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摘要: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产物。
很多语言学家试图通过语言研究分析和解决社会和生态问题。
生态话语分析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有独特的哲学体系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Costa一则多模态语篇为例揭示语篇的生态视角如何体现语言与生态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构建人类与其他生命有机体和整个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积极可持续关系。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语篇1.引言生态语言学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兴起的由自然科学和相关人文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
由于受到菲尔(Fill)的观点影响,对于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途径普遍认为有两大模式:豪根模式和韩立德模式。
前者代表着“隐喻范式”,注重语言多样性、语言的生存、发展和消亡;后者体现“非隐喻范式”,注重话语和行为的生态审视和批评。
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视角之一的生态话语分析,实际包括对生态的话语分析和对话语的生态分析。
二者相互补充,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全球资源等问题进行探索,对增强人类的生态环境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尝试对英国Costa咖啡一则广告宣传片这一多模态语篇进行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讨论,揭示媒体语篇的宣传往往富含多种创造意义的手段,对人类生态意识的培养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2.生态哲学与研究者的生态观“生态观”这一术语最早由Naess(1995)提出,用来描述与生态有关的哲学原则。
作为著名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者,Stibbe(20XX)就用一个带感叹号的词表达自己的生态观:Living!在他看来,我们生活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活而活,而且要有质量地生活。
人类的幸福生活是必要条件。
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者,我们要褒扬并推广那些“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 discourse),揭露和遏制那些“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 discourse)。
对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建设作用(黄国文,20XX)。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
03
CATALOGUE
生态话语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文本分析法
总结词
文本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 解析,以揭示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和信息的方 法。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在生态话语分析中,主要应用于 对文本内容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进行 分析,以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观念 和思想。该方法包括对文本的词汇、句子、 段落以及整个文本的深度解读,以挖掘其中 所包含的生态观念和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研究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积极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范围内的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跨学科科,如语言学、社会学、 环境科学等的合作与交流,以产生更多 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
VS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 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 我国在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领域的研 究成果。
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强化实践导向
强化社会参与
生态哲学观强调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 话语分析中,应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促进政 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共治。
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和谐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哲学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在生态话语分析中,应关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哲学观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生态话语分析中,应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倡导可持续发展
生态哲学观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生态话语分析中,应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推广,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她以她浪漫主义的诗歌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对自然的独特描写而备受赞誉。
她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她借由自然的意象,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本文将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探讨她对自然的态度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她将自然视作生命之源,赞美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在她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对大自然的直接描写,比如《光芒》里写到“闪开/ 刚刚有光, /就像六翅鸟行驶”。
这首诗歌中,艾米莉·狄金森运用了鸟类的形象来描绘光芒的出现,表达了她对自然美丽和神秘的赞叹之情。
在《帝国》这首诗中,她描绘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和自然界的统治力量:“外面/奔腾的尘埃,光彩夺目的自然”。
“帝国的钥匙在哪里呢?/帝国销声匿迹。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她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也体现了她对自然界统治力量的敬畏与敬重。
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中对自然的描写充满了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她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和哲理。
在《蜂鸟》一诗中,她写到:“公主似的,板栗衣;跑着吸取昙花池的蜜。
”在这首诗中,她通过对蜂鸟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生物的神奇和生机。
在另一首诗《黑蜻蜓》中,她写道:“映入函数水晶般的翅膀/和柔软的木制下巴。
”通过对黑蜻蜓的细致观察,她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乎微之物的关怀。
这些诗歌中所蕴含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不仅展现了她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也启发了人们对自然的新的认识和感悟。
艾米莉·狄金森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珍惜。
她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担忧,并呼吁人们要爱护大自然。
在《蜜蜂》这首诗中,她写到:“为了自己的家而破天荒地采蜜/ 她为啥一动都不动。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一、生态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生态语言学是以语言为视角探究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语言生态学、生态修辞学、环境话语分析等。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系统,更是一种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重要文化载体。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就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展开的。
二、和谐话语的内涵与特点和谐话语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积极、和睦、合作、关怀的信息的言语行为。
