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基本知识点总结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 3NH3↑+H2O+CO2↑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5.化学史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诺贝尔研究了炸药6.铜绿受热Cu2(OH)2CO 32CuO+H2O+CO2↑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7.铜绿与盐酸反应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点燃2Mg+O22MgO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11.天平的使用调零前游码归零物左砝右砝码用镊子精确度0.1g12.试剂存放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13.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液体用量不超过1/3试管倾斜45°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基本属性1. 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如氧气、氮气等。
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组成,如水(H2O)和氨(NH3)等。
2. 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包括溶解性、反应性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中。
状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包括升华、凝固、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平衡在反应发生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会达到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2. 反应的速率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个能量的变化可以通过热量的变化来表达。
反应放热时,称为放热反应,反应吸热时,称为吸热反应。
三、原子结构1. 原子的发现约翰·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后来,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装置了原子核结构模型。
2. 电子结构玻尔和德布罗意介绍了量子理论,并提出了电子云的概念。
在波恩和海森堡的贡献下,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3. 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性规律,并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序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门捷列夫还提出了周期性规律的解释。
四、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种类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
2. 分子的形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分子的形状和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3. 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是指原子内电子轨道的重组,产生新的能量较低的杂化轨道。
现代共价键理论借助杂化轨道解释了分子的形状。
五、溶液的特性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归纳(新版)沪教版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8.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4HCl == 2CuCl2+ CO2↑+ 3H2O]。
“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人教九上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核心知识点考点总结(word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核心知识点、考点总结1、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保存时要注意密封,放置阴凉处。
2、铁丝生锈,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3、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4、化学研究的内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5、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注意: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属于物理变化6、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区别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物质的变化时一个过程,它的发生需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间,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表现物质的性质实例如:汽油易挥发是指汽油的物理性如:汽油挥发是指物理变化;碳燃烧则质;碳能燃烧是指碳的化学性质是一个化学变化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
7、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水就会到吸入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实验装置:红磷现象: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2、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并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五分之一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误差分析:(1)小于1/5A、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消耗完B、装置漏气,瓶外空气进入瓶中,补充部分氧气的体积。
C、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大于1/5A、红磷插入瓶中动作较慢瓶内空气受热逃逸。
B、止水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膨胀逸出8、混合物与纯净物9、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10、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11、酒精灯使用:(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详细加练习
第一单元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1、补铁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而一氧化碳会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
2、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说明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碳酸氢铵应该密封保存在阴凉处,以防受热分解。
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做灯泡填充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于制造氮肥,液氮还可以用于医疗。
4、铁的锈蚀试验:实验时,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在锥形瓶中加入浓盐水(更易生锈),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深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实验现象;a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生成b深入烧杯中的导管内红色水柱上升一小段。
现象解释:红棕色物质是铁锈,铁生锈消耗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上一小段。
为了防止铁生锈,研制出了性能优异的不锈钢。
5、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举世闻名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_的变化;物理变化:_没有新物质生成的_的变化。
二者本质的区别就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注意:a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肯定没有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和导电性等。
3、蜡烛燃烧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向上述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蜡烛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减小,被压入水的体积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倒吸如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瓶容积的1/5化学反应方程式:现象解释: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选出下列污染原因所对应的结果:(1)大量废旧塑料的丢弃引起白色污染 ;(2)氟里昂等排放物引起臭氧层破坏;(3)大量使用农药引起土壤和水污染;(4)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引起酸雨;2.是物变还是化变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变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还通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形成烟或雾、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变的依据)。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化变和物变的不同化变中分子种类改变,物变中分子种类不变。
3.指出下列变化属于物变还是化变。
食物变质(化变)腐烂(化变 )发酵(酿酒)(化变)石油的分馏( 物变)干电池充、放电(化变)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白色混浊(化变)活性炭吸附有臭味的物质(物变)煤或木材的干馏(炼焦)(化变)生米煮成熟饭(化变)4.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不正确。
