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针灸治疗方法
腰大肌圆利针针刺法
腰大肌圆利针针刺法腰大肌圆利针针刺法腰大肌起于腰椎椎体及肋骨突起,止于股骨小转子。
腰椎发出的神经根几乎都要穿过或在此肌旁通过。
刺激此肌,与刺激神经根有着类似的作用。
特别是那些腰痛直不起腰,前倾着腰走进诊室的病人,大多存在腰大肌的挛缩,直接针刺此肌,解除痙挛,被绞厄的神经得到放松,效果当然好。
刺法如下:1)在腰椎正中线旁开3~4CM处为第1条线,针刺在第2,第3,第4,第5腰椎的横突之间。
直刺。
针通过横突后可达腰大肌。
如针尖遇到横突,则稍提针改变些方向即可刺入。
第1线可用0.24以上*75MM左右的针。
2)在腰椎正中线旁开6~7CM处为第2条线,针刺在与第3,第4,第5腰椎的棘突大约等高的位置。
斜刺。
大约75度角。
针尖向椎体方向。
第2线可用0.24以上*90MM 左右的针。
如针刺正确,我们手下常可有针尖抵骨(抵达腰椎锥体)的感觉。
病人常有针感传向下肢的感觉。
反过来,这两种感觉也可印证我们的针是否刺到了正确的地方。
注意事项:1)留针30分左右,不提插捻转。
2)避免刺伤肾脏。
如第1条线上第2,第3腰椎之间的针可适当向内侧移一些。
第2线不要在第3腰椎以上刺针。
在临床当中大家都会碰到很多稀奇百怪的慢性疼痛。
很多时候不自觉的就给贯上了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等病的名称。
都在暗自使用着自己还不成熟的怪招,绝招。
当然有时也是把很多疗法综合一气搞通杀,即使那样也是有时有效有时无效。
即使有效也是几天或几个月的事,患者总是反反复复,把患者搞得像个亲戚一样时时前来拜访。
自己也是灰头灰脸的没个准确的答复‘能治好还是不能’,底气不足含含糊糊模棱两可的。
临床上最不好治疗的算是颈椎病和腰椎病了,每当把片子,x光,核磁等拿到手里时,大多看到的是椎体偏歪,骨质增生,间隙不等宽,椎间盘膨出突出,椎管的狭窄等等。
这么多的征象就把大家的思路给带到沟里了,很多的同行都会想到骨刺的刺激,硬膜囊的挤压,髓核的压迫所造成的临床表现。
中医治疗肌肉萎缩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肌肉萎缩成功案例肌肉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肌肉功能受损等症状。
中医治疗肌肉萎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案例,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一个成功的案例。
患者张先生,45岁,因为工作需要长期站立,导致双腿肌肉萎缩,行走困难。
在西医治疗无效后,他来到了中医医院就诊。
医生根据张先生的病情,制定了针灸、中药熏洗疗法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针灸疗法。
医生通过对张先生的腧穴进行针灸,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畅通,以达到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目的。
针灸疗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营养供应,有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其次是中药熏洗疗法。
医生选用了一些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中药材,熬制成药液,然后用药液对张先生的患部进行熏洗。
这种疗法可以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的新陈代谢,有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同时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双腿肌肉萎缩情况有所缓解,行走也不再那么困难。
经过持续的治疗和调理,张先生的肌肉逐渐恢复了正常功能,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中医治疗肌肉萎缩是可行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西医治疗无效或者疗效不佳的患者来说,中医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当然,中医治疗肌肉萎缩也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持续的治疗和调理。
总之,中医治疗肌肉萎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取得成功的,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并尝试中医疗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
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放松需求的增加,扎针放松肌肉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针刺的方式,以达到舒缓肌肉紧张和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是基于穴位理论和神经调节的综合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并介绍相关的穴位理论和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
本文旨在加深对扎针放松肌肉的认识,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在下一节,我们将首先介绍穴位理论,包括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然后,我们将着重解释神经调节在扎针放松肌肉中的作用,包括如何通过扎针刺激神经系统来影响身体的调节机制。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促进健康和舒适方面的作用。
这对于将来进一步开发和改进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开始吧,探索扎针放松肌肉的奥秘!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说明,方便读者了解文章的组成和逻辑结构。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描述: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介绍了扎针放松肌肉的主题,并简要说明了该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提到针灸放松肌肉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其中,正文部分主要介绍了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结论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增进人们对该方法的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正文部分将介绍扎针放松肌肉的原理。
首先,通过对穴位理论的介绍,解释了扎针的选取和作用机理。
其次,阐述了神经调节在扎针放松肌肉中的作用机制。
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
