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水色好坏判断和防制措施有哪些?
水产养殖池塘十一种不同水色的调节技巧
水产养殖池塘十一种不同水色的调节技巧浓绿、暗绿水表现为水色浓、暗绿、暗淡无光泽,透明度低,下风口水面上有一些绿色赃物。
①PH正常,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常规方法:黑霸1千克/亩·米泼洒,次日粉剂活菌王20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2~3小时泼洒。
高稳闷热天气:先用速安350克/亩·米+五星护卫1千克/亩·米,晚上用爽水灵250克/亩·米;隔天用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过夜)+好丰水500克/亩·米泼洒。
②PH偏高,采用以下处理措施:藻类爆长处理方法:先用池底解毒丹350克/亩·米泼洒,次日用好丰水800克/亩·米日晒2小时后全池泼洒。
隔3天左右再用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5~2千克/亩·米+活菌王600克/亩·米浸泡后泼洒。
③PH走低,采用以下处理措施:先用生石灰泼洒,然后用活菌王500克/亩·米+绿藻源1千克/亩·米浸泡3~4小时后全池泼洒。
蓝藻水表现为蓝藻水色,水面上漂浮着绿色微小颗粒俗称“铜绿”或“蓝靛”。
蓝藻刚发起,数量不多时处理措施:用已活化的净水型益生健60克/亩·米+红糖1千克/亩·米浸泡后和好丰水2千克/亩·米泼洒。
严重的连泼两天,水色在3~4天会慢慢转回绿色。
蓝藻暴长时的处理措施:用爽水灵II200克/亩·米+池底解毒丹300克/亩·米泼洒,接着用分解底改200~250克/亩·米干撒;第2天上午黑霸2千克/亩·米,2小时后再用肥水型益生健80~100克/亩·米+黑金神4~5亩/包+红糖2~3千克/亩·米适量浸泡过夜后,再加好丰水1千克/亩·米泼洒。
这种方法处理对鱼虾伤害甚少,尤其在虾苗阶段。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随着气温上升、气候变热,夏季养殖池出现不良水色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不良水色可能包括水色浑浊、水面发黑等,对于养殖池中的水生生物健康和生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调控夏季养殖池的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本文提供以下调控措施。
1. 水色浑浊水色浑浊可能是由于饲料的残渣、废弃物、污泥等导致的。
浑浊的水质会影响水中生物的视觉和呼吸器官,不仅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还会增加水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当减少饲料的量,防止过度喂食导致残留物增多;(2)进行定期更换水体,并定期清理底泥和过滤器;(3)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利用增氧设备定期补充氧气,促进好氧细菌的生长,减少池底泥沉积物的数量。
2. 水面发黑(1)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或者过度养殖;(2)定期清理水面浮萍和水草;(3)投饵时适当控制饲料数量和时间,避免鱼儿因过度饮食而死亡;(4)定期给水体增氧,保证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 水体缺氧当水体中氧气含量过低时,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高,水体缺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清理水体,控制有机物含量,减少厌氧作用的产生;(2)进行增氧处理,增加水的溶氧量;(3)控制水温,降低水体温度,促进氧气向水中溶解。
总之,夏季养殖池不良水色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养殖管理的不当有关。
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和调控,才能避免水质问题的产生,保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水色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浑浊、发绿、发红、发黑、发白等。
这些不良水色的
出现往往与水质中的悬浮物、藻类数量、臭气、底泥等有关。
为了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水色。
一、浑浊:浑浊水色主要是由于养殖池中的悬浮物质较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鲤鱼放养:引进鲤鱼放养养殖池,鲤鱼可以主动捕食池中的悬浮物质,帮助清洁
水质。
2. 水质调节: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或者氢氧化钙等物质进行水质调节,使悬浮物质沉
淀下来,从而改善水质。
二、发绿:发绿水色主要是由藻类数量过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生物控制:放养适量的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进行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形
成控制藻类数量。
2. 防藻剂的使用:适量添加专用的防藻剂,如过氧化氢、过氯化钠等来控制藻类的
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三、发红:发红水色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离子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
包括:
1. 通风处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设氧气泵或者增加水面的扩散来改
善水质。
2. 除铁、锰处理:使用铁铝混合盐、高锰酸钾等物质进行除铁、锰处理,可以降低
水质中的铁、锰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针对不良水色的出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
行水质调控的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对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定期监
测水质,及时调整措施,以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
水产养殖中几种不良水色的危害及相应对策.doc
水产养殖中几种不良水色的危害及相应的对策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因水体的环境因子发生特殊变化,不良藻类、浮游动物等大量繁殖并成为优势种群的现象,这就形成了在养殖过程中危害鱼类的几种不良水色。
常见的不良水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蓝水这是养殖水体中常见的一种对养殖不利的水色,多发生在盛夏至初秋季节。
蓝藻大量繁殖后,常在水面形成一层绿色的水华,故称‘蓝水’。
1)发生条件:当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而氮磷比例较小(N∶P<10)时,蓝藻可从水体中摄取相对数量不足的有效氮,满足其生长。
同时,还能分泌一种抑制其它藻类生长的物质,逐步成为水体的优势种群。
