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各类型电力市场比较

合集下载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引言概述: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涉及到供需平衡、价格形成、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对电力市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为电力行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供需平衡、价格形成、市场竞争、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五个方面,对电力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一、供需平衡1.1 供电能力分析:分析电力市场中的发电能力,包括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电能力,评估供电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情况。

1.2 电力需求分析:研究电力市场中的需求情况,包括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用电需求特点,预测未来的用电需求增长趋势。

1.3 供需匹配分析:通过对供电能力和电力需求的对比,评估供需匹配的程度,发现供需缺口和过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价格形成2.1 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分析电力市场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基于成本的定价和市场化交易的定价方式,探讨不同价格机制对市场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

2.2 电力价格波动分析:研究电力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分析价格波动的原因,如供需关系、能源价格、政策调整等因素,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决策依据。

2.3 电力价格预测:通过对供需情况、能源价格、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分析,预测未来电力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帮助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

三、市场竞争3.1 电力市场开放程度:研究电力市场的开放程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评估市场的竞争状况。

3.2 电力市场结构:分析电力市场的结构,包括发电、输配电和售电环节的市场结构,探讨市场结构对市场效率和公平性的影响。

3.3 市场主体行为分析:研究市场主体的行为特点,包括发电企业、电力交易商和电力用户等的行为策略,评估市场竞争的效果。

四、市场监管4.1 电力市场监管机构:介绍电力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作用,如能源监管机构、市场监管机构等,探讨监管机构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4.2 监管政策分析:分析电力市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情况,包括市场准入政策、价格监管政策等,评估监管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一、引言电力市场是指供求双方通过交易来进行电力资源的买卖活动的市场,是电力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电力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规模电力市场的规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1. 发电容量:某地区或国家的总发电容量,包括各种发电方式,如火电、水电、风电等。

2. 用电需求:某地区或国家的总用电需求,包括工业、商业、居民等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

3. 电力交易量:某地区或国家的电力交易量,包括长期合同交易和短期市场交易等。

三、市场结构电力市场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 发电端:包括国有大型发电企业、地方发电企业、私营发电企业等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

2. 输电端: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地方电网公司等输电网络的运营商。

3. 配电端:包括地方供电公司等配电网络的运营商。

4. 电力用户:包括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等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方。

四、市场竞争电力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电端竞争: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价格竞争、技术竞争等。

2. 输电端竞争:不同电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包括输电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

3. 配电端竞争:不同供电公司之间的竞争,包括供电可靠性、售电价格等方面的竞争。

4. 电力用户竞争:不同用户之间的竞争,包括用电效率、用电成本等方面的竞争。

五、市场发展趋势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预测为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能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包括风电、太阳能等。

2.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使得电力市场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电力供需的波动。

3. 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和交易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发展。

4. 跨境交易:随着国际间电力互联的加强,跨境交易将成为电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六、结论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市场体系,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多个环节。

国外两类电力监管模式与中国相比 有哪些区别?

国外两类电力监管模式与中国相比 有哪些区别?

国外两类电力监管模式与中国相比有哪些区别?
纵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国际电力市场化改革,主要是通过在发电和售电侧引入竞争以实现市场效率提升。

由于电力改革的方向和阶段不同,当前世界各国电力市场结构存在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垂直垄断一体化经营:美国华盛顿州等;
发电独立,输配分开,配售一体化运营:巴西、菲律宾等;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中国;
发、输、配、售各自分开: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新西兰等;
电力监管的目的:一方面是限制自然垄断特性带来的市场势力,保护消费者可以获得持续、经济、可靠的电力服务;另一方面监管机制还要能鼓励足够多的长期电力投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受电力工业基础、政治制度、经济发展阶段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国电力监管方式也在随着监管目标及国情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演化。

目前普遍采用基于绩效的模式:属于激励型监管模式,为被监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经济上的激励。

主要有收入上限和价格上限两种模式。

PBR 模式的两种类型均应用了生产率提升理论。

RP
对于自然垄断企业来说,通货膨胀水平是一个外生变量,监管机构应对企业予以补偿;企业能控制的是生产效率。

企业想要取得更多的利润,只有通过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的实际增长率超过政府管制机构规定的增长率,才能从两者的差额之间获得收益。

因此,RP
一、收入上限制。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

电力市场分析一、引言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市场体系,涉及到能源供应、能源需求、电力价格、市场竞争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电力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电力价格等方面的内容。

二、市场规模电力市场的规模可以通过电力供需关系来衡量。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球电力市场的总供给量为XXX万千瓦,总需求量为XXX万千瓦。

其中,发达国家的电力供需关系相对平衡,而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供需关系则存在一定的缺口。

三、市场结构电力市场的结构可以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包括电力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而水平结构则包括不同的市场主体。

目前,全球电力市场的垂直结构相对完善,但水平结构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市场主体包括国有电力公司、私营电力公司、外资电力公司等。