肌肉萎缩的中医治疗
一、概述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的障碍,是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所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
肌肉萎缩的主要病因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肌肉营养状况除了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脊髓疾病常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从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的卧床会给患者早晨严重的生命威胁。
肌肉萎缩在中医中有很多的治疗方法。
二、步骤/方法:
1、第一,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患者可根据病情来选用滋补气血、补益肝肾、温肾健脾、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患者的治疗药物有地黄、山药、枸杞子、牛膝、龟板、鹿茸、当归、赤芍、菟丝子、补骨脂、地龙、全蝎等。
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患者稳定病情的。
2、第二,患者可以采取透穴按摩和针灸推拿治疗,按摩与推拿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机能、消除疲劳和防治伤病,其中操作方法多种多样,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型选用推拿与按摩手法,肌肉萎缩患者要经常对自己的肌肉按摩按摩。
这对患者的病情是有一定帮助的。
3、第三,患者可以采取药浴治。
药浴治疗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由于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修复机体的作用。
人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通过温热的药液直达络脉和经脉,从而达到温通经脉、化痰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从而使患者的病情达到稳定。
三、注意事项:
肌肉萎缩患者可以经常多按摩按摩自己的肌肉,当然患者也可以采取一定的锻炼来恢复。
但是肌肉萎缩患者的锻炼时间千万不要过长,另外患者平时的饮食要清淡一点。
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肌肉萎缩
中医骨伤科学如何治疗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肌肉萎缩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综合调理,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肌肉萎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气血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若气血亏虚,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逐渐萎缩。
其次,经络不通也会导致肌肉萎缩。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从而发生萎缩。
此外,肝肾亏虚、脾胃虚弱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可能引发肌肉萎缩。
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治疗肌肉萎缩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中药治疗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八珍汤加减,以益气养血;对于经络不通型的患者,会运用独活寄生汤等方剂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同时,还会根据病情加入一些具有强筋健骨、滋养肌肉作用的中药,如熟地、牛膝、杜仲等。
针灸疗法在治疗肌肉萎缩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激发肌肉的活力。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
针灸不仅能够直接刺激肌肉,促进其收缩和舒张,还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肌肉的营养状况。
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科学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手法的推、拿、揉、按等,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增强肌肉的力量。
在按摩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萎缩的肌肉进行重点刺激,帮助其恢复功能。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肌肉萎缩中的作用。
患者应多食用一些具有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山药、薏米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功能锻炼也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肌肉萎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
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概述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激,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肌肉痛症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局部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等。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原理、方法和效果。
原理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的流通,增强组织的营养供给,缓解肌肉痉挛和酸痛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肌肉痛症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所致,针灸可以促进经络的畅通,调整气血的平衡。
方法在治疗肌肉痛症时,中医针灸使用的主要方法是经络穴位刺激。
通过使用细针刺激准确的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肌肉所在经络的穴位、相应经络的穴位等。
