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具备哪些条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李昕《2020年四国火星计划》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宇宙浩渺无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欲也是无限的,在2020年人类的四国火星计划中,中国、美国、俄罗斯、阿联酋都将开展火星探索任务,搜索火星的大气和土壤,以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存在迹象。
四国中,阿联酋是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他们的航天局于2014年才正式成立,航天经验仅限于一些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观测和通信卫星,因为对航天的经验非常少,所以他们的火星探索任务,对这颗名为“火星号”的卫星抱着的只是希望成功的念头。
在四个国家中,阿联酋大概是成功性最低的一个。
而自从1984年以来,就没有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的俄罗斯,成功率同样堪忧。
俄罗斯航天局开展的火星计划,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使用的是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欧洲制造的漫游车,用这种着陆器把漫游车送上火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有航天专家就指出,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是令人担忧的。
且欧洲航天局也承认,这个任务是否能发射都存在疑问,因为降落过程中使用的降落伞,在高空试验中出了问题。
经验丰富的美国,则是成功率较高的。
他们这一次火星任务使用的是与钚动力的“好奇”号大致相同的漫游车设计,重复自己的成功过程,这样小心翼翼,倒是不容易出差错。
然而“好奇”号从2012年以来,一直都在Gale火山口附近徘徊,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
这一次美国的“火星2020”号比起“好奇”号,只是多带了一套科学仪器,凭借的是一个假设,假设数十亿年前,火星更加温暖湿润,生命可能就起源于那时,想要借这套科学仪器寻找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并寻找在其中生活的任何微生物的化学特征,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我国在2011年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归纳问题发现是运载它的俄罗斯火箭无法脱离地球轨道。
但如今,我国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代表的是我国航天取得的巨大进展,这一次也将使用我国自己的长征火箭进行尝试,发射的成功性就已经可以得到比较大的保障了。
中考语文 专题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第三类 非连续性文本(一)
(一)(2021金华)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入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于2021年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
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
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
“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抛大底、抛伞抛背罩几个步骤。
“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
”王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中考语文专题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一、(2022年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让很多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燃起了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国青年报社对2047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图示如下:青少年对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出征太空的感受(数据源自2021.7.8《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栏)【材料二】①2月27日7时44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11时06分,在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西电一号”卫星由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①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和姿控发动机系统,为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提供了空间推进分系统,为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发动机及辅助动力系统。
①“西电一号”卫星是“中星·丝路天图遥感卫星星座”的首发星,为高光谱遥感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星电科集团和未来宇航共同打造,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设计,未来宇航研究院进行在轨交付,由陕西丝路天图卫星科技公司负责运营。
(摘编自《西安动力助长征火箭刷新发射纪录》《“西电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22.2.28《西安晚报》)【材料三】①在2月27日的两次航天发射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大胆启用青年技术人员,由“85后”担当任务总体负责人,“95后”任一线操作员,全程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圆满完成了本次多点并行测控任务。
①据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海介绍,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前,以青年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测控团队对卫星的分离过程和分离机理进行了多轮次研讨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分离判断应急处置方案。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压缩这22颗卫星初始轨道计算时间,技术人员优化了岗位交互流程,完善了箭遥数据提取分析软件功能,制定了多个方案预案,大大提高了卫星进入太空后初始轨道确定效率,为卫星后续正常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航天50年来取得的成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
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天”标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则依次编号。
两千多年前,屈原写下长诗《天问》;两千多年后,他的后人探索浩瀚太空的梦想以“天问”为名。
对科学与创新的探求,使我们的飞天揽月梦从神话走进现实。
“东方红一号”让我们叩响了太空的大门,载人航天把我们的足迹带进了太空,探月工程使我们第一次与地外天体亲密接触……今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中国特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以火星等行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新长征”,需要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力奋斗。
(摘编自白露懿《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材料二:航天技术的覆盖面、影响力,以及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超乎人们的想象。
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到各行各业,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遥感图像的计数单位,通常指卫星拍摄一次所获取的画面,一景卫星遥感图像所包含的面积少则几千平方公里,多则上万平方公里),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北斗”终端持有量达到400万余套,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根植于科技创新的深厚土壤。
50年来,中国自主研制出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300余次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成功率96%,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轨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已在月球背面工作16个月昼,目前性能稳定,状态良好,月球车创造月面工作最长世界纪录。
