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一、农民增收开展现状近段时间,我们通过开展“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入村组农户,进行走访、座谈,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全县粮油产量的逐年增长使我县农民增收的根底更加牢固,特色骨干工程使我县农民增收的优势更加显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县农民增收更加显著,在惠农政策支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下农民增收的幅度更加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恢复性稳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幸福指数日益趋高。
同时,竹溪是山区农业县,因受土地、交通等纲性制约,农民增收与其它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农民收入主要由种养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构成。
并呈“三个特点”:一是粮油种植增收保稳定。
全县粮油因为产量、价格同步恢复增长,增收作用不断增强;但相对而言,粮油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增收幅度较小、利润小,一般仅满足于自给自足,保持生活稳定,现金收入较少。
一家老小仅靠粮油种植,生活将十分困难。
二是特色产业增收促进步。
全县的茶叶、药材、蔬菜等特色作物产量增、效益增,增收作用也非常明显,但由于市场供给份额较小、产品加工粗放,仅仅处于原料生产,拉动全县人民大幅增收还有一定距离。
三是外出务工增收强支撑。
外出务工增收对我们经济收入和状况来讲,仍是农民增收的主动力。
但仅靠务工,由于受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制约,挣得钱也只是辛苦钱、低收入。
所以,全县农民增收仅靠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种方式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必须采取“九牛爬坡、个个攒劲”的方法,加强对促进农民快速增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二、制约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1、农业灾害应对措施积极,但自然灾害可控性差。
农业大多数是靠天吃饭的产业。
近年来,农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丰收的不可预测性增加,再加上我县县级农业根底设施滞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现代农业开展进程,影响了农民增收。
需健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投入力度,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统筹城乡投资模式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以重庆市沙坪坝中梁镇新发村为例
水平 的度假 用 房 , 吸引城 市居 民消 费 。 即将 企业 自建 关 系 变成租 赁关 系 , 分利 用农 民闲置住 房 , 充 这就 回
农 ”实 现企业 增 收 、 民获利 , 重庆市 统 筹城 乡试 , 农 是
点 工作 中急需 破解 的难 题 。
二 、 状调 查和 分析 现
笔者 利用 “ 同” 三 的机 会 , 访 了多户 农家 。 走 发现 当前农 村都 基本 实现 电气 化 , 电气 到户 , 安装 有 水 还
路解 决 : 由农 业 公 司投 入 资金 , 于环 境 、 础设 施 用 基
法平 衡而 至今搁 浅 。 面对 风景 优美 , 适合 发展 观光 农
业 的 自然环境 , 面对 当前无 法逾 越 的土地 政策 , 如何
能够 既保护耕 地 和环境 ,又 引入 城市 资本 投入 “ 三
的建 设 ,通过 某种 方式 合法取 得农 民现 有 的 闲置住 房 , 以改 造 和完善 配套 , 加 使农 房成 为符 合城 市居 住
对 于那 些从 事生态 开发 利用 的农业 公 司来 说 ,修建 足 够房屋 是 吸引消 费者 和平衡 投入 产 出 、实现 经济
农 民闲置 房屋在 法律 上必 然涉 及农 民和农 民集体 组
03 黼 一… 3笛 . …
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调查与思考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农民增收现状分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引言背景与目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就业情况、农业经营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农民收入构成的多元化程度,探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可行性措施,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02农民增收现状分析01020304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受限于传统农业技术和设备,农业生产效率普遍较低。
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技能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导致附加值低。
农民普遍缺乏非农技能和知识,难以在城市或非农行业找到稳定工作。
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问题0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建议详细描述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引导,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总结词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措施。
详细描述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总结词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稳定和扩大惠农政策效果,是保障农民增收的基础。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就业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鼓励和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民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金融支持。
支持农民创新创业详细描述总结词04案例分析成功案例介绍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经验总结与启示经验总结上述成功案例的成功经验在于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村旅游等方式,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对浙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进一步提 高农产品市场竞争 力 一 是在当前农业结构 调 整中,要按照 “ 有所为 、有所不 为”的原 则.充分发挥 区域 比
2 0 ml[l c w T 3 0 28 2 _^ G EO q 9
维普资讯
根 大。
农 业发展 的环境还有 待于进一步优 化 主 要表现 在: 由
缺 少有效的抵押和担保等措施,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贷
款难 问题仍 比较突出;电价种类 繁多、农 用电价格高:用地审 批环 节过 多,速度较慢 ,影响企业项 目的实施 在税收方面, 农产品收购环节增值税抵扣率为 1% 有 的为 1% 3, 0 ,而销售环节 当前 “ຫໍສະໝຸດ 增 ”中 存 在 的突 出 问题 双