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和谐话语不仅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具体来说,和谐话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重视环境保护:和谐话语强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提倡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观念。
2. 倡导合作共赢:和谐话语倡导人们之间的合作与共赢,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和睦。
3. 传递正能量:和谐话语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三、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分析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关注环境问题,传递和谐的话语成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环境保护类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下,人们常常使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和谐话语,在日常交往中传递环保意识。
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
这些话语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2. 赞美自然话语分析生态语境下的和谐话语还包括赞美自然的话语,这类话语常常用来描述自然景观,传递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比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森林深处的鸟鸣声清脆悦耳”等。
这些话语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爱和珍惜之心。
3. 促进合作共赢话语分析在生态语境中,促进合作共赢的和谐话语也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共享未来”等。
这些话语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关系,呼吁人们通力合作,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研究
研究》2023-10-29contents •生态话语分析•生态哲学观•生态话语分析与生态哲学的结合•结论与展望目录01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是指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文化、环境等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旨在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生态话语分析关注人类语言的生态特征,以及人类语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它强调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构建和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表达、传播和影响。
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形式的人类语言行为,如口头交流、书面文本、图像符号等,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语境和领域,如科学、文化、政策等。
生态话语分析的定义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语言学研究。
早期的生态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话语分析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更多领域的生态话语分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成果,为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支持。
生态话语分析的历史与发展VS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生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料分析、话语分析等。
研究者们通常通过对文本内容、语言形式、语境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人类语言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因素在人类话语中的体现和作用。
此外,生态话语分析还采用了一些跨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如社会网络分析、语义网络分析、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人类语言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02生态哲学观生态哲学的定义与特点生态哲学的定义生态哲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哲学思考方式,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语言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和谐话语的特征与实现途径,以期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生态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言、环境和文化相互关系的跨学科领域。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语言作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联系纽带,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影响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因此,探究环境语言的特征和功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构建和谐的人类-自然关系,都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和谐话语是指能够体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言论和表达方式。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和谐话语具有积极的言语功效和社会效应,能够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道德责任感,推进社会意识和文化转变,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中国。
和谐话语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保性特征,即能够关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问题,回应社会关注和要求;二是可持续性特征,即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值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崇生态智慧和绿色生活方式;三是文化性特征,即能够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传承,具有历史、地域、习俗和信仰等文化元素,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四是人本性特征,即能够体现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策略,重视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强调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
实现和谐话语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个体和群体对环境的价值认知和关注度,推广环保教育和科普,普及环保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环境管控和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和循环利用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和资源节约型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弘扬生态文明和绿色文化,发挥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的作用,加强文化教育和传播,营造环保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
生态话语分析话题、特征及启示
生态话语分析话题、特征及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生态话语分析这一新兴领域,阐述其重要话题、核心特征以及对我们理解现实世界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启示。
生态话语分析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了语言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旨在揭示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倡导通过语言的力量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本文将首先概述生态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接着深入探讨其核心话题和特征,最后阐述其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启示。
二、生态话语分析的主要话题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旨在探讨人类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一领域中,研究者们关注多个重要话题,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语言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
生态话语分析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这包括工业生产、城市发展、资源开采等方面。
