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不是科学(整理)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
第1篇总论第1章 绪论第1节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中药鉴定学(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别特征、质量评价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Chinese materia medica)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drug),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迄今为止,中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
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decoction pieces)。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是以饮片(或药材)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中药饮片(或药材)在临床上应用的形式绝大多数是复方和中成药。
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的方剂已达100 000余首,已经批准生产的中成药数量为9 300余种。
由此可见,对于中药的鉴定,只有把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鉴定方法与特征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鉴定的目的。
中药鉴定学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分类与命名,发展历史,资源概况,采收和加工方法、贮藏方法、鉴定的依据与方法、质量标准要求、代表性中药选论。
代表性中药的记载大纲主要包括下列项目:名称、药用历史、来源、生物(或矿物)学特征、产地、采收加工或制法、化学成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生物鉴别、性味功能、用法用量等。
第2节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价值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而对其使用价值的评价,主要依赖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这三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准绳,也是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
《中国药典》中药材分类 -回复
《中国药典》中药材分类-回复中药材分类,是指根据其来源、性状、功效等特点将中药材进行科学地归类和整理的一项工作。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通过对其分类,可以更好地应用和研究中药材。
首先,根据中药材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四大类。
其中,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其排泄物为原料,经过相应的制备工艺加工而成的药材。
动物药是指以动物的身体组织或其排泄物为原料制备的药材。
矿物药是指以天然矿石或矿藏中的矿石、矿物或者矿泉水等为原料加工制备的药材。
化学药是指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得的纯化合物,其结构和活性成分都非常明确。
这四类药材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其次,根据中药材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皮、皮膏、叶片、芽、鞘、核、皂、茶、菌、胶、霜、根茎、草、菌根、菌丝等多个类别。
这些类别既可以根据药材的来源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划分,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和应用。
另外,根据中药材的功效作用,可以将其分为十类。
分别是辛草味药、酸味药、苦味药、甘味药、咸味药、气味药、凉味药、温味药、燥味药和润味药。
这些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中药材在体内的作用特点,进行不同的功效分类,便于人们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用药。
此外,还可以根据中药材的疗效和适应症对其进行分类。
例如,按病症分类可以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湿药、祛风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等等。
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针对中药材的临床应用,便于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最后,根据中药材的质量和等级,可以将其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四等品。
这是针对中药材的质量特点进行分类,也是为了区分不同质量的中药材,便于人们选择适合的药材进行临床应用。
总之,中药材分类是对中药材进行科学归类和整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来源、性状、功效和质量等特点,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应用。
大班科学优质课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课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优质课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其简单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强调)2.观察并讲述中草药的神奇之处,尽量按照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困难)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培养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5.学会积累和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1.老师引导故事视频,孩子们边看边感受鹿茸的神奇功效。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总结:青阳是个孝顺的孩子。
用彩鹿的鹿茸制成的中药治好了她母亲的病。
鹿茸很神奇。
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1.要求幼儿用看、捏、闻、尝的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形状、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
中草药的注重科学运用 通俗易懂的剂量计算
中草药的注重科学运用通俗易懂的剂量计算中草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代医学中备受关注。
其中,剂量计算是中草药运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中草药的剂量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草药。
一、剂量计算的重要性中草药的剂量计算是指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具体用药目的等因素,合理确定中草药的用量。
合理的剂量计算能够确保中草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因此,剂量计算在中草药运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剂量计算的方法1. 体重法体重法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剂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中草药的用量。