爆炸有三种,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 .5.指出下列性质属于化性还是物性助燃性(化性)毒性(化性)溶解性(物性)稳定性(化性)耐腐蚀性(化性)易挥发(物性)吸附性(物性)6.(1)在试管中加热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有刺激性的气体.反应方程式(2)向碳酸氢铵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它是碳酸盐。
(3)在试管中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4)在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有大量气泡产生.(5)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白烟,放热。
在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并在下方放一个石棉网,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烫坏桌面。
点燃前需要打磨镁带(红)白磷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白烟(6)金刚石(化学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质,但灼热的金刚石能(填“能”或“不能")在液态氧气中燃烧(7)试管壁上碳酸钙用水洗不去这是因为不溶于水,可以用稀盐酸洗去。
沪教版__初中化学1-3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0.其他实验(1)煤油燃烧形成的火焰和黑烟(2)无色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气体混合,产生白烟(3)无色的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无色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4)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烧焦后,得到黑色的残渣,该实验说明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
二、某些化学贡献1.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2.脱氧核糖核酸(DNA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4.我国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5.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 6.居里夫妇发现了钋和镭7.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 8.三位科学家研究导电塑料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奖9.我国古代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制造青铜器,炼铁、炼钢。
10.世间万物由100多种无素组成,由微粒构成,物质的结构用途和制法。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知识点一、空气中成分研究1.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来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为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1)实验原理:磷(P )+ 氧气(O 2)−−→−点燃五氧化二磷(P 2O 5)(2)实验现象:点燃红磷,未打开止水夹时,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大量的白烟,瓶壁发热;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锥形瓶中,体积大约占容积的1/5,白烟逐渐消失。
(3)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体积的1/5。
(4)实验思考:a .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该两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并且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
b .你能从该组实验中获得哪些结论?答: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大约占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3.空气污染问题(1)污染来源:工厂的废气,汽车的尾气,矿物燃料的燃烧等(2)污染分类:粉尘(可吸入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3)污染危害:对人体有害,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气实行先处理后排放;汽车中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脱硫燃料或开发清洁能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我国的古代化学工艺:制造青铜器、炼钢炼铁、发明火药、烧制瓷器等.(注意“化学”两字)2、①铁生锈—氧气、水;②白色污染—难降解塑料;③温室效应—CO2;④酸雨—SO2、NO2;⑤臭氧空洞—氟利昂;⑥污染空气的有害物质—粉尘、CO SO2NO2。
3、蜡烛燃烧:黄色火焰;白瓷板压在火焰上,有黑烟,在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吹灭蜡烛后的瞬间,冒出一屡白烟,该白烟可燃烧,它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检验产物是水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烧杯内壁有水雾,则产物中有水。
检验产物是CO2的方法:点燃蜡烛,将内壁涂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石蜡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干电池放电时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熔沸点、凝固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等。
(在表述化学性质时,一般会有“能”“可以”“具有”“易”等字眼。
)5、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受热现象:固体逐渐减少最后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保存时注意:密封、低温。
6、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绿色粉末;受热现象: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镁:银白色固体,能导电,硬度较小;镁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应用:作照明弹、信号弹、焰火)。
该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钳、酒精灯、石棉网(石棉网的作用:接受生成物氧化镁,防止氧化镁溅落在实验桌上,烫坏桌面)。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
开启化学之门标准解读1、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
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2、色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后逐渐减少,有生成。
化学方程式是。
3、SO2 气体能使溶液褪色。
4、填表5、21世纪的材料之星等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8、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的现象:、、、等,但不能根据这些判断某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
9、燃烧都是将转化为热能、光能;电池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
10、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等,这些性质是物理性质。
注意: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语言描述的区别:性质描述中包含“会”、“能”、“可以”、“是”、“易”等。
11、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去闻气味;(3)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取用药品的用量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未指明用量就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管底部,液体取。
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用夹取;粉末状固体用送入;少量液体用吸取。
12、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将;不要将剩余药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13、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14、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应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其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使用完毕,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用加热。
15、物质加热时先使仪器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口略向倾斜,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的倾斜度试管夹夹持的位置,试管口的方向与桌面成角。
1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能间接加热的(需垫石棉网)有、。
17、经过磨毛处理的仪器有、、。
18、蒸发浓缩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当溶液中时,停止加热并用夹持放至石棉网上,以防晶体飞溅19、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精确到毫升,选取量筒时,量筒的容积应该大于并且尽量接近于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尽量减少误差。
量筒读数应该使视线与保持水平,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整理与归纳