语言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用于描述和解释这些行为,还参与了决策过程,影响了人类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因此,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话题之一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揭示和反思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生态话语分析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和文化维度。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语言作为社会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生态话语分析关注如何通过语言来揭示和批判社会文化因素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推动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生态话语分析还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行动。
语言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呼吁公众参与、传播生态知识等方式,语言可以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因此,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话题之一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构建和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行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话语分析的主要话题涵盖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和文化维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和行动等方面。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引言一、和谐话语的概念及特点和谐话语是指那些以和谐为中心、强调宽容、理解、友爱、宽容、共生、共享、互助等价值观念的话语。
这种话语不以冲突和对立为目的,而是以传递和平与协调的信息为目标。
在和谐话语中,人们追求对自然和谐共生,关注个体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共存。
和谐话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谐话语具有包容性,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尊重多样性。
和谐话语强调平等和互利,在交流中更注重合作、共享和互助。
和谐话语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谐话语强调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传递积极、乐观、向善的态度。
二、和谐话语的影响因素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和谐话语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文化背景是影响和谐话语产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话语的和谐性。
个体的教育背景、成长环境也会对和谐话语的产生产生影响。
受到良好教育和家庭环境的个体更容易产生和谐话语。
社会氛围和价值观的影响也是产生和谐话语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倡导和谐、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容易产生和谐话语。
媒体、网络等传播渠道的影响也是决定和谐话语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和谐话语的作用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和谐话语在构建和谐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和谐话语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理解,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类与自然关系。
和谐话语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当人们使用和谐话语进行交流时,更容易产生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从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和谐话语能够引导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从而心态积极、向上,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和谐话语能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发展。
当和谐话语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和谐话语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分析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她以独特的诗歌风格和独树一帜的思想深受读者喜爱。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以自然为主要题材之一,其作品包含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探究,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破坏的忧虑。
本文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探究她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一、对自然的赞美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
她视自然为神圣的存在,把自然视为精神上的家园。
例如,她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家是大自然/ 大自然是我家”,表现出她与自然紧密融合的视角。
在她的诗歌中,自然常常被描述为美丽、和谐和神秘的存在。
例如,她在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晨的自然场景:“假如早晨是显像草地/ 接着是眼前的树// 接着是雾气又浓又蒸/ 就在这里,我遇见了上帝。
”这些描述表现出了她对自然美妙和神秘的认知和赞美。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也表现出对自然的探究和探索。
她常常描绘一些特殊或奇异的自然景象,例如彩虹、闪电、太阳等等。
她刻画这些景象时,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千姿百态,也探究了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在她的一首诗中,她描绘了一个彩虹的美丽场景:“在整个天际/ 我看见彩虹/ 所有颜色,从起源涌向更远/ 为上帝的脚下/ 捉住最后的一只兜风鞋。
”这些自然景象的丰富描绘表现出她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探究。
三、对自然的破坏的忧虑尽管艾米莉·狄金森对自然充满了赞美和探究,但她也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忧虑。
在她的某些诗歌中,她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担忧,这主要体现在她对森林、河流、花卉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中。
例如,在她的一首诗中,她写道:“我听到了大火烧毁森林/但我没有停下/ 远离那痛苦的尖叫/ 沿着毁灭之路行走。
”这些描绘表现出了她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和对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强烈反感。
总之,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中体现了丰富的生态话语。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
以教育语篇为例分析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摘要:生态话语分析反映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生态话语分析以及物性分析为主,但相关分析对小句的生态语义取向分类有待细化,已有的生态话语分析也较少关注教育语篇。
针对此,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及物模式与作格模式,细化过程类型与参与者角色,并在生态哲学观的指导下,探讨不同过程的语义生态取向,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展示该模式的应用,揭示教育语篇中蕴含的生态观,并为教学实践中的生态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及物性分析;教育语篇;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1、引言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范俊军,2005;韩军,2013;黄国文,2016a),是涉及语言和生态关系的所有研究总称(Fill&Mǜhlhusler,2001;Fill&Penz,2018)。
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有两种被广泛接受的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
其中,豪根模式又称语言的生态学(ecologyoflanguage),关注语言多样性、语言接触、濒危语言等,认为语言生态学要研究的是“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Haugen,1972:57),并将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因此被称为隐喻模式。
韩礼德模式关注语言对生态的影响,即“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Halliday,2007:14),强调语言在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视语言为干预社会实践的方式,突出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黄国文,2016a;何伟魏榕,2018a)。