四、市场竞争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可以通过市场集中度来衡量。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电力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电力公司垄断。

这种垄断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而在发达国家则相对较小。

为了促进市场竞争,一些国家采取了开放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性电力供应商等措施。

五、电力价格电力价格是电力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球电力市场的平均电力价格为XX美元/千瓦时。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力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由电力供需关系、能源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

同时,一些国家还采取了电力价格调控政策,以维持市场稳定。

六、市场发展趋势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市场国际化、电力市场数字化等方面。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再生能源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渐增加。

同时,电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电力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此外,电力市场的数字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包括智能电网、电力交易平台等的发展。

七、结论综上所述,电力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体系,涉及到供需关系、市场结构、市场竞争、电力价格等多个方面。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国际化、数字化趋势,电力市场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电力市场化改革_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

电力市场化改革_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

电力市场化改革_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推进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电力生产、供应和消费,以提高电力行业效率和竞争力的一种改革模式。

本文将对国际上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进行比较,并探讨中国在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方面的经验和挑战。

在国际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各异,但总体目标一致,即通过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电力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例如,欧洲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更多关注于引入竞争机制,如引入第三方电力交易平台,鼓励大规模的跨国电力贸易。

而美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则更加注重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并鼓励电力公司进行合并与重组,以提升行业整体效率。

与国际上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相比,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但目前取得的进展也是令人瞩目的。

自2002年以来,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逐渐推进电力市场化的改革。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了国家电力交易中心,推动电力资源的市场化交易;建立了电力发电企业的竞争性选择机制,鼓励发电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建立了电力发电和供电定价机制,推动电力价格市场化。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然而,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相对缓慢,主要是由于电力供需结构、电力定价机制、政府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制约。

其次,中国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有限,大型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仍然存在,这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效率提升。

再次,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解决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问题,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电力市场有效运行。

为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国需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电力市场的组织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其次,推进电力市场的开放与竞争,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促进市场多元化。

澳洲电力市场分析-付尧

澳洲电力市场分析-付尧

澳洲电力市场分析-付尧澳洲电力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稳定的政治环境,澳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能源供应国。

本文将从澳洲电力市场的组织、运营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挑战和前景。

澳洲电力市场的组织和运营主要由政府监管机构澳洲电力市场管理局(Australian Energy Market Operator,简称AEMO)负责。

AEMO 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力市场的规则和政策,监管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并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目前,澳洲电力市场分为东部电力市场和西部电力市场两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独立的电力市场运营商。

澳洲电力市场的特点之一是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

澳洲的电力市场允许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包括电力发电商、输电公司、配电公司和零售商等,自由竞争并自主决定价格和交易方式。

这种竞争机制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电力供应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个特点是澳洲电力市场的多元化。

澳洲地域广阔,各地的能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

这使得澳洲拥有丰富的能源选择,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下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这种多元化使得澳洲电力市场更加灵活和可持续,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能源需求和环境要求。

然而,澳洲电力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澳洲地域广阔,电力输送和配送的成本较高,这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运营成本。

其次,澳洲电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在高峰期,供电能力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澳洲还存在着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如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会对能源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澳洲电力市场的前景依旧广阔。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在澳洲电力市场的比重不断增加。

澳洲政府已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并推动了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和投资。

这将为澳洲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另外,澳洲电力市场还面临着智能电网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我国电价水平的国际比较

我国电价水平的国际比较

阶梯电价之辨纵·本刊特稿主持:张晓京Zhangxiaojing@深□国网能源研究院李英李成仁段燕群在电力未实行充分竞争的国家或地区,电力价格总水平主要取决于各类用户的电价水平以及用电所占比例,而各类用户的电价水平,主要取决于电力供应成本和用电电压等级分布、用电特性,以及交叉补贴等价格政策。

由于国家和地区间的电价成因十分复杂,电价水平的比较,没有统一、公认的方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力工业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就必须保持高效、持续发展,电力价格应反映合理供应成本,促使电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因此,在资源市场国际化的今天,以电力供应成本分析为基础,采用汇率法对电价进行比较,是较直观、可行的对比方法。

中美发电成本比较发电环节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发电类型的构成、造价和燃料成本。

我国电源结构与美国存在明显的差异。

我国以煤电装机为主。

2009年,煤电发电量约占77.8%,水电占15.5%,其它仅约占6.7%;美国虽以煤电为主,但天然气发电和核电占比较大。

2009年,美国煤电发电量约占44.6%,天然气发电占23.3%,核电占20.2%,水电占6.9%,其它约占5%。

我国电厂造价低于美国。

我国新建燃煤电厂单位造价一般为3500~4500元/千瓦,水电约6000~8000元/千瓦,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约3000~3300元/千瓦,核电约13000元/千瓦。

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及公用事业管制委员会和投资银行Lazard 有限公司的有关报告,美国新建超临界燃煤电厂的单位造价约为19000元/千瓦,常规水电造价约为17000元/千瓦,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造价约为7000元/千瓦,核电单位造价约为34000元/千瓦。