远在45万公里外的“鹊桥”号中继星状态也非常好,正源源不断把月背科学数据传回地球。
去年第十四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中国受邀成为首次设立的主宾国,重装亮相本次航展。
综合性学习非连续性文本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7.综合性学习。
(5分)某初中学校开展以“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二:(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成“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海翼号”滑翔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大科技装备。
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1)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2)中国火星探测巡视器着陆成功,“天问一号”上热搜。
“问”,甲骨文写作“”,从“口”,“门”声,《说文解字》所谓的“讯”也。
“天问”中的“问”即用其本义:。
“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中的“问”则引申为:。
(3)班级在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到来时举办“科海泛舟,逐梦九天”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答案:7.(1)示例:近年来,我国在“探月工程”“火星探索”“深度载人潜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科学领域获得了长足发展。
(2)询问(问询)探究(探寻)(3)示例一开展“我与科学,我与航天”主题演讲活动。
示例二举办“心系航天,报效国家”读书报告会。
示例三举办“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图片展。
示例四举办“大国航天人”故事会。
示例五组织“我的航天梦”征文比赛。
评分:(1)答对得2分,共2分。
按照0、1、2三类判分。
(2)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3)答出一种示例得1分,共1分。
本题共5分。
(1)(3)两题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中考语文 专题二 非文学作品阅读 第三类 非连续性文本(三)
(三)(2021年杭州仿真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天问系列”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该名称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材料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五大科学目标>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六个飞行阶段发射阶段、地火转移阶段、火星捕获阶段、火星停泊阶段、离轨着陆阶段、科学探测阶段【材料三】关于火星探测的科普1.为什么要去火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环境与地球最相似。
两者几乎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组成结构也大致相同,有核、幔、壳。
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一个火星日大约是24小时39分钟,而且它还和地球一样,也有四季更迭。
此外,火星表面温度大约在零下133摄氏度到零上27摄氏度之间,拥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等多种地形,还有明确证据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
2.火星探测为什么集中选择今年夏天?火星探测有一个发射窗口,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探测器只有在这个窗口发过去,才能到达火星,也最节省燃料。
今年七到八月份正好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期,除了中国的“天问一号”,还有美国的毅力号火星车、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等都会在这个窗口期发射。
3.为去火星,“天问一号”有多拼?“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两部分,其中着陆巡视器又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
它的总重量接近5吨,是目前我国发射的重量最重的深空探测器。
其中,火星探测器搭载了13个有效载荷,火星环绕器携带7台科学仪器,火星车携带6台仪器,将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建立起对火星全面而基础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考点过关卷】专项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
【考点过关卷】•专项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题)【过关一】材料一:4月24日上午,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等网络平台举行。
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材料二: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入太空,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在2020年第五个中国航天日,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航天历程。
、中国航天日是月日,年是第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
2、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材料二中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东方红一号。
( )②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都是由两名女航天员驾驶飞入太空的。
( )③我们可以从电视上看到火箭从北京发射的新闻。
( )3、读完三大航天精神,联系中国航天事业上的成就,谈谈你的感受。
【过关二】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是,此次亚运会是第届亚运会。
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名称是( )。
它由六个元素组成,其中( )象征了亚奥理事会,( )代表体育竞技。
(填序号)A.扇面B.赛道C.潮涌D.太阳图形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 )(2)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 )(3)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
( )(4)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的参赛队伍,所以住宿、餐饮应当安排阔气些。
( )【过关三】材料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随着深化改革和“双创”热潮对人才就业市场的影响加深,一向手捧“铁饭碗”的公务员群体,也渐渐开始将职业发展由以往的体制内融入到多元化的就业市场中。
对此,全球最大的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针对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跳槽情况,围绕公务员“下海”职业流向和发展状况等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对公务员群体多元化就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观察。
领英的数据显示,在2006~2015这十年间,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科员高达53%。
以工作年限区分,工作0~3年的公务员占到了37%,工作3~6年的公务员占到了23%。
如今,公务员群体由体制中到市场中的职业发展轨迹已不再是少数。
扎实的教育和工作背景,让公务员这个群体越来越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质。
同时,对于传统“铁饭碗”就业观的颠覆,也加强了公务员群体的人才流动和互通。
公务员跳槽的热门目标行业分别为:金融(12.7%)、法律/会计/咨询(12.2%)、政府/社会组织(11.5%)、互联网(9.6%)、房地产/建筑(8.9%)。
房地产、金融等热门行业受政策法规的影响较大,这些行业更需既懂政策、又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以帮助企业更顺滑地遵从政府部门的相关法规政策。
以往公务员从体制中“走出来”,通常会选择与之前经验高度一致的行业。
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公务员可在这些相关行业里表现得如鱼得水。
但事实上,如今的公务员跳槽目标行业与就业大环境中的热门行业高度吻合。
这充分说明公务员跳槽群体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领英的数据中,公务员跳槽前的职级多以初级为主。
