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10(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培优补差10

高中地理培优补差10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

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

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

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A. 中国B. 巴西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2. 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A. 湖泊B. 冰面河C. 塌陷沉积D. 冰下河道3. 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A. 欧洲西部B. 东非高原C. 拉丁美洲D. 澳大利亚5. 图中自然森林是A. 常绿硬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6. ①-④四地中积雪厚度最大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在河南孟津黄河滩的蔬菜大棚里,种植户把种植的丝瓜都挂上了一个个的小瓶子,且每一个瓶子里都装有不同容积的水。

结合上图,完成下面小题。

7.种植户给丝瓜吊瓶,主要目的是A. 便于丝瓜吸收水分B. 增加丝瓜的湿度C. 便于丝瓜降温D. 提高丝瓜的质量8.同一个吊瓶中的水量A. 一直不变B. 先多后少C. 逐渐增加D. 随丝瓜生长而定9.同一大棚,夏季给丝瓜吊瓶的数量远多于冬季,主要原因是A. 夏季蒸发强B. 夏季光热好C. 夏季降水多D. 夏季温差大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2所示)。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10~12题。

10.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11.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地理查缺补漏题(含答案)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地理查缺补漏题(含答案)

2023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地理查缺补漏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光伏电站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强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始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开机时刻;太阳辐射强度小于一定数量时停止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关机时刻。

位于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一智能控制、跟踪太阳视运动的光伏电站在一年内的开关机时刻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光伏电站开机时长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天气状况B.太阳高度C.白昼时长D.气温变化2.该光伏电站可能位于()A.广东B.陕西C.新疆D.吉林2016年11月,人们在英国北威尔士的海滨沙滩上发现了一只稀有的热带海龟,这种海龟通常生活在墨西哥湾一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北威尔士海滨的盛行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4.帮助这只热带海龟万里“奔波”的洋流是()A.西风漂流B.北大西洋暖流C.北太平洋暖流D.本格拉寒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B.①地与①地自转线速度相等C.①地与①地的距离为2220km D.①地位于①地的西南方向6.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B.①-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C.①-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①-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下面左图为四处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图甲中四处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①—冰川侵蚀B.①—海浪沉积C.①—风力侵蚀D.①—流水侵蚀8.图甲中四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与图乙中相关内容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a→乙→b B.①:d→丁→bC.①:丙→c→d→丁D.①:戊→b→c→d人口老龄化风险是指从老年人领域扩散而来的对社会造成的不确定损失。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1(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1(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如下: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

如下图所示:实际操作方法: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

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

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

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变更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

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

如下图所示: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特别提醒】1.确定特殊时刻的常用方法(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2)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3)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4)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5)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6)晨昏线与极夜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7)晨昏线与极昼最大范围的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中考地理复习热点难点10欧洲西部(解析版)

中考地理复习热点难点10欧洲西部(解析版)

欧洲西部核心热点一、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部二、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1)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2)山地: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气候⎩⎪⎨⎪⎧ 北部为寒带气候中部沿海和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4.河流⎩⎪⎨⎪⎧ c 莱茵河——航运繁忙多瑙河——流经国家最多三、人文地理特征: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热点演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1•绥化)在欧洲西部,被称为“绿色金子”的是()A.油菜B.牧草C.小麦D.玉米2.(2021•黑龙江)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地中海气候分布广D.地处高纬度地区3.(2021•上海)下列被称为欧洲“十字路口”的国家是()A.俄罗斯B.法国C.英国D.德国4.(2021•铁锋区模拟)观看斗牛比赛应去欧洲西部的哪个国家()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意大利5.(2021•港南区四模)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主要原因之一是()A.生活习惯的需要B.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C.平原为主的地形D.发达的交通6.(2021•防城区模拟)有关欧洲西部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旅游业发达B.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交通便利C.受气候影响,以种植业为主D.工业历史悠久,技术设备先进7.(2021•苏家屯区模拟)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这与当地发达的畜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叙述语句按因果关系依次排列为()①牧草多汁、草场广布②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③畜牧业发达④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⑤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A.④⑤①②③B.②③④⑤①C.⑤①④③②D.④⑤①③②8.(2021•北京模拟)钟表业最发达的国家是()A.英国B.瑞典C.德国D.瑞士9.(2021•港南区三模)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C.旅游业不发达D.畜牧业发达10.(2021•文山州模拟)手机微信是现在家人、朋友和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一种常用方式。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8(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8(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的分析(2)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