蓝藻喜高温、强光和碱性水质,水温在28~32 ℃时繁殖最快。
2)危害:蓝藻虽含丰富的蛋白质,但鲢、鳙摄食后不易消化,不利于生长。
当蓝藻生长过于旺盛时,水体中的溶氧往往不够其生长需要而死亡,藻体被细菌分解时,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氧,同时产生的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导致鱼类死亡。
3)防治措施:①蓝藻多发生在鱼类生长的旺季,一旦大量出现,对其杀灭有较大的危险性。
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注排水、增加底层水体溶氧量、泼洒微生态制剂调水博士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加速氮循环;②全池泼洒有机酸解毒灵、净水宝,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促进其它有益藻类的繁殖,抑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③蓝藻克星配合“二氧化氯”及早进行杀灭。
杀灭后,应采取换水、施肥等措施,重新培肥水质。
二.红水主要是裸甲藻,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红棕色,俗称“红水”。
1)发生条件:裸甲藻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池塘中。
北方地区,以井水为水源的池塘在5~10月份容易发生。
2)危害:甲藻在池塘中大量出现,往往是水肥的标志,由于甲藻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当藻类极度繁殖后,如遇天气、水温、酸碱度等变化时,易大量死亡,导致水质突变,成为“臭清水”,群众称之为“转水”。
鱼类常因水体急剧缺氧和甲藻毒素而死亡。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1.褐色水常见的有茶褐色和黑褐色两种,施肥量决定了池水颜色的浓淡。
茶褐色(包括黄褐色、褐绿色)的水,施肥量适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是池塘养鱼的优质水色,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随之变化,要注意换水或添注新水。
黑褐色的水,属施肥超量,水过肥,并开始向“老”水转化,有时甚至是接近恶化的水质,这种水色的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主,蓝、绿藻次之。
需要换水或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灰褐色水是一种劣质水,水中主要以老化藻类为主,基本没有新生藻,是水色老化的标志,水体发生“倒藻”或“转水”现象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
这种水色往往会在水体表面出现一层油膜或拍之不散的泡沫,阻隔水体与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水中溶氧偏低,各项指标均不正常,严重时甚至“泛池”。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水后肥水。
2.草绿色、黄绿色水黄绿色水主要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草绿色水主要以绿藻为主,也包含部分蓝藻,水中所含的藻类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属于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因为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比较稳定。
3.草绿色水伴有红色浮膜这种水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这种水的颜色常有“昼红夜绿”或“朝红夕绿”的变化。
这种水色的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
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以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但容易反复,需施药多次,才能使这种水色的水质得以改善。
4.浓绿色水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
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是水质老化的标志,要及时换水或添注新水,并用微生物调水。
池塘水质恶化死虾无数?养殖高手教你辩水色、做防治!
池塘水质恶化死虾无数?养殖高手教你辩水色、做防治!1、池塘水质变化的原因引起池塘水质恶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水源条件差,在以污水灌塘或靠天然雨水蓄水的池塘,无新鲜定期灌塘调节,易引起水质恶化。
二是投饵施肥不当,造成水中有机物过多,发生水质恶化。
三是天气变化和水温骤变,特别是久晴不雨,突降雷阵雨的闷热天,易发生池塘水质恶化。
四是池塘生态环境恶化,塘内垃圾污物漂浮,淤泥腐殖质越积越厚,造成有机物腐败耗氧增加,其有机物耗氧量达50毫克/升以上,易发生水质恶化。
2、池塘水质恶化的形状特征恶化的池塘,水色产生巨变,水中存在大量有毒害物质,水中溶氧量急剧下降,水的PH值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引起鱼类生理生态失调,并诱发病变而大量死亡。
1 水色污染恶化的水质是随被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和污染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变化。
按水质污染变化的程度,可划分为4种水色。
(1) 蓝绿色,轻度恶化水质由于施肥过量或污水灌塘前未经净化处理,塘内浮游植物中耐肥性的蓝绿色藻过量繁殖,使水表层漂浮大量的蓝绿色膜状物,不能被鱼类摄食利用,形成“假肥水”现象,是水质开始恶化的特征。
(2 )灰黄色,次重度变化水质水中以浮游植物中的蓝绿藻、甲藻类的微囊藻、多甲藻、勾环藻占绝对优势。
由于阴雨季节投施未经发酵的有机肥过多,肥料中的营养元素因低温难以分解而沉积池底,被淤泥吸附,以致水中蓝绿藻营养不济,失去活力,逐渐大量死亡,产生毒素形成“臭清水”,这是水质已恶化的标志。
(3 )暗绿色,重度恶化水质水质浓而浑浊。
由于池塘不断投施有机肥或灌注生活污水,又无新鲜水补充调节,天气炎热。
不能被鱼利用的蓝绿藻随施肥能发生大量的繁殖-失去活力-死亡的恶性循环。
而其它浮游植物的繁殖受抑制,使水质转变成为“死水”,是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兆头,水质恶化败坏。
(4 )黑褐色,极度恶化水质浮游植物类基本死亡,水体初级生产力几乎等于零。
池内淤泥腐殖质深厚,因气温水温高,腐殖物大量分解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之类冒出水面,水中有一股浓烈的鱼腥臭味,鱼类无法生存,成为“死亡之水”失去养鱼价值。
根据水色判断水质优劣及调节措施
紫致富指南 21 1 0 — 14
—3 1—
类水藻主要 以绿藻为 主, 绿藻 的种类 多 . 数 量也多 . 水体浮游动植物 的生物量很 丰富 . 适合滤食性 ( 上层 ) 鱼类生 长。但 此时的水
并且氮 的含 量很高 , 水体有老化的趋势 ( 呈
