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设计
北宋中叶以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封闭的单一居住 性的里坊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生活方式 的变化,坊墙逐渐被商店所代替,住宅直接面向街巷, 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坊内的街改造为东西向为主的 “巷”,巷直达干道,交通大为便利。
第第十十一一页页,,共共111144页页。。
北 宋 东 京 开 封 城 平 面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 置方式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 模;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²);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 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 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第二第十二十三三页页,,共共11141页4。页。
我国50年代建设的上海曹杨新村规划平面
2、车行路应分级明确,可采取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 置的方式,并以枝状尽端路或环状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 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3、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
车行路的尽端应设回车场地。
第二十八页,共114页。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4、步行路应贯穿于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 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并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 元正面的入口,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宅私院和住户起 居室的作用。
9.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 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
第第四四十十三三页页,共共111144页页。。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产生背景:
从二战期间开始,美国人为了拥有私密性、安全性和私 有住宅而大规模迁往郊区。郊区蔓延造成建筑形式千篇一律 、公共建筑散置各处、大都市地区边缘的农业用地和自然开 敞空间被吞噬、拉大了通勤距离和时间、加大对小汽车交通 方式的依赖、加剧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道路交通与居住区规划城规2班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第1页
第一周
9月18日
星期四
第1、2节
2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的演进与前瞻
第二节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
第三节21世纪的我国居住区规划的设计前瞻
搜集两张居住区照片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1章第二节第27页
第一章第三节第28页
第一周
9月19日
第二节公建设施的规划布置
A3纸,沿街布局,成片布局练习
搜集沿街布局照片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章第二节第96页
第八周
11月7日
星期五
第3、4节
2
第5章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第三节公建配套设施的项目与规模
A3纸,公建配建设施布置练习
搜集公建配建设施照片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章第三节第100页
第九周
11月11日
第三节宅旁绿地组织
设计宅旁绿地
设计宅旁绿地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第86页
第八周
11月4日
星期二
第3、4节
2
第5章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公建设施的构成与规划特征
A3纸,共建设置布局练习
搜集公建设施布局照片
《居住区规划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第87页
第八周
11月6日
星期四
第1、2节
2
第5章公建用地规划设计
第十五周
12月26日
星期五
第3、4节
2
大项目指导
第十六周
12月30日
星期二
第3、4节
2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整理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整理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整理15 沙微第⼀章我国居住区规划的演进与前瞻第⼀节概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早在奴⾪制社会,随着城市的形成,出现了最早的居住环境的组织形式。
奴⾪主为便于对奴⾪的统治和征收赋税,实⾏了⼟地划分的“井⽥制”,即将⼟地划分为形如“井”字的棋盘式地块,其中央为公⽥,四周为私⽥和居住聚落,在确⽴⼟地所有关系的同时也由此确⽴了⼟地所有者的居住形式。
殷周时期“⼀井”即为“⼀⾥”,是秦汉“闾⾥”的原型,“井⽥制”的棋盘式和向⼼性的划分形式对我国古代城市的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到北宋仁宗时,由于商业和⼿⼯业的进⼀步发展,这种单居住性坊⾥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和城市⽣活⽅式的变化,原来的坊⾥组织形式被商业街和坊巷的形式所代替,城市中有很多常设的和定期的集市,坊墙为商店所代替,宵禁被取消,夜市纷列,住宅直接⾯向街巷,多与商店、作坊混合排列。
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代表城市,虽然城市在总的规划布局、道路分⼯等⽅⾯有了进⼀步的发展和完善,但由于⽣产⼒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没有较⼤的变化。
18世纪后叶,西欧⼯业⾰命使以家庭经济为主导地位的旧城结构起了变化,随着资本主义⼤⽣产的发展,城市⼈⼝急剧增长,⽆计划地修建⼤量⾼密度廉价住宅,规模较⼤的住宅区多形成联排式布局,居住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进⼈20世纪以后,在⼀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业和交通的发展,使原有居住区的组织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活和交通发展的需要,⾯积很⼩的居住区内很难为居民设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童上学和居民采购⽇常必需品往往不得不穿越交通频繁的城市道路,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居民⽣活带来很⼤的不便,同时由于道路交叉⼝过多也⼤⼤影响了车辆的通⾏能⼒和速度。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到⼤、从简到繁、从低级到⾼级的变化过程,今后还将随着社会经济、⽣产和⽣活⽅式的变化⽽变化。
第⼆节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居住区规划建设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建设事业取得了瞩⽬的成就,尤其是改⾰开放的20年中,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速发展,住宅与居住区规划建设突飞猛进, 1979年⾄1995年间,全国新建城镇住宅⾯积达25.5亿m?,是前30年的4.5倍以上。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全文(可编辑)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全文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11资源1 概论1.城市详细规划概念: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的具体规划。
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
