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题西林壁》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225张PPT)
诗人分别从哪几个方位、角度观察了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书写,题写。 横看:从正面看。 侧:侧面。 各:都,分别。
诗意: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山岭,侧看则是陡峭的 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远处 近处 庐山呈现各种
高处 不同的景象。 低处
千姿百态
诗人为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原因: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融道理于景物中。 先写人们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再说明原因 是身在庐山之中。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 物也常如此。
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9 古诗三首
诗中有画 景中融情
自然界里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在诗人 的笔下,更是美不胜收。一起去诗中感受 一下万物之美吧。
1.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 写“暮、吟”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 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 景象。
一道残阳 / 铺水中, 半江瑟瑟 / 半江红。 可怜 / 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 / 月似弓。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夕阳、江水、露珠、月亮。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 所呈现的青绿色。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斜照在江面 上。江水一半呈现红色,一半呈现碧绿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第9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残阳照水
新月东升
小学语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 RJ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 西林壁》;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 的景象,并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生字导学 1.会认字
mù
暮
sè
瑟
2.会写字
mù
笔画
14画
结构
上下
暮色 暮春 组词 暮年 天寒岁暮
yín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
吟诗 吟诵 组词 吟唱 虎啸龙吟
朗读视频
暮(mù)江吟 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爱 。
形容未受到残阳 照射的江水所呈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 现的青绿色
缘由 缘故 组词 边缘 缘木求鱼
2.多音字
hénɡ 横线 横冲直撞
横
hènɡ 蛮横 骄横
运用:这个阿姨无视小区进出的规章制度,横 (hénɡ)冲直撞,还对劝阻的工作人员大喊大叫, 真是蛮横(hènɡ)无礼。
朗读视频
题西林壁
[宋]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为 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 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新月东升
小学语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年级(上) RJ
第一课时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 西林壁》;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 的景象,并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资料推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 《琵琶行》等。
生字导学 1.会认字
mù
暮
sè
瑟
2.会写字
mù
笔画
14画
结构
上下
暮色 暮春 组词 暮年 天寒岁暮
yín
笔画
7画
结构
左右
吟诗 吟诵 组词 吟唱 虎啸龙吟
朗读视频
暮(mù)江吟 古代诗歌体
裁的一种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sè)瑟半江红
可爱 。
形容未受到残阳 照射的江水所呈
珍珠 可怜九月初三夜, 现的青绿色
缘由 缘故 组词 边缘 缘木求鱼
2.多音字
hénɡ 横线 横冲直撞
横
hènɡ 蛮横 骄横
运用:这个阿姨无视小区进出的规章制度,横 (hénɡ)冲直撞,还对劝阻的工作人员大喊大叫, 真是蛮横(hènɡ)无礼。
朗读视频
题西林壁
[宋]苏轼(sh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为 只缘(yuán)身在此山中。
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两句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的? 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tí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cè fēn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lú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 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件
诗歌朗读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想意境 悟诗情
•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 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 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 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 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 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不只 识缘 庐身 山在 真此 面山 目中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 只因为 身: 自己 此: 这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你 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横远 看近 成高 岭低
不只 识缘 庐身 山在
侧各 真此
成不 面山
峰同 目中
横 看——成岭
写景
侧 看——成峰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不同
赞
美
题西
庐
林壁
明理
不 识——真面目
山
寄意深远
奇
景
目应该怎 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苏轼想告诉我们什么?
——要想认清一个事物、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全面的 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对比较 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 析,就容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面、正确 地认识这个事物。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思考
1、把第一句中“一道残阳铺水中”的 “铺”改为“照”,好不好?为什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20张PPT)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和“峰”的区分是什么?
岭
峰
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横着看庐山是 “岭”,侧着看 庐山是“峰”。
9 古诗三首
庐山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解诗题
西林寺,在江
西省庐山脚下。
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迈,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从不同的角度看 到的庐山都不一 样。
【诗意】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则 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象各不相 同。
横看
侧看பைடு நூலகம்
远看 仰望
近看 俯瞰
从这一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 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角 度视察。
大诗人苏轼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从不同的 角度、位置、浏览了庐山之后,一路思考但是仍有 一个疑惑?你在诗中找到他的疑惑了吗?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 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 告知我们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 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 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 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和“峰”的区分是什么?