近几年,各地 “ 农业增效 、农 民增收 ”虽然 已经 取得阶段 性成果,但 是,存在 的问题也还根多,突出表现 在: 对发展开放 型农业总体 不太适 应 要 大力发展开放型农 业 ,当前存在的 问题迹不少:一是农产 品标准体 系小健全,对 国际标准缺乏 解,企业执行的标准 与国际 尚未接轨 。二 是农 产品质黾榆钡 体系不健全 ,检测机构市局也不合理 ,导致农产 0 品遇到绿色壁阜。去年 8月 2日l 山f 口虾仁被欧盟检 出含有 问 } { 氯霉素后,今年 1 1日欧盟全面停止对 中国进 口动 物源性食 月3 品,致使舟 宁肯三市虾仁产 品压库 90 吨。临海 市去年列 日本 30 出L两 兰花菜, J 在抽捡的70 0 裸样品中检出两棵有农残超标, 结 果导致 日本暂停进 口来 自浙江 的西兰花。三 是农业协会的作用 不够强,行业竞争、同行 压价 时有 发生 ,影 响了开放型农业的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投展。浙江是最大的橘子罐头出 口省份 ,在前几年橘子罐头的 国际市场竞争 中,曾先后击败 了日本和西班牙同类产 品,但 目 前 由于省内同类企业间缺乏行业 自律 .竞相压 价,导致橘子罐
关于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效 率的农 业生产 观念 中, 技兴农 观念 淡薄, 科 无法与 当前 的市场经 济相适应 , 。 因 而整 体造 成低 素 质—— 低 效 率一 一 低收 入 的循环 。 3促进 农民 增收 的对 策探 讨 3 1 制度创 新促进 农 民增 收 . 要积 极探索 适合 新形势 的农 村土地 制度 。土地制 度是农 村社会 经济制度 的基础 , 当前 的土 地制 度实 际上 是土 地使用 权和 所有 权 的分 离 。在当前 形势 下, 如何加 快农村 土地 流转制度 改革 , 充分利 用土地 资源显 得十分 迫切 。但是 土地 制度 的改革也必须 循序渐进 , 应该 做到 : 首先, 明确 构建 以村 为土地产权主 体 的农地 产权 制度 , 应该 由村 民委 员会 作为农 村集 体土地 的产权主 体I 在法律 循 序范 围 内行使 土地 的 所 有 、占有 、支配 和使 用 。其 次,应在 法 律引 导下 改革 现行 的征地 制度, 护农 民土 地财 产权 。党 的十六 届三 中全会 明确提 出: 保 实行 最严格 的耕地 保护 制度, 按照 保 障农 民权 益 、控制 征地规 模的原 则, 改革 征地 制度, 完善 征地 程序, 时给予 农民合 理补偿 。 七届三 中全会 的 ‘ 及 十 决定 》 指 出:我 国总体上 已进入 以工促 农 、以城 带 乡的发展 阶段, 进入 加快改造 传 “ 统农业 ,走 中国特色 农业现 代化道 路 的关键 时刻,进入 着力破 除城乡二 元结 构, 形成城 乡经济 社会 一体化 新格局 的重要 时期 ” 。因此 必须 综合运用 经济 、 法律 和行政 手段, 格规范土 地市场, 严 在土地 征用过程 中引入 市场机 保障 农 民基本 生活和 生产水平 , 为农 民增收提 供有 效制度 保障 。 再次 要建立 完善的 多 层 次的农 村社 会保 障体 系, 根本 上减轻 农 民负担 , 从 最大 限度保 障农 民权益 。 32 调整 和优化 农业结 构. 高农业 效益 . 提 增加 农 民收 入, 要大力 调整农业 结构, 面提 高农业 的整体素质和效 益, 全 提 高农 业生产 率和 生产水 平, 提高 农产 品的市场 竞争 力。要加快 农业结构 调整, 建立 新 型 农 业产 业 格 局 。 在 广度 上应 加快 农业 产业 结 构调 整, 实现 农产 品 多样化, 实现 农产 品产 量 、质量 、 结构 和效 益 的统 一 。同时 在深 度 上健 全 农业 产业 体 系,把发 展 乡镇企 业同推进 农业 产业化 有机 结合起 来, 以市场 为指导 方 向。 发展地 方性各 具 特色 的农业 产 业体系 , 现农业 产业 的规 模效 益和整 体 效益 。尤其在 现代 实 农 业 中, 科技 已经渗 透农业 生产 力的诸 多要 素和生 产经营 过程 中, 成为推 动农 业 发展 的直接 动力 。 因此我们 要不 断完 善农 业科 技开 发体制 , 加快 农业科 技 创 新, 现农业 商新 技术产 业 化, 最终提 高 农业科 技含量 和农 民素质 水平 。 实 并
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当前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国家相继就“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助农增收的好政策,农民的收入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提高。
当前,“三农”问题最突出的仍然是农民收入低的问题。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民增收难呢?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红梅镇和湾龙乡及其下属13个村的乡村干部,农村种养殖大户近百人。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只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农民增收难题就能够破解。
调查中,我们对当前农民家庭收入进行了量化,以湾龙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例,去年人均收入4170元。
其中种粮人均收入约2920元,占70%;利用农闲外出打工人均收入约420元,占10%;全乡出国劳务人均收入约200元,占5%;其余包括养猪、养鸡、养鸭、养鱼等收入约400元,占10%;种菜收入约占5%。
由此可见,种粮收入仍占农民总收入的2/3还强,而传统的种地、养殖方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增收潜力不大。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增收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人多地少。
以湾龙乡为例,全乡25000人,水旱田6.6万亩,人均2.6亩地。
耕地资源有限是农民致富的最大障碍。
二是农民观念陈旧,满足现状,不愿创新,旱涝保收思想严重。
在农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一块地父辈种啥,儿子辈基本还种啥,几十年不变。
不求变化,但求旱涝保收,维持现状。
一些村民“小富即安”思想、“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的懒惰思想作祟,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缺少龙头企业。
目前,全乡乃至全市普遍缺少具有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
农产品转化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
四是缺少资金。
资金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只扶持有效的大项目,一些想致富而没有资金的人只能是望洋兴叹。
五是缺少科技。
科技致富奔小康是正路,但没有科技,就好比瘸子走路缺拐一样。
当然,这些原因有政府方面的,也有农民本身的。
增收慢、农民急、国家及各级政府更急。
近年来,许多地方有过许多种增收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绩,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有力配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于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
21 0 0年 3月
扬 州 职 业 大 学 学 报
Jun l f o r a o Ya g h u o ye h i C i n z o P lt c n c ol
Vo .1 No. 1 4 1 M a . 01 r 2 0
关 于 新 形 势 下 农 民 增 收 问题 的 思 考 和 分 析
长期 以来 , 三农 ” “ 问题 一 直是 决 定我 国全 面
落 实 中共 中央关 于应 对 国际金 融 危 机 、 保持 经 济 平 稳较 快发展 的一揽 子计 划 , 民经济 企稳 回升 , 国
城 乡 居 民收 入 继 续 增 长 , 移 性 收 入 增 幅 较 大 。 转 国家统计 局 2 0 0 9年 7月 2 日发 布 的数 据 显 示 , 7
me to h o -em c a im o am e s r v n s i r a e. n ft e lng tr me h n s f rfr r ’ e e ue nce s
Ke r s:n w i a in;fr e s i n z o y wo d e st t u o a m r n Ya g h u;r v n s i ce s e e ue n r a e
— —
以江 苏 省扬 州 市 为例 俞 国
2 50 ) 20 9
( 扬州职业大学 , 江苏 扬州
摘
要 : 国农 业人 口众 多, 面 建设 小康 社 会 , 点 和 难 点在 农 村 。 解 决 三 农 问题 , 民能 否 增 收 是 重 我 全 重 农