一般而言,成人的中草药用量与体重呈正比关系,而儿童和老年人的用量则需要适当调整。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成人用量(g)= 体重(kg)×比例系数2. 表面积法表面积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患者的身体表面积对剂量的影响。
一般而言,身体表面积较大的患者相对需要较高的中草药用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中草药用量(g)= 身体表面积(㎡)×比例系数3. 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剂量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患者。
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生长发育情况,可以合理地确定中草药的用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婴幼儿用量(g)= 年龄(月)×比例系数儿童用量(g)= 年龄(岁)×比例系数4. 综合考虑除了上述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中草药的性质和用药效果等因素,灵活地确定中草药的用量。
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三、剂量计算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计算剂量计算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不能一概而论。
每个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用药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剂量计算需要个体化。
2. 合理调整在剂量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合理调整。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
谈谈中医的科学性[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中医科学性争议的实质。
方法从中医的自身特点和科学的定义以及目前科学发展现状进行观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加以分析。
结果中医科学性的争论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结论中医的科学性争论,是社会意识形态内的文化冲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矛盾发展的产物,具有客观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中医科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目前在社会上有一种中医否定论,认为中医不具备科学性,应该予以淘汰和废除,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百多年来,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早在清末就有人发表《废医论》来讨论中医存废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初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西医学)引入中国以来,有关中医前途命运的争论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第二次是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第三次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被视为“四旧”,成了清除的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6年10月7日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站上火爆传播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发了本世纪新一波中医科学性的争论。
那么中医有没有科学性?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争议为什么会争议了上百年?下文将逐一论述这些问题。
1、中医的定义中医完整的说,应该称为中医学,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1]。
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对一门学科的科学性讨论,应该从他的理论基础开始探讨。
中医学的理论特点有两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2];辨证论治,则是在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的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综合性质,其演变规律,对疾病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一种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认识的特殊归纳方法和定义体系,并在此认识基础上,采用与之对应的类似矛盾统一性原理的对抗性治疗原则。
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资源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所使用的各类植物、动物、矿物等资源,是中药学研究与应用的基础。
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是对中药资源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以确定资源的分布情况、质量特征、采集与利用方式等,为中药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中药资源的调查中药资源的调查是指对中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采集和整理,了解其分布范围、数量、特征等信息。
1.资源分布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了解中药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生境特点等,确定具体的采集地点和保护区域。
2.资源数量调查:通过样方法、重复采样法等统计方法对中药资源的数量进行调查,以确定中药资源的丰富度和分布情况。
3.资源特征调查:对不同地域和种类的中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形态特征、药用部位、生物学特性等,以确定资源的质量特征和药用价值。
二、中药资源的评价中药资源的评价是指对中药资源进行总体性的评估和综合分析,确定其药用价值和开发利用的潜力。
1.药用价值评价:通过药理学、化学分析等科学方法,对中药资源进行药效活性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以确定资源的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
2.质量评价:对中药资源的质量特性进行评价,包括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效活性等,以确定资源的质量等级和药用效果。
3.可持续利用评价:对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利用方式进行评价,包括资源保护、采集规范、种植培育等方面,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意义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于中药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为中药研究提供依据:通过调查和评价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药用特征,为中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方向。