岭
峰
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横着看庐山是 “岭”,侧着看 庐山是“峰”。
9 古诗三首
庐山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学习古诗的步骤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解诗题
西林寺,在江
西省庐山脚下。
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知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迈,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 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传世。
从不同的角度看 到的庐山都不一 样。
【诗意】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则 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象各不相 同。
横看
侧看பைடு நூலகம்
远看 仰望
近看 俯瞰
从这一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 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角 度视察。
大诗人苏轼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他从不同的 角度、位置、浏览了庐山之后,一路思考但是仍有 一个疑惑?你在诗中找到他的疑惑了吗?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 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 告知我们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 人生哲理。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 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 见。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课文结构
雪梅
[宋]卢钺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课文主旨
《雪梅》通过把梅花和雪花进行对比,告 诉了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 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课堂小结
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 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 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 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 “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 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
明理远近高低变幻莫测寄意深远不同不识真面目此山中结构图示总结全诗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得到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谈话导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景物报春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
9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推荐阅读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想象“夕阳无限好”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横看
横看 成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 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精品课件ppt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作一首新
诗,或
画一两幅简笔画。
看图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哪里?
谈话揭题
这是庐山五老峰和庐山瀑布,我 们曾经领略过李白诗中庐山瀑布 的壮观,今天,我们再来欣赏苏 轼诗中描写的庐山。请读题:
题西林壁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 四川省眉山市人,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 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那作者站在不同角度,观察 到的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远看
近看
高处看
低处看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 连绵起伏,从侧面 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 处、低处看庐山, 庐山也都呈现各种 不同的样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 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 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 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 的庐山风景。
理解诗题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 一下诗题目《题西林壁》的意思。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初读诗文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yuán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再读诗文
现在,请同学再一次自由朗读这 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注释或联 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 懂的字用“△”标出。
理解古诗
一、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作者描写了傍晚的 哪些景物?是怎样 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 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件一
这句诗的意思是: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注释,翻译诗句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 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 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 此指碧绿色 。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 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 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 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 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 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 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 的可爱啊!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珍珠一样,新月 像一把弯弓。
诗中的时间问题
暮江吟这首诗写了
深秋
季节
【日落】——————【 夜】晚
一段时间江上的景色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降(xiáng),服 输。
②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 章,这里指评议梅与 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 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 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 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注释,翻译诗句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 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 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 此指碧绿色 。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 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 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 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 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 太阳,铺展在江水之上。
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映下的江水一半是 碧绿色的,一半是红色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 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 的可爱啊!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水像珍珠一样,新月 像一把弯弓。
诗中的时间问题
暮江吟这首诗写了
深秋
季节
【日落】——————【 夜】晚
一段时间江上的景色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降(xiáng),服 输。
②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 章,这里指评议梅与 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 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
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瑟瑟:
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句解段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 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 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 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
跳出局部,从整体观 察,进行全面了解。
➢说一说:苏轼的感叹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道理:要想真正认识某个事物,就要 从整体观察,对它进行全面了解。
➢读一读,读出苏轼心中的感慨。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象画面,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夜晚
➢ 这个夜晚可爱之处在哪里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③ [可怜]可爱。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 比喻
④ [真珠]珍珠。
比喻
露似真珠月似弓。
➢你觉得这么美的夜晚可爱吗?
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明亮, 月亮像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 想象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高
近
低
➢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 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 成了高耸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 到的就不同,以前学过的课文就已经告 诉我们这个道理。
➢苏轼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都不一样, 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 珠一样晶莹明亮,月亮像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 你从“可怜”二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觉得江边夜晚美景十分可爱,表达 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 读一读,读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 学法迁移,小组学习《雪梅》。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人教部编版(共41张PPT)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 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体会“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两个“半” 好在那儿?
两个“半”字勾画出夕阳映照水中, 红绿辉映的动感。
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
残阳如血,铺洒水中,江面呈现出 斑驳的色彩,江水闪闪烁烁,摇曳不定; 夕阳的光已经接近地平线上了,它静静 地洒在江面上,是那样地柔和悦目而又 鲜艳明快,写出了秋月的柔和与夕阳的 宁静。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题西林壁的“题”是什么意思?西林呢?
书写、题写。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 下
哪句诗描写作者观察方位的?找出表示观察方向的词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 诗 三 首
欣赏两组美丽的图片,
想象一下要是你置身这种 环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想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残阳照水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体会“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两个“半” 好在那儿?
两个“半”字勾画出夕阳映照水中, 红绿辉映的动感。
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
残阳如血,铺洒水中,江面呈现出 斑驳的色彩,江水闪闪烁烁,摇曳不定; 夕阳的光已经接近地平线上了,它静静 地洒在江面上,是那样地柔和悦目而又 鲜艳明快,写出了秋月的柔和与夕阳的 宁静。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9古 诗三首 (暮江 吟、题 西林壁 、雪梅 )人教 部编版 (共41 张PPT)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题西林壁的“题”是什么意思?西林呢?