复习:开启化学之门物质的变化研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究物理性质内容性质化学性质决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组成与结构认性质识化学化学带给人类物质的用途与制取:1、科技发展解决2、社会进步地球正面临的3、环境问题问题性质决定用途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常用仪器方法—实验探究基本操作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外观特征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小麦磨成面粉。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镁带燃烧。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事项发光、发热的变化,有气体生成的变化、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测定方法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
只有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
举例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
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化性、还原性、化合、分解、酸碱性等。
1、由图说明操作中的错误:实验探究:A B C DE F2、镁条的燃烧与蜡烛的燃烧实验物理性质实验现象(燃烧)化学性质(写出应反方程式)生成物的性质镁条银白色固体较硬、密度比水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点燃2Mg+O2 = 2MgO白色固体蜡烛白色固体,较软,密度比水小能燃烧,发出黄红色火焰。
点燃蜡烛+O2=H2O+CO2有液珠产生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区别?回忆某同学在用试管加热液体后,发现试猜一猜管已经炸裂了,他在试验前检查试管是完好的,那么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没进行预热。
2、试管外壁有水3、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4、用冷水冲洗烧得很热的试管中考邮件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B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2、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铁生锈B、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C、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D、镁带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C、D3、下列变化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A、水的沸腾B、胆矾的研碎C、镁带燃烧D、加热碱式碳酸铜D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A、一定会有沉淀产生B、一定会发光发热C、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D、一定有新物质生成5、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C、D)A、铜生锈,蒸汽锅炉爆炸B、高粮酿酒,白磷自燃C、绿矾研碎,石油液化气燃烧D、金属导电,食物腐烂变质D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给试管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在1/2之间C、反应没用完的药品放回原瓶D、称量药品时,用镊子夹取砝码生活化学一、某同学对一未知的金属做了如下的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块,并将其放入水中,该金属漂浮于水面,并发出剧烈反应,在水面是急速转动,四处游动,同时发出嘶嘶的响声,立该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点整合
知识整合:化学研究的内容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1)(检验产物的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实验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5)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 水+ 二氧化碳 + 氨气2.氮气(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实验(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3)原理:铁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5. 蜡烛燃烧实验(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证明生成了水;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用点燃的方法证明:白烟被点燃。
说明白烟中有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1)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却是物理变化)(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气球、轮胎充气太足爆炸是物理变化;炸弹爆炸是化学变化引起)7.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详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初中化学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知识清单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清单【知识考点】考点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及用途1.变化: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微观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2.性质:本质区别: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毒性等)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例: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木炭燃烧,生活中用于作助燃剂。
考点二物质的简单分类1.物质的分类:①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②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由多种分子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③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金、金刚石、氢气和氧气等。
④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⑤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注: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2.物质的分类间的关系:注意: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有可能是混合物,有可能是单质。
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②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包含氧化物。
考点三空气的成分、用途及含量测定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如下:(大约)空气成分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水蒸气和其它成分体积分数78% 21% 0.934% 0.034% 0.02%2.空气各成分的用途:①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的原理:根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氮气:性质不活泼(稳定),用途:①作保护气②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或医疗上冷冻麻醉④制硝酸和氮肥氧气:性质比较活泼,用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稳定),用途: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③氦气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④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3.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保存
注意
点
应密封保 存于阴凉 处
图1-1-1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
(1)掌握洗涤剂、化肥和农药等生产生活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减少 事故的发生。
(2)引导人们改变(gǎibiàn)_吸_烟__(x_ī y_ān_)_、__酗__酒__(xù_j_iǔ和) 经常食用____油_炸__食_品____
(1)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 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 发展。
(2)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1节 化学(huàxué)给我们带来什么
(3)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开发新能源,研究生 命现象, 合理利用资源(zīyuán),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 促进人体健康等。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sīkǎo)交流]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归纳(guīnà)提升]
人们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开创了化学工业,生产了大量 生产和生活中需要的新产品,然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使得人类正 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危机。随着人类对自身和自然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 意识到应当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héxié)相处,以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思考(sīkǎo)交 流]
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详细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三、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c)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固体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
