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2

合集下载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1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1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简介G418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没有正确整合的质粒DNA转染的细胞,从而筛选出具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G418筛选是基因转染中常用的一种选择方法,通过对G418敏感性的筛选来选择转化基因。

本文将G418筛选步骤和优化方案。

G418筛选步骤细胞株选取首先需要选取稳定转染所需的细胞株。

需要保证选取的细胞株生长健康、分裂正常、易于培养以及不易死亡。

常用的细胞株有293T、CHO、HEK293。

转染在开始筛选之前,需要将目的基因转染进入所选细胞株。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法、电转染法和脂质体转染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染方法。

初步筛选完成转染后,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G418,通常的加药浓度不超过1mg/mL,推荐浓度为400μg/mL。

在转染后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以及基因表达情况来判断筛选效果。

细分筛选初步筛选后,需要将G418的浓度逐步增加,通常第二轮加药浓度是初步筛选浓度的2倍,第三轮加药浓度是第二轮的2倍。

逐渐递增药物浓度,可以让敏感的细胞死亡,生存的细胞逐渐表达目的基因,从而得到稳定的细胞株。

稳定维持筛选到稳定的细胞后,需要对细胞进行定期维护。

通常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G418浓度,维持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

优化方案药物浓度G418的加药浓度直接影响到细胞死亡率和筛选效果。

在进行筛选前需要先进行剂量反应实验,通过不同浓度药物的处理,检测细胞生长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

细胞密度传统细胞密度在98%时,死亡率是最高的。

因此,为了降低G418对细胞的毒性,可以将细胞密度控制在70-80%左右。

同时,过稀的细胞密度也会影响到筛选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培养时间筛选时间也直接影响到G418对细胞的毒性程度和筛选效果。

不同的细胞株和实验条件下,对筛选时间的选择有所不同。

通常初步筛选时间在24-48小时,细分筛选筛选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图文稿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图文稿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我做了稳定转染,从G418浓度确定到最后的单化鉴定。

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其他战友遇到的情况,和大家分享.没有总结好的地方,大家补充。

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x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1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1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简介G418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选择性地杀死没有正确整合的质粒DNA转染的细胞,从而筛选出具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G418筛选是基因转染中常用的一种选择方法,通过对G418敏感性的筛选来选择转化基因。

本文将G418筛选步骤和优化方案。

G418筛选步骤细胞株选取首先需要选取稳定转染所需的细胞株。

需要保证选取的细胞株生长健康、分裂正常、易于培养以及不易死亡。

常用的细胞株有293T、CHO、HEK293。

转染在开始筛选之前,需要将目的基因转染进入所选细胞株。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法、电转染法和脂质体转染法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染方法。

初步筛选完成转染后,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G418,通常的加药浓度不超过1mg/mL,推荐浓度为400μg/mL。

在转染后24-48小时内开始进行初步筛选,通过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以及基因表达情况来判断筛选效果。

细分筛选初步筛选后,需要将G418的浓度逐步增加,通常第二轮加药浓度是初步筛选浓度的2倍,第三轮加药浓度是第二轮的2倍。

逐渐递增药物浓度,可以让敏感的细胞死亡,生存的细胞逐渐表达目的基因,从而得到稳定的细胞株。

稳定维持筛选到稳定的细胞后,需要对细胞进行定期维护。

通常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G418浓度,维持稳定表达的转染细胞。

优化方案药物浓度G418的加药浓度直接影响到细胞死亡率和筛选效果。

在进行筛选前需要先进行剂量反应实验,通过不同浓度药物的处理,检测细胞生长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

细胞密度传统细胞密度在98%时,死亡率是最高的。

因此,为了降低G418对细胞的毒性,可以将细胞密度控制在70-80%左右。

同时,过稀的细胞密度也会影响到筛选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培养时间筛选时间也直接影响到G418对细胞的毒性程度和筛选效果。

不同的细胞株和实验条件下,对筛选时间的选择有所不同。

通常初步筛选时间在24-48小时,细分筛选筛选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G418原理及筛选方法

G418原理及筛选方法

G418原理及筛选⽅法G418原理及筛选⽅法原理分析转化的功能和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宿主细胞染⾊体。

外源基因进⼊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细胞核内,根据细胞类型,⾄多80%的进⼊核内的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