(3)某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实际上就是进行农业生产区位的合理选择。

①大区域合理布局方法进行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分析诸如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确定宏观的农业发展方向,如我国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应主要发展种植业,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应主要发展畜牧业。

②小区域合理布局方法小范围地区来看,则主要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具体的农业生产类型,如下表所示:2.(1)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经典模拟训练(云南省红河州2014届高三统一检测)下图为北半球部分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范围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组作物中,热量适应范围较大的是A.可可、苹果、小麦 B.水稻、茶、苹果C.咖啡、葡萄、可可 D.茶、小麦、咖啡2.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 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据此推测我国下列地形区中最适合小麦种植的是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答案】1、B 2、C(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四诊地理试题)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的地形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 甲地区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 位于山地迎风坡B. 距离海洋遥远C. 地处西风雨影区D. 陆地轮廓完整6. 图示东部地区商品农业发达,影响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和气候B. 交通和政策C. 水源和土壤D. 市场和饲料【答案】5、C 6、D(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

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

读图,完成5~7题。

5.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A.雨水B.地下水 C.河水 D.积雪融水6.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A.A处B.B处C.C处 D.D处7.该农户将耕地改为鱼塘的主要考虑因素是A.交通B.市场 C.地形 D.气候【答案】5、B 6、C 7、B考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7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背斜、向斜、断层以及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构造地貌的原理以及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分析和说明一些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山东高考的第13-15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7-18题,2022年湖南高考的第19题等都对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①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2.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3)易错02 河谷地貌的演变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2.3(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①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①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4.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2(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2(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①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②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2)①大陆与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②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夜晚高。

③低纬与中高纬: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

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④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

平原地区则相反。

2.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①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其天气变化过程如下。

②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其天气变化过程如下。

[特别提醒](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2)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云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

(3)准静止锋是冷暖气流相遇作拉锯式移动的锋,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往往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2)气旋和反气旋(3)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表:(4)①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②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③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

暖温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地壳的物质循环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2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所示: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②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③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3)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④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质构造育地表形态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2(3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③在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9(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9(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其主要区位因素具体从以下方面分析:(1)自然因素:①土地: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建筑的用地。

②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分布。

③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④水源:有较近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

⑤环境: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2)经济因素:①农业经济基础:好坏(如上海工业的发展就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强大的农业经济基础)。

②距离问题: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或消费市场(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③交通条件:沿海,沿河(运河),沿江,沿铁路、公路、高速公路、航空运输线等。

④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知识和技术)。

⑤科学技术:接近高等教育区。

⑥信息:广告宣传、品牌效应等。

(3)社会因素:①政策:支持、鼓励(如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

②国防需要:巩固国防(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三线”工程建设)。

③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地方。

④个人偏好:华侨对家乡的投资。

⑤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由于搬迁费用、政府干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因素仍然留在那里。

⑥社会协作条件:包括社会服务条件(共用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工业集聚、群体效益)等。

(4)环保因素:①大气污染:要结合当地气候考虑当地风向,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要使居民区不受污染,还要用卫生防护带隔开。

②水体污染:要结合区域图中等高线信息确定河流流向,相对于居民区的位置合理布局自来水厂和易造成水污染的企业。

③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2.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2)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扩展工业分散是与工业集聚相反的一种新的工业地域联系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①原有的老工业区工业密集,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促使企业到其他条件比较合适的地区发展,这样可以缓解工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②具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加强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高中地理】局地气候分析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局地气候分析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3 局地气候分析局地气候分析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大气运动原理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分析能力。

