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这两座大山横亘面前而阻塞交通,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还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小孩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_翻译
译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山之南水之北谓“阳”,山之北水之南谓“阴”…的人将要,快要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岸。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面对着苦于取消句子独立性阻塞曲折,绕远表判断语气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家人谋划,商量你们竭尽,用尽铲平指险峻的大山直就召集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纷纷竟,却,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土山如…何:把…怎么样哪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竟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泥土和石头放到哪里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儿子和孙子三个人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簸箕和箩筐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复姓寡妇遗孤,孤儿换牙蹦蹦跳跳季节变换才同返,返回老头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他们才回家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着劝阻愚公说:“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太,过分同慧,聪明凭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草加强反问语气长叹“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也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翻译(译文)
《愚公移山》翻译(译文)【介绍】【发音】 yú gōng yí shān【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近义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反义词】虎头蛇尾、有头无尾【词性】形容词,褒义词。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西北部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
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
王屋山绝顶海拔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日“天坛”。
传说中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
山梁西面为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绕过山梁到小有河去取水,愚公便带领他的子子孙孙决心把它移走。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其翻译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著名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据传说,愚公是个非常勤劳的老人,但却住在一座山的脚下,山阻止了他的前进。
于是,他决定移山,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平坦的道路。
他从未想过这项工作会多么艰难,而且有时甚至无法完成。
然而,他不放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打败了这座山。
下面是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昔者,宋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惡石山之高而妨其門戶,險阻之迫而扰上下之往來。
欲请谒大巨人,请移山倾倒,遂与二子,持牛耳者一,以为犁,持耒者一,以为杵,妻子来填溉,行至一半,遇石子,大如车,二人共推之,移动数寸,愚公击手笑曰:“吾以子之力,移此山之半也。
”巨人闻之,想孺悲也,自降将一峰,拓基而去。
愚公修行汲墨,入山穴中,曰:“此山不加吾力,无以成钜。
”于是拔攘夺红,崇山峻岭,离土为土,拨石为石,天杳地阴,岁月旋枕。
岂其神力助耶?置吾何言哉!翻译:很久以前,在宋朝有一位叫做愚公的老人,他已经年过九十,面对着一座高山而居。
那座山太高了,挡住了他的门户,太陡了,也妨碍了他的上下往来。
愚公想去拜见一个大巨人,请求把这座山移离。
于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出发,拿着牛耳朵做成犁,把耒子做成锄头,他的妻子来负责搬运土石,一开始,他们得到一半就遇到了一个像车子那么大的石头。
两个儿子一起推,石头移了几寸,愚公高兴地拍手笑道:“用你们的力量,我就可以把这座山的一半移动了。
”大巨人听到了这件事,想到愚公只是一个悲哀的老人,就把山削了一半,拓宽了道路,然后离开了。
愚公没放弃,他开始修建墙壁,挖掘洞穴,拔树挖草,用土腥一搬起来,移山倾计。
天空阴沉,大地阴暗,时间和岁月旋转,那座山已经不知不觉地变小了。
难道是神的力量帮助他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该说什么呢?。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原文翻译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面我们来对这段文言文进行详细的翻译: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翻译及原文
愚公移山翻译及原文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展现了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标准翻译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面积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原本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面的北岸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级快九十岁,在山对面住着。
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的曲折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纷纷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像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铲平,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如太行、王屋何?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能把大行、王屋怎样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蹦跳着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以你在剩下的年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铲除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能把这土石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子子孙孙永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愁什么不能铲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翻译
初二年上册愚公移山翻译
《愚公移山》翻译如下: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原文太行 ,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进出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可以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 j 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街坊京城氏之孀( 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 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后代孙无量匮( 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周围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原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快要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堵塞,进进出出波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招集全家人来商议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陡峭的大山,使它向来通到豫州南部,抵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繁表示赞成他的建议。
