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1]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古诗简介《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翻译/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之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相传是列御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愚公移山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1]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1]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1]愚公移山一、全文带点字解释及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达几万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

面:面对,向着。

居:居住。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戒。

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

聚室..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而谋.曰:“吾与汝毕聚:聚集。

室:家。

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

毕:尽。

平:铲平。

指:直。

于:到(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借。

曾: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

(“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损:削减。

之:这样的。

如……何:把……怎么样。

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就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诸:相当于“之于”。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遂:于是。

率:带领。

荷:负荷、挑。

子孙:儿子和孙子。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于:到。

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关于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作者为战国的列御寇,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那么《愚公移山》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遍通一句一译加注释详解考点零基础学文言文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遍通一句一译加注释详解考点零基础学文言文

愚公移山注:凡是加红的都是曾经的考题背景资料一、作者作品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终生致力研究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寓言有“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都值得一读。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二、原文翻译和注释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注释1.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即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方圆,指面积。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本:本来。

6.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7.之:结构助词,的。

8.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高频考题,无论怎么强调,总有一些学生弄不清。

讲的时候应该先讲阳,然后告诉学生“阴”和“阳”是相对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阴”是哪里。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赏析:交代背景,埋下伏笔。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注释:1.者:2.且:副词,将近。

3.面:面对着。

4.而:连词,表修饰。

5.居:居住。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翻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注释:1.惩(chéng):苦于。

2.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山北塞”这个主谓结构不独立成句,只做句子成分。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原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对照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精选4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注释篇一第一段写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

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难,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其次段写了愚公主见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立刻起先行动。

第三段写了愚公对智叟的驳斥,这是情节的发展。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坚信可以移山。

智叟目光短浅,阻挡愚公移山。

第四段写了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文章通过了愚公移山胜利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白要克服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非常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相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怪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气,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

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显明。

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难具有肯定的作用。

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行动摇。

结尾深意:照应故事开头。

太行、王屋二山被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

虽是神助,但愚公之诚,不行磨灭;移山之功归属于愚公!篇二:译文篇二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原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赏析

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句子及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句子及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句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句子及翻译文言文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本店铺就大家整理一下《愚公移山》文言文原文句子及翻译,仅供参考。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禺公移山文言文译文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
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文言文《愚公移山》翻译

文言文《愚公移山》翻译

昔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于是聚其子孙,告之曰:“吾与汝等,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众曰:“不可。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笑而应之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笑而止之曰:“汝何不量力而动乎?且焉置土石?”愚公曰:“吾将平此山,岂患土石之置哉?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成平地。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闻而笑之,曰:“吾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平此山,岂非痴人之所为乎?以吾观之,山之高,非一日之故也;其广,非一时之力也。

虽愚公之志,亦非一日之功也。

然则,吾惧其后无继也。

”北山愚公闻而曰:“吾闻之,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竟不成。

吾虽老,犹未死,志在平山,岂容其后无继乎?且吾之力,虽不足以平山,然吾之心,决不稍懈。

吾将与吾子孙,世世继之,虽无成,亦无憾矣。

”京城氏之孀妻,闻而叹息曰:“愚公之志,固不可及也。

吾虽笑之,然吾之心,亦随之矣。

吾愿与愚公同力,助其平山。

”于是,愚公与京城氏之孀妻,及众子孙,共力平山。

凿石填壑,指日可待。

山虽未平,而愚公之志,益坚矣。

居十年,山中草木畅茂,飞鸟翔集。

愚公之力,亦渐衰矣。

然愚公之子,继其志,复凿山不止。

又有邻人,愿助愚公,共成此志。

又十年,山渐平矣。

愚公之子,亦老矣。

而山之北,已通汉阴,达于豫南。

愚公之志,遂得成矣。

于是,天下之人,皆曰:“愚公之志,不可谓不坚;愚公之力,不可谓不大。

吾等虽不及愚公,然亦当效法其志,以成大事。

”愚公移山,虽非一时之功,然其志之坚,力之勤,终成大业。

盖人心之诚,可以感天动地,移山易也。

故曰:“志者,事之始也;成者,功之终也。

”。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1《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百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赏析