极少数情况下,进⼊细胞的外源DNA通过系列⾮同源性分⼦间重组核连接,最终整合进细胞染⾊体。

细胞基因组⾃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的基因才会表达,⽽且整合到不同的染⾊体区段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的量也是不同的。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 n5 转座⼦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毒形式。

G418是⼀种氨基糖类抗⽣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阻断蛋⽩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也包括原⽣动物和蠕⾍。

是稳定转染最常⽤的选择试剂。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后,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效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长。

G418的这⼀选择特性,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得以⼴泛应⽤。

在进⾏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素可能对细胞产⽣较⼤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所以有⼈主张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素。

其实G418本⾝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G418进⾏筛选的过程中很少会发⽣污染。

但有⼀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那就是:在⽼外的⼀本实验⼿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培养基中最好不加任何抗⽣素。

我想他的想法可能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素对细胞损伤较⼤。

因为庆⼤霉素、链霉素、G418均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完全⼀样。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2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2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2前言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制备稳定表达细胞系的过程中,G418耐受性筛选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就该方法进行细致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418的作用G418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中的抗生素。

G418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破坏靶细胞的核糖体的功能而发挥抗生素活性。

这依赖于靶细胞中的耐药性基因,通常经过转染或整体基因组编辑获得。

这些基因通常会转录RNA,并翻译成与蛋白质功能无关的药物代谢酶或其他抗性蛋白质。

筛选细胞系的基本流程G418的筛选过程是稳定表达细胞系的一部分。

经过瞬时转染或电穿孔后,与转染物质中的DNA共染色板并内化进入细胞。

在内化过程中,染色体或质粒DNA 可以在总体上被细胞机制视为异物并准备将其解除。

其中的一个解除机制是通过解除转录RNA,从而将它们从蛋白质生产途径中移除。

G418抑制暴露在表面的核糖体中的修饰基队的蛋白质的生产。

如果细胞体系不具有反抗力机制,则G418会破坏细胞并导致细胞死亡。

然而,通过特定酵母的CUP1锌指转录因子同源工程,使其对G418转化为一种有效的ATP结合剂,从而打开药物代谢酶表达。

可以在这些细胞中选择表达具有耐药性G418药物代谢酶的细胞,并在含有适量G418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筛选。

筛选条件的优化G418抗性筛选过程具有一定的体系依赖性,因此筛选条件需要在洗脱和拍摄步骤之后进行优化。

根据选择的细胞线,典型的筛选条件是0.5mg/ml浓度的G418和2-4周的境况培养。

但是,这些条件可能需要优化以适应特定试验条件,例如在分子克隆中需要更强的选择并且可能需要更长的选育时间。

考虑到选择压连续存在的潜在影响,推荐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试并确定适当的药物添加量和持续时间。

稳定表达细胞系的优点与瞬时转染相比,生成稳定表达细胞系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们可以被保存和用于长期研究,免受数据库变化和反常的实验结果的影响。

G418筛选

G418筛选

从G418筛选,转染到单克隆化的总结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和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随着细胞的代谢G418的浓度和活性都回下降,所以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

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200ug/ml。

2.加抗生素的时机,主要是考虑插入到细胞基因组的抗性基因是否已经得到表达。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2

最全的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2

Protocal1.G418的配制:取1g G418溶于1ml 1M的HEPES液中,加蒸馏水至10ml,过滤消毒,4度保存。

2.细胞培养:取待测培养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按等量接种入多孔培养板中,培养6小时左右开始加药。

3.制备筛选培养基:在100ug/ml~1000ug/ml范围内确定几个梯度,比如先做个100ug/ml、400ug/ml、800ug/ml、1000ug/ml,按梯度浓度用培养基稀释G418制成筛选培养基。

4.加G418筛选: 吸除培养孔中培养基,PBS洗涤一次,每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筛选培养基。

5.换液: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

方法同4。

6.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在筛选10~14天内能够杀死所有细胞的最小G418浓度即为最佳筛选浓度。

在第一轮就筛选出最佳G418浓度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出现这种情况:用某一浓度G418的量在筛选14天后还不能杀死细胞,而用下一个梯度的G418的量在10天前就看不到活细胞了。

假如是400ug/ml不能杀死细胞,而800ug/ml在第5天就把所有细胞都杀死了,则可以再用500ug/ml、600ug/ml、700ug/ml进一步筛选,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心得:由于特性明确的细胞系G418的最佳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有时候不需要在这么大范围内进行筛选。