中之 重。本 文结合扬 州市 实际 , 依据相 关资料 , 对扬 州市农 民收入状况、 增收制约影响 因素等作分析研 究, 力
对镇安县农民增收问题思考
对镇安县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镇安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汉江支流,总面积3487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06个村(社区),总人口29.2万人,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大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核心在增加农民收入。
一、农民持续增收有利因素1 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提供有利条件镇安县地处亚热带,北有秦岭阻挡寒流入侵,南有汉江暖流,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养殖、种植业的发展。
目前,镇安县达仁象园茶叶、五福甘蔗酒、关坪蓖麻、雪樱花魔芋精粉、马齿苋挂面、镇安板栗等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象园牌茶叶、镇安板栗畅销全国,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镇安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大县,旅游休闲名县,资源循环强县”的发展战略,相继推出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塔云山山水旅游,以及青槐农家乐群、云镇古街、刘家大院古建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秀屏山庄、锦湖公园、文家烈士陵园等一批旅游品牌。
这些旅游项目的景区、景点绝大多数在农村,是典型的“三农旅游”。
诸多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都由农民直接提供,使农业与服务业形成对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 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近几年,随着西康铁路、包茂高速的开通,使镇安县落后的交通“天堑变通途”,镇安距西安仅100公里,行车时间不足2小时,把镇安纳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
交通条件的改善,使镇安特色农产品找到了“婆家”,为快速运输及时销售提供便捷。
镇安的茶叶、木耳、板栗、核桃、香菇、魔芋、蚕桑、豆腐干、腊肉等特色的农产品就有了市场和销路,农民收入也成倍增长。
据统计2011年镇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比2010年增长了23.8%,主要是靠特色产业的带动。
3 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农民增收作坚强后盾近年来,镇安县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坚持“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原则,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支农、惠农、强农和扶贫开发政策,进一步落实粮食直补、小麦良种、地膜玉米、生猪生产、大型农机具购置和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补贴政策。
关于武陵山区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2 1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 出支农投入 “ 0O 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 提高 , 切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在经济危机后时代 的新形势下 , 解决 “ 三农”问题成为中央关注 民生 ,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 中之重 。而对 于一个典型的老 、少 、边、穷 的武陵山 民族地区,迎来 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 探 索惠农增收措施变成 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 。下面笔者就 以武陵山 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浅谈几点提高农 民收入的措施。
1 武 陵 山民族 地 区的基 本特征
武陵山是一座绵延在渝 、鄂 、湘 、黔4 省市交界地带的面积1 多万 O 平方公里 的大山脉 ,山脉呈东西走 向,长度为4 0  ̄ ,一般海拔高度 2/里 z 在1O0 0 米以上 ,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的梵净 山,最高峰为贵州省 内海 拔 27  ̄的凤凰 山。该地 区由3个 区县 “ 50 5 分治 ”而成 ,共有人 口10 多 80 万 ,其中农业人 口占总人 口的8 %,以土家族 、苗族为主的3 多个少数 0 O 民族 占该地区总人 口的6%以上,农 民全年人均收入不足2 0元 。 7 O0 期待开发 的武陵山区有着相 同的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山同脉、水 同源、民同俗、文化 同根 、经济 同型 。本应是一个具有较强同一性的相 对完整 的自然区和经济区 ,但由于行政区划分割 ,使该地区处于渝鄂湘 黔 四大省市行政 中心 的 “ 环形空洞 区”。交 通不便 ,产业 同构 , 复 重 建设严重 ,有限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由于 交通不畅信息闭塞 ,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经济结构老化 ,产业结构欠合 理 ,区域市场规模偏小 ,需求结构层次落后 , 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劳动 力素质低下 , 城镇化水平偏低等诸多 因素 , 陵山地区的科学 、协调 、 武 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束缚。
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调查与思考投稿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 定因素。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拓宽农民 增收渠道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 状和农民收入情况,同时收集相关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国外经验
发达国家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值得借鉴 。
03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对策 建议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种植结构
01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特色农
产品种植比例。
发展高效农业
02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附加值,增
02
农民增收现状分析
农民收入构成及特点
01
02
03
家庭经营收入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占主 导地位,但增长乏力。
外出务工收入
农民外出务工收入逐渐增 加,但受经济形势和就业 压力影响。
政策性补贴收入
政策性补贴收入在农民收 入中占有一定比重,但难 以持续增长。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1 2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VS
