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传感器复习资料
(完整版)传感器期末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过
第一章传感器概述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给大脑,大脑把这些信号分析处理传递给肌体。
如果用机器完成这一过程,计算机相当人的大脑,执行机构相当人的肌体,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和皮肤。
1.1.1传感器的定义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的输出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对传感器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以上定义表明传感器有以下含义:1、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检测装置;2、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3、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按使用的场合不同又称为: 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1.1.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三部分组成:图示:被测量---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基本电路-------电量输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1.1.3传感器的分类1)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生物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物理量传感器、2)按输入量分类:速度、位移、角速度、力、力矩、压力、流速、液面、温度、湿度3)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4)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单功能传感器6)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7)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三大门类;1.2 传感器的地位与作用在基础学科研究中,传感器更有突出的地位。
宏观上的茫茫宇宙、微观上的粒子世界、长时间的天体演化、短的瞬间反应。
传感器复习资料Word版
传感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测量:测量就是通过专用的手段和技术工具,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从而得到被测量数值大小的过程。
传感器: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其输出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之间的响应特性。
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稳定状态时,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灵敏度:传感器在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称为灵敏度。
线性度: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ΔYmax)与满量程输出(Y)的百分比,称为线性度迟滞:迟滞是指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传感器正行程特性和反行程特性的不一致程度。
直接测量:在使用仪表或者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间接测量。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施力使它变形,其内部就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表面便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其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热电效应:当受热物体中的电子,因随着温度梯度由高温区往低温区移动时,所产生电流或电荷堆积的一种现象。
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
用它们可以检测磁场及其变化,可在各种与磁场有关的场合中使用。
光电耦合器: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
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
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
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二.填空题大部分组成。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选择题1、随着⼈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的不断提⾼,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发展,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 B )。
A. 传感器+通信技术B. 传感器+微处理器C. 传感器+多媒体技术D. 传感器+计算机2、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A )。
A. 检测和转换B. 滤波和放⼤C. 调制和解调D. 传输和显⽰3、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种做法是⽆法实现的( A )A.消除随机误差 B.减⼩或消除系统误差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误差4、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C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5、电阻应变⽚配⽤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 C )。
A.直流平衡电桥 B.直流不平衡电桥C.交流平衡电桥 D.交流不平衡电桥6、利⽤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线性误差⼩( C )。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电阻值⼯作应变⽚B.两个桥臂都应当⽤两个⼯作应变⽚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应变量变化相反的⼯作应变⽚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应变量变化相同的⼯作应变⽚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的测量电路有( C )。
A.直流电桥 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 D.运算放⼤电路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B.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向。