比如说你要转染NIH3T3细胞,现在我告诉你我测试过NIH3T3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我用的筛选浓度是200 ug/ml。

这时你就可以做150ug/ml、200ug/ml、300ug/ml三个浓度进行筛选。

通过预实验确定了最佳筛选浓度后,就可以做稳定转染了。

a 转染:转染后培养24小时或者更长,到细胞增长接近汇合时按1:4密度传代,继续培养,待细胞密度增至50%~70%汇合时;b 加G418:去掉培养液,PBS洗一次,加入按最佳筛选浓度配制好的G418筛选培养基。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

G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我做了稳定转染,从G418浓度确定到最后的单化鉴定。

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其他战友遇到的情况,和大家分享.没有总结好的地方,大家补充。

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x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G418筛选细胞(整合版)

G418筛选细胞(整合版)

G418筛选细胞G418简介:G418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在分子遗传试验中,是稳定转染最常用的抗性筛选试剂。

白色粉末,融点138~144℃,溶于水、甲醇。

CAS No.:108321-42-2分子式:C20H40N4O10?2H2SO4 分子量:692.71[储运] 室温下运输, 干粉在室温下储存,溶液于-20℃储存。

G418工作原理:它通过抑制转座子Tn601,Tn5 的基因,干扰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

细菌Tn5 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高效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利用G418筛选细胞:1、准备工作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你的细胞对这一批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每种细胞对G418 的敏感性不同,一般变动在100ug/ml~1000ug/ml范围。

《分子克隆》给出的几个常用细胞系所需G418 的最佳用量:2、确定最佳筛选浓度最适用量通过建立细胞死亡曲线获得。

①将细胞稀释至1000cell/ml,每孔100ul加入有培养基的24孔板。

②G418浓度稀释至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ug/ml 等12个级别, 培养10-14天,以细胞全部死亡最低浓度为基准,一般400-800左右。

筛选时比该浓度再高一个级别,维持时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即可。

★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3、加药时间①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G418筛选

G418筛选

从G418筛选,转染到单克隆化的总结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和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随着细胞的代谢G418的浓度和活性都回下降,所以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

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200ug/ml。

2.加抗生素的时机,主要是考虑插入到细胞基因组的抗性基因是否已经得到表达。

转染、G418筛选、单克隆化的总结

转染、G418筛选、单克隆化的总结

转染、G418筛选、单克隆化的总结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和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随着细胞的代谢G418的浓度和活性都回下降,所以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

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200ug/ml。

2,加抗生素的时机,主要是考虑插入到细胞基因组的抗性基因是否已经得到表达。

G418原理及筛选方法

G418原理及筛选方法

G418原理及筛选方法原理分析转化得功能与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根据细胞类型,至多80%得进入核内得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

极少数情况下,进入细胞得外源DNA通过系列非同源性分子间重组核连接,最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

细胞基因组自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得基因才会表达,而且整合到不同得染色体区段得外源基因得表达得量也就是不同得。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就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得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 n5 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得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G418就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与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包括细菌、酵母、植物与哺乳动物细胞,也包括原生动物与蠕虫。

就是稳定转染最常用得选择试剂。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得地方后,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得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得高效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得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G418得这一选择特性,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其实G418本身有很好得杀菌效果,在用G418进行筛选得过程中很少会发生污染。

但有一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就是很大,那就就是:在老外得一本实验手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用培养基中最好不加任何抗生素。

我想她得想法可能就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生素对细胞损伤较大。

因为庆大霉素、链霉素、G418均就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完全一样。

转染、G418筛选、单克隆化的总结

转染、G418筛选、单克隆化的总结

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2,加抗生素的时机,主要是考虑插入到细胞基因组的抗性基因是否已经得到表达。

一般是转染48小时后加入抗生素。

挑出单克隆后就可以用维持浓度,一般是筛选浓度的1/2。

筛选时的培养液1,死亡的细胞会裂解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那些有neo表达的阳性细胞死亡,即非选择性死亡,因此要及时换液3,适当增加血清浓度。