2.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根据不同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规定各类用地适建情况,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发衔接,将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为微观控制的转折性规划编制层次。
4.控制体系指标有:地块划分、土地使用性质及兼容范围、土地使用强度、道路及其设施、城市环境景观5.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化。
它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城市即将建设的各类设施作出具体安排,对建筑空间和艺术处理加以明确,并核算技术经济指标,为各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6.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二)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五)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六)竖向规划设计;(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绿地率。
7.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一、规划说明书现状条件分析;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3、用地布局;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7、竖向规划;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二、图纸规划地段位置图规划地段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4、道路交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单项或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8.居住区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四项用地的总称9.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应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的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202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最终版
3.2 住宅建筑的根本设计要求 3.2.1 套内空间 〔1〕套型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根本空间。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套型分类
----------------------------------------------------------------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 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 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 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 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 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 12m×12m的回车场地;
〔四〕.空间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 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以下 原那么: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 使用和社会化效劳;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稳防卫; 构思新颖,表达地方特色。
3.1.2 住宅的合理间距
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根底,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确定。 1.日照间距 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的标准; 〔2〕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3〕 旧区改建的工程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二、三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基本形式和布局形态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香港置富花园规划方案
香港太古城规划方案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总结
实际运用中常会组合、兼容以上规划布局形 态的多种形式,且布局形态的组合会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得更丰 富多彩。
“围合式”布局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 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可 以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 活动内容。但由于“围合式”布局建筑面积 密度(容积率)较大。宜注意控制适当的建 筑层数和建筑间距,同时次要空间尺度应适 中。避免喧宾夺主。
3、 “轴线式”布局形态
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 不仅适用于城市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而 且也适用于居住区。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 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 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 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 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 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 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密联系相 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
5、“片块式”布局形态
这是传统居住区规划最为常用的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 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它们 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 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态。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基本知识
居住区
户数(户)
10000~15000
小区
2000~4000 7000~15000
组团
300~700 1000~3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1.规划组织结构 1.1 定义
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的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 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1.2 规划结构确定的主要依据
新建 改建 2. 按位置不同分 城市型居住区 独立的工矿企业区 (公共配建项目和工程指标不同) 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 3. 按住宅层数分 高层居住区、多种层数混合居住区
民的生活,而居住区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大降低,逐渐被小区替代。
另一方面,由于居住区规模过大,城市性过强,开发商的经济能力有限, 一般都对大的居住区进行分区开发,这就使得居住小区开发建设成为可行和
最佳选择。
3.
