健康问题。
儿科常见病一:发热儿童发热是常见且普遍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对感染或疾病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
因此,当儿童发热时,家长应该首先观察儿童的行为和精神状态,以确定是否需要急救处理。
急救处理:1. 让儿童休息:将儿童放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让他们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2. 保持适当的饮食:给儿童提供充足的水分,帮助他们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 使用退热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如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药来降低儿童的体温。
儿科常见病二:腹泻腹泻是指一天三次或更多的液态或半液态大便。
儿童腹泻常见于感染性肠道疾病或食物中毒引起。
急救处理: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儿童腹泻时,容易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家长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含有益生菌的口服液。
2. 保持清淡饮食:在儿童恢复胃肠功能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但应避免给予含有刺激性食物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
3. 观察病情变化:如果腹泻持续且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持续腹痛等,应及时就医。
儿科常见病三: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儿童哮喘发作通常由过敏、气候变化或感染等引发。
急救处理:1. 让儿童保持舒适:放松儿童,帮助他们保持坐立姿势,让他们尽可能缓慢、深呼吸。
2. 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根据医生的建议,在哮喘发作时可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哮喘症状。
3. 就医观察:如果儿童的哮喘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恶化,应及时就医并随身携带儿童哮喘急救药物(如雾化器)。
儿科常见病四: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耳朵疾病,由感染引起。
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等。
急救处理:1. 控制疼痛: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
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
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一、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儿科作为医院中的一个重要科室,专门负责儿童的健康和疾病治疗。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儿科科室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儿童的诊疗体验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文将围绕儿科科室内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挂号与候诊问题1. 挂号过程复杂:目前,一些医院在挂号时需要家长填写大量表格和提供个人信息,导致挂号过程变得复杂、耗时。
这不仅浪费了患者及家长的时间,还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解决方案:- 优化挂号流程:通过引入智能化系统,实现自助挂号和电子信息采集。
家长可以使用自助终端进行挂号和填写相关信息,减少人工操作。
- 提供线上预约服务:推出网上预约平台或APP,方便家长提前预约就诊时间段,避免排队等待。
2. 高候诊时间:由于儿科患者众多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导致候诊时间延长。
这不仅让患者及家长感到疲惫和焦虑,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解决方案:- 设置合理的预约时间:根据医生的工作量和儿童患者的特点,科学安排预约数量和就诊时长,减少候诊时间。
- 引进多样化就诊模式:灵活运用专家门诊、分时段就诊等方式,提高儿科资源的利用率,并为家长提供更多选择。
三、空间规划与设计问题1. 储物空间不足:由于儿科科室需要存放各种药品、器械以及病历等物品,但现有的储物空间往往有限。
这给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带来了不便。
解决方案:- 定制化储物柜:根据儿科具体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充分利用空间,并确保易取易放。
- 科学分类管理:在储物柜内设置合理的分类和标记,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药品和器械。
2. 等候空间狭窄:儿科科室的等候区常常拥挤不堪,没有足够的座椅供患者及家长休息。
这不仅影响就诊环境,还容易引发人群拥挤。
解决方案:- 规划合理的等候区域:根据儿童患者就诊频率和就诊时长进行规划,确保有足够的座位供应。
- 提供娱乐设施:在等候区设置互动游戏、电视节目等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等待体验。
最新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儿科急诊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一、小儿心、肺、脑复苏呼吸心跳骤停是指突然发生的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血液循环停止,全身器官都处于无有效血液交换和板度缺氧状态。
用人工的方法,迅速恢复已中断的自主循环和呼吸过程称为心肌复再(CPR),而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是脑复苏。
l、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①突然意识丧失;②瞳孔扩大:③大动脉搏动消失:④心音消失或极缓慢心率:⑤呼吸停止;⑥心电图示等电位线、室颤或心电机械分离;⑦眼底血管血流中断。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切忌逐项落实诊断指标或等待会诊。
临床上凡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或心音消失,即应诊断,果断进行复苏。
2、复苏程序和方法心肺脑复苏(CPGR)分为心肺复苏术和复苏后处理两个阶段,其步骤为:A.通畅气道: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除颤;G.记录;H.低温处理。
临床证实,造成小儿心跳停止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呼吸衰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严重的低氧血症是其直接原因,原发性的心跳骤停在儿科比较少见,且小儿心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比成人为灯,人工呼吸给氧以后较容易复跳。
我们在临床抢救上遇到仅给人工呼吸、心跳自然恢复的情况不占少数,我们认为,在儿科ABC程序更为适合。
在呼吸重建方法的选择上,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仍然是最有效,把握性也最强的呼吸复苏措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首选,即能确切的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正压给氧,又能经气管内给药,通过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在无条件气管内插管时,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或复苏器人工呼吸仍不失为有效的简便易的方法,适于现场急救。
喉罩气道在儿科不适用,单纯鼻导管吸氧是极端错误的。
呼吸兴奋剂应用可增加对缺氧敏感组织的耗氧量,加重脑损伤。
近来有报道,复苏时吸入高浓度(100%)氧反而会加剧复苏12-24小时神经系统致残率,而给予低浓吱(21%)氧,则效果更好,这可能与再灌注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有关。
胸外手法心脏挤压仍是大多数儿科心肺复苏最普通应运的方法,但应注意:①动作不能过猛,以防引起肋骨骨折、心包出血、气胸或肝脾损伤;②心外按压与放松至少应保持1:1,不要采用冲击式按压,放松时按压的拇指或手掌不应离开按雅典胸骨;③做心脏按压的同时应做有效人工呼吸,通常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5:1,切忌按压中反复听诊中断按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璧县人民医院 王准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二、小儿营养和喂养 三、儿科常见病疾病
第一章、小儿年龄分期及生长发育
• 学习重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保健,尢其是新生儿期及学 龄前期的分期年龄时限及各期的主要保健内容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3、掌握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临床意义:记熟体重、身长、 坐高及头围、胸围关键的数据及公式,以及各项指标的测 量方法。掌握前囟、腕骨骨化中心及牙齿的发育。 4、掌握体格生长的评价方法 5、掌握大运动发育的规律
第一节:小儿对热能的需要
• 一、供能物质:蛋白质供能占12-15%,脂肪占20-30%,碳
水化合物占50-60%。
• 二、热能需要量:
总热量需要为:婴儿110(kcal)/kg· d,
以后每增加3岁减少42J(10kcal)/ kg· d,
第二节 婴儿喂养
• 一、母乳喂养:
• WTO提出4月内完全以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辅食称为母 乳喂养。要求母乳喂养率为≥80%
• 主要方法有:
• 1、均值离差法;
• 2、百分位法;
• 3、kaup指数:
• 4、三顶指标综合评价;
• 5、小儿生长发育图评价法。
第二章 小儿营养和喂养
• 特点:
• 2、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供能的数据和比例,熟悉营
养素的需要。 • 3、掌握母乳喂养和牛乳的配制。 • 4、辅食添加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提示小头畸形,过大应考虑脑积水,佝偻病等.