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农民增收渠道 的研究范围,深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 型农民的增收途径,为政府制定更加具体 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以加强对 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 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期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深 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民的增收途径 ,探讨适合当地情况的解决方案;2)加强 对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 平和生活质量;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几点思考
和 增 加 0 0 。 .3
2 影 响 农 民 增 收 的 主 要 因素
近 几 年 来 农 民经 济 收 入 趋 缓 . 部 分 地 区 甚 在 至 呈 负增 长态 势 。其 主要 原 因是 :
3 % . 些 数 字 虽 未 按 可 比价 格 比较 , 仍 可看 出 5 这 但 农 民 收 入 迅 速 增 长趋 势 。 由于 农 民经 济 收 入 不 断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 h i r c.B l 2 0 . ( ) 2 — 2 An u i Ag .S i u 1 0 2 8 4 : 7 8 .
2 7
对 农 民 增 收 问 题 的 几 点 思 考
程 胡 生 ,陈 再 高 ,鲍 玉 华 。
3. 。 0 0 2 0 87 2 0 、 0 1年 我市 又 连 遭 旱 灾 , 产 减 收 。 减
2 3 农 产 品 价 格 下 降 以 油 菜 籽 为 例 , 9 8年 每 . 19
5 O公 斤 为 1 5元 , 9 9年 则 下 降 到 1 0元 。 0 0 2 19 0 2 0
2 4 农 产 品 流 通 不 畅 由于 农 民 市 场 观 念 不 强 , . 重 生产 轻 销 售 , 不能 形 成 特 色 , 成 农 产 品结 构 趋 造
带 来 了市 场销售 , 平偏低 的地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下 降 , 我 市 成 为 消 费 水 使 . 据 市 农 委 提 供 的 农
同 . 品积 压 难 卖 , 能低 价 出 售 , 产 只 因而 效 益 不高 。 25 农 产 品 加 工 水 平 低 . 美国、 日本 等 发 达 国 家 农 产 品 与 深 度 加 工 增 值 比例 为 1 2 8以 上 , 国 :. 我
新时期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思考
新时期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思考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5%,农民的经济收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农民增收难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应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难原因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21-02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农民增收。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伴随惠农支农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
这意味着农民收入已连续6年以超过6%的幅度增长,是20多年来第一次,令人欣喜。
但同时也应当冷静地看到,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来自政府的“输血性”政策,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1.1 宏观经济政策对农民的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总体上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仍不利于农民增收。
这两年,国家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居民收入时,对城镇居民采取的增收措施较多而对农民采取的较少;国家对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增发工资、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等措施,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不断在增加,而农民的收入还基本处在自然增长状态。
在增加的国债使用安排上,涉农的比重较小。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补贴等值仍未负值,仍有大量的农业收入继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1.2 土地流转难,农业技术推广差当前农民还普遍存在着过分依赖土地的思想,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这种传统的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与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从而难于提高效益。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提高 。 由于农业基础的薄弱和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但 要 移 。 第四、 在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着繁杂的手续 , 随意的收费 、 罚
在短期 内全面提 高广大农 民的收入水平仍有稆当大的难度 。 款 , 各种变相 的卡夺等等 , 使得许多农村 富余劳动力不敢轻易 目前农 民收入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 点 : 民收入增长缓 J 农 进入非农产业 。 农 曼、 第五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受自身素质的影响 , 使 民收入 增长不平衡 、 民增收渠道狭窄 、 民增收难度增大 , 得他们在创造和把握非农就业机会的能力上十分有 限。 农 农
制 约 农 民增 收 的 原 因 l 业的弱质地位决定了农民收入低下 、 农
一
、
益递减规 律的影响 , 民的收入总是受到一个上限的制 约, 农 追 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临时救济 ,其余农 民的各项保障都由其承 面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 加在农业上 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 比,即使农 民增加再多 包的±地来维系。
首先 ,由于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一分 巨大以及体制 补贴才能实现 。 t ‘ 产业革命 以来 , 世界各 国先后都存在着“ ” 三农 转轨和结构调整带来的大量城 市下 岗失业人口 ,使得每年新 问题 , 只不过当今的发达国家普遍用了上百年的时间 , 无一例 增的就业岗位用来解决城市这部分 人的就业问题就 已十分困 外地通过实施长期的高额农业补 贴政 策成功地解决了这一 问 难, 而能够用以吸纳农村 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岗位 已十 分稀少 。 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 目前我 国城市已 日趋现代化 , 工业化 其次 , 是以城乡相互封 闭、 内部自我循环和严禁农村人 口流向 已步入中期 , 工业反哺农业 、 正是 城乡共同发展的起点。因此 , 下转 8 0页) 城市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 ,限制 了农村富 只有工业反哺农业方能提高农 民收入。实施工业 (
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收稿日期:2004-11-19作者简介:展杰(1966—),男,甘肃靖远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系讲师。