居住小区的合理规模
城市道路间距在400-500m之间,所划分的地块,规
模大约在10-20ha,恰好与居住小区的规模相当,因此,
三. 居住区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的区别
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规划结构是及相关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居住区规 模分级是为了配建与居住规模相对应的设施,以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不同层 次的要求,而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则是包含配套含义在内的规划组织结构形 式,是属于规划设计手法问题。
四、 居住区类型
1. 按建设条件分
居住小区便成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细胞。
一般来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
人口规模的下限,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
用地上限。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 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 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 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 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2.简述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 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 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 可设于任—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 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 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 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 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 层数。
从宏观上整体的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 住区的规划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 的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作是室内外各 类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并把多元的居住区 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的具有内涵 的居住环境。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 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 ,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用地9.4 h㎡ ,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居住人口规模为依 据配建,它是构成社区中心的核心因素, 应与居住区的功能结构、规划布局紧密结 合,并与住宅、道路、绿化同步规划建设 .以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多层次需 要。
居住区的绿化系统除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 、小游园、组团绿地)还包括宅旁绿地、公 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和道路绿地等非公共 绿地,此外还包括区内生态、防护绿地。 为增大绿化效率,应充分利用空间,发展 垂直绿化,同时要普遍提高绿化质量。
以上各项分析内容为基本内容。针对不同 的规划方案还可有其他分析内容,如景观 分析、建筑层数分析、规划设计构思分析 等。分析图可帮助对方案的深人了解和审 视与评价,是一个形象而简明的有效方法 。其表达方式没有确定的模式,可有多种 形式,但必须主题明确,表达明晰、正确 。
精品PPT课件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居住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和户外空间 两大部分。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和公 共空间四个层次,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而言, 主要对户外生活空间形态与层次的构筑与 布局进行规划。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2.空间层次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整个富翔天地居住小区建成后可容纳 1500户居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 建筑群落富有变化韵律,园区内清 新雅致的多层公寓、俊秀挺拔的高 层公寓交相辉映,有北向南、高低 错落的建筑勾勒出起伏曲折、优美 的天际线。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富翔天地小区环境设计强 调人性化,考虑居民的心理需 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 做到景为人用,同时兼备观赏 性与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 中形成半开放性空间或者全开 放性空间。在景观设计上,采 用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 区景观效果,并追求生态效益, 充分展示绿色植物本身形、色、 味,体现自然美。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的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 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 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 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 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居住区用地平衡表; 面积、密度、层数等综合指标;公建配套 设施项目指标;住宅配置平衡以及造价估 算等指标。
第二章 居住区规划
第一节 居住区概述
修建性详细规划案例——济南富翔天地居住小区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
广州可逸名庭
两边开口,由窄到宽,逐渐开敞的感觉。
南北向D/H=2.3 东西向D/H=2.8 都处于围合空间 范围,处于喧闹地段, 也可享受安逸的氛围。
案例一:遵义市世纪花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 现状,地形分析
本方案用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海尔大道以北紧邻二号小区。
总平面图
规划构思
• 结合场地中一山一水的 地形特征,运用中国古 典阴阳互相交融又各自 独立的思想为基本出发 点。围绕各自不同的自 然要素形成两个环状片 区并形成不同的山水要 素环境。
◇功能分区 • 公共空间:
将公共空间加以 整合,街坊设置 院落,形成十字 形的路网布局, 使得公共空间类 型清晰明了
• 街坊与院落:
1)从市中心到大街,从大街到街坊,从街坊到住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空 间序列,将居民和城市联系在一起 2)街坊产生对城市的联想 3)院落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
◇空间次序 • 人行次序(道路空间——庭院空间——过 过渡空间——居住空间)
莱山区河西小区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6)隐喻式布局