从豪根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至今,生态语言学已初步形成了核心的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何伟魏榕,2018a)。
研究主题也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语言政策和规划、语篇分析、语言教学等(Chen,2016)。
及物性视角下外研版新标准高中英语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视角下外研版新标准高中英语生态话语分析一、前言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也日益显著。
20世纪90年代,语言学家尝试用语言作为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
韩礼德强调语言与增长主义、等级主义和物种歧视之间的关系。
斯提比认为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对人类、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影响。
布朗将环境危机确定为影响全人类的关键问题之一,特别强调生态类型的文本必须在课堂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要遏制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剧变要从“绿化”儿童的社会环境开始,通过塑造几代人的生态意识来改变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柏林宣言》中呼吁“到2025年使环境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项教育变革的提出,必将改变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未来一代生存环境状况和生存质量。
二、文献回顾生态语言学作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致力于探索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对教材的生态语言学研究已经成为另一个研究领域,对教材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材中课程活动的探究,如Jacobs对17本国际英语教材课本中听、说、读、写课程活动的研究表明,教材中的关于环境的内容较少,且学生的参与度不高;Kirova对马其顿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生态话题出现的频率和方式进行研究,发现该教材中生态意识显著。
(2)从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Zahoor在生态教育学的维度上对巴基斯坦小学英语课本进行研究,发现文本中传播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缺少生态中心观念;Crudt对中国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环境素养进行研究,发现课文中大多数强调消费者行为,发现人类定位为环境破坏者而不是积极的行动者。
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包括日本、远东、伊朗、中国,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对小学教材的研究,对高中的英语教材研究较少,因此目前的研究对填补这片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一)语料的收集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何伟、魏榕提出的“多元和谐、交互共生”作为生态哲学观,选取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课本中11篇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过程532个,从中挑选出关于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生命体、人与自然共261个,使用UAM Corpus Tool 3.0软件标注及物性系统,对所选语篇进行参与者、过程、环境成分的统计,标注完成后,对语料中出现的及物性过程进行量化统计,最后基于统计数据进行个例分析,了解生态特征在及物性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得出课本中所选话语表达的生态思想,从而达到促使青少年注意语言的使用,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师注意教材中生态有益性话语的传播和推广的目的。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间的生态话语也得到了不断深化和扩大。
国际生态话语作为环境领域国际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国际生态话语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首先,国际生态话语具有及物性质。
所谓及物性质,即国际生态话语在传播过程中会影响并引起各国行动。
例如,国际生态话语中经常涉及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促使各国采取行动,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以应对环境挑战。
此外,国际合作也成为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的体现,各国通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展开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际生态话语具有相对普遍性。
无论国家的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如何,环境问题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共同的挑战。
这种普遍性使得国际生态话语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播和接受。
例如,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通过环保峰会、国际谈判等形式交流和合作,共同努力应对。
再次,国际生态话语具有时效性。
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国际生态话语也在不断变化。
新兴的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逐渐受到关注,成为国际生态话语的热点。
同时,各国在应对环境问题上的经验和做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分享,这些内容也丰富了国际生态话语的内涵。
最后,国际生态话语具有灵活性。
随着各国在环境问题上的认知和理解的差异,国际生态话语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
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点和解决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国际生态话语需要通过对话和交流,不断调整和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
综上所述,国际生态话语具有及物性、普遍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这些特点。
国际生态话语作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起行动,并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
146《名家名作》·杂谈[摘 要]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2020年、2021年权威媒体公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生态话语分析。
通过解释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含义和潜在意识形态,预测网民在网络中的生态行为模式,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三类:破坏性话语、中性话语和有益性话语。
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潜移默化地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故建议大力倡导有益性网络流行语,坚决抵制破坏性网络流行语,合理使用中性网络流行语,从而致力于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网络环境。
[关 键 词] 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语言特征;生态话语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陈 玲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社会和时代的产物,既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也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
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和应用的网络语言,在特定的网络媒体传播中表现出特殊意义,包括汉语拼音、英语字母、标点符号、符号、图片和文字等形式。
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便于了解网络中网民的潜在意识形态。
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为我们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生态思想提供了新视角。
生态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90)认为,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世界,还可以构建世界,帮助人们认识世界。
随后,学者们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对诗歌、新闻、广告等进行研究,但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寥寥无几。
因此,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探究网民的生态意识,预测网民在网络中的生态行为模式。
一、生态语言学和生态话语分析豪根(Haugen,1972)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语言生态学”(the ecology of language)这个概念,开辟了一种将语言学和生态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思维方式。