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展杰(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兰州730070)摘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是发展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发放贴息信贷,引导农民进行投资,实施产品创新和农业组织创新。
关键词:农民收入;产品创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中图分类号:F 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04)05-053-03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而农村小康建设问题多,难度大。
农村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难点在于农业人口比例大,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一、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农业产业化起点低、层次低、效益低,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弱,农业结构不合理。
(一)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只处于初级阶段。
农业产业化的实际进展与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1.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的调整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具体表现是农产品质量不高,大路产品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名优产品少;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2.农业结构调整尚难以有效改变结构趋同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非粮食主产区,许多地方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都强调减少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而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导致新的区域分工不足。
那些分散在村庄居住的农户,信息不畅,盲目跟风,形成新的结构趋同,导致农业结构调整大起大落,实现结构升起困难重重。
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3.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低。
市场存在薄弱环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报告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
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和持续增收对策思考国家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宏伟蓝图,这是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
实现国民收入倍增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加重点在于低收入农民群体实现增收。
本文以沿海发达某县为例,通过对低收入农户现状分析,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低收入农民增收作一分析思考。
一、低收入农户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据统计分析,按照省定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500元和地方扶贫标准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8700元的要求,某县确定的省级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1326户和2188人,县级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5620户和14970人。
综合计算,全县县级以上低收入农户户数和人数为6946户和17158人,占全县农户比重达到8%。
具体分析出现了三种趋向:(一)从地域分布分析偏向于偏远区域群体。
我县低收入农户主要分布在320国道以北区域,靠近县城区域低收入农户较少。
其中分布较多的镇分别为西塘镇(1363户、3331人,分别占比19.62%和19.41%)、陶庄镇(751户、1408人,分别占比10.81%和8.21%)、姚庄镇(1040户、2861人,分别占比14.97%和16.67%)和天凝镇(1549户、4155人,分别占比22.30%和24.22%)。
低收入农户现在本村内以纯农业为主的15349人,占比达到89.46%。
(二)从就业分布分析偏向于无固定职业群体。
全县低收入农户从事种养业的2883人,占比16.8%;从事加工业的654人,占比3.81%;从事建筑业的178人,占比1.04%;从事工业1080人,占比6.29%;从事第三产业668人,占比3.89%;读书的1840人,占比10.72%;无职业886人,占比5.16%;其他8969人,占比52.27%,这部分群体大部分是打零工为主,没有长期固定的职业。
(三)从文化素质分析偏向于低学历弱势群体。
在低收入人口数中文盲半文盲有4679人,占27.27%;小学有6249人,占36.42%;初中4168人,占24.29%;高中787人,占4.59%;中专435人,占2.54%;大专以上574人,占3.35%。
调研报告:新时代农民增收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代农民增收的实践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2015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XX、回XX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以新思想谋划农民增收新思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领会精神实质,科学指导实践。
一是聚焦“加快改善老区老百姓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弘扬XX精神,奋力追赶超越,努力让XX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的奋斗主题;二是聚焦“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向党和人民作出了“2018年实现高质量整体脱贫”的庄严承诺;三是围绕苹果这个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特色农业产业,把握规律,发挥优势,提出了“实施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后整理”决策部署。
四是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六个维度研判新时代我市农民增收所处的历史方位。
维度一:全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对比对比这三年,构成我市农民收入的“四驾马车”,经营性收入下降15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15-16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下降2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经营性收入)逐渐减弱,这也是提出苹果产业后整理的一个重要动因;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从甘泉县2012年、2017年农民收入看,工资性收入远高于经营性收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市农民增收主动能——苹果产业,在甘泉县不大不强,对农民增收贡献较少。