褐色水 ) 又称危险水。 许多养殖户看到这种 水会转水 , 觉得水坏了 。 其实这种水如果处 理得当 , 是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的. 如果处 理 不当 . 再加投料过多 . 会导致水体 中溶解 性 及悬浮性的有机物增加 ,开启增氧 机后 发 现, 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浅黑色 . 易起 泡 水 沫, 很难 消失 , 明水体 富营养化 . 说 水质 和 底质均老化 ,在这样 的水体 中鱼 虾易有应 激反应 , 发病率极 高。 水体颜色加深变为酱 黑色 , 这样的水称 为老水 , 最后变为死水 。 处理方法 : 要先换部分底层 水 , 如果不 好换水 , 就用 吸附作用 改良剂改善水质 . 然
毛的运动个体 。 它们 在水 中的活动往往造成 水色出现红褐 色和棕红 色。 蓝裸 藻是鲢鱼 的
天然好饵料 , 甲藻是水生动物 易消化 的饵 裸 料, 但过量繁殖时 , 形成强烈赤潮 和水华 , 易
秋 季 , 于 中等肥度 活水 , 属 此时 水体会 形成 片状水华 , 特别是下风 处会有绿色水膜 。这
现 的 白清水 , 类 的数 量和 种类少 , 藻 水体 中
浮游 动物如 轮虫 、 角类 、 足类生 物量很 枝 桡 高, 往往清晨或 者傍晚在池边 用 肉眼能看 到 很多小 白点在 游动 ,这种水体 最容易缺 。 般先 用 阿维菌 素或伊 维菌素 等杀 虫药杀
一
料, 而且还 是池 水溶氧 的主要生产者 。藻类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关键的季节,因为高温、强光、高湿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养殖水体的质量,导致水色不良。
养殖池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主要包括水绿、灰白、浑浊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不良水色提出一些调控措施。
1. 水绿水绿是夏季养殖池中最为常见的不良水色之一,主要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
处理水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强光照:提高水中光照度,使光线能够透彻水体,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②改善养殖环境:适当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维持适宜的温度、养殖密度等,以减少藻类滋生的环境因素;③添加光合细菌:添加能够代替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繁殖。
光合细菌通常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可以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为养殖水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光照。
2. 灰白如果水体呈现灰白色,通常是由于养殖池底部或壁面上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浮游悬浮物。
处理灰白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定期换水:养殖中水体的循环是释放臭氧,吸收温度,提高氧气含量最重要的手段,定期换水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②增加曝气设备:在养殖池底部布置合适的曝气设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提高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③增加水草:添加适量水草,能够有效地吸附浮游悬浮物,同时也为水体提供了足够的氧气。
3. 浑浊浑浊是由于水中固体颗粒、沉淀物等造成的。
处理浑浊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增加红虫:红虫能够有效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和底泥沉淀物,对于浑浊的水体有很好的治理作用;②加强过滤设备:在养殖系统中加强过滤设备,能够有效滤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泥沙等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适当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能够有效地分解底泥和有机物,加速水体的净化过程。
总之,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调控养殖池夏季水色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水的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提高水质,恢复水体透明度。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安全发展。
通过水色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方法
通过水色判断池塘水质好坏的方法池塘的水质对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池塘的水质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好坏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评估,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水色判断池塘水质。
水色是衡量池塘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水中的溶解物质和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仔细观察池塘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池塘水质的好坏。
1.透明度:观察池塘水中可见物质的浑浊程度,透明度较高的水质通常较好。
如果水中存在较多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质,水质可能较差,可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改善水质,如增加过滤装置。
2.水色:观察池塘水的颜色可以对水的理化性质和浮游生物的存在进行初步判断。
一般而言,清澈的水呈现蓝绿色或无色透明,通常代表着较高的水质。
而污染较严重的水可能会呈现混浊、偏黄、黑绿甚至发臭。
3.颜色变化:观察池塘水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也是判断水质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果池塘水的颜色有明显的改变,可能表示水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污染物质,如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油脂等,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4.赤潮:如果池塘水体呈现红色或棕红色,这可能是赤潮的征兆。
