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

合集下载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浏览,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 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大家纷纭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禁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简直太笨拙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叹说: 你的心真固执,固执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恳切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译文太行山和王屋山,宽七百里,高七八千米,原位于冀州南部和黄河北部。

北山下有个叫愚公的人。

他快90岁了,住在山对面。

他在山区北部受阻,不得不绕道而行。

于是,他召集全家人说: 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革除险峻的高山,让这条路一直延伸到禹州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好吗? 每个人都同意了。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简答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仆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注释篇一第一段写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难,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其次段写了愚公主见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立刻起先行动。

第三段写了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

智叟目光短浅,阻挡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了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了愚公移山胜利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白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非常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相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怪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气,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

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显明。

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难具有肯定的作用。

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行动摇。

结尾深意:照应故事开头。

太行、王屋二山被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

虽是神助,但愚公之诚,不行磨灭;移山之功归属于愚公!篇二:译文篇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原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古诗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

古诗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

古诗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陰,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陰,无陇断焉。

注释1太行: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13汝:你。

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18献疑:提出疑问。

19以:凭借。

20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是中国古代寓⾔故事,选⾃《列⼦·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是⼩编收集的愚公移⼭原⽂及翻译注释,希望⼤家认真阅读! 愚公移⼭ 太⾏、王屋⼆⼭,⽅七百⾥,⾼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

惩⼭北之塞,出⼊之迂也。

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

”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反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

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

⾃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

译⽂ 太⾏、王屋两座⼭,⽅圆七百⾥,⾼七⼋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下⾯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快到90岁了,在⼭的正对⾯居住。

他苦于⼭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商量说:“我跟你们尽⼒挖平险峻的⼤⼭,(使道路)⼀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南岸,好吗?”⼤家纷纷表⽰赞同。

他的妻⼦提出疑问说:“凭你的⼒⽓,连魁⽗这座⼩⼭都不能削平,能把太⾏、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搁挖下来的⼟和⽯头?”众⼈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上了⼭),凿⽯头,挖⼟,⽤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刚七⼋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他⼲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剩下的⼒⽓连⼭上的⼀棵草都动不了,⼜能把泥⼟⽯头怎么样呢?”北⼭愚公长叹说:“你的⼼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寡妇都⽐不上。

《愚公移山》注释及注释

《愚公移山》注释及注释
穷匮
穷尽
而山不加增

然而
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
操蛇之神闻之

持,拿
操蛇之神闻之

助词,的
操蛇之神闻之

听说
操蛇之神闻之

代词,这件事
惧其不已也

害怕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代指愚公
惧其不已也

停止
告之于帝

代词,这件事
告之于帝


负二山


一厝朔东

通“措”,放置
《愚公移山》注释
方七百里

原文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
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通事理的程度,竟然不如寡妇、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然而山不会增高加大,何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

况且
且焉置土石

哪里
且焉置土石

安放
投诸渤海之尾

投放
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
遂率子孙

于是,就
遂率子孙

率领
荷担者三夫

负荷,挑
叩石垦壤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用箕畚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及译文练习

《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及译文练习

《愚公移山》词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方B仞C河D阳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A且B面C惩D塞
E迂
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A聚B室C汝D毕
E平F险G指H达
I汉阴J杂然K许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置土石?”
A其B献疑C以D之
E曾F损G之H如……何
I且J焉
5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A诸B尾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A荷B夫C叩D垦壤
E箕畚F尾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孀B遗男C始D龀
E始F反
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A止B惠C以D残年
E余力F毛
9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A长息B心C固D彻
E不若F虽G穷匮H而
I加J增K何L苦
M亡N以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A之B惧C已D之
E于F感G负H厝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阴B陇断。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愚公移山作者:列御寇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其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及其翻译

古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临汉阴,出人往来,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铲平此山,以为通途。