维度二: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同期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对比按照收入增速是否超过同期GDP增速、是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参照对比,近五年我市农民收入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现高质量增收成色。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许多地方的农村也在积极转型,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改变,还有人们的思维和观念的变化。
目前,国家对于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非常重视,那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
一、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逐渐成为国家农业的主导发展方向。
从传统的耕地利用、农产品种植等方面进行升级,推广现代农业文化,以提高农民收入的水平。
二、加强农业扶贫政策政策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针对一些较为贫困的农村地区,加强农民的扶贫政策,建立动态识别机制,对极度贫困人口及时救助和帮扶,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培训等手段,为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做好支撑和帮助,提高农民收入的水平。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连通性差,信息交流远未达到一些对城市逐渐接轨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增收。
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旅游形式,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青睐。
可以报道当地乡村的情况、农产品、特色文化等,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村特色产品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增加当地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五、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的素质提高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教育是最好的提高素质的途径,政府应注重投入财力,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激发农民的发展潜力。
同时,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专业知识,激发其生产潜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增加农民收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途径入手。
通过政策扶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观光旅游等方面提高农民收入的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走上富裕路。
关于城郊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Vo . 1 NO. 1 1 3
潍坊学院学报
Junl f ef gUnvr t o rao W in iesy a i
21 0 1年 6月 J n2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 1
关于城郊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侯 选 光
( 中共 潍坊 市潍 城 区委党 校 , 山东 潍坊 2 12 ) 60 1
作者简介 : 侯选光( 93 , , 17 一)女 山东平度人 , 中共潍坊 市潍城 区委 党校讲师。
・
1 2・ 0
第 3期
候选光: 关于城郊农民增收问题 的思考
聚力 。特色农 业 的发展 不 足成 为制 约 当前农 民增
为农村 劳 动力 提供 更 多 的就业 岗位 ,保 持 广大农 民 的务工 收入 持续 稳 定增 加 。 ( ) 力发 展 特 色 农 业 , 快农 业 产 业 化 步 三 大 加
收的一个重要瓶颈障碍 。 ( ) 进农 民增 收 的 多元化 机 制 尚未完 全 建 四 促 立 ,与 国外 发 达地 区 的农 民收入 相 比仍 有较 大 差 距 。虽 然 目前农 民增收 主要 渠 道 已经 由传统 农 业 转 向务 工经 济 ,对 于促 进农 民增 收 的效 果也 比较
要 求更 加严 格 。在 当前严 峻 的经 济形 势下 ,要 增 强农 民务 工就业 的稳 定性 和竞 争 力 ,必须 尽快 提 升其 自身 的专业 技 能和 知识水 平 。 ( ) 色农 业 发 展 后 劲不 足 , 三 特 对农 民增 收 的
、
改 革 开放 3 年 来农 民 的收 人水 平 不 断 提 0多 高 , 别是 近年 来 , 国家一 系列 强农 惠农 政 策 的 特 在 有力 推动 下 , 民收入整 体 上实现 大 幅增 长 , 收 农 增 渠道 日趋优 化 , 现 出 良好 增 长 态 势 和 阶段 的新 呈 特点 。如农 民收 入持 续 快 速 增 长 , 民增 收途 径 农
打破农民增收僵局的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3 、缺基础 水、电、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基础 ,
是农 民增收 的先 决条 件 。而 当前 缺 水 、 电高 ( ), 路 差 , 价 特别 是 山区 ,路 断现象 比较普 遍 。 4 、缺 技 术 技术 是 农 民增 收 的潜 力 。~ 部 分农 民相 信 技 术 、渴 望 技术 、运 用 技术 ,据 调 查约 占农 民总数 的6 % 0 。他 们 认 为 资 源不 是 财 富 ,而 资源 加 技 术才 是 财 富 ,对 技 术具 有 确 认 性 、 依赖 性 。 但技 术 资源 短 缺 ,农 民想 通过 技 术 改变 生 产 方式 ,提 高生产 率 达 到增 收 目的难 以实 现 。 5 缺 产 业 产 业 是 农 民增 收 的重 要 环节 。 目前 , 农 民收 入 中 的大 部 分 来 自种 植 业、 养 殖 业 、劳 务业 ,来 自龙 头 企 业 的收入 比重大 。
维普资讯
打破农民增收僵局晒思考 忠 立 乔 云赵 杰
一
“ 农 ” 问题 的 根 本 是 农 民 ,而 农 民 的 根 本 问题 是 收 三 入 。农 民收 入 的 增加 ,农村 面 貌 的 改变 , 不 但取 决 于 社会 要 素 和 自然要 素 ,而且 直 接 昭示 和 反 映现 代 农业 和 新 农 村建 设 的成 效 ,事 关 农村 经 济 发 展全 局 , 事关 社 会 和谐 稳 定 ,切 实 增 加 农 民收 入 ,缩 小城 乡差 别 ,既 是 “ 民、 惠 民、 改善 民 亲 生 ” 的现 实要 求 ,又是 执政 党长 期 的根 本任 务 。 农 民 的现状 “ ”而 “ 多 ”, “ ”而 “ 富 ” 是农 民的真 实 写 有 不 有 不 照。 20 年 以来 党 中 央连 续 四 年 出 台 了关于 “ 农 ” 问题 的 04 三 四个 一 号文 件 ,极 大 地 推动 了农村 经 济 发 展 ,拓 宽 了农 民增 收 渠 道 。但 应 当清 醒地 看 到 : “ 有 是 农 民 的普 遍 特 征 , “ ”是 个 别现 象 。农 民收 入 分层 仍 是 “ 塔 型 ” ,收 入落 富 宝 差大 。 二 、农 民收 入低 的根 本原 因 除 因病 残疾 , 自然 灾害 外 ,缺 配 套 、缺 观 念 、缺 基 础 、 缺 技术 、缺 引 导、 缺产 业 、缺 资本 是 农 民收 入 增长 缓 慢 的基 础性 障碍 。 i 、缺 配套 要 使农 民不 断增 收 ,不 仅 需要 单项 的政 策支 撑 ,更 需 要过 硬 的 综合 配 套机 制 。据有 关 专 家 分析 , 全 国城 市 务 工农 民和 农 村 土 地 两项 提 供 的农 民就 少 收 入 2 万亿 元 左 右 ,农 民与城 镇 居 民收入 相差 5 6 。 ~ 倍 2 、缺 观念 我 们部 分 农 民缺 乏 新观 念 ,尤 其 是长 期 生活 在贫 困山 区 的农 民 ,对 旧观 念 具 有 惯 性和 依 附 性, 缺 乏 市场 观念 , 把 增 收 看 成 是 天 意 ;只 信 命 运 , 不信 科 学 , 不 信 汗 水 。不 靠政 府 本 身 ,不 靠 技术 增 效 , 不靠 竞 争致 富 , 不靠 信 息 引路 。靠屋 基 吃饭 ,靠 命运 挣钱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六大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出现的新问题,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
