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成考政治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成考政治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成考政治简答题必背知识点
一、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它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四、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动力。

它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它的重点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它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一点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一点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一点体会
徐明礼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73页)。

这一论述,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也是对有意无意反对改革开放的那种社会主义旧观念、旧模式的直接否定。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徐明礼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0
【相关文献】
1.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观念的大视角──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体会 [J], 黄百炼
2.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 [J], 张明
3.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
[J], 计亚萍
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 [J], 田云翔
5.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 [J], 荣炳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范畴) ⑴要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生产力范畴 要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生产力范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 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 现社会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现社会主义由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 《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 过去,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 过去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革解放发展生产力,不完全。 革解放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 全了。 全了。”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由此被正式纳入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范 正式成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范畴。 畴,正式成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范畴。
相关要点总结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科学完整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科学完整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实践指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实践指针(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可以摆脱过去片面关注巩固和 扩大公有制,关注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 扩大公有制,关注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从而忽视社会主 义建设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老路, 义建设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老路,又可以避免出现在改革过 程中出现贫富分化加大, 程中出现贫富分化加大,少数人持续富裕而绝大多数人持 续贫穷等消极现象。 续贫穷等消极现象。

蒋建平-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蒋建平-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蒋建平,吕红征. 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J].前沿,2003(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二个层次,即生产力层次和生产关系层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属于生产力层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层次。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统一。

这二个层次内在的统一、辨证综合,全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

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具有实践依据。

1、在社会主义以前特别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力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解放最根本的是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最根本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原始社会,人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的自由程度非常有限。

私有制的出现是历史一大进步,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由于劳动者与剥削者处于对立两极,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放。

所以,在以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里,劳动者的被奴役地位决定生产力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伟大、最深刻的实践。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无产阶级以暴力彻底摧毁私有制和旧的国家机器,剥夺剥削者,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被奴役的地位。

这种劳动者地位的改变正是生产力解放最深层次的内容,是最高意义上的生产力解放;第二,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环节和方面,需要在坚持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变革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表现就是改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精华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精华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而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中,生产力的发展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这是因为: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并进而决定一切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的要求,当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革。

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的,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所以,生产力是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在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由于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还不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只有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理想。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杜会主义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把生产力从旧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

从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消灭剥削、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宗旨。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实现方式和目的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工人劳动的剥削来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少数人富裕起来,结果只能导致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逐步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联系实际,论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酌情给1—6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与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与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与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h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内涵,并在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发展观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深刻揭示了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开辟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推进,社会主义本质也随之日益丰富,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渐体现出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针对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进一步阐明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来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本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深刻地揭示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也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更高的层面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类社会发展动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引起的。

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在它们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源泉,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含义和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着五个基本点两个层次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它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它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根本任务是实现根本目的的手段和基础,根本任务是为实现根本目的服务的。

“解放生产力”是变革性的革命,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生产关系和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的斗争。

“发展生产力”就其狭义理解而言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范围内,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更新或合理科学的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有生产力水平,实现社会进步。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各有侧重的两个命题:前者重在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者重在要求调整、改变生产力的自身结构和水平。

同时,二者又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两个命题,前者为后者创造基本条件和基本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延续和具体体现。

二者都是围绕改进现有生产力状况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起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物质基础。

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客观规律。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此,发展生产力自然就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是解放生产力,只有推翻剥削制度和废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就只有发展生产力而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了。

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仅存在着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确实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因为,现有的各种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也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摘要: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体。

在其曲折前进的漫长征程上,随着实践的深入和扩展,先后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由照搬他国模式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四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起指导作用。

关键字:社会主义定义内涵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的定义从“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历史发展来看,它在科学的意义上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和学说体系;二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设新社会的斗争实践和现实运动;三是胜利的无产阶级遵循历史发展规律而在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建立的,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制度。

因此,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现实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体。

二、社会主义的内涵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统一体。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以及20世纪社会主义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和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基本内涵是:政治上: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和团结广大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用无产阶级或人民民主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这就要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由人类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内容,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归结到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我们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搞社会主义,其教训极其深刻。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

”只有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得以实现。

(2)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以往我们讲社会主义优越性忽视了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上的优势,以致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总结这一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好。

他强调,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把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归结到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就为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供了新的依据。

(3)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还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是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与高级阶段的,他在论证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历史联系时始终将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置于首位。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特点:①把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

②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③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④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⑤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消灭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过渡。

4.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他们特别强调指出,这些发展阶段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5.三阶段划分。