C.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但不能判断位移的⽅向。
D.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也可以判断位移的⽅向。
9、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器电路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10、测量范围⼤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 D )A.变极板⾯积型 B.变极距型C.变介质型 D.容栅型11、⽯英晶体在沿机械轴y⽅向的⼒作⽤下会( B )A.产⽣纵向压电效应 B. 产⽣横向压电效应C.不产⽣压电效应 D. 产⽣逆向压电效应12、关于压电式传感器中压电元件的连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与单⽚相⽐,并联时电荷量增加1倍、电容量增加1倍、输出电压不变B. 与单⽚相⽐,串联时电荷量增加1倍、电容量增加1倍、输出电压增⼤1倍C.与单⽚相⽐,并联时电荷量不变、电容量减半、输出电压增⼤1倍D. 与单⽚相⽐,串联时电荷量不变、电容量减半、输出电压不变13、磁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引⼊积分电路是为了测量( A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 D.光强14、磁电式传感器测量电路中引⼊微分电路是为了测量( C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 D.磁场强度15、⼯业上应⽤⾦属热电阻传感器进⾏温度测量时,为了消除或减少引线电阻的影响,通常采⽤( C )。
《传感器》期末复习-17页文档资料
《传感器》期末复习(一)一、自主学习1.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够感知诸如、、、、等非电学量,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流等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的通断。
2.传感器的作用是把量转化为量或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很方便地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
3.光敏电阻(1)光敏电阻的电阻率与有关?(2)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会,解释: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能变好。
(3)光敏电阻能够将量转化为量。
4.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1)金属导体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随温度升高而。
(2)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各有哪些优缺点?(3)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能够将什么量转化为什么量?5.霍尔元件如图,霍尔元件是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例如砷化铟)薄片上,制作4个电极E 、F 、M 、N 而成。
若在E 、F 间通入恒定的电流I ,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匀强磁场B ,薄片中的载流子就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使M 、N 间出现电压U H 。
这个电压叫霍尔电压,其决定式为HIB U k d =。
式中d 为薄片的厚度,k 为霍尔系数,它的大小与薄片的材料有关推导:霍尔元件能够把 这个磁学量转化为 这个电学量。
二、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将万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再将电表的两支表笔与一热敏电阻R t 的两端相连,这时表针恰好指在刻度盘的正中间。
若往R t 上擦一些酒精,表针将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向电阻,表针将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
例2.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
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
当待测压力F 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那么( )A 、 当F 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小B 、当F 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H U E F M N ••I B容将增大C、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发生变化D、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不发生变化例3.如图所示,有电流I流过长方体金属块,金属块宽度为d,高为b,有一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金属块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试问金属块上、下表面哪面电势高?电势差是多少?(此题描述的是著名的霍尔效应现象)三、课后练习:1.为解决楼道的照明,在楼道内安装一个传感器与电灯控制电路的相接。
传感器考试复习资料.doc
(2)开发新材料;(3)提高传感器性*表示转换原理。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④端点连线平移拟合;⑤最小二1、目前传感器总的发展趋势(1) 发展、利用新效应;能和检测范围;(4 )微型化与微功耗;(5 )集成化与多功能化;(6 )传感器的智能化;(7 )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传感器的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表示方法:正方形表示转换元件,. ----------三角形表示敏感元件;7X表示被测量符号,* *J g g4、传感器的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5、静态特性技术指标:线性度、灵敏度、重复性、分辨率、退滞、稳定性、漂移(需了解含义)6、直线拟合线性化拟合方法:①理论拟合;②过零旋转拟合;③端点连线拟合;(了解) 乘拟合;7、压电效应:当沿着一定方向施加力变形时,内部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表面会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灰复不带电状态;当作用力方向改变后,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这种现象称压电效应。
8、压电材料有哪些?压电晶体、压电陶瓷、聚偏氯乙烯9、电偶极矩分析a当晶体不受力时F=0 ,正负离子分布在六边形顶角,电偶极矩,晶体呈中性;b. 当晶体受沿X轴方向的应力时,X方向压缩形变,电偶极矩在X轴的正方向出现正电荷;c. 当晶体受沿丫轴方向的应力时,丫方向压缩形变,电偶极矩在X轴的正方向出现负电荷;(a) F^=Q。