他认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像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随后的研究中,一批学者进一步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中,以隐喻的方式研究语言、环境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摘要:广义上来说,生态和谐话语的分析和对和谐话语的生态分析构成了生态和谐话语分析,前者将关于生态的和谐话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后者则是主要研究和谐话语中的生态成分,从一方面来说,生态和谐话语分析是整个语言系统中生态成分的举例,同时也与和谐话语生态分析互为增补摘要:生态和谐话语分析与话语分析紧密相连,它不仅仅是话语分析的分支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原则、方法和主体影响因子,这些可以追溯到M.A.K.Halliday有关语言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选择性和进化性的思想。
生态和谐话语分析利用语言在构建现实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推动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人与自然以及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和谐,促进“思”和“行”的生态语言学化。
本文尝试通过对生态和谐话语问题的讨论,勾画出生态和谐话语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和谐话语分析;生态和谐话语问题1866年“生态学”一词首次问世。
它由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提出。
生态学已经有150余年历史。
在20世纪末期,生态学的发展展现了新态势,即生态泛化。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
比如: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生态文学、生态翻译学、经济生态学、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美学、教育生态学等。
这是生态学发展史诗性的进步。
其中生态语言学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初生的极其重要的独立学科。
生态泛化为生态问题的发现、分析和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对生态语言学来说,如果要深入研究问题,首先应系统了解它的产生、发展、壮大;广泛的收集前辈们的研究观点、研究视角以及它本身的发展规律等相关文献。
广义上来说,生态和谐话语的分析和对和谐话语的生态分析构成了生态和谐话语分析。
前者将关于生态的和谐话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后者则是主要研究和谐话语中的生态成分。
甚至又延伸至语言系统中生态与非生态成分的探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生态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响,同时也关注环境对语言的塑造和影响。
在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语言被看作是人类与环境互动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反映出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和谐。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就是关注语言中所体现出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内容,以及这些和谐话语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
一、和谐话语的内涵和谐话语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传播和使用的言语表达,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关怀:和谐话语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关爱和尊重,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是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
这些话语通过语言的形式,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
2. 生态文明:和谐话语反映了一种生态观念和生活方式,它们传递的是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态度。
3. 社会责任:和谐话语传达了社会责任感和共同体意识,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识和共同责任意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和谐话语的特点1. 积极向上:和谐话语积极向上,具有鼓舞人心、引导人们积极行动的特点,它们能够激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注和行动,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效果。
2. 客观真实:和谐话语客观真实,反映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客观存在和复杂性,同时也揭示了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真实状态和趋势。
3. 多样共生:和谐话语体现了多样性和共生性,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共同理解和追求。
四、和谐话语分析研究的意义1. 促进环保意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对和谐话语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激发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保实践中来。
2. 提升语言生态素养: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语言生态素养,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的传播和使用,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实践与改善。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强,生态语言学这门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而和谐话语作为生态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和谐话语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生态语言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人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反映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和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语言可以洞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价值观。
而和谐话语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探讨人类如何通过语言传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
和谐话语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共存,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二、和谐话语的特点1. 尊重与关怀:和谐话语的特点之一是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
在和谐话语中,人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尊重,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一些环保宣传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和谐话语的运用,比如“珍惜每一滴水,守护清洁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这些话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2. 思辨与启发:和谐话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语言的呈现方式来启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感悟。
在和谐话语中,人们常常运用一些比喻、象征、寓言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赞美,来启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大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描绘着无穷的美丽和神奇。
”这样的话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感悟,启发人们对自然界的美好和奇迹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力。
三、和谐话语在当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1. 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谐话语在环保宣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语言的力量传递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怀,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热情。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关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和谐话语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表达。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和谐话语进行分析研究。
