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教案一:数的认识与初步计算教学目标:1. 认识整数0及自然数1~20。

2. 正确书写和认读1~20的数字。

3. 掌握1~10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

4.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1~10的数词。

-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数字0以及从1~1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数量特点。

2. 认识整数0(10分钟):- 出示数字0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形状和指法,并观察单词的写法。

- 教师板书数字0的写法,引导学生跟读,并通过游戏巩固记忆。

3. 整数1~20的认识(15分钟):- 逐个出示数字1~20的图片,大声读出数字,引导学生跟读。

- 让学生观察每个数字的构成形状和数量特点,并参与复述。

4. 数字书写练习(15分钟):- 学生用纸和笔模仿教师示范,依次写下数字1~20。

- 教师在板书上展示正确的数字书写形式,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5. 数的出现次数和大小顺序(15分钟):- 出示数字1~10,让学生数出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并讨论哪个数出现的最多、最少。

-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并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

6. 简单加法计算(20分钟):- 使用小球或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模拟加法运算。

- 通过示范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简单加法计算题。

7. 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教案二:二位数的认识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认识二位数。

2. 掌握二位数的大小比较。

3. 进行二位数的排序。

4. 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导入(5分钟):- 师生对话,回顾并说出二位数的概念。

- 出示几个二位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数量特点。

2. 认识二位数(10分钟):- 显示数字10~99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 让学生观察每个二位数的位数、大小和构成,进行简单的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

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屏幕显示:小明家搬新家,妈妈让小明自己设计自己的卧室。

星期天,小明要和妈妈去买地砖,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么准备呢?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师屏幕显示:小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提出问题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生讨论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

(二)解决问题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生分组讨论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3、比较选哪种便宜生汇报交流问题一: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方法一43=12(平方米)=(平方厘米)4040=1600(平方厘米)=75(块)875=600(元)方法二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10.16=6.25块43=12(平方米)6.2512=75(块)875=600(元)方法三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

小学数学万能教案模板5篇教案一:整数的概念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数的定义,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2.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运用整数。

3.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整数的定义和概念。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负数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银行账户里有100元,你取走80元,那么账户里还剩下多少钱?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整数的定义和概念,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整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整数加减运算的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整数的理解。

教案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分数。

3. 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二、教学重点:1. 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2. 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教材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思考,例如:如果一块糖分成了4份,你分到了其中的3份,占了多少比例?2. 概念讲解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定义和概念。

3. 讨论与练习学生就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分数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练习。

4. 运算规则介绍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规则,并通过一些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并提供一些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教案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3. 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简单运算。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难点:学生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微视频、微练习。

课前准备:1、将《平移与旋转》微视屏发布到班级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学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完成微视频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根据微练习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图形的运动—平移。

2、导入语:图形的运动除了前面学的平移,还有一种图形的运动—旋转3、出示课题:旋转二、新课学习1、在观看微视频,观察图中的物体运动。

2、小组探究:和昨天的知识对比,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3、小组讨论。

三、提升训练1、寻找身边的平移和旋转。

孩子们,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生说。

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2、孩子们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师也找到了一些,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吗?(课件展示)3、孩子们判断得可真准确,现在想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来平移小汽车的卡片。

老师先贴在黑板上,听老师的口令,平移这张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确了,请你送给他掌声,明白吗?指任1名同学发口令,1名同学平移卡片。

小结:细心的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每次平移后,物体的什么有变化吗?什么没变?想一想旋转时呢?4、课间小活动。

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师。

拿出准备的学具,线和纽扣。

小组合作,设计纽扣的运动方式。

四、课堂作业通过学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寻找身边的平移与旋转事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平移与旋转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一、导入: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

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1平角=2个直角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师:那我们来看钝角。

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巩固认识: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5篇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设计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介绍七巧板师: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你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吗?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发明了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七块图形组成的,它可以拼出丰富的图案来。