)安)(c) E10、压电元件结构形式电路并联:C并=2C , U并=U , Q并=2Q电路串联:C串=。
2, U串=2U,Q『Q& = * = _!11、压电传感器适合测量高频交变力:灵敏度与电缆电容无关q c12、压磁效应:在外力作用下,引起铁磁材料内部发生应变,则产生应力或应力的变化,是各磁畴之间的界限发生移动,从而使磁畴化强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由于应力使磁铁材料磁化强度变化的现象称之为压磁效应。
传感器考试简答题复习资料总结
传感器考试简答题复习资料总结1:何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答: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精确度、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温漂。
2:何为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答:(1)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描述动态特性的指标:对一阶传感器:时间常数;对二阶传感器:固有频率、阻尼比。
3: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什么是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答:①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机械变形,导致其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
(②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压阻效应。
4:比较金属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相同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5:什么事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答:金属应变片单位应变引起的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叫金属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它与金属丝应变灵敏度函数不同,应变片由于由金属丝弯折而成,具有横向效应,使其灵敏度小于金属丝的灵敏度)6:采用应变片进行测量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补偿?常用温补方法有哪些?答:①因为金属的电阻本身具有热效应,从而使其产生附加的热应变;(②基底材料、应变片、粘接剂、盖板等都存在随温度增加而长度应变的线膨胀效应,若它们各自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就会引起附加的由线膨胀引起的应变;常用的温度补偿法有单丝自补偿,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和电路补偿法。
7:固态压阻器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受温度影响会产生那些温度漂移?如何进行补偿?答:(1)固态压阻器件的特点是:属于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硅的压阻效应和微电子技术制成的压阻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好、精度高易于集成化、微型化等特点。
传感器必备复习资料
练习一一、选择与填空题:1、变面积式自感传感器,当衔铁移动使磁路中空气缝隙的面积增大时,铁心上线圈的电感量(①增大,②减小,③不变)。
2、在平行极板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电容值之间的关系中,(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是线性的关系。
3、变气隙式自感传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4、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
5、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5、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势组成。
7、光电传感器的理论基础是光电效应。
通常把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产生的光电效应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光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外光电效应,这类元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第二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使材料内部电阻率改变的内光电效应,这类元件有光敏电阻;第三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内部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光生伏特效应,这类元件有光电池。
5.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使其产生形变,继而形成电荷(场),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相反,某些物质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变形,这种现象称为负压电效应。
二、简答题:1、简述霍尔电动势产生的原理。
答:一块长为l、宽为d的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中,当有电流I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Uh。
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也是霍尔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2、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物理的“热电效应”。
所谓热电效应,就是当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两个结点的温度不同,那么在回路中将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完美版)
复习1. 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 D 。
A.线性度越好B.迟滞越小C.重复性越好D.分辨力越高2. 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涡流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D 。
A.压力 B.力矩C.温度 D.厚度3. 霍尔元件一般采用 B 材料?A. 高分子B. 半导体C. 绝缘体D. 导体4.半导体应变片与金属应变片比较,其具有 A 的优点。
A.灵敏度高B.温度稳定性好C.可靠性高D.接口电路复5.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 B 。
A.加长线圈从而增加线性范围B.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C.降低成本D.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6.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 C 。