定义: “隐喻式”布局是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 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 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 密联系相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
2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布局形态是规划结构的具体表现,但它决非凭空而产生。规划 的核心是人,是为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而制定的实施计划,规划的布 局形态应以人为本,符合居民生活习俗和居住行为轨迹,以及管理 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片块式布局 (2)轴线式布局 (3)向心式布局 (4)围合式布局 (5)集约式布局 (6)隐喻式布局
NO03第三章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小)
2、邻里单位模式(neighborhood unit model)
这一模式由美国克拉伦斯. 佩里(Clarence Perry)1929年提 出。它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以避免由于汽车的迅 速增长对居住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住区内配置足够的生活服务 设施以丰富居民的公共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邻 里单位有明确的边界.通过步行网络系统将住宅与小学、休闲设 施和少量的社区商业等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体系,而 所有这些都在步行范围内。提出规划布局的六条基本原则。
大楼共有18 层,有23 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 337 户,可供1500-1700 名居民居住,提高了居民 选择的自由度,突破了承重结构的限制,从单身住 户到8 个孩子的家庭,室内楼梯将两层空间连成一 体, 起居厅两层通高,达到4.8 米高,3.66x4.80 米大块玻璃窗满足了观景的开阔视野,在第7 、8 层布置了各式商店,如鱼店、奶店、水果店、蔬菜 店、洗衣店、饮料店等,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使 公寓成为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
它的特征是采用曲线型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 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间,街道两侧 充满当地园艺特色的前院草坪.构成了开放空间 景观的组成部分。街道树木成行使得道路在连续 转弯时使人产生了新的心理期待。
在住区中心设置了一个由商店和列车换乘站 构成的小型商业中心,配置学校办公楼区、休闲 场所,上下班也可乘坐小汽车.并在购物中心、 就业中心、学校和其他目的地设置了宽敞的停车 场地,保证了机动性和可达性(图18-2-1)。
3.2.4社会互动功能 通过邻里、社会网络、组织机构、教育系统和环境设施为人际交往提供机会,以促进居 民参与游憩、休闲、社交、就业和购物等活动。
3.2.5对多样性的包容 充分考虑居住的私密性、体验自然环境的机会、远离紧张的城市环境的场所、社会化等 因素,包括居民构成、生活方式、文化和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多样性,赋予居民以场所感、归 属感.自豪感和满足感。
居住区规划设计重点
第二章1.居住区规模分级构成(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人口规模为主要指标)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普通情况下。
我国所在地区纬度越低的南方城市,或者选用住宅层数越高,在同等的人口规模下,其用地规模越小。
2.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①住宅用地1.居住区用地②公建用地③道路用地居住区规划总用地④公共绿地2.其他用地非本区配套设施用地保留用地不可建用地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内容)①符合城市总体规则要求;综合考虑城市的性质、社会经济、气候、民族、习俗、风貌等地方特点和区位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道路、建造物、构筑物等。
②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辟、配套建设的原则。
③适应居民的居住生活行为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和管理要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④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
⑤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造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
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统一的综合效益与持续发展。
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与要求安全、卫生、方便、舒适、优美5.基础资料依据:(P32 页)①政策法规资料项目(城市规划法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住宅建造、公共建造、绿化以及工程管线等有关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居住区的规划要求等)②人文地理资料项目(基地环境特点:建造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居民、政府、开辟、建设等各方要求,各类建造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③自然地理资料项目(地形图、气象、工程地质、水源)④工程技术资料项目(城市给水管网供水、排水、防洪、道路交通、供电等)6.现状、区位分析(P34 页)7.什么是区位?区位,指某一主体或者事物所占领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3.3 地形、地貌分析 1. 高程分析(图2-6) • 为某些设施提供布局:
– 锅炉房、水塔需选择高程较高的位置 – 老人、残疾人设施布点适宜 – 超市、垃圾站等运输量大且平凡的设施要求车 行通达,方便使用 – 根据地面高程确定建筑不同的层数,已取得良 好的通风、天际轮廓线和良好的建筑群体形态。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 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 住宅各类型平、立面图、 主要公建平、立面图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3. 工程规划设计图 • 竖向规划设计图: 道路竖向 室内外地坪标高 建筑定位 室外档土工程 地面排水以及土石方量平衡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 给水 污水 雨水 燃气 电力电讯 采暖区增设供热管线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2. 坡度分析(图2-7) 坡度i分三个档次: • 一类用地i≤10%(5‘43’)对建筑布置、道 路走向影响不大 • 二类用地10%<i<25%(14’02’)对建筑布 置、道路走向有一定影响 • 三类用地i≥25%对建筑布置、道路走向影 响较大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 确定地面坡度的方法,比较简单的是用等高线的 垂直距离,即等高线最小平距长度d直接在地形图 上量取,见图2-8,等高线最小平距长度d的计算 式为: i=h/dM d=h/iM(m) 式中,i—等高线最小平距的地面坡度; d—等高线最小平距的长度; h—等高线最小平距两端点高程差; M—所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数。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3. 基地条件分析 • 工程地质好坏直接影响房屋安全、基建投 资和进度; • 必须考虑不同建设项目对地基承载能力和 地层稳定性的要求; • 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冲沟、崩塌、滑 坡、断层、岩溶、地震等地段。
什么叫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什么叫居住区,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是什么?