外国人管它叫“中国魔板”,在他们看来,没有哪一种智力玩具比它更神奇的了。

2、导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七巧板”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一)认一认形成表象师:老师这儿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改变方向后问:它还是平行四边形吗?不管平行四边形的方向怎样变化,它都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图贴在黑板上)(二)找一找感知特征1、在例题图中找平行四边形师:老师这有几幅图,你能在这上面找到平行四边形吗?2、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师: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可相机出示:活动衣架)(三)做一做探究特征1、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平行四边形,现在你能利用手边的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2、在小组里沟通你是怎么做的并选代表在班级里汇报。

3、刚才同学们成功的做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沟通)4、全班沟通,师小结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度。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里通过认平行四边形、找平行四边形和做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经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四)练一练巩固表象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五)画一画认识高、底1、出示例题,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学生在自制的图上画)说说你是怎么量的?2、师:刚才你们画的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设计⼀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教学质量。

那么⼤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家分享。

⼩学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做、练习⼆5-10题。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知道⼩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题。

2.过程与⽅法:让学⽣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法来学习⼩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法,正确地进⾏⼩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解答⼩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题。

教学过程: ⼀、复习. 1、⼝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 ⼩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样的。

⼆、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例题7: (2)分析: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尝试练习。

抽⽣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 (4)分析订正:⼤家有什么不明⽩的地⽅吗?(学⽣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块砖的⾯积) ③为什么要⽤0.9×0.9呢?不可以就⽤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积,⽽不是瓷砖的边长。

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5篇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动物乐园要举行浩大的庆贺活动。

小动物们都要来帮助,可热闹了同学们相不相去帮助呀?我们就去看看,到底来了哪些动物?(出示课件:场景1)2、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来了哪些小动物来帮助?请你数一数、找一找。

(反应交流,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二、引导比拟、学习方法1: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数出了来帮助的小动物的个数。

如今动物乐园的老师要点名了,他想看看到底哪些动物来得多,哪些动物来得少。

于是小动物们就争论起来了。

(课件出示争论的场面及声音)小熊和小鹿争论得最剧烈,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2:我们先来数一数小熊吧!出示课件(小熊从场景中跳出来)学生边看边数。

小熊有多少只?(生反应,师板书)我们再来数小鹿有多少只?课件出示小鹿,学生齐数。

(板书) 3:小熊如今要找小鹿当朋友,一只小熊只能找一只小鹿,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比照)(小熊4只,小鹿4只,它们是同样多的)同样多我们用什么表示呢?(我们用等号表示。

4和4中间就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课件(等号)这就读作4等于4。

(指导学生读一读,再学习等号的写法。

)4:如今我们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猴子吧。

(出示课件)请学生摆小圆片当作小白兔、小三角当作小猴子。

师:如今你为小白兔去找小猴子作朋友,1只小白兔只能找1只小猴子作朋友,你们找找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操作后交流。

)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所以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只比3只多。

就是5比3大,5更大写在前面,3更小写在后面。

那么5和3中间应该用一个符号表示,用什么呢?(出示课件)我们就用这个符号表示。

>这个叫大于号。

这就读作5大于3。

(请学生读一读。

)5:小白兔5只,小猴子3只,小白兔比小猴子多,也就是5大于3,那么谁更少呢?(小猴子比小白兔少,小猴子的3只比小白兔的5只少,也就是3只比5只少,就是3比5小。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并且会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探究、发现、感悟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在理解小数乘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口算后提问:从14×3和×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发现?2、列竖式计算。

26×7×123×2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那么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第5页例3的主题情境图。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校有一个长米、宽米的宣传栏。

现在学校要给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师: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全班交流,然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呢?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传栏的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宣传栏的面积呢?如何列式呢?生:师: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该如何计算呢?生1可以用竖式计算:生2:也可以把它们可作整数来计算(下左)。