其中科员高达53%,科级正职、科级副职分别以18%、13%紧随其后。
由此可见,初级公务员更有动力选择跳槽,在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在对已经跳槽的公务员群体的追踪中,领英的数据显示,处级干部转型后,在市场化的职业环境中晋升总监及高管的比例最高。
同时,正科级干部担任经理、总监的人数较多,而科员多以从事初级职位为主。
关于“火星”的非连续性文本(2021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三)阅读下列关于'火星'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11分)【材料一】①在古代,人们除了离我们最近的月球以外,研究最多的星体应该就是火星。
②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在我国文昌发射基地发射,这次的运载火箭上面搭乘的正是肩负着我国第一次自主探测火星任务的天问一号。
在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太空旅行后,天问一号在2021年2月来到火星大气层附近。
又进行了3个月的环绕后,终于在5月15日正式登陆。
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遥远距离,而且火星环境与月球环境也有较大差异。
【材料二】①美国的火星计划在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火星时达到了顶峰。
探测器的机械手臂抓取了一些土壤样本,经研究其中没有任何生命痕迹和有机物存在。
恰恰相反,火星土壤含铁量却极高。
氧化铁及铁锈,作为微尘的组成部分覆盖了火星上的广大区域,赋予这颗星球独特的棕红色。
【材料三】①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逐渐形成了。
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
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
同地球一样,火星的转轴也是倾斜的,因此火星上也有季节之分。
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并由此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②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的河床宽达几十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
2004年3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③最初,这兄弟俩都没有水,没有生命,不但荒凉寂寞,还经常遭到彗星和陨石突如其来的袭击。
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
④陨石的水分比较少,而彗星本身大多是些大冰块,含有丰富的水。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⑤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在兄弟俩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
非连续性文本火星探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一3题。
(10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
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①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②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美国的海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
其中轨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
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达到了5吨。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
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③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绕轨道。
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
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
第一个阶段是气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个步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位置进行的。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中考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0题。
(6分)
材料一: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
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节选自《中国航天报》2021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
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
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公开资料整理)
9.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5个字)(3分)
10.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
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
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分)
参考答案:
9.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10.略。
非连续性文本火星探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材料一: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火箭飞行约 2167 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它的名字来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该诗通篇是屈原关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探索精神。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 5 吨左右。
“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主要探测任务是: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
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巡视器将对火星开展为期 90 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任务。
“祝融号”火星车要完成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从而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
(选编自百度网)材料二: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曾介绍,人类的探火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下表)。
人类迈出探索脚步的国家只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欧洲、中国、日本和印度。
迄今,在 44 次探索任务中,只有 20 余次完全或者部分实现了目标,能够着陆火星并成功开展探测任务的仅为个位数。
其中,美国的四次探索任务分别创造了人类第一次成功接近火星、绕飞火星轨道、着陆火星、开展火星地面探测的历史。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目标的深空探索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新闻周刊》)阶段时间方式与任务第一阶段1960~1970年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
第二阶段1970~1990年开展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寻找火星水存在的证据和生命迹象。
“中国火星探测首次任务中一次性完成任务的条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到“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历时十年,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战略已实现“落”的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航天活动始终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
虽然起步晚,但中国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保证了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突破关键技术的“中国创造”中,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的中国航天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