书写、题写。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 下
哪句诗描写作者观察方位的?找出表示观察方向的词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 诗 三 首
欣赏两组美丽的图片,
想象一下要是你置身这种 环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想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残阳照水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 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比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是珍珠月似弓。
可怜: 可爱。 似: 好像。 真珠: 即珍珠。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 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 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知诗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 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 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 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 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结构图示
横看
——成岭
《 题
写景
侧看
——成峰
变幻莫测
赞 美
西
远近高低
—
奇
》 明理
寄意深远
景
只缘
——此山中
总结全诗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 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同 得到的 结果也不同 。
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
谈话导入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 花都是冬天景物、报春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xuán)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qiào)。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màn)时,她在丛中笑。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是绿色 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比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是珍珠月似弓。
可怜: 可爱。 似: 好像。 真珠: 即珍珠。
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 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 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知诗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 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 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 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 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读古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结构图示
横看
——成岭
《 题
写景
侧看
——成峰
变幻莫测
赞 美
西
远近高低
—
奇
》 明理
寄意深远
景
只缘
——此山中
总结全诗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去 看庐山姿态不同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 角度不同 得到的 结果也不同 。
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雪梅
谈话导入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 花都是冬天景物、报春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xuán)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qiào)。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màn)时,她在丛中笑。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PPT课件
35
让我们跟随诗人 看看当时的美景
36
视频朗诵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37
诗歌小结
暮 时间 江 地点 吟 景物
手法
暮(傍晚) 夜 江边 江面 露珠 弯月 比喻
赞描 美写 喜贴 爱切
38
同学们,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还 被谱成了好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 赏欣赏吧!
39
视频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我会写
暮吟
41
识字方法
思考:“残阳”和“铺”怎么 理解?把“铺”换成“照”、“射” 可不可以?
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7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 面积广大而均匀。
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照的 面积大这一特点。
18
往下看江面,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半江红 半江瑟瑟
瑟瑟: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20
2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
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25
这样瑰丽的画面让诗人忍不住留 恋,待到太阳下去了,夜晚降临了, 欣赏这美好的风光,诗人不禁赞叹道:
26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不是年,也不是节, 诗人为什么说“可爱”呢?前面视 频里的老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你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吗?
8
所以连起来这就是诗人 白居易 傍晚在江边做的诗 那么内容会是什么?
傍晚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9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 说说诗人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让我们跟随诗人 看看当时的美景
36
视频朗诵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37
诗歌小结
暮 时间 江 地点 吟 景物
手法
暮(傍晚) 夜 江边 江面 露珠 弯月 比喻
赞描 美写 喜贴 爱切
38
同学们,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还 被谱成了好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 赏欣赏吧!
39
视频
暮江吟
点击下一页
我会写
暮吟
41
识字方法
思考:“残阳”和“铺”怎么 理解?把“铺”换成“照”、“射” 可不可以?
残阳: 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7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 面积广大而均匀。
如果换成“照”或“射”则不能体现照的 面积大这一特点。
18
往下看江面,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半江红 半江瑟瑟
瑟瑟:碧绿的颜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 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20
2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 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
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25
这样瑰丽的画面让诗人忍不住留 恋,待到太阳下去了,夜晚降临了, 欣赏这美好的风光,诗人不禁赞叹道:
26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爱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
九月初三不是年,也不是节, 诗人为什么说“可爱”呢?前面视 频里的老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你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吗?
8
所以连起来这就是诗人 白居易 傍晚在江边做的诗 那么内容会是什么?
傍晚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9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 说说诗人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课件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雪梅
雪梅 〔宋〕卢梅坡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
骚 人 阁 笔 费 评 章。
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简介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 《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 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留下 一个卢梅坡的名字。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 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 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降(xiáng),服 输。
②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 章,这里指评议梅与 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 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1) 降(xiáng): 服输。
(2) 骚人: 诗人。
(3) 阁笔: 放下笔。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 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3,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诗中哪些景物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答:诗中残阳、露、月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3、从“可怜”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诗中的时间问题
雪梅
雪梅 〔宋〕卢梅坡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
骚 人 阁 笔 费 评 章。
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简介 卢梅坡,(生卒事迹均不详),南宋诗人, 《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 “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 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留下 一个卢梅坡的名字。根据他写的诗可以总结出: 1、擅长写绝句,基本不写别的体 2、擅长写植 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3、长居京城 4、与刘过关系很好 5、家道不错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①降(xiáng),服 输。
②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 章,这里指评议梅与 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 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1) 降(xiáng): 服输。
(2) 骚人: 诗人。
(3) 阁笔: 放下笔。阁,同“搁”放 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 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3,梅 须 逊 雪 三 分 白,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 却 输 梅 一 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2、诗中哪些景物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答:诗中残阳、露、月说明了时间的变化。
3、从“可怜”一词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诗中的时间问题
2021年新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公开课PPT上课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学习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养成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及审美 情操。
引学:
自学提示一: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比 一比谁读的最通顺,最流 利。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学提示二: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古 诗,试着了解古诗大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引探:
1、如何才能看清庐山的真正 面貌?