把共产党主义第一阶段明确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可以划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并明确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9.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三步走战略内容:①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它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 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社 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体 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 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而不懈奋斗。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 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 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 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 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在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 践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 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92年南 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著名论断。
1992年南方谈话 (在深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在深圳)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 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 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 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 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 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 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科学水平。为进一步 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 武器。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 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我们寻找一种能够从根 深层次认识社会主义,从而为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人民 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最大、能够充分体现 出对资本主义优越性的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开辟了广阔前景。

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的统一

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的统一

论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市场经济由市场调控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是一种尊重客观规律的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运行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实行市场经济,但结合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等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制度。

因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制度是辩证统一的。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有本质性矛盾吗: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实质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重合性。

从目标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共同富裕。

从内容看,即使社会主义阶段完全的计划经济,并不能完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就是说还有市场经济,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它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把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并使企业实行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灵敏的特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机制,它的基本特点或内在要求,就在于通过运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和有效性来配置资源。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有自身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市场经济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特殊性。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兼论内蒙古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兼论内蒙古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理论学习》 年第 期!!!兼论内蒙古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佟铁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根本的就是一句话“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无一不是把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提出和论述的。

从哲学层面看,马克思把哲学的使命确定为“改造世界”并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他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是推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 页)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看,马克思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特别是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进而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层面看,马克思在唯物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基石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认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才能改变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

并从资本主义私有制束缚生产力发展和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者的角度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进而在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同时,仍以生产力为基础,阐述了“两个决不会”的观点,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从而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列宁也非常重视生产力,他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他也阐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到来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不能消灭三大差别,也就没有共产主义可言。

列宁还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任务,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在革命和建设中,也都重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姓名:户晓莉学号:MG09001011专业:产业经济学院系:国经贸学院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的论述言简意赅。

在这个论述中,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成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要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这些本质的生成和表现,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

我认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思想非常深刻,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邓小平同志提出这项观点的立场纵观邓小平选集,追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他根本蔑视那种从主管设定出发,从原则出发,从本本主义出发的错误思想和方法,二是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出发。

邓小平同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确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把人的实践作为实际的确定者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去认识事物的,去区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的。

我们知道,70年代末,中国改革潮初生,一些地方的农民冲破人民公社所有制束缚,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符合农村生产力状况和农民需要的生产关系。

这种改革在农村迅速推广。

几年时间,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农村改革的思路引入城市,出现了现代中国进程中的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壮观。

同时,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人才,使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体。

这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基础更巩固了。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生活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社会主义赋予新的内涵,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姓名:户晓莉学号:MG09001011专业:产业经济学院系:国经贸学院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的论述言简意赅。

在这个论述中,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成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要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这些本质的生成和表现,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

我认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思想非常深刻,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邓小平同志提出这项观点的立场纵观邓小平选集,追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他根本蔑视那种从主管设定出发,从原则出发,从本本主义出发的错误思想和方法,二是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出发。

邓小平同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确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把人的实践作为实际的确定者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去认识事物的,去区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的。

我们知道,70年代末,中国改革潮初生,一些地方的农民冲破人民公社所有制束缚,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符合农村生产力状况和农民需要的生产关系。

这种改革在农村迅速推广。

几年时间,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农村改革的思路引入城市,出现了现代中国进程中的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壮观。

同时,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人才,使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体。

这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基础更巩固了。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生活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社会主义赋予新的内涵,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和做法的长期影响,有些人对改革开放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甚至提出非难。

动辄指责这是资本主义的,是资本主义复辟,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长期纠缠于“姓社”和“姓资”问题。

这些看法的实质在于,改革开放是不是搞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就是在这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在对改革开放的不同争议中,邓小平同志以新的视角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他从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和巨大成就中看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东西正在被击破,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较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人们找到了致富的正确道路,认为这就是人民所需要的社会主义,是当代的社会主义本质。

这确实与我们过去五十到七十年代所理解的带有许多空想成分的社会主义有许多不同,也与资本主义有质的区别。

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高点,深刻地考察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发展变化,把以往的社会主义理论放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在实践中推进理论的发展,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邓小平提出这项观点的依据首先,要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认识,真正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最重要的国情就是生产力状况,就是我国既有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环境。

正如大家所知道,我国当时的生产力社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基本用手工工具,工业生产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生产工具和工艺,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生产力中人与物的结合还不太科学,生产关系还有还有很多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地方。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还有很多矛盾,上层建筑有不适合经济基础的种种表现,进而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种种副作用。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和解决。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二年里,我们曾有过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成果是喜人的。

但是,改革开放还在继续,对国情的研究还有更深层次的工作。

其次,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是对全党和全国进一步排除“左”的影响的动员,澄清对坚持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坚持社会主义论争的总结。