十年间,中国航天技术取得跨越式发展,突破了载人飞行、交会对接、月面软着陆等重重难关,实现了我国航天研发、制造、应用能力和水平的整体跃升,带动了信息技术、微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推动了天文学等学科发展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应用。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这是中国梦想的新起点。
从“嫦娥”登月到未来空间站的建设,从憧憬中的载人探月到火星探测,中华民族的梦想必将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摘编自赵薇白瑞雪田兆运《航天新高度,梦想新起点》,新华网2013年12月16日) 材料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实际上是“两器一星”,包括着陆器、巡视器和“鹊桥”中继星,其中先期发射中继星就是为了实现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
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此外,月球背面并不像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也是难题。
综合考虑光照、能源、热控等多种因素,“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的纬度确定在40—50度的范围内。
“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5公里到8公里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后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克服了着陆区周边地形起伏的问题。
“嫦娥四号”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最关键的是自主能力的提升。
在动力下降过程中,原有的控制系统故障预案变成自主实现;在月面工作期间,可以自主休眠、自主唤醒,唤醒后也可以自主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名师讲题】“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但探测火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但只有约20次取得了成功。
并非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的。
2016年,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坠毁于火星表面。
此外,大量技术问题频发,迫使欧空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将他们的下一次火星任务ExoMars推迟到2022年。
不同的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不同,因此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
这反映了所谓“太空竞赛2.0”的特殊特征,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
除了美国的航天机构,世界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和私人航天机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亚洲航天机构尤甚。
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
但是,迅猛发展中也蕴藏着较大危机。
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丰盈的政府拨款和军事政策支持。
根据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
显然,与网络空间一样,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美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商业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第二位的,即使它们在整体方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已经启动新的航天发展“五年计划”,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20年以140余颗航天器的成功发射结束。
在未来,中国将组建全新的在轨空间站,发射航天器采集火星土壤与探索木星等。
(摘编自《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材料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了!尽管7个月、最远4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未知的渴求。
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
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材料-: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賀赞叹。
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
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材料二: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遍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间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天问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天问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XXX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探索火星的梦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XXX就用一首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即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但是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仍然是许多未解之谜,这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
火星是“天问一号”的目标,其成功发射标志着人类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探索的序幕拉开了。
火星和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想和思考。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从古至今,人们对这颗星球都有着无限想象。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火星仿佛是夜空中的一簇火光,其运行轨迹复杂多变,看起来忽明忽暗,大小不一,令观者感到困惑。
因此,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
其中,“荧”代指火星表面发射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
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
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而火星绕太阳一周约为687天。
XXX研究员XXX表示,如果在火星上生活的话,每天的昼夜长短与地球上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比地球长了近40分钟。
迄今为止,火星探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飞越探测,时间跨度为1960-1970年,这一阶段国际深空探测刚刚起步,相关国家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但探测任务成功率并不高。
第二阶段是初步了解火星表面,时间跨度为1970-1990年。
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和地表温度等。
第三阶段则是探寻火星生命迹象,从1990年至今,火星探测活动的探测方式主要为着陆和巡视探测,期间发射过“火星快车”、“勇气号”等多颗探测器,成功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
十)课外阅读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读作天回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现
十) 课外阅读二阅读选文完成练习读作天回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现“天问一号”首开中国火星探测①现代天文学崛起后,人类一直行进在通往火星的道路上。
②从1964年“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发射,1965年回传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开始,50多年时间里,人类已先后开展了约50次火星探测。