A.人体重量 B.车刀的压紧力C.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化量D.自来水管中水的压力7.在车间用带微机的数字式测温仪表测量炉膛的温度时,应采用 D 较为妥当。
A.计算修正法 B.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C.冰浴法 D.冷端补偿器法(电桥补偿法)8.光栅传感器利用莫尔条纹来达到 A 。
A. 提高光栅的分辨力B. 辨向的目的C. 使光敏元件能分辨主光栅移动时引起的光强变化D. 细分的目的9.若要求线性好、灵敏度高、量程为1mm左右、分辨率为1 m左右,应选择 A 自感传感器为宜。
A.变隙式 B.变面积式 C.螺线管式10. 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曲线( B )的程度。
A.真值B.偏离拟合直线C.正反行程不重合D.重复性1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D )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上升时间12. 在下列传感器中,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量直接转化为电荷变化量的是( A )。
A.压电式传感器B.电容式传感器C.自感式传感器D.电阻式传感器13. 全电桥式传感器电路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为( D )A. B.C. D. 0 14.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是 ( D ) 信号的传感器。
A. 适于测量任意B. 适于测量直流C. 适于测量缓变D. 适于测量动态15. 属于四端元件的是( C )。
传感器复习资料
传感器复习资料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 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 )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2.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由哪些性能指标描述?它们一般可用哪些公式表示? 2.2传感器的线性度是如何确定的?确定拟合直线有哪些方法?传感器的线性度Lγ表征了什么含义?为什么不能笼统的说传感器的线性度是多少。
2.3传感器动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是什么? 2.1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
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2答:1)实际传感器有非线性存在,线性度是将近似后的拟合直线与实际曲线进行比较,其中存在偏差,这个最大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即线性度,2)选取拟合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理论线性度(理论拟合);端基线性度(端点连线拟合);独立线性度(端点平移拟合);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传感器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压电材料有、。
2、传感器有、、组成。
3、电容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有多种,分别写出其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4、电感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原理。
是将被测(如压力、位移等)转换成的变化输出。
5、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定义是与引起能的相应之比。
6、光电元件的理论基础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有、、、等。
7、电容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有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噪声的抑制方法有选用质量好的传感器和其他元器件、、、和滤波9、热敏电阻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10、热电偶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的测温元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变化的测温元件。
11、热电动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部分由两种导体的构成,另一部分是单一导体的。
12、由于两种导体不同,而在其形成的电动势称为接触电动势。
13、接触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有关,而与导体的直径、长度、几何形状等无关。
14、补偿导线法常用作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它的理论依据是定律。
15、单位应变引起的称为电阻丝的灵敏度系数。
16、产生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因素有的影响和的影响。
17、直流电桥平衡条件是。
18、直流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与电桥的供电电压的关系是关系。
19、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时,粘贴在被测试件表面上,补偿应变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且补偿应变片。
20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效应,它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21、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
22、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
23、应变式传感器中的测量电路是式将应变片的转换成的变化,以便方便地显示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24、电阻应变片的配用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同时还能起到的作用。
传感器填空选择复习资料
传感器填空选择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组成。
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检测器或探测器等。
2、在采用正弦输入研究二阶传感器频域动态特性时,常用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来描述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其重要指标是和固有频率nω和阻尼比ζ。
3、对于丝式应变片主要由电阻丝、基底、覆盖层、引线组成。
应变片的主要参数有应变片电阻值(R0);绝缘电阻;灵敏系数;允许电流;应变极限;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
4、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上,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改变来实现非电量电测的。