刺激穴位时,针灸师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并采用旋转、插拔等不同的刺激手法。
效果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效果较为显著。
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往往可以明显感觉到疼痛的缓解和肌肉的放松。
针灸刺激可以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不适感。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寻找合适的针灸师进行治疗,确保操作技术和经验的可靠性。
- 严格控制针灸的深度和力度,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 针灸过程中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 注意针灸后的护理,避免出现不适和感染。
总结中医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肌肉痛症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痉挛症状。
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效果明显,但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针灸师、控制治疗的深度和力度,以及注意卫生和护理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中医针灸治疗肌肉痛症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针灸穴位的辨识与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穴位的辨识与治疗方法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穴位理论和治疗方法。
针灸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然而,想要正确地辨识穴位并进行有效治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穴位的辨识与治疗方法。
一、穴位辨识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人体外部表现来辨识穴位。
这包括肤色、斑点、肌肉形态等方面的观察。
例如,面色苍白常见于肺经病变,面色红润则可能意味着心经病变。
2. 望闻问切法: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辨识穴位。
望是通过观察舌苔、脉象等来辨识;闻是通过听诊肺音、心音等来辨识;问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和体验来辨识;切是通过按压穴位来判断其敏感度和反应情况。
3. 穴位复合法:根据多种辨识方法的综合结果来确定穴位。
如经络穴位辨识中,常常结合经络走向、配穴规律等一起进行判断。
二、穴位治疗方法1. 刺灸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刺灸可以使用针刺、火炙等方式,具体选择方法需要根据病情和穴位特点来确定。
2. 推拿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穴位来调理经络,舒筋活血,消除疲劳和疼痛。
推拿可以选择局部按摩或全身推拿,根据具体需要来决定。
3. 艾灸法:使用艾绒或艾条燃烧产生的热量来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活血祛湿、理气止痛的效果。
艾灸在治疗慢性疾病和寒湿病证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4. 电针法:通过在穴位上施加微弱电流来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电针具有刺激强度可控、定位准确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神经性疼痛和肌肉萎缩的治疗。
5. 穴位贴敷法: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药物的渗透和穴位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穴位贴敷法适用于一些皮肤病、湿热病证等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1. 穴位的刺激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强或过弱。
过强的刺激可能会导致穴位出血或其他不适,过弱的刺激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 不同疾病和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中医是如何辩证肌肉萎缩的【一点资讯】
中医是如何辩证肌⾁萎缩的【⼀点资讯】重症肌⽆⼒、肌营养不良、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病等病症属中医痿症,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的病证;⽬前西医尚⽆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段。
及药物。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髓。
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精亏⾎少不能营养肌⾁筋⾻,逐渐出现肌⾁⽆⼒、萎缩。
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营养五脏六腑、肌⾁筋⾻,且脾主肌⾁,脾胃虚弱,⽓⾎⽣化不⾜,肌⾁⽆以营养则肌⾁萎缩、肌⾁⽆⼒等。
治疗该病以脾、肾为根本,肝主筋,主⼈⾝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滋补肝肾,⽣肌起痿,强筋壮⾻为主要治则,采⽤⼈参、黄芪、全⾍、龟板、当归等数⼏⼗种名贵中草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可使萎缩、⽆⼒的肌⾁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防⽌肌⾁萎缩及关节挛缩变形。
采⽤中医药纯中药能够跟⼈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过多的、有害的⾃由基、钙质、脂质、胶原蛋⽩、粘多糖、铅、汞、砷、铝、铜等物质螯合,排泄掉体内蓄积的种种致病因⼦,去除患者⾎浆中的抗体、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素,消除了病症;同时,通过螯合剂的螯合作⽤,排泄掉了体内⼤量物质,致使机体内的这些有害的或⽆害的物质急剧减少,通过这些的物质锐减,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殖等中枢系统,进⾏应激反应,产⽣了⼀系列内源性物质(简称⼈体内药)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因⼦等,使机体推陈出新,为整个⼈体解毒,恢复了机体的代谢平衡,从⽽祛除了机体内的种种隐患和病灶,最终达到了防病治病之⽬的。