愚公的老婆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何况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繁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后代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街坊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来回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挡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了然。
《愚公移山》翻译及大问题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
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
答: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故事的背景)第二段: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子孙移山。
(开端)第三段: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
(发展)第四段: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移山愿望实现。
(结局)2.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写这些困难有什么作用?答:①两山高大;②移山工具简陋;③运土石的路程远,费时多;④愚公年纪大。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困难重重的任务,以及大家团结合作,努力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愚公移山》的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形如插几,连绵不断,自秦以来,几为阻隔西北之路,劳而无功。
每岁雪融水涨,必有土石崩裂,河泥泛滥,祸及于下,远近骇动。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有神人也,状颜若卢,顶戴皆黑,白耳垂长。
一日,前来晓谕愚公曰:“汝家北有二山,阻隔人间,吾欲为汝移之。
” 愚公辞谢曰:“二山虽小,人力所不能服,扰之而无益,不若止已。
” 神人不怒而笑,令同去,日夕刨凿,垒石于海中,倾二山于渤海之口,以镇东海之波涛,北冥之鳐鱼。
愚公乃大喜曰:“得闻天仙之语,足见日月之明,运至若此,嗟乎胜人者有之。
”翻译:太行山、王屋山二山,连绵不断,方圆七百里,海拔万仞。
这两座山自秦朝以来就阻隔了西北的大道,劳而无功。
每年春天,雪融水涨,土石崩塌,河泥泛滥,给下游带来了无穷的灾害和恐慌。
有一天,太行山和王屋山北面的神仙来到了愚公家,他长相面目俊秀,黑色的头发耸立着,两只白色的耳朵垂在耳边。
他对愚公说:“你家北面是两座大山,为人所阻,我想帮你搬过去。
”愚公谦虚地说:“两座山虽然不大,可是人的力量无法胜任,闹来闹去也无济于事,还是算了吧。
”神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让愚公同他一起去。
他们日日夜夜地挖掘、敲打、建造,将两座山改造成了海中的一堆石头,并倾倒在渤海之口,以镇住东海的巨浪和北冥的鳐鱼。
愚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了仙人的话,不但见到了日月的明亮,而且也想到了不可胜人的地方!”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关于人的力量与人的智慧的故事,是一则象征着奋斗不息、不居于已的精神摆动的故事。
传说中与愚公一起挖山的人数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经典名篇都是用文言文书写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的文言文翻译吧!篇章原文「夫子何故虑乎无益之事,不如去死乎?」子曰:「天下事之大,无益于我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謂於我而謂於人也。
」夫子喜色成行,風雨不改。
子有衣袖見雨者,弟子群問「何故?」子曰:「伯樂天下有,偏執自是無,自彼不善,如何以求善?」梁山泊志士因築城于桂林山之上,其地有二山,一曰欒山,一曰蓮花山。
群嶽環之,洞室穿其下,駐蹕當於南海之濱,檜楠修竹,羣猿騰躍,野鶴相舞,何等仙境!梁山泊以為此二山阻其去路,甚為懊恼。
乃召集群工,商議開鑿此山。
众人畧 之簡,而後疾呼奮起。
松溪子曰:「老父有功於周,智足以存吾身,今有桂林山而不去取,則覆目車裂可也。
」遂往詣愚公,告以所希。
愚公曰:「我年已七十,自早晨至日光西斜,力不能支,走不能步,咳唾成痰,這山還有誰去?」众皆惶愕,莫敢應聲。
唯其妻勸曰:「今為其留子孫,以繼吾後,不亦可乎?」於是眾人遂輯着土石,奮勇迸發,累日累夜。
愚公往視之,曰:「汝等努力,一日兩山可平。
」民聞之,皆驚愕。
蓋其劳也如是而不息也!中文翻译有个人问孔子:“老师啊,我为什么要关心那些对我毫无益处的事情呢?不如去死算了。
”孔子回答说:“天下事情繁多,虽然不益于我,也不要嫉妒于别人。
不要只关心缺少,要关心不均衡的状况。
”这个人听了之后,依旧不悟,还是不停地纠结于无益之事。
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开心地笑了,即使天雨滂沱,孔子的心情也不会改变。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老师,你的衣袖被雨水打湿了,怎么办啊?”孔子回答说:“伯乐是世界上著名的马匹鉴赏家,他细心而不偏见,所以才能成为好的鉴赏家。
如果我们盲目去寻求好的事物,而不去注意那些不好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好的?”这段故事发生在梁山泊,那里有两座山,一座叫欒山,一座叫蓮花山,这两座山围绕着群山,下面还有洞穴和宫殿,周围是桂林山的美景,有美丽的桂树、紫竹和许多恶猿狼虎。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一句一译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
——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
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了了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先秦·列御寇《愚公移山》
译文: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
从这以后,翼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太行山:在黄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指面积。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且:副词,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惩(cheng):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塞(se):阻塞
迂(ya):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曾(ze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常与不连用。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
魁(kui)。
丘:土堆。
置:安放。
目: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荷(he):扛的意思。
夫:成年男子。
箕畚(jbe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这里是用畚装土石的意思。
孀(shuang):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龀(che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换牙。
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
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反,通“返往返。
焉,语气助词。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叟(sou):老头。
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
匮(kui):竭尽的意思。
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
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苦:愁。
亡(wu)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亡,通“无”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操,持。
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其,愚公。
已,停止。
帝:神话中的天帝。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负:背。
厝(cuo):同“措”,放置。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
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