一、居住区的概念
1.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
2. 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
住地段。一般在居住区内应设活的需 求。
二、居住区的组织结构模式
(一)居住区 (二)居住小区
(三)居住组团
(四)住宅楼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住宅楼 住宅楼
居住小区
三、居住区的绿地组成 (一)居住区公共绿地 1.居住区级公园 2.居住小区游园 3.组团绿地 (二)宅旁绿地 (三)道路绿地 (四)公共设施绿地
第3章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一、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居住区规划布局的骨架。根据地 形、气候、用地规模、周围环境以及居民出行方式与规律 ;结合居住区的结构和布局来确定,要求满足使用、安全 、经济的要求 1、道路系统的布置要求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 满足经济与节约要求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3、人车流线组织 人车混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以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 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委会的规 模,一般为300-1000户。1000-3000人。居住组团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 生站、青少年校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 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绿地等。其他一些基层公共建筑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 务半径在居住范围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
南低北高 南疏北密 南点北条 南短北长
实例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区快安延伸 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 。用地9.4 h㎡,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规划平面图
规划结构分析:
道路系统分析 :
绿化系统分析
空间环境分析 :
道路绿地
车行道绿地 人行道绿地 步行路绿地
宅间绿地 宅旁绿地
4.空间环境
从宏观上整体的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住区的规划 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 作是室内外各类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并把多元的居住区环 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的具有内涵的居住环境。 协调中创造特色 整体中突出中心,注重空进序列性 创造有利于交往的积极空间 营造生态环境,形成局部小气候
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建筑气候区划 居住规模 低层 居住区 多层 多层、高层 低层 多层 小区 中高层 高层 低层 多层 组团 中高层 高层 层数 I、II、VI、VII 33~47 20~28 17~26 30~43 20~28 17~24 10~15 25~35 16~23 14~20 8~11 III、V 30~43 19~27 17~26 28~40 19~26 15~22 10~15 23~32 15~22 13~18 8~11 IV 28~40 18~25 17~26 26~37 18~25 14~20 10~15 21~30 14~20 12~16 8~11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居住区常见的规划布局形式 4.住宅群体空间布置 5.经济技术指标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基本要素: 自然因素:区位、地质、地形、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各类建筑和工程设施,包括住宅、公建、辅助建筑、 道路、绿化、工程管网等 精神要素:社会要素如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地域文化、经济技 术、社区生活、物业管理等,人的因素如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 生理心理等
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和布局
1.居住区的基本要素、规模和用地分类构成 根据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3月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根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关系,将居住区 划分为:
居住区规划的历史发展、规模等级和案例分析
河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目录
1
绪论
2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3 居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4
实际案例
2
绪论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居住区的由来
1、居住空间:过去分散——集中——密集 2、空间形式:从平面化——立体化发展
3
二、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位置
1、详细规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一般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 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 编制。 (2)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将城市建设的各项物质要素,在当前 拟建设开发的地区进行空间布置(例如:新城开发建设、居住区的 开发与规划、城市中心的规划)。
5. 服务设施用地:学校和其他服务设施围绕着一个中心或 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6. 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 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 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24
邻里单位对我国的影响
25
4、扩大街坊(苏联) 空间秩序: 提高道路间距以保持行车速度,几个小坊合并在一起,周围空间 多做绿化活动用地 物质秩序: 公建设施水平提高,满足人们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 社会秩序: 导致人的意识观念和人际观念的彻底变化
33
8、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 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 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4
35
36
9、 美国的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就是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和公
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建立公共 中心,形成以步行距离为尺度的居住社区。 新城市主义带来的新生活是具有传统特色、高密度、小尺 度和亲近行人的建筑空间。
居住区规划布置
居住区用地规划
• 5、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 • (1)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教 育
医 疗
文 体
商 业
金 融
社 区
市 政
行 政
其 他
卫
服邮服公管
生
务电务用理
居住区用地规划
• (2)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级 • 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根据其规模大小、服务
范围的不同,经营管理及居民使用的要求,一般 分为三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 团级;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 居住组团,是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并不
被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居住组团内设有位居民 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组团绿地。
• 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人口规 模大致在1000—3000人,平均在300—1000户。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 3、居住区的构成 • (1)居住区的环境要素
第十二章
居住区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的规划布置
1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2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3
居住区用地规划
居住区的基本概念
• 1、居住区的概念
• 广义: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狭义: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和,并与居 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件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 能满足该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 施的居住生活聚集地。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 (2)生态优化原则 • 尊重、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