师: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生:可以仿照上面同样的方法计算。

(上右)所以一共需要千克油漆。

师: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在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吗?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加以总结。

小结:所有小数右边的数一律对齐,其他小数位从右往左依次对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优秀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5×= ×= 125×= ×= ×= ×80= ×20= 250×= ×=2、简便计算:32×25×125 79×21+21×21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2、出示:观察并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通过观察、计算、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4、揭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5、你能用这些运算定律来巧算吗? __ ×+×(+)×4a.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b. 让学生汇报:你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分层练习:1、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积或两个数的差:=8×( ) =0.8×( ) =×( ) =10- ( ) =100- ( ) =1- (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5×125 ×99+ 64×3、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并说说理由。

(书P17—练一练)4、你认为怎样算简便?×四、课堂总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范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50篇(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理解1分=60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今天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世上有件宝,黄金买不到。

一去不复返,愿你珍惜好。

)师:关于时间的知识你们回家复习了吗?那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你复习的怎么样好吗?(让学生认读时刻)把你们画的表拿出来,相互看一下,比一比谁画的好?师巡视把画得好的贴在黑班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猜猜是什么节日?每到这个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打开教科书第59页,观察主题图,这是在哪儿?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春节联欢晚会现场,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人们在倒计时……)师:过年真好!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生:1秒很短。

生:特别短。

生:滴答一下就是1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时间概念。

1. 观察表针(出示一个钟面)师:老师带来一个表,请你们看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

)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指指看?(能)快,走到前面来。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数学教案【五篇】,欢迎阅读与保藏。

第一篇: 学校数学教案1、使同学初步熟悉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推断力量、实践力量。

3、使同学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同学学会查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同学观看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

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

然后让同学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熟悉。

最终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外形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外形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象这样的角叫直角。

(板书课题)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这些角都叫什么角?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

要画上直角符号。

同学边画边说。

同桌相互评一下。

同学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熟悉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直角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模板(精选5篇)教案一:数字1-10的认知与比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并能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

2. 培养学生对数字1-10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字排序和分类。

教学重点:1. 学会认识数字1-10的形状和书写。

2. 了解数字1-10的数量含义和大小关系。

3. 掌握数字1-10的排序和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数字比较游戏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鼓励他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同样的物品,并询问他们数了几个。

2. 引导学生讨论更多关于数量的问题,如“哪个数字代表1个物品?”“哪个数字代表10个物品?”等。

探究活动:1. 展示数字卡片1-10到黑板上,让学生识别和读出数字。

2. 把数字卡片混合,要求学生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卡片。

3. 分组比较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张数字卡片,让他们按大小顺序排列。

巩固活动:1. 数字比较游戏,老师呈现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2. 小组竞赛,让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排序比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认识了数字1-10,并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数量概念和大小比较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排序和分类等活动,加深了对数字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游戏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教案二:加法与减法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认识和计算。

2. 减法的认识和计算。

3. 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小型白板和白板笔。

3. 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教学过程:引导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两个数的总数?”2. 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的相减代表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精选5篇)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1)“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必须是它的12吗?”在学习12时,这个问题搅起了课堂的波澜。

每个同学经过独立思考都纷纷发表了自我的意见,有的同意,有的不一样意,无形之中就构成了两大阵营。

正方、反方分别选出两名代表站在台前,一场唇枪舌战即将开始。

吴教师顺手递给一边一张圆纸片,宣布:“同意不一样意都要提出问题,如果能问得对方心服口服,同意了你的观点,就是胜利者。

这张纸能够折,能够撕。

下头的同学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

”讨论过后,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讲台前,吴教师对座位上的学生说:“我们请正方和反方的代表发表自我的意见,能够吗?我们静静的听,然后还能够发表自我的意见,看那位同学最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辩论开始。

正方同学把圆从中间对折,问:“这一半不是12既然你们都承认,为什么不给教师画勾?”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反方同学把圆随意撕了一小块下来,问:“这圆是不是两部分?”正方:“是。

