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

合集下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物理学上的扩散原理,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做跨膜运动,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称为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带电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不消耗能量。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功能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静息电位:细胞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在进行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阈刺激:当刺激持续的时间和刺激的变化率一定时,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电位:能使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全部打开,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

局部电流:静息部位膜内负外正,兴奋部位膜极性反转,兴奋区与非兴奋区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及其表现,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客观指标。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阈刺激和阈程强度是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极化:细胞安静状态下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表示膜的极化状态减弱,这种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去极化。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强度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值,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1/2I+A+1/2I),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长度约为2.0~2.2微米。

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安静情况下,未受刺激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膜内K†浓度高,K†向外扩散;由于细胞内的阴离子不能通过细胞膜,因此出现“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随着K†向外扩散的进行,这种电位差加大;而这种电位差是K†向外扩散的阻力,当这种阻力(电位差)和K†向外扩散的动力(浓度差)相等时,K†向外净扩散为0,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而稳定于某一数值,即K†平衡电位。

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
目录
• 细胞膜 • 细胞核 • 细胞质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的信号转导 •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01
细胞膜
细胞膜的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由磷脂分子 构成,具有流动性。
跨膜蛋白
贯穿细胞膜的蛋白质,具有多种 功能,如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等 。
细胞膜的功能
01
02
03
04
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包括酪氨酸 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途 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等。这些途径能 够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等生理过 程。
06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 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 历的全过程,分为间期和分裂期
两个阶段。
间期是细胞准备分裂的时期,主 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
质的合成。
分裂期是细胞分裂活动的完成时 期,主要进行核分裂和细胞质分
裂。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复制后,细胞核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核,同 时细胞质也分裂为两个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无丝分裂
细胞核直接分裂为两个子核,而细胞质则不分裂或仅在中间部分分 裂。
减数分裂
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 果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核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调控基 因的表达,影响细胞的生长、发育和 分化。
染色体的复制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染色体的复制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进行 复制,确保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给
子细胞。
遗传信息的传递
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将遗传 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保持物种 的遗传连续性。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PPT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PPT

跨膜信号转导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三)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 二 节 细 胞 生 物 电
一、静息电位
概念: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 1.概念: 细胞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细胞 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值。 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值。 90mV mV; 2.数值:神经细胞,肌细胞-70 ~ -90mV; 数值:神经细胞,肌细胞红细胞-10mV 红细胞-10mV 3.特点: 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相对稳定 特点: 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二、兴奋收缩耦联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三联管
耦联因子: 耦联因子: Ca2+
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三、骨骼肌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 无长度的缩短。 无长度的缩短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有长度的缩短而 肌张力保持不变。 肌张力保持不变。 (二)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单收缩:一次刺激, 单收缩:一次刺激,引起肌肉一次收缩 强直收缩:连续刺激, 强直收缩:连续刺激,引起肌肉强而久的收缩
机制: 外流形成的电机制: 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化学扩散动力 电场阻力
二、动作电位
1.概念: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 概念: 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 细胞膜产生的快速可扩布的 电位变化过程。 电位变化过程。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前提: 前提: 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均衡 机制: 细胞受刺激时对Na 机制: 细胞受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增加 去极化: 内流形成的电去极化: Na+内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复极化: 复极化: K+外流 负后电位: 负后电位: K+快速外流造成膜外暂时堆积 致使K 致使 +继续外流速度减慢 正后电位: 正后电位: 钠泵活动增强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7.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 、 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 膜上ATP的作用 8.下列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 可顺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 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 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信号分子
1. G蛋白
2. G蛋白耦联受体
3. G蛋白效应器
4. 第二信使
5. 蛋白激酶
1. G蛋白
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 耦联细胞膜受体和蛋白效 应器的膜蛋白。
结构特征: ① 由α、β和γ三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 起催化作用; ② 有鸟苷酸结合位点;与受体及效应蛋白的 作用位点; ③ 有GTP酶活性; ④ 两种存在形式:与GDP结合的非活性形 式;与 GTP结合活性形式。
2. G蛋白耦联受体
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配体) 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 。 其中一类受体需在G蛋白介导作用下才能完成其信号 转导功能,称为G蛋白耦联受体。 结构:一条多肽链,7个跨膜α-螺旋,膜外N末端,膜内C末端 作用:与配体结合后能结合并激活G蛋白
5. 蛋白激酶
能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一类酶。按作用底物分为:
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主要)②酪氨酸蛋白激酶。
蛋白质磷酸化的作用:
① 使酶活性改变→代谢改变; ② 通道开放→膜电位改变→兴奋性改变;

