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古文翻译、加点字参考资料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愚公移山翻译及注释(三段式)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要,快要。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chéng)——苦于、为......所苦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室,家。
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毕力——尽全力平-铲平指,直。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曾(cēng)——竟,却。
副词,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与“不”连用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削减。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箕畚装。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赏析《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
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原文翻译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
文言文《愚公移山》翻译
昔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于是聚其子孙,告之曰:“吾与汝等,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众曰:“不可。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笑而应之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笑而止之曰:“汝何不量力而动乎?且焉置土石?”愚公曰:“吾将平此山,岂患土石之置哉?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成平地。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闻而笑之,曰:“吾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平此山,岂非痴人之所为乎?以吾观之,山之高,非一日之故也;其广,非一时之力也。
虽愚公之志,亦非一日之功也。
然则,吾惧其后无继也。
”北山愚公闻而曰:“吾闻之,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竟不成。
吾虽老,犹未死,志在平山,岂容其后无继乎?且吾之力,虽不足以平山,然吾之心,决不稍懈。
吾将与吾子孙,世世继之,虽无成,亦无憾矣。
”京城氏之孀妻,闻而叹息曰:“愚公之志,固不可及也。
吾虽笑之,然吾之心,亦随之矣。
吾愿与愚公同力,助其平山。
”于是,愚公与京城氏之孀妻,及众子孙,共力平山。
凿石填壑,指日可待。
山虽未平,而愚公之志,益坚矣。
居十年,山中草木畅茂,飞鸟翔集。
愚公之力,亦渐衰矣。
然愚公之子,继其志,复凿山不止。
又有邻人,愿助愚公,共成此志。
又十年,山渐平矣。
愚公之子,亦老矣。
而山之北,已通汉阴,达于豫南。
愚公之志,遂得成矣。
于是,天下之人,皆曰:“愚公之志,不可谓不坚;愚公之力,不可谓不大。
吾等虽不及愚公,然亦当效法其志,以成大事。
”愚公移山,虽非一时之功,然其志之坚,力之勤,终成大业。
盖人心之诚,可以感天动地,移山易也。
故曰:“志者,事之始也;成者,功之终也。
”。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其翻译
古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临汉阴,出人往来,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铲平此山,以为通途。
于是,愚公召集其子,共议移山之策。
子曰:“吾父之志,固已坚矣。
吾将效先人之志,助父移山。
”愚公曰:“善。
”于是,愚公与其子,以及邻人,共负畚锸,操镢斧,以备移山。
愚公每日携畚锸,早出晚归,不懈于劳。
邻人见之,皆曰:“愚公年迈,移山之志何其坚也!”愚公闻之,笑而不答。
曰:“吾虽老,志在移山,非为劳也,为后世子孙造福耳。
”岁余,愚公移山之志未衰。
一日,有智叟过而问之,曰:“老丈,子之移山,何其难也?吾观山之高大,非一日之功,子何故不待之自然,而欲强行移之?”愚公答曰:“吾闻之,山有志者,终成其事。
吾虽老,志不移,必成其志。
”智叟笑曰:“子之志诚坚,然吾恐子之子孙,不能继此志也。
”愚公曰:“吾虽老,尚能为之,子何疑吾子孙之不肖也?吾子孙若能继吾志,移山之业,必成于世。
”智叟无以应,然心中窃笑愚公之愚。
愚公归,终日思智叟之言,欲与邻人商议。
邻人曰:“智叟之言,不足为虑。
吾等虽不能移此山,然能助愚公成其志,亦吾辈之幸也。
”于是,愚公与邻人共议,选其壮者,以备力役。
又求助于邻村,得壮丁数百人,共襄盛举。
愚公与众人力战不懈,寒暑易节,移山之志益坚。
岁月如梭,不觉十年。
山虽未移,然愚公之志未改。
一日,天降神石,自山而出,愚公以石击山,山为之裂。
于是,愚公与众人力运神石,填于山谷,山遂平。
移山之事,传至国君,国君闻之,叹曰:“愚公移山,志之坚也,世无其匹。
”遂命左右,封愚公为“移山侯”,以表彰其志。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非一己之力,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终成其事。
此乃古之明训,后世子孙,宜效此志,以成大事。
翻译:古时候,有一位住在北山的愚公,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他的家面对着山而建。
山的那边靠近汉水南岸,出入的人们都苦于道路的险阻。
愚公对此感到忧虑,想要把这座山铲平,以便开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于是,愚公召集他的儿子,共同商议移山的策略。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则著名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这个故事展现了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
一、全文带点字解释及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地意思.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达几万丈.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阳:山地北面或水地南面叫做阴,山地南面或水地北面叫做阳.(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地南面,黄河地北岸.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将. 面:面对,向着. 居:居住.北山有个叫愚公地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戒.这里是“苦于”地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聚:聚集. 室:家. 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毕:尽. 平:铲平. 指:直. 于:到(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地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借. 曾: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曾”应读音为“ē”,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损:削减. 之:这样地. 如……何:把……怎么样. 且:况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他地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地力气,就连魁父这样地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地土石放到哪里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诸:相当于“之于”.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地边上,隐土地北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遂:于是. 率:带领. 荷:负荷、挑. 子孙:儿子和孙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于:到.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地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地边上.