1,问题1。

做hela细胞的筛选,现在已经筛选3周,在6孔板中已经长出一些细胞簇,想把它挑到96孔板中,就用2ul胰酶消化,在消化过程中,胰酶扩散,细胞已经四散开,和周围的其它细胞簇融合在一起(我的细胞簇离的很近),就是说几个细胞簇被胰酶融合在一起,那样根本没有办法做下去了,该怎么办?b、加入胰酶后,稍过几秒钟就可以吸走消化液了,不用吸干净,然后放到37度温箱中继续作用1MIN,这时,消化酶可以继续作用的,又可避免胰酶扩散;d、具体消化的时间,你注意摸索一下,如果在步骤2中显微镜下见细胞尚未完全松散开,可以再重复的,直到松散开,能够被吸走为止。

2,问题2。

筛选成功的概率:只要有抗性加压筛选,挑选到的机率还是比较大的。

一般能挑到稳定表达的概率我认为大概有70-80%,但是想挑到表达量高且能稳定表达的,不大容易。

这个可能是在染色体上,合适的整合位点太少的缘故。

想请教各位有经验的高手,你们做稳定转染时有此发现吗?我的也是,而且好象还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不过,我转的是一种抑癌基因。

5,从单克隆化时开始,就要加大营养,血清清和生长因子。

方法1:单克隆细胞的培养就是这样的,我现在作了15个96孔板的单克隆,总共才得到大约50株单克隆在做时候应保证每个孔中的细胞是一个,因此,我一般在200毫升的培养液中加入小于96个的细胞,这样平均到每个孔中因该可以由满意的结果你所说的现象我也遇到过,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做多一点的96孔板来补充。

G418筛选

G418筛选

从G418筛选,转染到单克隆化的总结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和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一个具体试验:3*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随着细胞的代谢G418的浓度和活性都回下降,所以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

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200ug/ml。

2.加抗生素的时机,主要是考虑插入到细胞基因组的抗性基因是否已经得到表达。

G418筛选

G418筛选

G418筛选G418、新霉素与neo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 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和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让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筛选之前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相同浓度的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看下面的一个试验:3*10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所以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 ~加药时间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随着细胞的代谢G418的浓度和活性都回下降,所以每3~5天都要更换一次含有G418的筛选液。

这时药物浓度可以降至200ug/ml。

培养液加药筛选约6天左右,细胞会大量死亡,孔中只剩下的细胞寥寥无几。

这时会出现两个问题:1.死亡的细胞会裂解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那些有neo表达的阳性细胞死亡,即非选择性死亡。

G418筛选稳定转染步骤

G418筛选稳定转染步骤

1.G418的配制:方案一:300mgG418加入3ml PBS溶液,浓度为100mg/ml,完全溶解后,0.22um过滤,-20℃保存。

方案二:(1)配制1M HEPES:23.8g HEPES(缓冲能力更强)粉末溶于100ml ddH2O,10NNaOH(加量较多)调节pH至7.3,过滤除菌(较难过滤),4℃保存,终浓度为1mol/L。

(2)5g G418溶于10ml 1M HEPES(pH7.3),终浓度为500mg/ml,-20℃保存。

注:实验中采用方案二时效果较好。

2.制备筛选培养基:用培养基将G418稀释为0 ug/ml、200 ug/ml、300 ug/ml、400 ug/ml、500 ug/ml、600 ug/ml、700 ug/ml、800 ug/ml、900ug/ml、1000ug/ml、1100ug/ml、1200ug/ml24孔板,每孔1ml培养基(含有G418的完全培养基),每个浓度4个重复,则每次换液需各个浓度培养基4ml,现用现配。

200ug/ml300ug/ml400ug/ml500ug/ml600ug/ml700ug/ml800ug/ml900ug/ml10 00ug/ml1100 ug/ml1200 ug/ml3ml完全培养基998.4997.6996..2994.4993.6992..2990.4G418(500mg/ml)1.6ul2.4ul3.2ul4.0ul4.8ul5.6ul6.4ul7.2ul8.0ul8.8ul9.6ul3.细胞培养:将冻存的细胞复苏培养,,传代3至4次使细胞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铺24孔板(200/孔),12h换液,加筛选培养基培养。

4.确定G418最佳筛选浓度:将培养孔中培养基吸除,PBS洗涤一次,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筛选培养基,隔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培养10-14天,以最低细胞全部死亡浓度为基准。

注:实验中所确定的最佳筛选浓度为1200ug/ml。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精要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精要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总结一分析转化的功能和表达需要DNA稳定转染至宿主细胞染色体。