于是,愚公召集其子,共议移山之策。

子曰:“吾父之志,固已坚矣。

吾将效先人之志,助父移山。

”愚公曰:“善。

”于是,愚公与其子,以及邻人,共负畚锸,操镢斧,以备移山。

愚公每日携畚锸,早出晚归,不懈于劳。

邻人见之,皆曰:“愚公年迈,移山之志何其坚也!”愚公闻之,笑而不答。

曰:“吾虽老,志在移山,非为劳也,为后世子孙造福耳。

”岁余,愚公移山之志未衰。

一日,有智叟过而问之,曰:“老丈,子之移山,何其难也?吾观山之高大,非一日之功,子何故不待之自然,而欲强行移之?”愚公答曰:“吾闻之,山有志者,终成其事。

吾虽老,志不移,必成其志。

”智叟笑曰:“子之志诚坚,然吾恐子之子孙,不能继此志也。

”愚公曰:“吾虽老,尚能为之,子何疑吾子孙之不肖也?吾子孙若能继吾志,移山之业,必成于世。

”智叟无以应,然心中窃笑愚公之愚。

愚公归,终日思智叟之言,欲与邻人商议。

邻人曰:“智叟之言,不足为虑。

吾等虽不能移此山,然能助愚公成其志,亦吾辈之幸也。

”于是,愚公与邻人共议,选其壮者,以备力役。

又求助于邻村,得壮丁数百人,共襄盛举。

愚公与众人力战不懈,寒暑易节,移山之志益坚。

岁月如梭,不觉十年。

山虽未移,然愚公之志未改。

一日,天降神石,自山而出,愚公以石击山,山为之裂。

于是,愚公与众人力运神石,填于山谷,山遂平。

移山之事,传至国君,国君闻之,叹曰:“愚公移山,志之坚也,世无其匹。

”遂命左右,封愚公为“移山侯”,以表彰其志。

愚公移山,非一日之功,非一己之力,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终成其事。

此乃古之明训,后世子孙,宜效此志,以成大事。

翻译:古时候,有一位住在北山的愚公,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他的家面对着山而建。

山的那边靠近汉水南岸,出入的人们都苦于道路的险阻。

愚公对此感到忧虑,想要把这座山铲平,以便开通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于是,愚公召集他的儿子,共同商议移山的策略。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读读《愚公移山》这篇文言文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题记: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原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太行①、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万仞④。

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⑦,年且(8九十),面⑨山而⑩居。

惩(11)山北之(12)塞,出入之(13)迂(14)也,聚室而谋(15)曰:“吾与汝(16)毕力平险(17),指通豫(18)南,达乎(19)汉阴(20),可乎?”杂然(21)相许。

其妻献疑(23)曰:“以(24)君(25)之力,曾(26)不能损(27)魁父之丘(28),如太行、王屋何(29)?且(30)焉(31)置土石?”杂曰:“投诸(32)渤海之尾(33),隐土(34)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35)者三夫(36),叩(37)石垦(38)壤,箕畚(39)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40)氏(41)之孀妻(42)有遗男(43),始龀(44),跳(45)往助之。

寒暑易节(46),始一反焉(47)。

河曲(48)智叟(49)笑而止之(50)曰:“甚矣,汝之不惠(51)。

以(51)残年(53)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4),其(55)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56)曰:“汝心之(57)固(58),固不可彻(59),曾不若(60)孀妻弱子(61)。

虽(62)我之(63)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64)也,而(65)山不加(66)增,何苦(67)而(68)不平?河曲智叟亡以(69)应(70)。

操蛇之神(71)闻之,惧其不已(72)也,告之(73)于(74)帝(75)。

帝感其诚(76),命夸娥氏(77二)子负(78二)山,一厝(79)朔东(80),一厝雍(81)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82)断(83)焉(84)。

[注释]①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②王屋:山名,在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南。

③方:古代表示面积的用语,指纵横见方。

(4万)仞(rèn):形容极高。

仞,古七尺或八尺。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2.《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的目标的句子是:3.《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拥护的句子是:4.《愚公移山》中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5.《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6.《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是: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晏子仆御》晏子为齐相,出。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
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33、【穷匮】穷尽。

34、【苦】愁苦。

这里指担心。

35、【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3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已】,停止。

37、【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8、【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

【厝】,放置、安放。

【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9、【陇断】山冈阻隔。

【陇】,高地。

【断】,隔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0、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翻译: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晏子仆御》
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习题: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从门间而窥宽:偷看,这里是观察
B.策驰马策:用鞭赶马,作动词用
C.景公使使者至使:派,遣
D.终再拜而辞再:再一次,又一次
【解析】D两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终再拜而辞
A.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雌不辱使命》)
C.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解析】例句是顺承。

A表修饰。

B表转折。

C表顺承。

D表并列。

3.下列语句,句式与“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相同的一项是( B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B.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C.马之千里者(《马说》)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

A省略句,省略介词。

B判断句。

C倒装句,定语后置。

D倒装句,宾语前置。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车夫的妻子看见自己的丈夫替相国驾车,十分得意,就要跟他分开
B.车夫就把真实情况告诉了晏子,晏子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C.使臣到晏子家,没能吃上饭,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
D. “终再拜而辞”,表明晏子是出于内衷所致,写出了晏子辞“干金”的决心【解析】C没吃饱。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翻译:可是看你的样子,自己认为很满足,我因此想要离开你。

(2)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晏子的家真的像这样穷!我却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