生理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细胞的基本功能

K+
K+
K+
K+
K+
K+
0
Ek
+
K+
K+
K+
K+
K+
K+
K+
0
-
+
K+
K+
细胞膜
内侧
外侧
K+
K+
K+
K+
K+
0
-
+
K+
静息膜电位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
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可以用Nernst公式计算: RT [K+]o Ek = —— ln —— nF [K+]i R 气体常数 T 绝对温度 n 离子价数 F 法拉第常数 实测值小于计算值,原因可能是:膜在静息时对钠离子,氯离子也有一些通透性
复极化
超射
时间
膜电位
去极化
超射值接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ENa
*
产生机制
去极相: 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
快速复极相: K+快速外流
1
2
3
4
5
正后电位: Na+-K+泵活动增强 (泵出的Na+ ﹥泵入的K+ ——生电性)
负后电位: K+外流减弱
电压钳和膜片钳实验
1
离子跨膜运动形成跨膜离子电流(I),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膜电导G)与 I 呈正变关系。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动物生理学之细胞的基本功能

动物生理学之细胞的基本功能
种亚基构成异三聚体。其中,亚基可与GTP或GDP结合,并具有GTPase
活性。
➢G蛋白分为:Gs、Gi、Gq、G12四大家族
➢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活化型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2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1994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艾尔弗雷德.吉尔默
19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
• (1)入胞或内吞
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团块(如细菌、病毒或大分子蛋白质等)与细胞膜
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被整批转入细胞的过程。
吞噬:进入的是固体物质
吞饮:进入的是液体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20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①G蛋白耦联受体
又称蛇型受体,是由单一的多肽链或均一的亚基组成,其肽链可分为细胞外、
跨膜和细胞内三个功能结构域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0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G蛋白耦联受体的分子结构——七次跨膜受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31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②G蛋白
➢G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和三
有少量糖脂或糖蛋白;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稳定性和流动性,使细胞
在承受张力和外形改变时不致于破裂,容易自
动融合和修复;
膜具有选择通透,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透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6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图 细胞膜分子结构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7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 新陈代谢:细胞通过代谢反应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和生长。

2. 储存遗传信息:细胞内包含着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可以被遗传到下一代细胞。

3. 复制: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过程进行复制,使得一个细胞可以变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4. 传递信号: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膜和内部信号传导通路来感知和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其内部的生命活动。

5. 调节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细胞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器来调节物质的运输和交换,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和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

6. 保持形态和结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改变自己的形态和结构,从而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1/ 1。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细胞的基本功能》课件
修饰、折叠和组装。
总结词:脂质合成
详细描述:内质网还参与脂质的合成 ,如磷脂、胆固醇等。
总结词:钙离子储存与释放
详细描述:内质网具有储存和释放钙 离子的功能,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钙 平衡调节。
高尔基体
总结词
蛋白质运输与分泌
详细描述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运输与分泌 ,对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起到关键 作用。
能量代谢的意义
能量代谢是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通过呼吸作用获取能量,并利用 这些能量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
信息代谢
信息代谢定义
信息代谢是指细胞内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储存的过程,是细胞实现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
信息代谢类型
包括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外界信号传递到内部并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基 因表达则是指细胞根据需要表达或抑制某些基因,从而调控自身的生理功能。
胞吞和胞吐作用
大分子物质或颗粒可通过细胞膜的 内陷或突出形成囊泡,将物质摄入 或排出细胞,如突触小泡的胞吐作 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细胞器
CHAPTER
线粒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能量转换站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主要能量转换站,负责将有 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为细胞活 动提供动力。
《细胞的基本功能》ppt课件
• 细胞概述 • 细胞膜 • 细胞器 • 细胞核 • 细胞的代谢 • 细胞周期与分裂 • 细胞分化与癌变
目录
CONTENTS
01 细胞概述
CHAPTER
细胞定义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 能单位,具有自主代谢、繁殖 和遗传的能力。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大纲●1. 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 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 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 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子排列形式●概述●概念●也称质膜,是分隔细胞质与细胞周围环境的一层膜结构,厚7~8nm●化学组成●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是基本相同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糖类物质其中,蛋白质和脂质的比例在不同种类的细胞可相差很大。