2.保护中药资源:通过调查和评价中药资源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策略,保护和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指导中药的开发利用:通过评价中药资源的药用价值和质量特征,指导中药的开发利用,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学》复习笔记整理
中医学笔记第一章导论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轴心,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重要手段,以自然疗法为主要形式,其属于生命科学范畴,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①《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柩》两部分,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标志,奠定了独特的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
②《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③《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修本草》是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理论、恒动理论、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指的是对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形体结构整体性: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表里相联、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物质同一性:物质是同一的。
③机能活动统一性:心理和生理是人的两大基本活动,心身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促进、制约的协同关系古人强调“形神合一”。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恒动观念:指运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
3、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的体系的基本特点。
●证、症、病的区别:①证:即“证候”,“证据”之意。
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②症:指症状,是病人述说的不适。
③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思想元气论1、气: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
2、气的基本特征:(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以无形的弥散状态和有形的聚会状态被人们所感知)(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2)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阴阳学说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2、阴阳的特征(1)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积极的,进取的,刚强无形的,功能亢进的,都属于阳的范畴。
辩证法论点论据整理--中医是否合理
正方:中医是合理的总论点:中医是合理的论据:存在即合理。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在连绵几千年的历史中,积攒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人体这个极端复杂的生命系统有着几千年的观察记录,对于各种动植物、矿产等对人体的影响都有详实的记载。
论据一:中医是宏观医学,从宏观出发,注重整体,把病人放在天地间去观察去研究,重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强调内环境的平衡,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体精神状态,特别注重对于五脏六腑器官功能的调节。
中医着重治人,中医学是把病人放在首位的,可以说,中医学的模式应是天人相应观的模式,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去进行健康保健、预防和诊断治疗的观察研究。
论据二: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论据三: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
中医是靠古人几千年的实践得来的,副作用小,医疗事故少,费用少。
论点四:西医并不是完全没有错误,也不是能够治疗所有疾病。
如果完全治愈的话,那就更少了。
这种情况下,中医等传统医学成了现代医疗体系的有益补充和借鉴。
论点五:医疗效果是对的,就临床所见,中医中药在许多疾病上确实有明确的临床效果。
论据六:中医既然能够延续几千年并仍并仍保持勃勃生机,就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论中医的哲学与科学属性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论 中医的哲学 与科学属 性
厉 学 曲寿河 李 野 。石 磊
(. 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 学院 1沈 沈 阳 10 2 ; . 10 6 2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 10 2 ) 1 06
摘要 : 医学是 以中国传统 文化 为背景 , 中 集传统哲 学与科 学属性于一体的 医学体 系。从哲学 角度去认识和理解 中医学的理论意 义, 从科 学角度去体会和 实践 中 医学的临床 应用 , 我们才能有效地发展 中医, 实现 中医的价值 。 关键词 : 中医药 哲学 科 学
一
东方文 化科学起 源于 约几千 年 以前 的《 易经》其 理论核 , 心是整体 和谐思 想 、 宏观有 机论 思想 、 动态演化 发展思想 、 对 立统一 、 反相成思想 。中医学在《 相 易经 》 的哲学基础 之上 , 着 眼 自然整体层 面 , 注重生命过程演化方式 。它从整体把握生命 规律 , 不是 把人 体分割成孤立 的部 分进行分析 , 不仅关注机体 1 . 阳学 说 2阴 状态的变化还联 系 自然社会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阴阳最初的含义为 日光 的背 向 ,又引 申为 自然界某些相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 同的文化环境 产生和发展 的理论 关 事物和现象的对立面 。阴阳学 说是研究 阴阳的内涵及其运 体系 , 不能 以一 种理论标准来评 价另一种理论 。因此 , 中医是 动 变化 规律 , 并用 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 的发生 、 发展和变化 的 区别 于现代医学的科 学。 种古 代哲 学思想。它认为 阴和阳两种物质既对立 , 又统 一。 2 . 4中医是实践科学 因此 阴阳学 说是解释宇宙变化 的一种世界观 和方法论 ,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标 准。中医具 有能够治疗西 医难治、 不 了中医学 的辩证法思想 。 治的病证 , 主要 体现 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功能失调性疾 病 、 病毒 1 . 3五行学说 感染 性疾病 、 病的缓解期 、 疾 病情复杂 的疑难 杂症等。 中医擅 五行 , 是指木 、 、 、 、 五种 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 长于治疗老年病慢性病 疑难病 , 火 土 金 水 如慢性呼吸道疾病 、 中风后遗 说认为 宇宙 间的一切 事物 , 都是 由这五种 物质元素所组成 , 症 、 自 冠心病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等病症 。另外 中医非药物疗法发 然界各种事 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 , 是这五种 物质不断运动 挥着 它独特 的疗效 和地位 , : 都 如 针灸、 拔罐 、 刮痧等方法嘲 。 和相互作用 的结果。