所以,采⽤纯中药⽅剂的解毒作⽤疗法治疗,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疗效远远胜于中西医常规⽅法的治疗。
该疗法以滋肝补肾、强壮筋⾻、祛风通络、养⼼益⽓、濡养⽣肌为治疗原则,调整免疫功能,改善痿证患者症状,使治疗效果得到进⼀步的巩固。
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缩、肌⽆⼒、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周期性⿇痹、肌营养不良症、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废⽤的病证。
肌肉萎缩情说明范文
我是一名肌肉萎缩的患者仅供参考肌肉萎缩治疗从中医角度,肌肉、四肢归脾主管。
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
人参健脾丸针对性比较强,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更好;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作用的范围更广、作用层次也更深,适用于病程时间长的情况。
肌肉萎缩,说明人体中气不足。
可以从合谷穴(虎口)来判断一个人的中气足不足:合谷穴肌肉丰满,则说明中气足,否则,说明中气不足。
服药同时配合针灸、拔罐进行治疗,效果会更好;针灸可以舒经活络,拔罐可以祛除身体内的风湿寒邪气;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
咸则伤骨,骨伤则痿。
长期吃太咸食物会伤骨,骨受到伤害肌肉就会萎缩掉,骨归肾主管。
因此,治疗肌肉萎缩可以考虑从肾的角度进行治疗。
总之,从中医角度,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因有脾、肾的疾病;治疗,也应该从这两方面考虑。
如果身体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术汤(肾着汤)。
如果身体有风湿寒邪气,应该把邪气去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身体有一点邪气,四肢运动都会受到影响,即四肢运动不能够自如。
肌肉萎缩有什么症状?哪些症状可以说明患上了肌肉萎缩?手部肌肉萎轻度萎缩:肌纤维轻度下降,肌肉组织外观无明显凹陷,触摸肌肉组织松弛,肌无力,能做抗阻力运动。
中度肌萎缩:肌纤维部分萎缩、缺失,肌肉组织外观凹陷,触摸纵向缩小,横向减少,肌无力明显,不能做抗阻力运动。
重度肌萎缩:肌纤维组织大部分萎缩,相关的骨骼外露。
肌肉组织仅存少量肌纤维,肌无力严重,患者丧失最基本的协调运动能力。
完全萎缩:肌纤维组织完全萎缩,与其肌肉相关联的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中度肌萎缩:肌纤维部分萎缩、缺失,肌肉组织外观凹陷,触摸纵向缩小,横向减少,肌无力明显,不能做抗阻力运动。
中度肌萎缩:肌纤维部分萎缩、缺失,肌肉组织外观凹陷,触摸纵向缩小,横向减少,肌无力明显,不能做抗阻力运动。
张锡纯治疗肌肉萎缩医案
张锡纯治疗肌肉萎缩医案张锡纯是一位中医名家,他的医术被誉为“神医”,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
他通过对许多患者的治疗,积累了很多治疗肌肉萎缩的医案。
本文就对张锡纯治疗肌肉萎缩的医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肌肉萎缩的诊断及病因肌肉萎缩是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指运动神经元受损害所引起的肌肉组织萎缩。
主要表现为肌肉发生萎缩,体质变弱,甚至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病因复杂,一般包括神经原性、肌原性、继发性等几种类型。
神经原性肌萎缩为最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所导致。
肌原性肌萎缩是由于肌肉本身出现了问题,如肌肉营养缺乏等,也会出现萎缩的情况。
继发性肌萎缩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导致的。
二、张锡纯治疗肌肉萎缩的医案1. 医案一:患者陈某,男性,60岁,右腰部及膝关节感觉减退,下肢肌肉萎缩,双膝反射消失。
初步判断患者患有下肢神经损伤导致的肌肉萎缩。
张锡纯给患者开出了治疗方案,包括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同时配合熬制中药进行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后,患者感觉明显好转,走路也更加稳健了。
2. 医案二:患者张某,女性,42岁,体型较肥胖,患有双下肢肌肉萎缩症,同时伴随着瘀血、淤滞等症状。
张锡纯对患者进行了脉诊,发现患者体内湿气较重,气血不畅的情况。
因此,张锡纯采用了中药调理体质的方法,患者每天饮用炮制的药物,同时进行推拿和按摩,疗程为2个月。
两个月后,患者的瘀血症状和肌肉萎缩症状都有所改善。
3. 医案三:患者王某,男性,65岁,患有膝关节疼痛和肌肉萎缩症状,其妻子病情更为严重,患有关节锁死和肌肉萎缩等症状。
张锡纯对两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发现两人患上了不同的肌肉萎缩症。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病因,张锡纯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为两人熬制中药配合按摩和推拿。
在3个月后,两人的病情都有所好转。
三、总结张锡纯治疗肌肉萎缩症的医案,总体上采用了综合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按摩、推拿和中药熬制等等。
肌肉萎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肌肉萎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肌肉萎缩是指肌肉组织的损失或退化,导致肌肉质量减少和肌力减退。
这种病症常见于长期卧床、受伤、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下。
肌肉萎缩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治疗和康复方法的选择对于肌肉萎缩患者至关重要。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肌肉萎缩治疗的基础,包括按摩、电刺激、热敷等手段。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缓肌肉的萎缩速度。
电刺激则通过刺激神经和肌肉,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活跃度。
热敷则能促进血流和放松肌肉,缓解肌肉萎缩引起的疼痛。
二、运动疗法针对肌肉萎缩,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的生长和力量增加。
首先需要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方式。
对于轻度萎缩,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康复运动,如屈伸运动、抬举运动等。
针对重度萎缩,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平衡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