一般而言,在功能活跃的细胞,膜蛋白含量较高;而在功能简单的细胞,膜蛋白含量相对较低。

例如,膜蛋白与膜脂质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膜中的重量比可高达4.6:1,而在构成神经纤维髓鞘的施万细胞膜中的重量比仅为0.25:1。

●液态镶嵌模型●液态脂质双层构成膜的基架,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镶嵌于其中,糖类分子与脂质、蛋白质结合后附在膜的外表面液态脂质分子亲水部分向胞外或胞内疏水部分在膜内部所以物质想要入胞或出胞必须亲脂亲脂越高穿膜速度越快●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一)细胞膜的脂质在多数细胞中虽然膜蛋白总重量大于膜脂质但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远大于脂质所以膜脂质的分子数却远多于蛋白质。

因而,脂质成为细胞膜的基本构架,连续包被在整个细胞的表面。

●成分●磷脂(70%以上)●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组成成分●含量最高的是磷脂酰胆碱●其次是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最低的是磷脂酰肌醇●磷脂的分布●各种膜脂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大部分磷脂酰胆碱和全部糖脂都分布在膜外层●含氨基酸的磷脂主要分布在膜的内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含量虽低,但可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甘油(DG)的供体,因而在跨膜信号转导中有重要作用●胆固醇(不超过30%)●少量糖脂(不超过10%)●特性●脂质分子都是双嗜性分子●磷脂分子中含有磷酸和碱基的头端具有亲水性,含有较长脂肪酸的尾端具有疏水性●胆固醇分子中的羟基以及糖脂分子中的糖链具有亲水性,分子的另一端则具有疏水性●脂质分子的双嗜特性使之在质膜中以脂质双层的形式存在●两层脂质分子的亲水端分别朝向细胞外液或胞质,疏水的脂肪酸烃链则彼此相对,形成膜内部的疏水区疏水区是水以及水溶性物质如葡萄糖和各种带电离子的天然屏障,但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以及乙醇等则很容易穿透。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Na+ 通道:是电压及时间依赖式离子通道,有 开、关、失活三种状态(图)
阻断剂: 河豚毒素、局麻药
后电位
后去极化:快速K+外流堆积,复极化减慢 后超极化:钾通道开放时间长,过多钾外流
动作电位的特点: a.“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
就达到最大值,其幅度不会因刺激强度的 加强而增大。 b.不衰减传导 c.脉冲式,不会重合
4 .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图) 转运的物质:GS、AA进入一般细胞 共同特点:① 结构特异性 ② 饱和现象 ③ 竞争性抑制
被动转运: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1.定义:指细胞膜将物质分子(或离子)
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2.生物泵:实质就是ATP酶
如“钠-钾泵”、“质子泵”等 ▲钠泵: 钠-钾泵或Na+- K+ -ATP酶(图)
d.不同细胞,AP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图)
4、动作电位的引起和阈电位
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刺激阈电位AP
1、阈电位 TP: 是一种膜电位的临界值,能触发AP, 是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即钠内流形成正反馈的膜电位值。
RP和TP的差值大,细胞兴奋性低; 差值小,兴奋性高。 2、阈强度:使细胞膜去极化到阈电位的最小
概念: AP是膜两侧电位在RP基础上发生
的一次可扩布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图
去极相 去极化
超射
锋电位
复极相:复极化初期
后电位 复极化后期(负后电位)
后超极化(正后电位)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电化学驱动力; 2、动作电位期间膜电导的变化; 3、膜电导与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锋电位
•上升支:去极相 由Na+内流形成,是Na+的平衡电位 有效刺激→部分Na+通道开放→少量Na+→膜去极 化→阈电位→大量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膜 内负电位消失,出现正电位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3)特点:
①需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②不需另外消耗能量 ③选择性(∵特殊膜蛋白质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④饱和性(∵结合位点是有限的) ⑤竟争性(∵经同一特殊膜蛋白质转运) ⑥浓度和电压依从性(∵特殊膜蛋白质的变构是有条件的, 如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
概念:指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来提供; 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泵)的“帮助”; 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简称:泵转运); 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简称:联合转运);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概念:物质顺电位或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 特点:
①不耗能(转运动力依赖物质的电-化学梯度所贮 存的势能)
②依靠或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③顺电-化学梯度进行 分类: ①单纯扩散 ②易化扩散
(一)单纯扩散
(1)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移动的过程。
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 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过程:如激素、神经递质、消化液
的分泌。 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分 为:吞噬=转运物质为固体; 吞饮=转运物质为液体。
出胞:
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 高尔基复合体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18页