赤潮是由藻类过度繁殖引起的现象,它可以释放出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赤潮的出现可能提示水中富营养化的程度较高,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除了观察水色,还可以通过更进一步的水质分析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一些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酸碱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总之,通过观察水色可以初步判断池塘水质的好坏,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想要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最好进行更全面的水质分析,才能真正了解池塘水体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和维护池塘的水质。
常识!水产养殖池塘水色好坏辨别
常识!水产养殖池塘水色好坏辨别一、不好的水色1、翠绿色水当水体的颜色呈翠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当水温升高时,在池塘的水面上浮有一层翠绿色的浮膜。
此时水体中常常含有大量的蓝藻,主要种类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藻类,该水色是水质老化的标志。
2、红棕色水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且藻类在水中分布不均匀,成团成缕。
此时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如裸甲藻、多甲藻等。
当它们大量繁殖时水色呈酱油色,是水质变坏的标志。
3、黑绿色水此种水色的水体在天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较多。
水体中所生长的浮游植物以裸藻门的藻类为主,如双鞭藻、棘刺囊裸藻等,多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品种。
以上3种水色的水质都不好,因为水体中所含有的藻类多数是鱼类不易消化的种类。
当这些藻类大量繁殖时,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透明度减小。
当上述藻类大批死亡后,它们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麻痹鱼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造成鱼类死亡。
所以,当发现水体出现上述3种水色后,应立即用硫酸铜0.5ppm全池泼洒杀死这些藻类,并对鱼池进行换水,以免对鱼类造成危害。
二、好的水色1、黄绿色水、草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主要以绿藻门的藻类为主,如球藻、新朋藻、多芒藻等藻类。
一般情况下,生长绿藻的水体颜色呈黄绿色,绿藻繁殖较多时水色呈鲜绿色。
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是较稳定的,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
2、黄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
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或褐绿色水,该种水色是养鱼的上好水色。
以上两种水色的水质都比较好,水体中所含有的浮游植物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要注意保持。
硅藻对水体变化的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也随之变化。
绿藻对水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强,但要注意水色太绿(如墨绿色)时则说明水色已变老。
从养鱼水色判断水质好坏
淡黄色水质
总结词
适合养鱼,营养适中
详细描述
淡黄色水质通常是由于水中含有适量的硝酸盐和有机物所形成的,这种水质营 养适中,适合养鱼。但需要注意,如果水色过于暗黄,可能是由于水中含有过 多的腐殖质,此时需要适当换水或调整过滤系统。
绿色水质
总结词
藻类过度繁殖,需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绿色水质通常是由于水中藻类过度繁殖所引起的。过量的藻类会消耗水中大量的 氧气,影响鱼儿的生存。此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加强过滤、减少光照或使用除藻 剂等。
定期清洗过滤器,一般每2-3个月清洗一次,以保证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和鱼缸内的氧 气供应。
注意饲料投放量
投放饲料时应该适量,不宜过多或过 少,根据鱼的数量和种类来决定投放 量。
建议采用定时投喂的方式,一般每天 投喂2-3次,以保持鱼儿的正常生长 需求。
投放饲料过多会导致水质恶化,过少 则会导致鱼儿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 和健康。
从养鱼水色判断水质好坏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水质对养鱼的影响 • 水色与水质的关系 • 如何通过水色判断水质 • 如何改善水质 • 养鱼水质的日常维护
01
水质对养鱼的影响
水质对鱼生长的影响
优良水质
提供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劣质水质
限制鱼类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 鱼类发育不良或畸形。
水色过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原因
水中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和有机物,导致 水体呈现褐色。
VS
解决方法
加强过滤系统,及时清理水中的残饵、粪 便等有机物。同时,适量添加活性炭或生 物滤材,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水色过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怎样观察池塘水色
怎样观察池塘水色?如何调节水质?
发布时间:2011-9-2 9:11:36 查看236次
目前除有条件时进行水质化学分析外,一般有经验的渔民都是根据池塘水色来判断水质和调节水质。
一般水色呈现茶褐色或黄褐色、淡绿色、油绿色的是好水,说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多,如鱼喜食易消化的硅藻、隐藻、金藻和黄藻等,浮游动物也多,说明水质较好。
池水清澈见底,说明水中浮游生物很少,是瘦水,应增加施肥投饵来改善水质。
如水色呈暗绿色或蓝色,说明水色已变老变浓,浮游生物繁殖过量,亦即是浮游植物出现高峰的时候,必须注入新水,以调节池水。
大量的浮游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使池水氧气达到饱和状态。
一至晚上,这些浮游植物呼出二氧化碳,吸收大量氧气,再加上鱼类的呼吸、池中有机物质的消耗氧气,使池中含氧量越来越低,就会导致鱼池缺氧,鱼类就会凌晨浮头。
一般每周冲新水一次,以改善水质,促使鱼生长加快。
如不加水,持续下去水色就变成红棕色、褐色甚至黑色。
这是水质严重污染的象征,也是浮游动物出现高峰的时候,肉眼亦能见到大批水蚤(俗称“红虫”)。
如
再不加注新水,稀释池水的污染,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全池的鱼都会严重浮头、泛塘,造成大批鱼死亡。
夏秋季要特别注意此情况的发生。
水质的调节是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的环节,既要适当地投饵,又要适当地冲入新水来调节水质,经常保持水质“肥、爽、嫩”,使水有一定浓度,又有一定透明度,保证池水有充足氧气和丰富的浮游生物,促使鱼类食欲旺盛,迅速生长。
养鱼水色千差万别,怎样调控一塘好水?