很显然,美国电厂造价要高于我国。

我国的发电燃料成本略高于美国。

据统计,我国2010年1~7月发电用原煤到厂价平均约503元/吨,约合700元/吨标煤。

同期,美国发电用原煤价格334元/吨,约合428元/吨标煤;发电用天然气、石油等平均价格约为5.63元/百万BTU,约合1064元/吨标煤,按美国火电发电量结构折算,美国平均燃料成本约621元/吨标煤。

国内外电力市场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电力市场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电力市场分析和比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比较国内外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政策和趋势等,旨在了解当前电力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国内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国内电力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电力市场处于垄断状态,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是唯一的电力生产和供应商。

但是,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1998年国家开始推出电力体制改革,并于2002年实现了电力市场的分离,开放电力市场。

目前,中国电力市场已经逐步实现了规范、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

1. 宏观经济背景中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宏观经济相关。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

例如,国家多次出台鼓励电力行业发展的政策,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电网建设水平、推进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和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推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2. 电力市场规模与供需状况当前,中国电力市场规模庞大。

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全国总用电量达到6.94万亿千瓦时。

而供应方面,电力工业总公司、华能国际电力公司、中电投等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商和供应商。

虽然供需状况比较稳定,但在一些地区和季节,供需还是存在矛盾,如一些地区供应紧张,甚至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

因此,我国电力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3. 电力市场竞争状况电力行业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发电领域。

据科创板公司神雾环保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核电发电量为348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燃料发电量的5.1%。

此外,非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也在逐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与此同时,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和市场化的程度加深,一些电力企业也不断涌现。

二、国外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和了解国外电力市场发展的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电力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还将分析和比较国外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国外电力期货市场比较及产品设计分析

国外电力期货市场比较及产品设计分析

国外电力期货市场比较及产品设计分析作者:刘力维牟星宇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9期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力期货市场的重要性愈发显著。

我们通过对国外成熟电力期货市场架构的比较及其电力金融产品的设计分析,总结出其一般规律,对我国电力期货市场建设提出相关意见。

我们具体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新加坡的电力金融市场,从交易特点、市场规模、市场价格比较三方面对各自市场进行比较分析。

并从交割方式、交易价格、交割周期、交割时段等方面总结出电力期货设计的考虑要素。

一、国外电力期货概况(一)电力期货的基本概念特征电力期货是指在未来某一日期或时间,通过集中竞价或计算机自动撮合交易等方式进行的无实物交割模式的合同,且具有标准化、交易集中化、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杠杆机制等特征。

(二)电力期货与其他电力金融衍生品比较电力金融衍生品主要分为电力期货、远期合约、电力期权三类。

针对远期合约,高林峰(2017)在总结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指出电力远期合约是一种简单的场外交易合约,需要交易双方详细商谈,多用于电力金融市场建设初期。

针对电力期权,其为支付一定的溢价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以特定价格交易一定数量的电力产品的权利。

不同的是,电力期权的持有人可以行权亦可不行权。

对于电力期货与远期合约的比较,曹毅刚、沈如刚(2005)指出,电力期货合约是基于远期合约的高度标准化的远期合约,且二者存在着一定差异,并不等同。

二、国外主要电力期货市场比较我们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交易特點总体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电力贸易的一体化。

对筹划能源互联网,构建新型电力市场交易模式尤为重要。

全球电力期货市场是电力现货市场的延伸和金融一体化。

它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的重要市场功能。

各种电力金融产品的推出也积极引导着电力市场的投资和发展。

1.美国电力期货市场特点美国采用PJM市场,为集中式的电力市场模式,其电力金融产品包含了电力期货在内的虚拟交易、阻塞交易等多样金融产品。

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电力市场竞争模式电力工业作为公用事业,采用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的模式已经达到上百年之久。

在20世纪80年代,很多经济学家建议放松电力行业管制,引入市场机制,他们认为通过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发电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售电侧引入竞争可以促进用户节电、提高用电效率。

因此,电力市场化后不同的竞争模式应运而生。

1996年,亨特(Hunt)与舍特尔沃斯(Shuttleworth)提出电力市场的模式按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的开放程度,可划分为:垄断模式、购买代理模式(单一购买者模式)、批发竞争模式和零售竞争模式,这也揭示了电力行业竞争模式的发展历程。

1垄断模式垄断市场模式:(如下图所示)图(a)所示的子模式,与发、输、配电一体化的公用事业相对应。

图(b)所示的子模式,公用事业垄断了发电与输电,并向地区性的垄断配电公司销售电能。

2购买代理模式(purchasing agency)购买代理模式的市场结构如下图所示:图(a)显示了在电力行业引入竞争之初的组织模式。

一体化公用事业此时不再垄断系统中的全部发电容量,独立发电商(IPP)可以直接与电力网络连接,并向作为购买代理的公用事业出售电能。

图(b)显示了这一模式可能的演化方向,即公用事业不再拥有任何发电公司,它需要向IPP购买所需的全部电能。

特点:1)购买代理组织对配电公司有销售垄断力,对独立发电商具有购买垄断力,它制订的价格必须受到严格监管;2)发电商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竞争。