此外,建议患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以避免运动不当导致进一步损伤。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肌肉萎缩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些肌肉强化剂、营养补充剂和抗炎药物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进肌肉生长以及减轻炎症反应。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四、营养调理营养调理在肌肉萎缩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提供肌肉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此外,维生素D和钙等营养成分也对肌肉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在饮食上咨询营养师,制定适合个人的膳食方案。
五、心理支持对于肌肉萎缩患者来说,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过程,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加入康复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与此同时,亲朋好友的陪伴和鼓励也是恢复的重要动力。
结语肌肉萎缩的治疗与康复方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营养调理和心理支持是综合应用的关键。
患者应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中医养生调理肌肉的方法
中医养生调理肌肉的方法肌肉是人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理肌肉,促进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养生调理肌肉的方法。
一、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使用艾灸可以温暖经络,舒缓肌肉疲劳。
在艾灸前可以先用温水泡脚或泡澡来疏通经络,然后选择适宜的部位进行艾灸。
艾灸时要注意避免烫伤,调整艾条的距离和时间,适度运用艾炷对肌肉进行调理。
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见的调理肌肉的方法之一。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缓解酸痛和僵硬感。
在推拿按摩中,要注意手法的正确性和适度。
可以选择按摩油或药膏辅助推拿,增强效果。
不同的推拿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肌肉问题进行调理,如拇指推、叩击等,根据个人需要进行选择。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养生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肌肉问题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针灸可以平衡气血、舒畅经络,在局部肌肉上进行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针灸时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技巧,可以根据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实施。
四、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养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肌肉问题的调理也有多种可行方法。
通过草药可以调整肌肉的营养供给和代谢,促进恢复和修复。
常用的中草药有川芎、桂枝、益母草等,可以作为药物煎煮服用,或者外用熬制草药水进行热敷。
五、中医养生运动中医养生强调运动养生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肌肉的健康调理。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
在中医养生运动中,可以选择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方式进行,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指导。
六、合理饮食养生中合理的饮食也是调理肌肉的重要因素。
中医养生饮食注重平衡,注意调整肌肉所需的营养摄入。
在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和豆类等,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同时,要控制盐分的摄入,减少肌肉的水肿和疼痛。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有多种方法可以调理肌肉,促进其健康发展。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脊髓型肌肉萎缩症是什么1、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患者近端肌肉对称性、进行性萎缩和无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第二位。
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发病率为1/6000-1/10000,若夫妻双方生过一个SMA患儿,则再生患儿的概率为25%,生无症状的携带者的概率为50%,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25%。
2、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3、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仅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四肢呈进行性弛缓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等临床表现,可结合颈椎或腰椎影像学未见与临床相一致的表现,以及肌电图、肌肉病理检查等特点进行诊断。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分类1、Ⅰ型,又称重型、急性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六个月内即出现症状,病患之四肢及躯干因严重肌张力减退而呈现无力症状,颈部控制、吞咽及呼吸困难,哭声无力、肌腱反射消失,一般在两岁前就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Ⅰ型,又称中间型,其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半之间,病患之下肢呈对称性之无力,且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患者无法自行站立及走路,有时可见舌头及手部颤抖,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但脸部表情正常,患者可依靠物理治疗及呼吸照护存活至成年,孩童期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占很大比例。