养鱼水色千差万别,怎样调控一塘好水?我们在水产养殖实践中遇到的水质问题和颜色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就是同一种污染源,对江、河等流动水体和池塘等非流动水体的影响,表现也不尽相同,同样,养鱼水色也千差万别,瞬息万变让人捉摸不透也难以调控一塘好水来持久不坏,水是鱼的重要载体,生生不息完全依靠水质的好坏来维系生命的延续,因此,水质与养鱼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水的管理应该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油膜水)(一)影响水质的因素影响水质的因素包括气候(它会引起水体内的物质转化或分解快慢不同以及周边环境中的物质进入水体的速度不同)、周边环境(土质、岩石、水源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渣(主要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施肥、投饵(如大面积进行网箱养鱼的水体常为乌黑的,它是由于投放的饵料未被吃完和鱼排放的粪便引起等)等。
(二)水质的简单判断一般以水体呈黄绿色、无特殊怪味为好。
当水体呈纯绿色,表明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当水体清澈见底,说明水体的营养物质少或清瘦。
当水体呈黑色,说明水体的有机物质含量过多。
当水体有较强的鱼腥味时,说明水中养殖的鱼的数量偏多或有一定的鱼因病死亡。
当然,更准确的水质判断应通过化学成份和生物种类以及数量后才能得出。
二、水质与养鱼的关系在鱼的养殖过程中,在鱼苗的孵化、苗种培育、苗种或活鱼运输以及成鱼饲养等,不论在哪个环节中,都离不开水质的好坏这个重要因素。
(一)对鱼苗孵化的影响孵化用水的水质好坏会影响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
它主要通过水质中的酸碱性改变使鱼卵受损程度不同、含盐量不同而改变鱼卵的水份,使卵内的新陈代谢发生改变或受精过程所需的化学成份得不到而使受精受阻,有机物含量的改变会引起水体酸碱性变化和溶氧的变化,而溶氧的丰欠会影响鱼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故也会影响鱼卵的成活率和受精率;即使是受精的鱼卵,在不适宜的水质中孵化,同样也会因酸碱性、含盐量、溶氧或有机物不同而改变其孵化率。
(二)对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的影响苗种是非常幼嫩的,其生长更需要好的生存环境(即好的水质),当水质不适宜,特别是酸碱性、含盐量(主要改变水的渗透压来影响鱼苗的生长、抗缺氧能力等)、有毒物和溶氧不适宜时,会使鱼苗的长势很慢甚至死亡(即成活率降低)。
水质判断及处理方法
水质判断及处理方法一、池塘水质优劣观察及处理方法经常保持鱼塘水质清新,不使其过度污染,并保证鱼塘水中有足够的营养及溶氧,使鱼类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加速鱼类生长的重要条件。
如鱼类生病、缺氧泛池等异常多半是因水质不良所引起,特别是高温的夏季尤为明显。
因此,常观察池塘水质,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也是提高鱼产措施之一。
1、影晌水色的原因及水质观察影响水色的原因是多方面,如有浮游生物、悬浮颗粒、溶解物质、天空及土质反射等因素综合造成。
但是浮游生物数量及种类又是决定水色优寡的主体部分。
根据池水水色可把水质划分几个类型。
1、瘦水:水色呈浅绿色或清澈见底,透明度在50cm以上,水中浮游生物量少寡,但有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少,有时出现使鱼类难以消化的浮游植物;2、肥水:一般水色呈黄褐色、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在25-40cm之间,说明水中浮游动、植物种类较多且易被鱼类摄取,而且水中溶氧又丰富;3、老水:一般水质呈暗绿色、蓝绿色、灰色或混黄色,水质的混度大,透明度在20-25cm之间,水中含有较多鱼类半消化及易消化的物质。
此水质若不及时采取注水、换水措施,就会使水质缺氧变坏;4、坏水:当水质变成红棕色、褐色或黑色,具有腥臭味,这是水质严重污染的反映。
它是浮游生物在肥水基础上进一步繁殖而成,出现的蓝绿色或绿色的云层及块状、丝状现象,即为“水花”。
如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全池缺氧浮头,甚至导致大批死亡。
同时水色的变化,还与投饵施肥的种类有关。
2、水质优劣标准及处理方法衡他水优劣的标准应具有“肥、活、嫩、爽”的特征。
“肥”表示水中有机物多,浮游生物大且易使鱼摄取吸收。
“活”是指水色经常发生变化,浮游植物的种群处于繁殖旺盛期。
“嫩“是指水色鲜嫩不衰,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多,大部分藻体细胞未老化。
“爽”是指水色清爽,混浊度大,透明度适中,水中溶氧量高。
为使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水质的类型,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养殖池水质管理的关键时期,高温、强光和高湿度会引发各种水质问题,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不小的困扰。
常见的不良水色如蓝绿藻水、浑浊水以及发黑水都会对水产养殖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障养殖池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不良水色。
本文将介绍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蓝绿藻水的调控蓝绿藻是一种常见的水华藻类,会在夏季高温、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养殖池水体变绿。
此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1.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华藻的滋生情况;2.提高水质透明度,采用适当的水草或者浮游植物来降低光照强度,减少蓝绿藻的生长;3.投放水华藻防治剂,如硅藻土、藻酸盐等,用于控制蓝绿藻的繁殖;4.增加水中氧气含量,通过增氧设备或者水体曝气来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蓝绿藻的滋生。