3批发竞争模式(wholesale competition)在批发竞争模式中,不存在负责电能供应的集中性机构。

取而代之的作法是:配电企业直接向发电企业购买电能,以之满足客户的电力消费需求。

该类电能交易一般发生在批发电力市场中,除配电公司外,规模极大的用户往往也会被允许直接在批发市场上购买电能。

特点:1)极大地促进了发电企业间的竞争,此时的电能批发价格是供应与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2)小用户无法选择竞争性的供应商,所以电力零售价格仍然必须受到监督。

电力行业的电力市场市场分析与评估

电力行业的电力市场市场分析与评估

电力行业的电力市场市场分析与评估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开放,电力市场的分析与评估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对电力市场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估,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电力市场的背景与概况电力市场是指通过电力交易来组织电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市场。

电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供需关系的平衡和价格的合理调整。

电力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竞争性、开放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力市场类型主要有竞争性、垄断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我国电力市场属于混合性市场。

二、电力市场的分析1. 供需关系分析供需关系是电力市场运行的核心,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

供需关系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市场需求:根据电力消费的结构和规模,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了解市场需求的特点和趋势。

- 市场供给:考虑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发电能力和发电水平,并对不同能源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

- 供需平衡:通过比较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差距,评估供需关系的平衡状况,分析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

2. 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价格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能够刺激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活力,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价格形成机制分析需要涉及以下内容:- 定价方式:分析电力市场中的定价方式,比如基于成本的定价、边际定价等,评估其合理性和效果。

- 价格影响因素:考虑燃料成本、供需关系、政策因素等对价格的影响,分析价格的波动原因。

- 定价机构:评估电力市场中的定价机构的运作方式和监管机制,分析其对价格形成的影响。

三、电力市场的评估1. 经济效益评估电力市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之上。

经济效益评估需要对电力市场中各个环节的经济收益进行分析,如供电企业利润、用户用电成本等,并考虑市场竞争和电力价格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 社会效益评估电力市场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社会效益,满足各类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电力市场运行的比较研究概述:电力市场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电力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的经济系统。

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本文将比较国内外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国内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在国内,电力市场的运营主要由国家电力市场交易中心和地方电力市场交易中心负责。

国内电力市场采用计划调度和竞价交易的方式,电力企业通过竞价向市场交易中心申报电量和上网电价,由市场交易中心进行电量的统筹调度和定价,然后进行交易结算。

国内电力市场运行方式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有效调节供需平衡,使得电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电力企业在竞价交易中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电价,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份额。

然而,国内电力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电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有限,主要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大,市场竞争并不充分。

其次,市场调度和竞价定价的方式可能导致电力企业只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从而影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国外电力市场的运作方式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欧洲为例,欧洲电力市场实行了国际统一的市场规则和交易平台,实现了电力的跨国交易。

欧洲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相较于国内更为开放和市场化。

欧洲的电力市场分为电力发电市场、电力交易市场和电力配送市场。

电力发电市场采用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电力交易市场采用竞价交易和长期合同等方式进行电能交易。

电力配送市场则通过电网运营商进行电力的配送和销售。

国外电力市场的运行方式的优势在于市场竞争的程度更高,能够更好地激发电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国外电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更高,能够实现电力的跨国交易,增加了市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然而,国外电力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电力市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可能导致市场风险的增加,需要完善相关监管和风险管理机制。

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国内和国际对手对比

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国内和国际对手对比

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国内和国际对手对比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国内和国际对手对比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行业,电力行业的竞争力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国内和国际对手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电力市场竞争力分析国内电力市场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供应能力、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政策环境等。

(1)供应能力:国内电力市场供应能力逐步增强,工业化进程加速,电力需求大幅增长。

然而,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电力供给仍然不够充足。

有些地方的供电能力还无法满足持续发展需要。

(2)技术水平:国内电力行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种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提高了电力行业的竞争力。

然而,相比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电力技术仍有所欠缺,尤其是在核能、可再生能源等方面。

(3)市场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之一,市场规模庞大,潜力巨大。

然而,市场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竞争程度较弱,市场主体之间存在垄断现象。

(4)政策环境:国家在发展电力行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全面发展。

例如,国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支持电力科技创新等。

然而,政策的执行效果有待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限制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二、国际电力市场竞争力分析国际电力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市场开放度、资源获取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

(1)技术水平:发达国家在电力行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积极推广高效能源利用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

与之相比,中国电力技术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2)市场开放度:一些国家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开放度相对较高,存在较强的市场竞争,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相比之下,国内电力市场开放度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增加竞争的机会与活力。

(3)资源获取: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够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

