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推进,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且以取得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为培养目标。
虽然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专业技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创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是当今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是会计人才发展的方向。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创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学习会计理论和技术知识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增设模拟实验课程、案例研究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学习财务管理、统计学、法律知识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加强创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加强。
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习实际的会计操作技能,并且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更好地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在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可以开设创业实训课程、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进行深入探讨,开展相关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合作企业的要求。
一、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当前,会计专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会计教育市场化竞争压力等。
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创新。
具体的,以下是创新的必要性: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
3.开展校内外教师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4.增加实习时间和实习对接企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该依据社会需求和现代会计的各方面要求,重新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深入挖掘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
如会计学、税法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高职院校应该增加实习时间和与企业的对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实际操作经验,让他们更容易适应企业中的工作环境,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和团队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路线有更为明确的规划。
3.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高职教育中,推行“双师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具体来说,即课堂上安排一名教师授课,同时安排一名来自企业的行业专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财政部门、税务局等在内的企业、组织工作的专家或人才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学校的会计教育培养提供学生的实数学习机会。
4.多媒体教学与在线课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提供课程讲解,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需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h i n a Edu oa t i on I n no va t i o n Her al d
中职 会 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案
史 翠 林 ( 辽 宁省 机 电工程学校 辽宁 辽阳 1 1 1 0 0 4 )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布时间:2021-04-26T11:19:44.94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钱晓露[导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并且在一些行业开始运用。
人工智能的逐渐发展,让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影响。
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式要全面突出时代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适应时代进步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共同需要。
本文针对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创新措施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钱晓露 325600摘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并且在一些行业开始运用。
人工智能的逐渐发展,让很多行业受到冲击影响。
在此背景下,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方式要全面突出时代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适应时代进步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共同需要。
本文针对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创新措施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加速了时代的进步,加剧了行业的变革。
当前,很多领域都实现了人工智能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会计行业也是如此。
通过人工智能来提高财务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显著提升了会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不仅刷新了传统的会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式,并且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显而易见,在会计行业被人工智能的影响逐渐深入的新时代背景下,不仅会计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革,同时也使得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基本的会计基础知识等应用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和行业变革下对人才提出的高标准要求。
所以,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行业需要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重视。
在“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会计专业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需要借助“立德树人”理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育人模式。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在育人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学科特点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师资水平不高等。
研究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促进中职会计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深入探讨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推动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研究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会计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育人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当前社会对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人才。
因此,探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有助于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和发展建议,可以为相关院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因此,对于探讨中职会计专业育人模式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中职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关系中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立德树人”则是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职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的关系紧密相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岗融合做学合一

课岗融合做学合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会计专业是我校的龙头专业,也是最为传统的专业。
如何使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新形势,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我们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实施了以“课岗融合、做学合一”为主线的“13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以会计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我校会计专业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专业教学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这种惯性优势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赢得巨大社会声誉的同时,也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的潜在阻力。
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生产服务一线需求不匹配;学科本位的课程设置与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不匹配;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与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不匹配;双师素养薄弱的师资队伍与实训教学要求不匹配;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现有生源学习能力不匹配。