如何探索和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更快地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仙居县来说,显得非常的迫切和十分的重要。
本文就仙居县当前农民收入现状,特点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粗浅分析,并着重从农业增效和加快劳动力转移等层面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特点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类农村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农民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农民收入的趋势看,收入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但增幅趋缓,总量偏低,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扩大劳务输出、加快高山移民、鼓励进城务工等途径,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140.5元增长到2003年的3446元,每年以超过5%的增加速度提高。
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存在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偏少。
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为3346元,低于全省的5431元,全市的5359元,更不用与其它比较发达的县市区相比;二是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呈现阶段性明显放缓趋势。
据统计,“八五”期间,且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7.7%(未剔除物价因素,下同),而“九五”期间年递增7%,2001—2003年年递增6.4%,呈现出高速增长后增幅阶段性递减的趋势;三是农民收入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1998年—2003年五年期间,全县人均GDP从4669元增长到8018元,年递增14.3%,而同一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493元增长到3346元,年递增6.83%,大大滞缓于经济增长速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1998-2003年,全县城镇职工人年均工资从8466元增长到18333元,年平均增长23.3%,明显高于同一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增幅6.83%的增长幅度。
(二)从农民收入的构成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但增收途径不稳定,实现增收的基础比较脆弱,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随着农村工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务输出的扩大,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加速融洽,农村人口加速流动,传统的农业职业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格局已初步形成,总体来说具有特点:一是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主流。
从经营产业的收入构成看,据农经系统数据显示,1998年—2003年农民家庭经济总收入中从第一产业获取的收入占总收入分别从42%左右下降到22.83%,而从包括劳务输出在内的二、三产业中获取的收入分别提高到了10.17%和67%;从从事产业的劳动力构成看,在全县农村25.65万劳动力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分别占总劳动力的49%、11.5%和39.5%,人均劳动力年收入第一产业为2672元,二、三产业为8302元;从劳动力转移的流向看,从事劳务输出的有9.75万人,收入达5.2亿元,占总收入的40%以上,已成为仙居县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是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但进一步的调查表明,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就业不充分、不稳定,且就业层次较低,其中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7%,商业饮食业占家庭收入的34%,而经营工业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1.7%;二是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转移性收入增长势头良好。
随着“三农”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减负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政府转移支付收入明显增长,其中政府每年投入产业化专项资金达400万元,高山移民扶持资金200万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粮食直补为主的政府转移支持收入增长较快,今年共发放粮食补贴8万多元,种粮效益每亩增收200万元;同时,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民负担逐步减轻,农民负担总额从实行税费改革前的2000年的2812万元减轻到2003年的425万元,人均负担减少58元,随着2004年开始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基本可实现农民的零负担,但由于农业收入受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疫病影响较大,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强,农民收入还缺乏长期有效的机制和稳定来源。
(三)从农民收入的层次看,贫困阶层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
随着“百乡扶贫攻坚工程”和“欠发达乡村奔小康工程”的实施,扶贫开发、高山移民、结对扶贫方面取得明显成果,贫困地区、经济薄弱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其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村由2000年的145个、5.5万人口减少到2003年底的70个、2.32万人口,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消除。
但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
根据2002年我省按人均低于2366元的乡镇村划定为欠发达地区的标准,目前仙居县有6个乡镇、164个村、7.11万人口的农民低于此标准,人均收入最低的乡镇仅为1520元,与最高乡镇的4686元相差3.1倍,极差3166元,而贫困村与富裕村的人均收入更是相差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高低收入阶层极差拉大。