3、Ⅰ型,又称成人型,属于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其发病年龄从一岁半至成年。
以轻度、对称的肢体近端肌肉无力为表征,下肢较上肢易受侵犯,在跑步、跳跃及上下楼梯时会有轻度不便,肌腱反射减弱,通常此类患者长期存活率高。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症状1、婴儿脊髓性肌萎缩(1)对称性肌无力:自主运动减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手足尚有活动。
(2)肌肉松弛:张力极低,当婴儿仰卧位姿势时下肢呈蛙腿体位、膝反射减低或消失。
挛三针释义
“挛三针”释义“挛三针”是对由庄礼兴教授(靳三针疗法靳瑞教授的弟子)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经过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的一组穴位。
其中上肢“挛三针”包括: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包括: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1、上肢“挛三针”针解上肢的“挛三针”组穴为:极泉、尺泽、内关。
极泉:《针灸大成》载:“主臂肘厥寒,四肢不收,心痛干呕”。
位于腋窝中央,其下有腋动脉、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通过。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造成的上肢不遂,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支配上肢运动的臂丛神经兴奋性降低,而极泉穴下有臂丛神经主干通过,故针刺极泉穴可疏通经脉,使上肢肌肉得以濡养,兴奋臂丛神经,促使上运动神经元的重新修复。
尺泽:为肺经合穴。
《千金方》:“四肢重痛,手足掣瘛惊,两臂转筋,手掣痛不可伸,臂不及头”;《铜人》:“肘挛手臂不得举”;《玉龙歌》:“筋急,手难伸,两臂拘挛”;《针灸大成》:“手臂痛不能举,四肢厥,腋肘肿,两手筋紧不开,肩背痛”。
手太阴经筋“结肘中”,尺泽穴的位置恰好在肘中。
故临床上尺泽穴可用来治疗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的痉挛和强滞。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常用的要穴。
内关穴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层有正中神经通过。
《针灸大成》:“内关主支满肘挛”;临床上可通过针刺内关穴来调节心,所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故其具有醒神开窍、解痉止痛、疏通气血的作用。
因此,庄礼兴教授认为,针刺上述3穴组成的上肢挛三针,有缓解痉挛、疏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
从现代解剖学理论来说,极泉穴深层是臂丛神经,内关穴深层是正中神经,而尺泽穴恰好位于上肢肌痉挛最严重的肘关节正中。
故庄礼兴教授认为从现代理论解释。
针刺上肢挛三针可兴奋臂丛神经和刺激正中神经,缓解肘关节屈曲状态,明显缓解上肢的肌痉挛。
2、下肢“挛三针”针解下肢的“挛三针”组穴为: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鼠鼷:位于现代解剖学的鼠蹊部,是经外奇穴之一。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
【艾灸】痿病的灸法大全(纯干货,建议收藏)导读: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痿者,萎也,枯萎之义,即肢体痿弱,肌肉痿缩。
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属于痿病范畴。
因多发生在下肢,故有“痿蹩“之称。
西医学中的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均符合本病证的证候特征,均可以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一.疾病概述本病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也有突然发病者。
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本病临床上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痿缩为主要证候特征,也是各证共同特点。
本病以肢体痿软,不能随意运动为主,但病有急缓与虚实的不同。
其病急者,发展快,肢体不用,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多属于实证;发病缓,肢体弛缓,肌肉痿缩明显不用者,多属于虚证。
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兼见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为肺热型;兼见身重、胸脘痞闷、小便浑浊,或两足发热、遇冷则舒、苔黄腻、脉濡数者为湿热型;伴有腰脊酸软、遗精早泄、头晕目眩,肌肉日渐瘦削枯萎者为肝肾虚型。
二.艾灸偏方偏方一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艾条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偏方二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尺泽穴、肺俞穴,进行香烟灸,每次每穴悬起灸5~10分钟,或实按灸7~10壮。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以上两个偏方适用于肺热型的痿证(症状如前所述)。
偏方三根据痿证的不同部位,上肢或下肢选取不同穴位,配合阴陵泉穴、脾俞穴,进行艾柱隔姜灸,每次每穴灸治5-~7壮,艾柱如枣核大小。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针灸拔罐治疗颈椎病性双上肢肌萎缩症病人的护理
增 加 , 肉萎 缩 恢 复 , 力 达到 Ⅳ 级 以 上 , 肌 肌 活动 功 能 正 常 , 半 年 经
随 访 未复 发 。 2 方 法
2 1 针 灸 治疗 .
① 取穴 : 合 、 椎 、 鼹 、 池、 百 大 肩 风 曲池 、 懦 、 上 外
[ ] 张 国 凤 . 强 针 灸 室 管 理 防 止 医 院 感 染 [ ] 全 科 护 理 ,0 9 7 1 加 J. 20 ,
护理研究 2 1 年 1 00 O月 第 2 卷 第 1 4 0期 中旬 版 ( 第 3 7 ) 总 3 期
针 灸拔 罐 治 疗颈 椎 病 性 双上 肢 肌 萎缩 症 病 人 的护 理
s on yl s s c u e l t alu e p d o i a s d bi er pp r I a i mbs
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 定时行针 、 ③ 助灸 , 罐 时 动 作 稳 、 、 , 拔 准 快 起
mu c e a r h r at d w i c p n t r 罐 时 切 勿 强 拉 ; s l top y te e t a u u c u e h ④施 灸 中 随 时 弹 去 艾 灰 , 止 烫 伤 皮 肤 。 防
( A): 3 2 3 4—3 5 3 .