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根据细胞类型,至多80%的进入核内的外源DNA得到瞬时表达。

极少数情况下,进入细胞的外源DNA通过系列非同源性分子间重组核连接,形成巨大的***结构最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

细胞基因组自由部分表达,所以整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表达,只有整合到表达区的基因才会表达,而且整合到不同的染色体区段的外源基因的表达的量也是不同的。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n5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G418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其结构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相似,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 ,包括细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 ,也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

是稳定转染最常用的选择试剂。

当neo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 ,则能启动neo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高效表达 ,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G418的这一选择特性 ,已在基因转移、基因敲除、抗性筛选以及转基因动物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让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其实G418本身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在用G418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很少会发生污染。

但有一点,其实我觉得问题也不是很大,那就是:在老外的一本实验手册中提到,在脂质体转染时所用培养基中最好不加任何抗生素。

我想他的想法可能是脂质体对细胞膜有影响,可能此时加抗生素对细胞损伤较大。

因为庆大霉素、链霉素、G418均是氨基糖甙类药物,其药理作用完全一样。

稳定表达蛋白的细胞系筛选方法

稳定表达蛋白的细胞系筛选方法

稳定表达蛋白的细胞系筛选方法实验目的建立可稳定表达蛋白的细胞系。

实验原理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后,部分能够通过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最终整合进细胞染色体。

由于摄取、整合、表达外源基因是小概率事件,通常根据新表型筛选稳定转染体。

一般情况下这种新表型由共转染的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提供。

细菌Tn5转座子序列(Neo抗性基因)携带的氨基糖苷酸转移酶可以将G418转变成无毒形式。

G418是一种氨基糖类抗生素,它通过影响80S核糖体功能而阻断蛋白质合成,对原核和真核等细胞都有毒性。

是稳定转染最常用的选择试剂。

当 neo 基因被整合进真核细胞基因组合适的地方后,则能动neo 基因编码的序列转录为mRNA,从而获得抗性产物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的高效表达,使细胞获得抗性而能在含有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生长。

G418筛选预实验:由于各真核细胞系对G418 敏感度不同,各新细胞系或株稳定转染时杀死非稳定转染细胞所需用量需要通过实验优化。

最适用量通过建立细胞死亡曲线获得。

将细胞稀释至1000 cell/mL,每孔100 ul 加入有培养基的24 孔板,将每孔中的G418浓度稀释至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 ug/mL等12个级别,培养10-14天,以最低细胞全部死亡浓度为基准,一般400-800 ug/mL左右,筛选时比该浓度再高一个级别,维持时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即可。

操作步骤1. 质粒转化及扩增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将质粒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中,挑取单个克隆质粒抽提,进行酶切测序验证无误后扩增细菌,抽提质粒备转染用。

2. 细胞转染及筛选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约70%密度无血清无抗生素条件下,按照脂质体Lipofectmine 2000(Invitrogen)说明书中的剂量,使用质粒及脂质体进行转染,同时设空白对照。

6 h后改用含血清及抗生素的培养基(根据细胞密度添加血清),转染结束后24 h加G418进行筛选,以最低致死浓度筛选,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

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经验总结我做了稳定转染,从G418浓度确定到最后的单克隆化鉴定。

有自己的体会也有其他战友遇到的情况, 和大家分享. 没有总结好的地方,大家补充。

筛选之前确定G418浓度:1、由于每种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不同,而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G418有效成分的比重不同,一般1g的粉剂中有效的G418含量大约为0.722g。

2、G418是新霉素的类似物,两者都是通过抑制核糖体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杀死细胞的。

但是新霉素对真核细胞无作用而G418对细菌和真核细胞都起作用。

neo就是编码3‘磷酸转移酶的基因,它表达的蛋白能够分解新霉素G418。

在进行转染时细胞膜受到影响,抗生素可能对细胞产生较大影响,加上G418有杀菌作用,所以有人主张转转染时不加其它抗生素。

3、汇合度对G418筛选结果的影响很大,一般筛选时汇合度不宜超过50%4,G418的活性不尽相同,所以在筛选之前,一定要确定G418的最佳筛选浓度。

具体如下:将细胞稀释到1000个细胞/ml,在100ug/ml~1mg/ml的G418浓度范围内进行筛选,选择出在10~14天内使细胞全部死亡的最低G418浓度来进行下一步的筛选试验。