九年化学 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第一节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⑴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⑵分解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消失;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表达式:碳酸氢铵−−→−加热氨气+水+二氧化碳 NH 4HCO 3 NH 3+H 2O+CO 2⑷碳酸氢铵应密封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⑸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②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因试管内压强减小产生倒吸现象,引起试管炸裂。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⑴氮气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式N 2 ⑵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稳定 ⑶用途:①用于生产氮肥。
②灯泡填充气、食品瓜果的保护气。
(化学性质稳定) ③医疗冷冻。
(沸点低) 3铁的锈蚀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棕色物质;导管内上升一段红色的水柱。
水柱上升的原因: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前,用稀盐酸除去铁表面的铁锈。
食盐水的作用:加快铁的锈蚀铁生锈的条件: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喷涂油漆、涂油、镀上一层起保护作用的金属等。
第一章 第二节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煤油燃烧产生火焰和黑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固体) 碘化钾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
3.石蜡燃烧过程实验探究⑴点燃石蜡:石蜡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石蜡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元素符号氮元素 N 氧元素 O 氢元素 H 碳元素 C用作食品保护气的要求: 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发生反应 ③廉价易得元素符号氮元素 N 氧元素 O 氢元素 H 碳元素 C 氯 Cl化为液态。
(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沪教版化学知识点总结: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联系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 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的,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三、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1. 常用化学仪器()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杯、烧瓶、酒精灯、蒸发皿、燃烧匙加石棉网(2)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水槽。
(3)用于测量的仪器:量筒、温度计、托盘天平。
(4)用于固定、夹持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坩埚钳、试管架。
(5)用于取药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玻璃棒。
(6)用于存放药品的仪器: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一)反应器——试管试管可用于盛放少量的固体、液体及气体,可用作物质之间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试管破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选出下列污染原因所对应的结果:
(1大量废旧塑料的丢弃引起白色污染;
(2氟里昂等排放物引起臭氧层破坏;
(3大量使用农药引起土壤和水污染;
(4汽车、燃煤等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引起酸雨;
2.是物变还是化变要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变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还通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形成烟或雾、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变的依据。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化变和物变的不同化变中分子种类改变,物变中分子种类不变。
3.指出下列变化属于物变还是化变。
食物变质(化变腐烂(化变发酵(酿酒(化变
石油的分馏(物变干电池充、放电(化变硬水中加肥皂水生成白色混浊(化变活性炭吸附有臭味的物质(物变
煤或木材的干馏(炼焦(化变生米煮成熟饭(化变
4.爆炸一定是物理变化不正确。
爆炸有三种,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
5.指出下列性质属于化性还是物性
助燃性(化性毒性(化性溶解性(物性
稳定性(化性耐腐蚀性(化性易挥发(物性吸附性(物性 6.(1在试管中加热白色固体碳酸氢铵时,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消失,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有刺
激性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NH4HCO3△NH3↑+ H2O +CO2↑。
(2向碳酸氢铵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可以观察到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它是碳酸盐。
(3在试管中加热绿色碱式碳酸铜时,现象: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方程式Cu2(OH2CO3 △2CuO+CO2↑+H2O
(4在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粉末溶解,溶液变成蓝色,有大量气泡产生。
(5镁带燃烧时的现象为产生耀眼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白烟,放热。
在燃烧时用坩埚钳夹持镁条,并在下方放一个石棉网,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掉落烫坏桌面。
点燃前需要打磨镁带
(红白磷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6金刚石(化学式:C在自然界中是最硬的物质,但灼热的金刚
石能(填“能”或“不能”在液态氧气中燃烧
(7试管壁上碳酸钙用水洗不去这是因为不溶于水,可以用稀盐酸
洗去。
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8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
发生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2Cu +O2 △2CuO。
铜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几
天后,表面有绿色铜锈(Cu2(OH2CO3。
7.SO2有刺激性气味,能使紫红色的KMnO4溶液褪色。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写出下列变化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核电站发电核能→电能
9.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有放热现象的是(全部①氧化钙与水的反应②双氧水分解③活泼金属和酸④呼吸作用⑤碳酸盐和酸⑥铁生锈
10.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可观察到珠泪流淌,这是因为石蜡熔化。
还可以观察到蜡烛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如果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可观察到黑色粉末(石蜡发生不完全燃烧。
从蜡烛火焰中可引出一缕白烟,这是冷凝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在吹灭蜡烛的瞬间可看到一缕白烟。
11.在日常生活蜡烛燃烧主要是利用燃烧产生的光能。
实验室使用酒精灯是利用酒精燃烧释放出的热能。
12.请你用化学方法鉴别碳酸氢铵和氯化钠。
①取样,分别加热,固体消失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②取样,分别加盐酸,有气泡生成的是碳酸氢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13.玻璃和有机玻璃的区别可以利用小刀刻画,有机玻璃容易划出痕
迹。
也可以通过灼烧,容易变软甚至燃烧的是有机玻璃。
也可以试试是否容易破碎。
玻璃强度小容易被摔碎。
14.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不能加热的玻璃仪器有漏斗、集气瓶、量筒。
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试剂瓶(广口、细口瓶、集气瓶、滴瓶、分液漏斗、研钵。
15.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
===
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1实验时为什么要给铁丝系一根火柴?点燃铁丝。
为什么要
等待火柴即将燃尽时才伸入集气瓶中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充分受热,提高铁丝的温度。
(2为什么在集气瓶底要预先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做硫在氧气的燃烧实验中用燃烧匙(填仪器将硫伸入集气瓶中,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白烟、吸收热量使温度更快降至室温。
(3该实验所使用的氧气应该用排水法收集,原因是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
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原因是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便于观察燃烧后生成的水。
(4某同学在实验中未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原因是铁丝不细、铁丝表面有漆或有锈、氧气太少、温度不够等。
(5做该实验时,铁丝应如何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自上而下,
慢慢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