二是在校外顶岗实习阶段,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群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出纳、会计、库管等,单位人员需求量少,而且这些岗位涉及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商业机密,无法实现集中对口实习。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三种不良后果:一是教学内容和师资素质与职业教育不匹配;二是教学组织形式与生源状况、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不相适应;三是学生顶岗实习处于自主选择、松散管理状态,没有实际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会计专业从市场调研入手,认真分析了企业用人需求、行业用工标准及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了从业资格考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将“2+1”教育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提出“课岗融合、做学合一”的“13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即在三年学制期间,第一学期进行会计职业基本技能培养;第二、三、四学期进行会计分岗技能训练,完成独立岗位技能培养;第五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仿真综合实训,包括手工综合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强化会计从业资格内容,完成会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获取准备;第六学期,组织学生轮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受中国教育制度不断创新变革的深远影响,中职高校会计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对中职院校而言,通过调整与优化人才培训的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而对于更进一步强化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老师们应当注重"课岗证赛"相互之间的密切结合,以达到教学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有效融合,从而达到证赛互补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岗课证赛;培养模式引言: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打破传统的以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为首、以实践教学为辅的学科框架,创新。
岗课证赛结合的方法是对会计学从事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以岗定课,课证结合,证赛优势互补,课赛互促,就能够推动真实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
一、相关定义阐释以"课岗证赛"结合的中职会计学人才培养方式来说,当中"课"面对的是会计学本科课;"岗"面对的是相关的会计岗位群;"证"面对的是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是初步评估师证等相关职务资格;"赛"面对的是各类的会计学职业技能竞赛项目。
事实上,这种会计学教育的培训方法,应以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企业中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条件为基础,充分借鉴行业中专业人士的观点,并借鉴对审计师职务工作岗位的相关要求,并以相关会计行业资格条件、工作岗位的实操要求等为主要评价标准,从而确定相关的课程。
二、现阶段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现状研究现阶段,中职学校在进行会计学本科专业教育培养的实践中,已呈现出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中职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方面比较迷茫,缺乏清晰目标,把教学任务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
尽管部分中职学校开始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并开始降低基础课程所占的比重,不过,对于实际应用教学而言,仍然无法与市场上的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无法适应现实的需求,限制着学生未来的职业。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上最为热门和重要的专业之一。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中职院校也开始大力发展会计专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
相对于高校的会计专业教育,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实施现代学徒制,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现代学徒制的问题1. 缺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缺少实际操作和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很好地适应。
2. 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往往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3.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二、应对策略分析1. 加强与企业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
2. 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操作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操作。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际操作课程,并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增加实习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增加实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实习,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提高就业质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该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5. 加强管理,确保实施效果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具备必要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
- 会计学原理:介绍会计学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基础
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 财务管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财务决策能力。
- 成本会计: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成本控
制和分析能力。
专业课程
- 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和处理能力。
- 财务会计:深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的财务
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
- 税务会计:了解税法和税务会计制度,培养学生的税务筹划和申报能力。
实践环节
实
- 学生需进行一定时期的实,与会计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训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作挑战的能力。
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
- 报告与论文:学生需完成一定数量的报告和论文,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和深入研究。
- 考试: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
评价标准
- 学业成绩: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给予绩点评定。
- 实评价:实单位对学生实表现进行评价,作为绩点评定的参考依据。
结束语
本方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人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及人才培养措施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设想及人才培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不断变化,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原有的教学环节和培养措施存在诸多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问题,文章在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社会会计培训教学的体会,就目前的形势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改革及具体人才培养作一些设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措施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在肩负起为社会输送合格初级会计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能力水平这一课题摆在了每一位中职学校会计教师面前。
要解决这个课题,首先应对企业具体需求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以了解,对中职学校传统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设想出中职学校会计人才的具体培养措施。
1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1.1 知识够用,技能扎实知识技能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点,是检验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成果的中心环节。
对会计教学来说,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就体现在会计实务的一系列操作上。
因此,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作为龙头来进行。
1.2 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从课堂理论到技能实习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的理论思维升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职业敏感性,使学生具有多种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引导学生能经常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以期达到提高创新能力、拓展操作技能的目的。
1.3 获取职业资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第一线的、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初级层次人才,而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资格证书,能促使我们的培养方案符合企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缩短适应期,大大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
2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尚未形成新的教学目标相对于不断变迁的会计教学环境来说,我国目前中职学校与大学的教学内容只有广度的不同而缺乏深度的差别,致使中职会计教学无法形成自身的特点,无法满足社会对初级层次会计人才的需要。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会计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同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需求,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思考。
一、培养目标的设定会计专业作为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
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务实工作能力,既能适应企业需求,也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实践教学的开展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创新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训中心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中的业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开设相关实用课程在学生培养计划中,应当开设更多的实用课程,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与会计相关的实用课程有会计电算化、税务筹划、审计实务等,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中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职场。