改革开放开始之后,一些“左”倾坚定分子,特别是为“左”倾着书立说的极少数理论家,对一项项改革横竖看不顺眼,以“左”的理论去裁剪改革开放实践,以空想的社会主义对比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这确实是对改革开放的一种严重干扰。

作为改革开放的统帅和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当然不能容忍,拍案而起。

对“左”倾坚持者以判决性的批判,对改革开放的广大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励、打气。

再次,邓小平同志的论断是要消除一般人的疑惑,告诉人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没有变,要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和“共同富”的关系,提出共同富的根本途径问题。

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先富裕地区多交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而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生产力去掉束缚和增强动力,实现和扩大物质生产,较大限度地增加物质资料,使共同富裕成为事实。

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解(一)对“解放”的理解解放生产力,就是去掉加在生产力上的束缚,解除对生产力的禁锢。

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具有多层次的含义。

其一,通过社会主义革命。

砸尤当丈时的生产关系,把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从这个目标出发的,就是要把社会化生产力从日渐成为束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

这个解放,就是要确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关于这层解放的含义,于产阶和广劳动人民,早已明了的。

其二,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并有一段经历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要使人们从不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从“左”倾思想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从认识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冲破束缚生产力的思想囚笼。

这一点“解放”之义,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尤为重要。

不理解这一点,就不可以真正认识和理解今夭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发展变化着的社会主义本质。

由于实践的初步性,理论的不成熟。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参照物—先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完善,人们陷入“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人们对社会主义存在着种种有浓重幻想成份的设定,超越了国家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去构建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认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越纯越好,不承认所有制的差别进而否认商品生产、否认市场、否认价值规律,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铁工资。

这是在生产关系上对社会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上层建筑中,政府职权过大、过分集中,形成对生产部门过大、过细的干预;政府官员稳坐铁交椅,滋长官僚主义,“主”“仆”易位;不注重法制建设,以政代法,以政压法,人民主权不能落到实处二在意识形态中,存在着等级观念、宗法观念。

正是对这些的反思和冲破,才有改革的思路,才有改革的实践和成就。

其三,我们要认识到,思想上和文化上解放生产力,远比政治上解放生产力,时间要长得多,情况要复杂得多。

因为思想上和文化上的解放,要牵涉到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要触及传统、习惯、习俗,还有人们对这些因素的对比、体验和取舍。

其四、这种“解放’是不断的,是发展变化的。

人的认识,人的思想总有“惯性”,很难摆脱原有的定势。

解脱这种“惯性”和定势,才能使“解放”有新的起点和新的内容,使生产加勺发展水平逐次提高,步入新的天地。

所以,“解放”是个过程。

(二)对“发展”的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

其意思就是,社会主义要使生产力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逐步积累新质要素,使之逐渐强大。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主张,我认为有下面丰富的具体内容。

第一,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一定要从现实的生产力出发。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延续,它一定要继承人类以往所创造的生产力成果。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有鲜明的继承性。

它预先地规定着新一代人的生活,人们是不能自由选择的。

正由于这样,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护和继承既有的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去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力。

而且,这种继承不是狭隘的,而是世界视野的,要继承整个人类当时所达到的生产力成果。

第二,发展生产力还要从“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着手。

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他对现代社会深刻认识的结果。

现代是社会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社会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极广极深地渗透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交往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新的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生产力和生产率提高。

因此,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第三,要从建立和加强科学管理方面发展生产力。

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生产,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交互流向的过程。

这就要求对人、财、物和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和调度,使其产生较大的生产能力。

第四,要从生产关系上做工作,改革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在不断地做好这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生产关系的改革还要深入,还要做艰苦的工作。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碰到许多新问题。

生产关系的改革是改革的重头戏,现在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第六,要从上层建筑上做工作,改革不适合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并通过经济基础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也是我们现在的伟大改革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决定的。

上文所提到的生产关系的种种发展,必然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恨本政治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但是,还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政治上层建筑还要深入改革,才能反映经济,推动经济。

思想上层建筑是各种观念体系,是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反映和科学指导。

我们的许多观念体系,带着“计划经济”的深刻烙印,否定商品生产,否定价值规律,否定市场作用,否定健康的多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改革开始后,对“左”的理论已作了大量的清算,提出了许多新理论。

但改革开放还在进行,有大量新鲜的实践经验有待总结和概括,生产力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还要前瞻和预见。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和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个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却还大有学问。

只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随时代而前进,就能把握住变化中的社会主义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