孔道开放时,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经过通 道转运;孔道关闭时,物质不能经过。细胞 膜上有各种通道,如: Na+、K+、Ca2+通 道等,它们可分别让Na+、K+、Ca2+等离 子通过、。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19页
2.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生物泵帮助下, 逆电-化 学梯度耗能跨膜转运过程, 称为主动转运。
蛋白转运浓度高一个为主。如黄胺类药品所含
苯环与细菌所需对氨基苯甲酸结构很相同。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16页
A
A B
单个细 胞
对氨基苯甲酸
四氢叶酸 核酸代谢
细菌
黄胺药
竞争性抑制模式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17页
2.通道介导易化扩散( 通道转运)
在细胞膜上通道蛋白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 行跨膜转运。通道蛋白是一类贯通膜脂质双 分子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膜蛋白。
+30mV
AP 反极化(超射)
0mV
细胞的基本功能
示波器
因为生物电发生在细胞膜两侧称为跨膜电位,简称 膜电位。
细胞生物电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 一是平静状 态下静息电位;二是兴奋时动作电位。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32页
第二节 细胞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一)细胞静息电位 细胞在平静状态时存在于膜两侧电位差。
插入膜内 电极
细胞的基本功能
电流计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43页
(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以神经细胞轴突为例, 简述动作电位改变过程。当 细胞受刺激兴奋时, 膜内电位很快由原来- 70mV到 +30mV, 这么就组成了动作电位上升支。膜内电位由70mV到0mV为去极化。膜内电位由0mV到+30mV称 为超射。膜内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称为反极化。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基本要求掌握: 1.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2.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3.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局部兴奋和它向锋电位的转变;4.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熟悉: 1. 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蛋白,细胞膜糖类.2.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单纯扩散, 继发性主动转运;3. 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4.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兴奋性及兴奋性的变化规律;5. 骨骼肌细胞中与兴奋和收缩活动有关的结构和功能;6. 负荷与肌肉收缩能力的改变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入胞和出胞.2. 离子通道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3. 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4.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5. 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二. 基本概念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通透性(permeability),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离子通道(ion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机械性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出胞(exocytosis),入胞(endocytosis),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促代谢性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 兴奋性(excitability)、兴奋(excitation)、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极化(polarization)、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去极化或除极化(depolarization)、复极化(repolarization)、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局部兴奋(local excitation)、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肌原纤维(myofifbril)、肌小节(sarcomere)、肌管系统(sarcotubular system)、兴奋-收缩藕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细胞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对细胞及其亚单位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要阐明整个人体和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原理,将是不可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学海导航1. 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特点和意义2. 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特点、产生原理及生理意义3. 比较动作电位传导与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概念和特点4. 骨骼肌收缩过程及收缩形式5. 受体、极化、去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终板电位、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的概念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进行的。