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分为变磁阻式;差动变压器式;涡流式等几大类型。
5、涡流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主要有定频调幅;变频调幅;调频;几种形式。
6、电荷放大器的作用是信号放大、阻抗变换等。
其突出优点是不受电缆电容的影响。
7、机器人外界检测传感器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接触觉;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包含的内容有压觉;力觉;滑觉。
8、热电偶的热电效应是由珀尔贴(Peltier)效应和汤姆逊(Thomson)效应效应引起的。
热电偶的三个基本定律是均质导体定律、中间导体定律以及中间温度定律。
9、感应同步器鉴幅型信号处理方式是在滑尺的正余弦绕组中分别加上频率相同、相位相同,但是幅值不等的信号,鉴相型信号处理方式在滑尺的正余弦绕组中分别加上幅值不等相同、频率相同相同,但是相位差π/2的信号。
10、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传感器的各种效应应变效应;压阻效应;压电效应;逆压电效应;压磁效应;热电效应等。
11、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材料;能源;信息;;信息技术基础的三个方面是测量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12、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
衡量传感器动态特性的重要指标是上升时间;超调量;稳定时间。
等。
13、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包括弹性特性;弹性滞后;弹性后数;固有振动频率。
对弹性敏感元件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弹性滞后和弹性后效要小;弹性模数的温度系数要小;线膨胀系数要小且稳定;弹性极限和强度极限要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1.1 什么是传感器?按照国标定义,“传感器”应该如何说明含义?1.2 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1.1答: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感知信号检出器件和信号处理部分总称为传感器。
我们对传感器定义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从狭义角度对传感器定义是: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我国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Sensor/transducer )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
定义表明传感器有这样三层含义:它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一种检测装置;能按一定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存在确定的关系。
按使用的场合不同传感器又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探测器。
1.2答:组成——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组成;关系,作用——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试系统的接口位置,即检测与控制之首。
传感器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研究与自动化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并通过它转换成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其作用与地位特别重要。
2.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什么?由哪些性能指标描述?它们一般可用哪些公式表示?2.2传感器的线性度是如何确定的?确定拟合直线有哪些方法?传感器的线性度L γ表征了什么含义?为什么不能笼统的说传感器的线性度是多少。
2.3传感器动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它们的意义是什么?2.1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
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2答:1)实际传感器有非线性存在,线性度是将近似后的拟合直线与实际曲线进行比较,其中存在偏差,这个最大偏差称为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即线性度,2)选取拟合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理论线性度(理论拟合);端基线性度(端点连线拟合);独立线性度(端点平移拟合);最小二乘法线性度。
3)线性度L γ是表征实际特性与拟合直线不吻合的参数。
4)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是以一条理想直线作基准,即使是同一传感器基准不同时得出的线性度也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提出线性度, 当提出线性度的非线性误差时,必须说明所依据的基准直线。
2.3答:1)传感器动态特性主要有:时间常数τ;固有频率n ω;阻尼系数ξ。
2)含义:τ越小系统需要达到稳定的时间越少;固有频率n ω越高响应曲线上升越快;当n ω为常数时响应特性取决于阻尼比ξ,阻尼系数ξ越大,过冲现象减弱,1ξ≥时无过冲,不存在振荡,阻尼比直接影响过冲量和振荡次数。
3.1 何为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3.2 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金属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3.4 金属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在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半导体应变片灵敏系数范围是多少,金属应变片灵敏系数范围是多少?为什么有这种差别,说明其优缺点。
举例说明金属丝电阻应变片与半导体应变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7 一测量吊车起吊重物的拉力传感器如图3-29a 所示。
R 1、R 2、R 3、R 4按要求贴在等截面轴上。
已知:等截面轴的截面积为0.00196m 2,弹性模量E =2×1011N /m 2,泊松比0.3μ=,且R 1=R 2=R 3=R 4=120Ω, 所组成的全桥型电路如题图3-29b 所示,供桥电压U =2V 。
现测得输出电压U 0=2.6mV 。
求:①等截面轴的纵向应变及横向应变为多少?②力F 为多少?3.8 已知:有四个性能完全相同的金属丝应变片(应变灵敏系数2k =), 将其粘贴在梁式测力弹性元件上,如图3-30所示。
在距梁端0l 处应变计算公式为026Fl Eh b ε= 设力100F N =,0100l mm =,5h mm =,20b mm =,52210/E N mm =⨯。
求:①说明是一种什么形式的梁。
在梁式测力弹性元件距梁端0l处画出四个应变片粘贴位置,并画出相应的测量桥路原理图;②求出各应变片电阻相对变化量;③当桥路电源电压为6V 时,负载电阻为无穷大,求桥路输出电压U 0是多少?3.9 图3-31为一直流电桥,负载电阻R L 趋于无穷。
