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简述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故事解说三
1.闻雷泣墓
原文: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
母存日,性畏雷。
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
又称为《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póu]孝行的故事。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
2.恣蚊饱血
讲述了一个孝子在蚊虫肆虐的时候,怎样不让亲人遭受蚊虫之害。
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原文:晋吴猛。
年八岁。
事亲至孝。
家贫。
榻无帷帐。
每夏夜。
蚊多攒肤。
恣渠之饱。
虽多。
不驱之。
恐去己而噬其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
榻(tà):睡觉的地方。
帷帐(wéi zhàng):帐子,帷子(周围遮挡的布,类似现在的蚊帐)。
攒肤:这里的意思是很多蚊子咬人。
恣(zì):肆意,随意,放纵渠血:意思是血多。
驱:驱赶,轰走。
噬(shì):咬。
亲:父母。
矣:助词,不表示意思。
晋朝人吴猛,八岁儿童,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
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
每到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
虽然蚊子很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母。
爱护父母之心无微不至。
3.哭竹生笋
原文:吴孟宗,字恭武,少丧父。
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
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
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
食毕,病愈。
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
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4.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两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