因此,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能够揭示出众多的生命现象,并对人体和组成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章主要介绍各种细胞共有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第一节细胞膜的基本功能细胞膜是包绕细胞内液的特殊的半透性膜,是细胞的屏障,也是细胞接受外界影响的门户。

环境中的多种物理、化学成分的变化,体内产生的激素、递质等化学性刺激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药物,要发挥其作用,首先要作用于细胞膜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然后再影响细胞的活动。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及其表面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有些脂质分子和膜蛋白结合着具有不同功能的糖链(图2-1)。

图2-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模式图各种物质进出细胞必须经过细胞膜。

由于细胞膜的基架是脂质双分子层,脂溶性的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而水溶性物质则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它们必须借助细胞膜上某些物质的帮助才能通过,其中细胞膜结构中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将几种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分述如下。

(一)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人体体液中的脂溶性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甾体类激素等)可以单纯依靠浓度差进行跨细胞膜转运。

跨膜转运物质的多少以扩散通量表示,它是指某种物质在每秒钟内通过每平方厘米假设平面的摩尔数或毫摩尔数。

其大小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细胞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这是物质扩散的动力,浓度差愈大,扩散通量也愈大;②该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即通透性的大小,细胞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减小时,扩散通量也减小。

(二)易化扩散带电离子和分子量稍大的水溶性分子,其跨膜转运需要由膜蛋白的介导才能完成。

体内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可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的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根据借助膜蛋白质的不同,可将易化扩散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类型。

1. 载体转运载体是一些贯穿脂质双层的整合蛋白,它与溶质的结合位点随构象的改变而交替暴露于膜的两侧。

当它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与溶质结合后,即引起膜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把物质转运到浓度低的另一侧,然后与物质分离。

在转运中载体蛋白质并不消耗,可以反复使用。

经载体易化扩散具有以下特性:①结构特异性。

即某种载体只选择性地与某种物质分子作特异性结合。

以葡萄糖为例,右旋葡萄糖的跨膜通量超过左旋葡萄糖,木糖不能被运载。

②饱和现象。

即被转运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超过一定限度时,扩散通量保持恒定。

其原因是由于载体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和/或与物质结合的位点的数目固定,出现饱和。

③竞争性抑制。

如果一个载体可以同时运载A和B两种物质,而且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总量又是一定的,那么当A物质扩散量增多时,B物质的扩散量必然会减少,这是因为量多的A物质占据了更多的载体的缘故。

许多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都是以经载体易化扩散方式进行转运的(图2-2)。

图2-2 载体转运示意图2. 通道转运溶液中的Na+、K+、Ca2+、Cl-等带电离子,借助于镶嵌于膜上的通道蛋白质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通道转运。

中介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当通道开放时,离子可经通道跨膜流动而无需与脂质双分子层相接触,从而使通透性很低的带电离子以极快的速度跨越质膜。

离子通道的特征主要是:①离子选择性。

即离子通道的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对离子的选择性,每一种离子通道都对一种或几种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而其它离子则不易或不能通过。

例如,钾通道对K+和Na+的通透性之比约为100:1,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对小的阳离子如Na+、K+都高度通透,但不能透过Cl-。

②门控特性。

通道内具有“闸门”样的结构控制离子通道的开放(激活)或关闭(失活),这一过程称为门控。

根据通道的门控机制,离子通道又可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图2-3)。

左侧示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右侧示通道处于开放状态。

化学门控性通道(A);当通道与特异性配体结合后开放;电压门控性通道(B),膜电位改变时通道激活而开放;机械门控性通道(C),受机械牵拉作用而激活开放。

图2-3 离子通道模式图需要指出的是,以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方式转运物质时,物质分子移动的动力是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所含的势能,它不需要细胞另外提供能量,因而这两类转运又称为被动转运。

(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在膜蛋白质的参与下,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主动转运按其利用能量形式的不同,可分原发性主动转运(由ATP直接供能)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由ATP间接供能)。