6个细胞电转后,分别接种1/4000,1/1000,1/300细胞到一个具体试验:3x1024孔板中,48h后加药筛选,此时1/300细胞孔内大约50%汇合度。

理论上1/4000孔内应有4%的汇合度。

筛选9天后,观察1/4000孔内有两三个克隆,按比例1/300孔内应该有几十个克隆,事实上,它们几乎全死光了,只有几个克隆。

加药时间和维持浓度1,由于基因转染到细胞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能表达出蛋白质。

所以筛选不能太早;但是也不能太晚,因为转染了外源基因的细胞代谢负荷较大,增值较慢,时间长了就会被没有外源基因转入的细胞所淹没,最终导致筛选不出阳性克隆,一般要在转染24小时之后才开始加G418筛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tocal
1.G418的配制:取1g G418溶于1ml 1M的HEPES液中,加蒸馏水至10ml,过滤消毒,4度保存。

2.细胞培养:取待测培养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按等量接种入多孔培养板中,培养6小时左右开始加药。

3.制备筛选培养基:在100ug/ml~1000ug/ml范围内确定几个梯度,比如先做个100ug/ml、400ug/ml、800ug/ml、1000ug/ml,按梯度浓度用培养基稀释G418制成筛选培养基。

4.加G418筛选: 吸除培养孔中培养基,PBS洗涤一次,每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筛选培养基。

5.换液: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

方法同4。

6.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在筛选10~14天内能够杀死所有细胞的最小G418浓度即为最佳筛选浓度。

在第一轮就筛选出最佳G418浓度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出现这种情况:用某一浓度G418的量在筛选14天后还不能杀死细胞,而用下一个梯度的G418的量在10天前就看不到活细胞了。

假如是400ug/ml不能杀死细胞,而800ug/ml在第5天就把所有细胞都杀死了,则可以再用
500ug/ml、600ug/ml、700ug/ml进一步筛选,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心得:由于特性明确的细胞系G418的最佳用量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有时候不需要在这么大范围内进行筛选。

比如说你要转染NIH3T3细胞,现在我告诉你我测试过NIH3T3细胞对G418的敏感性,我用的筛选浓度是200 ug/ml。

这时你就可以做150ug/ml、200ug/ml、300ug/ml三个浓度进行筛选。

通过预实验确定了最佳筛选浓度后,就可以做稳定转染了。

a 转染:转染后培养24小时或者更长,到细胞增长接近汇合时按1:4密度传代,继续培养,待细胞密度增至50%~70%汇合时;
b 加G418:去掉培养液,PBS洗一次,加入按最佳筛选浓度配制好的G418筛选培养基。

c 换液:根据培养基的颜色和细胞生长情况,每3~5天更换一次筛选培养基。

当有大量细胞死亡时,可以把G418浓度减半维持筛选。

筛选10~14天后,可
见有抗性的克隆出现,停药培养,待其逐渐增大后;
d 挑单克隆:制备细胞悬液,细胞计数,用培养基稀释细胞到1个/10ul。

在96孔板中加入培养基150ul/孔,再加入细胞悬液10ul/孔。

待其逐渐增大后转入到48孔中增殖。

e 单克隆鉴定:细胞大量扩增后,提取总RNA,做RT-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存在。

常见问题:
1.转进去的重组质粒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的?
无怪乎两种形式:整合在染色体中和存在于细胞质中。

没有经过筛选前大部分转染进细胞的质粒是存在于胞质中的,但是这种质粒是不稳定的,基本上筛选不出这种单克隆,只有稳定整合入染色体的才是我们想要的稳定细胞系。

2.neo基因和目的基因是不是一定会整合在一起?
整合是随机发生的非同源性重组,neo基因表达而目的基因不一定都表达,所以在筛选之后还要用RT-PCR的方法进一步鉴定。

培养基处理的个人技巧
体内的任何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对环境都有一个适应过程,期间细胞对培养液具有同化作用,即细胞从培养液中摄取营养的同时,也向培养液排出自己的代谢产物和其它一些物质,其中有排泄物也有促细胞生长因子。