和谐话语在语言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认识。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关注并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转变在语言中得到体现,人们开始使用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词汇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和谐话语在语言使用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赖自然环境。
和谐话语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强调人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表达方式在语言层面上能够提醒人们有意识地保护环境,恢复人与自然的平衡。
和谐话语在语言行为上体现了人们对环境的负责与行动。
和谐话语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美好愿望,更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落实。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从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做出贡献,表达自己对环境和谐的态度。
相关的行动也被纳入到和谐话语的内容中,强调了人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出力。
和谐话语还在语言结构上传递了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在语言中,人们喜欢使用一些富有音韵美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押韵、诗歌、流畅的句式等。
这种音韵美的表达方式类似于大自然中的和谐乐章,能够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也使人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环境保护的理念。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揭示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和谐话语在语言层面上反映了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认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关系,体现了人们对环境的负责与行动,并在语言结构上传递了一种和谐的音乐感。
通过对和谐话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系统功能语言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以英文公益短片Nature_Is_Speaking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43期总第639期系统功能语言视角下的生态话语分析——以英文公益短片Nature Is Speaking为例摘 要:生态话语分析从生态的角度审视语言的结构和使用。
本文从及物性、作格性、语气等对纪录片Nature Is Speaking的文本进行生态视角的解读,探究话语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手段有效地影响受众对生态的认识。
研究发现,该纪录片主要通过过程类型和作格模式的选择、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的安排等手段“突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命体以及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生态破坏,从而抵制“自然是用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提倡人类应尊重、关爱自然并直面各种生态问题。
关键词:生态话语分析;环保纪录片;系统功能语言学作者简介:李曼(1997.03-),女,浙江温州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生态话语分析是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之一,旨在发现语言使用中对生态保护具有消极影响的因素。
如Gerbig、Schleppegrell发现采用名物化可以省略或掩盖施事,从而避免谈及行为的责任主体。
还有学者如Stibbe、Slater等采取批评话语分析模式对猪肉行业、动物制品等话语进行分析,发现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在主流话语中往往被淡化。
近年来,生态语言学在国内发展较快。
韩军指出国内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语言的批评或微观研究偏少。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学者积极开展尝试。
如赵蕊华以银无须鳕为例,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分析了生态评估报告中构建非人类动物身份的手段,从而揭示了生态报告中的问题。
杨阳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卫报》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揭示了西方主流媒体在气候问题上的意识形态。
一、目的及意义Nature Is Speaking上映于 2015 年,是由国际非营利环保机构——保护国际基金会制作的环保公益短片。
该短片中大自然被赋予生命,呼吁人类感知大自然的所知所见,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生态语言学视角探讨了和谐话语的内涵和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首先分析了生态语言学与和谐话语的关系,指出了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接着解读了和谐话语的内涵,探讨了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介绍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方法,强调了对语言环境的整体性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和谐话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强调语言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以及和谐话语在实践中的价值,为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和谐话语、关系、内涵、分析方法、案例分析、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和谐话语作为生态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谐和共生的理念。
随着社会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和谐话语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和谐话语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认知,从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研究旨在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和谐话语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和谐话语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探讨生态语言学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推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工具,它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蕴含着文化、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研究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可以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对于拓展语言学研究的视野、丰富语言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语言与环境、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互动,为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未来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
作者:宫金玲
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16期
在生态语言学领域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所以针对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当前,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相关学界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怎样才能从生态视角来分析和应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这是语言学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生态话语的分析模式构建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1 引言
针对生态语言学而言,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它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包含两大模式,第一种模式主要体现为更关注语言和语言环境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豪根模式;另外一种模式,是更着重关注语言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相关影响的韩礼德模式。