它一方 面回答 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即 由木、 3中医 的 缺 陷 火、 、 、 土 金 水五种物质元素 所组成 , 另一方面五行 生克关系又 中医在长期 的实践发展 过程 中 , 不断发现它的不足 : 体现 了任何事物不是 静止不变而是动 态平衡 。因此 五行学说 3 中医的哲学 理论表 达过 于抽 象 , 以被 人们理解 , 阻 . 1 难 因此 不仅具有唯物观 , 而且含有丰富 的辩证法 思想。 碍 了中医的广泛传播 。 2中 医 的科 学属 性 32中医在 临床 治疗上存 在某些 缺陷 , : . 如 中医药治疗糖尿 病 21 .科学 的内涵和分类 时, 降糖并不 占优势 , 但对并 发症有很好 的疗效 ; 对于 中风 , 中 21 .1内涵 :辞海 》 《 定义“ 科学是 关于 自然 、 社会 和思维 规律 的 医药 的治 疗在降血压和快 速清除出血 、急救 等方 面不 及西医 知识体系” 。 学, 但对 中风后遗 症的康复 , 针灸有着较好 的疗效p 】 。 22 . 分类 : 以“ 1 ① 物之事 ” 的运动 、 变化 过程为研究对 象的 自然 世界卫生组 织 ( O)9 6年在 “ WH l9 迎接 2 世纪 的挑战 ” 1 报 科学 ; 以哲学 的观念与方法为指 导 , 研究 自然界 “ 物之事” 即状 告 中指 出 ,1 2 世纪的 医学将从 “ 疾病医学” 健康医学” 向“ 发展 ; 态、 、 信息 物候、 证候等运动 、 变化。 以“ ② 物之质 ” 态、 的形 结构 从重 治疗 向重 预防发展 ;从 对病源 的对抗治疗 向整体 治疗发 为研究对象 的 自然科学 ; 以近代 物理 、 学的观念与方 法为标 展; 化 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等等。中医在防病治病方 准, 从认识 自然界每一具体“ 物之质 ” 的形态与结构着手 。 面 的理论基础 有许多特色 , 迎接 未来医学 的发展模式将显 示 22中医的科学内涵 . 出旺盛 的生命力 。中医强调 “ 治 已病 治未病 ”崇 尚养生 之 不 , 中医“ 的概念 指机体在疾病 发展过程 中某一 阶段 的病 道 ; 证” 从整体 观念 出发 , 重视 整体调节 , 根据局部 病变判断机体 理概括 , 映疾病 的病理变化本质 。如 : 反 冠心病 、 癌症病人在不 全身失调 。中医主 张形 神兼养 , 尤其注重养神 , 了具有 中 创造 同阶段均会 出现气虚 证 , 两种疾病 的病 理病 因截然不 同 , 这 却 国传 统文化特 色的养生医学 。 出现 了相 同的病证 。这 就是反映 了不 同疾病 的病理 变化本质 综 上所 述 , 医学 将遵 循 中 医学 的思想 而前 进 , 西 中医学 相 同。 用四君子 汤就 能改善以上病 证的气虚证 。 使 因此 中医是 将借 鉴西 医学 的方 法而发 展 , 两种学 说相互包 容并最终 走 向 研究人 体生命活动变化过程及 防病 治病 的体系。它属于“ 物之 统 一 。
中国药学
中药学(1)原始的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
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前便有了医事活动。
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
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
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
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
当这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
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
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富起来的。
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
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2)中药学的形成:1)中药学的概念:大量知识的积累,经过发展提高系统理论后,便构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
中药学是归属医药科学或中医学科学的一门专门分支科学,和其它科学一样,是从发现药知识起,经历漫长岁月的不断积累、探索研究,而后逐步形成的。
它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多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
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
《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
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
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
《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分组成。
书中提到的药中有数十种,药方也不多。
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
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
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上这样说:它涵盖三方面含义:1。
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2.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3。
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而科学方法使用可再现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基于此我认为中医并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医理论不科学。
中医理论经典自成书以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现当代很少有中医典籍问世,中医理论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其中很多理论比较陈腐,与现代科学不符。
此外,中医典籍刻有很深的古代哲学的烙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的论述,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导致中医一直保持着一种医哲不分的理论形态。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都取决于邪正之间斗争的结果。
在中医中直觉认识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认识方式,使得人们的认识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地把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也很难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表述,因此,目前在中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事实现象还难以解释,不少概念仍然缺乏精准性和清晰性,不少原理还有一定的附会和牵强,所以中医理论不科学.第二,中医治疗方法不科学。
中医很多治疗都是靠经验的积累,医者不同治疗手段就大不同,所造成的治疗效果也很不相同,这种靠经验的积累和医者对中医理论把握程度进行的医治,对于同样的疾病很难实现同一治疗,中医的治疗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很难检验其有效性,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可重复、可检验的性质,不科学。
第三,中药有毒。
中医所采用的药是未经过提纯的纯天然的草药,对于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不是很明确,因此很难明确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服药时的禁忌,中医师对中药毒副作用以及和什么在一起服用会有不良反应,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说明,都不具有科学性。
硬要把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不是无耻就是无知!