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遗:遗留. 龀:换牙.邻居京城氏地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到换牙地年龄,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变换. 始:才. 反:同“返”,返回. 焉:语气助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止:阻止. 甚:过分. 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讥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以:凭. 余:剩余. 毛:草. 其:放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凭你老迈地年纪和残余地力气,连山上地一棵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这么多)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长息:长叹. 彻:通. 若:比得上.北山愚公长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地地步,连寡妇和孤儿都比不上.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虽:即使. 焉:语气助词.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穷匮:穷尽. 何:什么. 苦:愁.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地,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应:回答,回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操:持,拿. 之:地. 之:代词,代“这件事”. 已:停止.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于:向手持蛇地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命:命令. 负:背. 厝:同“措”,放置.天帝被愚公地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地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地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地南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阴:山之北,水之南.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从此,从冀州地南部一直到汉水地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高地了.二、重点语句翻译:.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何苦而不平?(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地三个人.. 且焉置土石?况且挖下来地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地南边,黄河地北边..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在)朔方地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地南边..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借你地力气,就连魁父这样地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地诚心所感动.三、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或《列子.汤问》.本文地文体是寓言,有比较完整地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本文作者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地形象,通过愚公移山地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地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地道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内容梳理:第一段:交代太行、王屋两山地面积(大)、高度(高)和地理位置.第二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并在家人、邻里地支持帮助下付诸行动.第三段: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愚公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移山终能成功地信心.(*对比)以上三段依次写到地移山面临地困难:两山高大——愚公年迈——劳力缺乏——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他人嘲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段:愚公之举惊动山神,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了两山.。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困难重重的任务,以及大家团结合作,努力坚持,最终赢得胜利的故事。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愚公移山》的原文和翻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山形如插几,连绵不断,自秦以来,几为阻隔西北之路,劳而无功。
每岁雪融水涨,必有土石崩裂,河泥泛滥,祸及于下,远近骇动。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有神人也,状颜若卢,顶戴皆黑,白耳垂长。
一日,前来晓谕愚公曰:“汝家北有二山,阻隔人间,吾欲为汝移之。
” 愚公辞谢曰:“二山虽小,人力所不能服,扰之而无益,不若止已。
” 神人不怒而笑,令同去,日夕刨凿,垒石于海中,倾二山于渤海之口,以镇东海之波涛,北冥之鳐鱼。
愚公乃大喜曰:“得闻天仙之语,足见日月之明,运至若此,嗟乎胜人者有之。
”翻译:太行山、王屋山二山,连绵不断,方圆七百里,海拔万仞。
这两座山自秦朝以来就阻隔了西北的大道,劳而无功。
每年春天,雪融水涨,土石崩塌,河泥泛滥,给下游带来了无穷的灾害和恐慌。
有一天,太行山和王屋山北面的神仙来到了愚公家,他长相面目俊秀,黑色的头发耸立着,两只白色的耳朵垂在耳边。
他对愚公说:“你家北面是两座大山,为人所阻,我想帮你搬过去。
”愚公谦虚地说:“两座山虽然不大,可是人的力量无法胜任,闹来闹去也无济于事,还是算了吧。
”神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让愚公同他一起去。
他们日日夜夜地挖掘、敲打、建造,将两座山改造成了海中的一堆石头,并倾倒在渤海之口,以镇住东海的巨浪和北冥的鳐鱼。
愚公非常高兴地说:“我听了仙人的话,不但见到了日月的明亮,而且也想到了不可胜人的地方!”总结:《愚公移山》是一则关于人的力量与人的智慧的故事,是一则象征着奋斗不息、不居于已的精神摆动的故事。
传说中与愚公一起挖山的人数不一,但却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愚公移山全文译文
愚公移山全文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中,愚公的精神令人敬佩。
他面对巨大的困难,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
他的目标明确,就是要移走大山,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坚持和毅力让人感叹,虽然知道任务艰巨,但依然勇往直前。
他的妻子虽然提出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但也是出于对家庭的考虑。
而智叟的嘲笑和质疑,更凸显出愚公的坚定信念。
愚公没有被智叟的话所动摇,反而用子孙后代无穷尽的道理来反驳,展现出他的长远眼光和对未来的信心。
天帝最终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派神背走了大山。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
《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原文:列子〔先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文
愚公者,北山之麓有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前有一道,出入往来,往来者苦其险阻。
愚公叹曰:“吾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今吾辈虽老,志不衰。