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自然地理基本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是历年高考高频考点。

例如2022年北京高考的第1-3题,2022年辽宁高考的第7题等都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气候的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的影响,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主要包括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水的影响,受赤道低压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多;受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少;受盛行西风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多;受信风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少。

季风控制区域吹夏季风时雨水多,冬季风控制时雨水少。

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既表现在气温方面也表现在降水方面。

总体上看距离海洋越近气候受到海洋影响越大,海洋性特征越明显;海洋性特征表现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总量大且季节变化小。

4.地形(1)海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昼夜温差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降水较少。

(2)地形:①气温方面:阻挡冷空气;冷空气易在迎风坡和山谷堆积;山谷或盆地地形较为封闭,不易散热,冬季气温偏高;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较低。

①降水方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谷地区多夜雨;地形平坦的地方便于海洋水汽深入。

5.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易错02 局地气候的昼夜差异分析1.局地气候的形成通常是在背景风的前提下,叠加局地特殊的环流导致。

通常指海陆风、山谷风、湖陆风等。

2.城市热岛效应对海陆风的影响: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加速了陆地的升温速度,因此加剧了海风;夜晚降低了陆地降温的速度,因此减弱了陆风。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3(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3(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水循环(1)水循环类型(2)①水利措施:a.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b.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②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2.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1)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也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河流源头,(2)3.(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二、经典模拟训练(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四诊地理试题)下图表示河南和山东境内黄河部分河段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信息可揭示的河道特点是A. 宽窄相间B. 九曲回肠C. 河床低矮D.河阔水深2. 图示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的原因相关性最弱的是A. 河道淤积严重B. 河道落差很小C. 支流汇入水多D. 中上游多暴雨【答案】1、A 2、C【解析】(山东省临沂一中2014届高三4月阶段性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回答l0~12题。

10.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11.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12.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A.拉萨 B.吐鲁番 C.北京 D.呼和浩特【答案】10、B 11、C 12、C(湖南省长沙市重点中学2014届高三第八次月考)读下图,回答第2题2、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上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答案】C(广东省潮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贫困程度的测算。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7(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7(解析版)

1一、知识规律回顾1.城市功能分区(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态、特征、区位及成因(2)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①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污染,基本原则:第一,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居民区。

第二,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第三,严重污染或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工业远离城市,并考虑盛行风向和水源地。

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者垂直方向上,远离水源地并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2.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进程(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3.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选择及区位分析(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2)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在选择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因素,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进行选择。

具体图解如下: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的环节和重复运输。

(3)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在布局时都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①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4.(1)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②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及交通运输条件、城市规划等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

而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一个城市新建一条交通干线,城市就会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向外扩展而影响城市形态,而一条交通干线的衰落也会导致其附近城市发展缓慢。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5(解析版)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5(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大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2)地方性分异规律又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它是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二、经典模拟训练(四川省广安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年平均气温 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7~8题。

7.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A.3100 mB.3300 mC.3700 mD.3900 m8.关于同一山地自然带在甲坡和乙坡的分布,正确的是A.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B.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C.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D.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答案】7、C 8、D(广东省潮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9~10题。

9.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是A.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0.形成东坡植被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洋流 D.人类活动【答案】9、D 10、B(江西省2014届高三4月联考地理试题)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新高考地理小题必练10土壤

新高考地理小题必练10土壤

小题必练10:土壤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保护。

(202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

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A.冬季风堆积 B.泥石流堆积 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作用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D.流水作用【答案】1.A2.D【解析】1.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以黄土高原地区分布范围最大,根据黄土高原“风吹来的高原”可知,该沉积物为冬季风风力堆积形成。