二、浑浊水的调控夏季养殖池水体浑浊常常是由于底泥搅动、有机物堆积、浮游微生物过多等原因引起。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控:1.定期清理底泥,避免底泥搅动,减少浑浊物质的释放;2.加强水体通风,提高氧气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浑浊;3.控制投饵量,减少残余饵料和粪便的积累,避免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浑浊;4.增加水中的消耗者,比如贝类、藻类等,用于清除浮游微生物和有机碎屑,净化水体。
三、发黑水的调控发黑水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分解产生大量溶解性酸性物质而引起,严重影响养殖水质。
调控方法如下:1.适当增加水体的碱性物质,如生石灰、重碳酸钠等,来中和水体的酸性;2.清除水体中的腐殖质和残余有机物,避免有机物的过度分解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3.增加水中的硫氧化细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减少有机物的积累;4.加强水体通风,提高氧气含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减少发黑水的产生。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各养殖户需要加强对水质管理的重视,充分了解不同水色的成因和调控方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以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鱼池几种不良水色及改善方法
黑麦草和白三叶主要用于放牧,也可刈割后切碎饲喂,也可调制成青干草、草粉,或压缩成草块。
一、原料收割豆科类牧草以开花初期到盛花期收割为最好;禾本科类牧草一般应以抽穗初期至开花初期收割为宜。
混播牧草可以根据生长情况确定刈割时间和次数。
二、干燥方法调制干草主要有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两种,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干燥的过程越短越好。
干燥方法不同,牧草中所含的养分有所不同,其中以人工快速干燥和阴干法效果最好。
1.地面干燥法夏秋季节,选择晴朗的天气,将青草适时刈割以后,在原地或另选一地势高处将青草摊开暴晒,每隔数小时适当翻晒,估计水分降至50%左右,用搂草机或人工把草搂成垄,继续干燥,使其含水量降至35%左右,用集草器或人工集成小堆干燥,再经1~2天晾晒后,就可以调制成含水量为15%左右的优质青干草。
2.草架干燥法草架可用树干、木棍、铁丝搭成,可以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长方形的。
割下的草在田间晒至水分45%~50%时,将草一层一层放置于草架上,放草时要由下而上逐层堆放,或打成直径10~20厘米的小捆。
草的顶端朝里,堆成圆锥形或房脊形。
堆草应蓬松,厚度不超过70~80厘米,离地面应有20~30厘米,堆中应留通道,以利空气流通。
牧草堆放完毕后,将草架两侧牧草整理平顺,让雨水沿其侧面流至地表,减少雨水浸入草内。
该方法适于在潮湿或时逢雨季的地区使用。
3.发酵干燥法将已割下的青草晾晒风干,使水分减少到50%左右,然后分层堆积。
牧草依靠自身呼吸和细菌、霉菌活动产生的热量,并借助通风将饲草的水分蒸发使之干燥。
为防止发酵过度,应逐层堆紧,每层可撒上饲草重量0.5%~l %的食盐。
发酵干燥需1~2月方可完成,也可适时把草堆打开,使水分蒸发。
这种方法养分损失较多,故多在阴雨连绵时采用。
三、青干草贮藏和管理1.青干草贮藏气候湿润时,有条件的农户应在圈舍附近,建造干草棚或青干草专用贮存仓库,避免日晒雨淋。
2.管理注意防水、防潮、防霉、防火,防止老鼠类动物的破坏、污染。
浅谈鱼塘的水色好坏及防制措施
浅谈鱼塘的水色好坏及防制措施作者:李长觉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09期水质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色表现出来,而水色又是由①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寡等因素反映出来的。
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所谓“养鱼先看水”就是这个道理。
1.优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在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鱼、虾、蟹的养殖中,优质的水色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即淡绿色、翠绿色、茶褐色、黄绿色、浓绿色。
1.1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1.1特点。
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尤其在幼体阶段的养殖中更为需要。
这种水色中富含金藻门、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藻类。
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易于作为营养物被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
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
1.1.2培育和保持该种水色调控技术。
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有机肥,一般每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亩。
养殖过程中,遇到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适当添注新水稀释调节。
达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
1.2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1.2.1特点。
这两种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
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
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
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
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
养鱼水色怎样是好水?怎么做好鱼塘水色管理?