吾将聚石积土,平此大险,以为后人利。
”愚公之妻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而欲平天下之险,不亦难乎?”愚公曰:“吾年虽老,有子承其后,子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年九十有八,闻之曰:“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吾虽老,愿助一臂之力。
”于是率妻子孙,荷担者三夫,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山北之寒,短褐不完;短褐不完,薄奠不足以供。
然愚公不衰其志,子孙继绳,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遂使西山之木,归东海之波。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年九十有八,寿终正寝。
葬于西山之麓,而封土为坟。
愚公之子,继父之志,又聚石积土,增其旧业。
历七十年,而山未尝一息。
及子又增之,而山未尝一损。
愚公子孙,继绳弗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亦笑而应之曰:“吾虽老,志在移山。
汝虽智,不能移也。
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遂止。
孔子闻之,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其不可与言也。
北山愚公,志在移山,虽老不衰,其可与之言也。
”于是孔子以愚公为师,欲学其移山之志。
愚公移山,其志坚如金石,其力不辞劳苦。
夫移山者,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力也。
然愚公之志,昭昭然在天地之间,令后世之人,莫不称其勇毅。
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遂成千古佳话。
愚公移山翻译及注释(三段式)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要,快要。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chéng)——苦于、为......所苦塞(sè)——阻塞。
迂(yū)——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聚:使动用法,使... ...聚,相当于:“把... ...召集在一起”。
室,家。
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毕力——尽全力平-铲平指,直。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曾(cēng)——竟,却。
副词,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与“不”连用时,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损:——削减。
丘——土堆。
置——安放。
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箕畚装。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愚公移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古诗简介《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翻译/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注释篇一第一段写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难,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其次段写了愚公主见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立刻起先行动。
第三段写了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
智叟目光短浅,阻挡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了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了愚公移山胜利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白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非常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相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怪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气,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
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显明。
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难具有肯定的作用。
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行动摇。
结尾深意:照应故事开头。
太行、王屋二山被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
虽是神助,但愚公之诚,不行磨灭;移山之功归属于愚公!篇二:译文篇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原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1)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阳: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
(2)且:将近。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面:面对着。
惩:苦于,为……所苦。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居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毕:竭尽,用尽。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险阻,阻塞,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汉阴:汉水南岸。
杂然相许:纷纷赞成他。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曾: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连……也……,连……都……”。
损:削减。
丘:土山。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且:况且。
焉:哪里。
投诸渤海之尾:把它扔到渤海边上。
子孙:儿子和孙子。
荷:挑。
三夫:三个人。
夫:成年男子。
叩:敲、凿。
箕畚:两种装土石的工具,这里是“用箕畚”的意思。
京城:复姓。
孀妻:寡妇。
遗男:遗孤,孤儿。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跳:蹦蹦跳跳。
易节:冬夏换季。
易:交换。
节,季节。
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3)叟:老头。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句。
甚:太过分。
惠:聪明,现在写作“慧”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毛:地面所生的草木。
其:放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长息:长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彻:通。
若:像,比得过。
穷匮:穷尽。
加增:增加(高度)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
(3)操:持,拿。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被动句)。
负:背。
厝:放置。
陇断:高大的山。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
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
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D.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3.对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固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