四、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创新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接触和参与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实践经验。
校企合作也能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习实训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五、开放式创新教育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需要引入开放式创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走出传统教学框框,培养更具有创造力的会计人才。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新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职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时代要求。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应该探索创新,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
首先,中职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例如,在机械工程专业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课程,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工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中职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传统的中职教育很少与企业合作,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例如,在餐饮专业中,学校可以与酒店、餐厅等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技能。
再次,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非专业技能。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中,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实践课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传统的中职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提供职业指导和辅导。
例如,在高级护理专业中,学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应该探索创新,进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
通过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支持,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按照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以及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宗旨;“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三结合的办学理念,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一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会计专业人才发展趋势研究,定期进行调查,了解地方人才需求。
二是及时增加学科前沿知识,补充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相关的课程。
加强“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不断改革现有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1.1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通常来自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金融、农学、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财务会计等为主,学科结构不合理,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教学经验不丰富,没有长期现场实践工作经验,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方面投入较少,通常派出教师短期学习、培训较多,培训考取考评员或技师资格等较少,理论教学和长期现场实践经验教学的“双师型”专家教师缺乏。
会计专业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是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
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科能否顺利发展。
1.2 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为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建立一支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制度。
学校根据工作需要,选拔教师到企业去,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生产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
做到思想、任务、实践方法、指导人员、参与教师五落实。
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的情况应当作为教师综合评定的重要内容。
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吴志华人才培养45OCCUPATION2022 07文/汪梅红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在教育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中职会计专业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要想进一步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需重视“岗课赛证”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实现证赛互补的目标,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岗位,有利于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中职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岗课赛证”中的“岗”指的是岗位,属于会计职业工作的着落点,反映出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相关需求;“课”指的是课程,是教学的核心,培养会计人才离不开课程教学;“赛”指的是竞赛,是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衡量途径,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证”指的是证书,是进入会计行业的通行证,代表的是持证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对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的调研,结合社会对会计职业岗位提出的职业要求以及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等内容,明确课程内容,融合课程和工作过程、课程和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大赛嵌入课程体系,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强技”的目标,进而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部分缺陷与不足:第一,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况,只是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尽管部分中职学校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渐减少理论课在教学中所占比例,但就实践教学而言,仍然没有与具体会计工作紧密结合,无法满足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求。
第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性训练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进而导致实践教学出现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不利于发挥实践教学课程的作用。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要做到与时俱进,应重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推动“岗课赛证”融合,以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创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从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路,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培养理念在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这一培养理念下,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
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往往缺乏实际操作内容,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为了创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我们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创新性课程。
对于实践性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会计实操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会计核算技能和财务报表制作技巧;对于创新性课程,学校可以设置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方面,创新职业院校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可以开设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学校还可以引进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财务实操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实践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在学校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会计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财务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会计案例分析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实操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职
会计人才,我们需要对中职会计教学进行改革,并借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应当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实践能力
的培养被忽视。
现代会计工作中,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当加强实践教学,通过
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习活动,实地参观会计系统,让学
生亲身感受会计工作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我们应当加强专业素质培养。
现代会计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
掌握会计理论和实践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我们应当加强对中职会计学生的
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开设
实验课程、组织专题讲座、举办竞赛等方式,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
我们应当注重职业规范教育。
会计是一门责任重大的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
业规范非常重要。
我们应当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规范教育,教导学生要遵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