小兴安岭的西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受地形阻挡,风力减小,沙尘堆积,东坡为背风坡,沙尘较少,堆积较少,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流水冲刷、下渗导致沙尘沉积物空隙小,结构紧实,降水下渗溶解矿物钙,产生淋溶作用,使堆积物上层含量普遍偏低,D正确。

生物根系生长或微生物活动会使土壤疏松,A错误。

东北地区地势较低,冰川作用不明显,B错误。

东北地区不是我国主要酸雨区,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

故选D。

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

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下图)。

免耕的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后台的方式包括;秸杆根茬还田、秸杆粉碎翻压还田、秸杆覆盖还田等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免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壤肥力B.降低大气污染C.增加农民收入D.防止土壤侵蚀2.我国东北地区若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病虫害增加②土壤有机质增加③土质过于紧实④出苗率降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D2.C【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地理寒假必做作业(10)水资源(Word解析版)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地理寒假必做作业(10)水资源(Word解析版)

(10)水资源1.我国淡水资源最为紧张的地区是( )A.西北内陆沙漠地区B.华北平原地区C.内蒙古草原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2.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①人均占有量少②利用率低③浪费严重④水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B.建防洪大堤C.修建水库D.植树造林4.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北向西南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C.从西南向东北递减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5.下列漫画中,反映了水资源短缺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做法不符合“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原则的是( )A.工业用水循环使用B.采用喷灌、滴灌技术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D.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湖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少,冬春也少C.夏秋多,冬春也多D.夏秋多,冬春少8.加剧华北地区缺水的因素是( )A.华北地区属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B.华北地区属干旱区C.华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储存困难D.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佳9.水是生命之源,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和江河湖泊水B.高山冰雪融水和深层地下水C.海洋水和大气降水D.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在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农作物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C.生活用水一水多用D.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11.修建水库的目的在于( )A.调节径流量的时间变化B.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C.节约水资源D.发展淡水养殖业12.下图为中国节水标志的是( )A. B.C. D.13.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需要实施的水利工程是( )A.小浪底水利工程B.葛洲坝水利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D.三峡水利工程14.读下图,“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大题增分练10原因分析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大题增分练10原因分析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大题增分练 10 原由剖析类(建议用时 :30 分钟 )1.(2019 安·徽合肥高三质量检测)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以下问题 :车尔臣河流域沙漠广布,生态柔弱。

1990~2010 年,流域内降水增加,冰川积雪面积减小 ,海拔 1 300 米以上地域自然植被覆盖度增添 ,海拔1 300 米以下地域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

同期该流域人口数目及耕地面积明显增添 ,水危机日趋突显。

以下图表示车尔臣河流域地理事物散布。

(1)1990~2010 年,车尔臣河流域内降水增添,推断在此背景下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减小的原由。

(2)从天气变化的角度 ,剖析 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 1 300米以上地域自然植被覆盖度增添的原由。

(3)剖析 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 1 300 米以下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原由。

(4)为应付水危机 ,有学者建议向车尔臣河流域调水,试剖析调水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

2.(2019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以下问题 :K 湖和 T 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 ,两湖一大一小、一咸一淡、一湖水质清亮 ,一湖鱼类丰富。

两湖固然相距很近 ,并且有着相像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 ,但当前两湖风采却截然不一样。

图甲为 K 湖和 T 湖地点表示图 ,图乙为 T 湖和 K 湖面积变化曲线图。

(1)指出与 B 河对比 ,L 河突出的的水文特色。

(2)指出两湖中鱼类资源丰富的湖泊,并说明其渔业资源丰富的原由。

(3)指出两湖中哪个湖泊为淡水湖,并剖析其原由。

(4)判断 1970~2010 年图中湖心岛的面积的变化特色,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原由剖析类题型应付技巧原由剖析类设问是地理高考非选择题的常有设问种类,命题形式上往常以地区图为载体,就地区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

解答这种题目 ,在没有特别说明的前提下,主要从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双方面剖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突破 专题10 水资源(解析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突破 专题10 水资源(解析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专题10 水资源知识讲解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最多的是冰川,人类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