1.原发行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

离子泵可将细胞内的ATP水解为ADP,并利用高能磷酸键贮存的能量完成离子的跨膜转运。

由于离子泵具有水解ATP的能力,所以也把它称作ATP酶。

在哺乳动物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就是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图2-4)。

细胞内Na+升高或细胞外K+升高时都可激活钠泵。

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由于钠泵的活动,使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液中的30倍,而细胞外Na+的浓度为细胞内液中的12倍。

细胞能量代谢产生的ATP,有1/3以上用于维持钠泵的活动,因此钠泵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胞浆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

②钠泵活动能维持胞浆渗透压、细胞容积和pH 等的相对稳定。

③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见本章第三节)。

图2-4 钠泵主动转运模式图2. 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伴随供能物质ATP的分解,而是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处的吸收以及它们在肾小管上皮处的重吸收(图2-5)。

参与这种转运的膜特殊蛋白称为转运体蛋白或转运体。

如果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都向同一方向运动,称为同向转运,相应的转运体也称为同向转运体;如果被转运的离子或分子彼此向相反方向运动,称为反向转运或交换,相应的转运体也称为反向转运体或交换体。

图2-5 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模式图(四) 出胞和入胞膜蛋白可以介导水溶性小分子通过细胞膜,但它却不能转运大分子,如蛋白质、多聚核苷酸等。

这些大分子物质乃至物质团块需要借助于细胞膜的“运动”,以出胞或入胞的方式完成跨膜转运。

这些过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出胞是指细胞内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出胞主要见于细胞的分泌活动,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和粘液以及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等。

各种蛋白性分泌物先在粗面内质网生物合成,在由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的输送过程中,逐渐被一层膜性结构包被,形成分泌囊泡。

当分泌活动开始时,囊泡逐渐向质膜内侧移动,最后囊泡膜和质膜相互接触和融合,进而融合处破裂,将囊泡内容物一次性排放。

入胞是指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病毒、异物、大分子营养物质等)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并分别称为吞噬和吞饮。

吞噬是指固体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吞饮是指液体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图2-6)。

图2-6 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示意图二、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调节机体内各种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的增殖、分化,协调它们的代谢、功能和行为,主要是通过细胞间数百种信号物质实现的。

这些信号物质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

概括它们作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疏水性的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 和甲状腺激素,它们可弥散透过细胞膜,与胞内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另一类是为数更多的信号物质,在化学上属于亲水性分子,只能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或起受体样作用的蛋白质,再通过细胞内一系列以蛋白质构象和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级联反应来产生生物学效应。

这一信号转导过程还具有信号放大功能,使少量的细胞信号分子得以引发靶细胞显著的反应。

根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可分为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种类型。

(一)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受体又称促离子型受体,受体蛋白本身就是离子通道。

其典型实例就是骨骼肌终板膜上N2型乙酰胆碱(ACh)受体。

当N2型ACh受体与Ach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导致通道的开放,引起Na+和K+经通道跨膜流动,造成膜的去极化,并以终板电位的形式将信号传给周围肌膜,引发肌膜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从而实现ACh的信号跨膜转导。

(二)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激素类物质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时,都是先同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 然后通过一种称为Gs的G蛋白(兴奋性G蛋白)的中介,激活作为效应器酶的腺苷酸环化酶,使胞浆中的ATP分解,引起膜内侧胞浆中cAMP含量的增加(有时是减少),实现激素对细胞内功能的调节。

外来化学信号激素看作第一信使,cAMP称作第二信使(详见“内分泌”一章)。

特点:这种形式的跨膜信号转导具有效应出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的特点。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具有与G蛋白耦联受体完全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特性,这一跨膜信号转导过程不需要G蛋白的参与,也没有第二信使的产生。

酶耦联受体分子的胞质一侧自身具有酶的活性,或者可直接结合并激活胞质中的酶,并由此实现细胞外信号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其中较重要的有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鸟苷酸环化酶受体两类受体。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切活组织的细胞,不论在安静状态还是在活动过程中均表现有电的变化,这种电变化是伴随着细胞生命活动出现的,所以称为生物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