用土地资源,节地、节能、节材,建设人与环境 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 (3)综合效益原则 • 综合利用土地、资金、能源、材料,用最小的 消耗取得最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大限度 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设的综合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第2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1)片块式 (2)轴线式 (3)向心式 (4)围合式 (5)集约式 (6)隐喻式 (7)综合式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第2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在居住区整体布局的构架中, 道路系统起着骨架作用; 公建系统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因素; 绿化系统则是生态平衡因素、空间协调因素、视觉活跃因 素。 它们与占主导地位的住宅群一体,紧密结合基地地理条件 和环境特点,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5)集约式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 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 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 间。这种布局形式节地节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可很好满足现代城 市居民的各种要求,对一些旧城改建和用地紧缺的地区尤为适用。
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 小区集中绿地 组团绿地
专用绿地 教育设施绿地 文化娱乐设施地 商业服务设施地 运动设施绿地
道路绿地 车行道绿地 人行道绿地 步行路绿地 宅间绿地 宅旁绿地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4.空间环境 从宏观上整体的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住区的规划 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 作是室内外各类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并把多元的居住区环 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的具有内涵的居住环境。 协调中创造特色 整体中突出中心,注重空进序列性 创造有利于交往的积极空间 营造生态环境,形成局部小气候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4)围合式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 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方位, 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 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 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注:本住区位于广东省某地段,规模按组团规模大小布置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河流
工业
商业
市政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区
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 组成,每个居住小区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 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方式也会相应的变化。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二、公建系统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居住人口规模为依据配建,它 是构成社区中心的核心因素,应与居住区的功能结构、规 划布局紧密结合,并与住宅、道路、绿化同步规划建设. 以满足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多层次需要。 1、公建系统规划要求 交通便捷、方便使用 布置集中、规模效应 满足自身建设要求 利于管理经营 适应社会发展
第3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主讲:刘淑娟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主要内容
1. 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
2.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 3.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分析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第1节: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
(1)居住区 1) 体制上:城市辖区内一个区划 2) 空间上:城市空间的一个层次或节点 (2)规划结构 1)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2)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3)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 (3)居住区规划布局原则 1) 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 配套设施完备,使用经营方便 3) 合理组织交通,有利安全防卫 4) 空间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以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 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委会的规 模,一般为 300-1000 户。 1000-3000 人。居住组团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 生站、青少年校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 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绿地等。其他一些基层公共建筑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 务半径在居住范围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1)片块式
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 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 成组成团布置。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2)轴线式
以道路、绿带、水体为轴线,强调导向性、聚集性。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3)向心式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 易于形成中心。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得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 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3、人车流线组织
人车混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人车分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人车分行的布局原则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
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 设施设置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一、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居住区规划布局的骨架。根据地形、气候 、用地规模、周围环境以及居民出行方式与规律;结合居 住区的结构和布局来确定,要求满足使用、安全、经济的 要求 1、道路系统的布置要求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 满足经济与节约要求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规划结构分析: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道路系统分析 :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空间环境分析 :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课堂实践练习: 根据地块所处地段环境,完成3个地块内的规划布局,表达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住宅建筑布局,可分为板式多层与点式高层 主要道路走向及出入口位置 公共服务设施布点(包括,商业、教育、活动中心) 公共绿地位置与范围 要求:小区总体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符合自身建设要求 公共绿地突出重点,注重序列性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2、公建系统的规划布局 社区活动中心 规模集中、项目综合、环境优美、最具凝聚力与活力 教育设施 交通便利、日照充足、足够的活动场地 医疗卫生设施 环境安静卫生、交通便利 基层服务设施 分散布点、方便醒目 市政公用设施 考虑地势、风向、掩蔽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三、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绿化系统除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 、组团绿地)还包括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专用绿地和 道路绿地等非公共绿地,此外还包括区内生态、防护绿地 。为增大绿化效率,应充分利用空间,发展垂直绿化,同 时要普遍提高绿化质量。 绿 地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6)隐喻式
将某事物为原型,抽象成形态语言,产生视觉和心理联想。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7)综合式
结合地形特征,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多种形式的自由布局。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建筑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 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 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 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通常其人口规模为7000-15000 人,用地规模为17-35ha。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南低北高 南疏北密 南点北条 南短北长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实例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区快安延伸 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 。用地9.4 h㎡,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规划平面图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