愚公移山原文+译文+赏析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注释及翻译题记: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

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

此文即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讲述的是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亦说明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原文:愚公移山先秦-列御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聚室而谋曰:“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愚公移山》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太行①、王屋(2二)山,方(3七百)里,高万仞④。

本在冀州⑤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⑦,年且(8九十),面⑨山而⑩居。

惩(11)山北之(12)塞,出入之(13)迂(14)也,聚室而谋(15)曰:“吾与汝(16)毕力平险(17),指通豫(18)南,达乎(19)汉阴(20),可乎?”杂然(21)相许。

其妻献疑(23)曰:“以(24)君(25)之力,曾(26)不能损(27)魁父之丘(28),如太行、王屋何(29)?且(30)焉(31)置土石?”杂曰:“投诸(32)渤海之尾(33),隐土(34)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35)者三夫(36),叩(37)石垦(38)壤,箕畚(39)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40)氏(41)之孀妻(42)有遗男(43),始龀(44),跳(45)往助之。

寒暑易节(46),始一反焉(47)。

河曲(48)智叟(49)笑而止之(50)曰:“甚矣,汝之不惠(51)。

以(51)残年(53)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4),其(55)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56)曰:“汝心之(57)固(58),固不可彻(59),曾不若(60)孀妻弱子(61)。

虽(62)我之(63)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64)也,而(65)山不加(66)增,何苦(67)而(68)不平?河曲智叟亡以(69)应(70)。

操蛇之神(71)闻之,惧其不已(72)也,告之(73)于(74)帝(75)。

帝感其诚(76),命夸娥氏(77二)子负(78二)山,一厝(79)朔东(80),一厝雍(81)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82)断(83)焉(84)。

[注释]①太行(háng):山名,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

②王屋:山名,在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南。

③方:古代表示面积的用语,指纵横见方。

(4万)仞(rèn):形容极高。

仞,古七尺或八尺。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原文和翻译,一起来学习吧。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无陇断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
一、全文带点字解释及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达几万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

面:面对,向着。

居:居住。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戒。

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

聚室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而谋.曰:“吾与汝毕
聚:聚集。

室:家。

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

毕:尽。

平:铲平。

指:直。

于:到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杂然
..相许.。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
...土石?”
以:凭借。

曾: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

(“曾”应读音为“zēng”,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


损:削减。

之:这样的。

如……何:把……怎么样。

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就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诸:相当于“之于”。

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
..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遂:于是。

率:带领。

荷:负荷、挑。

子孙:儿子和孙子。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于:到。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遗:遗留。

龀:换牙。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到换牙的年龄,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变换。

始:才。

反:同“返”,返回。

焉:语气助词。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止:阻止。

甚:过分。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讥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以:凭。

余:剩余。

毛:草。

其:放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这么多)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长息:长叹。

彻:通。

若:比得上。

北山愚公长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孤儿都比不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虽:即使。

焉:语气助词。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
..而不平?”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
穷匮:穷尽。

何:什么。

苦:愁。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应:回答,回应。

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操:持,拿。

之:的。

之:代词,代“这件事”。

已:停止。

于:向
手持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命:命令。

负:背。

厝:同“措”,放置。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阴:山之北,水之南。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从此,从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高地了。

二、重点语句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2.何苦而不平?
(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4. 且焉置土石?
况且挖下来的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5.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

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

7.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借你的力气,就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8.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9.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10.帝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三、文学常识:
4.内容梳理:
第一段:交代太行、王屋两山的面积(大)、高度(高)和地理位置。

第二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并在家人、邻里的支持帮助下付诸行动。

第三段: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愚公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移山终能成功的信心。

(*对比)以上三段依次写到的移山面临的困难:两山高大——愚公年迈——劳力缺乏——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他人嘲笑。

第四段:愚公之举惊动山神,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了两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