关 、 谷 、 部 、 陵泉、 合 作 阳 足 里 、 钟 等 穴 。② 操 作 方 法 : 次 选 悬 每 5个 ~ 7 穴位 交 替 轮 换 , 准 穴 位 , 规 消 毒 , 者 消 毒 手 指 , 个 选 常 术
E ] 周 秉 文 . 源 性 上 肢 肌 萎 缩 的 治 疗体 会 [ . 州 : 十 二 届 全 国颈 2 颈 G] 郑 第
好 各 种 准 备 工 作 ; 初 次 接 受 针 灸 、 罐 疗 法 , 人 心 理 变 化 复 ② 拔 病 杂 , 士应 加 强 心 理 护 理 , 病 人 介 绍 有 关 情 况 , 酸 、 、 、 护 为 如 胀 麻 重
中医对肌肉的认识
中医对肌肉的认识肌肉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不仅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源泉,还承担着支撑、保护和调节身体姿势的重要功能。
中医对肌肉的认识源远流长,通过对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的研究,中医将肌肉视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并提出一系列与肌肉相关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肌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通过经络,气血得以流通,调节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肌肉作为经络的一部分,不仅起到承载和传导气血的作用,还与脏腑、经络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中医将肌肉分为经外奇穴和经筋两类,它们在经络系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肌肉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筋病”,主要包括肌肉疼痛、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症状。
中医认为,肌肉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感风寒湿邪、气血运行不畅、情志不舒、饮食不当等。
其中,外感风寒湿邪是最常见的病因,它们通过经络侵袭肌肉,导致肌肉受寒湿邪气的侵袭而出现症状。
针灸是中医对肌肉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温针、寒针、刺血等,它们通过不同的刺激方式,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此外,中医还常用一些外用药物来治疗肌肉疾病,如草药熏蒸、外敷贴药等,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肌肉,缓解肌肉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肌肉的养护和保健。
中医认为,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合理饮食,调节情志,是保护肌肉健康的重要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促进气血的运行;合理饮食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调节情志可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肌肉的健康。
总的来说,中医对肌肉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入的。
通过对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的研究,中医将肌肉视为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提出了一系列与肌肉相关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针灸和草药的应用,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的痉挛和疼痛。
此外,中医还注重肌肉的养护和保健,通过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和调节情志,保持肌肉的健康。
大腿肌肉萎缩还能够恢复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大腿肌肉萎缩还能够恢复吗?
导语:平时很多的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人的大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当大腿的肌肉出现萎缩时,他会给人体的活动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如果没有能够得
平时很多的原因都可能会引起人的大腿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当大腿的肌肉出现萎缩时,他会给人体的活动带来很多的不方便,如果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甚至会影响到别人的很多身体功能。
前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于大腿肌肉萎缩的一切有效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1、大腿肌肉萎缩的病因是因感染、中毒、遗传、代谢异常、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大腿肌肉萎缩的病因是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产生大腿肌肉萎缩的。
3、最后,大腿肌肉萎缩的病因还有的一种就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也有可能出现大腿肌肉萎缩的现象。
目前认为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因此,平时当由于各种的原因引起肌肉萎缩后,应该尽早地去医院进行检查,在明确原因以后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治疗,同时可以通过中医按摩,针灸等等理疗的方法来刺激局部的神经和肌肉,。
针灸结合小儿推拿治疗下肢肌萎缩一例
小儿推拿因其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简单易学、操作方便等优势而受到业界推拿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朋友们的青睐。“脾常不足”是小儿一个重要的生理特点,补脾经、捏脊、摩腹、揉脐、揉双侧足三里,及沿着痿软部位施以揉、按、拿、弹等手法都能起到通经络、健脾胃、养筋肉的作用。本例辩证明确,选穴少而精,疗效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借鉴。
按语痿症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下肢萎缩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也称为“痿躄”。在病机上,痿症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五脏精气被耗,致使多脏腑功能障碍,体内气血津液亏虚,肌肉筋脉失于滋润濡养而弛纵难收,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从而导致痿症的发生。
针灸结合小儿推拿治疗下肢肌萎缩一例
【18)08-0195-01
患儿,男,6岁,2017年9月5日就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现病史:其母代诉,患儿一岁零两个月时不能正常站立,左下肢足跟着地,重心在右下肢,于武汉某医院检查,查肌电图示:神经源损害。两岁时发现其左下肢肌肉较右下肢明显萎缩,肌肉松弛,站立不稳,2014年于武汉某医院行西医小儿康复治疗,连续治疗一年时间,疗效不理想。现为寻求传统中医治疗,遂来门诊。刻下症:神情,精神可,左下肢肌肉萎缩,软弱乏力,肌张力低,站立不稳,活动受限,短距离跛行行走,纳呆,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查体:左下肢肌力4-级,跟腱反射(±),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正常。中医诊断:痿症(脾胃虚弱证);治则:通经络,健脾气,养筋肉。针刺结合艾灸及小儿推拿综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肌肉萎缩症?