国外电力市场主要运作模式介绍

国外电力市场主要运作模式介绍

国外电力市场主要运作模式介绍电力生产使用过程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四个环节,国际上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可以根据这四个环节的市场开放程度而分为5个模式。

一、垂直统一垄断[Vertical Integrated Monopo1y)模式一个政企分开、公司化经营的垂直垄断的电力公司内,为了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采取划小核算单位,以达到综合统一管理和分散核算提高效益的双重好处。

法国电力公司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日本的十大电力公司和美国的一些州为此模式。

二、发电竞争上网(Competitive Generation Budding)模式输电、配电和供电仍由一个电力公司统一管理和垄断经营,各发电企业公司化(包括网所属发电企业和独立发电企业),相互间开展电量竞争上网。

这是打破电力工业体制垂直垄断模式最为初级的形式。

三、限制性趸售竞争[Limited Whole-sale Competition]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电、输电、配电完全分开,成立多个发电公司、一家电网公司和多个供电公司。

每个供电公司在其供电区城内具有垄断供电的性质。

电网公司负责调度运行,从发电公司购买电力并向供电公司销售。

其电力买卖均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电网公司是电网覆盖区城内各发电公司电力的唯一购买商,也是各供电企业电力的唯一供应商。

目前,英国、美国大多数公司均为此模式。

四、完全趸售竞争(Completed Whole-sale Competition)模式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都分别成立独立核算公司,并开展完全竞争。

供电公司直接向发电公司购电,输电公司只承担将发电公司的电力直接送给供电公司,也就是输电公司仅仅起输电作用,收取过网费,不再起买卖电力的中介作用。

这就象交通运输中的“公路网”一样。

这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完全竞争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有先进的电力计量和电费结算系统以及很高的管理水平。

供电公司仍然在其供电范围内垄断经营。

国际典型电网组织架构的比较

国际典型电网组织架构的比较

国际典型电网组织架构的比较作者:王馨尉龚雁峰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选取了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作为国际典型的电网组织架构,分别对其结构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组织架构垂直一体化可靠性委员会厂网分开一、美国美国电网结构比较复杂,从组织架构上看,可分为从上到下可分为四级:北美电网可靠性监管公司(NERC)、各区域可靠性监管机构(如WECC,SERC 等等)、各地区独立电网运营公司(如CAISO 等等)、局部地区电力公司(PG&E 等等)。

北美电力可靠性公司(NERC),总部设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是一个非营利性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8日,其前身是北美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成立于1968年6月1日。

无论是之前还是如今的 NERC,其使命都是确保北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NERC 下属9个区域性可靠性委员会,按地域划分为:佛罗里达州可靠性协调委员会(FRCC),中西部可靠性组织(MRO),东北电力协调委员会(NPCC),Reliability First 公司(RFC)(中部),可靠性公司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SERC)(东南部),西南电力联营公司(SPP),西部电力协调委员会(WECC),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和阿拉斯加系统协调委员会(ASCC)。

二、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原中央发电局拆分为3个发电公司和一个输电公司,三个发电公司分别是国家电力公司(National Power),电能公司(Powergen)和核电公司(Nuclear Electric),输电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National Grid Company)[1]。

国家电力公司和电能公司于1992年实施私有化,成为股份公司,政府现只拥有40%的股份。

国家电网公司主要经营输电系统,是电网的系统调度员,拥有、管理、维护超高压输电系统(400kV和275kV两个电压等级),为发电商和英国与法国、苏格兰的联络线提供输电服务,并配合配电公司为电力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世界主要电力期货市场分析概述

世界主要电力期货市场分析概述

世界主要电力期货市场分析概述一、世界主要电力期货市场目前世界上先行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都纷纷建立起了电力期货市场。

最早引入电力期货交易的是美国的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在1996年的时候,美国针对加利弗尼亚——俄勒冈边界电力市场(COB)和保罗福德地区电力市场(PV)设计了两个电力期货合约并进行交易,在2000年的时候又针对PJM 电力市场设计了PJM电力期货合约并进行交易。

同年开展电力期货交易的还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针对Commonwealth Edison和田纳西峡谷地区推出两种电力期货合约。

北欧电力联营体(Nord pool)以斯堪的纳维亚(北欧)地区的电力交易为对象,进行了电力期货合约的交易。

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根据需要建立了电力期货市场。

具体如下表所示:表1:从事电力期货合约交易的期货和能源交易所交易所市场开始交易时间纽约商业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NYMEX)美国国内电力市场加利弗尼亚——俄勒冈边界电力市场(COB)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和马里兰(PJM)电力市场保罗福德地区电力市场(PV)亚利桑那州电力市场1996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Trade,COBT)美国国内电力市场Commonwealth Edison田纳西峡谷地区1996北欧电力联营体(Nord Pool)斯堪的纳维亚(北欧)地区1996新西兰期货和期权交易所(NZFOE)1997阿姆斯特丹电力交易所(APX)荷兰1999英国电力交易所(UKPX)英国2000欧洲能源交易所德国2000(EEX)/莱比锡电力交易所(LPX)(2002年合并)波兰电力交易所波兰2000国际石油交易所英国2000(IPE)自动化电力交易所英国2001Powernext 法国2001悉尼期货交易所新南威尔士澳大利亚2002澳大利亚阿德里亚能源交易所(EXAA)二、电力期货市场的交易模式分析根据进行电力期货合约交易场所的不同,可以把电力期货交易分为两种模式:纯粹进行电力金融合约交易的协作模式和现货与期货一体化的模式。

电力行业是垄断吗?