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组织职业规范讲座等方式,
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职业规范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是提高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注重职业规范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为我国
会计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职会计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中职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促
进中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改变教学内容。
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应将实践性课程作为重点,注重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
的会计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合作。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发现知识,培
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实践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需要创设实践平台,为学生
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
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如模拟会计工作、实际会计项目等,让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会计教学改革需要优秀的教师支持和
指导。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还要鼓励教师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持与时俱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意味着中职学校必须创新其培养模式,立足于实践,尽可能达到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本文基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的分析,在批判传统培养模式的前提下,试图有针对性地为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外在视角看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从外在视角看待由于社会环境的转变所导致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外在视角”,意味着这里仅仅探讨推动这种转变的外在动力,而不是指其培养模式存在的内在组织架构问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有两方面: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这就意味会计专业是一种偏向实务性质的专业。
尽管任何实务工作在操作上必须有理论支撑,但会计专业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实践教学和实务经验对于其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看,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社会格局状态,这也就要求,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人必须要对相关其他专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否则相互之间的合作就会变得较为艰难。
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的教育模式。
从现实经济的角度看,由于经
济事务的繁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变得越发困难,故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适应这种复杂性。
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想要能在越发繁复的经济事务中发挥作用,必须把自身的培养模式建构得更为健全才行。
与此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理论实务化,是另外一种思路。
最后,从整体的会计行业就业环境来看,由于会计事务较为繁多,几乎每一企业单位每天都会面临大量需要处理的会计事项。
因此,企事业单位更多地需要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开展实践工作的人才。
此外,虽然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整体运行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审慎性”成为大多数单位在选择人才时的一个态度。
故与其行业整体较大的人才需求量相比,其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那么如何才能使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会计人才适应这些企事业的需要就是转变其培养模式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当前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应试教育味道比较浓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老师由于本身都可能是学院派出身,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故其对会计工作实务操作方面所可能遇到的难题以及现实中解决这些困难的策略不太精通。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事业单位更多倾向于要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人才,而目前中职学校这种纯理论教学
的培养模式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会计行业后,可能会发现现实的会计工作与书本上所教授的很难衔接。
因此,如何转变传统的纯理论授课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其次,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紧缺。
本来中职学校的制度定位在于培养实用型人才,虽然中职学校也接纳了大量的学生,但是面对汗牛充栋的普通高等学校,中职学校就会显得黯然失色。
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布置本身意味着其地位较为低微。
这一方面导致中职学校本身缺乏资金去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人才对在中职学校执教产生排斥心理。
凡此种种,导致了中职学校缺乏雄厚的师资队伍。
最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这里所说的“单一”,主要是指授课内容的单一。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本身的复杂性,就需要会计行业人才能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比如说,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经济学、法学等等学科视角。
这并不是要求会计专业人才能够成为通才,而是说要具备基本的其他学科的问题视角。
而我们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方面十分薄弱。
这也就增加了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竞技场上与其他主体竞争的难度。
三、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既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此的弊端,要想转
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对症下药,破除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的创新理念。
以下是本文作者基于实践经验和理论反思所提出的有关可能性对策建议的探讨。
(一)提升实训教学作为基础考核项目
实训教学是创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
实训教学的模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课堂上利用可得数据进行会计核算演练、派送学生到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的会计岗位实习、学生就业前由学校划出专门时间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等。
实训教学虽然花费的成本较之以往比较多,但是如果组织得当其收益也颇丰。
当然,实训教学必须作为基础的考核项目才能发挥其制度设置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生对待实训教学的态度。
(二)把提升师资力量作为模式转变的动力
要转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作制度上的改变是不够的。
无论制度设计如何得当,如果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那么这种模式的转变就会缺乏动力,也就意味着这种转变的结果将是失败的。
上文已经总结,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之所以无法跟紧市场需要,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因此,充实得当的师资力量是模式转变的动力和前提。
(三)注重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树立素质教育的目标
应试教育注定是单一的教育,是要被市场所淘汰的。
中职学生必须接受多学科的教学训练,才能在掌握多重认识视角的情况下触
类旁通,更好地在未来的岗位上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困难挑战。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必须是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否则便陷入了对素质教育的泛化理解。
(四)利用现代化工具,提升电算化比重
会计电算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中较为核心的科目。
但是在我们的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这一环却显得较为薄弱。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由于资金的缺乏学校无法购进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设备,电算化由于可能涉及到较为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致使教师无法深入开展等等。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电算化在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信息时代讲究高速、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因此中职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必须把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内容来抓。
(五)促进中职学校之间以及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
中职学校如果孤立办学必然会显得力不从心。
加强中职学校彼此之间以及中职学校和其他普通高校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相互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师资、设备等),从而实现有效的联合,促进自身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中职学校学习他方的优点,从而逐步改善自身较落后的制度设置或者习惯思维。
当然,交流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多举办校际会计知识比赛、进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举办高端的教学研讨会等等。
四、结语
中职学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机制总体来说并不利于其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向现实转变,把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作为其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希望对未来中职学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会计之友,2006年第3期;
[2]李健云.浅谈中职会计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