把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不是无耻就是无知中医是当今中国甚至世界一大热点话题,谈到这个话题,我们很多中医人深感无奈和尴尬。
中医现在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已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道明白。
今天主要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医和科学的问题。
下面将对以下几点问题点进行阐述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什么呢?现在比较流行的有这几种理解第一,科学就是科学技术,片面的把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认为是科学。
第二,科学就是真理,把科学和绝对真理划等号,认为一切好的正确的就是科学。
第三,科学代表一种方法,这恰恰是很少有人知道并且去思考的,科学实际上仅仅代表一种方法而已。
我们来看前面两种解释,也是当代中国人最大的迷信。
首先如果说现代科技就代表科学,代表美好和正确有用的。
那么试想,梵高的作品符合科学么?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算是科学么?如果有人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用电脑程序去设制作出来,我想他真是吃饱了撑了。
如果这般,原子弹算是科学吧,樊代明教授说,在我们每个人屁股后面别一颗原子弹,这样是不是很科学?代表我们和科学同在。
关于第三点解释,我们先看看张其成教授的解释是的,科学是产生于牛顿经典物理学之后的,具有三大特点,实验验证,数理模型,逻辑推断这三点,医家(特指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藏医、蒙医等),佛家,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都不具备,也不需要具备!为何?后面会详谈。
这里先谈继续谈第三种解释。
科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否定和自我否定的特点,现在证明科学的,后来可能又会被他自身所否定,例如地心说、日心说、后来发现宇宙天地无穷大,没有完全探究完之前哪里知道中心在何处?再例如牛顿经典力学定律,后来爱因斯坦相对论出来再次把他推翻了。
在牛顿的力学原理中,时空是绝对的,但是相对论中,时空是由于引力场而弯曲的。
狭义相对论和牛顿力学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牛顿力学采用的是伽利略变换,而狭义相对论采用的是洛伦兹变换。
牛顿力学只是物体在宏观低速运动状态下,相对论的一个完美近似。
中药药理学综述
中药药理学综述14411048 中西医临床一班许涛摘要: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综合集成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病证动物模型方法等,其方法与一般药理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研究对象是中药单味药及其复方,无论单味药还是复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都很复杂。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现状学科展望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药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中药学与药理学的桥梁学科,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是中药现代化研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学科,也是将中药推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掌握中药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因此,对中药药理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备挑战,然而,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以下是对中药药理学热点研究方面的显著研究进展及学科展望的综述。
1.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
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对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探讨。
其研究进展如下:1.1在动物的选择一般多选用大鼠、家兔、豚鼠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但不同种属的动物,其血清成分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用与人类生物学活性近似的物种。
刘成海等提出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一种单一血清,既为细胞提供营养,又为药物提供载体,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一般家兔和大鼠应为首选。
1.2灌胃次数与时间间隔有7~10d法(1次/d,连用7~10d),3次给药法(连续给药3次,笫1、2次间隔20h,第2、3次间隔4h),2次给药法(第1次给药后2h,再以相同剂量重复1次)等。
各种给药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从而便于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不过严格地说应该按药物半衰期给药,连续5~7个半衰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半衰期很难测定,所以7~10d给药为权宜之计。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它继承了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同时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发汗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有些药材会被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例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药材。
走油(泛油)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因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
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是一种异常构造,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星点是指大黄根茎中央的髓部有异常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到11个异常维管束环列。
XXX是指药材断面维管束与较窄的射线相间排列成放射状,似菊花心。
过桥是指味连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
晶鞘纤维是指韧皮部及木质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
芦头是根类药材顶端残留的根状茎,而芦碗是芦头上的数个圆形或半圆形凹窝状已枯茎痕。
艼是人参的不定根。
金井玉栏指药材横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如桔梗)。
蚯蚓头是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
狮子盘头是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成凹下圆点状。
怀中抱月是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包小瓣,未包部分成新月形。
鹦哥嘴是指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胞。
气孔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100\(单位面积上的气孔数+同面积的表皮细胞数)。
栅表比是指一个表皮细胞下平均栅栏细胞数目。
脉岛是指叶脉中最微细的叶脉所包围的叶肉单位,而脉岛数是指每平方毫米面积中脉岛的数目。