中医怎么治疗肌肉萎缩症?
关于《中医怎么治疗肌肉萎缩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肌萎缩是横纹肌机能减退,种类许多,医治也主要是目的性主导。
肌肉萎缩症在临床医学上并许多见,中药治疗肌肉萎缩症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主要是辨证医治,治疗方法也很多种多样。
1.中医学以辨证医治为标准,觉得应辨明亏虚五脏六腑,以牵正主导兼具祛邪,佐以散风祛寒利湿、清热解毒、理汽化瘀通脉。
牵正以健脾胃益肾为要,重在辨证精当,治疗过程更长,慢慢图功,以時间来获得功效。
2.中医学早期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主导。
中后期重在健脾益肾,中后期滋润肾脏,养阴益气为要。
能用草本中药制剂并配上B族维生素,以改进循环系统,必要时可使用高压氧舱,并留意生活起居中增强体质。
3.肌萎缩并不是传染病,只是一种遗传基因破损的病症,它的种类有很多种多样(如:裘馨型、贝克型、脊髓型等其他类型…),以裘馨型为最普遍,也是最比较严重的一种。
有破损的遗传基因使肌肉细胞作用慢慢缺失,随着年纪提升肌肉损伤水平愈比较严重,以至病人身体没法活动轻松,而且导致各骨节肌肉萎缩形变,务必靠支撑架輔助或残疾轮椅代步出行,乃至瘫痪躺在床上。
4.中药治疗此病以脾、肾为压根,肝主筋,主人家身健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养生肾脏,拨毒起痿,强筋骨为关键论治,选用山参、黄芩、全虫、龟板、川芎等数几十种珍
贵中草药材,科学研究出“免疫力药方”系列产品,经长期性临床护理确认,该药可使委缩、乏力的肌肉有不一样水平的康复治疗,避免肌萎缩及骨节肌肉萎缩形变,功效理想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肌肉萎缩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刺,按虚补实泻法常规操作;尺泽可点刺 出血。
2.其他治疗 (1)皮肤针法 沿患肢阳明经及相应夹脊穴反复叩刺,以微出血 为度,隔日 1 次。 (2)电针法 在瘫痪肌肉处选取穴位。针刺后加电针仪,以患者 能耐受为度,每次 20 分钟。 (3)穴位注射法 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悬钟、三阴交。每次 2~4 穴。选用维生素 B1 或维生素 B12 注射液, 每穴注入 0.5~1.Oml,隔日 1 次。
(二)肌肉萎缩的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三)肌肉萎缩的处方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颈、胸段夹脊穴 下肢:髀关 足三里 阳陵泉 悬钟 三阴交 解溪 腰部夹脊穴
方义 “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血多气,主润宗筋,取上、 下肢阳明经穴,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夹脊穴位于督脉之旁,又与膀 胱经经气相通,可调脏腑阴阳,通行气血。外关、阳陵泉、悬钟为少 阳经穴,能辅佐阳明经通行气血,其中阳陵泉、悬钟分别为筋会、髓 会,有强筋壮骨之功。三阴交健脾养肝益肾,濡养筋脉。
肌肉萎缩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
肌肉萎缩中医术语称为痿证。痿证常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
病房劳、跌仆损伤、药物损伤等因素有关。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与
肺、脾、肝、肾有关。感受外邪或相关脏腑受损,均可使筋脉失于濡
润,肌肉弛纵不收而成痿证。痿证以虚证为主,或本虚标实。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肺热 发热多汗细数
肌肉萎 缩的中 医分类
湿热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兼麻木不仁,舌红, 浸淫 苔黄腻,脉濡数 脾胃 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面浮不 虚弱 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肝肾 肢体痿软失用,肌肉萎缩,兼腰膝酸软,舌红,少
亏虚 苔,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