图中E=4V ,R 1=R 2=R 3=R 4=120Ω,试求:① R 1为金属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R 1的增量为ΔR 1=1.2Ω时,电桥输出电压U 0=? ② R 1、R 2为金属应变片,感应应变大小变化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输出电压U 0=? ③ R 1、R 2为金属应变片,如果感应应变大小相反,且ΔR 1=ΔR 2 =1.2Ω,电桥输出电压U 0=?3.1 答:导体在受到拉力或压力的外界力作用时,会产生机械变形,同时机械变形会引起导体阻值的变化,这种导体材料因变形而使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当外力作用时,导体的电阻率ρ、长度l 、截面积S 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阻值R 的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检测出外界作用力的大小。
图图 3-303.2答:金属丝灵敏系数0k 主要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决定的。
受力后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为(12)μ+,电阻率的变化为()//ρρε∆。
而实际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应包括基片、粘合剂以及敏感栅的横向效应。
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状态不同,金属丝做成成品的应变片(粘贴到试件上)以后,灵敏系数降低了。
3.4答:金属导体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是利用机械形变产生的应变效应,对于半导体而言,应变传感器主要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金属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可近似写为 012k μ≈+,即0 1.52k ≈~;半导体灵敏系数近似为 ()0//k E ρρεπ≈∆=≈50~100。
3.7解: 211212340120;0.3;0.00196;210/;2; 2.6R R R R S m E N m U V U mV μ====Ω===⨯==Q050.156//0.0008125120.00048753.18510U R R Ul R R R R l k r l r lF SE N εμμε∆==Ω∆∆∆====+∆∆=-=-==⨯按全桥计算:轴向应变:横向应变:力: 3.8解:①梁为一种等截面悬臂梁;应变片沿梁的方向上下平行各粘贴两个;②5202;100;100;5;2;210/k F N l mm h mm b mm E N m ======⨯Q02620.012Fl R k R Eh b ε∆∴===应变片相对变化量为: ③060.072R V U V R ∆=⨯=桥路电压6时,输出电压为:3.9解: ①100.0104E R R U V R ∆=⋅=因为只有为应变片,电桥输出按单臂电桥计算, ②00U V=因为两应变片变化大小相同,相互抵消无输出, ③120,0.022E R R R U V R ∆=⋅=因为应变时大小变化相反,电桥输出按半桥计算, 4.1 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4.2 为什么高频工作时的电容式传感器连接电缆的长度不能任意变化?4.3 差动式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若初始容量1280C C pF ==,初始距离04mm δ=,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位移了0.75mm δ∆=时,试计算其非线性误差。
若改为单极平板电容,初始值不变,其非线性误差有多大?4.7 压差传感器结构如图4-30a 所示,传感器接入二极管双T 型电路,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4-30b 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UE =10V ,频率f = 1MHz ,R1=R2=40kΩ,压差电容C1=C2=10pF ,RL=20kΩ。
试分析,当压力传感器有压差PH >PL 使电容变化ΔC=1pF 时,一个周期内负载电阻上产生的输出电压URL 平均值的大小与方向。
4.1答:非线性随相对位移0/δδ∆的增加而增加,为保证线性度应限制相对位移的大小;起始极距0δ与灵敏度、线性度相矛盾,所以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只适合小位移测量;为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改善非线性关系,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一般采用差动结构。
4.2答:低频时容抗c X 较大,传输线的等效电感L 和电阻R 可忽略。
而高频时容抗c X 减小,等效电感和电阻不可忽略,这时接在传感器输出端相当于一个串联谐振,有一个谐振频率0f 存在,当工作频率0f f ≈谐振频率时,串联谐振阻抗最小,电流最大,谐振对传感器的输出起破坏作用,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通常工作频率10MHz 以上就要考虑电缆线等效电感0L 的影响。
4.3解:若初始容量1280C C pF ==,初始距离04mm δ=,当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位移了0.75mm δ∆=时,非线性误差为: 2200.75()100%()100% 3.5%4L δγδ∆=⨯=⨯=改为单极平板电容,初始值不变,其非线性误差为:00.75100%100%18.75%4L δγδ∆=⨯=⨯=a)b)图4-304.7解:当H L P P >时,12C C <;212C C C -=⋅∆4612122(2)4080()21010102100.36()6060L RL L E L R R R U R U f C C V R R -+⨯=-=⨯⨯⨯⨯⨯⨯=-+⨯ 由于12C C <,电压UE 的负半周占优势,故RL U 的方向下正上负。
5.1 何谓电感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5.2 提高电感式传感器线性度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5.4 说明产生差动电感式传感器零位残余电压的原因及减小此电压的有效措施。
5.7 概述变间隙式差动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5.10 什么叫电涡流效应?说明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它是基于何种模型得到的?5.11 电涡流式传感器可以进行哪些物理量的检测?能否可以测量非金属物体,为什么?5.1答:电感式传感器是一种机-电转换装置,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和互感的变化实现非电量电测的一种装置,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感或互感的变化。
它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应变、流量、密度等参数。
电感式传感器种类:自感式、涡流式、差动式、变压式、压磁式、感应同步器。
工作原理:自感、互感、涡流、压磁。
5.2答:电感传感器采用差动形式,转换电路采用相敏检波电路可有效改善线性度。
5.4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在零点附近总有一个最小的输出电压0U ∆,将铁芯处于中间位置时,最小不为零的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