萌发孔有3孔沟(金银花)和3个突起萌发孔(红花)两种形态。
嵌晶纤维是纤维次生壁外层嵌有一些细小的草酸钙方晶或砂晶,例如麻黄。
XXX是指蕲蛇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数量在17-25个。
中药文献学基础知识
总结词
现代中药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专著、实验报告等,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些文献反映了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详细描述
VS
版本众多、校勘重要、学术性强
详细描述
中药古籍的版本与校勘是中药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中药古籍存在多个版本,且版本之间存在差异。校勘是为了确定古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进行的一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古籍的版本与校勘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药材市场存在许多伪品和混淆品,通过对比中药文献中记载的特征和实际药材的性状,可以鉴别药材的真伪。
中药文献中往往记录了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加工方法等质量信息,为评估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详细描述
鉴别中药材真伪
评估中药药鉴定中的应用
01
02
总结词
中药制剂是中药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查阅中药文献,可以了解各种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的信息,为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指导。
03
04
05
中药文献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结词
中药炮制是中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查阅中药文献,可以了解各种中药炮制的原理、方法、作用等方面的信息,为中药炮制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中药文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中药文献中记载的炮制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炮制对药物性味、功效等方面的影响。
总结词
中药古籍的版本与校勘
编目规范、检索方便、促进学术交流
中药文献的编目与检索是实现中药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规范的编目规则,将中药文献进行统一格式的整理和编目,便于检索和使用。同时,建立中药文献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可以实现中药文献资源的快速、准确检索,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论中医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
论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徐媚雀古思思中医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早已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可是近来有个别人对中医药中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仅仅表示怀疑,而且采取完全否认的态度,认为中医是骗子,中药是垃圾、是毒物,没有疗效,没有安全保障,作为告别中医药的最主要理由。
究竟中医中药是有效还是无效,其安全性有多大,与西药比较有无优势, 如下分析。
一中医中药的有效性众所周知,西医传入我国还不到2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民用中草药治病至少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如以每人一生只看一次病计,使用中草药治病的人次至少达千亿以上。
如果中医中药无效,它绝对不可能延续至今天,并获得大多数人的信赖与接受。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遇到过无数次温疫大流行,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次就死几百万、几千万人。
中医药制服了一次次温疫,挽救过无数的生命,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使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这其中的主要功绩,都归功于中医中药.1959年发生在广州的流行性乙型脑炎,邓铁涛教授参与救治,经统计学处理,中医中药疗效达90%,且无后遗症。
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造成31万人感染,中医全面介入治疗。
1990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1983年至1988年美国本土以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对比,中美死亡率比例为1:234。
就是说,同样的病,不同的治疗方法,美国死234人,而中国才死一个人。
显而易然,哪种方法更好,更科学,大家都可以辨别得出.2002年非典世界大流行,中国内地感染者占60%以上,全球非典病死率为9。
5%,香港和新加坡为17%,中国内地为6。
5%,广东为4%,广州中医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多人,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仝小林中医小组治疗16人,均无一例死亡。
事实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医参与治疗的3089例患者,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和医疗费用,且无后遗症,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治愈。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对中草药产生兴趣。
2.知道几种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药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可以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1.体验准备: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知道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课件(1):中草药的由来与采制。
课件(2):可以用作中草药的各种动植物及矿物质等。
课件(3):李时珍及《本草纲目》。
3、准备一些常见的中草药活动流程:一、导入部分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些中草药,这几天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中草药,你在哪儿找到这些中草药的呢?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草药?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说一说,从而激发幼儿探究中草药的愿望。
二、展开部分1、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及作用师:老师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药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药店。
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药材,看看你认识多少种呢?它们叫什么名字?都有什么作用?是植物类的还是动物类的呢?一会儿老师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幼儿自由观看)(1)请个别儿童介绍他们所知道的药材名称和功效。