养鱼水色怎样是好水?怎么做好鱼塘水色管理?养鱼先养水,而鱼塘的水是可以通过水色辨别的,但是对于鱼塘水色,很多人不清楚养鱼水色怎样是好水?怎么做好鱼塘水色管理?一起来了解下。
养鱼水色怎样是好水?1、黄褐色水黄褐色水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这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
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该种水色是养鱼的上好水色。
2、豆绿色水此水色看起来像绿豆的颜色一样,水体呈黄绿色、草绿色是属于上好的水色,这种水色主要含有绿藻门浮游植物,而绿藻门中的球藻也是鱼虾的理想食物。
另外,绿藻能够吸收、消耗水体中氮等元素,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怎么做好鱼塘水色管理?1、定期加注新水这种加水方法一般在水源不便利地区使用,采用电灌站和提灌站方式灌水,每次注水量为正常水位的1/5(20-25cm)左右。
特别是秋季,池塘保水性好的情况下,一般10-15天加1次,差的情况下一般7-10天加1次。
2、保持水位稳定水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可能会使水位变低,水位不稳定就会影响水环境。
水位高低没有掌握好,今天加的多,明天加的少,今天排出的多,明天排出的少。
失去了规律性和稳定性,就会影响水的温度、PH值。
3、使用微生物制剂常见的微生物制剂有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
微生物制剂可以每隔15天用1次,高温季节可以7-10天左右用1次。
当然,这也要视水质情况而定。
4、肥水管理肥水是在藻类培养、水色调控中常采用的措施,它对培养水体中的绿藻、硅藻、隐藻等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肥水时,要注意施肥的条件,否则也会导致蓝藻、金藻、裸甲藻等有害藻类出现。
5、浮游动物管理有些水体往往在藻类生长旺盛期过后,浮游动物会大量繁殖(如轮虫的数量剧增),成为优势种群,进一步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造成白浊水色出现,对水色的影响很大。
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或某些水体,限制浮游动物的生长,恢复水体中藻类是水体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
鱼塘水质判别方法与调节措施
好水质的最简单有效 的方 法。春季保持 浅水位 , 有利于提高水温 , 促进 浮游 生物
生长 ; 夏、 秋季随着气 温的升高 和鱼体 的 长大而逐步加深水位 ,以扩大鱼类生 活 空间 、 延长其生长期 。 定期 注入新鲜 水可 以增加池水溶氧 和营养盐类 、冲淡代谢 毒物的累积浓度 、 延缓池水老化的进程。 通常每 隔 l O 一 1 5天 注水 1 次, 每次注水 1 0 — 2 0 e a;在 夏季每 隔 2 r 0 — 3 0天 换水 1 次, 每次换水 3 0 %左右 ; 在 发生泛塘 时 , 紧急注入新鲜水是最实 际 、最有效 的办 法; 在池水恶化时 , 及 时换水也是一个改
环境 , 应注意保持 。
4 . 看水华。 水华 的发生 , 不仅需要有 充足的营养 和适宜的地理化条件 ,同时
还受 到水 体 中微生物 等 因素 的综合 影 响, 微生物是水华 的诱导 因素 , 它可 以促
进 水华产生 。养殖池 水有一定水华的属 于肥水 , 对鲢 、 鳙、 罗非鱼生长有利 。 但这
量p H值 最 简单 的 是使 用 石蕊 试 纸 检
测 ,方法是将一张试 纸 一般上 风处
水色淡 , 下风处水 色浓 , 上午水色淡 , 下 午水色浓 , 主要有以下 2 种: 一是黄绿色 水或鲜绿色水。这样颜色 的池水中以绿 藻为主 , 如球藻 、 新朋藻 、 多芒藻等 。 一般 情况下 , 生长绿藻的水 体颜 色呈黄绿色 , 绿藻繁殖较 多时水色呈鲜绿色。绿藻可
池水过瘦 。养殖鱼类 因生活习性和食性 不 同, 对水质 的要求也有所不 同, 青、 草、 鳊适应 于较消瘦 的池水 , 而鲢、 鳙、 罗非 鱼适应于肥水。 3 . 看水 色。 不好的水色主要有 以下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塘的水色好坏判断和防制措施
水质的优劣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水质的优劣是通过水色表现出来,而水色又是由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寡等因素反映出来的。
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一、优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
在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鱼、虾、蟹的养殖中,优质的水色大致可分为下列五种:即淡绿色、翠绿色、茶褐色、黄绿色、浓绿色。
1.淡绿色、翠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1. 特点
这种水色在鱼、虾、蟹养殖中,都是希望得到的最佳水色,尤其在幼体阶段的养殖中更为需要。
这种水色中富含金藻门、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藻类。
这些藻类的品质富含营养盐类及维生素,并易于作为营养物被消化吸收;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可向水中提供溶解氧。
这种水色的水体,透明度大多在20~30厘米,水质稳定,水中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水产养殖中所要求的“肥而爽”之水质,即为这种水色的水质,这是保证取得良好养殖效益的优质水色。
1.2 培育和保持该种水色调控技术
放养前,塘口先用生石灰消毒,并投放有机肥,一般每亩生石灰用量150千克左右,清塘后投放有机肥培育水质,视塘口底泥肥沃程度、用量在100~150千克/亩。
养殖过程中,遇到水色由淡绿、翠绿色变浓变深,可适当添注新水稀释调节。
达到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水色的状态。
2. 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2.1 特点