(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则降水少(2)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

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3)南水北调的路线和意义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A.河流水、浅层地下水、固体冰川B.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D.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故选:C。

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地被利用。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C.地表径流水量一定与降水量相等D.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解答】解: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等,A错误;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海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转化为湖泊水,B正确;地表径流水量与植物蒸腾量不相等,C错误;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河流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D错误。

故选:B。

3.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规律回顾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2)2.(1)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3.(1)RS、GIS、GPS三者之间的区别RS是一种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其本质是“看”的过程。

而GIS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

三者之间的区别具体见下表:(2)遥感现已广泛应用于陆地资源调查、地质调查、测绘、环境监测、规划管理等活动,并为GIS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遥感主要应用于以下一些领域:(3)(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①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②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4) “3S”技术的选取方法由于“3S”技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在选取某一技术时应认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 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

在做“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的应用。

4.区域农业发展(1)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①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势条件表现在:a.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c.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a.水资源短缺;b.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c.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2)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3)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分析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④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1)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是共性的,如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关于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注意从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层面进行分析,与存在的具体问题相对应。

下表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6.(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工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象。

对此问题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其次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的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利用的结果,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分析如下:(2)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①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②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的思路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二、经典模拟训练(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4月高三诊断考试)液化天然气是把气田天然气净化并超低温液化后形成的。

近几年,中日韩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不断增长(目前,三国进口量约占全世界进口总量的70%),导致亚洲天然气价格一路攀升。

下图示意2009-2014年亚洲天然气价格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亚洲近年天然气价格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9-2014年,呈现大幅震荡小幅上涨的趋势B.2014年前两个月价格是2009年6月价格的6倍C.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价格呈上涨趋势,原因是冬季取暖导致需气量大增D.年内价格变化幅度最大的是2012年。

11.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适合布局在A.新疆 B.重庆 C.长江流域 D.沿海12.中国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意义是①减少环境污染②利于抑制亚洲天然气价格攀升③便于储备,利于国家能源安全④缓解能源紧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0、C 11、D 12、B(福建省南平市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下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

据此回答7~8题。

7. 与1980年相比,2010年该流域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 D. 各区位因素不变8. 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A. 大力实行梯级开发B.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C. 大力发展有色冶金D. 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答案】7、A 9、B(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四诊地理试题)国际上把含热29307.6千焦的燃料定为一千克标准煤。

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分别为62770万吨标准煤和235445万吨标准煤。

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构成图,读图回答7~9题。

7. 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A. 以原煤为主B. 以石油为主C. 天然气比重上升D. 原煤的比重下降8. 1978年到2007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构成下降了,但总量还增加了,其原因是A. 原油的需求量减少B. 国际原油日益紧张C. 能源生产总量大增D. 新能源的大量使用9. 原煤、石油和天然气即可作为能源,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以原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发展A. 钢铁工业B. 化学工业C. 有色冶金D. 制糖工业【答案】7、A 8、C 9、B(福建省南平市2014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根据未来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主要分析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下图为2月14日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预报与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据此回答5~6题。

5.对指数影响不大的要素是A.风 B.湿度C.降水D.光照6.下列推论与图示信息吻合的是A.华北地区风力大,易发生火灾,指数高B.青藏地区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指数低C.珠三角地区春节停厂,指数低D.二项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答案】5、D 6、D(福建省漳州市八校2014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A.侧蚀 B.下蚀 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8.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9.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A.A点 B.B点 C.C点 D.D点【答案】7、D 8、B 9、B(广东省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10.图 5 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模式图,我国新农村建设合理的做法是A.①农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B.②中心村和集镇人口向偏僻的空心村分散C.③县城人口向周边的空心村分散D.④乡镇工厂从工业园区向周边地区分散【答案】A(浙江省温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1.与哈尔滨相比,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优势是①空气质量较好②对外交通便利③气温偏高④积雪时间长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广东省肇庆市2014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8.下图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