(2)教师介绍名贵药材——灵芝师:老师也认识一种药材,它是生长在山林中的一种植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叫灵芝,可以治很多病,还可以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呢。
据说千年灵芝还可以让快要死去的人活过来呢,神奇吧!小结:原来,植物做成的药材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的,有些还可以治病呢!2、了解中药的由来与采制师: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个国家的人这么聪明发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课件你就会找到答案的。
播放课件(1)。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吗?对!就是我们的祖先发现的,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现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们称这些药物为中药。
你觉得我们祖先聪明吗?他们的确非常聪明,不仅发现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还发现了许多动物和矿物质也可以做成药材用来治病呢!那么,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做成药材的动植物和矿物质呢?播放课件(2)老师:原来,用来制作中药的动物、植物、矿物,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
朱清时院士:中医药与科学
朱清时院士: 中医药是复杂性科学转帖按语:近来张功耀之流一再狂妄地叫嚣取消中医,在"唯科学主义"的道路上近乎走火入魔,拿着一个个幼稚的论据来攻击中医(比如"人参=萝卜"论,那是上世纪20年代时的外国人研究成果,居然还能拿出来充数,真不知号称研究科学史、学了30多年中医的张教授是不是思想只停留在那个年代?而看不到现代研究出的人参双向调节等等作用?)虽然张的言论被众多有志之士所严厉抨击,但是在新浪等大网站上的论战版面,却没有多少相应的代表性文章来与之对垒,于是我把这篇旧帖子拿出来吧,看看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是以什么样的研究态度,来对待未知科学的.希望大家能一起转这个帖子,让中医说话更理直气壮!!! 与朱清时院士对话——医药与复杂性科学(原文登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0月25日第5版)本报记者王乐羊编者按:本报近期刊登了“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上的专家发言,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许多读者来信来稿,积极参与讨论,并向部分专家请教有关问题。
近日,本报记者就读者提出的一些问题,与朱清时院士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在上次的论坛中您曾经提到过“我国在科学技术上要赶上西方,就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
如果我们忘了传统文化,不把传统文化的优点发挥出来,那我们就难以赶上西方。
”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传统文化,或者说中医药体系中的一些思维方法可以用来帮助现代人认识、解决世界的某些问题?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人认为中医药不科学,甚至有人认为中医药是迷信,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朱院士:我认为中医药是科学,虽然当前流行的狭义的“科学”还不接受它。
当前流行的主流科学发源于西方,它们与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有两方面的差别:一是观察事物的角度。
发源于西方的现代主流科学总是把复杂事物分解为基本组成单元来研究(即以还原论为基础);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科学总是把复杂事物看作整体来研究,认为若把事件简化成最基本的单元,就要把许多重要信息都去除掉,如单元之间的连接和组合方式等等,这样做就把复杂事物变样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中医)是不是科学——小组讨论
成员:朱红玉陈涓杜蔚【说明】
本材料由朱红玉是按小组三位成员的讨论整理而成,材料记录了各成员的主要观点。
材料主要内容如下:1)基本的定义和介绍;2)所谓“科学”容易让人误解之处;3)当今对中医的主要质疑;4)成员对三点质疑的辩驳;5)附:中医理论部分名词的简单解释
一、基本的定义和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科学: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1888
陈涓:
回顾整个中医史,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沿用至今。
自古运用中医的知识方法帮助的人们也数不胜数,鉴于古代中医的久远历史,不排除中医的部分没有事实根据(例如受古代玄学、封建迷信的影响等),但部分中医药必定是依据事实并加以整理的。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中医药的“规律”与“结论”所在。
那么中医药是基本符合“科学”的定义的。
二、所谓“科学”容易让人误解之处
1. “科学”和“有效”的区别
杜蔚: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放在这里即指能治愈或缓解病症。
就像上文说的,科学是基于事实的,“有效的方法”也是基于事实的,区别的是科学是“一般性规律”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对部分人群有效或对多数人有效也未可知。
朱红玉:
确实,如今国际上,针灸在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
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
陈涓:
因此中医药的部分方法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可以归为“规律”而称其为科学。
但部分中医药只能称其为“有效”。
而至于“有效”的效果,效果强弱、达到效果的速度等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针对前面讨论的关于“瘟疫”的问题)
2. 科学认识的时效性
陈涓: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
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
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广受质疑。
西方的医学体系思维模式与中医有同有异,人们在认同了西方医学是科学的时候,很容易把中医与西医不同的地方归为“不科学”的一方来加以质疑考量。
这里我想说的是,西方医学不一定绝对“科学”,而因为人类认识的时效性,时至今天我们所笃信的科学也有证明不了的东西和证明错误的东西,应该时刻保持批判的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说有些中医的方法经科学方法证明是错误的,但不能说证明不了的“不科学”的。
3. “科学”与“相信”的关系
陈涓:
往往科学是令人相信的,即使世界上很多人不相信中医,也不能说不相信就是不科学。
又是“人群”“数量”的老话题了。
当坚持一个观点的人数庞大,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
人也加入这群人。
很多人不相信中医,越来越多人不相信中医,中医就会在人们认知中沦为“不科学”的一类。
但是“科学”本身是一个客观可考量的标准,我们必须消除主观固有偏见对我们的影响,客观的用科学的方法看待中医。
三、对中医的主要质疑
朱红玉
质疑中药不是科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经验结论,没有普适性,适用于A的不一定适用于B;
二、在某些疾病面前,比如瘟疫面前,没有体现用处;
三、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解释。
四、成员对三点质疑的辩驳
1.质疑一
朱红玉:
首先不能因为中医是经验性的就说它不是科学,总的来说中医应该是符合统计原理的吧,治疗甲病,可能有A/B/C三种方案,经过临床试验,医生发现三种方案中B和C并不有效,长期的积累下,确定治甲病就选择A方案。
举个例子,工程热力学中有很多公式就是经验(和半经验)公式,没有理论验证的,但他们能符合实验事实,所以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我们能说这些公式是不科学的吗?