但与其他国家的火星探测不同,“天问一号”将三步并作一步走,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绕、着、巡”(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而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此前美国海盗1号、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也仅仅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了环绕、着陆两种探测目标。
③按照每26个月才有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如果分三次进行发射,分别完成这三项任务,虽然每次都能单独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耗时很长。
如果一次性完成,就需要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三个步骤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而这三项举措的落实,每一步都面临重重障碍。
④首先是“绕”,这一环节主要依靠火星轨道器,它要求“天问一号”在接近火星时,速度必须从每秒3公里,减速到每秒1公里。
如果速度不减下来,很可能会被吸入太阳系,如日本此前发射的轨道器,在该环节就出现过问题。
但如果速度降得太快,轨道器又有可能直接撞击火星。
此外,若减速过程发生在火星背面,那么又可能导致地球在20~30分钟内,收不到从火星发回的任何信号。
⑤接着是“着”,即由着陆器保驾护航,来保证火星车顺利着陆火星。
而“着”同样面临巨大挑战,因为着陆器需要在极快的速度下穿过大气层切入火星轨道,此时温度迅速上升,且阻力巨大。
此过程中,需要在火星车前部降温后,抛掉热防护罩,打开巨大的降落伞继续减速,待下降到一定高度后,要抛掉降落伞,打开反冲发动机,直到距离火星表面100米左右,还要经历一个着陆缓冲阶段,需要通过悬停在空中观察火星表面,保证着陆的安全性后,才能准确着陆。
“着”是“天问一号”出发后最大的攻坚难题,整个过程必须在7分钟内完成,而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魔鬼7分钟”。
【名师讲题】“我国是否有必要大力进行深空探测的辩论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而地球仅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和成熟起来的。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摘编自《宇宙的边疆》)材料二:火星这位“好邻居”之所以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其他星球都没有的特质——最像地球。
有多像呢?火星的自转速度几乎与地球相同,火星上的一天有24小时37分钟。
火星的公转周期是687天,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相近,所以火星也像地球一样拥有四季,只不过每个季节持续的时间是地球的两倍左右。
火星的地貌也和地球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等。
火星上还有大气、水、各种矿藏和氧化物。
火星矿产资源丰富,根据带回的样品分析,火星上钛铁矿的资源储量高达1500万亿吨。
其中最特别的是,火星的大气层中有臭氧层。
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利于生物在火星表面的生长发育。
所以,火星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存在,并且有可能被改造为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
(摘编自《火星为什么值得探测》)材料三: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
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走向更远的深空。
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趣逐渐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获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
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
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脱离地球引力。
当探测器被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就可以脱离地球引力进入行星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
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
1967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
12月,这颗卫星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
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夭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自2016年起,国家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曰”。
近日,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
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
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初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
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
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
恨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 Mars ”(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专家表示,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
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抗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4月25 日)
4. 下列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能够在太空播送《东方红》乐曲这一连续信号,表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要先进一些。
B.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支持。
C.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D. 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从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1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5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各型卫星,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卫星发展之路。
B.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即将实施,一代代航天人的功勋被铭刻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册中。
C.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而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D. 2020年将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但也只是我国规划中的行星探测重大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
6. 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具备哪些条件?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分)
参考答案:
4. B (赵九章建议研究人造卫星时,还没有“东方红一号”这个名称)
5. C(“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文无据,材料三只说“天问一号”“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6. ①文化传统上,对宇宙自然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被一代代继承、发扬。
②群众基础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征集活动得到广泛支持,彰显了中国人民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热情。
③政策规划上,有党和国家的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代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坚定支持。
④科技人才上,50多年航天历程中,我国培养了一代代胸怀建设航天强国梦想的航天科技人才。
⑤工程技术上,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世界水平,具备进行深空探索的坚实技术基础。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