当前,在国外针对韩礼德模式下的生态语言学进行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初具规模,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们都是通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针对语篇进行相对应的生态批评话语分析,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理论的路径、方法和研究话语的生态意义有着某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Halliday有针对性的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SFL)思想,着重针对英语词汇语法层面的非生态特征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同时借助规划语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针对相关的语言实施有效的生态定位,而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表明,SFL可以为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持。
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把生态哲学思想和SFL有机融合,切实有效的结合具体内容而构建起更切实可行的语篇生态性分析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指导和分析语篇生态和非生态因素,希望通过这种构建模式能够为生态话语分析和整个生态学的发展带来一定意义上的启示。
2 生态场所观和生态语言学
针对生态语言学进行着重分析和研究,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视角和途径,都与生态批评相关内容密不可分,有着巨大的关联性,然而不管从什么层面来进行批评,都要以与之相对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作为基础。
究其本质而言,人类不仅有着十分典型的社会属性,更有着天然的生态属性,人和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命体和生命场所都休戚与共,紧密不可分割。
而当前特别典型的各类生态问题生发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场所意识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缺失,也就是说,人类对于自我的生态归属感比较欠缺。
针对这样的情况,人类必须要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进行重新的定位,并针对相关生态场所有更良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与该场所及场所内其他的生命体实现和谐一致的共存。
本文从生态角度对Scannell的场所观系统进行解读和阐释,并将其扩展,如图1所示。
从根本上来讲,语篇是一种针对意义进行传播的有效媒介,它能够体现出不同种类的生态观念。
生态场所观与语篇类型、生态保护行为等几者之间的内在动态联系主要体现在下图所示内容:(加粗箭头表示生态良性循环)。
3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
Halliday认为,语言有着十分典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功能,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语言元功能(metafunction),在所有过程中主要包括经验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若干个语义系统能够切实有效的体现出此类功能,其中,及物性的系统体现出经验功能,而人的语气、情态和相应的评价系统有效体现出其人际功能,而主位和信息系统切实有效的体现出语篇功能。
本文所论述和阐释的内容主要是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作为基础,从生态视角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扩展并有效细化,针对语言中所蕴含的相关生态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和探究。
3.1 经验意义系统
为了使各个参与者的生态属性得到更有效的突出和体现,要更直观形象的反映出各个小句的生态价值,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更加深入细致的有效细化及物性系统的语义角色。
3.2 人际意义系统
语言所具备的功能,不仅能够使人的经验和感受得到淋漓尽致的描述和展现,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有效确保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集中有效的体现出讲话者的身份,特定的地位,以及针对某种事物的属于自身的独特判断和评价。
Halliday针对这样的情况有效指出,在语言人际功能的体现方面,语气和情态是两种十分关键的手段,从生态语言学层面来看,人们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相关信息、物质或者服务进行提供或者索取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或者无意的表现出一定意义上的生态意义。
例如,在具体的陈述句语气中,其中情态值的高低,可以针对生态倾向进行切实有效的检测,同时从根本上来讲,它也是有效检验生态倾向的核心参数。
;针对这一方面内容,相关的专家学者,例如,Martin & White认为除了情态和语气这两种手段之外,从词汇层面来看,评价资源也是针对人际功能进行体现的重要手段,他们进一步构建了相对应的评价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原本的人际意义框架得到了有效的开拓和扩展。
同时,Martin & White有针对性的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把态度系统(也就是,人类对于某些事物或者事件,持肯定或者否定态度的评价资源)有效分成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情感(Affect)、判断(Judge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
其中,评价系统使说话者对于某个事件或者人物的观点和判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表达,与此同时,也从根本上体现出说话者和他所代表的群体的普遍价值观和思想取向。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来看,评价系统也能够有效确保说话者的生态观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而针对生态观进行正面或者负面的划分,也不用依靠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相关方面的学科思想,还需要生态学思想支撑。
例如,对于情感系统而言,情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子系统,分别是:品质情感、过程情感和评注情感。
同时它
也可以有效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积极和消极情感。
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划分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也不完全意义上通过词汇的意义来进行判定,同时更由情感缘起(stimulates)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如果某个人说:我感到很开心,在不同的情况下所传达的意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如果说话的人是看到了一只松鼠从窗前跳过说出此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解释为,该句充分表达他的喜悦和快乐的情感,这个小句是描述人对自然场所中人外生命体的积极情感,所传达的是生态保护型场所观。
而如果说话的人是在看到马戏团表演的时候,运用词句,则表达的是一种喜悦的情感,从生态语言学层面来看,这个句子则主要描述的是人类对场所中人外生命体的淡漠和利用,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生态破坏型场所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就属于一种消极的情感。
图4为生态视角下的情感系统。
3.3 语篇意义系统
现在着重针对生态语言学层面建构生态话语的分析的语篇意义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位系统、信息系统、衔接与连贯系统。
把主位系统作为案例来看:从生态语言学层面来看,主位是整个话语的起点,通常情况下所代表的是通识性的、不言自明的背景信息,所以在描述者和场所相关因素产生互动的时候,话题主位的选择可以从根本上有效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取向。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大森林中看到一只鹿,他既可以用“我看见一只鹿”来描述该场景,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说法来描述同样的事实:“一只鹿看着我”。
从生态层面来看,把人作为话题的起点和把鹿作为话题的起点,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态取向。
这两种表达方式,一个是把人作为认知的出发点,另一个是把人以外的生命体作为认知的出发点。
尽管这两种出发点,在语言层面没有优劣的区别,但是,在人类中心意识过强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着重关注一下人外的生态因素,进一步有效提升其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的存在性和价值性,进而切实有效的把它作为整个话题的起始点,这样能够使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更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有效看出,有针对性的阐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等相关内容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
从根本上来讲,不能比较单纯简单的把生态话语分析理解成批评话语分析的下属领域,而要进一步着重针对全新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进行探寻和拓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推进生态话语分析模式的构建,并把相关内容落到实处,有效运用,对于人类语言学的丰富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