杜蔚:
说它不科学,主要原因出在它总结经验的方式,似乎这种方式不是一种可积累式的,就像如果你要改变掷硬币某一面朝上的概率,也许最好的办法是改变一下重心,而不是去研究用什么样的手法掷。
另一方面,感觉中医比较多地倾向于用玄幻的方法来解释病理。
陈涓
玄幻?是指气血…阴阳五行…正邪…之类的学说吗?其实我觉得这些说法也不能说是玄幻吧,可能是因为在很多封建迷信的说法中用的就是这些词汇,中医也在使用这些词汇,所以感觉上不太好……我就个人感觉,阴阳、正邪这些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
朱红玉
有人质疑现代医学会使用大量小白鼠试验,然后在临床试验,最后在应用。
这种方法固然更完备,但是验证理论总有不同的实验方法,A方法相对于B来说更完备,这难道就代表B方法是不科学的么?
陈涓:
就像毒理学原理一样,凡事无绝对,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比较关键,有些时候中医的方法起的效果好,有些时候西医的效果好,可以分开看,在实验验证方面,中医学的成本是比较低廉的,其实这也是一种优势。
无论哪个领域都没有绝对统治的理论,都是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
就像咱们物理世界,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就是相互补充的,各有适用范围嘛~
2.质疑二
朱红玉:
这里要特别注意,中医学中所使用动植物药材中有效成分富集水平不高,可能1kg草药中真正能治病的成分只有1g,这就注定了,例如,甲病需要1kg有效成分来治疗,这种情况下中药的治疗疗效就不明显。
现代医学使用的药物,大多是人工合成,有效成分的富集程度可以做到非常高,一篇药丸就可以富集1kg原材料的有效成分,这确实是技术的优越性。
但是归根结底,治病的成分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在解决有效剂量方面,中医的技术稍显落后了。
正因为中药有效成分的富集程度低,因此在治病方面就显得速度非常慢,而对于传染病来说,它们的扩散速度和致病、致死速度又远远高于了治疗速度,因此,中医显得力不从心了。
举个例子:一边大火烧开水,一边拿扇子扇火降温,虽然最后水还是烧开了,但是你能说扇扇子没有起到降温的作用吗?
杜蔚:
但是医学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说救人相当于不让水烧开,你愿意通过扇扇子达到这个目的吗,程度的问题挺重要的
陈涓:
确实是程度问题,但是古代的技术水平也就那样,如果同时用1000把扇子扇或许就有效果,但是财力和物力都达不到,这不单是中医的问题,是许多传统研究的问题吧。
3.质疑三
陈涓:
其实不了解中医到底是怎样的研究方法,目前有怎样的体系和理论,我只能这样说——一个好的理论是完备的、自洽的,是能够很好的解释实验现象和客观事实的。
中医学的体系是否完备,是否自洽我不了解,但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之前,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即使中医中很多现象没有合理的解释,但是中医的做法是对这种尚未得到解释的理论的应用。
就像人们在不了解杠杆原理之前能够自觉地应用杠杆原理一样,人们在现象中找到了真理,我想应该会有一天中医学会有完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的。
就像目前人类无法解释百慕大三角等等灵异及超自然现象,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还不至于去解释它吧!
朱红玉:
所谓没有“科学”的解释,是指经脉、气血……等等说法不科学吗?我无法说它们是否科学,但是如今我们追求的“科学”解释是否已经有一个前提:符合当今现代科学体系呢?或许中医的这一套理论就是游离在现下科学体系之外的另一套理论体系吧(个人臆测)。
杜蔚:
个人觉得现代科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可重复性,有些(注意是有些)中医的方法可重复性不高,所以让人觉得有些不可信
五、附:中医理论部分名词的简单解释
阴阳: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
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
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同理,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
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
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
病的影响的学说。
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
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
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
身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