电力行业是垄断吗?

电⼒⾏业是垄断吗?媒体⼀直⽤“垄断”来形容电⼒⾏业,久⽽久之,⼤家都直到电⼒⾏业是“垄断”的了。

甚⾄政府的⼯作报告,研究⼈员的研究论⽂,都在毫不犹豫的议论着电⼒⾏业的“垄断”。

中国学者最⼤的悲哀在于⼈云亦云。

开拓创新没能耐,摇旗呐喊倒有⼀套。

电⼒⾏业真的是垄断吗?先说⼀个数字,2008年发电⾏业整体亏损700亿,其中五⼤发电集团亏损400亿。

(见中电联统计)你见过哪个“垄断⾏业”如此亏损?再⽤⼀个国际标准来看,国际常⽤标准C5超过40%则被认为具备垄断性。

2008年,从发电量看(市场份额),发电⾏业C5超过了60%(61.55%)。

因此,我们可以说发电⾏业具备了垄断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发电⾏业是垄断呢?我们知道,有四种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占、垄断。

事实上,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只存在近似完全竞争市场(西⽅经济学⼀般以农产品市场为例)垄断市场也不存在,垄断意味着⼀家,或者⼀家独⼤。

这是从产业结构来看。

其实,更重要的是,垄断所具有的威⼒在于它的超级话语权,⼀句话,它⾃⼰说了算。

夹在中间的是垄断竞争和寡占。

⾄于⼆者如何区分,经济学有很详细的论述。

在此,简单总结就是:以竞争为主,同时具备⼀定垄断性,则为垄断竞争。

反之,以垄断为主,但兼有竞争性,成为寡占。

从字⾯上看寡占。

寡,就是很少⼏家,占,就是占有。

连起来说,很少⼏家⼚商占有了整个市场。

⽽垄断竞争,则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活中。

如,餐饮业,服装业,家电业等等。

⼀⽅⾯,众多的⼚商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另⼀⽅⾯,各⾃⼚商利⽤⾃⼰的三⼤竞争战略尽⼼尽⼒地维护这⾃⼰的市场垄断地位。

说了这么多,电⼒市场是哪⼀种?以集中度来看,上⾯说C5是61.55%。

C8=74.60%,C12=83.29%。

以上是2008年发电量统计。

从这个⾓度看,发电⾏业似乎具备了寡占的。

但分散的竞争格局⼜似乎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我们上⾯提⾼,垄断的本质,或者说真正的威⼒在于其强⼤的话语权。

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国际电力公司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市场规模电力行业的竞争力与市场规模息息相关。

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益,从而提高竞争力。

目前,全球电力需求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电力需求增长迅猛。

因此,拥有大规模市场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电力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技术创新在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投入研发和创新,研制出高效、清洁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大大提升了其竞争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生产力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三、能源结构电力行业的竞争力还与能源结构密切相关。

清洁能源在当今世界备受关注,因为它对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发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挑战。

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电力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政府对电力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发展。

一些国家通过减税、补贴和鼓励投资等手段,吸引国内外企业参与电力行业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企业实力企业实力是电力行业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企业的规模、资本实力以及管理水平都会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拥有强大的实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抵抗市场波动和风险,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六、合作与开放电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开放程度对其竞争力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作与开放,企业可以分享技术、市场和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电力行业相关组织和协会,有助于了解国际电力市场的动态和趋势,提前应对市场变化。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思和清华大学电机系引言[1]电力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自然垄断”的产业,具有“集中生产,集中运输,集中零售”的特点,所以最初的时候电力市场基本都是垄断的计划经济,由政府制定发电以及用电计划,政府根据发输配用电的整个过程制定电价。

可是由于自然垄断有一些先天缺点:没有动因鼓励生产者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发展新技术,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网更加坚强和灵活了,这样就给电力市场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所以,世界各国都开始结合自己的国情适度改革本国的电力市场,使其达到发电效率更高、总体能耗更少、经济利益更高、电价制定更合理等不同的目的。

本文将简略介绍英国、北欧、西欧、美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的电力市场运行制度,并比较分析其优劣,得出一般性结论。

英国[2][3][4]从1989年开始,英国着手电力体制改革,当年颁布了电力工业白皮书,全国实行电力库(POOL)模式,进行电力市场自由竞争的尝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并且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实行电力工业的私有化。