这两种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中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有部分绿藻,如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为主。
这些藻类中的色素呈褐色或茶褐色。
这种水色是鱼、虾、蟹养殖中的最佳水色。
这种水色中的藻类易于鱼类消化吸收,且营养丰富,富含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
水中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稀少,宜于鱼类生长发育,且病害发生率低。
在苗种养殖阶段,这种水色水质为最佳水质。
但是,这种水色的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易于转换成其他水色。
2.2 培养和保持
茶褐色、黄绿色水色的调控技术①适时添注新水,在养殖旺期,每2~3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l/10左右。
②适时追肥,追肥可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和含磷、镁、钙成份的化肥,如磷酸氢钙等。
由于硅藻需要的营养元素得到补充,促进了硅藻的生长发育,故可使该水色持续较长时间。
3. 浓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3.1特点
这种水色呈深绿色,且浓度加大,因此透明度较低,一般不足15厘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门为主,如螺旋藻、衣藻等。
这种水色水质较肥,且较稳定,可持续较长时间,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在养殖盛期的塘口水体中,大多为这种水色。
在浓绿色水中,藻类日趋老化,但光合作用较强,产氧功能好,并仍可被消化吸收,所以在成鱼养殖中仍属良好水质之列。
但是在养殖高温季节,这种水色水质要注意加注新水调节,以防由于残饵及排泄物增加,致使水质进一步变浓,造成水体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浓度加大,水中溶氧减少,水质变坏,从而使养殖效果降低,甚至会引发疾病,造成养殖损失。
3.2.控制调节
浓绿色水色的技术措施①每日加注新水降低水色浓度,加水量为水体总量的5%~10%。
②适当降低投饲量。
③泼洒沸石粉或生石灰调整水色,用量为0.1千克/米3。
二、劣质水色的种类、特点及调控技术
1. 蓝绿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1.1.特点
这种水色由于蓝藻门中的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微囊藻所致),水质混浊、浓厚,在塘口下
风处的水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表层有带状、云状蓝绿色藻群聚集,形成油膜,并有气泡出现(又称水华),而在水体的下层则很清瘦。
当水温达到28℃以上阶段后,藻类会陆续死亡,产生毒素,败坏水质。
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养殖密度过大的水体大多会产生这种水色。
蓝绿色水质持续时间过长、浓度过大后,会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危害,易暴发鱼病,造成成批死亡现象,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1.2 消除控制蓝绿色水色水质的技术措施
①排放法:在养殖水体出水口处上方,开口放出表层水,将蓝绿藻排出塘口外,连续2~3天。
或用人工密网、捞海在下风头处捞除。
②使用二氧化氯0.1克/米。
,加沸石粉10克/米3,全塘泼洒,连续1~3天,可有效消除蓝藻,改善水色水质状况。
③待蓝绿色水色减淡后,施用磷酸氢钙,重新培育成嫩绿藻水或硅藻水。
2. 黑褐色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2.1.特点
这种水色又叫酱油色水,呈黑褐色或深红褐、深黄褐色。
形成这种水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中后期,投饲后残饵、排泄物过多,有机物在塘底腐败分解,形成富营养化水质,水中悬浮有机物增多,水质老化恶化,毒物积累增多。
这种水色的水中,鞭毛藻、裸藻为优势种群,这些藻类可分泌毒素。
在毒素作用下,养殖对象会暴发疾病,以至中毒死亡。
其中以对蟹塘、虾塘的危害最甚。
2.2.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
(2)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降低毒素浓度。
(3)施用以粪链球菌、硝化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类的生物制剂,例如益富源水产专用菌种等产品。
3~5天即可有效消除该不良水色。
3. 清澈水色的特点及调控技术
3.1.特点
这种水色的水有两种情况:
①一是青苔水,即水体底部长满青苔,使水体变清变瘦,水中缺乏营养盐类,有益藻类绝生,养殖幼体进入青苔很难成活;
②二是黑清水,水色透明见底,但呈黑清色,并散发有腥臭味。
水中浮游植物绝迹,有大量大型浮游动物出现,养殖上称“转水”。
这种水为水质变坏的坏水,是不宜进行养殖的水体。
3.2.消除调控的技术措施
(1)青苔水的调控技术措施:①首先要抑制青苔生长。
可用有机肥挂袋的办法,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如鸡粪)装袋后,定置悬挂在生长茂盛的青苔上方,待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青苔生长的阳光后,青苔自然死去,水色可逐渐变绿。
②泼洒生物制剂可调节水色,恢复到淡绿色好水。
(2)黑清水的调控技术措施:①全塘泼洒敌百虫制剂,浓度为1克/米3,杀灭大型浮游动物。
②加换新水,并泼洒生石灰(化水后),用量为每米水深30~40千克/亩。
③最后泼洒有机肥或无机肥,增加营养盐类物质,调控到较好水色水质。
经上述措施,一般经5~7天水色可转好,变为浅绿色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