小儿生长发育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经肩甲下角一周的长度.反应胸廓、肺、
肌肉等发育状况。出生时平均为32cm,1岁时与头围相 等为46cm,以后超过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年龄减1,头 胸交叉延迟说明胸廓发育不良。
臂围:用于评价小儿营养状况。 骨骼发育:前囟 1-1.5岁时闭合,闭合过早可为小头
• 7、青春期:营养、锻炼、道德、法制教育,性教育。
第二节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包括六项指标和骨骼、牙齿发育及其临床意义
• 体重:是衡量体格发育尢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小 儿用药、热量及补液量计算的重要依据。
• (一)体重的三个数据:
• 1、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2.5-4kg).生理性体重下降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五、治疗: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充实”
• (一)、通过监测发现体重减轻时应查找原因并进行干预
• (二)、积极治疗原发病。
• (三)、调整饮食、合理喂养。
• (四)、促进消化、增进食欲。 • (五)、支持疗法。
第二节 Vit D缺乏性佝偻病
• 学习重点:
•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 活动期的实验室检查、诊治和预防。
• (三)营养不良的程度: • 重度:三项指标与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比较<X-3SD • 中度:<X-2SD但> X-3SD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三、症状、体征:
精神差、烦燥不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贫血、 易感染,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皮肤弹性差。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四、并发症:
• 营养性小细胞贫血 • 低蛋白水肿 • 维生素缺乏 • 感染 • 自发性低血糖 • 电解质紊乱
畸形,过大或闭合过晚常提示颅内压增高、佝偻病等。
小儿生长发育
• 牙齿的发育
• 乳牙共20颗,生后4-10月开始出牙,2.5-3岁出齐。 • 2岁内乳牙数=月龄-4或6, • 5-6岁开始换牙。
第三节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 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是以正常体格生长标准来判 断个体或群体儿童的生长状况和营养状况,对偏 离儿童进行干预及评估。
• (一)母乳的成分
• (二)母乳喂养的优点
• (三)母乳喂养的方法
• (四)断奶
• 二、人工喂养
• 三、混合喂养 • 四、辅食的添加:
第三章 儿科常见疾病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Vit D 缺乏性佝偻病
三、急性呼吸道感染 四、小儿腹泻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六、热性惊厥
七、新生儿室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Vit D缺乏性佝偻病 • 一、病因 (一)Vit D 缺乏
• 1、摄入不足
• 2、日照不足:
紫外线照射
• 2、1岁时的体重为9Kg • 3、2岁时的体重为12kg • (二)体重计算公式:
• 1、出生6个月内体重=出生体重(g)+月龄×800(g)
• 2、7-12月体重(g)=6个月时的体重(g)+(月龄-6) ×250(g) 3、1-10岁体重(kg)=年龄(岁) ×2+7(或8)
小儿生长发育
• 身长:指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出生时身长平均50cm,1岁时为 75cm,3岁时为85cm。 • 身高计算公式:
2岁至青春期前身高=年龄×7+70(cm)
小儿生长发育
• 坐高(顶臀长):从头顶至从坐骨结节的长度,代表
脊柱的增长。出生时坐高占生长的67.3%,14岁时 占50%。某些疾病时这个比例就不正常。
小儿生长发育
• 头围
新生儿出生时的头围平均为34cm,1岁时为 46cm,2岁48cm,15岁后接近成人达54-58cm。 意义:过小(出生时<31cm,1岁<35cm 15岁<43cm)
第一节 年龄分期及各期保健
儿科学范围:0-14岁,国外0-18岁均归儿科范围
• 1、胎儿期:此期应注意孕妇保健及胎儿保健。 • 2、新生儿期: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及预防接种。 • 3、婴儿期:合理喂养,促感知觉的发展,体格锻炼,计划免疫,防治常见病, 生长发育监测。 • 4、幼儿期:合理膳食,促进动作语言的发育,养成饮食睡眠卫生好习惯,防 病防意外损伤。 • 5、学龄前期:卫生品行教育,体育锻炼,防病防意外事故,促进全面发展。 • 6、学龄期:营养、体格锻炼,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防病防意外事故,促全 面发展。
学习重点:
1、病因;
2、评价方法和分类 3、症状和体征、治疗及预防。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一、病因:
喂养不当、疾病、先天不足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二、评价方法分类:
• (一) 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 身高别体重。
• (二)营养不良的分类:1、低体重;2、发育迟缓;3、 消瘦;4、严重慢性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