后来,政府不仅解散了中央发电局,而且拍卖了电厂的股份,朝着私有化更近了一步。

在2001年,英国实施新电力交易协议(NETA),引进了新的双边合同分散交易模式,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在这种模式下,电力市场以双边交易为基础,不再由国家调度,并且有长期、中期、短期等多个市场,使这种方式更加稳定。

此次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扩大了用户范围,而且提高了市场效率,促进了生产者的良性竞争。

2005年,英国政府又建立了英国交易输电协议(BETTA),解决了苏格兰地区市场被垄断的问题,并将英格兰和苏格兰连成了一个大的电网,市场更大更开放了。

最近,在2013年,英国又开始了以低碳电力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将差价合约和容量市场纳入已有的电力市场范畴,并且致力于降低用户的用电支出。

差价合约的制度是由供电商和发电商提前以某一固定的价格签订合约,当实际电价高于此合约时,发电商需要向用户返还差价;当实际电价低于此合约价时,政府向发电商补偿差价。

在这种制度下,既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发电商的收入较为稳定,也防止了用户的电价波动,并且政府的补贴也更有针对性,减少了一些支出。

而容量市场采用拍卖的形式,在两级市场上提前四年拍卖系统所需要的发电容量。

容量市场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就是系统的可靠性,只有在拍卖中合理分配份额,才能保证满足每天最大负荷时期的用电供应。

所以,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一旦把电力产业完全投放到市场中自由竞争,那么不确定性因素必然增加,所以需要更加高效有力的监管,才能保证电网不出问题,运行稳定。

整体上讲,英国电力市场从日前电力池集中交易模式演变成分散交易模式,日前交易模式有一些缺点:发电侧竞争不充分,发电商存在一定的市场操控力,电力供应紧张时发电商反而会减少发电机组来提高电价。

分散交易模式下,发用双方直接交易,中长期和日前交易量占比很大,可以维持电价的稳定,而实时平衡交易虽然自愿竞价波动大,但由于占总用电量比例很小,所以对总体价格影响较小。

北欧[3][5]北欧包括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瑞典等国家,其发电特点是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很大,水电占比在50%以上;挪威和冰岛几乎完全使用水电,芬兰和丹麦使用火电较多,瑞典有较大比例的核电,各国发电方式有一定的互补性。

所以,从1963年开始,北欧各国就开始着手于建设互联电网,平衡发电侧和负载侧,使发电效率更高。

北欧的电力市场改革始于1991年的挪威,当时实施了新的能源法案,促进电网输电作为管制业务要和其他竞争相分离,于是将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分离。

紧接着,瑞典、芬兰、丹麦等国也模仿挪威的改革,厂网分离,成立电力市场和电力交易所,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0年加入了北欧一体的电力市场,各国之间市场串联统一,有效利用不同国家的发电优势。

后来,他们积极向欧洲大陆市场推进,向德国等其他国家出售自己的电能。

北欧的电力市场主要由市场交易机构、输电运营机构、市场主体构成。

市场交易机构起到交易和清算的作用,北欧电力现货交易所有限公司负责现货市场交易,北欧电力金融市场负责期货等交易,北欧电力清算所有限公司负责清算服务,北欧电力芬兰公司负责平衡市场交易。

输电运营机构有五家,分别是挪威、瑞典、芬兰各一家和丹麦的两家,是改革前各国电力系统分离出来的输电公司演变而来。

电力市场主体包括发电商、零售商、交易商、用户以及电网拥有者等,各司其职,不能越俎代庖,即:发电商只负责发电,参与市场竞争;电网拥有者负责输电,不能进行交易,也不能拥有发电厂;而零售商负责向用户销售电能,在店里零售侧进行竞争。

总体上讲,北欧电力市场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引入了竞争,但是在输电配电环节还保持垄断经营。

在引入市场竞争的环节中,交易的类型十分丰富,包括期货、差价、期权、现货、等不同的交易合同,交易行为也十分活跃,每年合同的交易量可以达到实际售电量的10倍。

上述金融市场和实际的平衡市场、零售市场结合,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发电和用电两大市场的协调平衡和有力调控也能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

西欧[6]在北欧进行改革之后,他们积极向西欧拓展市场,努力将自己的电能销往其他国家;而西欧的电力负荷较大,用电市场很大,二者有互补的趋势,市场统一势在必行。

于是,欧盟提出了在2014年前建立统一能源市场的议案,将北欧的水电、西班牙的海上风电送到西欧的负荷中心进行消纳。

从2006年到2014年,法国、德国、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以及北欧市场逐步联合,电力交易所进行了频繁的合作和重组,实行联合出清,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交易价格。