这个过程也是细胞同化培养基的过程。

细胞越多则其同化作用越强,所以细胞数目多比数目少较易生长。

在筛选后期,大批细胞死亡,不换液没有死亡的细胞就会受到死亡细胞的影响,换液后残留的少量细胞对培养基的同化作用不强,也不利于生长。

我是用适应性培养基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适应性培养基的配制
a 培养同源细胞至半汇合状态时,更换一次培养液,再继续培养24~48小时后,吸出所有培养液
b 离心:3000~4000rpm 10 min后,吸取上清液
c 虑过:再经直径0.22um滤器过滤,再加入2倍体积的新鲜培养基,低温冻存备用。

eeflying
1. G418筛选要做预试验确定最佳浓度,将细胞稀释至1000cell/mL,每孔100uL加入有培养基的24孔板,将每孔中的G418浓度稀释至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ng/mL等12个级别。

培养10-14天,以最低细胞全部死亡浓度为基准,一般400-800左右,筛选时比该浓度再高一个级别,维持使用筛选浓度的一半。

2. 我们掌握是传过10代以后用维持量,但不能不用,因为有时候抗性基因会丢失,如果没有G418,很快会形成优势的。

3. 即是有G418抗性,也不一定有目的基因,单克隆化操作是很重要的。

转染后,每个细胞内目的基因与宿主染色体的整合状况是不同的,目的蛋白表达有的多,有的少,外源蛋白表达少的细胞由于代谢负荷较小,所以生长较快,在生长若干代之后,表达少的细胞会形成优势,长期之后,表达最弱的细胞会由于竞争优势占主要,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表达越来越暗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进行单克隆化操作,使得到的均来自于同一祖先细胞,遗传性状尽量一致,也是对高表达细胞的保护。

操作用96孔板法,每代细胞长满后,大多数冻存,留200cell左右就可以进行该操作了,该方法在很多关于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原代培养书中均有讲述。

1. 可以肯定的是,外源基因与宿主染色体之间的整合是随机的而且不是单拷贝的,这点我们做过FISH验证过,表达量与整合数目,上游序列特性,特定部位DNA立体结构都是相关的,装入了SV40只是增加了表达了数目,但并不能掩盖其它因素对表达的影响。

按你的讲法,转染完GFP的细胞应该亮度一致,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neo基因也是这样,而且,同一细胞中不同基因的拷贝数不会相同,不同细胞同一基因的数目也不会相同,这点可以用数学关于泊松分布的观点理解。

有时,neo表达了,但目的基因丢失了的情况也是有的。

2. 那为什么还要筛选基因?是这样,用概率论的思维来理解,某一细胞内随机含有一定数目拷贝数外源基因基因,那么,一种基因拷贝数为0的可能性,及所有拷贝均为另一种基因的概率就很小,很大的概率为外源基因的不均质。

打个比方,一个大口袋,抓100个红球,再抓100个黄球,然后以从中抓若干个,
这些球均为红球的概率有多大呢?应该是很小的。

红球就是neo,黄球就是你的目的基因。

我们用neo,实际上是筛选的外源基因整合的数目,怎么说呢?用刚才的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抓着5个红球,另一次抓着10个红球,可以肯定,第二次抓的球比较多,那么第二次黄球数目比第一次多的概率就很大了。

因为二者出现的概率比是恒定的。

3. 维持就是只要养这种细胞,就要维持。

可以再低些,但不能没有。

或者隔一定时间从新使用筛选量压一下,我不知你是否干临床,想想抗生素的用药原则,反向思维一下,实际上我们在筛选耐药株呀。

4. neo的产物是酶,过高的G418浓度就要有更多的neo酶来支持,否则细胞也要被毒死的,而此时过多的酶要求会对细胞代谢造成太大负担,细胞可能因此无法完成分裂与增殖,我们曾试过,即使在同一转染阳性细胞,在不同浓度的G418液中生长速度也不同,严重形态也不同。

这就是酶与底物的比例关系嘛,这回不用数论的,用米氏方程理解吧。

5. 胰酶的作用不必理会,有的细胞受影响,还有的细胞不受影响,由几代之后,不受影响的细胞会占优势的。

仅是我从临床抗生素和化疗药的使用原则中悟出的道理,实在是个人经验,而且在基础科学领域顶多算票友,我还是想听听诸位专业人士的理解和经验。

在第10天左右就手挑单克隆或者96孔板单克隆操作了
本帖开始我就讲了如何确定基准浓度,筛选浓度是基准浓度的高一级,维持用筛选浓度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