”反方:“这两半都是圆的12吗?”正方:“不是。

”反方:“既然不是,为什么你们还认定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必须是12呢?”好一个咄咄逼人的反问。

正方仍然不服气:“我们怎样就得到12呢?”坐着的同学开始按捺不住了,举手发言。

一个说:“这个圆能够折成12,也能够不折成12。

”真是一语中的。

另一个说:“如果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但那里说分成两份,怎样分都行。

”他在“分成两份”上异常加重了语气。

理越辩越明,几个回合下来,大家就达成了共识:这句话错就错在“必须”上,如果必须是12的话,前面应当加上“平均”这个词。

这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点评:数学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皇后,良好的数学素养离不开周密、严谨的思维。

当然,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不是靠教师的严厉逼出来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慢慢养成。

教师所能做的职能是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篇2)分数的意义是个古老的课题,当学生学习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说: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_7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第一课时:找规律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的: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拟,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才能。

2、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1、出示情境挂图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a、仔细观察我们刚刚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b、出例如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 、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11+〔〕=〔〕,肯定是11+5=16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根底上探究,进一步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稳固新知。

三、深化探究,应用规律: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机密规律吗?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3、出示稳固练习题〔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1、2、3、5、8、13、21、〔〕、55〔2〕96、〔〕、24、12、6、3[设计意图]:在例2的根底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考虑。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

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1、教学效果2、个人反思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页—75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学生学会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叙述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5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数学书P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游戏)要求:一定发生的就立正,不发生的就坐着不动(1)太阳从东方升起(2)明天要上学(3)地球绕着太阳转(4)明天会下雨明天会不会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举例:做游戏时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始,二个人每个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学例1同学在打乒乓球时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提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一共有2种情况,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错的可能性也是一半.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你怎么想到是追问:2表示什么,1呢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结果只有"对"或"错"两种可能,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决定谁先发球是公平的。

2、同步体验。

拿出一个口袋。

(1)谈话:这里面原来有一些球,现在放入一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肯定有疑问)(2)打开袋子(一红一蓝)问:有答案了吗你怎么想的(3)交流中明理:一共2个球,任意摸一个,有2种情况,摸到红球是1种情况,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4)再往袋中放入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为什么(5)疑问:为什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会不同呢这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6)小结: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三、迁移和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五篇学校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2.初步学会较简单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使同学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铺垫〔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教师板书:500×3=1500〔克〕〔二〕变式: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教师板书:1500÷3=500〔克〕1500÷500=3〔筒〕〔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练习:依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1.8×0.5=0.90.9÷0.5=0.9÷1.8=〔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2.小组商量,理解算理,尝试计算.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4.练习:68.8÷4 85.44÷165.总结计算法那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整数除法的法那么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学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分?四、课堂练习〔一〕计算下面各题.42.84÷7 67.5÷15 289.8÷18〔二〕只列式不计算.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3.64.6是17的多少倍?〔三〕推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一〕计算下面各题.101.7÷9 79.2÷6 716.8÷7〔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六、板书设计小数除法的意义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学校数学教案篇21.使同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案五篇课题一:长短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蔡宁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吴成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板书:长、短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全课小结(略)(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题二:加法执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王海玉教案设计:河北玉田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王海玉指导教师:河北玉田教育局教研室薛玉春河北省玉田县城内二小周文清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引导学生从l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 ()5。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2.学习加法算式(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十”。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二”,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 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通过观察,得出1+2=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联想,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4+1、1+4、3+2、2+3、1+3、3+1……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述,边摆边说,学生独立操作,从中体验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让学生借助于熟知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四、全课小结(略)课题三:认识物体和图形执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李金英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陈长胜指导教师:鞠凤霞薛玉春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

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设计说明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

(通过记忆想象,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做一做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参照做一做第2题)(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