从全县100户农村住户调查发现,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户家庭占34%,低于1000元以下的农户占4%,特别是地处高山深山偏远地区,且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生的许多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在低水平状态,而超过5000元以上的农户占17%,最高的农户人均4万多元,人均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农民收入的绝对低下、增收渠道的不稳定、收入差距的扩大构成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最严峻的挑战,从深层次上分析其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结构调整缺乏系统性,农业增效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近几年来,仙居县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得农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农业增长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不大,1998年—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6.8%,而农业人均收入绝对值基本持平,并且中间几年连续下滑;同时每个劳动力年平均收入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收入为2672元,是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得的收入三分之一,是导致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造成农业增效不快、增收不明显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农产品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结构调整缺乏系统性,从而遏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空间和农民的增收空间,结构调整所包含的“巨大“增收了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一是信息、技术的缺乏制约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
使得该县的大宗农产品低层次趋同,总体质量不高,名优产品比例很低,适销对路产品偏少,造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现象更替出现,如近年来连续出现的卖桔难、卖蔬菜难、卖板栗难等。
作为该县支柱产业的杨梅,目前也存在品种结构的问题,在目前10万亩面积中,有3万亩左右是低产园,其中1.5万亩是老龄杨梅,毫无种植效益;二是产后环节不畅制约着产业层次的提升。
由于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的有力带动,农产品加工明显滞后,产业的出路和多次增值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能量还比较有限,增产不增收现象仍然存在,在该县几大主导产业中,以仙居鸡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年加工量为30万羽左右,加工率最高不超过10%,而年产5万多吨的水果除杨梅约500吨开发酒类消化外,基本上以鲜销为主,年产4万多吨的蔬菜及水产等产业加工量目前还是空白;三是产业组织化程度的低下制约着名优品牌的开发。
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品牌杂乱、无序竞争现象更是值得推敲,此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体系的不完善都明显制约着品牌效应的发挥,制约着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区域资源比较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得农业整体效益低下,难以实现经济的扩张。
(二)县域二、三产业和城镇化实质性进展滞缓,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效应短期难以充分发挥。
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城乡人力资本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农村人口就地转移,是促进农民的社会转型、加速非农产业增收空间扩张的重要载体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从全县的实际情况看,不仅进展不快,而且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据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共有不足13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其在本县内流动的人口不超过3万人,只占流动人口总量的23%左右。
一是乡镇企业大量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势头出现放缓趋势。
一方面,由于近几年乡镇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投资规模、生产实力、先进技术开发等市场要素竞争激烈,对乡镇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和冲突,特别是工艺美术作为我县乡镇企业的一大传统支柱产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的行业,总体上存在着地域分散、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自主创新低、经营理念落后等缺陷,近年来发展势头受阻,产值增速趋缓,劳动力吸纳能力放弱,据调查,全县乡镇企业中从事工艺品行业共有580家,占全县乡镇工业930家的62.4%,其中规模上企业只有87家,产值一直在25亿元上下徘徊,今年1—4月份产值同比还下降19.4%,削弱了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其次,随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的趋势加速发展,从而吸纳劳动力空量未能呈同向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外地务工人员特别是江西、安徽等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对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造成很大冲击,在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岗位占据了很大份额,据调查,外地农民工的工资要求相对于本地工人的低20%以上,目前在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外地人口占20%以上。
二是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的有效转移进展滞缓。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衡量一个地区农业人口转移速度、效率以及非农产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准,据有关方面测算,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高达90%,发展中国家也达到34—50%以上,而我国至今只达到35%,而从仙居县看,这个数字还要低,达到32%左右,并且城镇化的真正水平和内在质量不当,实质性带动作用不明显,就现实情况看,一方面,由于县城的自身容量和农民素质的限制,不可能实行短期内的大规模转移,只能实行有序的梯度转移;而作为实现转移最明智和最现实选择的小城镇,目前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镇建设正在趋向成熟,其它大多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换集散地,工商、交通、金融、科技文化的交汇和集合作用不明显,集聚和扩散效应不能充分发挥,跟农村差别不大,对周边农村居民缺乏足够集聚力和扩散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就业制度、入学制度、社保制度等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进城务工农民大多也只是进行了暂时的职业转移、主要劳动力转移,而没有实现从就业、全家定居到户籍的彻底转移,导致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老弱人员滞留农村,劳动力的负担系数较高,造成农业生产率低、粗放经营土地现象严重,农民收入难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