如果电力系统无阻塞,则整个联合市场价格统一;如果系统有阻塞,则市场在阻塞的断面处分开,形成数个不同的价区实行节点电价制度。

欧盟的做法有很大的长远眼光,仅从电力市场的角度看,电力市场统一之后,促进了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使新能源的利用率更高,各国的输电线路的利用率也更高,成员国之间的电价差异更小;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样做更加紧密地联系了欧盟各国,增加了社会总福利,也推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美国[3][6][7]美国式最早进行电力市场改革的国家之一,从1978年开始着手相关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性研究,到后来的实际应用,1992年正式开始电力市场化改革,经历了改革蓬勃期、挫折期、缓慢发展期等几个时期,并且经过了加州危机和美加大停电等著名事件。

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曾经充分肯定了市场改革在确保美国能源价格稳定、安全可靠方面的作用,并且认为美国电力市场拥有有效竞争市场的全部特征,所以其打算在将来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强力的监管,来使美国电力市场的竞争更加自由,更加平稳。

美国大多数地区实施的是节点电价的定价方式,将全国分成了PJM、加州、德州、纽约、新英格兰、中西部等若干大区,每个大区单独定价,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发电和用电需求,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

纽约电力市场实现了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中西部建立了辅助市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而西北部等边缘地区市场还没有形成,正在大力改革,尝试引入竞争。

FERC主要从四方面引导电力批发市场的竞争:需求侧响应、促进长期合约交易发展、提高市场检测能力、建立新的规则。

虽然目前美国几个大区的市场相对独立,但各个大区正在进行越来越密切的协作,以达到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资源和设备的整体利用率,电力市场的整体趋势是逐步扩大。

在除去能源价格上涨因素之外,PJM市场的电能零售价整体上是有所下降的,说明了市场竞争带来了价格的下降。

除了电力市场的软件改革以外,美国也十分重视电网和发电侧的硬件改革。

为了实现全国范围的电力联网,美国正在加紧建设跨地区的高压输电网络,将电能从边远地区传送到负荷集中的地方。

除高压输电外,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由于加入了市场等调节方式,电力市场对用户的选择权进一步开放,电力公司、供电商、用户等不同的主体之间通信更加频繁;并且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使得电网输入侧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对电网的灵活程度和坚强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度、如何合理引导市场成为了更加重要的问题,需求侧响应机制作为稳定市场的重要一环作用也更加突出。

此外,FERC通过适度补贴、调整电价等方式来激励跨区输电投资以及老旧设备的更新,使电网稳定性加强。

在未来的时间里,美国会进一步探索区域间合作的可能性,以使清洁能源能够更及时地消纳,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风电接入的超短期市场设计,通过定价机制的引导使风电更多地使用非高峰负荷时期的输电容量;完善辅助市场,包括专门针对调频容量等稀缺的服务实施新的定价机制,吸引他们在需要时更多地投入。

新加坡[4]新加坡的电力市场改革模仿英国的改革进行,在结构方面,从1995年开始实行“政企分开”,成立了新加坡能源公司和大士能源公司,后来在2000年圣诺哥和西拉雅两家发电厂从新加坡能源公司脱离,与大士并列成为三家发电公司,新加坡能源公司只负责电网建设和输电供电,并且新成立了电网调度机构和交易机构,使市场更加完善。

在市场方面,在1998年新加坡建立了日前电力池批发市场,实施日前电力集中交易的模式。

2003年建立了实时批发市场,并开放了有竞争力的零售市场,使得用户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也刺激了供电商降低电价提高效率。

新加坡的电力批发市场是发电侧单边报价的全电量实时竞价市场,采用节点电价法,各种容量通过竞价进行分配,每台机组可以参与“电量、AGC调频、8s备用、30s备用、10min 备用”五个市场的竞价,然后市场清算系统将各个机组的报价排序,根据负荷的需求确定所需要的机组数量,从而定出实时电价和具体投入发电的机组。

如果系统出现阻塞,则在阻塞断面处分开,采用节点电价法定价并确定具体投入发电的机组,发电商按照节点电价结算,用户按照加权平均电价结算。

在2004年,新加坡电力市场又建立了固定合同机制,由发电商和零售商签订,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系统的不确定性,也减小了发电公司对市场的操控力,使得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俄罗斯[8][9]俄罗斯从1992年开始逐步制定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案,2001年成立改革工作组,进行“厂网分离”,在发电侧进入竞争,除核电还归国家继续经营外,其他形式的发电厂重组为21个新的电力公司,在发电侧出现了有效的竞争主体,提高发电效率。

在输配电环节,由于自然垄断的存在,所以俄罗斯并未在此环节过多引入市场调节,而是仅仅将输电和配电分离,并且还是国有控股。

输电环节在2008年成立了联邦电网公司,下设8个骨干电网分支,再下设36个地区性骨干电网公司,以收取输电费作为收入,主要由政府进行调控和监管,以保证电价的公平与合理。

配电环节重建12个跨区配电网公司,下设57个地区性配电公司,国家占股50%以上,由跨区配电网控股公司负责调配和管理,联邦行使监管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