2、仿写诗句: 要识庐山真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写景 远近高低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题西林壁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年轻时读了一些书,颇为自负地在自家门前贴了 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来,一位老者拿出一本书给他看,他却一字不识, 窘得满脸通红,忙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 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显然,苏东坡从老者无声的 教诲中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他孜 孜不倦地致力于读书、学习,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 文豪。
引展:
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 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 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 看事、看问题呢?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课后作业:
1、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办一 份手抄报,可以搜集他的诗、词、 散文,也可以搜集他的奇闻轶事。 2、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诗,抄 一抄,背一背,体会其中所蕴含 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件(共16张PPT)
义务编版四年级上册
课文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墙壁
西林寺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意解读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 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 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要客观、全面地视察、认识事 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视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 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构梳理
题 写景 西 林 壁 明理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变幻 莫测
不识——真面目 寓意 只缘——此山中 深远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 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 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 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庐山
初读诗词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 看/成 岭/侧 成 峰 , 远 近/高 低/各 不 同 。 不 识/庐 山/真 面 目 , 只 缘/身 在/此 山 中 。
诗意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翻译
课文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墙壁
西林寺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 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意解读
思考: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两句 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 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 目。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要客观、全面地视察、认识事 物,不要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正如俗语所说:“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 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 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 视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 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 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正如 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结构梳理
题 写景 西 林 壁 明理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不同
变幻 莫测
不识——真面目 寓意 只缘——此山中 深远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览庐 山时所作。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 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 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
庐山
初读诗词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 看/成 岭/侧 成 峰 , 远 近/高 低/各 不 同 。 不 识/庐 山/真 面 目 , 只 缘/身 在/此 山 中 。
诗意解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翻译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4张PPT)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苏轼(1037—1101年),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 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目录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暮江吟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课堂练习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一、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 红 )。
目录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苏轼(1037—1101年),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 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目录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暮江吟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课堂练习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一、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 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成峰, 远近 高低 各不同。
反义词:
横--侧,远--近,高--低
横 看
远看
侧看
从高处看
小动物们看到木箱分别说:
•
蝴蝶:我看到的那一面画了一个红色十字。
•
兔子:我看到了一个绿色的面,上面写着小
•
药箱三个字。
•
小熊:我看到三个面,两个面是绿色的,
•
还有一个面画了红十字。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 看,庐山呈__现__出__不__同__的__姿__态__。
看不清_庐__山__的__本__来__面__目__,____ 只因为自__己__就__身__在__庐__山__中__。___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பைடு நூலகம்悟理
题 西林壁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隐( ) 绿( ) 稳( )
侧( ) 峰( ) 测( ) 锋( )
横看成岭 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远近 高低 各 不同。 不识 庐山 真 面 目, (轻读) 只缘 身在 此 山 中。 (强调)
思考:要想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 怎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诗中蕴含的道理:对比 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 全面地、多角度地去观 察,就容易被局部所迷 惑,不能正确地认识事 物。
当堂小测
学习古诗方法
知诗人,解题意 释诗句,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书写
西林寺墙壁
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墙壁的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 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 书画家、文学家、词人、 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 要代表。他和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 家中的“三苏”。 词有 《东坡乐府》,诗文有 《东坡七集》等。
因为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 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 此山中。
识:认识;清楚。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 缘:同“原”,因为;由于。
庐山
从正面看,是_连__绵__不___断__的__山__岭_ 从侧面看,是_峻__峭__挺__拔__的___山__峰__。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庐山风景欣赏
自学指导(一)
• 大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说说你读懂了什 么?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药箱
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
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自学指导(三)
• 自由读后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1
2、从这两句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看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看, 这样才会全面。
认识 真实的全貌
不识庐山真面目,
自学指导(二)
• 自由读前两句诗,回答问题:
1、有不懂的词语吗?试试用自己的话说 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1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欣赏庐山?从中看 到了什么?
横、侧、高、低、远、近
随着诗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不一样。
巍然耸立的险峰 连绵起伏的山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山岭,侧看则是陡峭 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 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 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